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漫记》31 出国琐谈•为同事出国而写

31 出国琐谈•为同事出国而写
金城凡夫

第一次出国,下飞机出机场,面临的问题是:怎么乘火车或汽车去目的地,怎么买车票(这些最好出国前问清楚;可是我没有,一无所知);如果傍晚或天黑到达,怎么过第一夜(行李很重,行动不便);如果飞机因故(如大雾)误点,怎么办。如果有人到飞机场接你,那么一切都很方便;不然,这‘第一关’难过。只好张口多问,多方打电话(所去单位、使馆领事馆等);吃点苦头总是难免的。——我在出国前对此考虑太少,了解太少;好在事先写信发电传,有人接。(电传曾经替代电报,流行一时;现在早已被电子邮件替代,不再使用。2019.4注)
到了单位,就是报到(接洽)、办手续、暂时住下。紧接着是会见导师或老板,银行开户,找永久性住房(找上合适的住房很重要,也要靠碰运气),上街进商店市场,……样样新奇生疏。一回生,二回熟。第一次有人带最好,主动多方询问最要紧。——过了这‘第二关’,大体上就与新环境结合上了。
此后的重点就是:工作、同事、邻居等方面啰。
出国之前,我曾花过多的时间阅抄有关西方‘住房、银行、会见’的资料。其实这是‘第二关’,而对‘第一关’的问题了解和准备得太少。由于CERN是大单位,又有很多中国人,用不着自己苦心操办住房问题;瑞士银行就那么一家,用不着操心去打听选择;会见导师、领导、干将,也没那么一本正经,都很随便。——当然,事先准备总是必要的,好比考试前要广泛复习和突击学习;不过,如果有人指点,就可以突出重点罢了。
出门在外,办事旅游,请教别人,尤其是内行人,非常必要。有时一二句话顶大作用,有时人家会主动陪你办。但是偶然也难免会碰上冷脸孔,或者得到片面意见或错误情报;所以同一个问题最好问二三个人,以便‘二点定线 二线定点’。
中国人出国总是带很多东西出去,再带很多东西回来。西方人穿着随便,样式繁多;西装只需一套,可带棉布衣服。一般住房(不是旅馆)由房东配备炊具,少数要自备锅碗(这点最好事先了解),电热杯有用。日用品多带些,省得花外币。尤其是日内瓦,收音机、手表都比国内贵;折算成人民币,样样东西都贵。旅行用的行李小车是必要的。
由于外国朋友邀请的次数难以预料,礼品带多少也吃不准;带些易携带、送不完可以带回去自用的物品,以便‘伸缩’。由于我的活动面不广,又可自画当礼品,所带的礼品(多瓷器)多了。
中外的生活水平差距极大,比国内大城市与穷山沟的差距还大。好在饮食费用占的‘工资’比例不大(但折算成人民币还是可观的),就是说,我们也可以入乡随俗,吃得讲究点,同洋人吃的差不多。不过半数中国人,尤其是年纪大的,为了省钱,还是中午自带饭食,上街也不去饭馆。我由于一来‘公费的’比‘资助的’钱少,二来我开了‘旅游的门’;所以只好省吃俭用啦。即使这样,我还是比在国内吃得好多了。(注意,这是1988年写的。——2019.4.3注)
不同的地方(国家 单位)有不同的情况,以上所写,只限于我自己在这里七八个月的体验。

1988春季写的,2019.4.3打抄

楼主 闪苍山人  发布于 2020-04-30 07:38:42 +0800 CST  

楼主:闪苍山人

字数:1228

发表时间:2020-04-30 15:38:4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6-21 10:12:29 +0800 CST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