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一人游走在伊比利亚半岛的24天

前言

从2018年11月12日至12月5日,我独自一人去西班牙和葡萄牙旅行24天,现将这次自由行的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从上海直飞马德里,然后去萨拉曼卡、科英布拉、波尔图、辛特拉、埃武拉、里斯本、法鲁、塞维利亚、龙达、格拉纳达、科尔多瓦和巴塞罗那,最后返回马德里搭机回国,总体而言整个行程比较顺利,其间得到了不少好人的帮助,对此我铭记心中并心怀感激,尤其要感谢身居异国他乡经营餐饮业的我的中国同胞们,是他们让我在孤独的旅程中得以重温故乡的美味,一解乡愁。

从中国上海到西班牙和葡萄牙,从欧亚大陆东部的太平洋西岸到西部的大西洋东岸,行程长达一万多公里,也是我有生以来最远的一次行程了;不会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而且不会开车,这些都没能阻挡我的脚步。

当然,出发之前心中也曾有忐忑,担心语言问题、交通问题和文化差异问题,现在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英语普及程度虽然不如北欧和西欧国家,但粗通英语者并不少,而且两国语言与英语同属印欧语系,大量词汇的词根是相通的,只要说慢点、用词简单点,辅之以肢体语言,一般沟通是没有多少障碍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经济不算非常发达,但却拥有欧洲最便捷的市内公共交通系统和铁路客运系统,对我们中国人而言,使用起来很是习惯、方便。

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尤其是葡萄牙人民,热情淳朴,很容易打交道,并无多少白人中常见的种族优越感,而且两国生活着大量来自阿拉伯、非洲、南美和南亚的移民群体,各色人等和谐共处、其乐融融。在那里,只要按照国际规范行事,并具备体察当地风俗的必要敏感,尊重当地习俗,一般并不会发生文化冲突。

总之,旅行结束后,我对两国尤其是葡萄牙,抱有很好的印象。那里有悠久的文化、精美的建筑、青山绿水和浩瀚的海洋,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由于尚在整理旅行期间拍摄的大量照片,游记可能写的慢一些,但我一定会做到有始有终。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09 16:06:30 +0800 CST  
第一节 启程前后

早在9月初,我就在构思一次年内的欧洲之旅,当时考虑去俄罗斯和东欧其他几个国家,并已经开始规划行程了。

一次,与一位忘年交夫妇餐叙,这位小我10岁的朋友是旅游业资深人士。席间,朋友提及不久前与夫人为纪念结婚20周年去西班牙和葡萄牙观光的趣闻,我突然对这两个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即,在网上搜索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相关资料,拜读了一些旅游达人的游记,很快确定今年暂时不去东欧,而去西班牙和葡萄牙一游。

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曾学过航海的祖父就给我讲过达伽马的故事以及那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自己当时也经常幻想长大了能成为一名海员去飘洋过海、迎风斗浪;虽然,我最终未能实现儿时的梦想,但一直热爱大海,也多次乘海轮远行。一想到自己将去达伽马的故乡,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

一切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规划线路、预定机票和宾馆,更换即将到期的护照,去银行换汇、申领全币种信用卡,申请西班牙签证......所有这一切均十分顺利,也许老天爷可怜我这个此生当不了海员的小老头儿吧,助我一臂之力去儿时心中偶像之一的故乡。


11月12日天刚蒙蒙亮,我就蹑手蹑脚地起床,梳洗一番后匆匆吃了早餐,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行装,直奔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按部就班地领取登机牌、接受安检、办理出境手续,早早在候机厅等候登机。


我搭乘的是西班牙伊比利亚航空公司的直达班机,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的航班,一来机票价格非常实惠,往返才4328元(包括所有税费);二来直飞虽然飞行时间长些,但能减少延误导致的转机时间局促以及行李转运时丢失等麻烦;此外,该公司的航班准点率极高,且服务据说也还不错。

飞机起飞时间是10:35,很准时地开始登机,很准时地起飞。

虽然这一航班几乎满员,但机舱内并无喧哗烦闷感,同机乘客大多是在西班牙居住的浙江青田同胞,此外还有为数极少的几位外国籍乘客。

航程漫漫,好在可以戴着耳机看前排座位靠背后小电视里的多套节目,并随时掌握飞行动态信息;空姐也多次端茶递水,在预计14小时15分钟的航程中提供了2顿质量还算过得去的餐饮;乘务组还在机尾备餐区放置了三文治、饼干、饮料等,供需要的乘客自行取用,顺便也活动一下腿脚。

我的座位在通道边,邻座是一位在马德里定居、回国探亲后返回的青田老大姐,她曾多次搭乘伊比利亚航空公司的班机,告诉我这一航班几乎每次都能比预定时间提前抵达。

果不其然,当地时间17点刚过,飞机就已经平稳地降落在巴拉哈斯机场T4s航站楼前了,比预定时间几乎提前了近1个小时。

从廊桥下飞机,航站楼蛮大,内部装潢设计也很别致。我随着人流来到入境大厅,有多位边检官在办理入境手续,一飞机近300来位乘客一下涌入,却也并不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

轮到我来到柜台前,边检员是一位微胖的大叔,他先礼貌地用西班牙语问候:“乌拉!”

我同样回应了一声:“乌拉!”

也许是我的发音不够地道吧,边检员大叔笑了,随即接过我递上去的护照,用语速很慢却发音标准的英语对我说道:“不好意思,按规定我不得不问几个问题。你来西班牙的目的是什么?”

我答道:“旅游,我唯一的目的就是旅游。”

大叔微笑着点点头,又问:“你准备去哪些地方?”

我答曰:“第一站马德里,随即去萨拉曼卡,然后去葡萄牙的科英布拉,再北上去波尔图,南下去辛特拉和罗卡角,再......”

没等我说完,大叔笑着连连点头道:“好啦好啦,可以了,祝你玩得开心!”

啪地盖了章,将护照还给我。

我用刚学的西班牙语说了句“格拉西亚斯(谢谢)”,这位一看就是好脾气的大叔又笑了,随即用生疏的汉语回应我:“再见!”

......

