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谜底,足以改写人类文明史!欢迎讨论!

【帖首声明】

1、 我坚信,我对《周易》的解读,比历史上(现存的)任何著作更接近原作者的意图。欢迎争论。
2、 理解了《周易》,才能真正了解商周之际古代文明的实际状况,这将颠覆许多传统历史认知。望专家尽力。
3、 《周易》揭示的众多史实及其意义,作为理工人我无力澄清。请方家赐教。
4、 本帖所谓《周易》,仅指“古经”或“64卦”,不涉及“易传”。望勿以此诘难。
5、 我对个别内容的解读把握不大,欢迎理性讨论。
6、 若未及时回复请谅解。无视无理取闹者。

【谜底概览】

一、 背景
1、 《周易》原作者是周文王姬昌。周文王在被拘羑里期间创作了《周易》。
2、 周文王一生的主要活动地域为陕西关中。
3、 周文王熟悉“先天八卦”——天、地、山、泽、水、火、风、雷及其卦象。

二、 推论
1、 周文王以古代关中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古代关中方言为载体,创作了《周易》。
2、 周文王被拘的原因,是殷纣王忌惮其才能(危及殷商统治地位),因此,周文王展示其才能的任何企图,将引来杀身之祸。
3、 漫长的囚禁岁月让周文王有强烈的创作冲动,而“展示才能”与“杀头”的两难境地逼迫周文王必须对其“作品”进行“彻底伪装”。
4、 周文王的“刻意伪装”是导致《周易》晦涩难懂的根本原因。

三、 伪装手段
1、 隐藏主题。卦象+卦名=主题。即,64卦每卦的卦象与相应的卦名,确定了该卦的主题。例如:上火下山+旅=夜未归宿,该卦讨论夜晚未回家的人。
2、 暗含角色。爻位=特定社会群体。即,每爻的位置代表了特定的社会群体或事物发展的阶段。例如:初爻=自食其力的小民百姓,二爻=不劳而获的地主阶层,三爻=雄霸一方的地方豪强,四爻=最高统治者的肱骨之臣,五爻=最高统治者,上爻=“退休”的四爻或全卦总结。
3、 隐喻思想。A事物=类似的B事物。即,明写A事物,实写B事物。例如:鸟焚其巢(鸟烧掉自己的巢穴)=亲手毁掉自己的家的人。
4、 借用卜筮。占卜术语=是非判断。即,借用吉、凶、悔、吝、无咎等等占卜术语,表明对不同行为的是非判断。例如:旅贞 吉=旅行(旅)圆满(贞=保持同一状态)令人高兴(吉)。
5、 速记文体。古经=速记。即,每卦的文字,都类似于现代的“速记”,必须依据全卦的意境补充必要的文字,才能很好的理解古经的含义。例如:怀其资=怀里(怀)揣上自己(其)的资斧(资=资斧=盘缠=旅行的费用)。

四、 注意事项
1、 当今字、词典中涉及《周易》字词的释义,均源自于史上对《周易》的误读,不足为凭。
2、 《周易》文字及其含义,来自3000余年前关中的农耕社会,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形态及其社会关系尚未形成,不可滥用。
3、 《周易》文字背后,隐藏着严密的社会逻辑及鲜明的关中社会人文情怀,背离此点将误入歧途。
4、 不掌握“伪装手段”则不能理解《周易》;即使掌握“伪装手段”而不了解关中社会及语言,也很难理解《周易》。

【谜底详探】

1、礼赞周易_天涯博客_天涯社区
http://blog.tianya.cn/listcate-5602952-2728879-5.shtml
2、还原《周易》的本来面目_煮酒论史_论坛_天涯社区
http://bbs.tianya.cn/post-no05-263587-1.shtml
3、《周易新解》_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_2017.10
4、必要时在本帖进行补充说明。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6 01:34:26 +0800 CST  
@爱兔子的猪先生 2018-11-16 03:07:50
楼主有大才
-----------------------------
谢谢!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6 20:41:59 +0800 CST  
@键盘锄头 2018-11-16 03:43:03
虽然粗浅学过,但是我知道《周易》是中国古代智者,通过对宇宙、四季交替、万物轮回、节气判断中,逐渐产生、演化、进阶的数像模型。
对应的是万物(包括个人、团体、国家)的生——长——盛——衰——灭过程中,具体的64种状态。
-----------------------------
这是传统看法的一种,说的没错,可不知说云。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6 20:43:36 +0800 CST  
@石干山人 2018-11-16 08:34:35
楼主开头说不涉及易传,只讨论周易。其实易传就是因为春秋时代,大多数人已经看不懂周易,故而孔子按自己的理解做了易传,来解释周易。所以,易传是理解已经的一个工具,虽然不是最完美的工具,但却是目前最好的工具。楼主这里不讨论易传,只讨论易经,理论上可行,但两千多年前人们就看不懂的易经,两千年后的今人靠什么来看懂呢?如果非要看懂,那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精通每一个汉子的发展过程。从字形到字义,必须精通。
-----------------------------
您的评价很中肯,但结论不敢苟同。古生物、古地质等遗留下来的信息更少,但人们依旧能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破解谜团,给出合理解读。《周易》古经提供的信息更多,只要找到钥匙,一定能解读。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6 20:49:11 +0800 CST  
@观世心眸 2018-11-16 10:10:18
“周易”不是周朝的“易”,也不一定就是周文王所著。
“易”者,象形字上“日”下”月“(变形体)也,其意”阴阳“也,日表阳,月表阴。引申含义:世界、宇宙、万事万物。
“周”者,周而复始之“周”也。
“经”者,经纬也,其意轨度也。
“周、易、经。”用现在的话语讲,就是:阴阳(或世界、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周而复始得运行变化)规律。
-----------------------------
您的观点有一定代表性,但也有其他可能,不妨看看本帖给出的观点。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6 20:51:44 +0800 CST  
@lotus_003 2018-11-16 10:48:51
迷惑人心的东西
-----------------------------
@lotus_003 2018-11-16 10:58:52
既有先天,虽未必无需后天;不过是捣了一次浆糊
-----------------------------
若真正理解了后天八卦,您可能会对您的看法感到羞愧。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6 20:53:41 +0800 CST  
【周易概论1】

