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详细解读国务院外籍参事 王耀辉 一系列言论及作为


王耀辉:一个身兼30多职位的国务院参事

百度百科介绍: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8%BE%89%E8%80%80/9753232?fr=aladdin

2016年到2018年发表了诸多引起社会争议的话题,今天我把他总结一下,给大家来个详细的介绍!




王耀辉社论:尽管近几年外籍人士在华人数不断增加,但中国在国际人才引进方面与国际社会相比,差距仍然显著。据联合国统计,2013年我国外籍人士占总人口比例为0.06%,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的10.8%,低于3.2%的世界平均水平。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抓住了我国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的关键时期,将有效推动国际人才流向中国。

人民日报官网该社论介绍: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3/27/nw.D110000renmrb_20180327_3-05.htm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3:04:34 +0800 CST  
王辉耀: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的王辉耀先生,看其简历,令人赞叹。早在年纪轻轻的时候,便已经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出生于大陆的加拿大国籍华裔外交官(如下图),令人高山仰止。





今天,突然朋友传来王辉耀先生的一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2018年3月27日第5版上,标题为《人民日报新论:来华逐梦路更畅》[1]。听闻中国移民管理局的成立,便有王先生的重大贡献,所以,立即如饥似渴阅读起来。该文,还真的是从国家移民管理局开始谈起的,赞叹其成立“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应有之义,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3:31:16 +0800 CST  
人民日报新论:来华逐梦路更畅 原文: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3/27/nw.D110000renmrb_20180327_3-05.htm


王辉耀在会议中提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现在缺护士、家政人员等各行业人才,东盟具有丰富的劳动力人口,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的互动,放宽我们的签证,弥补中国劳动力的价格上涨和沿海劳动力的短缺,人力合作也是我们一带一路和东盟合作最大的增长点。


新闻链接: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6_11_27_381985.shtml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3:36:43 +0800 CST  
关于成立国家移民局的建议 | 北京青年报 2018-03-09 14:32:54
文 | 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而在全国两会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特别提到“进一步完善国家移民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配置,统一承担制定永久居留政策、实施受理审批和开展日常服务管理等职能”。近段时间,中央和地方不断有国际人才方面的新政策出台。

移民人才是发达国家创新创业的很重要的力量,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一直在享受移民红利。国际移民对移入国的经济贡献非常突出。20世纪90年代,移民对新加坡GDP增长的贡献率一度超过40%。在美国,移民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获得的创新专利量占据了总量的1/3。在美国的7大顶级癌症研究中心中,42%的研究人员出生于外国。2011年,美国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中,国际学生占71%;2011年,美国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国际学生占65%。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学位的就业者中,外国人比例从1993年的23%增至2010年的42%。移民创建了美国国内占总量1/4的高科技公司,美国市值前5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一半是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的。

目前,我国逐渐成为国际人才的向往之地,外国人才集聚的态势逐年在加强。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为84.85万人,近十多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9%,比1990~2000年的3.0%有所提高。英国汇丰集团2014年10月公布的《外派人员调查报告2014》(《Expat Explorer Report 2014》) 显示,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

2016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提出实行更加灵活务实的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制度。

文章链接: http://www.ccg.org.cn/Director/View.aspx?Id=3582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3:44:07 +0800 CST  

这个HJ建议中国大量招收留学生,在数量上达到国际大学标准。

王辉耀:中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正在取得新突破
FT中文网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8-02-28 13:20:15)

各省域国际人才规模指数差距如“落崖”,北京、上海最吸引留学生

在其二级指标“来华留学生规模指数”中,当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这与当前中国高校的分布情况,以及高校在吸引国际留学生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力度等方面有直接关系。而除北京和上海以外,其他省域来华留学规模普遍不大,这也反映出中国当前来华留学工作的推进仍然存在困难。
“境外来华工作专家规模指数”作为其另一项二级指标反映了来中国境外专家的区域分布情况。研究显示,广东是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上海、江苏、北京分列2-4位。浙江虽位列第五,但与前四名评分差距显著。这与“来华留学生规模指数”中各区域差异情况相似,说明当前中国国际人才分布的均衡程度相对较差。

国际人才生活幸福感广东最有保障,中西部区域居住环境具有较好潜力
(楼主点评:广州黑人最多,你说有保障吗?)