跟着人流搭乘接驳轨道电车来到机场T4航站楼,按照指示牌方便地找到小火车(Cercanías)搭乘站,在自动售票机上买票(有英语界面),乘C1线小火车在查马丁(Chamartín)站换乘C4线小火车,在太阳(Sol)站下车。

之所以选择乘坐小火车而非地铁,主要是一来便宜,二来沿途停靠站点少,当然小火车一般20分钟一班车,发车频度比地铁要低不少。

在查马丁站换车时,居然没找到显示屏,我只得问一西班牙小伙子C4线小火车在哪个站台乘车,他热心地带我来到地下通道,原来显示器放置在地下通道的墙上,显示器前还站着几个人。

小伙子用不甚流利的英语告诉我,小火车没有固定停靠站台,要看显示器的提示,然后去相应站台上车。

他还嘱咐边上的人,一旦开往阿托查(Atocha)方向的C4线小火车信息显示了,早点告诉我,因为我是外国人不熟悉环境;一略懂英语的老妇人自告奋勇,说她和我同路,让我跟着她走即可。

安排妥一切后,这位西班牙小伙子才与我道别,说因为有些事,不然就陪我去太阳(Sol)站了。我很感谢他,觉得很是过意不去。

顺利地上了C4线小火车,到太阳站下车,和老妇人一起出站,她告诉我一直向南走不多远,就是我的目的地——蒂尔索德莫利纳(Tirso de Molina)广场了。

谢过老妇人,我还是打开手机的谷歌地图,在导航功能帮助下拖着行李箱一路向南走,果然不到10分钟就来到了蒂尔索德莫利纳广场,远远就看到了蒙塔罗亚旅馆(Hostal Montaloya)的灯箱。

入住的蒙塔罗亚旅馆位于地铁蒂尔索德莫利纳站边的路旁,是一栋5层居民楼,旅馆大堂在底层,部分楼层是客房。

进入宾馆,总台接待是一位肤色略微黧黑的妇女,热情地为我办理入住手续:核对订房信息、复印护照、发放门卡,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到2分钟,业务比有些星级宾馆的员工还要娴熟高效。

旅馆有3道门禁:大门、通往电梯的侧门和楼层消防门,因此非常安全;打开房门,但见房间挺大的,虽然应我预定时的要求,给了楼道最里端不靠马路的安静房间,但室内有对着天井的明窗,卫生间同样有一个这样的窗户,通风采光良好,这一点胜过国内某些快捷宾馆的无窗客房。

房间干干净净的,设施也一应俱全:空调、冰箱、卧具、香波、洗澡液、香皂、浴巾、毛巾甚至棉签,就是没有牙刷牙膏和梳子,也没有热水壶。好在我自带了牙刷牙膏和洗脸毛巾,也不怎么喝茶。

为了尽快克服时差,简单梳洗后,还不到当地时间8点我就躺下了。也许是旅途劳顿,居然一躺下就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一觉醒来已是第2天清晨6点钟了。

【未完待续】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10 15:43:09 +0800 CST  


图片1-1

这是西班牙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T4s航站楼前的停机坪。

该机场一共有5座航站楼,分别为:T1、T2、T3、T4和T4s。

上海直飞马德里的班机,停在T4s航站楼,乘客在该楼内办理出入境手续。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11 00:56:04 +0800 CST  



图片1-2

这是西班牙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T4s航站楼内,从廊桥到边检大厅的通道,有自动人行道和下楼的滚梯,航站楼内装修以黄色、绿色为主,色彩温暖宜人,风格明快,装修材料也很朴素实用。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11 00:59:47 +0800 CST  



图片1-3

这是西班牙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的小火车。

所谓小火车,其实是马德里以及西班牙各大城市的市域内通勤工具,作用类似地铁,但却是由西班牙铁路公司RENFE经营的。

小火车站距比地铁大,价格也更实惠,当然发车频度低于地铁,一般要20分钟一班车。

往返巴拉哈斯机场使用小火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免缴特别税费,因此其对地铁的价格优势进一步放大。

C1线小火车途径新部委、查马丁和阿托查等枢纽站点,在这些枢纽站点可以方便地换乘其他线路的小火车或地铁,前往马德里各处。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11 01:07:24 +0800 CST  



图片1-4

这是西班牙马德里著名的太阳广场,位于核心市区中心位置。周围商店、大卖场、食肆众多,生活起立很方便,而且距离马德里市内各主要景点均不远;从这里的宾馆出发去西班牙其他城市,也能方便地利用地铁或小火车,去查马丁和阿托查两大火车站,以及巴拉哈斯机场。

总之,太阳广场附近是到马德里观光时居住的首选地区。

当然,太阳广场周围宾馆价格稍贵,而位于太阳广场以南,彼此相距不远的哈辛托·拜纳文特广场(Plaza de Jacinto Benavente)一带,生活同样方便,宾馆价格就实惠不少了,但交通相对没那么便捷;至于位于哈辛托·拜纳文特广场以南,距离很近的蒂尔索德莫利纳广场,宾馆价格更为实惠。

我之所以选择在蒂尔索德莫利纳广场附近居住,就是看中了地铁站,乘一站即达太阳站,可以不出站即方便地换乘多条地铁线;而且,从蒂尔索德莫利纳广场去各主要景点同样不远;该广场周围同样有超市、餐厅和各类传统商店,生活亦不觉得不便,相反吃饭、购物价格更实惠、商业氛围也更接地气。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11 01:22:05 +0800 CST  



图片1-5

这是蒂尔索德莫利纳地铁站,出站后左拐,从地铁站所在的街心小花园,穿过单车道的狭窄小马路,即抵达蒙塔罗亚旅馆门口,二者相距仅10米左右。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11 01:39:42 +0800 CST  



图片1-6

这是夜色中的蒙塔罗亚旅馆。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11 01:43:36 +0800 CST  
图1-6补:

这是11月14日补拍的蒙塔罗亚旅馆。





注意,旅馆是照片上右侧的楼,12日晚上我以为是左侧的楼了。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11 01:50:34 +0800 CST  
第二节 第一顿早饭

起床梳洗完毕即下楼,总台那位肤色稍显黧黑的妇女热情地主动同我打招呼。

见门外还一片漆黑,我问她这么早有没有吃早餐的地方?她连连点头说有,还热心地带着我出了旅馆门,指着与旅馆毗邻的那家灯火通明的咖啡店,告诉我这家店供应早餐,而且品种很多、价格实惠,她等会儿下班了也会在这家咖啡店吃早餐后再回家。

谢过总台接待员,推门进入咖啡店,店里已经有三五个西班牙顾客了,一个个就在吧台前,有的站着、有的坐在转椅上,吃着三明治,喝着咖啡。

老板是一位中年大汉,看到我这张外国面孔毫不吃惊,用西班牙语问候道:“乌拉!”

