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芬兰(每周一更)

******用思想丈量世界,以双脚寻觅初心。“最芬兰”每周末喜马拉雅音频首发,转载请保留上述文字和原创作者名:典藏版二锅头******

1 芬兰人,我们失散了万年的远亲?

按照我们中国的思路,总喜欢追根溯源。恰如史记里的传记一样,开篇总是从轩辕黄帝讲起,所以第一集,我们聊一聊芬兰人是从哪儿来的。

首先要说的是,在北欧五国中 。芬兰人和其他四国的人都不同。瑞典,丹麦,挪威,冰岛,都是地地道道的维京人的后裔,这四个国家的语言非常相似,学会其中一种语言,就很容易掌握另外几种语言。而且他们和英语也很很多共同点。瑞典语,即便不懂,会英文的人总能猜上一猜,但是芬兰语无论是语法,还是基础词汇都和北欧四国的完全不同。芬兰人既不是西边的维京人,也不属于东边的斯拉夫民族。其实,芬兰人更可能是我们失散一万年的远方亲戚。相信大家听到这句话都很震惊。且听我娓娓道来。

其实芬兰人的起源,所能够参考的史料是非常少的。因为芬兰的文字产生的很晚,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产物。在此之前传统的基督教主张神职人员是普通人和上帝沟通的桥梁,平民只有通过牧师才能和上帝沟通。所有绕过牧师等神职人员和上帝沟通是不合法的。基督教社会通过牢牢掌控上帝的代言权,来确立了教会在世俗社会的影响力。除此之外,拉丁语也被作为了教会在宗教,文化,行政活动中的官方语言。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拉丁语的,只有经过专业学习的 教士 才能够运用这一古老的语言,如此这般老百姓即便是想看圣经也看不懂,自然没法越过教会,和上帝沟通。

14世纪开始的 文艺复兴终结漫长的 中世纪,推动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变革。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产物。各个流派的新教陆续诞生,这些新生力量的一个很重要的主张就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说普通人,和神职人员一样,可以和上帝沟通。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领悟上帝的教诲。因此拉丁语的圣经被翻译各种语言。而芬兰的主教在翻译圣经时遇到了一个巨大问题,那就是芬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直到此时,芬兰的知识分子才开始根据口语来创造文字。在芬兰语中,教堂,知识,书本,图书馆都有着相同的词根。宗教改革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扫盲运动。欧洲大陆是把知识的载体,由精英分子所使用的拉丁文,转化为大众更容易接触的各国文字。而偏居一隅的芬兰,知识的载体则由曾经上层社会广泛使用的瑞典语,转化为普通人更容易学习的芬兰文字。

由于芬兰文字才创造了几百年,这就使得我们很难通过文字史料来追溯芬兰人的起源。不像我们中国,有着浩如烟海的古籍史料。另外芬兰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只有一百年的历史。再此之前,芬兰人只把自己看成是瑞典或者俄罗斯帝国的少数民族,完全没有国家的概念。因此在芬兰独立前也没有一个政府机构专注于收集整理芬兰的史料。

芬兰人对自己的历史其实是很模糊的。有一次我在一个芬兰的记者家做客,那个记者在看一本芬兰语写的 书,名字叫做半岛,这本书是近一两年才出版的,她向我介绍这本书时,说这本书写了芬兰人的历史,我瞬间眼睛发亮,兴趣大增。紧接着对方用补充了一句,不是严格的史料,而是以小说的形式表达的作者所猜测的历史。 显然史料越丰富,戏说的空间就越少。这一本书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芬兰人对自己民族的传承的那种模糊,又不甘于模糊的复杂心情。

然而虽然史料缺乏,确也难不倒我们智慧的人类。现代的学者至少从三个方面去探究芬兰人的起源。一是时下非常流行的基因工程,二是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三是神话传说。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芬兰人也不例外。芬兰的神话体系是独立于维京和俄罗斯的神话的 ,为此我们会专门开一集去讲。

在此我们就从基因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芬兰人的起源。他们是不是真的和我们中国人有着一万年的缘分。2017年12月6号,芬兰独立100周年时,当地一个著名的报纸,赫尔辛基消息登了一篇文章,讲的是现代学者,根据芬兰男性的基因来推断芬兰人的迁徙过程。研究的结果是,大约15万年前,人类陆陆续续从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直接有一支直接从非洲北上到欧洲,他们就是现在欧洲各主体民族的祖先。还有一支向东来到了亚洲。在温暖湿润的东亚大陆停留下来,当然这一支是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亚洲民族的前身。时间由15万年快进到大约1万年前,东亚大陆的一部分人,从我们中国出发。由亚洲北部向西,经过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平原,翻过乌拉尔山脉,从亚洲来到欧洲。他们把当时在芬兰土地上定居的萨米人赶到北边。从此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萨米人,是现在芬兰北方的少数民族。相当于美洲的印地安人和澳洲的土著一样。原先是这块土地的主人,在外来民族的挤压下,被迫迁徙到更偏远的地方。由于波的尼亚湾暖流的作用,在同纬度地区,芬兰还是相对比较适合人类居住的,芬兰的土著,萨米人就被驱赶到更加严酷的北极圈以内了。对于中国人而言,芬兰由两个城市知名度最高,一是首都赫尔辛基,还有一个就是圣诞老人的故乡罗瓦涅米,在罗瓦涅米,以及更北的地方,现在依然有不少萨米人聚集的村落。有一种说法是,芬兰这个地名,有陆地尽头的意思,如果从西向东行走,精油现在的俄罗斯进入芬兰,走到尽头,刚好是芬兰和瑞典之间的波的尼亚湾,面对着茫茫大海,确实让人有陆地的尽头的感觉。

