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事小语

小 事 一 桩___剪纸“花衣裳系列”(六幅)
□/魏玉新

我常常想,这世上总需要大多数人去做小事,而我就是做小事的人。
做小事有做小事的乐趣:压力小,心态自由,拥有一份洒脱。我左边衣服兜中装着速写笔,右边衣服兜中装着剪刀,平时速写本不离身,这已成为一种“毛病”。
速写本里除了夹着一种叫着“撒银宣”的速写纸外,还夹着一种叫着“撒金宣”的红宣纸——我成天便做着剪纸和画速写这两件小事。
近日天气渐渐地凉起来,便想到了加衣,也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衣服也可以成为剪纸艺术的一个载体的,于是便试着剪起来,于是便有了这些小画,算是又做了一件小事。(2004年11月6日立冬)

补记:本文及两幅剪纸已发表在2004.12.18出版的《美术报》第20版。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10:00 +0800 CST  
速写是什么?
速写一直被认为是画家用以连接生活的纽带、搜集索材的手段。这话没错,但好象又不仅于此。因为相机比速写能更快、更全面地拍下一切想要的资料。先前,因为穷而买不起相机,但如今相机已成为画家们普遍使用的工具。连大画家黄胃外出速写时也挎着相机,那么速写还有什么用呢?看来有一个问题被人们忽视,那就是画家之所以钟情速写,还因为速写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的载体。对创作而言,它是一种小规模的战前预习,一个实验场地。
速写因其便捷而随意,因此更能接近心性。心性变、见识变而速写必变。而随着速写技术之纯熟,也更能由速写而显现心性和智慧。也展示了一种活法。
速写就是这样成为画家自我对话的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载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11:46 +0800 CST  
关于《市民生活百行》速写
有一个网友名字叫“子平”,他建议我画“市民生活百行”的速写。我想,以拙劣的画笔表现“转型期”普通市民百行生活之一角,给时代一个见证,给画技一个载体,给灵魂一个安妥,此乃大好之事。但这比“信天游”式的速写要难得多。道路是泥泞的,但惟有泥泞的道路才能留下脚印。
如今画风大变,在美院的应试目的和轻松雅致的“斋室速写”风气下,已鲜有青年学子坚持长期画生活速写了,但我仍将走自己的路,因为这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存方式。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12:48 +0800 CST  
劣质墨水画出的速写
在一个豪华的大商场里却买来了一瓶劣质的碳素默水.当玻璃台板上的水渍偶然沾上用它画成的速写时,那精晰的线条却随即洇化为一片。这使我懊悔不巳。干脆便以手指醮着茶水在画上随意涂抹,倒生化出一种水墨韵味来,呵呵,我因此而多了一种绘画技法。机遇无处不在。感谢命运。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13:45 +0800 CST  
灵感是一种缘份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画亦同然。我的许多剪纸小品,比如《闻香》、《泊》、《莲花童子》都曾作过多幅变体画而趋于满意。
遇到一个好的构思不易,为艺者当竭尽心智,将作品提升到一个高度,使后来者创作同类题材而超越时有所难度。灵感和激情不是时时都有的,这也是一种缘分。不要糟蹋了这个缘分。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14:52 +0800 CST  
方济众故居速写
美术界无人不知“长安画派”,而方济众是长安画派的重要人物。
前天我曾独自造访位于勉县方家坝的方济众故里,昨天又同画家赵贵元、马怡先生去画了一天。方济众故居的偌大庭院已破败不堪,但器局尚存。当我们站在方济众先生当年作画的破桌前,抚摸着那油漆斑驳的窗棂,我们想,人们应该在这儿的土墙上订上一块小小的牌子,上边写上“方济众故居”五个大字,以示对这位为汉中文化乃至陕西、全国文化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曾任过省美协副主席、省国画院院长的大画家的纪念和尊重!
方济众先生已经长逝,但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仍然光照后来者。(2003.10.27)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16:44 +0800 CST  
陈忠实和方倜
11月23日,有幸同陈忠实、王蓬一行前往汉源,因怕堵车想走高速公路,但还是堵了车,当即退回仍走老路,结果又在青羊驿遇堵,不得己而返汉中。众人皆说这是天意。
我想这就是“命运”吧,我认为命运就是一切外在和内在的可知的和不可知因素对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制约和规范。
去不了汉源我倒暗自高兴起来,在武侯祠吃饭时我对王蓬说,方济众故居离此只有5分钟路程,也说给陈忠实,他问方济众故居还有什么人,我告诉他还有方济众的八十多岁的嫂子高玉芬和二个侄儿方倜、方佼。
于是王蓬决计到方济众故里去一趟,于是便有了陈忠实和方倜的这张合影,而且拍摄者是李金玉女士,她是中国文联文学编辑室主任,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责任编辑。
如果去了汉源,这一天的汉源会因陈忠实、王蓬而精彩,而没去汉源的陈忠实和王蓬却精彩了方济众故里。这就是命运。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17:47 +0800 CST  
剪纸、女孩、杂感、
喜欢画老人与女孩,没有认真地究其缘由,只是由着性子画。老人和沧桑连在一起,女孩和纯情连在一起,沧桑和纯情都是美。
我不是一个追逐时尚的人,时尚的和流行的未必就是最美的,我只看重我的内心。但我还关注时尚,因为时尚毕竟反映了时下大多数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趋势。
平庸如我者总是多数,但创新意识还是有的,能有所创造,那怕是局部的创造也好。在完成大的创造之前,必须积累千万次小的创造。
画卡通漫画的几米是个英雄,她提纯并完善了她的独特的、新的绘画语言体系,并创造和征服了她的观众。相信后来的“几米”们在画技上会超过第一个几米,但历史毕竟把最大的荣誉授予真正的创新者。
活着、画着、思考着、这就是生活。成不了太阳和月亮,但即便是烛光吧,燃烧着的姿态也是一种美。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18:53 +0800 CST  
剪纸、鱼、老茧
鱼是我常剪的内容,鱼和“余”谐音,比如四条鱼便是“四季有余”,也便是“年年有余”了。剪鱼是为了图个喜庆。
剪纸要有想象力,面对着折叠好的红纸,你要想象出剪好打开后的整个样子,剪好后未打开时,人们常常看不出剪的是什么,直至打开了才恍然大悟。因此剪纸需要举一反三、反四、反五、甚至反八的能力。
网上常有网友发问:魏画家,有什么绝巧能很快学会剪纸并和你剪得一样好?我说,有哇,当你的右手中指关节处也让剪刀磨出豌豆大的一个老茧时,就能剪得比我更快更好了。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19:53 +0800 CST  
关于剪纸“瓶系列”(六幅)
□ /魏玉新