我回应后改用英语问他,有没有火腿三明治和美式咖啡,他的脸上堆满笑容,点着头连声答道:Sí, sí. (有的,有的)

于是,我也学着其他几位顾客的样子在吧台前坐下,老板麻利地打开咖啡机,又将西班牙火腿片、蔬菜色拉塞入已经开片的面包中,随即把面包摆在盘子里,再一并放入烤箱加热。

不出3分钟,早餐已经整整齐齐地放在我面前了。

我将咖啡碟里的两包砂糖还给老板,告诉他自己患有糖尿病,同时取出自己携带的代糖包,几乎同时,老板也殷勤地递过来两包代糖。

我说还是先用我自己的吧,并问他西班牙的咖啡店是不是都有代糖?

他连连点头,告诉我当地糖尿病患者很多,代糖几乎是每家咖啡店、餐厅必备的选项。

虽说是美式咖啡,但芬芳浓郁得几乎像意大利浓缩咖啡,量却大得多;火腿片很香,面包则口感较粗糙,量对我而言也大了些;我知道,找对吃早餐的地方了。

飞快地吃完早餐,结账,一共2.5欧元,其中咖啡1.15欧元、火腿蔬菜三明治1.35欧元,在当地果然算是价廉物美。


我告诉老板明天还来吃早餐,他递过来一份菜单,告诉我还有“许多许多”好吃的东西。

我看了一下,品种确实蛮多的;菜单虽然是西班牙文的,好在部分品种配着照片,其中就包括火腿煎蛋和意大利通心粉。

老板又递上一本较厚的菜单,告诉我他们中午、晚上有正餐,下午、夜间有咖啡和西点,欢迎有空就过来坐坐。

谢了老板,我离开咖啡店,这时候已是7点多了,天色刚蒙蒙亮,但位于街心花园的蒂尔索德莫利纳地铁站入口,已经是人来人往了。

至此,我第一天的行程正式拉开了序幕。

【未完待续】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11 23:51:31 +0800 CST  
第三节 马德里的第一天

马德里地界蛮大,但旅游景点其实比较集中,如果时间允许,是个很适宜步行观光的城市。

以太阳广场为核心,向东沿着阿尔卡拉街走,一路能经过西贝莱斯广场、阿尔卡拉门、丽驰公园和普拉多博物馆;向西沿着马约尔街,则一路能经过马约尔广场(即主广场)、市政广场、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兵器库广场、西班牙王宫、萨巴蒂尼花园、德波神庙以及西班牙广场,如果在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前再绕一下的话,还能看到塞戈维亚高架桥、埃米尔莫哈默德公园(阿拉伯墙)等景点。

考虑到头一天刚经过长途飞行,为尽快恢复体力,我决定先向东溜达,当天日程仅包括:阿尔卡拉街、西贝莱斯广场、阿尔卡拉门、丽池公园和普拉多博物馆;而下一日则从太阳广场向西溜达。头两天量力而行,反正第三天日程更少,仅为参观奔塔斯斗牛场一项,有的是时间去补课;第四天则一早离开马德里去萨拉曼卡。

阿尔卡拉大街,只是一条在马德里算是比较宽阔的马路而已,大街两侧有大量20世纪前半叶建成的建筑,多为教堂、文化机构、政府部门、军队机关和银行,剧院商店餐厅也有一些;这些外观有些老旧的大楼,在风格上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代建成的同类建筑,依然充满繁琐的雕砌感;甚至我觉得也落后于我们国内同时期建造的西式建筑,当然体量比当年中国除租界以外的类似公共建筑要大不少。

想想当年西班牙,19世纪渐次失去了大量拉美殖民地,最后又输掉了美西战争,失去了古巴和菲律宾两大殖民地;20世纪初虽然没有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工业不发达(北部加泰罗尼亚除外)、广大农民处于封建贵族地主和天主教会的压榨下生活艰难,国势衰落;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样重创了西班牙本已衰落不堪的经济,造成社会动荡;西班牙内战更是把国家推向崩溃的边缘,而此后则是长达几十年的佛朗哥统治时期......这一切导致西班牙在思想意识和文化上的长期落后,建筑风格保守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同一时期,我国虽也处于内忧外患中,但毕竟1911年摆脱了满清皇权统治,1918年又迎来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1920~1930年代,民国第一代留学生学成回国者渐多,他们中的建筑师带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筑学的最新思想,与侨居中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同行一起,设计了一批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但却接近当时先进建筑理念的作品。

当然,西班牙毕竟是一个欧洲国家,当年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要高于旧中国的,这一点从旧建筑的用材、体量和数量上作一比较,结论便不难得出。

从太阳广场到阿尔卡拉门,这一段阿尔卡拉大街上比较有特点的建筑大体有:

1、科菲迪斯·阿尔卡萨尔剧院

2、卡拉特拉瓦教堂

3、大都会大厦

4、西班牙银行

5、通讯宫

6、美洲之家

当然,阿尔卡拉门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美学价值,要远高于前述这些建筑,也是整条街最大的看点。

【未完待续】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13 01:14:47 +0800 CST  



图片3-1 卡拉特拉瓦教堂

始建于1670年,建成于1678年,19世纪进行了全面重修,如今主立面呈现新文艺复兴风格。




图片3-2

位于阿尔卡拉街与格兰大道(Gran Vía)的夹角处,建于1907-1910年,法国布杂艺术风格,与周围建筑的风格截然不同。该大厦目前依然用于办公,底层设有西班牙最大的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即桑塔德银行)的营业网点。这是从太阳广场到阿尔卡拉门之间这段阿尔卡拉街最富特色的建筑,外观奢华却并不陈腐。



