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勉县马超墓记

熟谙三国故事的人,对马超印象深刻且喜欢的应该不少。最能吊起读者口味、跟马超有关的战例之一,便是他与张飞于蜀道重镇昭化城外挑战坝的激情厮杀。两人白天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夜晚继续挑灯夜战,依然难分伯仲。单就武功而言,三国诸多武功高强者中吕布是老大,在蜀汉国,武功第一人,人们多半会选关羽或赵云,但在我小时候读三国时,蜀汉的武功老大,我以为是马超。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第一人选。因此,到了汉中勉县,看看马超墓的欲望,甚至超过了看武侯祠和武侯墓(也渴望看看永远矗立在三国迷心中和想象中的大山——定军山,尽管我清楚,那仅仅是一座古战场,姑且不说沧海变桑田,一两千年前的山水到了今天虽不至于面目全非,但跟原来的山体或古战场,变化不会只是一点点。确实,当我在第二天登上定军山时,只能将漫山的林木涛声和高声喧哗的游客幻想成当年的金戈铁马)。
马超墓与勉县武侯祠之间也就一公里许,写对门,中间隔着一零八国道,北靠雷公山,南临汉江(汉江对面乃武侯墓),距定军山也不远。相比较而言,马超墓的规模和规格并不逊色于武侯祠和武侯墓,勉县旅游部门也设置了管理武侯祠武侯墓和马超墓的机构,有专门人士在里面工作,但从游客人数的多寡来看,马超墓就冷清多了。不是马超名气不大,也不是旅游部门宣传力度不够,门票也不至于让人无法承受,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诸葛亮那边游人如织,马超这边却门可罗雀呢?当然无法找到让人信服的答案和结论。我从武侯祠大门出发,步行到达马超墓景区门口时,空荡荡的景象着实让人惊诧,左右环顾,就我一个人。这种情况在历年的旅行中,还是头一遭遇到。想来也是,马超虽为五虎上将之一,但境遇在五人中是最差的,刘备内心深处并不完全认可和信任马超,马超是投降人士乃原因之一。马超先被封为凉州牧,后镇守汉中勉县,落脚勉县。虽遭冷视,但也能图个山高皇帝远的清闲,无奈一病不起,很快便撒手人寰。刘备的城府和谋略之深,不在曹操之下,袁绍董卓孙权等,只能望其项背,诸葛亮完全放开手脚施展才华,鞠躬尽瘁为蜀汉操劳,是在刘备去世之后,之前的战争谋略和治国方略,多是由刘备提出,再与诸葛亮等谋士商议,最后还是得由刘备定夺的,马超最终不受刘备真心相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在当今旅游开发蓬勃发展,尤其是对历史文化的大力弘扬,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功绩再次被使人认可的情况下,诸如马超之类的有“争议”的人,被有意无意地怠慢、冷落和遗忘,虽说不至于让人大惊小怪,但亲临他们的墓地,眼见门可罗雀的情形,还是让人感慨唏嘘,不胜悲凉。
时间已是下午三时一刻,毒辣的太阳没有丝毫减低其威猛的意思,树梢上声嘶力竭的知了是助长毒日头凶猛的头号“帮凶”,比火上浇油、油中加辣还厉害,要是旁边还有一个小娃娃尖声的哭叫,即便像我这种不怕热的人,也会晕倒在马超墓大门前。我在进门前,调整了一番心绪,回头看了看那块题写着“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的石碑,它似乎也在极力调整状态,应对疯狂的暑热和比暑热更揪心的寂寞,因为这里是马超永久安息的地方,不能向时间让步,更不能向世人的健忘和冷漠屈膝低头。当然,这是我一时的感念,却在这种带着强烈主观色彩和悲壮的意念中,我开始对了对马超的造访。于是乎,滚烫毒辣的日光变成了纵观时空的杀伐之声,还有从潼关隐隐传来的曹操绝望的呻吟,昭化张飞二目圆睁的怒吼、蜀汉兵士疯狂的呐喊和鼓声、西凉战马奋蹄扬身的嘶鸣和马超震彻天地的狂放之声。
但马超墓大门的庄重安泰让所有的喧嚣和意念都迅速平息下去,时间和我通过它,进入了浸润着马超勇武之气和墓园宁静安谧之境的马超墓腹地。
