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雍和金宫,观十地圆通

雍和宫是清代乾隆始全国宗教管理的中心,做为中国都城最大的寺庙也是在全世界都很有名的。外国人翻译不了“雍和”二字,因此,就管雍和宫叫做The Lama Temple。我们都知道雍和宫的“雍”来自雍亲王,这里曾经是康熙皇帝修建了给四皇子和硕雍亲王胤禛做亲王府的。雍在汉语里是“和谐”的意思,但是雍亲王的雍应该是说的地名,从前面“和硕”二字来看,雍也应该是指地名。汉代贾谊的《过秦论》一开始就说“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先秦的雍州包括现在的陕西、宁夏,以及甘肃、新疆的一部分。过去以地名封名亲王就是分封诸侯的意思,到清康熙已经没有封侯的意思了,只是保留古代传统形式。雍亲王即位康熙做了清朝第五代皇帝,这个事情有很多阴谋论的传说,到现在也没有历史定论。中国历史上都是后朝给前朝修史,自汉代便如此。有一个例外就是元朝所修前朝史里面有金、宋,却没有西夏,据说是因为成吉思汗死于西夏人之手,因此元人拒绝为其立史,有意让其从历史上消失。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清史馆就曾经编过一本《清史稿》,算是开了个头。新中国几次计划编纂清史都未成功,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成立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正式开始编修《清史》,据说今年可以出版,全书100卷。新中国编纂清史当然会受到旧中国残渣余孽的反对,现在海内外的一些人就说新中国官方修清史会带有政治倾向,不够中立。后朝给前朝修史肯定会多少带有后朝的官方观点,否则,元朝就不会拒绝修纂西夏史。据说现在编纂《清史》期间,也有台湾地区的一些大咖加入,应该也是吸纳不同方向的清史研究成果。让我们等着看看《清史》里面能不能给雍正上位做一个历史定论。

雍亲王登上王位之后,雍王府就只是当做他的行宫了。雍正驾崩时,其陵墓没有全部完工,他的梓宫在这所行宫里又停放了好几年,之后才下葬清西陵的泰陵,没有去东陵。泰陵是清西陵的第一座皇陵。雍正从康熙手里接过来的虽然是盛世天下,但是康熙晚期已经开始弊端丛生。雍正上台之后就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把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庸官恶吏们都给开了,还办了不少;建立密折制度,大大增加具折奏事官员的数量,就是开创“打小报告”新风;设立军机处,把军政办事机关区分开,就是除了从明朝学来的内阁,再设一个办军事的内阁;改土归流,把西南地区的土司革掉,改为设立和内地一样的官府衙门,确立全国统一的政治制度;摊丁入亩,这是清朝最大的经济改革,既有改善民生的效果,也有增加朝廷收入的结果。雍正年间,清军多次西征,平定了西藏和青海。虽然不是大清版图最大的时候,但也是清朝疆土扩展的时期。

雍亲王府的那块地最初在明代是太监的官房,康熙三十三年改建成雍亲王府。雍正升任皇上之后,他把原来的雍亲王府进行了改造,做成了二个半边,不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而是一半做行宫,另一半做了喇嘛寺,这个喇嘛寺是属于黄教寺庙。黄教是藏传佛教的一个宗派,它是最晚分支出来的,最后做成了最大,也叫格鲁派。黄教主张严格遵循佛教戒律,就是佛教的原教旨主义。这个和基督教有所不同,基督教的新教都是属于改革派,主张从严格的教规解放出来;而黄教却是主张回归原始教规。黄教的鼻祖是宗喀巴曾师,早年随萨迦派学佛法,现在的达赖和班禅都属于格鲁派。元朝的国师八思巴还是萨迦派,到了清朝的章嘉活佛就已经是格鲁派了。