《周易》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周易》64卦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学、哲学论文集。包含64篇文章。
每篇文章包含:一个鲜明的主题(卦象+卦名);针对主题的基本观点或概述(卦辞);六段(乾坤两卦为七段)针对不同社会群体(或事物发展阶段)在该主题下的行为的描述及点评(各爻爻辞)。
《周易》的主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即,不同的个体在每种(64种)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恰当行为。
《周易》文字展示了古代关中社会极其丰富的社会形态,故可视为社会学著作。
《周易》揭示的古代先民的生存哲学,即使对当今社会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故可视为哲学著作。
《周易》蕴藏的智慧,既有难以企及的哲学高度,又渗透在千姿百态的社会、历史、自然、文化、文学、民俗、考古等等诸多方面。
理解了《周易》,将会打开一扇走进古人社会生活的大门,一定会有令人目瞪口呆的发现!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6 21:35:35 +0800 CST  
【周易概论2】

《周易》作者是谁?

三种主流观点:

1、 传统说法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周易》由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位圣人共同完成,成书时间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此种观点认为,上古的伏羲画出“八卦”、“八卦图”;中古的周文王“重卦并系卦爻辞”;下古的孔子作“传”,即孔子撰写了“十翼(易传)”。
此观点中周文王“重卦并系卦爻辞”最为可信,其它不足信。详见帖首链接。

2、 司马迁观点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史记•周本纪第四》、《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等文献中对“周易”作者均有论述,但由于司马迁将“易、周易、八卦、六十四卦”等量齐观,因此对《周易》作者的界定有似是而非的嫌疑。

3、 近代学界观点
近现代学者注意到,《周易•晋》卦中有“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的卦辞,而“康侯”是周文王身后的一位“侯”,故认为卦、爻辞不可能是周文王撰写的。因此主张,周文王重卦、周公旦系卦爻辞。此观点的谬误之处是错误理解了“康侯”的含义。

本人观点:

《周易》的唯一的作者为周文王。

主要理由如下:
1、 周文王具有写出如此高深莫测且晦涩难懂的文字的能力、动机、条件和客观限制(详见帖首连接博文中“第一部分第二章 羑里之痛”)。
2、 《周易》文字背后的严密逻辑、相似思想及非常一致的行文风格,表明作者只有一个;而《周易•小过》第五爻的爻辞表明,其作者具有“王侯级别”且有“被拘”经历。
3、 《周易》“不可思议的晦涩难懂”,表明其作者是在极为特殊的条件下、以极为隐秘的手法完成了《周易》的创作。史料表明,只有周文王有这样做的充分理由,其它人完全没有既难为自己、又捉弄别人的必要。
4、 传统说法、司马迁观点强烈指向《周易》的作者就是周文王。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6 22:49:11 +0800 CST  
【周易概论3】

“易”书的名称与内容

“易”的“书名”:《易》,《周易》,《易经》;
“易”的内容:“古经”,“易传”。

“书名”与内容的对应关系,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

我认为:

1、 《易》是殷末周初(约公元前1058年——传说中周文王被释放的时间——之后的一段时间)人们对“64卦”的称谓,或给出的最早“书名”。故,《易》的内容只包含“64卦”,即后世的“古经”。因此:《易》=“64卦”=后世的“古经”。

2、 《周易》是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00年——传说孔子读《易》的时候——之后),人们对成书于殷商末期的《易》的称谓。这类似于后人把周公旦制作的《礼》称为《周礼》。故,《周易》的内容也应该只包含“64卦”。因此:殷末周初的《易》=“64卦”=春秋时的《周易》=儒家经典《易经》中“经+传”的“经”=后世的“古经”。

3、《易传》或“十翼”是春秋时期古人读《易》时的“批注、点评或读后感”,其“作者”据说是孔子或其弟子。由于:一方面《易传》未能清晰完整地解释、“翻译”《易》,后人仍然读不懂《易》;另一方面《易传》包含很多儒家推崇的哲学思想,是事实上的儒家思想源头,理应是儒家眼里的“经”,因此,汉代才出现的儒家经典《易经》=周初的《易》+春秋时的《易传》=易学界的“经+传”。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7 00:56:14 +0800 CST  
【周易概论4】

先天(伏羲)八卦与后天(文王)八卦的异同比较

详细分析参见帖首连接博文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三节及第二章。

先天八卦:
卦象组成:“阴、阳”符号三叠而成;八卦形式:阴阳三叠,形成八个单卦;卦名:天、地、水、火、风、雷、山、泽;思想观念:自然观;各个卦象的作用:刻画自然现象的本质;八卦图组成元素:八个单卦;八卦图排列:天南地北,火东水西,西北为山,东南为水,东北为雷,西南为风;八卦图含义:对黄河中下游自然环境的刻画。