前不久到市文化馆去看一个新的奇石展览,顺路到旁边的体育场参观了景德镇瓷器展。当时刚完成剪纸小品“花衣裳”系列,悟到了剪纸艺术的载体可以有各种形态。因此,当置身在琳琅满目的大小瓷瓶之间时,便突然意识到:瓶子也可以成为剪纸艺术的极好载体的。灵感的闪现稍纵即逝,好在速写本随身带着,于是便画子许多瓷瓶造型的速写,急急忙忙地赶回家,便试着剪了起来,于是也便有了这些小品。
我说过,我是做小事的人。也想做大事,但大事不是谁都能做,那是一个合力,也需时空。而且即便是做小事,做好它也绝非易事。这些年在绘画上做了一堆小事:黑白装饰画、藏书票、速写、剪纸等等---持续地做小事并力求做到一定的规模和高度,这是我对自己的定位。
我细细地观察过瓷瓶的制作过程:瓶子收了口儿才能称之为“器”;小器多多而大器难成。大器也不以大小论定。 也许假以天年,我还能在绘画上做一点稍大的事情,但那应当听听命运怎么说。(2004年11月16日)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20:51 +0800 CST  
我的速写老师于小冬
□ /魏玉新

写下这个题目只觉得脸上发红,因当时我并不认识于小冬,这有些一厢情愿。

第一次见到于小冬的名字,是一年前在一本别人和他合著的速写画册中。

我曾以一只钢笔临遍诸多速写名家,而第一次见到他的速写,令我眼前一亮。

年龄和阅历会使人的眼睛非常挑剔,但此后的日子里,我反复地揣摸并临摹了我能见到的于小冬的全部人物速写,并从中得到莫大教益。

他和许多速写画家的不同在于,他是用心在作画,而我们只是在用手作画。画家石鲁说:“学画先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用心作画则画中有我,强化的是主观感觉;用手作画则只显皮象,忘记了画画是在画自己心中的画。画画其实是在画“我”。

他的切入点是画室人物系列,他画的大多是在画室中作画的他所熟悉的学生和同事。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从一张张平凡的脸上看出特征和趣味,并强化它们,从而上升到艺术的层面。他始终以“神”统“形”,而我们却往往只看到概念和表象,只是以“形”写“神”。他画的人是活的,而我们画的只是蜡像。

近日在书店里又看到了他新出的两本速写画册,毫不犹豫地买了。出版这个画册的杨柳青画社是有眼光的。

速写不是一年、二年可以速成的功夫,刘文西老师最近在省文代会上给我的提词说“速写是画家一生的功课”。而于小冬常与他的学生有这样的对话,学生问:“我怎么画不好呢”?于小冬反应:“你的速写垒起来有多高”?回答:“可能过脚面了”。于小冬说:“当过了你的腰你就是高手,当过了你的头你是大师”!他还说:“一旦成了高手,也不要忘了对造化的谦卑,对真实的恭敬,对画面的诚恳”......

