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说话都以失败告终,我们提供破解之道

真正会说话的人,他们的说话技巧,实际上全依仗的是“不说话”时的技巧。
--------------------------------------------------------------------------------



我们总是认为:

善于言谈的人,一定很适合做销售;

满怀热情地和团队接触,他们就一定能接受我;

如果话题丰富,别人一定会感到我的话很有意思,这样我身边的人就会喜欢我,恋爱也不成问题。

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总是希望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健谈一些。

的确,会说话是一种技能,是现代社会生存的必备手段。

不会说话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工作中,我们总是想快速地学会怎么去和别人舒服地交谈,希望能在别人面前侃侃而谈。

但其实,不说话与会说话同样重要。

《不说话的艺术》一书中提到:假如你和对方的关系是对等的,那么你所拥有的时间,即说话的时间是50%,而不说话的时间也同样是50%。

作家林宛央曾经在文章中提到过一件自己的糗事:

某次,她和老公打算购买某二手房,于是约见了房主。

房主看起来约50左右,来的时候带了一个8岁左右的小姑娘。

见面时,为了打破僵局。她先开了口:“呀,这小姑娘真漂亮,是您的孙女吗?”

“是我女儿。”

她的老公见状,立马打了个岔:“看您是开车来的,住的地方离这不太近吧,真是麻烦你了。”

房主连连摆手说“不麻烦,不麻烦”,就住在****。

林宛央一听,又来劲儿了。

“啊,我知道那个地方,就在七里屯那一片儿对吧。”

房主没吱声。

多亏了老公又成功把话题转移,才避免了又一次的尴尬。

后来,她收到老公发来的一条短信:“如果不懂,能不能闭嘴。”

可见,说话是门艺术,不说话更是艺术。

日本人际关系专家麻生贤太郎就曾经说过,“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聊天也一样,要学会留白。

借用徐嗖的一句话:懂得闭嘴是教养。




越是原本不善言辞的人,就越容易掉入一个陷阱——希望变得健谈的强烈愿望,于是说话就不自觉地步入“自我中心式”。

所谓“自我中心式”,就是将自己的主张强加给别人,完全不理会对方的反应,只要谈话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就会得到满足感。

比如下面这种场景下的说者和听者,很多人可能都有经历过:

说者:我跟你说,一到冬天的时候,有件事我总是看不惯。

听者:什么事?

说者:停车场啊!无论商场还是超市,残疾人专用的停车位上都不是残疾人在用!真缺德。

我这个人最看不惯这个了。要是有残疾人想停却没地方停怎么办啊?你说是不是?

听者:这倒是……

说者:对吧?社会公德就应该人人遵守才对嘛!但有些人就是特别缺德。

就像上回,我在蛋糕店买蛋糕的时候,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叔插队来着……



这段对话里,说的人刚一开口,好像要说一件很重要的事,结果说了半天也不过是对一些事不关己的话题发发牢骚而已,听的人自然没了兴趣。

如果说者有着和残疾人接触的经历,或者自己身边的人因为这些事而遇到困难,说出的这些话或许会更有说服力一些。

但如果只是为了表达“社会公德应该人人遵守”,就没有必要长篇大论一番。

这种不考虑对方反应的“自我中心式”说话方式,无论话题多么丰富,表达多么到位,声音多么有感染力,在他人耳中,也与“噪音”无异。

要防止这种尴尬的局面,就一定要注意不要抢走对方“停顿”的时间。

益智类的答题节目里,主持人问到嘉宾时,都会在公布结果“回答正确”或是“回答错误”之前刻意空出一段时间,或者再一次问“你想好了吗”、“不再改了吗”。

接着,就在大家已经忍耐不住的一瞬间,说出“正确”这两个字。

如果没有前面的“停顿”时间,再用怎么凝重的声音说“正确”,都不能让挑战者有一种攻破难关的感觉。

正是有了这10秒以上的“停顿”,才使得主持人的话显得生动有力。

闲聊时也一样,想要将对话连贯起来,一定要给对方留有“停顿”的余地,充分了解听者的反应之后,再组织后面要说的内容。

真正会说话的人,他们的说话技巧,实际上全依仗的是“不说话”时的技巧。




除了利用“停顿”时间,还有一种不说话的技巧,是从“外表”着手——包括着装、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当“外表”和说话内容传达着相反的意思时,即便你有律师一样的伶牙俐齿、幽默大师一般的幽默感,想要将自己真实的想法传达给对方也非常吃力。

因为人总是倾向于优先考虑从“外表”感受到信息。

看到一个人背后的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摆着很多书,就会认为这个人应该知识渊博;

看到一个人左手无名指上戴着戒指,就认定这个人已经结婚了。

日本的审判员制度开始实行的时候,最先改变的就是被告人的着装。

以往都是身穿黑色法袍的审判员审判身穿囚服的被告,而现在,被告都改为穿西服。

因为囚服会误导市民,让他们觉得这个人就是坏人。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外表作为传达信息的手段是多么强大。



再比如,对方说“我讨厌你”时,如果是微笑着说出来的话,言语所传达的信息就会和字面意思不一样,甚至可能传达着相反的意思。

我有一个男性朋友,曾经和我抱怨妻子总是疑神疑鬼,有时特别难相处。

有一次,朋友回家晚了,妻子说:“今天加班了吗?”