后天八卦:
卦象组成:“阴、阳”符号六叠而成;八卦形式:八个单卦(先天八卦)各自自身重叠,形成八个重卦(后天八卦);卦名:乾、坤、坎、离、巽、震、艮、兑;思想观念:社会观;各个卦象的作用:刻画社会现象的本质;八卦图组成元素:八个重卦,简化为八个单卦,即用八个单卦,代表其自身重叠的重卦;八卦图排列:离南坎北,震东兑西,东南为巽,西北为乾,东北为艮,西南为坤。八卦图含义:周文王谋划的“周灭商”战略。

重点!!! 后天八卦图含义:周文王谋划的“周灭商”战略。
参见帖首连接博文第一部分第二章。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7 21:25:18 +0800 CST  
【周易概论5】

“先天八卦”令人惊讶的抽象思维水平

!!!详情请参阅帖首连接博文第三部分第二章,千万不可断章取义!!!

正像中国古人发明了筷子、算筹、算盘等等工具一样,古人在实践中也充分利用了长短不一的树枝(草棍)来为某些特定目的服务。并偶然地发现了如下一组图形:
☰、☷、☵、☲、☴、☳、☶、☱
并对“两短一长”两个符号,赋予“阴、阳”的概念。

某天某位古人偶然看到了上述“阴阳三叠”的“八卦”图式,突然产生了某种灵感:如果把“阴”理解为容易改变、容易接近、容易抗拒、容易…的事物,而把“阳”理解为难以改变、难以接近、难以抗拒、难以…的事物,那么,“阴阳三叠”的图式,就能够刻画某些事物的本质。

对古人而言,身边司空见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事物中,最难以接近、改变、抗拒的事物就是头顶上的“天”,所谓“比登天还难”。于是人们发现,“三阳”(☰)可以深刻地揭示“天”的属性,因此,把“☰”与“天”视为同一事物的两种表达方式,或者,干脆就把“☰”这一卦象,就叫做“天”(卦名)。

同样的,人们最容易接近、改变、抗拒的事物,就是脚底下的“地”。你想把“地”弄成什么样子就能弄成什么样子,你想挖坑就是坑,你想盖房就是房,你想种树就长树,“地”总是逆来顺受,忠实配合,从不反抗。于是,“三阴”(☷)就揭示了“地”的秉性。

有了“天、地”,其他6种情况就只能在天地之间选择,并且是可以与“天、地”相提并论的事物。

我们都知道,从两岸接近“河流”非常容易,但到了河流中间就身不由己了,再想自由行动就非常困难了。因此,自下而上(下同)排列的“阴阳阴”(☵),就可以刻画“河流”的这种特征,故“阴阳阴”代表“水”,即“河流”。其实,“水”字的最早写法,既有“河流”的形象,又像“八卦”中“水”的卦象。真不知道是先有“水”的卦象,后有“水”字的写法,还是相反。

如果你见过森林或草原大火,就会知道:森林、草原大火的“火线”(正在燃烧着的“着火带”),一方面顺着风势向前推进,另一方面,在与“风向”垂直的方向上,慢慢向外扩散。于是,从两侧接近“火场”,非常困难而且危险,而一旦越过了两侧的“火线”,进入已经“过火”的地带中间,却相对“安全”。其实,人们早就使用这一“知识”从火海中逃生:当无法逃脱的大火袭来前,先把自己周围的可燃物点燃,给自己留一块逃生的空间!因此,对于“火海”,从两边难以接近,但真正到了中间,却没有太大问题,这正是“阳阴阳”的写照!于是,“阳阴阳”(☲)就代表“火”。

人们在“爬山”时会感到,开始爬非常容易(阴),再爬也不难(阴),但要爬到山顶却很困难(阳)。相信大家对此都会有深刻体会。所以,“阴阴阳”(☶)正是对爬山情形的写照!于是,“阴阴阳”(☶)便代表“山”。其实,“行百里而半九十”表达的意思与“阴阴阳”的含义相近,都说的是“越到最后越艰难”。

对北方人而言,不得不去接近一个很大的“沼泽”时,远远看见一片无边的水面就令人眼晕(阳),走近以后更让人恐惧(阳),但真的置身其中后却发现:“哎呦喂,不过如此而已”(阴)。所以,“阳阳阴”(☱)就真实的代表了北方人对“沼泽”的感受,所以它也就有了“泽”的名称。“泽”应指“大而浅”的一片水面;南方人用“泽”代表“大而深”的“湖泊”,也能说得过去。

北方的冬季寒风刮过时,人在风中初时不觉寒冷(阴);时间稍长,便觉得寒风如刀,令人颤栗(阳);如果不赶快躲避,与寒风抗争的结果只能是枉送了性命(阳),故“阴阳阳”(☴)就是对“寒风”本性的深刻揭示(当然,夏季的“凉风”对人也有类似的“杀伤力”)。

惊雷一声,夺人心魄、令人畏惧(阳);接下来雷声渐小(阴);再听,雷声已渐渐远去(阴),这是关中一带“雷”的一般特征。故“阳阴阴”(☳)就是人们对“雷”的深切感受。

于是,“☰、☷、☵、☲、☴、☳、☶、☱”这组图形符号就有了相应的名称“天、地、水、火、山、泽、风、雷”。换句话说,古人发现了复杂、抽象的事物,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刻画。这可能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最早记载。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7 22:10:16 +0800 CST  
【周易概论6】

“后天八卦”的惊人秘密(一)

