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母亲

去看母亲
○南北

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我带着儿子康康一起回到故乡,去看望母亲。我已经有几年没见到过母亲了。并不是因为远,关山万里,路途艰难。其实,我所寄身的城市,离母亲所在的村庄,乘汽车也只有几个小时的路程。但又是什么令我与母亲之间,有着这样一段几年还见不了一面的距离呢?我所能回答的,也许只能是两个字,那就是:命运!
在很多时候,无论是看书,是写作,是静坐,或是散步,母亲的声音和身影,总会蓦然的就在我心中响起或浮现......我知道,我是思念母亲的。但母亲的家,却不是我的家;母亲的怀抱,也不再是我可以停靠漂泊之舟的港湾。再就是这些年来,我的遭遇,总是失败连着失败,挫折连着挫折,伤痛连着伤痛。对于一个漂泊中的浪子,他可以默默承受来自肉体和心灵的创痛,却不敢也不愿去面对故乡和亲人的目光,不敢也不愿去回答亲人们的任何一句问询。因为,他如果不能给故乡和亲人带回骄傲和快乐,那将是一种更深的、隐藏在愧疚里面的痛苦。
我是带着儿子康康与二姐的女儿玲一起回去的。母亲已几次托大姐和玲带信给我,说想见见我,并且说她要来看我。我明白母亲,她是对我离婚后几年来独自一人的漂泊生活有着太多的牵挂。这让我深深的感到不安,感到对不住母亲。我怎么能让年逾七旬、满头白发的母亲再为我忧心,并且路途劳苦地来看我呢?我急忙写信回去,说等到暑假时一定带了儿子回去。在我的心中,我似乎隐隐地感觉到,母亲,我,儿子,这种三代人的相聚,是不会有太多次的。因我的漂泊,正无有定向,不知道何处是我生命之舟的系缆之处。儿子在一方,我在一方,老母又在另一方,要聚到一起,是不容易的。
那是一个雨后的晴天,天气总算凉快了些。回去的那天晚上,我没有直接去看母亲,而是住在了二姐家。母亲所在的村庄和二姐的家隔着一条小河,有三、四里的路程。二姐说,母亲那里地方不宽敞,住着不大方便,今天就先住这里好了。二姐的家,建着一座二层的小楼,这是村子里很普通的建筑。一个不算小的院落,收拾得很干净。二姐的丈夫,在外开了间修车门市部,不在家住。儿子冬晓在大学读书,暑假中勤工俭学去了;玲和我同在一座城市上班,所以,平时就只二姐一个人在家。
院子里的一棵木槿,正开着淡兰的花儿。几棵泡桐树,象几把绿伞,给院子铺了一层荫凉。与都市中的嘈杂喧闹相比,这里是太清新,太静谧了。以我现时的心情,真后悔当初不该到城市里去。
在二姐家里,我和儿子度过了一个多年来在城市中没有过的宁静夜晚。第二天,早饭之后,我说乘天气不太热去看母亲吧,二姐又说,上午就不要去了,母亲那里准备午饭怕太麻烦,就在这里吃过午饭,下午去吧,免得母亲他们忙乱。我似乎隐隐感觉到,母亲现在的境况,并不如意顺畅,就只好听从二姐的安排,等到下午。好在儿子一直在城市中生活,一到乡村,对什么都新鲜,跟着他玲姐姐四处跑了去玩,我就和二姐坐在电视机旁,边看电视边叙谈一些近年来各自的境况。
我是一直到读高中的时候,才见到母亲的。那时与我自幼相依为命的祖父祖母都相继去世,大姐也迁到城市里去了。家中的祖宅院,就只剩下一个正在读中学的我。是二姐将我带到母亲面前的。从我还不记事时的分离,到十几年后的相见,母亲对于我,只是一个遥远的概念。当我第一次站在母亲面前时,竟不会喊那个所有作儿女的都会喊的“妈”字。并没有戏剧或小说中那种母子相见时抱头痛哭的场面,我和母亲只是默默地流了许多泪。我静静地坐在母亲身边,看着陌生的母亲流泪,自己也泪流满面,听着母亲对那些辛酸而无奈的往事的诉说——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致使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笔。
母亲姓石,娘家离我出生的村子仅有一里多路,是分属于两个县而又相邻的两个村子。母亲嫁给父亲后,生育了三女一男。三女是我的三个姐姐,老三夭亡了,我是老四,也是父亲一脉唯一的男丁。不幸在我一岁时,身为医生的父亲,却因病辞世。一年之后,母亲迫于生计,无奈改嫁,带着二姐远去了新疆的哈密地方,直到十几年后,才随继父返归了家乡定居。母亲改嫁后,又生了三男一女。三男中又是老三夭亡了。现有二男一女在母亲身边。
现在,母亲和继父跟着他们的大儿子一起生活。原先两个儿子还没结婚时,他们建了二处宅院。大儿子结婚用了一处,他们和二儿子及女儿住一处。待到二儿子结婚时,他们就往进厢房里,将主房让给二儿子小俩口住。后来女儿出嫁了,渐渐两位老人的存在成了二儿子夫妻吵闹的根源,因为大儿子一家是单独的宅院,二儿子夫妻就也要完全的独立,而不愿再和父母一起合住。继父和母亲有意再为自己建一所住处,无奈已年老体衰,且二处宅院的建设,早已耗尽了老人的积蓄和气力,心有余力却不足了。后来就在他们两家轮流吃住,但和二儿子夫妻之间的矛盾还是不断发生,于是大儿子就将两个老人接了去,说:不要轮了,就和我们一起住吧。但大儿子因为有着三个女儿,就显得房子紧张一些,但还是腾出一间来,作为两位老人的安身之处。这样,母亲和继父总算安顿下来,但在自己建的房子中,却不能不有一些篱下之感。
然而,同样作为儿子的我,现在除了徒增老母的担忧和牵挂之外,又能做些什么呢?也许唯一能给予老母一点点安慰的,便是康康。无论如何,康康是她的亲孙子,且又生长得聪明可爱。母亲和继父的两个儿子,虽经过了超生的努力,还是天违人愿,没有生下男孩来,这对传宗接代观念很深的他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大缺撼。同时,我带儿子回去,也是要他能知道一点自己的根脉。也许现在他幼小的心中还不会感觉到什么,但待他长大以后,他终会想到这些的。
下午,我和儿子一起,在二姐、玲的引领下,骑自行车到母亲那里。家乡的变化很大,不但是房舍和人们的衣着已与城市没了多大区别,道路也都是新铺不久的柏油路面。到达母亲住处时,恰巧母亲、继父和他们的大儿子、大儿媳都在家中。母亲见到我和康康,高兴得有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一会要烧茶水,一会又要去买西瓜。继父也是站起又坐下的激动着。母亲和继父,都显得苍老了。岁月的风霜,无情地在他们脸上身上雕刻出一道道痕迹。
人类的思念之情,也许在相隔着不可及的时间和空间时,才容易发生和弥漫。当我终于坐在母亲面前时,却只是说一些琐碎平常的话。儿子康康成了中心人物,许多话都围绕着他进行,使这次相聚避免了一些沉重。在母亲面前,我也尽量说些轻松的话,报告些我生活工作得很好的信息,为了不使老母担忧。其实当时我正处在生活十分窘迫的困境之中。
母亲、继父和大儿子一家在一起,过着一种在农村中并不富裕的生活,但好在他们从来都是这样生活过来的。且大儿子大儿媳还很孝顺,老人总可衣食无忧。惭愧的是我,几十年时间过去,竟还无力对老母的生身之恩作一点回报。
太阳西斜,二姐提醒我该回了。我知道我是不能留下来的,在命运安排了我们的重逢时,就已规定了分离。可是,我的心中却有一种声音在响起,而且挥之不去――
每一次分手都是永别,
每一次相会都是最后。