雍正年间,行宫那一半着了一次大火,锅碗瓢盆烧得所剩无几。那是雍正三年(1725年)冬天里的一把火,不知道和费翔的祖上有没有关系。后来,雍正就把那座喇嘛寺当做行宫了,就是没事的时候从皇宫走出来到这座寺里睡一觉。既然这里成了行宫了,当然就不能叫做雍亲王府了,就改名叫做“雍和宫”。注意,这里的雍字改了含义,已经不是雍州的雍了,而是取“和谐”的意思了,为了避免人民群众误会,就在雍字后面加了个注,就是“和”。《诗经·有瞽》中有“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礼记·乐记》对此的解释:“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这里的和鸣就是齐鸣的意思。自此,这里就叫做雍和宫了。雍正大行之后,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和章嘉国师商量后,将雍和宫完全改成了藏传佛教的寺庙。这里也就成了后世章嘉活佛的住锡地,一世章嘉是住在法源寺,从三世以后就住在雍和宫了。新中国对雍和宫进行了几次修葺,最近的一次是1988年,自那以后,雍和宫又重新对外开放。

你别说,我在北京几十年却没有去过雍和宫,不知道因为啥。过去是不开放,后来开放了,我也没去过。这个雍和宫里要是在大年初一烧头香许愿,据说菩萨听得最真,往往非常灵验。所以一到大年初一的时候,雍和宫周边就会有交警站出来,大小车辆都不让过,连地铁二、五号线都不让在雍和宫停站。我今年也不为什么就想去雍和宫看看,也不知道想看什么。可能是因为菩萨见我从来不去,就给我这样的心理暗示要我去看看。我就说那就赶年前去一趟吧,省得过年和那些香客抢地盘。雍和宫是北京市内唯一在大年初一烧完香还可以逛庙会的地方,就是地坛庙会。因此,一到年下,这里就满街都是人。我到了雍和宫停车场,把车停放在雍和宫大师的车前面,然后把车钥匙交给停车场管理员。他说那位大师一般会午饭后出去给施主祝福,顺便把施主的布施接回来。大师要出去的时候,他就会把我的车挪个地方,给大师让路。

有很多人说这雍亲王当年在康熙的若干皇子里可能是很不受待见的,人家的王府都在离皇宫很近的地方,这雍王府却是在离皇宫最远的城墙底下。这且不说,人家都是高屋大房,这四阿哥却住的是太监官房,那不就是住不上皇宫去住马店的意思吗?其实雍和宫还是很牛的,你先看它的院门:




这里过去肯定是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两边有两座一模一样的牌楼。西边这座的额枋上写着“十地圆通”。十地是指大乘佛教里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包括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等等;圆就是圆满;通就是通晓。

再仔细看看东边的牌楼,四柱七楼,黄色琉璃瓦,彩绘枋樑,枋额上是金色大字,规格相当高。




一般的王府大门两边的街上哪里能有这么漂亮的牌楼?而且它的正面也有一座这样的牌楼,正面路南还有一面影壁。这个可不是一般的规格呀。可是话说回来,这些个门外的零碎应该不是当初雍王府的做派,一定是改为行宫或者乾隆年间改为藏寺时增加的建筑附件,包括过了正门牌楼下的辇道。




辇道走到头是昭泰门,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棋盘大门,两边是旁门。这个门是棋盘门里最高档的叫镜面门,就是向外的门板没有任何装饰,像镜面一样,也叫镜面板门。




进了昭泰门就是雍和门,其实就是汉传佛教的天王殿,通常里面供的是大肚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在这里是布袋尊者和四大天王。布袋尊者也就是布袋罗汉,十八罗汉之一。虽然那座像看上去像是弥勒佛,但他其实不是。为什么这里不是弥勒佛,看到后面的大殿我才明白。




从这里开始才是过去的雍王府,这座天王殿就是王府的大门。面阔五间,中间的三间门可以开闭,这是亲王府大门的规格。现在看见的正面三间壶门、上面的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都是行宫改成雍和宫时改造的,过去的王府应该是绿色琉璃瓦。

天王殿前面东西两侧照例要有钟鼓楼,钟鼓楼前面也有照例的玛尼杆,上面照例挂着五彩的经幡旗,院子里到处都挂着经幡旗。




雍和门前有两座铜狮子,这两座狮子可是很正规的,而且狮子的耳朵是耷拉下来的,据说这是告诫里面的喇嘛们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中国历朝皇帝虽然尊崇宗教,可是很少有宗教干政的,恐怕也是有皇家规矩管制的原因。说这个铜狮子很正规还有形制方面的原因,它像其它狮子像一样有一个汉白玉的须弥座,但是在其上还有一个铜基座,铜座上满是精细的图案。这些图案还包括了锦铺,就是铺着一个高级毯子,类似于阿拉伯飞毯,说明这是从非洲坐飞毯进口的洋狮,不是本地柴狮。