几点说明:
第一, 后天八卦与《周易》之谜的关系极为密切,故本部分叙述较为详细,内容较多。请谅解。
第二, 天涯论坛的格式不支持表格及一些特殊符号等,有些内容可能发生畸变,影响阅读。故尽量不用,请参阅帖首连接。
第三, 天涯论坛格式输入图片较麻烦,可能会有位置不当的问题。也尽可能不用,请参阅帖首连接。
第四, 下述的“吴、楚、蜀、中原、鲁、晋、周”等地名,在殷商末期可能还没有出现,仅为了叙述方便而借用。其中:中原地区,可能包括今天的河南及其周边地区;周地,可能包括今天的陕、甘(部分)等地;蜀地,可能包括今天的川、渝地区;楚地,可能包括今天的湘、鄂,及皖的部分地区;吴地,可能包括今天的苏、浙,及皖的部分地区;晋地,可能包括今天的山西及河北北部一带;鲁地,可能包括今天的山东及河北东部一带。


1、 羑里事件

根据《史记》及相关资料记载:
周文王姓姬名昌(注:对“姓姬名昌”一说,有专家认为不妥),排行第三,上有二兄。姬昌45岁继西伯侯位后,广施仁政,广纳贤才,尊老爱幼,鼓励农耕,人们安居乐业,国力渐强,西岐现“凤鸣岐山”之景象,诸侯纷纷依附。姬昌在殷商朝中,亦有较大影响,与九侯、鄂侯并称三公。姬昌暮年,纣王当政,昏庸无道,崇侈嗜酒色,拒谏。娶九侯之女,不喜纣王荒淫,遂被杀,亦株连九侯被剁为肉酱。鄂侯因谏而亦被诛。西伯侯闻之叹息,被馋臣崇侯虎告密于纣王,言西伯侯不满于纣王,疑有反意。纣王遂拘西伯侯于羑里,七年乃释。姬昌被拘期间,其子姬发(武王)、姬旦(周公)等,多方周旋,以财物、美色等贿纣王。加之纣王沉溺于酒色,度姬昌日暮之人,难有大作为,姬昌方得以保全性命,直至被释。按文王年谱,文王被拘6年后,演成《周易》。

2、 心路历程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周文王被拘后的心理历程。

初入囹圄
周文王是殷商的“三公”之一,是殷纣王的重要“朝臣”,因而与殷纣王应该很熟悉,深知殷纣王暴戾乖张、反复无常的性情,更清楚殷纣王拘禁自己的原因。因此,初入囹圄的周文王非常清楚,既然殷纣王对自己起了疑心并撕破了面皮,就可能随时找个借口杀掉自己。对他而言,此时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命。周文王也深知,为了保命,他一方面要“服软”,尽可能不激怒殷纣王,另一方面要尽量表现出“无能”,消除殷纣王的戒心。显然,周文王成功的做到了这些,因为他确实活了下来,但这决不是殷纣王突然间“心慈手软、大发慈悲”的结果。

危机过后
暂时躲过了大难的周文王,一定会为自己今后的命运担忧。周文王此时的命运有三种可能,一是有朝一日重获自由,二是被长期软禁(有一定的自由,但禁止回归西岐),三是被杀或终老于牢笼,显然,这取决于殷纣王的态度。对后两种可能,周文王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无力改变;而一旦重获自由后应该干些什么,肯定是他要考虑的重点。
我们知道,复仇之心人皆有之,无论是血性男儿还是柔弱女子,在无辜被冤却只能任人宰割的情况下,都会产生强烈地复仇情绪。因此,作为一方霸主的周文王无辜被拘以后,在心里一定对昏庸无道的殷纣王恨之入骨;如果能够重获自由,他肯定要向殷纣王复仇。这是人之常情。

复仇之心
此时身在囹圄的周文王,如果将来有机会,将如何向殷纣王“复仇”呢?从周文王当时的情况看,有两种可能方式:一是“行刺”,设法从肉体上消灭殷纣王。这是“弱者向强者复仇”的常见方式,也是代价最小、最容易实现的方式。二是“彻底摧毁”,即彻底推翻“殷商统治”,从而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殷纣王。这是“强者向弱者复仇”的方式,也是最彻底、最“解恨”的方式”。
从肉体上消灭“仇人”虽然容易实现,且快速有效、成本低廉,但治标不治本,而且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因为,如果成功刺杀了殷纣王,一方面一定会有人取而代之,可能照样昏庸无道,醉生梦死,祸患天下;另一方面,继任者一定会以为殷纣王报仇为借口,对西岐进行报复性的疯狂杀戮,从而达到杀鸡给猴看,巩固自己地位的目的。可见,“刺杀”式的复仇,只能解一己之恨,却会给西岐带来更大的灾难。爱民如子的周文王,肯定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而要另寻它途。
此刻,“身为弱者”的周文王,内心深处也会冒出“推翻殷商王朝,取而代之”的念头。但他深知,此时的西岐根本就没有与殷商叫板的实力,否则,自己也不会被拘禁。经过苦思冥想而别无良策之后,周文王又认真研究起这一念头:诚然,要以当时西岐的实力推翻殷商,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如果能够联合其它势力,并分化瓦解、或各个击破殷商的帮凶,最终推翻殷商统治不是没有可能。想到这里,周文王眼前豁然开朗,也激发了内心深处难以抑制的复仇冲动。