哦,当我带了儿子向母亲告别时,这两句我不久前写下的诗句令我无限感伤。面对夕阳中白发满头的母亲,我只能一遍遍提醒自己:不要流泪,不能流泪......

楼主 我是南北  发布于 2005-06-30 09:37:00 +0800 CST  
呵呵,这里怎么不能贴图片啊
楼主 我是南北  发布于 2005-06-30 09:38:27 +0800 CST  
问好昙花。
楼主 我是南北  发布于 2005-06-30 11:52:26 +0800 CST  
问云飞好。
其实,那个你知道,是书商安排的。现在已经时过景迁了。
什么时候我们找个地方喝茶,聊聊天。
楼主 我是南北  发布于 2005-07-01 07:47:06 +0800 CST  
这是一篇过去写的文字,但从来没有公开发表过。
上月初从成都回到郑州,和大姐一起回到老家去看望母亲,母亲比我走时,更老了。这里贴的照片就是那天照的。
没有见到继父,他在我离开家乡的时间里,已经永远的去了。他是一个很慈善的老人,见到我总是和善的一副笑。
这次没有带儿子一起去,因为儿子在另一个城市,且正临中考。
我想,我在以后的时间里,会尽量多的回去,多看看母亲,尽已之力,多尽点孝心。
在命运之河中,我和母亲,今生今世似乎只能保持这样的一种若即若离状态了,没有改变的可能。我必须接受,平静面对。
谢谢千华兄和各位朋友。
楼主 我是南北  发布于 2005-07-02 22:34:26 +0800 CST  
谢谢楼上二位。
母亲是永远的爱!
楼主 我是南北  发布于 2005-07-02 23:10:25 +0800 CST  
多谢楼上各位朋友。
母亲是游子永远不变的思念和精神故乡。
楼主 我是南北  发布于 2005-07-03 12:38:34 +0800 CST  
多谢大家。
我很惭愧,很惭愧!
楼主 我是南北  发布于 2005-07-06 00:05:44 +0800 CST  

楼主:我是南北

字数:3220

发表时间:2005-06-30 17: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15 18:10:01 +0800 CST

评论数:8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