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着林黛玉,不想宝姐姐

初读红楼,是十年前的事。在那之前,《红楼梦》我一直视若神明,不敢去触碰,主要是认为自己不会读得懂,因为有“红学”一说,那么多专家靠研究它吃饭。而我,一个宵小之辈,如何敢去触摸这部伟大的作品?它会接纳我吗?会让我在它的怀中得到我所想要的快乐吗?在二十五岁之前,这部作品就这么沉甸甸地压在我心里,我想碰,但又不敢。

直到那一年,我落魄地漂泊到珠海。在和友人合租的一个破旧的房间里,我寂寞,我孤独,我彷徨!在友人的书桌上,我看到了一本厚厚的《红楼梦》,在布满蜘蛛网的角落里,我感到它和我一样寂寞、孤独。于是我用手默默捧起它,擦去封面的尘埃,随意翻了两页……自那之后,我半年内连读几遍,越读越欲罢不能。它绝不是一位孤僻的独行者,也绝不是悬崖上的雪莲,相反,它很亲民,很接地气,还很幽默。

我在它怀里尽情地释放各种情绪,我快乐,我忧伤,我舒服,我爽!在我所有的体会中,有一种最令我感到贴心:寂寞。因为它正如我看到它时的感觉一样,字里行间渗透着无法言传的寂寞。我甚至认为,曹公盖世的才华是寂寞逼出来,如果没有寂寞,他一定不能写得那么传神,那么细腻,那么令人啼笑皆非。

唯有内心寂寞孤独的人,他才有心品味周身的事物,他才会感知到别人无法感知的东西。梁遇春曾说过,幽默和调侃是天生郁闷孤独的人的专利,那些嘻嘻哈哈先生,也只能整天嘻嘻哈哈而已,绝幽默不起,老天公平。曹公年轻的时候富足过,而后家道衰败,穷困潦倒。有人评说,正是这一场巨变造就了他内心无法排遣的愁闷、空落,才成就《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但是他们肯定不晓得,曹公的寂寞是骨髓里头的,是与生俱来的,否则巨变再大,他也只会平庸而已。

在《红楼梦》里,最常令人提及的,除了凤姐、贾宝玉之外,当然就数林黛玉和薛宝钗了。前者多疑、敏感、小心眼;后者恰恰相反,端庄大方,温柔贤淑,活脱脱一个集智慧和贤妻良母于一身的大家闺秀。男人都会这么想:娶妻当娶薛宝钗,偷妾就该林黛玉。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一有空就翻,翻到哪页就从那一页开始读。虽然不断有人否定后四十回,大骂高鹗的不是,但我还是喜欢读,并且觉得高鹗最后让宝钗嫁给宝玉,是现实的。如果曹公活着,即便他不做这样的安排,也绝不会让贾、林两人结合。

宝玉和黛玉的恋爱是单纯的浪漫主义,就算宁荣两府不衰落,他们的结局也注定是悲剧,因为只有悲剧才会美,才会令人难以忘怀。就像《廊桥遗梦》一样,如果是农妇最后和摄影师跑了,也许这本书我们早忘了。当你读完《简爱》,合上书,虽然会被简爱的坚强、独立、乐观所感动,但结局作者让她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完美结合,注定少了一丝令人牵肠挂肚的美。夏绿蒂是女作家,也许女人的天性战胜了她写作的理智。

我身边有一朋友曾发誓非“薛宝钗”不娶,几年前忽然就闪婚了,结果“闪”出一个林黛玉。可他却感觉相处得很好。他说正是这个“黛玉”的敏感、小心眼,令波澜不惊的生活处处洋溢着鲜活的浪花,很有动力和激情去拼搏。他叹道如果是“薛宝钗”,在她的完美面前,也许自个就更加无所事事。也许会变成《一生》中的那个让娜,因爱失落,因失落而飞速苍老,因苍老而孤独死去。也许也会变成《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满腔抱负在生活的灰色面前,被击得支离破碎,最后玩世不恭,自以为是。

不论是言谈举止,还是家庭人际处事,还是女工或才华,在以“愁绪“见长的中国人眼里,薛宝钗都是择妻的不二人选,正是多数男人梦寐以求的那一类;而相对于她林黛玉则弱智了很多,不但无法减轻男人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有时候还悲悲戚戚的添乱。

但这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完美的东西只适宜去追求,不可捧在手心。就像一部电影,或者一副山水画,真正的美就隐藏在那些缺憾当中,当没有了缺憾,美也就随之消失了,这样的作品还有意义吗?因此,生活当中,我们需要的是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唯因缺憾,才会美感无限,美及终生。





楼主 玉清乾元  发布于 2019-12-08 09:19:13 +0800 CST  

楼主:玉清乾元

字数:1559

发表时间:2019-12-08 17:19:1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13 15:41:34 +0800 CST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