据资料记载,马超墓又叫“马公祠”,马超因被刘备封为斄(音同“台”)乡侯,这祠堂的官方称谓为“汉斄侯祠”,满清建筑形制,占地二十余亩,比武侯祠略小,但布局谨严,规格不低。殿大门前的牌匾上书“马超墓”,殿门正中则是一块“汉斄乡侯”匾额,准确地表明了马超的身份。过殿还有一牌匾,上书“三国英雄”。马超初降刘备时,还是十分受刘备诸葛亮倚重,大小事宜也让其参与,但亲近度还是不及关张,赵云命运稍好,但也得排再关张之后,刘备的摔阿斗,也不过是笼络赵云之心的策略而已。但不管怎么说,马超的命数超过李广,后者到死都没得到封侯,文帝景帝装“糊涂”,刘彻却是明摆着不干。勉县风水好,空气干净,马超长眠于此,也算是寻到了一个好地方,后人也没忘记为其建庙建祠,以供后人瞻仰祭拜。整个马超墓分为前后两院,由汉惠渠隔开。或许是因为有这小小水渠的缘故,加上院中的各类挺拔的绿树,一到墓园,暑热顿地减弱了不少,知了、野鸟等恣肆的叫嚣也变得温和柔曼,威风吹来,使人觉得不是身处萧然肃杀的墓地,而是进入了马超的宅院,身心爽朗之后,要被马超接见,内心瞬间涌出一股拜见英雄的澎湃激越的潮水。
马超墓前院总共有三个大殿。游客首先见到的是正殿内的一道神龛,神龛顶端有一牌匾,上书“武威并昭”四字,下面是一尊明朝万历年间雕塑的马超塑像,其左右两侧是庞德和马岱的塑像。三个著名人物的雕塑技艺都非常不错,人物造型准确、生动,表情丰富、传神,姿态庄重、雄健,气度阳刚、威严。正门上悬着一门匾,上书“信著北土”四个字。不过,“著”字应该是笔误(原字是“着”),或者是书写者的错误,这类错误在很多寺庙和旅游景区常见,少林寺的某些宣传画中,不是经常将“涅槃”的“槃”错写成“磐”么?向一男性工作人员询问,他的回答印证了我的看法,即写这块匾的人出了错,工人就直接给挂上了,尽管有游客和工作人员早已发现,但一直没改过来。我问为什么不重新请人写,纠正过来,以免误导人?那工作人员说,那不是他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信着北土”是刘备在诏书上对马超的夸奖和赞颂。刘备亦称汉昭烈帝,他在封马超为骠骑将军和斄乡侯时曾这么说过。那时的刘备正值用人之际,看重马超,也在情理之中。另外,殿门两侧还有一副楹联,上联为:威震西北正气弘扬天汉。下联为:武比关张英雄炳焕斗牛。
看过正殿,便来到另一座殿前,即“一世之杰”大殿。这座大殿集中展示了马超在三国时期的重要经历,是其戎马一生的概括和总结。展示采用的是图文结合的方式,文字说明言简意赅,图画则生动形象。那些图画使我想起年少时候经常翻阅的连环画,很多古典小说和当代英雄故事,乃至某些电影故事,都是通过连环画的方式出现的,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很多程度上是由那些精湛的绘画占据了,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山川地貌,线条准确而流畅,长大后学习美术,更加感叹那些绘画者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表现力极强。现在在许多庙宇、祠堂等建筑和美术学院的画板画纸上,也能看到连环画的影子,尤其是研习中国画的地方,但很多作品都无法和连环画相提并论,马超墓中的绘画大抵也比不上连环画。不过,我们也不必苛求每个地方都得有精湛无比的艺术品或展示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艺术品的都是杰作,像“一世之杰”的展览,只要将文体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准确生动地展示出来,也就够了。在这些展示中,“渭水六战”“马超投降刘备”等内容是《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马超生平经历中的重要片段。另一座大殿则以“兼资文武”的形式讲述了刘备与曹操在汉中的争霸故事。刘备占据汉中之后,便有了底气,跟当年刘邦霸占汉中有同样的意义和作用。马超也参加了这场争霸战争,在文武两方面都给予了刘备很大的支持,尤其是在军事方面。这里,不得不提到桃园三结义的二哥关羽,这或许跟后来刘备对马超微妙的态度,马超心病难治,最终抱病而亡有一定的关联。关羽在马超投降刘备之后,渐渐感到马超的功夫确实了得,大有超过自己的趋势。