灭商战略
此时周文王首先要考虑的是,当时的那些“侯国”中,谁可能会坚定地支持自己推翻殷商?谁会死心塌地的跟随殷商?谁会坐山观虎斗?谁会见风使舵?谁会独善其身?搞清楚这些情况后,周文王还必须权衡胜算的把握有多大。如果胜算不大而贸然行动,必将给“盟友”和自己带来巨大的灾难,既害人又害己;如果胜券在握而错失良机,又将给“天下”留下祸患,也让自己遗恨终生。
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周文王看清楚了,能否推翻殷商的关键,在于制定正确的“灭商”战略;有了正确的战略,“灭商”这一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就能顺利实现,而战略错误,再好的形势也可能烟消云散,只能遗恨终生。于是,在激愤过后,周文王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谋划“灭商战略”。具体情况见下一节。

后天八卦
经过一番呕心沥血的谋划,周文王终于形成了一个宏伟的“灭商战略”。为了能保全自己的性命,使“灭商战略”能够得以实施,周文王必须找到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来“记录”“灭商战略”,即使把它放到别人眼皮子底下,也不会泄漏其背后的秘密。
受到“先天八卦”的启发,周文王终于“发明”了一套“密码”,可以用非常简洁优美的方式“记录”他的“灭商战略”。忠实地“记录”了周文王“灭商战略”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后天八卦”。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8 01:36:52 +0800 CST  
【周易概论7】

“后天八卦”的惊人秘密(二)

3、 灭商战略

为了研究“灭商战略”,周文王把当时的“天下”,按照实际方位(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划分为如下7个势力范围,即“吴、楚、蜀、中原、鲁、晋、周”等地。

周文王针对上述7方势力,对“周灭商”的态度和作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第一, 中原地区,可能包括今天的河南及其周边地区。这一地区,是殷纣王的“根据地”。要想直接攻击这一地区,从而推翻殷商的统治,一方面周的实力不足,在“一对一”的争斗中,没有任何取胜的把握;另一方面,殷纣王还是“天子”,受到攻击时,其它诸侯势力若站到殷纣王一边,则更无取胜的希望。
第二, 周地,可能包括今天的陕、甘等地。这是周的发祥地,具有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易守难攻;二是可以自给自足;三是“进”可雄视天下,“退”可偏安一隅。在冷兵器时代的农耕社会,把这里作为将来的“帝王之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第三, 蜀地,可能包括今天的川、渝地区。因为我们今天不清楚的原因,周文王认为,在“周灭商”的过程中,蜀地的诸侯势力是可以依靠的基本力量。
说明:关于在“周灭商”过程中,“蜀地的诸侯势力做出了贡献”的猜想,在近年来宝鸡一带的考古发现中,似乎给出了有利的证据。据说,在(宝鸡茹家庄)西周时期的大型遗址中,发现了蜀文化的印记。有人认为,这一情况表明,西周王室可能对“蜀人”进行过“封赏”,甚至在周王室附近,“蜀人”曾经有过“封国”。果真如此的话,可能表明,在“灭商”过程中,蜀人确实做出过重要贡献。至于“蜀人”是否坚定的支持过“周人”,还需专家进一步研究。
第四, 楚地,可能包括今天的湘、鄂,及皖的部分地区。同样是因为我们今天不清楚的原因,周文王认为,楚地的诸侯势力,一厢情愿地投靠殷商(而殷商可能并不领情),会自愿成为殷商的帮凶,所以,在周灭商的过程中,首先要消灭楚地的诸侯势力。如果先拿楚地开刀,傲慢而自负的殷纣王,不会施以援手;而吴地的诸侯,对楚素有成见,也会袖手旁观。所以,作为“灭商”的外围战役,先联合“蜀人”灭楚,斩断殷商的爪牙,是优先的战略任务,成功的把握性也很大。
说明:有资料表明,西周初期,楚人受到了周室的严重压制。如果这一说法属实,表明上述推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楚人不受待见的原因,很可能是剽悍的楚人具有很强的侵略性;而楚人剽悍性格的养成,可能是出于保卫无险可守的家园的需要;楚人交好中原的可能动机,一是不给强大的中原讨伐自己以借口,二是必要时需要中原的保护。
第五, 吴地,可能包括今天的苏、浙,及皖的部分地区。也许是周文王认为,吴地富庶,无论是殷商、还是周统治天下,对吴的影响都不大;特别是对吴地而言,如果周取代殷商,更是鞭长莫及,更为有利。因此,在“周灭商”的过程中,吴人将会采取“随风倒”的态度:如果形势对周有利,他们乐于参与“灭商”的战斗,有了这样的顺水人情,他们就能以“功臣”的身份,在“周王朝”中获取更多的实惠;如果形势对周不利,他们会帮着殷商“平定叛乱”,再从殷商王朝捞到更多好处。而在“周灭楚”的过程中,他们只会袖手旁观、坐山观虎斗,其原因很可能是,他们时常受到剽悍的楚人的侵犯。
第六, 晋地,可能包括今天的山西及河北北部一带。同样是因为我们今天不清楚的原因,周文王认为,要想在“灭商”过程中,争取晋地诸侯势力的支持,会碰到钉子,因为他们似乎不愿意参与诸侯间的纷争。也许是由于秦晋之间有黄河天险阻隔(坎),可以相安无事。因此,周文王坚信,在“周灭商”的过程中,晋人不大可能利用周后方空虚的机会,趁火打劫。
说明:我们无从得知周文王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也许古老的“秦晋之好”这一说法,会包含一些重要的信息。对此,有待相关专家进一步研究。
鲁地,可能包括今天的山东及河北东部一带。也是因为我们今天不清楚的原因,周文王认为,在“周灭商”时,鲁地的诸侯将“独善其身”,绝不出头露面,故不足为虑。


