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芽炒肉丝(河边故事之五十五)


多少年来总感觉,绿豆芽炒肉丝这道家常菜,数老家济宁做得最好、吃得最过瘾,而农村宴席上的最为地道、更加解馋。

虽然是道普通的家常菜,但做起来还是要颇费周折,小时候逢年过节或者为了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母亲有时也做给我们吃。

村里几乎天天有拉着地排车、推着洋车沿街叫卖豆芽的,多是河东邻村朱庄的,那是个家家户户泡豆芽卖豆芽的村子,每家都是一个简易的作坊。短而粗的豆芽泡在水中,弯曲身子,顶着两片豆瓣儿,如裂开嘴的笑,根须很短,有的像似挤出的芽孢。卖豆芽的拿着铁网,捞一些装进塑料袋过称,斤两八九不离十,边递过来边抓一小把豆芽塞进袋里。肉要切成丝,打上几个鸡蛋,拌上粉子,添点儿佐料,充分搅拌,在烧热的油锅里过遍油,等外皮焦黄,用笊篱捞出来待用。豆芽也需用热水焯一遍,有时加上点儿芹菜梗,切成豆芽长短的段,混在一起焯水,水开就捞出来。炒菜过程并无新奇特别之处,先用香葱姜丝炝锅,倒进焯过水的豆芽和芹菜,大火翻炒,加进肉丝,洒点儿香醋,随即出锅即可。离开老家在外学习、工作以后,每次回到老家,母亲都要做一盘儿绿豆芽炒肉丝,我们吃得越多,吃相越夸张,她就越高兴,坐在饭桌旁边的椅子上,倾着身子看,嘴角是不易察觉的微笑。

最喜欢还是农村宴席上的绿豆芽炒肉丝。每逢红白喜事,村里的宽阔地或者大街上的敞亮处,就支起一张硕大的帆布大棚,下面见缝插针挨挨挤挤地摆上二三十张桌子,炉灶就搭在大棚旁边的一个小棚子里,有时是露天的,泥糊的炉腔一米多高,一排两三个。和整鸡整鱼一样,绿豆芽炒肉丝是必上的一道菜,也是考验厨师功夫的一张名片。肉丝是早就过好油的,满满的一大盆,黄澄澄的,油亮油亮的;绿豆芽和芹菜焯过了水,冒尖的一大盆,上菜前只需倒进锅里翻炒一番,加上油盐酱醋之类,然后出锅盛盘,由村里临时帮忙的几个劳力端着木盘子,扭着身子,如蛇般蜿蜒穿梭于各桌之间,把一盘盘菜送到饭桌上,边走边叫,插科打诨,嬉笑耍乐。厨师要么是本村的,要么就是从邻村请来的,忙事儿前几天先打好招呼,提前一天就把家伙事儿拉过来,支炉子、切菜、过油,准备停当,就堆放在棚内,由主人家夜里值守看护,是为“看灶”。别看仅是厨师貌似轻描淡写的一番翻炒,端上桌的绿豆芽炒肉丝不仅量大份足,口感也极佳,酸酸甜甜,豆芽芹菜脆中有味,肉丝焦中带软,吃在口中唇齿留香,至今还在味蕾的一角缱绻徘徊,想起来就自然分泌出酸甜的滋味。记忆的味道,难以释怀。

近日回到老家,抽空儿到市里转悠,已过中午,有些倦了,就在环城西路一家门脸儿并不显眼装饰却很考究的菜馆坐下来,一张布帘子隔开相邻的方桌,我和妻隔桌相坐,点了一盘绿豆芽炒肉丝和两碟小凉菜。她说可能不够吃的,我心底有数,故作神秘地说吃吃看。等一盘热腾腾的菜肴放在桌上,她竟不由惊叹,这么大的一盘,冒冒尖尖的。虽然好多年没有在老家的城市下馆子吃饭,但眼前的一盘菜和我记忆和想象中的并无二致:量大实惠,色味俱佳,而且肉丝的分量也足,豆芽还是短粗的那种,脆生生的。饭后妻子一路赞叹,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绿豆芽炒肉丝。

结账时我专门要了一张名片,她说放好了,记住这个地方,下次还到这里来。其实,在济宁哪一家饭店的绿豆芽炒肉丝不是这样让人难忘呢!
楼主 有任京杭  发布于 2018-06-30 20:11:49 +0800 CST  

楼主:有任京杭

字数:1302

发表时间:2018-07-01 04:11:4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01 13:34:39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