赵云也算武功高强,丝毫不让关羽张飞,但与马超相比,似乎还是要差那么一毫,关羽也就不在乎赵云是不是能够超过自己,黄忠更不在话下。其实,在马超刚进刘备营帐之时,关羽肚子里就嘀咕开了,他某天便写信给大哥刘备,问,马超何许人也?其本领可以跟谁比?言下之意,他比得上咱关云长吗?回复者不是刘备,而是诸葛亮。诸葛亮在信中的大致意思是,马超马孟起文武兼备,刚勇雄健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翼德并驾齐驱,犹未及美髯公之超群绝伦”。诸葛亮跟刘备一样,极其重视部下的团结,也更能攻心,这番言辞,既毫不夸张地将关羽夸赞了一番,却也毫无保留地赞美了马超。尽管关羽从此以后似乎不再拿马超不上眼,尤其是马超的名望越来越大,战功赫赫,深受兵士敬仰和崇拜,也没见到关羽再修书刘备诸葛亮,但内心的阴影还是有的,毕竟文武兼备的“一世之杰”是不多见的,直率爽朗如关羽张飞者,毕竟还是人,况且马超是投诚过来的,人心隔着一张肚皮,谁能看透?爽朗直率如关羽张飞者,毕竟还是人,不能免俗,而又正值天下三分,刘备急需人材,未加仔细考量便接纳大量投降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问题就出在“人心”这玩意儿上,刘备是政客,事成之后不会不前后思量,马超也不笨,多少还是揣摩出了政客的心思。但这个威震西北,驰骋于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坦荡豪爽的豪杰,终究还是“义”字当先,从大局出发,忍气吞声,退避三舍,不与之争锋,但终归是豪爽好强之人,那口气出不了,又咽不下去,便郁闷不已。郁闷久了,气息淤积于胸中,即便不病,却也够伤神的。正因为如此,有人便以为关羽败走麦城后逃到马超的封地临沮,马超才“见死不救”,实属鼠辈耳。关羽瞧不起马超,刘备防备马超,不给他过大的权力,孔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张飞大老粗一个,仿佛什么都不知晓似的,后来在川东北重镇阆中镇守,但结局也颇让人唏嘘。但马超是不是真的就记仇了,真的见死不救了,真还不能下结论。马超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豪杰,但未必就心胸开阔,不计前嫌,不救关羽,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刘备就不同了,他的桃园三结义,为赵云摔刘阿斗,招降了马超等大将等行为,多是处于政治原因,笼络人心,召集、号令天下豪杰为自己打江山出力而已。五虎上将中,关羽张飞赵云三人的忠心应该值得刘备信赖,但刘备未必就真心信赖他们。关羽的性格始终是刘备极为忌惮的,孔明也不会轻易当面跟关二爷过不去,但孔明是丞相,彼此之间过得去便可,而刘备则要全局考虑,在蜀汉政权建立之后,关羽日益膨胀的功利之心,尤其是功高盖主的局势,不得不让刘备有所顾忌,命令关羽镇守荆州,就是他开始对自家这个二弟有所不满的表示。马超不被刘备孔明赏识,众人皆知,但面对关羽败走麦城的情形,马超首先考虑的不是救不救的问题,而是能否得到刘备的指令,指令救,他就救,没指令,他就按兵不动。刘备没有发号施令,人们多解释为刘备对马超的防范,不给他临机专断的权力,却没有意识到刘备压根儿就没打算让马超去救,从而让自家兄弟活下来。那能救关羽的只有孔明了,他完全可以通过曲线的方式找人救关羽,作为军师和丞相,孔明有这样的脑子和人选,但孔明听命于刘备,不会轻易擅作主张,此乃其一。其二,蜀汉政权中,孔明最不信赖的人是魏延,其次是关羽,这不信赖的根由还是关羽的傲慢嚣张,个性太强。不管关羽是咎由自取,还是刘备作为一个政治家,最后不得不借东吴之手收拾关羽,或者借马超与自己和关羽的矛盾见死不救等,关羽都是一个悲剧人物,马超也是,而且死于孤独郁闷,关羽好歹还有个战死沙场的名分。如此看来,三国时期真正欣赏善待关羽的还是曹操,他在洛阳郊外厚葬关羽而修建的关林便是明证之一,而马超真正受到敬仰和怀念的,是后人,是苍松翠柏,是时间。
