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兜(运河故事之四十八)

网兜这家什现在不多见了,也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了。我上初中那会儿,几乎哪家都有,出门提个东西方便,空手时就把网兜揣进口袋或者握在手中,也不占空。

除了方便,网兜最大的优点就是结实、耐用,用一种塑料绳编织而成,染成各种颜色,或者花花绿绿,不掉色,扯不断,除非刀割火烧,怎么用也用不烂。平时走亲戚提点儿糕点和包成四方块的白糖,去集市或者市里买点儿东西,只要是网兜的窟窿眼儿不漏出去,就能用网兜提。上初一时需要带午饭,天冷住校后就要一次带够三天的吃食,那年每天都要用网兜,特别是住校以后,用玻璃罐头瓶或铝制的饭盒盛了咸菜疙瘩,或香油调拌的咸菜丝、炒制的雪里红,装在网兜里,手提着,有时挂在洋车的车把上,晃晃悠悠地来往于学校和村庄之间。宿舍就一间屋,搭好的地铺,头顶的墙上砸进一枚铁钉,就挂着盛有饭盒的网兜,每天解开、系上、挂起。

带的馒头冻得硬邦邦的,裂着口,像张开的大嘴,硬咬不行,泡在热水中吃又难以下咽,学校后来允许伙房里在给老师做菜烧汤的时候顺带着给学生馏馒头。我所在的初中班级不多,学生又多是附近村里的,住校的就二三十人。学校规模不大,老师不多,有一间伙房,旁边村里的两个老太太帮着老师做饭,每天炒一个菜,烧一锅汤,只供老师,学生没有份儿,但是在锅沿上扣个大锅帽,放一个竹篦子馏馒头还是可以的。虽然馏馒头的学生不多,但每人的馒头不尽一致,黄澄澄的玉米面、黑乎乎的地瓜面,暄和和的白面,一和面的、掺了麦麸的,黑的、白的,一人两个三个的混杂在一起也不好分辨,再说还有故意拿错的,平白惹出许多麻烦来,每天中午热气腾腾的伙房里吵吵嚷嚷,竹篦子上的各色馒头拨拉过来翻滚过去。后来不知谁发明的方法,只允许用网兜,装进馒头系紧口放进笼屉,没有网兜的不给馏。于是下课铃一响,都挤进伙房,掀开锅盖,各自提溜出来自己的网兜,冒着热气跑回宿舍吃饭。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铝制的饭盒,最初大多数同学用的是罐头瓶盛咸菜,旋紧铁皮盖也不容易滴汤汁,但网兜网眼儿过于疏阔,对玻璃罐头瓶起不到保护作用,所以那年摔碎的罐头瓶不少,特别是冬天星期三下午放学后赶紧步行五六里赶回家取后三天的馒头和咸菜,同村的十几个人或者三三两两,不想走公路的边儿,而是抄近路沿着田埂和沟渠走过好几个村的田地,沟渠里结了厚厚的冰,一路上滑冰可以到我们的村头,一个趔趄或者摔上一跤,就会伴随着一声脆响,罐头瓶碎了,如果是空的,丢在一旁;如是刚刚盛满了咸菜,更有甚者母亲心疼儿子装进去一点儿炒鸡蛋,就会跺脚惋惜,甚至痛哭流涕,但下次回来还是网兜提着罐头瓶,在手中晃悠。即使是铝制饭盒,也摔得坑坑洼洼,很不平整。

不住校的时候,大多是步行上学放学,有时也能骑着父亲的泰山牌大轮洋车,把网兜系在车把上,晃荡得更厉害,而且网兜的塑料绳系在一起容易自行解开,所以还要时不时用手按着,唯恐在飞速的行驶中听到罐头瓶或者饭盒落地的响声。

整个中学阶段,几乎没有离开过网兜,高中时期周末放学回家或者周日返校,自行车把或者后座上总会用网兜盛着吃的、穿的、用的,书本和复习资料也可以摞成一摞套在网兜里。放假或者开学时,包括和同学们一起驱车十几公里去一家镇中学参加高考,网兜里正好套进去脸盆和洗漱用品,系在勒紧被子和凉席的麻绳上,牢靠又结实。对我来说,网兜起了大作用了。

网兜的作用类似现在人们出门背的或提的包,不管是名贵的,还是简易的,须臾不可离身。不知什么时候,网兜在视线和生活中消失了,只是偶尔想起旧时往事,网兜作为那时场景的一个附件,在印象中越发清晰起来,里面盛着我的成长经历和过往的故事,就像那上色的塑料绳,历经风雨却永不褪色。
楼主 有任京杭  发布于 2018-05-08 15:09:37 +0800 CST  

楼主:有任京杭

字数:1470

发表时间:2018-05-08 23:09:3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9 17:15:16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