这两座狮子不知道出自什么年代,它的那份精致说明当时的铸铜工艺已经是炉火纯青了。按照清朝规制,雍亲王府的时候,这里应该是石狮子。所以这一对铜狮子应该是雍正登基以后的物件,估计最早也应该是雍正三年大火以后的了。
大门前面除了有狮子,一边还有一座八角亭,重檐八角攒尖顶,上面是黄色琉璃瓦,八条戗脊上都有五只脊兽,四周还有檐廊,这规格是相当地高呀,说明里面肯定立着一块御碑。




看看八角亭的屋脊。




雍和门东西两边的院墙上各有一个侧院门。西门出去就是雍和宫大街,初一香客汹涌的时候,那里就是出口,可以避免出去的人把进来的人给蹬踏了。这两个门叫做阿斯门,就是过去雍和宫的小厮们行走的门。我回头出去的时候无论如何不能走这个门。
过了雍和门,后面有月台直通下一个大殿。这月台上还有一座御碑亭,不过这次的亭子简单一点,就是一座重檐四角攒尖顶的砖木结构亭子,但是它的梁、柱、枋、斗拱、黄色琉璃瓦都是非常漂亮。那里面的御碑是雍正的继承人乾隆写的一篇《喇嘛说》,还是满汉藏蒙四种文字的。我要全看下来的话必须得找附近的喇嘛借本字典,算了,以后再说吧。




你看这御碑亭前面还有一尊铜香炉吧?这铜香炉要衬着后面的御碑亭一起看,那才好看。




这座御碑亭门前立着栅栏,不能穿过去。我扶着它的外墙绕过御碑亭抬头一看,呀咦?这里香火很盛嘛。




大家排队上香,这肯定是雍和宫的正殿了。雍和宫里不许卖香,也不许香客自带。在刚才那座雍和门旁边有工作人员免费给每位游客赠香,这些香只能在大殿外面烧,不许把点着的香带进大殿,这是防火防盗防师兄的手段。雍和宫的正殿叫“雍和宫”,相当于汉寺的大雄宝殿。你肯定注意到殿前月台的正中间有一个玻璃罩子框起来的法器,那是雍和宫里的一宝,就是铸铜须弥山。隔着玻璃罩子,可以看见山上精细的殿宇,那些应该是象征四大部洲。最上面还有一座最高级的宫殿,那应该是帝释天,就是佛教最高的天。佛塔上的塔刹通常都有相轮,相轮最多的有十三层,也叫十三天,我估计也是和须弥山的一层一层有关的。按照记载,这座铸铜须弥山原先并不是在这里。它是明代所铸,最初在上次我们去看的那座嵩祝寺,准确地说应该是嵩祝寺旁边的法源寺。上世纪70年代,拆除法源寺建立东风电视机厂的时候,把这座须弥山搬到这里,当时雍和宫还不开放。看看下面汉白玉石座上的金刚力士浮雕。他左手好像还抱着一个保温杯,那些中年油腻男的做派大概都是从这金刚力士学来的。




这座雍和宫大殿是雍和宫里最大的殿堂,面阔有七间,单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四周有檐廊。屋脊上有七只脊兽,规格非常高,仅次于皇宫。它里面供着三尊铸铜贴金佛像。通常我们看到的汉传寺庙里面天王殿里有弥勒佛,大雄宝殿里有释迦牟尼佛,后面应该还有一个殿里供燃灯佛,这是时间上的三世佛,也叫纵三世佛。燃灯佛是过去佛,说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他曾预言释迦牟尼将成佛;释迦牟尼佛就是现世佛;弥勒佛是将来佛。而汉传大雄宝殿里一般供奉空间三世佛,也叫横三世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和西方阿弥陀佛。雍和宫正殿上供奉的是纵三世佛,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和弥勒佛。所以,前面雍和门里供奉的是布袋尊者,而不是弥勒佛。佛像背后的木刻贴金佛龛上不是旭日东升之类的图案,而是一只展翅的大鸟,这就是鲲鹏展翅。《庄子·逍遥游》中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从这里,以及雍和宫的建筑风格可以看出来这座寺是藏汉结合的,而且是以汉文化为主的。




