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桃花源记

教室桃花源记
沉 酲

在一所著名高中的百年校庆时,原高三(1)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同学聚会。现场推举了老班长许绍星作为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他正在那间老教室里点着名哩,当场答“到”的有:杨军辉,张文杰,马一鸣,朱士贵……。该班原来共有44人,加上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科老师共计53人。三十多年过去了,活着的人能来的差不多都到了,其中老师就只剩教政治的1人,今天当然坐首席。现在坐在教室里的老师加同学共计也就30多人。
仔细一想,人能活着,就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再想想那些逝者吧,去得实在是太容易了。例如,语文老师杨扬文,是当年全国著名的大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场文化大革命,他就成了反动文人,快60岁的人了,天天戴着高帽子跪着挨批斗,斗他的人很多是他的学生,其中还有得到了他的真传的学生。那滋味还不如“升天堂”来得好受,他干脆一头撞在正在飞速行驶中的汽车上。有的人在“武斗”中遭遇了不幸;有的人为保护国家的安全献身了;也有的人因病而死;还有的人为了陪好领导,“感情深,一口闷”了;也有的人杳无音讯了……
大家一看就剩这么多人,不免有点面面相觑。有人当场就用指甲死命地掐着自己,试一试自己还有没有痛感,是不是还活着。掐着掐着就有些痛了,证明知觉尚在。感到自己能活到现在,就算是非常幸福的了,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许绍星问,文杰,你还记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吗?文杰说,多少还有一些印象,我试着背几句吧。“黄发重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众人鼓着掌说,文杰好记性,真不愧是当年语文科的课代表。
许绍星接着说,我记得杨老师当年是这么给我们讲解的,渊明见到一位服饰古雅和长髯如雪的老人依杖而立。老人问他从何而来,他告诉老人,他在不知不觉中走迷了路,才入此世外桃源仙境,并请老人指点迷津。老人听后,便要回家设酒杀鸡款待。左邻右舍听说后,纷纷携酒食果品前来助兴。众人围坐,开怀畅饮,彬彬有礼,多有古风雅意。席间他得知,赢政乱世后,民不聊生,老人的曾祖率宗亲来此避乱,与外界隔绝已有500余年,大家对汉、魏、晋之事,全然不知。
许绍星继续说,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启发下,我和几位先到的同学商议后,提请今天在这间老教室里活动期间,就假设我们是迷路进了“教室桃花源”。在源中,我们暂且都忘却自己在现实中担任的不同角色,回到了当年的学生时代,彼此称呼就直接叫名字,不称职务。大家随意围坐在一起喝茶、畅谈着人生百味和感悟……当然,我也知道在坐的有将军、市长、厅级领导、书记和董事长等。好在大家在分别的时候都是学生,这么多年,彼此之间都是天各一方,并不一定详细了解职务。即使知道了,在“教室桃花源”中也只叫名字,就如同“对汉、魏、晋之事全然不知”一样。你们看,可以吗?班长话音刚落,“教室桃花源”中响起了经久不息、地动山摇般的掌声,有的人手掌都拍肿了。看来,许绍星的话也许是说到了大多数人的心坎上,比较符合大多数人的一种心理诉求,或者是借以这种方式,来渲泄现实中的不公、不甘和愤懑。
三十多年的离别,今日有缘相聚在一起。道不尽的离情别绪,说不尽的风雨里程,诉不够韶华易逝。有人事业有成,有人荷包暖和,有人小有名气,有人路途坎坷……尽管我们当下各自行走在不同的命运轨道上,但是,我们曾经在一起过。那宝贵的三年,我们共同拥有同窗苦读和朝夕相处的岁月,共同进食过缺肉少油的学生餐,一块儿在学校操场上做着操、玩着球……
三年的拼搏和努力,三年的真挚和诚心,三年的欢笑和温馨,为我们结下了深厚而纯洁的友谊。今天,我们再相逢、又聚首,有好多好多的心里话想急于向对方倾诉。
我们有太多的相互感兴趣的话题:谈论着孩子们的成长概况。谈论着老班长许绍星为母校所做的贡献,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母校任教。他所教的学生中,有3名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得金奖,2名获得银奖。谈论着近几年工资有涨,而物价涨得更快,体验到了入不敷出的压力。大家一致认为:孩子们这一代比我们幸运,我们这一代人幼小时遇有战争,以后在成长的过程中,运动如影相随,反右派、反右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等,差不多每隔几年就要来一次天翻地覆的运动。等到运动慢慢少了一些,大家的生命旅程也差不多快到了最后一程……