另一种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认为芬兰语是一个非常独语言,独立的独,就是说和其他绝大多数语言都不同。我们知道大多数欧洲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而芬兰语属于乌拉尔语系。芬兰语特点是基本上不用介词,而大量使用变格。所以语法相当地复杂,试图取尝试学习芬兰语的中国人,都会不同而同地说芬兰语像数学公式一样。举个例子如在北京,去北京,来此北京,北京人。都是在北京这个词的后面加上不同的后缀来表达,芬兰语中没有在,去,来自这些介词。

从语言学上看,和芬兰语有亲缘关系的民族少之又少,其中一个是和芬兰隔海相望的爱沙尼亚。芬兰人和爱沙尼亚人大体可以互相听懂对方的语言,从这一角度讲,芬兰语和爱沙尼亚语更像是两种方言。除了爱沙尼亚语以外,和芬兰语有着情缘关系的 就是匈牙利语。虽然芬兰人和匈牙利人没法互相听懂对方的语言,但是从语言学角度,这两种语言,在语法,词法等各个方面,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很多人认为匈牙利和我们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有着密切的联系,匈奴被汉武帝重创后,经过漫长的西迁,最终来到欧洲,这个曾经被汉武帝打残了的民族,在首领阿提拉的带领下在欧洲势如破竹。被欧洲人成为上帝之鞭。匈奴人曾经远征到法国,也曾攻陷过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建立了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的庞大的帝国。然而好景不长。当他们的首领阿提拉死后,这个帝国立刻土崩瓦解,而来到欧洲的匈奴人,在帝国瓦解后,就融入了欧洲的文化中。据说这些人就是匈牙利人的祖先。当然欧洲那么多国家挨在一起,民族融合是不可避免的。根据语言的亲缘关系,芬兰人和匈牙利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匈牙利人真的是匈奴人的后裔,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光向前推移一万年,中国大陆上的一个部落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向北迁徙,由蒙古高原北迁时,一些人耐不住旅途劳苦,在蒙古高原驻留了下来,这些人成为后来的匈奴人。而坚持走到波的尼亚湾前陆地的尽头的人,就成了现在的芬兰人 。

虽然这一切多多少少总是建立的猜测的基础上,不过芬兰人或许真有可能是我们失散一万年的远亲哦。
楼主 典藏版二锅头  发布于 2018-05-25 23:13:50 +0800 CST  
芬兰北上广1

相信大多数中国人对于芬兰城市的认识只有首都赫尔辛基和圣诞老人的故乡,罗瓦涅米。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芬兰的主要的城市。为了便于理解,会用中国的几个城市来类比芬兰的城市。

第一个就是故都图尔库,芬兰的西安。图尔库是芬兰地区第一个行政中心,也是芬兰最古老的城市。13世纪以前,在芬兰的土地上,生活着一个个公社制的原始部落,1249年瑞典的十字军越过波的尼亚湾占领了芬兰,迫使这些原始部落改信基督教,从此芬兰被归入西方文化圈中。瑞典人很自然地将芬兰地区的行政中心设置在最靠近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片港口区域,这就是现在的图尔库。即便是今日,从芬兰坐轮船去瑞典斯德哥尔摩,图尔库和赫尔辛基依然是最主要的两个出发地。

讲完了故都,下一个就是芬兰的北京,首都赫尔辛基。俄罗斯通过不断地扩展,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1703年彼得大帝在芬兰湾的东部建立了他的新都圣彼得堡,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一系列海军基地。瑞典顿时感到压力倍增。为了遏制俄罗斯沿着波罗的海扩张,瑞典忽悠法国一起出资,在赫尔辛基南部的群岛上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海上防御工事,即如今的芬兰堡。当然那时的名字是,瑞典堡。

1748年刚开始建造芬兰堡时,赫尔辛基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镇,以至于参与建设的数千名工匠和军人连像样的住宿的地方都没有。随着大量的外来人口的涌入,赫尔辛基也迅速繁荣起来。

特别是城堡建成后,大量瑞典海军军官进驻,这些贵族们心心念念着斯德哥尔摩纸醉金迷的上流生活,希望即便在离斯德哥尔摩400公里的边陲之地,也要维持着相当的生活品质。于是各种高端会所酒楼在赫尔辛基不断涌现,曾经的破落渔村初见城市气象。

1809年俄国在北方战争中打败了瑞典,吞并了芬兰。为了去瑞典化,芬兰地区的行政中心从和斯德哥尔摩隔海相望的图尔库被迁到了离俄罗斯更近的赫尔辛基。赫尔辛基从此从图尔库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了芬兰地区的行政中心,一直到今天。
楼主 典藏版二锅头  发布于 2018-06-05 01:38:51 +0800 CST  

楼主:典藏版二锅头

字数:2957

发表时间:2018-05-26 07:13:5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09 07:26:40 +0800 CST

评论数: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