图片3-3 西班牙银行

位于西贝莱斯广场的西南角,楼层不高,建筑体量不太大,但却是西班牙央行总部所在地。

西班牙银行源自设立于1782年的圣卡洛斯国家银行,该行资本来自私人,股东包括时任国王卡洛斯3世,经历了资本和名称的变迁,西班牙银行于19世纪40年代获得了纸币发行权,但直到1874年才成为西班牙唯一具有货币发行权的银行,而其真正全面行使央行职能,则要到1921年银行法的颁布才得以实现。(本段内容来自西班牙银行网站)



图片3-4 通讯宫

也叫邮政大楼,这是一栋体量极大却显得繁琐堆砌的建筑,伫立在西贝莱斯广场的东南角显得格外突兀。

目前,大楼内除了展览厅外,还设观光案内所以及出售纪念品的商店,马德里市政府也使用着这一建筑的部分区域。




图片3-5 美洲之家

位于西贝莱斯广场东北角,是一栋楼层不高、体量不大的建筑,外观不显得繁琐堆砌,但也没有什么突出的风格可言。



图片3-6 西贝莱斯女神喷泉

位于阿尔卡拉街与雷克莱托斯大街、普拉多大道构成的路口环岛中心,为一带喷泉的雕塑:生育女神西贝莱斯,坐在两头狮子拉的马车上,面向广场西南方向的西班牙银行大楼。



图片3-7 普拉多大道街心绿地北侧入口(接西贝莱斯广场北侧的雷科莱托斯大道,以西贝莱斯女神喷泉为圆心,与阿尔卡拉街构成十字路口环岛)。普拉多大道是一条南北走向带向西弓形的宽阔林荫大道,沿途经过海军博物馆、著名的普拉多博物馆、皇家植物园等景点,一直向南可抵达阿托查火车站。




图片3-8 阿尔卡拉门

位于独立广场,与丽驰公园毗邻,建于1788年,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比例协调,罗马大型凯旋门式样,共有5个门洞,其中三个为半圆拱门,其余两个为平拱门。
这也是我比较欣赏的马德里的建筑之一。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13 23:51:50 +0800 CST  
穿过独立广场,便来到了位于广场东南角的丽池公园。



公园面积不小,面积1.4平方公里,原系17世纪由时任国王菲利浦4世下令兴建的皇家娱乐场所,园内各种植物多达15000余株。

也许是工作日的上班时间吧,园内游人不多,显得有些冷清,但明媚的阳光早就冲破清晨的迷雾,秋日金色的树叶依然格外妩媚迷人。




公园环湖而建,湖东岸便是园中精华所在——阿方索12世纪念碑。




纪念碑俯瞰呈半圆型,坐东面西,阿方索12世塑像伫立在高高的座基上,一身戎装骑着高头大马,形象很是威武;座基饰以多组群雕,内部建有纪念室,通过阶梯通往东侧的入口;两条带着多根立柱的弧形回廊,在座基稍后侧一左一右拱卫着塑像,使之显得更为威严、高大。塑像前则是临湖平台,视野极为开阔;在此眺望,丽池公园美景尽收眼底。




阿方索12世何许人也?

波旁王朝复辟后的首任国王也,生于1857年,1868年革命中与被罢黜的母亲、时任女王伊莎贝拉2世一起逃往国外;1874年西班牙发生政变,1875年阿方索12世回国登基,成为新一任国王。

他先是于1876年打垮了反对派,同年又命令议会起草新宪法,试图模仿英国实行两院制。

1885年,年仅28岁的阿方索12世去世,留下一遗腹子即后任国王阿方索13世,西班牙也从此进入由阿方索12世第2任妻子、阿方索13世的母亲、来自奥地利的克里斯蒂娜女大公摄政的混乱时期,直至1902年后任国王成年亲政;其间:西班牙于1898年输掉美西战争,失去了菲律宾、关岛、古巴、波多黎各等殖民地。

规模宏大的阿方索12世纪念碑建于1922年,我想不明白这么个国王有何好纪念的?似乎只能归结于阿方索13世公器私用,动用民脂民膏为其父树碑立传吧。

【未完待续】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17 00:56:42 +0800 CST  
在丽池公园绕了一圈,从西门即费利佩4世门(Puerta de Felipe IV)出来,便是普拉多大道了。



在门前小摊上买水,500毫升一小瓶的饮用水开价2欧元,给小贩一个礼貌却带着鄙视的微笑,很西班牙式地一耸肩,果断走人。

穿过普拉多大道,沿着菲力佩4世街向西走,经过街心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德博尔蓬塑像左拐,不远就看到街左侧下沉式的普拉多博物馆前广场了。



这时,一小队骑警正好迎面过来,第一次见到当地骑警的风采,觉得挺有趣的,想当年那谁在大连市当一把手,不也玩过这套把戏吗?但我们中国人是务实勤劳的民族,注定这套虚头花脑的玩意儿玩不长,就会被抛弃。



在普拉多博物馆北侧,一座高大的天主教堂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圣热罗尼莫皇家教堂。



本来想进去看看的,但看到好些西班牙老先生、老太太正在进入,他们显然不是游客,寻思着也许是做弥撒的时间吧,也就打消了进入一窥的念头。

进入下沉式广场,体量巨大的普拉多博物馆大楼展现在眼前,可惜正在维修,建筑外拉起了防护网,难以清晰地一堵建筑的真容。



广场一隅,竖立着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著名画家戈雅的塑像;不少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正一群群在广场上等候进入博物馆参观。



广场上韩国游客极多,一群群韩国阿折兮(朝鲜语“老大叔”)、阿猪妈(朝鲜语“老阿姨”)们,叽叽喳喳“污吏拿啦”(朝鲜语“我们国家(民族)”的意思,因韩人喜欢将这个词汇挂在嘴边,故成了戏称韩人的玩笑话)好不快活。

买票、排队进馆,排在我前面的果然还是来自韩国的几位游客,年纪都和我差不多,大概刚过半百吧,其中一位老阿姨回过头,想当然地用朝语问我:“一个人?”

我直接用朝语回答:“是。”

她立马追问:“啊呀,怎么不带“歪以仆”(朝鲜语外来语单词,“妻子”之意)一起来?