我是一个在现实和网络中到处寻找老师的老学生,而天下之大,良师难求。于小冬堪为我师。

遥祝自愿申请进藏工作十多年,现任教于西藏大学艺术系的于小冬老师健康!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22:03 +0800 CST  
发 现 自 已
---我的剪影
□/魏玉新

去年十二月十四日晚,同画家冯力、书法家薛和平在“茶庐”喝茶,因习惯使然,拿出剪刀剪了几幅小品,冯力说,你为什么不剪人像呢?我说太难!在我看来,手持剪刀剪头象,实在无法象画速写那样从上向下,因为拧着手,除非从下巴向上剪,这样才顺手。冯力说,那就试着从下边向上剪看看!试就试吧,剪不好还剪不坏?不就一张纸么!刚好见闭目养神的和平靠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便在他的右侧席地而坐,左手持红纸、右手持剪刀,从下向上,由胸至下巴至嘴唇至鼻至眼至额到发稍、头顶、后脑勺、脖子、后背,只一、两分钟,一气呵成,倒有几分相似,于是信心大增,又剪冯力、服务员等,皆说好。

第二天便来了情绪,从办公四楼剪到一楼,再剪到街头,遇到熟人便拉着坐下剪,不几天参加市文代会,又剪了许多汉中名人,再后来参加省文代会,又剪了不少,还为作家莫伸剪了一幅,在西安街头也“胆大脸厚”地给人剪象,倒也心平气和——这都是常年在街头画速写练的。

由此来看,人常常不大了解自已,比如不了解自已的能力、潜力和优点,当然,更多的是不了解自已的缺点和毛病。因此我想:认识和完善自已是我一生的任务。

2005年1月31日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22:54 +0800 CST  
拜见陕西画界名家小记
□ /魏玉新