两侧墙边坐着十八罗汉。




雍亲王当年在这里会见八方来客和朝内文武,不过倒不一定在这里见国舅隆科多。传说雍正和隆科多合谋假传康熙遗诏,造成雍亲王登基的成果。康熙时期,太子之争轰轰烈烈,胤礽废废立立,搞得沸沸扬扬。康熙当时就训诫雍亲王胤禛要“戒急用忍”,不要到处乱说话,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嘴”。后来胤禛就只做不说,把皇帝位子弄到了手,成为最后的赢家。

雍和宫这座正殿的月台周围也有一圈墙,不过它不是汉白玉栏杆,而是黄绿色琉璃砖垒砌的。




大殿外墙的下部也是绿色琉璃。




年轮。




雍和宫殿后面是永佑殿,门前也有认真的香客在上香,但是比雍和宫殿前面的人少多了。




这个殿的规模比前面的正殿小一些,面阔只有五间,进深三间,上面改成了单檐歇山顶,脊兽也只有五个,但还是黄色琉璃瓦。这个殿原来是雍亲王的寝宫,就是睡觉间。有人管这座殿叫雍亲王过去的寝殿,其实不对,太庙里才有寝殿呐!这里应该叫寝宫。现在这里供着佛像,中间是无量寿佛,也就是阿弥陀佛;西侧是药师佛,就是东方佛;东侧是狮吼佛。按说,药师佛和阿弥陀佛的中间应该是释迦牟尼佛,前面大殿供的是纵三世佛,这里应该供横三世佛。为什么是狮吼佛?狮吼佛仅见于藏传佛教,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做狮子吼。另一个传说是说,黄教也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是狮吼佛的化身。我估计应该还是按照后一个传说,把现代藏传佛教的创始人当作佛供在这里的意思。但是不好意思把宗喀巴供在中间,所以才把他供在一侧。
永佑殿后面是我认为雍和宫里最特别、最漂亮的大殿,就是法轮殿。




法轮殿的规模非常大,它的殿堂面阔七间,进深三间;然后前后各有面阔五间的外延,这个外延肯定不能叫出檐,但是又比抱厦大多了。有人管它叫十字形大殿,但是它实在不是十字型的,而是前后有外延。还是暂时管它叫抱厦吧。法轮殿和抱厦的屋顶都是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屋顶的正脊中间脊刹的位置有一座大天窗;屋脊的前后坡上又各有二座小天窗,每座天窗上面是鎏金宝顶,漂亮极了。仔细看了一下这个屋顶,这个应该不是黄色琉璃瓦,好像是铜瓦鎏金。只有藏传佛教建筑才会使用铜瓦鎏金的屋顶,典型的就是布达拉宫的金顶,著名的藏寺都有金顶。在北京,目前正在修缮的香山昭庙也是铜瓦鎏金屋顶。再回头一看,雍和宫殿的屋顶好像也是铜瓦鎏金。