我笑笑,不想继续这种很八卦的话题,改用英语答道:“对不起,听不懂,我是中国人。”

这下那韩国老阿姨张口结舌、一脸吃惊的表情足足定格了2秒钟,然后转向同伴大声道:“后面那老头儿不是我们韩国人,是中国人呢!”

我笑着回了一句:“喂,说谁老头儿啊?”

她大囧,立马再回头,用高八度的声音笑骂道:“你个坏老头儿,不是明明听得懂吗?真是中国来的?”

说罢自己先高声大笑起来,大家也一起跟着哈哈笑起来。

随后,她的伙伴们也加入了对话,话题无非是:你是中国同胞(指朝鲜族)吧?不是啊?那怎么会讲我们的话呢?你这么一个人出来一定花费很贵吧?你会不会西班牙语?不会?那一个人怎么办呢?会英语?原来你会英语啊!你在大学当教授吗?不是?那么一定留过学吧?......

有一句没一句地回答着,心里虽然有点烦,但也觉得不少韩国人确实性格外向单纯,还是蛮可爱的。

好在很快就进场了,不料临入场还替这几位韩国人临时当了一回翻译。

原来,他们买的是团体票,却私自离开导游便来排队,到了要进场也没见到导游的影子。

经我与检票员沟通解释,同意让他们不必重新排队,就站在边上打电话找来导游,递交团体票后即可入内。

西班牙检票员、这几位韩国游客都向我真诚道谢,而我也被这几位挺有趣的韩国游客自说自话称呼为“中国教授先生”了,他们还骂了那尚未露面的导游几句,其实我觉得双方都有一定责任,估计等会儿导游来了还得挨他们一顿臭骂吧。

这件事耽误了队伍后面其他游客的时间,引起一些抱怨,好在检票员及时替我解释,估计意思是说我是一个人买票排队的中国人(西班牙语里头中国这个单词我能听懂),在好心帮助自己吧,因为随即便看到队伍里有好几名西班牙本地游客对我微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未完待续】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17 22:50:06 +0800 CST  
普拉多博物馆所在地,原本是马德里郊外荒地,后来一位叫普拉多的商人接受政府资助在此开发,使之成为马德里新城区之一,因而得名。

再后来,皇家将这块地收归己有,并陆续增建了皇家公园以及几座建筑供皇室享用;而皇室又酷爱收藏意大利、法国以及西班牙本国的名家画作,这便是普拉多博物馆馆藏的底本。这些画作陆续被寄存在普拉多的皇家设施里,1819年皇家博物馆正式开馆。

到了1860年代,随着女王伊沙贝拉2世的统治被推翻,这块地皮连同建筑被收归国有,这便有了普拉多博物馆,该馆以馆藏丰富而举世闻名。

后来,政府又将附近两座私人博物馆收归国有,一并作为普拉多博物馆的馆舍。

普拉多博物馆主馆共有三个入口,如今游客进入的是北门,因为馆内禁止摄影摄像,无法提供馆内的场景图片。

也许我这个人缺少艺术细胞,加之学识浅薄,浑浑噩噩走了一圈,竟然并未留下任何深刻印象,只是觉得宗教题材的油画很多,看多了让人觉得很是乏味。

说实话,对自己花钱买门票,又花了小半天时间在里面转悠挺后悔的,自己对油画既然一窍不通,也不大了解西班牙的历史文化,又何必去附庸风雅呢?真叫蠢而俗啦。

从博物馆南门出来,便是不大的穆里约广场,广场绿地中央伫立着穆里约塑像,他可不是南美国家玻利维亚那位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英雄,而是一位西班牙画家,普拉多博物馆馆藏中就有他的画作。



匆匆来到普拉多大道,这儿车流滚滚,宽阔的大道中央是一片绿地。灿烂的阳光强烈到几乎让人睁不开眼,刚才在馆内的郁闷也随之一扫而空了。



穿过普拉多大道,我根据太阳的位置判断出蒂尔索德莫利纳广场的位置,于是沿着带有坡度的小街,向旅馆方向行进,打算先找地方吃饭,然后回宾馆小憩,至于醒来后再去哪里玩,到时候再说就是。



一路上,街边小饭店倒也不算少,但看着店堂都冷冷清清的,寻思着自己不会西班牙语,也许还是回宾馆旁吃早饭的那家店可能更妥当些。

正踌躇间,忽然看到不远的街边一家店的门口挂着日本式灯笼,于是加快脚步赶过去,心想如果是日本人开的店,吃一顿日本料理作为过渡也不错,更主要的是可以通过店主之口获得不少当地“情报”,这对初来乍到者是非常有价值的。

果然是一家日本料理,我刚拉开店门,就听见一个女人用英语说话的声音:哈罗,欢迎光临,请坐。

我立即判断出这不是日本人说英语的口音,抬眼一看,店主是位40开外的女士,长了一张亚裔的面孔,满脸和善的微笑。

估计是遇到同胞了,但出于谨慎还是先用英语回应:哈罗,我想吃定食,我是中国人。

女店主听罢笑了,立即用中文对我说:我也是中国人啊,快请坐吧,这是菜单,有中文的,看看想吃什么。

大喜过望,立即坐下点了一份中华叉烧套餐(日式中餐),并在候餐时向女店主打听各种相关信息。

1、从这条小街一直上坡,很快就能到哈辛托*拜纳文特广场,左拐穿过阿托查大街一直向南走,就到蒂尔索德莫利纳广场了,我先前判断的方向完全准确;

2、在大学生街南街沿,还有一家中国餐厅,价廉物美,是在马德里期间可以利用的用餐点;

3、购买西班牙火腿不要去马约尔广场边上的圣米格尔市场即玻璃房子,那是专门面向游客的,可以去马约尔街或太阳广场边上的步行街,那里的几家专卖店火腿品质要高得多而且价格还更实惠,还能当场真空包装;

4、马德里没有什么特产可买,不必浪费时间,临走时在太阳广场周围的超市买点中低档葡萄酒即可,好酒在机场免税店买合算。

女店主热情地给了我一张马德里地图,并提出了观光建议,和我先前的计划可谓不谋而合。她还告诉我,西班牙的日本料理基本上全是华人开的,至于味道嘛,当然要兼顾当地人口味,所以算不得正宗,但比阿托查大街上一家菲律宾人开的日本料理还是正宗不少的,所以日本游客虽然知道底细,依然会来用餐。