根据上述分析,周文王制定了如下的“周灭商”战略目标和行动路径:
第一, “周灭商”的战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将来的天下,将是位于西北的“周”的天下。
第二, “周灭商”时,可以依靠的力量是“蜀”;“蜀”将辅佐“周”得到天下。为此,首先要与“蜀”结成良好的同盟关系;而结成同盟关系的有效手段,是“互为依存、相互扶持”。
第三, “楚”是殷商的帮凶,应首先予以歼灭。“联蜀灭楚”时,将不会遇到来自于殷商,或“吴人”的干扰。
第四, “联蜀灭楚”后,应以雷霆之势,迅速“灭商”。“灭商”初期,“吴人”将采取“观望”态度;此后,若形势对“周”有利,“吴人”将与“周”携手“灭商”,否则,“吴人”将与殷商联手“灭周”。所以,“灭商”时应速战速决,不可打持久战;否则,“吴人”倒向殷商,情况就难以预料了。
第五, “灭商”后,“吴人”将“不攻自降”,归顺“周王朝”。
第六, “灭商”后,联合“蜀人”、“吴人”,即可一鼓作气荡平“晋、鲁”两地,天下归“周”。

面对这样一幅“周灭商的战略构想图”,周文王肯定激动不已。把它“记录”下来吧,怕“泄露天机”,让殷纣王知道后肯定会惹来杀身之祸;不“记录”吧,又心里痒痒,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雄才大略”,和这一“伟大的战略构想”。左思右想后,他便想用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于是,他陷入苦思冥想之中。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8 01:41:00 +0800 CST  
【周易概论8】

“后天八卦”的惊人秘密(三)

4、 “后天八卦图”的诞生

要隐晦地记录“灭商战略”,周文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抽象地”表示殷纣王。他总结了殷纣王的主要性格特征是暴戾、色厉内荏,即,由于殷纣王的昏庸无道、不得人心,殷商貌似强大无比、不可战胜,实则外强中干、不堪一击。换句话说,殷纣王“听起来可怕,其实没啥可怕的”。
“听起来可拍,其实没啥可怕的”这句话,突然让周文王眼前一亮,“雷”不就是殷纣王活生生的写照吗?!“咔嚓”一声惊雷,让人震惊不已,其实却没什么了不起!于是,在周文王脑海里,殷纣王的形象就与“雷”的形象重叠起来了。由于周文王精通“先天八卦”,于是,周文王就可以用“☳”(雷)这一符号暗指殷纣王了。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周文王沿着这一思路,试图用八卦符号表示各方情况:

周灭商后,天下要成为“周”的天下,所以,可以用“☰”(天)代表“周”;“周”若想拥有天下,可能依赖的力量是“蜀”,所以,作为坚强后盾的“蜀”,类似于“☷”(地);而“随风倒”的“吴人”,很像“☴”(风);“楚人”是殷商的帮凶,应最先被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可以用“☲”(火)来标记。

周文王惊奇的发现,先天八卦的符号,竟然能够传神地刻画各方势力的特征! 可惜的是,“先天八卦”太简单了,尚不足以细致地刻画各方的特征。

于是,他试着把“先天八卦”两两相叠,并赋予其不同的含义,用以刻画各路诸侯的性格特征。经过苦思冥想,他终于对先天八卦两两相叠后得到的“重卦卦象”,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于是,他用自己“发明”的“重卦卦象”和其全新的含义,画出了这样一张图(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吴 随风倒(巽) 楚 先消灭(离) 蜀 可依赖(坤)

中原 色厉内荏(震)

鲁 独善其身(艮) 晋 非敌非友(坎) 周 帝王之都(乾)

不可思议的是,这张图基本准确地刻画了周文王的战略构想!这一方面让周文王激动不已,另一方面又让周文王看起来有点儿眼熟:这张图很像“八先天卦图”!于是,周文王想到,为什么不用“八卦图”的方式,表示那张“战略态势图”呢?!

经过深思熟虑后,在不影响其实质的情况下,为了使上图更加规整、美观,周文王对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补充,便有了如下的“灭商战略蓝图”:

(风风)巽 (火火)离 (地地)坤

(雷雷)震 (泽泽)兑

(山山)艮 (水水)坎 (天天)乾

这就是“原始的”“文王八卦图”。但与“先天八卦图”相比,“原始文王八卦图”总是显得有点啰嗦,也不利于隐藏周文王的战略意图。于是,周文王把心一横,把自己的“八重卦”简化“八单卦”的形式,但保留自己的卦名,搞出了一个新的八卦图,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后天八卦图”:

(风)巽 (火)离 (地)坤

(雷)震 (泽)兑

(山)艮 (水)坎 (天)乾


该图暗含的夺取天下的“灭商战略”是:

第一步,周(乾)以“相互周济、相互支援(兑的含义)”(兑)的方式,联合可以信赖的蜀(坤),形成相对优势的攻击力量。

第二步,与蜀联合,集中优势兵力先消灭(离)楚。灭楚时的态势是,与楚毗邻的殷商(震)和吴(巽),都不会对楚施以援手;同时,晋(坎)也不会趁周后防空虚之际,偷袭周的后方。因此,可以放开手脚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歼灭楚的有生力量。

第三步,灭楚之后,迅速挥师直击殷商(震——为了美观,从中间移到了东边),务求一战而胜。如果对殷商的战局进展顺利,吴则会成为灭商的援军,加速灭商的进程;如果对殷商的战局不利,吴则可能与殷商合兵一处,则战局危矣。所以,对殷商的攻击,务求速战速决、一战而胜。至于鲁(艮)、晋(坎),不必多虑。