天窗的里面是这样的,上面绘有唐卡。




这座法轮殿是雍和宫举办佛事活动的地方,不知道有没有进阶的小喇嘛在这里上课,藏传佛学院应该是在西黄寺。法轮殿大殿正中供着宗喀巴大师像,两侧是喇嘛们的座位。早年的达赖和班禅都曾经在这里讲过经。佛龛的背后有照例的千佛山,不过这里的千佛山与众不同,它是紫檀木雕刻而成,这也是雍和宫里的一件宝贝。这座雕刻上不是观音菩萨和童男童女,而是五百罗汉。它表示的应该是佛祖圆寂后,他的五百弟子大聚会的场景。释迦牟尼传道的时候,别说纸墨笔砚,他连甲骨竹简都没有,只能把那些弟子们的耳朵一个一个拎起来醍醐灌顶。这些弟子们的脑瓜顶都不一样大,佛祖能灌进去多少醍醐也无有一定斤两。因此,佛祖涅槃之后,大家就决定聚在一起把每人记得的佛祖语录一起串一下,然后由无量佛拼命记住。无量佛的寿无量,记忆也无量。佛经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那就是不同的弟子记录下来的语录也不同。和释迦牟尼同时期的孔子就不然,孔子的语录就都记录在竹简上,可以流芳百世。而且汉语言简意赅,一句顶梵语一万句。你别说,这“醍醐灌顶”还就是佛家言语,最早出自唐《敦煌变文集》中讲经记录。




大殿内两侧墙上全是漂亮的唐卡,我理解是佛祖一生事迹图。上面的彩绘梁枋和天花也都是五彩缤纷,精美绝伦。
雍正是康熙的儿子,雍正自己也有儿子,其中的一个儿子还挺有出息的,后来也当上了皇帝,那就是乾隆。不过乾隆不是靠自己顽强拼搏当上的皇帝,而是全靠雍正传帮带。乾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这一年雍亲王三十三岁。老话说“人到三十三,破船过险滩”,就是说古人在三十三岁的时候有一个坎儿。雍亲王这条破船这一年还算不错,闯过了险滩还得了一个儿子。他的正房嫡福晋乌喇那拉氏倒没有在这一年生子,而是偏房钮钴禄氏在这座雍亲王府里生了一个儿子,这是雍亲王的第四子。这个儿子那时候还没当皇帝,他被起了个名字叫弘历。弘历生下来第三天才被洗了一个澡,就是民俗里的“洗三”,当时的那口洗澡盆就被供在这座法轮殿内。这座雍和宫是乾隆给修建的,他把自己小时候的洗澡盆供在这里也不是什么意思?他把自己当成佛了吗?佛祖生下来洗澡可不是用盆呀。中国从始皇帝嬴政到末皇帝宣统一共283位皇帝,大概也只有乾隆把自己出生时候的洗澡盆给塞进佛寺里供起来,也是够另类的了。其实洗三是中原汉人的习俗,苏东坡就有“今日散幽忧,弹冠及新沐。况闻万里孙,已报三日浴”之句。满族和之前的女真是不是也有这种习俗已不可考。
法轮殿的后身就是雍和宫里最高的建筑万福阁了,在外面大街上都能看见。




按照清宫内务记载,这里本没有这么一座楼阁,而是雍亲王府的一个观音殿。乾隆一直想在这里建一座高楼,以便遮挡北面,作为靠山。那时候北面虽然还没有二环路高架,但是城墙垛子上恐怕也会有兵丁往这院子里窥窥。这么高的楼只有二种功能,一个是藏经楼;另一个就是大佛殿。乾隆就寻思着建一座大佛殿,可是去哪儿找大佛像呢?这件事被西藏的格桑嘉措知道了,他就派人从尼泊尔买回来一根巨大的印度白檀木,花了三年时间运到北京,送给乾隆造佛像。关于格桑嘉措到底是第六世还是第七世达赖喇嘛,一直都是有争议的。康熙时期清朝政府正式承认的是格桑嘉措接替被废黜的六世仓央嘉措,而不是继承。但是,格桑嘉措是经过转世灵童找出来的,所以藏人一直认为他是七世。一直到了乾隆册封八世达赖才等于默认格桑嘉措是七世达赖。
乾隆得到这根白檀木之后,就把景山的一座楼阁拆了,把材料运到这里,建起了这座万福阁。然后把那根白檀木雕刻成了一座巨大的弥勒佛像立在里面。万福阁是一座三层楼阁,上面是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楼阁的每一层都是面阔五间进深五间的正方形。一层和二层有檐廊,二层还有护栏板。上层的额匾上是“圆观并应”,圆:圆满;观:观智;劝人努力修行,以达圆满,并得佛之诸智。中层的额匾上写的是“净域慧因”,净域就是菩萨的住所,洁净庄严;慧因就是智慧的源泉。