有幸随作家王蓬带队,刚刚参加了省第四届文代会,在短短的三天里,有缘拜见了四位陕西画界大家。
一、刘文西
第一次见到他是数年前在西安美院举办的一次国际版画展上,他来看画,但没有机会和他说话,也不便说话。这次开会,我和诗人刘歌住316房间,而刘文西老师也恰好住在三楼。会议安排得很紧凑,休息时,找他的人也很多,直到最后一天下午,见他有点空闲,才找到他,让他看了我带来的148幅人物速写。他认真地一页页看了,给予了鼓舞和赞扬,同时指出我的速写深入刻划不够。他说,速写不能只讲速度,只要有可能,就应当尽可能地深入刻划。针对时下许多学子轻视速写,急功近利的普遍状况,他即兴挥笔为我写下这样一段话:
速写是画家认识生活、积累生活的重要手段。
速写是画家一辈子的重要课题。
刘文西2004·12·22  於省第四次文代会
二、赵振川
第一次见赵振川老师是数年前在省美协秘书长安正中老师家。当时我正在让安老师看我带去的几百幅黑白装饰画画稿,他有事来找安老师,我抓住机会也让他给以指正,他给以了热情地鼓励,也指出了有些画存在着“漏气”的毛病。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中国画家讲究“气韵贯通”,接受了“气”的观念,这使我终身受益。
这次我和画家符友明找机会一起拜见了他,室内还有好几个叫不上名子的画家,他一页一页地翻看了我的速写以及500多幅剪纸小品复印稿,他对大家说,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天赋和机遇外,主要还是勤奋,对画家而言就是多画,熟能生巧,如此而已。
三、王西京
王西京的高超的驾驭线条的功夫和人物造型能力使画界倾服。开会时他坐在我的右前方,穿着土红色的外衣。散会时我有意等到他过来,然后简短表明了希望他能看看我的人物速写的请求,他尚未作答,恰遇作家叶广苓走来,他们是熟人,便说起话来,我只好离开。但我随后还是鼓足勇气敲开了他住在二楼的房门。他十分认真地看了我的速写,问我画什么画种,我说是版画,他说:版画实在是很累人的,他认为我的速写画到这个程度,若不画国画人物,实在太可惜了。我说我的书法不好,画国画,恐行之不远,而他认为,书法不好可以练,但有这样好的速写基础,若画国画人物,一、二年就起来了。这番话在我的心头掀起波澜。甚至可能改变我的命运。这一天是12月21日,恰逢“冬至”。
四、王炎林
在中国画坛上,王炎林是一个无人替代的奇特表现主义画家。看过贾平凹写他的文章,贾平凹说:“王炎林家的猫也知道毕加索”、“传说他目有双瞳......果然在背上涂兰涂红能准确说出”、“他的画给人以刺激,不能静,想喊,想在雨里痛痛快快淋一场,想在河滩里拼命跑,甚至想放倒女人和杀人......。”他曾在汉歌当过美工,也娶了一个俊俏的汉中女子,但我始终未能见过他。此次开会入场时,在人群边见到一个穿红衣的抽着烟的气宇不凡的大胡子男人,心想这就是王炎林吧,后来证明果然是他。
22日晚举办笔会,我有幸看他挥毫作画,他的变形人物让人想起信天游、随意、自由、不拘成法,而这正是我仰幕的高境界。他边画边对周围的人说,有的人勤奋作画一辈子,却不知道应将画当作画来画,一个人的天才之处,就在于其最后灵光闪现的那一点,抓住了这一点,强化并完善了它,便是其天才之所在。这句话让我想了半夜。
我决定拜见王炎林,但直到会议结束,人们纷纷提着行李离去时,才在大厅外边的雪地里找到他,他认真地翻看了我的速写,给以鼓励,他说:我赠你几个字“拙、方、叠、趣”。这无疑是触动我心灵的几个字。
对这四位老师的拜见,结束时,我都深深地鞠了一躬,以示谢意。因为这种“点拨”是弥为珍贵的,也是不轻易出口的,有道是“夏日不言冰,对牛不弹琴。”
短短的三天会议,其间还第一次见到了作家贾平凹并同他单独合影;也经作家张虹介绍,第一次见到作家莫伸,为他画了速写并剪了影。
一个深刻的体验是大凡真正的名人,接近了时,才看清了他们同样是同你我一样的平凡而又平凡的人,但他们的确又有着与众不同之处,比如对普通人的命运的真切的人文关怀。对普通人无所关怀的名人不是真正的名人,我们也勿需拥戴和仰视他们。我听到过许多对某些名人的不良传言,但我更愿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觉。
我常常想,每一个人都像一根在浩大天宇中飞舞的线,一根线和另一根线可能一亿年也难以相遇,也可能相遇了却擦身而过,也可能交叉在一起,十分钟后又各自飞散,永世不再相遇,这就是“缘”之所在,这就是命运。(2004年12月27日)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24:01 +0800 CST  
初 涉 水 墨
□/魏玉新

接受画家王西京的建议,从年初开始涉足水墨人物。

在王西京看来,我有着很好的人物速写基础,书法虽然不好,但可以练。但不画国画人物则太可惜了。

其实这个建议早已有不少身边的朋友讲过了,比如诗人刁永泉、画家符友明等。但我一直犹豫着,在这个年龄涉入新的画种是危险的:“歧路亡羊”、“掘井多而无水可饮”,此中道理不可不察;而且一个画种便是一个体系,速写只是进入国画人物的第一道门槛,交了门票,入了门,抬头便是山,而笔、墨、纸、水个个都是栏路虎,更不需说文学等诸多画外功夫!

选择是艰难的,一拖便是二、三年。

其间也做了一些准备:在速写的原稿上施以水墨晕染,以便找到一些水墨的感觉。同时大量地阅读国内优秀人物画家的作品和相关文章,以开拓眼界。

现在终於涉足水墨了,每日都痛苦着但也兴奋着。在这个年龄,是成是败已不太重要,“成败不足论英雄。”我所看重的是过程对心灵的慰籍。人生是单行道,你无法验证你的决定的正确与否,但你能真切地感觉到你的生命是否充实。

中国画家早晚要和笔墨相遇,这是一种文化情结。涉足水墨让我痛苦而又快乐,而我已学会了同时享受这两样东西。

就这样走下去吧,走着就好。

2005年3月8日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24:47 +0800 CST  
请多批评。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25:52 +0800 CST  
谢谢版主加红。没想到我这些小文会被人看重。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36:20 +0800 CST  
当我点了“加入文集”时没有成功,出来一行字:提交信息中包含敏感词汇:自由,请您更正!
呵呵~``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41:13 +0800 CST  
我不知道能有什字能改换这二个字。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42:39 +0800 CST  
望梅:隐隐觉得你说得很真诚。我当努力。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5 15:51:49 +0800 CST  
呵呵~~~
谢谢。
楼主 画者  发布于 2005-03-16 18:51:33 +0800 CST  

楼主:画者

字数:9743

发表时间:2005-03-15 23: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6 13:38:41 +0800 CST

评论数: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