第四步,灭商之后,可以暂缓用兵,一方面修养整修,一方面等待吴(巽)的彻底归顺。此时,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吴与鲁(艮)不大可能联合起来,共同抗拒周。
第五步,待吴归顺后,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独善其身的鲁(艮)、非敌非友的晋(坎)也会分别归顺。至此,天下归周。

说明:周灭商的史实是否符合这一战略构想,另当别论,但后天八卦图隐含着这一战略意图,却清晰可辨。

至此,我们看到了“后天八卦图”的形成过程。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文王八卦图”的形成,虽然受到“先天八卦图”的启发,但其出发点和思想内涵,显然有实质性的差别。因此,不应仅从形式上对两者进行肤浅的比较,也不应被两者形式上相似的假象所迷惑,更不应将两者混为一谈。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8 02:06:52 +0800 CST  
注:抱歉,上述文字式的图片也变形了。
其中,第一张表中的“中原”应居中,第二、第三张表中的“兑”应居右。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8 02:12:10 +0800 CST  
【周易概论9】

文王演《易》的动机

在形成“文王八卦图”的过程中,周文王注意到,“任意两个先天八卦的重叠(共64种情况)”,能够深刻地刻画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于是,他暂时放下了仇恨,静下心来研究 “卦象重叠”后所能刻画的社会现象,以及在不同的社会现象中、不同人群的行为规律,并以这样的“研究工作”来打发无聊的囚禁时光。

在初步思考了“64卦”与生活现象之间的本质关联性以后,周文王惊奇的发现:第一,“64卦”几乎可以刻画当时社会生活的全部重要主题;第二,如果用各卦不同的“爻”来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那么,64个主题下、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的行为表现,就是一部描绘社会生活的宏大画卷;第三,64个主题下、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的行为,有些值得肯定,有些则应扬弃,有些无伤大雅,而有些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第四,如果对这些行为能够加以点评,从而使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活动中,都能有“恰当的表现”,既是个人之幸,更是社会之幸,就能够形成一个“理想社会”。于是,周文王产生了“用自己的思想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从而营造出一个理想社会”的强烈冲动。这一冲动的直接后果,就是《周易》的诞生。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8 17:16:48 +0800 CST  
【周易概论10】

文王演《易》的困难处境

身陷囹圄的周文王,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肯定会激怒殷纣王招来杀身之祸,但不能 “记录”下自己心血凝成的《周易》,也会死不瞑目!这是一个两难境地。

解决的办法是,以“殷纣王能够接受但却看不懂的方式”记录下这些“研究成果”。
这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人看不懂?二是如何得到记录用的“笔墨纸砚”?第一个问题必须自己解决,而第二个问题必须借助他人。

先看第一个问题。

无论谁写文章,总希望别人能看懂。但周文王的“文章”,肯定躲不过殷纣王的耳目;而且,一旦殷纣王感受到“周文王确实比我厉害”,一定会除掉他以绝后患。因此,周文王必须对“文章”进行彻头彻尾的“严密伪装”!
周文王采用的“伪装”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用“占卜之书”的形式“书写”;二是以类似“现代速记”的方式“只记录要点”;三是“指东说西、顾左右而言他”。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正是经过了周文王的“严密伪装”。

令人感慨的是,经过周文王“严密伪装”的《周易》,不但幸运地骗过了殷纣王,也不幸地蒙蔽了古往今来的读《易》之人!

再看第二个问题。

身在囹圄中的周文王,要想获得必要的“笔墨纸砚”,有两种可能的途径,一是让 “看押他的狱卒”提供,二是公开的向殷纣王“索要”。
前者的风险极大,一旦被“告密或泄密”无异于送死!权衡利弊之后,周文王选择了向殷纣王 “公开索要”“笔墨纸砚”。
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不然。周文王可以公开地宣称,自己闲来无事,想研究研究“占卜”的学问,因此需要一些“笔墨纸砚”。殷纣王面对这样的“要求”,第一,肯定不会起杀心;第二,不会因此而难为一个“意志消沉、只想打发无聊时光”的老头;第三,他们之间原本就有“多年的交情”,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第四,也是最主要的,周文王的“占卜”水平再高,也不会对殷纣王的统治地位产生实质性的威胁,于是,殷纣王欣然满足“索要”的可能性很大。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周易》这一事实说明,周文王是在“光明正大、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以“研究占卜”为名,完成了《周易》的创作;这也是人们把《周易》视为“占卜之书”的客观原因。

虽然殷纣王提供了“笔墨纸砚”让周文王“研究占卜”,但仍对周文王心存戒备。为了考验周文王的“占卜”水平,殷纣王做了一个“恶毒的测试”:他命人将周文王长子伯邑考杀害后做成肉羹,送给周文王吃;听说周文王“毫无觉察”地吃掉自己儿子的肉以后,才对周文王彻底放松了警惕。这一“测试事件”,可能就是“吐儿冢传说”的背景。果真如此的话,伯邑考为我们今天能够见到《周易》,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现在,我们一定能够体会到,《周易》为什么如此晦涩难懂。如果不是处于如此特殊的境况下,谁会如此大费周折的“折磨自己”也“捉弄别人”!让我们想想看,在《周易》作者的“候选人”中,谁遇到过如此艰难的境遇?谁又有“折磨自己”的同时也“捉弄别人”的必要?想通了这些问题,也就可以肯定,《周易》的作者,只可能是周文王!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8 17:47:01 +0800 CST  
周易概论11】

