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公家路途中的亭子


亭子,为停息凭眺之所。它在水光山色之中,是天然图画的重要点缀,也是供人休憩、纳凉、赏景的好去处。只有顶,没有墙的亭子,它可以让人们暂时的躲避焦阳,遮挡雨滴,风和日丽的日子还供人们休憩,累了可以歇歇脚,吹吹风,欣赏过路的一切动态和静态的景致,那也是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小小空间。既开放又有所遮蔽的亭子,实在是人世间的美好存在,有的亭子因为文人墨客名流千古,有的因为过往商旅留下痕迹,而有了感人世纪的追寻。

外公去世了很多年,小时候去外公家必须经过的那条乡村小路旁的亭子,也消失了许多年,可这个亭子在我的脑海里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是一座路亭,与其他坐落在村头、路旁、渡口和山野之间的路亭一样,供过往行人歇脚、避雨、遮阳。比较古朴简陋,没有堂皇的仪表,也没有精雅的陈设。从远处看,它像一把撑开的倒过来的雨伞,又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走近细看,它是一个六边形的,是用六根圆柱子撑着的,里面的地面光滑平整,还有一圈石椅子,只有一边留着空隙,有三层阶梯,是供人们进出的,抬头往上看:有六个翘起的飞檐,两个一大一小的葫芦,就像给亭子戴上了一顶绅士帽。具体修建的年代不详,有人说是清代中期,也有人说是清代晚期,不过有一点大家都认同的是,这座亭子清代所修建的。消失的年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小时候,我经常跟随父母去外公家。我们家离外公家不太远,大概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一条简易的弯弯曲曲的丘陵公路,行驶的车辆大多数是运送煤炭之类的货车。那时候,没有公共汽车,我们去外公家里如果是走这条公路的话,要多走大半个小时。于是,我们只有抄小路,走“捷径”,这条“捷径”便是乡村小路。乡村小路的历史远比公路长,座落在这条乡村小路上的清代所修建的亭子,便是一个很好的历史见证。起码也有几百年了,这个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走这条小路距离外公家比较近,为我们少走了大半个小时的路程。

记忆中的这座路亭了得,我每次去外公家,不管是阳光明媚的晴天,还是风雨飘落的雨天,我都会跟随父母在这座亭子里憩息片刻。在乡村小路上独立了几百年的小亭子,尽管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华。但为路人遮阳挡雨的功能却没有变,还有就是我们可以见到那岁月深沉地赋予其古老的痕迹。下雨了,小亭子不怕风吹雨打,毅然的挺立在那里,人们会迅速的躲在亭子下方,这时小亭子就是我们温暖的家,雨水拍打着周围的草地和竹林,这壮观的景象尽收眼底,多么惬意。大集体的年代,由于我们家人口多,劳动力少,集体分配给我们家的粮食不够吃,每年的春节过后,家里就会闹“粮荒”,父母会想很多的办法,如将红薯加工成红薯丝,晒干后留给次年闹“粮荒”的时候吃。外公家比较富有,常常会接济我们,给我们一些粮食。有一年的春天,我跟着父亲去外公家挑粮食,突然间,天空下起了小雨,我们出门前因为没有带雨伞,快到这座亭子时,雨越下越大,父子对我说,我们去亭子里躲一会雨吧。我们快步地走进亭子,此时的亭子,仿佛是一位热心肠的主人,用温馨的言语招呼我们,使我们感觉到一种家的味道。此时,我望着亭子外的春雨,滴滴答答饱满得恣意。稀稀疏疏的雨水在乡村的小路上妖娆浪漫,此时的亭子又像是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秀丽而温美。

又有一次,我们从外公家回来,由于外公执意要我们吃了晚饭才走,我们只有听从外公的。在返回家的路途中,夜幕已经降临,走在这条乡村的小路上,我心里有一点紧张,父亲安抚我说:“不要怕,有爹爹在。”路过这座亭子时,已经是夜深人静时,点点灯火,皓月当空,给亭子包裹上一层安逸的美,给人一种幽静而奔放的美。我心里不但没有了紧张的感觉,甚至还想到这座亭子里去坐一坐。父亲说,“不要坐了,天色太晚,你母亲在家里牵挂着我们我们要早点回家。”此时的亭如战士,挺立在路边,守护着路过的行人。

亭子,人所安定也。亭有楼。——《说文》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释名》) 。亭子在中式建筑之中由来已久,而在古代,亭子最初并不是作为一种景观元素而存在的。早在周代,亭子便已出现,而那时的亭子主要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并有亭史常驻于此。而在秦汉时期,亭子则是作为地方州吏维护治安的组织所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便作为了路人休憩之用。并在路边上五里一小亭,十里一大亭。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亭子便逐步作为一种景观元素走入园林当中。至隋唐宋代,开始兴盛。亭子便成为常见的园林景观之一。亭子,最著名的莫过于欧阳修的醉翁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初 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是当时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专门为欧阳修而建。当时,欧阳修因在朝得罪了左丞相等一伙奸党,被贬至滁州任太守后,常在此饮酒赋文,智仙特为他建造了这亭子。欧阳修自称“醉翁”,便命亭为醉翁亭,并作了传世不衰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醉翁亭四周的台榭建筑,独具一格,意趣盎然。亭东有一巨石横卧,上刻“醉翁亭”三字,亭西为宝宋斋,内藏高约2米,近1米,刻有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两块,为稀世珍宝。亭西侧有古梅一株,传为欧阳修手植,故称“欧梅”。亭前的酿泉,旁有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再往西行,可观“九曲流觞”胜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亭子从此诗意盎然,富含哲理。

我曾经穿着布衣,裹着行囊,在去外公家路途中的亭子里,歇脚休闲,避日躲雨,深感亭子是自然中的房屋,又开放又遮蔽,可以象征心灵开放。一亭一楼携逍遥,可是,越来越多的路途中的古亭子会成为我们历史的记忆。

飞檐流阁是人们灵魂深处的自省。古建筑里的亭台楼阁真的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我真诚地期望我们的城市乡村,不再继续崇洋媚外的搬照、建造那些不伦不类的东西了。重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永恒的,保护、修复或重建许多属于我们自己传统元素的建筑,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楼主 文锦书屋  发布于 2018-09-20 16:46:43 +0800 CST  
飞檐流阁是人们灵魂深处的自省。
楼主 文锦书屋  发布于 2018-09-20 16:47:21 +0800 CST  
@王者当道 2018-09-26 03:53:28
充满回忆
-----------------------------
谢谢你的点评!问好!
楼主 文锦书屋  发布于 2018-09-26 08:39:51 +0800 CST  

楼主:文锦书屋

字数:2425

发表时间:2018-09-21 00:46:4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29 04:52:30 +0800 CST

评论数: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