十一保定一日游

三峡游既回,北京已进入坏天模式,要不就是下雨;要不就是雾霾,反正都是不宜出门。直到最后二天,再不出门就到处都关门了,我们就只好打起背包出发了。这次是和内人的哥哥,叫内人之哥,好像学术上称作“内兄”哈?民间昵?叫“大舅子”。我们两个人就去一趟保定吧,那年我们一起去了一趟正定,也是十一期间。这次没有上次走得远,每况愈下。10月6日这一天是长假的倒数第二天,出城的肯定不多了,他们大约摸都该往回走了。我们顺着京石高速走,还真是车不多,一会儿就到了保定北。
全国人民都知道保定有一个直隶总督署,不知道是不是世界文化遗产,但肯定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我们肯定要慕名先去直隶总督署衙门看看。你别说,这个手机导航还真是好使,进了保定它就问我要不要在目的地预定一个车位,我当然求之不得。手机领着我到了那个车位,还就是总督署大门对面停车场里的最后一个车位,给我留着呐。趴好了车,一蹁腿就来到景点大门口。


这个地方应该是保定人民一级景点,十一期间没去北京和石家庄的保定人今天都在这里了。大门上悬挂着一块匾,上面据说是雍正写的“直隶总督部院”,白底黑字,肃穆庄严。可是这个字怎么看都不像是牌匾上应该有的那种饱满浑厚风格,倒像是吟诗赋词时写的小楷。其实这个题字是最近一次修缮的时候腾挪了一大把,最早原装的匾应该是雍正题字;后来那块匾不知道去哪儿了,就用了一块新匾对付着,上边的字是印刷体。今年重修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印刷体不体面,结果就找了故宫专家挑出乾隆的字,拼了这么一个新匾。乾隆也没有牌匾体的这些字,很有可能最后也只好上他的那些诗词文章里翻出来的。肯定不会是奏折上的批示,那些字都应该是草书小楷,没有人认得出,就像大夫在药方子上的字一样。
这个建筑据考最早建于元代,不知道是蒙古几汗的官所,大汗肯定住在北京,这里可能是二汗,这个二汗是顺天府总管。后来明军来了,元军是在明军来之前走的还是之后走的?好像是之前就走了。明军占了这里做了攻击北京的前敌指挥所,接着就赢下了天下,建立了明朝。明朝在这里设立了保定府,后来过继给了清朝。
清朝来了以后,最初并没有直隶省,也没有总督。满大人坐稳了皇位之后,才沿袭明朝的行省,设了一个直隶省。直隶省就是直接隶属于朝廷中央,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这个直隶省当年的地盘可是非常大,除了现在的河北省和天津市,还包括了一部分内蒙、山西、辽宁、山东的地盘。清朝最开始的时候,地方官儿是巡抚,也叫抚台大人,总督是临时由朝廷派出的。总督出游是临时的和尚,住的是临时的庙,没有衙门。这段时间是督抚共存的,后来,直隶巡抚被雍正任命做了总督,这个第一任直隶总督叫做李维钧,其实他在头一年刚当上直隶巡抚。从李维钧把巡抚总督一肩挑开始,后面的就都是这样了。这个李维钧还被雍正安了一个兵部尚书,就是国防部长。所以,从那个时候起,直隶总督就是清朝里面举足轻重的人物,总管京城周边党政工团和妇联所有事务,还掌管军队和京城防务。因此,这个官位都是朝廷一品大员。这个李维钧很机灵,他一开始是巴上了年羹尧,靠年羹尧当上了直隶巡抚。不过他一年之内能提升为直隶总督却是靠的自己,他做了一件大事,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他建议朝廷把地方各项税赋摊到田里,改按人头收税为按地头收税,叫做“摊丁入亩”,有点像现在把养路费摊到汽油费里的意思。他的这个建议被朝廷采纳,税收改革后简便易行了,而且减轻了无地农民的负担,得到上下喝彩,他本人也政绩大好被雍正提拔。可是好景不长,雍正三年的时候,这个李维钧刚做了一年直隶总督,就由于受年羹尧案子的牵连被革职查办。从李维钧开始,清朝一共有75个人当过直隶总督,前后有一百八十多年。平均下来,一个人当了没几年,说明自古京官难当。这里面有很多有名的大官儿,包括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其中李鸿章做直隶总督时间最长,他前后做过三任直隶总督,加起来一共是28年。
清朝完事儿之后,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直系军阀曹锟占了这里做了他的大本营。再后来,汪精卫、蒋介石都把河北省政府驻扎在这里。新中国的河北省政府也曾经在这里办公,后来河北省会搬到石家庄去了。这里现在是“中国古代衙署博物馆”。
直隶总督是清朝九位封疆大臣里面地位最显赫的,保定的直隶总督署也是现存最大的清朝省级衙门,建筑保存得比较完整,又经过多次修缮,所以整个衙门里面看上去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和北京那些皇上的房子没法儿比,和王爷府也比不了。就说上面那座大门,只有三间,不像王府有五间。
大门外面有二根旗杆,据说是全国现存最高的,有十丈高,就是33米多。院子里有很多树,也是据说,到了冬天就有好多猫头鹰站在树上,叫做“古柏群鹰”。一旦有外官来拜,必须先经过这些猫头鹰的注目考查。如果猫头鹰们发现来人没带点心匣子,可能就会把他轰出去。
进了大门是一座四柱三间牌坊,冲天柱,无楼。正面写着“公生明”,又说是雍正手笔。背面不是“母生暗”,而是宋朝书法家黄庭坚所书“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其实这个牌坊很可能有假。“公生明”最早是刻在石碑上,立在衙门大堂前,是皇上告诫官员审案的时候要秉公办事,因此叫戒石碑,后面的十六个字也是皇上告诫官员的:你们吃百性的饭,就要好好办案,欺负老百姓会遭老天报应的。戒石碑最早起源于宋朝,开封重建的开封府里 堂前也有这么一座戒石碑。到了清朝的时候,就慢慢演变成了戒石牌坊,像直隶总督署的这座一样,通常也是冲天牌楼。不过,关键的是,戒石牌坊是用来警示办案的官员的,县大人、州大人,最高到府台大人都有这项职能,院子里大堂前面立一座戒石牌坊是说得过去的。官员坐在堂上,一抬头就可以看见院子里的戒石牌坊,心里就会想起皇上的训令,低头就要认真办案。这个直隶总督并不直接办案,按说是不应该立这么一座牌坊的。保定直隶总督署为什么重修的时候要立这座牌坊?有什么考证?院子里的说明牌子上没有,督抚制度展览里也没写,不知道这座牌坊到底有什么来头。
院子里还有一座仪门,之后就是前院最重要的建筑—大堂。五开间,进深二间,青砖灰瓦,硬山顶,前面有三间开放式抱厦。最外面一圈柱子是黑色的,以区别于皇家的红柱。