朋友:“啊,可不是嘛,累死了。”

接着妻子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阴阳怪气地说:“又去喝酒了吧?”

朋友解释了很多遍,自己真的是去加班,妻子终究是信了,但两个人都觉得这样很累。

朋友和妻子沟通不畅,正是因为他的表情、态度和犹疑的言词所传达的信息不一样,让妻子产生了误解,引发矛盾。

➤其实,为了让“说话”技巧有的放矢,先熟练掌握外表的技巧,即使不说话,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等一下,你说得不太对吧”,像这样不太好直接问对方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眼睛向上看的方式,传达你对此怀有疑问的信息。

眼睛向上看,比摇头的否定感要弱一些,可以向对方传达“稍有疑问但是会听到最后”的意思,所以不用担心会损害对方对你的信赖感。

再比如,女性在对心仪的男性表示好感时,时不时地抬头看对方,即使不说话,对方也会注意到。

“那么讲了这么多,刘洋平老师,到底如何掌握说话技巧呢?

“说话”绝对不只是动嘴,然后传达自己的话语那么简单。

➤要加上不说话时的表情、动作、手势,即从外观能够感知印象的全部总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话”。

很多人把会说话误认为是健谈、圆滑、口才好,因此,刻意把自己锻炼成滔滔不绝的演讲者。其实健谈只是会说话的一部分体现。

比如,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的《18:倾听》这一词条中就说到:

出色的演说家,往往是通过高超的倾听能力,来捕捉对方的需求,从而在措辞上进行相应调整。

真正会说话的人,是会在该讲话的时候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该讲话的时候,懂得适时闭嘴,同时还能让谈话继续下去。

“于是总结出一个必胜公式”
必胜公式=即席构思方法+即席应变能力+当众讲话的信心(文字内容7%、语气语调38%、肢体动作55%)

“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也渴望成为一个卓越的演说冠军,随时随地魅力四射?”

刘洋平老师,我渴望! 怎么弄?

好的,那么机会来了!

因为我准备在7月21日—7月23日在微信群给大家做三天的分享,而这三天的分享都是围绕以下三个内容
1、极强的内功
2、牛逼的方式
3、清晰的思路

废话不多说,看看这三天的课程内容是如何安排的:

7月21日:《如何设计你的开场白》,讲师:刘洋平,分享给你一套增强说服效力,创造有效沟通。

7月22日:《如何做好自我介绍》,讲师:刘洋平,讲解:学习给别人留下印象的介绍方法,同时学习记忆别人姓名的方法,大量实战案例分享,简单粗暴;

7月23日:《如何搭建公众表达的框架结构图》+《你不了解的控场小技巧》,讲师:刘洋平,分享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从未公开过的,也是绝密;

“那么刘洋平老师,3天课程多少钱?”

一位资深的演说大师告诉我,这样牛逼的干货课程,最少收5000元一个人,

但是你知道,我总喜欢干不寻常的事情,颠覆性的,不绕弯子了,直接告诉你
免费!
没有听错吧!刘洋平老师?

没有听错,是不用钱!”

那如何获取这么多干货,并且这么珍贵的课程名额呢?

1、转发此文章到你的微信朋友圈,截图;

2、加我个人微信号:18617330509(备注:课程报名),如果你有我的微信,跳过此步;




3、发送你的截图到我的个人微信,即可获得具体的时间、YY房间号;

等等!报名成功的同时,我再送你一份激发个人潜能之《成功之路》,30天蜕变一个全新的你,学习、实践书中的法则,你会成为一个更高效、更成功的人。

刘洋平,演说心门创始人,从事演说5年,一直致力于研发和传播《轻松销售口才》、《青年演说智慧》、《逆向思维成功策略》、《一对一个人演说辅导》包含:面试、述职、晋升、主持、致辞,每年培训300场受刘老师培训人数超过1万人。

特别提醒1#:此次课程还会送出超级神器赠品,现场直接分享,到场才有份哦;

特别提醒2#:此次课程限300个名额,听说我发出去的文章最少被5000人看到,所有请立刻转发朋友圈,截图给我,我给你名额+具体的课程信息;
楼主 刘洋平1990  发布于 2018-07-26 18:08:26 +0800 CST  

楼主:刘洋平1990

字数:3565

发表时间:2018-07-27 02:08:2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26 20:53:51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