第六个维度“国际人才生活指数”对国际人才在中国生活的实际需求进行比较,包括“国际人才社会保障指数”“国际人才居住环境指数”“国际人才旅行指数”三项二级指标。总体来看,广东、北京、江苏、山东和上海的国际人才生活指数最高。
为了解决中国各区域在人才管理与服务、人才政策创新与突破、人才新政推广与实施、城市软实力提升、国际人才开发合作等方面发现的限制和问题,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引进国际人才顶层设计的落实工作,设立专门的国际人才管理机构。
中国引进国际人才仍然缺少关键的统筹管理机构和必要的法律支撑。一方面,中国国际人才管理权限相对分散,管理与服务普遍滞后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程度。另一方面,面对国际人才的管理,中国现行法律也需要进行更新和补充,例如制定相关领域的移民法,在规范移民管理机制的同时,保障和明确移民相应的权益与义务。

二.加大操作层面的政策突破力度,国家创新区域应持续发挥创新引领与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头作用。一是进一步放宽外国留学生在华实习就业限制,抢夺全球优秀的人才苗子。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并留华发展,扩大中国优秀人才储备。二是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引力场。三是实施华裔卡制度助力构建海外“人才银行”,促进海外华人回流环流。

三.持续推动示范区国际人才政策在全国范围的推广,积极探索城市群国际高端人才的共享模式。政策的突破在创新区域先行先试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仅在创新区域试行,又会造成区域国际人才新的不平衡。如何向国内其他省市区域逐步放开,将成为政策创新突破后需要持续跟进的重要工作。我们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开展实施国际人才引进与共享的同时,选择其他具有良好经济基础和国际人才需求的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进行试行,从而将创新政策由城市、城市群,推广落实到全国范围。
四.进一步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从自然环境、城市文明和生活配套方面提升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国际人才来到中国后的融入性工作与服务是中国当前国际人才工作的短板。对于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来说,如何快速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对于其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具有较大影响。我建议建立相关机构体系,从对中国政策法规的介绍到当地文化风俗的熟悉等方面,为境外人才快速融入生活环境,独立开展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充分的人文关怀。尝试依托产业集聚效应,打造适合国际人才生活的国际化社区,包括子女教育、生活娱乐、社区活动、英文服务等,为其到中国发展提供必要的国际化环境。

楼主总结:王辉耀的目的很明显,一、中国人才水平不行,跟外国人错的远。2、中国缺乏引进外国人的机构和法律。3、中国应该在全部省份,尤其是内地身份加大引进外国人。4、中国政府应该给外国人以及其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3:55:23 +0800 CST  
中国智库新著建言:让移民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2018-03-29 22:11 中国新闻网
在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看来,中国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做法与国际接轨,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国际上的相关经验,吸引国际人才。除了出入境管理,移民管理局还要关注外来移民如何融入当地社会,涉及语言、文化、培训、安置服务等多个方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新的改变”。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3:59:19 +0800 CST  
王辉耀鼓吹:双重国籍

王辉耀: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一套吸引人才移民、归化入籍的制度,缺乏宽松的吸引移民的政策,没有类似双重国籍的政策吸引海外人才。现行移民政策不能吸引一流人才来中国长期发展,一些人即使来中国也更多是追求短期利益。对企业而言,对国际人才的筛选、招聘和使用,中国企业和相关机构做得并不理想,这是许多企业无法“走出去”的原因。

王辉耀:中国确实担心这个问题影响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但这些都是历史了。中国可以先与那些在这一问题上不敏感的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国家相互认可双重国籍。我们不一定要出台双重国籍政策,但在这方面应该更加宽松,如可以考虑给海外华人发放侨胞证,免除签证的繁琐程序,给海外人士更多便利。

王辉耀:双重国籍或类似问题虽然敏感,但它主要是要解决海外华人的身份和认同问题。印度也面临类似问题,因此它几年前出台了“印度裔海外公民证”和“海外印度裔卡”政策,向第一代出国的印度人发放海外公民证,终身免签证,享受除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之外的印度公民权,海外印度裔则可以申请“海外印度裔卡”,15年免签证。通过发放400多万海外公民证和700多万海外印度裔卡,印度迎来大量人才回流,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外包国。韩国也在今年承认双重国籍,越南则宣布可以恢复海外350万越南人的越南籍。中国有大量海外同胞,采取类似政策可以不用花钱就凝聚他们的力量。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4:14:26 +0800 CST  
王辉耀先生曾谈到,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外国人是带着真正的国际先进技术向中国移民的,也极少有外国人通过投资移民的方式向中国转移财富。中国也曾在2004年出台“绿卡”制度,过去8年一共发放近5000张绿卡,美国一年就发放100多万张绿卡。中国也积极从海外引进人才,从改革开放到2007年,中国累计引进外国专家281万人次,但其中多是语言专家。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4:15:57 +0800 CST  
这贴废了 没人看 重新发帖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4:16:16 +0800 CST  

王辉耀表示,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人道主义的义务,适当地接收难民也是大国责任的体现。

王辉耀认为,在接收难民方面,国际移民组织的很多成熟经验可以供中国学习借鉴,帮助中国更有条理、更规范地接收难民。“中国也到了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时候了,中国希望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这里面必然要包括接收难民。”