《周易》中的“九五”和“六、九”

为了说明《周易》足以改写人类文明史,先来说说《周易》中的“九五”和“六、九”。

1、 《周易》中的“九五”

《周易》中,第五爻的一半爻名是“九五”。周文王为什么把一半的五爻称为“九五”呢?
正像大家看到“狼狈”、“一丘”可能联想到“狼狈为奸”、“一丘之貉”一样,周文王时代的人们看到“九五”时,可能会联想到“九五之尊”。如果第五爻对应“帝王”,那么,《周易》中其他各爻就应该对应其他人群,如此一来,人们就能理解爻名暗含不同人群这一秘密。这应是周文王采用“九五”这一爻名的初衷。

事实上,后人确实理解了周文王的暗示,可惜,爻位与人群对应错了。

!!!注意!!!这表明,周文王时代,“九五之尊”代表最高统治者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2、 《周易》中的“六、九”

《周易》中的爻名,不但暗指相应的人群,还唯一地确定了该爻的“卦象”!
只要把“六”解释为“- -(阴)”,“九”解释为“——(阳)”,爻名就能唯一地给出该爻的卦象。
周文王为了让人们联想到“九五之尊”,一半五爻用“九五”为爻名。“五”已经代表了位置,很自然的,“九”就可以代表“阴”或“阳”。周文王选定“九”代表“阳”。
如果用“九五”代表人世间最尊贵的“帝王”,“九六”就可以代表自然界中更为核心的概念“阴、阳”!于是,周文王就用“六、九”代表“阴、阳”。
这样一来,第六爻就不能用“九六、六六”了,于是,周文王采用了“上九、上六”等爻名,相应的,第一爻便有了“初九、初六”的名称(用“下九、下六”保密性差一点)。

周文王这一秘密竟然被大约春秋时代的古人就看透了!我们今天可以直接看到卦象了,再也不用猜谜语了。

!!!注意!!!这表明,在周文王时代,“阴、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至少,周文王精通“阴、阳”概念。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19 20:58:26 +0800 CST  
【周易概论12】

“九五之尊”隐藏的文化秘密

!!!注意!!!周文王时代,“九五之尊”代表最高统治者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那么,“九五之尊”源自何处?

1、 “九五之尊”源自于“九五为尊”,与“九宫图”密不可分。

“九五之尊”形容人的尊贵,是对最高统治者所处地位的形象称谓。
“九五为尊”是填写“九宫图”的关键或秘诀,即,在填写九宫图时,数字5必须处于最尊贵的位置(正中间)。
由于“帝王”在人间所处的位置,与九宫图中“5”的位置相似,因此,周文王之前的古人,才会借用九宫图中的“5”来形容帝王。

这表明,周文王之前的古人已经完全了解了“九宫图”的性质。

2、 “九宫图”源自于一次偶然的发现。

九宫图非常神奇,但却不是古人“发明”出来的,而是偶然“发现”的。
也许是某位古人在摆弄一只龟甲时注意到:第一,龟甲上存在某种特殊的图案(例如,因病形成的斑点);第二,如果把龟甲上的自然纹路看成某个“井”字形,龟甲就可划分为九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图案数量都不同;第三,不同区域中图案的数量恰巧形成九宫图。于是,这位古人便“发现”了九宫图。

这表明,远古时候的古人,第一,已经掌握了“自然数及其简单运算”;第二,已经能够运用“算数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三,已经发现了类似于“线性代数”中的“矩阵”的数学形式。

顺便说一下,九宫图是最简单的“幻方”,我相信,受九宫图的启发,我们的古人一定探究过“高阶幻方”。是否有成果,我不知道。

3、 “神龟”与“河书、洛图”是古人对一个神奇事物的崇拜。

由于上述龟甲的图案排列非常神奇,古人认为,这是“神对愚昧的人的启示”,于是,远古的人们认为乌龟是能够接近神灵的神奇生物,便给乌龟以“神龟”的尊称。这便是“神龟”的由来。
当时人们的活动区域有限,很清楚这只乌龟的“产地”是“洛水”,人们便把这只龟甲称为“洛图(书)”。这便是“河书、洛图”的源由。
顺便说一句,陕西渭南境内渭河以北有一条“洛河”,在渭河入黄河口之前不远处,向南汇入渭河。这很可能是“洛图”的“产地”。

这表明,远古时候的古人,第一,已经有“神(灵)”等“精神产物”,以及“神灵崇拜”的精神追求;第二,已经出现了某种形式的“图、书”等概念。

4、 感慨

第一, 浪浪额狗,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算数运算”并能用于实际生活;已经有了某种形式的“图、书”;更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寄托心灵的“神灵”。如果这些也算“文明”的话,这些文明的“额狗”不知道有多么“浪浪”,5000年决然不是浪得虚名!
第二, 令人不解的是,近两千多年来的文人墨客,为什么把中华文明源头中的一些优秀传统丢得一干二净?!
第三, 现在一些人把中华文明说的一文不值,如果不是别有用心的无耻,就是数典忘祖的无知。如何才能数典不忘祖、不辱祖,我们这一辈任重道远!

请为我们伟大祖先,沉默3分钟……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20 02:23:34 +0800 CST  
此处应该有掌声(哈哈哈哈)
楼主 礼赞周易1  发布于 2018-11-20 02:28:33 +0800 CST  

楼主:礼赞周易1

字数:39302

发表时间:2018-11-16 09:34:2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5 08:09:28 +0800 CST

评论数:37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