饭很快上来了,一个托盘:一小碟叉烧、一小碟酱菜、一小碟青菜、一小碗饭、一小碗味增汤,9欧元。

味道还不错,尤其是青菜,和上海青一样美味。

风卷残云,饭菜被我一扫而空,女店主体贴地告诉我可以添饭加汤,我谢绝了,毕竟糖尿病人控制饮食是很有必要的。

与女店主道别,沿着小路走不多远便是哈辛托*拜纳文特广场了,天气晴朗而暖和,广场周围的咖啡店外一排排的户外座,一些西班牙人悠闲地沐浴在阳光里,聊着天、喝着咖啡、吃着点心,一片祥和。



于是,我改变了回宾馆小憩的主意,随意找了家咖啡馆,也在户外座坐下,点了杯美式咖啡。

回想一上午的行程,痛感普拉多博物馆这类洋玩意儿真不必再去,不是说博物馆展品不精彩,而是因为自己实在是知识浅薄看不懂,自然也就不必不懂装懂。

接下来的游程,但凡安排博物馆的,还是尽量放弃吧,留出时间多看看市井生活、多拥抱大自然的美景,可能更好。

这么想着,心情也就释然些了。

喝罢咖啡,还是回了旅馆,必须强迫自己倒时差,否则会影响后面的行程。

进了旅馆大门,见总台已经换了另一位女士,她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主动告诉我她的名字,并说正是她在网上接到我的订单的。

寒暄一番,回到房间,我倒头便睡着了。我的好睡眠完全遗传自父亲,这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一觉醒来已近黄昏,梳洗一番后出了旅馆,沿着大学生街向西漫步,经过一家家乐福超市便进去看看,买了一罐西班牙本土品牌的剃须泡,1.99欧元,200毫升,比国内便宜不少;又买了3瓶饮用水,1.5升的,0.58欧元/瓶;还买了4小盒(200ml)牛奶,0.29欧元/盒;4只橙子,一共0.8欧元。超市不提供免费塑料袋,一只塑料袋要卖0.5欧元,于是我买了只3欧元的布袋,将所购物品装入布袋里先拿回旅馆,再返身去马约尔广场溜达。



【未完待续】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8-12-21 23:18:52 +0800 CST  
马约尔广场离蒂尔索德莫利纳广场不到1公里路,沿着大学生街西行,过了家乐福超市不多远一个右拐,不几步就到了。

马约尔广场俯瞰呈长方形,中心位置伫立着菲利普三世戴着头盔、骑着高头大马的塑像,四周是围成一圈的楼群,楼群底层是一圈回廊,餐厅、酒吧、咖啡馆和手信店一家接着一家;在楼群转折处两侧留有出入广场的门。



广场正在维修,所以堆着不少建筑材料,但这并不影响西班牙人在下午明媚的阳光里舒服地喝着咖啡享受悠闲的时光。



随意逛了几家手信店,觉得纪念品同质化严重,而且也没啥意思,便出了广场西北角的门,不几步向左一拐,便来到著名的圣米格尔市场跟前。



圣米格尔市场是一栋单层的钢结构玻璃屋,里面到处是销售水果、肉类、蔬菜、甜点当然还有西班牙火腿的柜台,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其顾客盈门的程度,当然顾客中不乏各国游客的身影。



我在市场东南入口右侧看到一家销售西班牙火腿的柜台,玻璃柜里放着形形色色的火腿,有散装的,也有真空包装的。

忽然觉得肚子又有点饿了,便问摊主有没有火腿热狗卖;那摊主是个矮个子中年男子,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一双大眼睛活泼而带着狡黠,他告诉我那不叫火腿热狗而叫火腿三明治,也不等我做出决定,便迅速用纸袋装了一份递过来。

问他多少钱,答曰2欧元,几乎同时那纸袋装着的三明治已经塞到我手上了。

摊主一脸殷勤的笑容,嘴里说着:请试一下吧,特别好吃啊!

虽然隐约感到对方带着一种隐匿的强求而心中略微不快,但事已至此还是爽快地买下了。

摊主笑眯眯地示意我立即尝一口,我招办,那面包淡淡的麦香混合着火腿的鲜咸,立即俘虏了我的味蕾。

察言观色的摊主连忙问我:感觉怎么样?

我笑着点头说很好,他似乎舒了一口气,微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9-01-09 00:07:07 +0800 CST  
从圣米格尔市场出来,沿着马约尔街西行,很快便来到了市政广场。



马德里广场很多,但与我们国内广场的概念似乎不完全一样,很小一块空地也被称为广场,市政广场便是如此。

这是一块地势低于马约尔街且面积不大的空地,空地中心偏南处,坐南朝北伫立着阿尔瓦罗*德*巴赞将军塑像,巴赞是西班牙菲利佩二世国王时期的海军将领;除了面向马约尔街的北侧外,广场其他三面都有建筑围着,其中西侧是马德里市政厅,坐南朝北的叫西斯奈罗之家,坐东朝西的卢哈内斯塔楼是马德里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据说建于15世纪,揉合了哥特和穆德哈尔两种建筑风格。





市政广场还是马德里三条中世纪古街即西南面的马德里街、东北面的肘弯街和东南面的线街的汇集地;据介绍每条古街或曲径通幽,或柳暗花明,都大有看头。

我将按计划在次日上午再来深耕这3条古街,所以只是匆匆在市政广场转了一圈便准备继续西行。

这时,我忽然看到在马约尔街北街沿的一条狭窄巷子里,一群踩着独轮电瓶车、身穿黄马甲的年轻志愿者,挤成一团向着马约尔街飞驰而来。

远远看到我对着他们举起相机,年轻人们居然在很短时间里便排成了一路纵队,一个个飞快地沿着横道线穿过马约尔街,进入市政广场后一路向南呼啸而去。



继续沿着马约尔街西行,在西班牙军队天主教堂(不知何故国内翻译成圣事堂)前又是一个更袖珍的“广场”,广场靠马约尔街一边建有一座不高的塑像,名曰维多利亚*欧亨尼亚和阿方索13世纪念碑。