或聊,或玩,或笑,三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此时,大家忘却了由职位的高低、收入的多寡所形成的心理负担,所有的人都拥有着一样的平等的话语权。大家忘却了烦恼,忘却了忧伤,忘却了在红尘中所担当的强势或者弱势的角色,陶醉在一种怡然自乐的、平等的、欢欣的氛围中。
大家不忘借此机会,急不可待地索要对方的手机、固话、QQ、微信、邮箱等号码,留作分别后联络沟通用。分别后的时光,不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要断了联系。
此时,紧紧地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水,吃着水果、花生之类的东西。当年班上的文艺骨干还即兴演唱了几首歌,跳了几段舞。大家鼓起掌来,让他们与时俱进,表演一段现代舞。他们也不推辞,装模作样地拱臀扭腰。毕竟岁月不饶人,老胳膊老腿的,举手投足怎么也到不了位,跳出来的舞姿也不敢恭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离开“教室桃花源”的现场后,各人一下子又回到了现实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各人在现实里所担当的“官人、富人、平民……”的角色中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惯性。当大家准备离开时,张鸿富和王财茂两位同学大声地喊着,同学们,我俩请大家在“聚客居”酒店吃个便饭,你们就跟着我俩一同前往吧。席间,同学们才知道张鸿富和王财茂的生意做得不小,是正宗的董事长级人物。
饭后,大家彼此之间握着手,说着再见,有拥抱的,有流泪的,场面十分感人!杨军辉的随行人员最多,有司机、秘书和警卫员,虽然当时他穿着便服,看阵式将军非他莫属。张文杰、马一鸣和朱士贵等分别带有司机和轿车,他们可能就是市长、厅级领导、书记等之类的角色了。等他们的轿车扬长而去之后,大多数同学都只能是靠步行或者骑着自行车离开现场的。
当然,这些人平时也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往返。他们的职务也许还不够条件配轿车,或者经济上不允许他们自己买轿车,所以,只能如此。他们看着别人坐在舒适的轿车里,雨淋不着,风吹不到,油然而生出一种别样的感觉,是羡慕,还是自责?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但是,可以肯定地说,现实中的“桃花源” ,恐怕他们一时半会儿也难以找寻到,等他们上到天堂之后,看一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得到!
参加完同学聚会之后,给一些人带来了一些心理压力。尽管在那些青葱的岁月里,大家一起同学过,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角色的变化,贫富的不等,健康的好差,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在同学聚会时,自然而然地聚成了一些小团体: 事业成功者,满面春风,志得意满,随便走到哪里,身边总会围着一些人,说个不停; 事业坎坷者,缺乏底气,少言寡语,无人搭理,更显无趣。他们也在竭尽全力地调整自己,可是,无论如何再也找不回学生时代的那些感觉了。
于是,有些人不得不思考,对待同学聚会,还是多一些理性为好,不宜盲目跟风,不宜将它视为一种时髦、风尚,更不能将它视为是心灵的安放地。学生时代的那种单纯、洁净已经被世风熏染得有些复杂、变浑,上学时候的那种没有层级、不分等级、不显贫富、不显强弱的场景,已经荡然无存。同学们聚会时仿佛是在雾里看花,有些蒙胧,欢乐时光也是短暂的;散场后各自现实的处境才是真实的、长久的。在一起时则要强忍不快和忧伤,分手后则要应对现实中各种复杂的问题。
楼主 沉酲2017  发布于 2017-10-29 09:52:01 +0800 CST  
理性之后,同学聚会很少参加。
楼主 沉酲2017  发布于 2017-10-29 09:58:21 +0800 CST  

楼主:沉酲2017

字数:3088

发表时间:2017-10-29 17:52:0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29 09:22:56 +0800 CST

评论数: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