这个大堂是典礼活动用的,平时空着。大堂里面,案台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有仙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这是一品文官的标配。上面“恪恭首牧”匾是雍正的字。边上还摆放了一些当年总督的执杖,明火执仗执的就是这些杖。


总督平时办公是在大堂后面的二堂,二堂的院子小一些,但是也很规整。总督在中间办公,两边会客。外宾在东屋,内宾在西屋。现在两边都有总督会客的蜡像表演,西屋里好像是在向属下布置任务,东边是外事活动。总督和外宾坐在太师椅上,后面官帽椅上坐着一位翻译,现在我们会见外宾就是这样排座。过去外国的国王和官员都说法语,不需要翻译;但是他们不管谁来中国都只能说英语,因为中国那时候只有英语翻译。现在我们说什么语的翻译都有,所以外国人来都可以说自己的语言。有时候外国人不信任中国的翻译,他们就自己带翻译。最近网上流传有一个片子是BBC记者采访福原爱,请了一个美国人当翻译,福原爱说汉语,美国人做英汉翻译,结果这个美国翻译把福原爱的话掐头去尾,中间还全翻错了。外国人当汉语翻译真不容易。


再往后一个院子是官邸,就是后宅。也是五间北房,没有抱厦,但是前面有檐廊。同样是青砖灰瓦硬山顶。中间一间是穿堂屋,两侧是卧室。


看看外墙上的炕洞,现在被封死了。


里屋南炕是读书看报的。隔断是黄花梨木。


北炕才是睡觉的。


这是中路的建筑,东西两边路还有房子,有的是伙计住的,有的是署衙里公务员的宿舍,还有一个小花园。小花园里有小路,每年署衙里可以举办直马,就是“直隶总督署马拉松比赛”。
直隶总督署就是看这些建筑,还有里面一些关于督抚制度历史的展览,包括一些纸墨笔砚,官服顶戴等文物复制品。


出了总督府向东走不远还有一处古迹,就是保定府著名的“古莲花池”。这个古莲花池很是有名,是中国十大名园之一。十大名园都有哪些?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苏州网师园、无锡寄畅园、扬州个园、上海豫园,几个了?还不够十个吧?接着数:海盐绮园、顺德清晖园、保定古莲花池,最后是北京圆明园。除了排进全国十大名园,古莲花池还是保定八景之一:市阁凌霄、奎楼应宿、横翠朝晖、莲漪夏艳、东阜春雨、西刹秋涛、鸡水环清、狼山竞秀,古莲花池是其中的连漪夏艳。
一般介绍中说古莲花池最早是元代汝南王张柔所建(公元1227年);其实再往上数应该数到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所建的雪香园;这还不是起头的地方,雪香园的基础是临漪亭,临漪亭最早是什么时候所建已不可考,它现在是古莲花池的中心建筑。