再往西走不几步,便来到相对宽阔的拜伦街街口了。

拜伦街是一条南北向的街道,向南便是塞戈维亚高架,站在街边望去,并不能看到高架桥,但眼前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而我将沿着拜伦街向北走,按计划先去参观位于西街沿马约尔街转角处的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然后继续向北在经过兵器库广场时进去看看,对西班牙王宫踩踩点,为次日的参观做准备;再去王宫北面的萨巴蒂尼花园转转。

这些行程结束后,我将随机找一家相对像样的餐厅吃饭,餐后去萨巴蒂尼花园西北面的德波神庙踩点,便结束当天的行程。

最后,从拜伦街西街沿南行,向东去往皇家剧院,从那儿沿东西向的步行商业街一路向东返回旅馆。

【未完待续】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9-01-11 00:40:57 +0800 CST  
从马约尔街与拜伦街路口的东南角,先来到东北角,再向西来到西北角,便来到了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门前。



座堂建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要走楼梯才能来到座堂前的院子里。

院子里伫立着一座塑像,中规中矩,另一座雕塑则挺有趣的:一张长椅上躺着一个无头的人。这雕塑到底要表达啥,我这个不识西班牙文,对西方文化也不甚了解的人自然就不得而知了,难道意思是灵魂概由上帝掌控、门徒只需当个行尸走肉吗?当然,这是玩笑话。





进院的时候,恰好来了一大群参观者,听他们说话似乎是来自法国的游客。

我决定不去凑热闹,先去院子南侧的平房看看,那里是销售宗教图书、宗教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商店。

店里除了两位菲律宾人,就没有其他顾客了,售货员是一位30出头的女士,一进门她就用极为流利的英语热情招呼我只管随便看。

对宗教书籍不敢兴趣,也不想在这种地方买啥旅游纪念品,于是我来到放着各种宗教用品的柜子前,一眼便看中一件标价35欧元的意大利产银质浮雕。

浮雕是嵌在木框里的,雕刻得很精致,内容是表现耶稣基督与门徒们共进最后晚餐的场景。

当即买下浮雕,打算回国后作为礼品送给妈妈,放在她客厅的装饰柜里。

售货员见我出手“阔绰”,便又推销起一件木制十字架来,说是西班牙产的,表面嵌着很薄的银片,银片局部镀了金等等。

我毫不犹豫地告诉她,刚才买的东西是送给妈妈的礼物,十字架虽然很漂亮,但标价要60多欧元,这超过了我的预算。

销售员倒是毫不介意,只是饶有兴趣地问我来自哪个国家,在知道我是中国人后又追问中国人在国外参观教堂,一旦被发现,回国会不会有麻烦?

我郑重地告诉她,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只要遵守法律,在中国信仰宗教也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我们中国人多数是不信教的,比如我就是个无神论者,只信仰科学与理性。

说话时,这位售货员一直面带微笑,但掩盖不了的是脸上分明写着的两个字:“不信”。

果然,等我说完她又旁敲侧击地问我是不是Communist 了,我笑答自己也许只能算是一个不一定很合格的Socialist 吧,这次她是真被我的这个回答给逗乐了,笑得很灿烂。

也懒得再多话了,只觉得一个人不论被谁洗脑都是一件挺可悲的事情,不论是国人还是外国人,一旦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就会远离理性、逻辑,与真理渐行渐远且变得愚蠢起来。

......

出了小商店,那一大群参观者正好从座堂出来,安静的院子一下子变得嘈杂起来。

正好打个时间差,我这才进入教堂溜达一下,既没多大兴趣也看不大懂,只是觉得天主教堂都很奢华,不像新教教堂一般比较朴素。




就个人偏好而言,我更喜欢朴素的风格。

从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出来,回到拜伦街西街沿,继续向北走,很快便看到武器库广场和西班牙王宫的身影了。

向左一拐,是块空地,南侧是与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毗邻的天主教西班牙总教区大楼,北侧是铁门、矮墙和铁栅栏后的武器库广场,王宫在广场的北侧。





找到王宫售票处、游客入口,也弄清了开放时间和门票价格,踩点顺利完成。

正要离开,一阵悠扬的琴声飘然而至,是小提琴和竖琴的协奏,那旋律听来如泣如诉。循声望去,空地上,暮色里,两位流浪艺人在不远处心无旁骛地演奏着。



停下脚步,站着静静地听那优美的琴声,最柔弱的那根心弦似乎被拨动,很快他们的轮廓在我眼前变得模糊起来。

不想继续逗留了,先平静一下自己的心绪,走过去在他们跟前的纸盒前蹲下,放入一枚2欧元的硬币,随即站起来迅速掉头离去。

“格拉西亚斯,......”身后艺人的话我只听懂了西班牙语谢谢一词。没有回头,只是挥挥手,我加快了脚步。

......

朝阳洒入窗前的一角,窗纱在初夏的晨风里起舞,一架破旧的钢琴前坐着一名赤着膊的瘦弱男孩,双手在琴键上飞快地跳跃着,闭着眼的小脸上却没有一丝表情;男孩身边站着一位同样面无表情闭着眼的老太太,手里的戒尺随着琴声律动而微微晃动,仿佛只要出现一个微小的弹奏失误,那戒尺就会无情地抽向男孩那双修长的手。

儿时练琴的经历再一次浮现眼前,那曾是一段苦涩的记忆,姥姥是我严厉的启蒙老师。但此刻,儿时练琴的一幕却变得格外温馨起来。毕竟,最终没有选择那条对我这个天赋不高的人而言注定崎岖的音乐之路,如今好歹也算是衣食无忧吧。

【未完待续】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9-01-12 00:28:52 +0800 CST  
沿拜伦街北行,左侧是王宫的东立面,右侧是莱庞托花园。



莱庞托花园不大但树木茂盛,远远看见两位警察并排骑着马儿,慢悠悠地从花园深处沿着林荫小道向拜伦街方向而来。早上在普拉多博物馆附近遇到过骑警,看来骑警也算是马德里各景点的一大特色吧。



莱庞托花园北侧紧挨着东方广场,广场俯瞰呈半圆形,中央伫立着飞利浦四世塑像,造型同样是骑着高头大马、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如果说第一次看到这类塑像会有所震动,一日三次司空见惯也就彻底无感了。

