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中读懂文化——《匈奴的子孙》后记



雪漠


前年出发时的场面,好像还在眼前,但时间已过去两年了。写这本考察游记的时候,我等于又把那两个月来走过的路、经过的事再走了一遍、再经历了一遍,然后补充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感悟。
人的想法总是在变,事前和事后很可能不一样。此时觉得这件事是这样的,但过了一会儿,又会觉得这件事是那样的,所以,有人就说,人是善变的。人之所以善变,是因为人在跟外界相处时的点点滴滴,总会让人有新的眼界、新的见识,这时,人的想法就会变,观念也可能会变,那么人就会变。

有趣的是,人又是很难改变的,因为人有根深蒂固的基因。如果一个人不能理性地面对自己的经历,总是让情绪牵着走,就不可能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而一次次经历,就仅仅是一些故事、一些记忆,只能留下一些生命的体验,心灵和命运却不会改变。反之,如果人有了学习的能力,能举一反三、汲取教训,人就不可能不成长。

我曾经觉得十几万的车子也能代步,也很好用,但经过这次的文化之旅,我发现越是走远路,就越要准备一辆好车。我还发现,选择好车时第一要考虑安全,第二才是性能。安全性不高,容易出问题,性能再好也没有用。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安全性不够的话,又谈何好的性能呢?人也是这样,如果少了一副好心肠,是谈不上有才干的。

好心肠就像汽车的引擎,才干就像汽车的性能,没有一副好心肠,空有好的性能,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做人先要有一副好心肠,就像凉州贤孝《吕祖买药》里描述“家祸散”“顺气丸”“消毒饮”“化气丹”这四服“药丸”时所说的,“要本分四两,孝顺三钱,老实做个引子,好肚肠放上一条,你把它们放到容人案上切,放到宽心锅里炒,放到三思箩儿里箩,然后用蜂蜜把它团成菩提子大的药丸,再放到温火上将它烘干,每天吃一丸,保证你一切灾祸消散”,这其实是一种做人处事的智慧,丝毫不亚于《弟子规》之类的传统经典,而且,它将佛道智慧融入了民间故事,老百姓可以在听故事的同时陶冶性情。所以,在过去的千年里,它一直是凉州老百姓的精神营养。过去的凉州人要是读不起书,听贤孝也等于是受教育了。

正是因为从小受凉州贤孝的影响,再加上父母的教育,我就有了相对较好的人格基础,也一直没有走错路。我从来没有远离人格追求成长,这让我在完善自己的同时,也得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真正地改变了命运。

我发现,世俗意义上的造命,其实就是学会选择。虽然人天性中是热爱自由、希望摆脱束缚的,但人心的愚痴总会让“自由”和“随缘”变成“放纵”的代名词。而人的堕落、灾难和厄运,往往就是放纵的结果。古人在很多经典中,都总结了一些教人学会拒绝放纵的智慧,最后,这些智慧就变成了传统文化。真正地学习和实践,人的心量就会变大,命运的路也会越走越宽,人生格局当然也越来越大。像《论语》《道德经》《庄子》《墨子》等等,都是古代先哲验证了一辈子的思想精华,它们不仅仅是想法,也是方法论,是经过了实践,一点点记录下来的智慧结晶。它会告诉我们,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壮美的人文?为什么古人会有大声疾呼、不畏强权的勇气?为什么庄子能拒绝做官、拒绝名利?为什么苏武能十九年不变节?他们是如何做出选择的,又是如何坚守自己的?在滚滚红尘中,有所向往、有所感动很容易,因为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向往,但坚持很难。因为,形而下的一切都在敲击人的心灵。你会听到太多的声音,也会遇到太多的诱惑,一切都想让你动摇选择,一切都想让你甘于庸碌,因为,庸碌者不想听到对庸碌的诅咒,庸碌者抗拒改变带来的痛苦,庸碌者只想轻松地活着。


任何人想要轻松地活着,就要付出不轻松的代价。他不得不因为心灵的不自由,而委曲求全地做一些事情,他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去迎合一些他并不认可的规则。他明知他奉承的一切有可能比他更低,但是他不能在乎,因为他更在乎那些只要低头就能得到的东西。就是在媚俗文化的熏陶下,人类失去了傲骨,古人最高贵的那种气节、风骨就不见了。西部文化则正好相反,西部文化不在乎低头可以得到的东西,而更在乎低头会失掉的东西。为了这个东西,西部人可以拒绝诱惑,不低头。所以,西部人可能很贫穷,但西部人有尊严——当然,我说的,并不是所有的西部人。

每一种文化哪怕再优秀,也不可能影响那块土地上所有的人,包括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这两种文化非常强势,但他们的土地上,仍然有信仰其他文化或是没有信仰的人。人类个性的不同,身处环境的不同,际遇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思考习惯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会接受什么样的文化,会向往什么样的文化,愿意实践什么样的文化,而他们的实践,又能走到什么样的程度……影响因素太多了,但最关键的,还是人自己的选择。人对自己有没有更高的要求?人对未来有着怎样的向往?人更重视形而上还是形而下?这一切决定了人的选择。因为,人始终没有办法高于自己的在乎,人在乎什么,就会被什么牵绊。只有不在乎——也就是不执着——才能得到自由。这是超越文化才能回答的问题——当然,很多文化之中,都有超越基因,只要有了这种基因,我们就名之为“优秀文化”,因为,它能帮助实践者重铸灵魂,进而改变命运。

当然,文化是没有高下的,不同的文化,面对的是不同的人群,对应的是不同的人生,你实践什么样的文化,在乎什么样的观念,你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我们不能说各种文化谁高谁低,但优劣之别还是有的。有些文化在客观上会摧毁社会的和谐,而有些文化却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善美,让社会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很富裕,两者之间,显然有着云泥之别。而这样的区别,正是我们没有办法忽略的。因为文化上的区别,也因为文明发展的程度不同,西方国家在许多方面,做得比我们更好。但我们也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非常宝贵的人文遗产,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学习的方式,有时就是行走——在行走中读生活之书,在行走中读懂文化。


这两个月,我走了很长的路,横跨了半个中国,见证了这个时代的中国,也见证了故乡在二十年后的改变。这些变化之中,既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不那么让我随喜的一面,但每一面,我知道都是时代的必然。

人在变,时代也在变,一切都在变。对人来说,选择向上的变化,拒绝向下,有时就需要文化的力量。我的这本游记,虽说是对一场文化考察的定格,又何尝不是对这个时代的中国的一种定格呢?真正的有心人,或许会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扬长补短,像麦积山石窟的工匠们打造艺术圣城一样,打造自己的灵魂和人生。因为,这里毕竟隐藏了那么多的命运轨迹。

你说呢?

那么,我们就聊到这里吧,有缘的话,我们下本书再见。

——2016年4月6日定稿于山东临朐县沂山书院


楼主 棒棒书香  发布于 2017-09-23 09:00:17 +0800 CST  

楼主:棒棒书香

字数:2632

发表时间:2017-09-23 17:00: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5 13:12:06 +0800 CST

评论数: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