走出前院后门,迎面就是汉惠渠,一座石板桥横在水渠之上,将马超墓前院后院连接了起来。一个年轻男子坐在一棵槐树下,悠然自得地抽着香烟。我以为是走累了,在此休憩的游客,没想是当地居民。我正欲过桥,却看见不知从哪个地方又钻出几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跟年轻男子打了招呼,后者将烟头扔进水中,手一挥,就带着他们朝西边跑去,到了一处水面较为宽展的地方,纷纷脱光衣裤,光着屁股扎进清凉的水中,嘻戏游玩,好不痛快。其实汉惠渠的水并不深,河道也不宽,整个长度也不长,资料上说,只有一百多米。就是这不长不短的水渠和横亘于其上的风雨桥,使清幽得有些过分,寂寥无比,游客稀少的马超墓有了更诱人的风景,空气中由于有了水分,水渠两边皆为高大的树木组成的浓荫,天地里的水稻和地中的玉米等庄家,使它显得有了人气和生机。这是一幅翠色逼人的图画,也是马超永眠的清静之地,但因为有了人和人声,作为性情中人的马超,想必日日也能感受到人的气息,尤其是能感受到后人对他的尊崇和怀念。
欣赏着汉惠渠周边的风景,慢慢地走过了风雨桥,穿过题写着“马超墓”的后院山门,便来到马超墓景区的核心地带。坟茔前是一座很小的殿堂,歇山式屋面,翘脚,斗拱,四柱,中间两柱之间是一道木质圆门,两边和后墙皆是木栅栏,东西两面是粉刷得雪白的墙体。殿宇正中间竖有一座石碑,上书“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隶书。碑前乃一座很大的香炉,供游客或虔诚的香客焚香祭拜,寄托哀思。据说这座看起来像是保护石碑的殿宇是最近一些年修的,仔细看去,确实年头不长,形制不算新颖,规模不算大。石碑后面,就是马超墓。相对于洛阳关林的关羽墓,阆中张飞庙中的张飞墓,马超的墓地在规格上略逊,但依旧气势不凡。石碑是轴线中的一点,延伸出去,便不难看出马超墓的走向是南北向,前院和石碑位于南方。整个墓地呈长方形,覆斗状,汉代形制,四周用青砖砌成,每面都是十字型中空造型,周长约九十米,墓高约八米。墓地被茵茵绿草覆盖,并种植了青松,象征了马超的英雄气节。坟茔东面还有一个大树,与苍松翠柏和墓面的绿草显得有些不协调,甚至不伦不类。墓冢东南西三方向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尤其以翠竹为最,不仅增添了墓园庄重肃穆的气氛,而且使墓园的景致更加秀丽优美,与英雄的身份和后人敬仰祭祀英雄的心境相宜。据说在满清统治时期,马超墓四周栽满了翠绿的树木,主要是松树和柏树,间杂其他树木,放眼去,绿意盎然,翠色逼人,让人流连忘返。但因战乱频繁,墓地的照管和维修都跟不上,四周的苍松翠柏等树木也被当地百姓悉数砍伐,做成了家具,或做了柴禾,到了本世纪中后叶,马超墓地就只看得到破败的坟茔和稀稀拉拉的草木,一派荒凉。现在游客看到的马超墓,是最近几十年精心修缮过的,而前院是重中之重,修复得最好。我在网上还看到一则报道,民国四十六年,即一九三五年,当地政府在马超墓旁边修建汉惠渠时,打开了马超墓的甬道,人们大喜大惊之余,便继续朝里深挖,挖到一把铁刀。但因为担心墓中有暗道或机关,没有人敢闯进去,只好将甬道重新封闭,在墓地外面修了汉惠渠。这是马超和马超墓的幸运。挖坟与考古确实是矛盾的,无神论者和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大抵不会在乎封建迷信思想和刨别人祖坟带给自己的晦气和良心上的不安,因为那是考古必须的形式。而极为注重家族观念,尤其是带着些许所谓的封建迷信色彩和内心柔弱却又丰富无比的人,对考古形式的挖掘古墓行为,是很有意见的,他们在乎的是自家祖上的东西,那些东西是万万不可碰触的,而诸如祖坟之类的东西,又是一个家族集体心理活动或精神寄托的场所,是乡愁的浓缩,是年年清明和春节祭祀的地方,也是能将四散于世的家人召集起来的最为充分的、甚至是不可抗拒的理由,至于能不能为历史做点什么,成为考古的一个重要现场和发现历史的某些重要的依据,他们不感兴趣。典籍是考古环节中很重要,却又是最不值得信赖的材料,因此实物考证,尤其是挖掘古墓,便成了直接而重要的考古方式。问题是,死人不会说话,陪葬品也不能完全涵盖历史原貌,而古墓中残存的文献或其他资料,跟存放在官府文房中的典籍,本质上区别不大。如今,正史和古墓都不完全值得信赖,而野史却往往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因为是野史,自然不受所谓的正统的史家们看重。因此,没有被挖掘的古墓,自然就是幸运,墓中主人能保全骸骨,更是万幸。人类是害怕死亡的,即便豪杰英雄,但人们在恐惧中死去时,更害怕自己的坟茔被挖,自己被鞭尸,被戳骨扬灰,只有真正而长久的入土才是“安”。至于当今人们主张火化尸体,只是文明时代的一个看起来很文明和开明的行为,但并不见得他们就不怕死,不怕身后被唾骂,不被变相鞭尸。但不管怎样,骂是杜绝不了的,但尸骨不被挖出,暴露在空气中,就是对死人的敬畏。死人和活人都清楚,所谓的思念、祭拜和上香,真真假假,终归只是形式而已。