西班牙是个历史不短的王国,替那么多国王一个个建塑像,在我看来是浪费人民血汗的奢靡之举;何况这些国王中,真正称得上伟人的凤毛麟角,许多是不折不扣的庸君、昏君甚至还有暴君。这么多钱化作不能吃喝的塑像,难怪这个国家早就没了当年的雄风。

继续向北,便看到王宫背面即北立面了,萨巴蒂尼花园就建在王宫北侧。这座花园始建于18世纪,由意大利建筑师弗朗切斯科·萨巴蒂尼(Francesco Sabatini)负责建造,并由此得名。

花园原本属于王宫的一部分,曾被用作王室马厩,但年久失修至1930年代已被废弃。此后,人们曾尝试清理整修,但随即因内战的爆发而作罢;佛朗哥统治时期,清理整修工程再度被提上议事日程,但断断续续、几上几下,直到1970年代后期才算完工。

1978年,时任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宣布将花园对民众开放,这才有了这座花园今天的格局。

当我进入花园时,天色已很昏暗,实在难以去体会林木的妙趣,遂只能站在大水池前向南眺望王宫完整的北立面。



再回拜伦街,沿西街沿继续北行,便能看到东北方位于西班牙广场一侧的那座体量巨大的建筑——西班牙大厦的身影,据资料介绍,该大厦兴建于佛朗哥统治时期,曾一度是马德里的地标。



建筑是无声的语言,不同时代有不同话风,不同时代的建筑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带着时代的烙印。这西班牙大厦怎么看怎么像苏联时期莫斯科建造的那几栋超大型建筑的缩小版:方方正正且高耸的主楼,带着刻意的威严感,笔直的线条毫无灵动可言。

可见,佛朗哥治下的西班牙和斯大林股掌中的苏联看似针尖对麦芒,其实二者共性却还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建筑为证。

沿着指示牌向德波神庙前行,天已经快要黑了,途中惊喜地在街边发现一家规模很大的中餐馆,立即进去点菜,嘱咐老板饭菜做好后放在桌上,待我去德波神庙看一下即回来吃。

老板是浙江青田人,我要付钱时他客气地说吃了再付无妨,但我还是坚持先付钱,我可不愿让对方担心自己会失信,更不想回来时自己还得饿着肚子等饭菜上桌。

德波神社坐落在萨巴蒂尼花园西北方不远的一座小山坡上,原是埃及的一处古迹。为感谢西班牙政府在兴建阿斯旺大坝时对保护古迹提供的巨大援助,埃及政府将这座神庙作为礼物赠送给西班牙人民,作为两国友好合作的象征。

1968年,西班牙完成了这座神庙的迁移和复建,据说每一块石料拆下后均被细致地编号,从埃及运抵马德里后按编号重新组合起来;神庙的方位也与在埃及时一模一样。



来到神庙跟前时,天已全黑,泛光照明下的神庙显得很是神秘。反正第二天还要来,我绕神庙一圈后便下山了。偶然间,看到东南面王宫北立面在灯光照射下晶莹剔透的身姿,觉得比暮色里的身影美多了,正如多数梦幻比真实更诱人。

回中餐厅吃了晚饭,环境很清静雅致,除我外其他几位客人都是老外;饭菜味道也比中午吃的日式中华料理更可口,当然价格也水涨船高:3菜没汤1小碗米饭,22欧元。

为了欣赏夜幕下的王宫,饭后我重回萨巴蒂尼花园。



在这里,遇到几位来自台湾的年轻游客;面对王宫的雄姿,他们纷纷用绵软的台式普通话发出一声又一声夸张的赞叹;我则站在边上不露声色,心里挺不厚道地想到了一个成语,并默默地念起了四字经。

终于要踏上回旅馆的路了,决定不去绕路的西班牙广场了,而是重回东方广场再看一眼灯光下王宫那美丽的侧影。



【未完待续】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9-01-13 01:18:34 +0800 CST  
第四节 在马德里的第二天

一觉醒来已是当地时间早上9点了。

按计划,我将先去市政广场游览,重点是探寻那三条古街;再去西班牙王宫参观,据说内部极为奢华;然后去德波神庙,最后去西班牙广场。

这些行程完成后,还有大把时间供我在马约尔街、太阳广场一带闲逛,我会随性看看店铺、尝尝当地特产,为回国前的购物踩点;也会随意找家咖啡馆,在其户外座坐下,喝杯咖啡、吸几支烟并发呆。

对旅行中赶行程一贯深恶痛绝,这也是只要可能,我就选择自由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懒洋洋地起床,洗漱一番后下楼去旅馆隔壁的咖啡店吃早饭。走出旅馆大门时,注意到天色很是阴沉,虽然天气预报显示多云,我还是有点担心天气变脸。

吃早饭时,我和一位大胖子店员闲聊时提到自己的困惑,他却微笑着用很肯定的语气告诉我:马德里常要到近午才云开日出,只要太阳露了脸就不愿轻易隐去,能一直灿烂到日落。

托他吉言,但愿能如。

吃罢早饭,熟门熟路沿着大学生街西行。路上行人不少,各色人等皆有。既有金发碧眼的西欧观光客,也有肤色黧黑的非洲裔或中东、南亚等地的移民,还能时不时看到“抠你鸡哇”或“思密达”们,我们的同胞当然也不会是大熊猫。当然,最多的还是西班牙当地人。

原来,我一直觉得国人在容貌上个体差异较大,汉族属于典型的复合型民族,不像我们的邻居韩国人、日本人那种单一民族国家的人,模样的一致性很高。

现在来到西班牙,才知道国人之间的一致性远比西班牙人高得多。他们长得可以用五光十色来形容,从肤色到发色再到身材都各不相同。既有金发碧眼高头大马与西北欧人毫无二致的,也有黑发黑眼黄皮肤五官却依然很欧洲的,还有黑发褐眼浅目低鼻丰唇圆脸,怎么看怎么像中国两广一带部分人群的......回顾一下西班牙民族历史,这一有趣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未完待续】
楼主 来自上海的公猫  发布于 2019-01-13 23:10:04 +0800 CST  

楼主:来自上海的公猫

字数:61751

发表时间:2018-12-10 00:06:3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06 18:21:44 +0800 CST

评论数:24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