一层额匾上是乾隆写的满汉藏蒙文字的“万福阁”。




看看一层檐廊的梁柱枋替和斗拱。




这根檐廊柱子上有一块牌子,是吉尼斯纪录的证明,说这里面的那座大佛是世界最大的单木调成的佛像。那边的柱子上还有一块英文的牌子。




看看这座大佛像,这是雍和宫最大的一个宝贝。




这尊佛像的手印很特殊,右手看上去是无畏印,但是手掌并不是全向外。无畏印就是说佛为了普渡众生,无所畏惧。左手的印相不在七印当中,我把它理解成降魔印。真正的降魔印是手指触地,表示让魔众降伏;我说这里的手势是把魔众按在地上让他们降伏。有人管这尊佛像的这种手势叫扶天盖地,佛教界人说不对。还有人说这尊佛像右手是说法印,左手是施予愿印,好像更不靠谱。也可能这是密宗的手势。密宗也是佛教的一个流派,后来传到日本去了,在中国已经不多见。
这尊佛像最近一次是1992年重新贴金,1993年重新开光,所以现在看上去还是金光灿烂,光彩夺目。佛像身上的珠串都是镶的宝石,整座佛像上的宝石多了去了。万福阁里还有一万座小佛像,因为“佛”和“福”音相近,所以叫万福阁。
我站在柱子底下正在嗟叹,来了一个志愿者,就是在雍和宫里给小喇嘛帮忙的义工。他和我聊起来,说我现在应该开始学佛了,以便退了休能经常来烧香。我说我已经过了求子求财的年月了,也没什么事情求菩萨了。他说不对,现在应该求长寿了。我现在知道为什么来雍和宫了,这是菩萨派了个志愿者来度我呀。我赶快走吧。
出了万福阁,再回首。它的两边还有两座二层的楼阁,这边的叫永康阁。




另一边的叫延绥阁。




他们在二层有飞廊相连。看看万福阁的屋脊,居然也是七只脊兽,而且看上去好像也是铜瓦鎏金屋顶。可以看见万福阁前面功德碑的局部,这是1988年重修时的功德碑。




再从侧面看看万福阁的屋顶。




偏殿的灰瓦屋顶。




万福阁后面院墙底下是一排后罩楼,叫做东、西顺山楼和中间的绥成殿。绥成殿里面供着一些佛像,有佛母像和度母像,还有格鲁派宗师像,包括宗喀巴、七世达赖和六世班禅。
欣赏完了,我就还从辇道走大门出去,路上看到烧香的人更多了。雍和宫桥北面地坛庙会的2018大狗标志已经闪亮登场。到了停车场一看,我的车已经被挪到大师的车位上了。和看车的老师聊了几句。现在北京对生人的尊称都变了,过去称同志;八十年代大家都互称师傅;九十年代互称老板;新世纪互称老总;现在都互称老师。前两天我在一个卖冰棍的小摊前面蹲下系鞋带,站起来的时候,摊主就喊我“老师,来根冰棍吧”,我只好说“老师,给拿根大红果吧”。看车的老师说年三十夜里十二点一过就可以烧头香了,人可多了,排大队。我从停车场出来,一边在二环路上走着,一边心里想:夜里十二点得多冷呀?排队到大殿跟前儿还不都哆哆嗦嗦的?黑灯瞎火还都戴着防寒的大口罩,菩萨肯定认不出来谁是谁。再加上许愿的时候冻得上下嘴唇只打tr,菩萨根本听不懂你许的什么愿。菩萨既不知道你是谁,又不知道你许的什么愿,如何帮你办事?所以,去雍和宫烧头香一定不能戴口罩,临许愿之前一定先要吃一口素馅的热 暖和暖和嘴。其实真正心诚的话,在家烧香也是一样的。

好了,年前的最后一场游览活动结束了。

楼主 zzz0401  发布于 2018-02-22 09:27:29 +0800 CST  
谢谢
楼主 zzz0401  发布于 2018-05-08 11:50:12 +0800 CST  

楼主:zzz0401

字数:8308

发表时间:2018-02-22 17:27:2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10 08:58:22 +0800 CST

评论数: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