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诗和远方更有传承与个性 小罐茶让中国茶“活”了

“小罐茶 大师作”,在它的背后,既有诗和远方,更有传承与个性,火遍神州大地,风靡全球的小罐茶,让中国茶“活”了。

2014年,杜国楹一脚踏进茶行业领域,小罐茶的创立几乎颠覆了中国传统茶产业格局。中国茶文化已经延绵了数千年,近些年来,市场将茶做得复杂混沌,人们提起茶来也多觉得高深莫测。杜国楹想用现代派的茶去改变人们对于茶的这种认知,突破传统茶行业的惯性。他觉得品牌的责任就是要洞悉并解决消费者的痛点,“不能因为我想喝口好茶,就必须变成一个茶专家。”杜国楹呷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谈起了小罐茶的创业肇始,“每一个事物的背后都有真相。 ”





了解茶的真相――找到最好的茶园,将茶品质的标准提炼出来,并清晰地告知消费者,这是一个现代茶品牌首先需要完成的。在小罐茶的创始人杜国楹看来,一个不阳光的生意,带给消费者麻烦的生意,一定不会是一个长期的伟大的生意。

到底好茶的标准在哪里?拿什么来判断一款茶的价值?那些最朴实的规律是什么?带着这一连串的问号,小罐茶的寻茶小团队边跑茶区,边补课,把市面上跟茶相关的书都买过来挨个儿读。跑得多了,见识也多了。他们对茶的辨别能力迅速提升,仅用半年时间就不说外行话、不干外行事了。

他们发现,每位茶人对茶的理解不尽相同,有的甚至还会观点相左。于是判断、吸纳、消化……很快,他们捋清了好茶的三个标准:产地品种的稀有性;采摘标准;后期工艺的复杂程度。

如今,小罐茶的创始人杜国楹能不假思索地说出团队出发上山寻茶的日期――2012年6月20号。这是小罐茶的开始,更是他奔着下半生使命的“上山”。这个开始对杜国楹来说,烙印太深了。

最初,小罐茶团队是奔着有机茶去的,想用有机,做成一个好茶的标准。用的也是笨方法――从国家认证委的网站上找到全国十大名茶详细的有机茶名单,按图索骥。茶行业的人认识得不多,那就陌生拜访。从企业官网上寻到电话,一一打过去,逐个登门拜访。

第一轮寻访,小罐茶团队实际接触过的茶企超过了500家。2013年上半年,寻访告一段落,有机的概念也因其在中国模糊的标准而被放弃。还能怎么办?就像茶是在意外中诞生的,杜国楹也是在意外中发现了转机。

一次,在拜访武夷岩茶的游玉琼大姐,从二楼喝完茶,溜达着往院子里走时,杜国楹一眼瞧见她家墙上挂着一个牌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还有这个?杜国楹眼前一亮。

掉转船头,转而去挨个儿拜访名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作技艺传承人。这一行人俨然已不是茶行业的小白了。怎么说服上游的大师跟他们合作,选择哪位大师来合作,小罐茶团队已经门清儿。

都是顶级制茶大师,所以合作的原则变就得简单清晰:首先,看双方是否理念一致,相互认可和信任;其次,看大师有没有规模供应的能力;第三,只选那些没有被资本化的茶源。

杜国楹的宏大愿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做世界的中国茶,加上他对打磨好产品的执念,对打造伟大品牌的追求,无疑给打着转儿找出路的传统茶企打开了一扇窗。虽然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但绝大部分的制茶大师,对于小罐茶的创新理念,还是投了赞成票。

最终,杜国楹和他的团队找到了八大名茶的八位代表人物。八位大师,八套炉火纯青的正宗传承制作技艺。用王顺明的话说,没有一个环节可以怠慢。借由师承,杜国楹在一个最难标准化的行业巧妙完成了标准化的动作。

喝茶、品茶,就这么简单,这就是小罐茶的境界,杜国楹与他的创立的小罐茶,获得了认可,赢得了口碑,赢得了市场,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楼主 汉化提高特截  发布于 2018-06-01 15:21:17 +0800 CST  

楼主:汉化提高特截

字数:1413

发表时间:2018-06-01 23:21: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07 12:35:26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