看来,我这番莅临马超墓,在马超墓前伫立良久,挖空心思回想当年读三国时的心情,找到当年与人争论是马超厉害还是关羽或夏侯惇厉害、是赵云英俊还是马超帅气、是关羽忠义还是马超忠义等的意气和感觉,都与马超无关,或者说无法深入到马超的内心,或者对于一代枭雄马超来说,后人看重的荣辱得失、是非成败,实在算不了什么,它们,仍然只是形式而已。
在结束对马超墓的观览前,我在冯玉祥参观马超墓时题写的对联前,驻足良久。那对联是:千古功名基事汉 一篇遗疏痛仇曹。当年刘备曹操汉中争霸,马超是参与了的,他对于刘备和曹操的政治和军事才华都有所了解,或者这么说,他可能看出刘备的仁义之君之形象和曹操的奸贼之形象,都是表面,尤其是刘备。但他怎么就没有意识到后来刘备乃至诸葛亮都降低了对他的信任了呢?他更没料到的是,造成这个很让人遗憾的局面的人,却是一个相貌堂堂,却心高气傲的人。资料记载,这个人是蜀国广汉人,曾在益州做官,但官职小,人微言轻,加之又被小人诽谤,被刘璋剃了光头加以羞辱,后来被降为奴隶,地位更加地下。后刘备入川,那人通过庞统和法正两人的关系,拜见了刘备,渐渐被刘备所熟悉,刘备也颇为欣赏其才干,屡屡加以重用。进驻成都后,刘备作了益州牧,提拔了这个人。随着官职和地位的升迁,这个人居功自傲和目中无人的德行很快彰显无疑,得罪了很多人,连诸葛亮都极为讨厌他,多次对刘备说,此人品格低,盛气凌人,不可再用。刘备也听信了诸葛亮的话,便将他外调。这让他很是恼火,便生了二心,多方寻找同谋者,想来想去,他想到了马超,便前去拜见马超。马超非常吃惊,说,你是个人材,声名远扬,跟军师法正等人齐名,主公怎么会将你外调呢?这说不过去,不应该呀。听马超这么一说,那人更加恼怒,也不顾及自己的身份,当马超面将刘备诸葛亮痛骂了一番,发泄够了,便对马超说,你以为你马超就是刘备诸葛亮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待你跟关张赵一样?你要是这么认为,就太天真了,你马超到头来也不过是个外放官,几斤几两?不过,外放官也是可以干一番大事来的。我谋划好了,你率领人马从外攻打成都,我做内应,咱俩轰轰烈烈地干他娘的一场,夺取王权,天下不就太平了?马超不糊涂,他表面上装着迎合这个人,将他稳住,暗中赶紧将此事报告给了刘备和诸葛亮,刘备便下令逮捕了这个人,不久便将其斩杀。这个人就是彭羕。
这可能是马超最终不受刘备和诸葛亮赏识和信任的最重要的原因。尽管彭羕最终造反不成,全在于马超将此事禀报上司,看起来不应该受到怀疑和疏远,刘备和诸葛亮其实也没有这么说,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还是露出了一些端倪,让马超心生疑窦。在勉县做官后,更加深了他的自责,尤其是日夜担心刘备和诸葛亮会如何如何地对他产生了疑心,自己的告密行为其实并没给自己带来任何安心和平静。出于对刘备的忠诚,他告发了彭羕,但同时又因为对造反者的厌憎,让他时时不忘自己曾是一个降将,心病加重,直接损害了身体。由此看来,马超到底还是个无法排除庸人自扰,心境不高不深,自我无法排解的人,只能在混混然中深陷孤独境地,身心俱疲,最终凄然离世。
楼主 罗锡文  发布于 2018-12-19 11:58:48 +0800 CST  
改正:“马超墓与勉县武侯祠之间也就一公里许,写对门”一句中的“写对门”应为“斜对门”。
楼主 罗锡文  发布于 2018-12-19 12:03:31 +0800 CST  

楼主:罗锡文

字数:7813

发表时间:2018-12-19 19:58: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2-10 12:44:02 +0800 CST

评论数: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