元太祖二十二年,也就是成吉思汗二十二年,元太祖是忽必烈后来追封的谥号。在中国,这一年是南宋宝庆二年;金朝哀宗正大四年。汝南王张柔叛金降蒙古以后和蒙古军一起伐金,元太祖二十二年成吉思汗西征路上去世,这边张柔却是在向南进攻金军。他从河北满城南下,攻占了保定。然后就以保定为大本营,修建城池,安排防务。修城防要建护城河,就引来了河水,顺便扩建了莲花池。
元代至元二十一年九月,也就是公元1284年9月,一场大地震摧毁了莲花池。元史有记载:至元二十一年九月戊子,京师地震。按《传》云:“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升,于是有地震。”
到了明代晚期嘉靖年间,保定知府查志隆新官上任,见这古代著名的雪香园虽然破败,却还有几分当年姿色,便雇了匠人和小工把这个园子大规模整修了一番,把地盘向外扩大了不少。他还把这里的名字改了一下,叫做“水鉴公署”。
清代雍正十一年,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开办书院,他就把书院开在了莲花池,叫做“莲池书院”。书院就是那时的大学,莲池书院不仅教授程朱理学、孔孟之道,还有周易诗经,算是中国北方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书院的院长和教授大多是进士出身的专家学者。皇上出巡的时候,如果走京石高速路过保定,就会在这个莲池住几天,如果高兴,还会在书院办个讲座,教导官员们如何执政理财。
一直到民国二十一年,才有革命党来看这个莲花池,还是一个大头目,叫做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这个徐世昌是光绪十一年的进士,驻扎在翰林院。后跟随袁世凯小站练兵,当了一段袁世凯的陆军参谋长。还放外任当过东北总督,回京后做了清朝末年的军机大臣。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政期间,袁世凯当皇上,让徐世昌出来佐政,他死活不干,回家卖过几年红薯。袁世凯死后,徐世昌给黎元洪和段祺瑞都帮过倒忙,随后在民国七年(1918年)民国第二届大选中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就是所谓的北洋政府的总统。他曾努力促使南北停战和解,没成功;民国二十二年直奉战争后,徐世昌被曹锟逼迫辞去总统,去了天津隐居。民国二十一年,他考察保定经济的时候是在莲花书院听取直隶省工作汇报,之后题写了“古莲花池”的匾额,现在还挂在公园门口。从那时起,这个公园就叫做古莲花池了。
公园大门里面就是一座假山,假得还可以,绕过假山就可以看见一个非常漂亮的牌楼,四柱三楼单檐歇山顶。正中横匾上是道家花体字“莲漪夏艳”,就是保定八景之一的名字。


莲花池之所以叫莲花池是因为有一个莲花池。


对岸是莲池书院和水东楼。一池残荷映秋日,二只老鸦上风天。
书院抱厦外面有围廊。


岸边有曲径通往临漪亭。


玉栏、残荷、翠柳、朱楼。


莲花池公园里面还有一处碑廊,里面有各式字碑。除了碑廊,四周假山假水旁边还有一些散置的字碑。这些碑并不是本园固有的,而是园方从各处搜罗来的。其中最著名的是传说的北宋宰相蔡京的《贺李升迁诗碑》,这个蔡京虽是奸臣,却写得一手好字,其书法自成一家,很有名气。但是受累于其政声败坏,蔡京手迹流传下来的很少,诗碑就更是罕见。这块碑是后人根据拓片重刻的。原文应该是:

“帝恩移守保塞,拙诗一首聊以送行,伏惟笑览,蔡京上。

帝命光华象轴开,紫泥封下九天来。

登坛授钺将军事,剖竹分苻刺史才。

十万貔貅环玉帐,三千宾客在玉台。

临风把酒西郊路,怅望狼山首重回。”

我们行走之间并没有看见这块碑,肯定是“走过路过,最终错过”,否则应该欣赏一下蔡京的书法,北宋四大家书法之一的。
直隶总督署和古莲花池都是近年刚刚重新粉刷的,当然是为了粉饰太平,隔几年就需要见见新。我们看完新油的古迹,还应该要去看看带沧桑感的。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 zzz0401  发布于 2018-07-27 13:06:50 +0800 CST  

楼主:zzz0401

字数:4924

发表时间:2018-07-27 21:06:5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02 16:54:34 +0800 CST

评论数: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