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写过的散文家们~陈启文

《天路幽险返回》(《花城》第2期),作者陈启文。在一条夹在荆棘与巉岩间的幽险古道已经很久没有人走过的道路上,作者踩着年复一年枯枝败叶堆积得太深厚的道路,走进了历史,走进了“到朱熹逝世数年之后,才被宋理宗赐额的南溪书院”,开始了与朱熹一起呼吸和穿梭行走的经历;
陈启文的《从祭坛走向神坛 》(《清明》第4期),写了宋末柱石陈文龙,孤城,孤臣,这是多少王朝中反复上演的一幕,现在终于轮到陈文龙来扮演这一段历史的主角,“一座孤城,一面旗帜,一个仗剑而立的书生,仿佛成了一个王朝最后的象征”,为何如此呢,用陈文龙的话就是:“此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邪?”他让那些俘获他并想侮辱他的人,“恍然明白了,在有的人身上,还真有一种叫气节的东西”,当陈文龙“已经骨瘦如柴,一路飘然而行,如同悬身于虚浮的天地间”的时候,当他仰望岳飞那壮美而威严的雕像的时候,“他一下伏倒在地上,仿佛被一种穿透岁月的伟力所击倒,一阵难以名状的失声痛哭,把他的生命席卷而去”,最终他成就了“玉湖陈氏,满门忠烈”的气节,被后世誉为“兴化义门”,而所谓气节,说穿了,就是刺在岳飞背脊上的那四个血淋淋的汉字——精忠报国。作者在文章中与所写的人物一起喜怒,一起歌哭,一起行走,是一篇能打动人心,激发人心气的散文。
陈启文的《当智商遭遇政治》(《山花》第8期)写了作为政治家的晏殊,也是一片角度很别致的好文章。
《谁能让一只公鸡停止啼叫》(《创作与评论》第7期),作者陈启文,文章写了康德、叔本华、张爱玲三个人,从中我们得知,每个人都渴望外界的安静,内心的宁静,但得到它、进入它是多么的不容易,这对当下喧嚣的世界和内心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其他的,陈启文的《一个人从这里走远》(《中国作家》第6期)还是不错的,作者掌握了大量史料,以郭嵩焘的个人映射中国几十年的风雨历程;
陈启文在本年度创作了很多作品,如《天命之地》(《广州文艺》6期)、《黄的 蓝的 黑的》(《散文海外版》第5期),文中写了生活在城市的密林中的人们,他们或者开出租车,或者在南方孤独而寂寞地走过,这些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但每个人心中还是有祈愿的,买房子,追求幸福,好好生活。
楼主 我是王冰  发布于 2017-12-26 21:36:08 +0800 CST  
那些年,我写过的散文家们之二十七~陈启文
楼主 我是王冰  发布于 2017-12-27 07:23:34 +0800 CST  
(以上文字均出自各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
楼主 我是王冰  发布于 2017-12-27 08:16:36 +0800 CST  

楼主:我是王冰

字数:942

发表时间:2017-12-27 05:36:0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31 13:35:34 +0800 CST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