王辉耀告诉新京报记者,加入国际移民组织有利于中国增强移民服务和管理,建立规范、完善的国内外移民管理体系。他说,“中国不是移民国家”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王辉耀表示,加入国际移民组织之后,对于来中国的外国人来说,获取“绿卡”的难度会降低。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6:26:41 +0800 CST  
欧洲的难民危机有愈演愈烈之势,也掀起国际秩序重建的舆论热潮。不管是制造了麻烦却躲在一边的美国,还是身陷泥沼的欧洲各国,都对这场危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前这场引起欧盟内部矛盾重重的危机,正在强烈地呼唤着“仁者”的回归。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该发挥怎样的担当、中国能否以及如何成为新国际秩序中的“仁者”值得深思和探讨。虽然一些人狭隘地对于难民有着歧视眼光,但中国自古有着“有朋自天下来”、仁爱、性善、兼爱的传统文化。中国大规模接收难民的历史早已有之,从二战期间对犹太难民的庇护,到上世纪70年代末奉行的“为每一个来到中国的越南难民提供永久性难民庇护”的承诺,都表现出大国的担当。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期间,中国暂时接收了6万多名阿富汗难民;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中国不但向约旦的难民营提供援助,也作为南亚难民中转国,接收了2万多印度和斯里兰卡难民。2009年,缅甸果敢内战,近万名果敢难民进入中国国境避难,中方确保了难民基本生活保障。

虽然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中国难民输入数量在全球的比例来看,这场难民危机似乎与中国都有些距离。但在全球化的当下,世界移民与人口流动不断增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人口流动的趋势下“民重死而不远徙”。2012年,联合国难民署关注人群共有3583万,包括1050万难民,93万寻求庇护者,近年来向联合国难民署驻华办事处寻求避难人数不断增加。中国周边被十几个国家包围,周边国家政局不稳和双边关系紧张都有可能导致边民和海外侨胞涌入中国。

在全球化的当下,难民潮离我们并不遥远。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外交政策也越来越奋发有为。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作为世界领导者之一,要更多地发挥大国的作用。难民潮折射出国际上一些大国政策上的失败,中国需要抓住机会,勇于在国际舞台上表明自己的担当,获得施展空间。

比如,在这场难民危机中,中国要大胆地对西方的问题根源予以刨析,进一步与欧盟中等不认同干涉主义的大国加强交往协调,共同维护战后世界秩序,并应积极地为这场危机的解决献计献策。面对叙利亚难民危机,中国也可伸出援助之手,对难民营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甚至宣布接收少量国际难民来中国,体现一个有担当、负责任和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大国形象。中国也在开始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叙利亚伸出人道主义援助之手更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今天的中国也要开始摸索如何更好地安置国际难民和让国际难民融入其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建立中国国际移民系统,未雨绸缪,做好世界领导大国的准备。

目前,中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和系统。建议中国出台难民接收法,在安置移民、难民方面制定整套的政策与相应流程。同时,建设好接收难民系统,设立中国移民局,设立、支持相应的NGO组织帮助难民解决生存问题,在合适的时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此外,我们也需要加强与国际移民组织(比如国际上最权威的有关国际移民和人才流动的组织世界移民组织IOM)合作,包括加入IOM,积极参与更多参与国际移民领域的协调与沟通,参与国际移民议程的政策制定。在国际社会出现难民危机时,我们也可适时派出专家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提出中国的解决方案,并且提供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在国际救援方面彰显新型大国风范。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6:32:01 +0800 CST  
自2015年中国在吸引外籍人才政策方面屡有突破,上海、北京、福建等地都分别颁布了相关试点措施,外籍人士可以更加便利 获得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王辉耀认为,意见中最大亮点是实现了外籍人才获取永居权的市场化渠道,并附有量化指标。他说,实施意见中,中央首次提到投资移民政 策,从原来吸引机构组织投资转向灵活吸引个人投资移民。

王辉耀认为华人华侨是特别需要的资源。现在中国有六千多万华人华侨,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比拟的,或者说拥有的资源。中华民族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这是中国巨大的人才保障,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人才库。他认为应该更多的充分利用好这些人才。华人华侨里边有很多对中国非常向往,而且对祖籍国非常热爱的人。王辉耀建议给海外华人华侨办长期“华裔卡”。现在已有了五年的,都是往返的,但他希望能再有十年、二十年的卡。让这些海外华人华侨随时回来都不需要办签证,便于进出,可以买飞机票、刷火车票、银行开户,让他们和祖籍国能够更密切的联系起来。

让崇拜西方的华人洋人来热爱中国?还给他们办华裔卡?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6:58:17 +0800 CST  
王辉耀:中国需用灵活政策吸纳国际人才

对中国人才的全球化,王辉耀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在人才全球化方面还要做很多努力。在本国的外国出生人口比例这项指标里,新加坡高达38%,而中国这项指标很低;大城市外国人口比重方面,迪拜是83%,布鲁塞尔是62%,多伦多是46%,北京的这一数值很低。“中关村与硅谷都有100万人才,硅谷人才50%以上来自其他国家,但中关村外籍人口只有1%,其中又以海归为主。”王辉耀举例说。

至于如何改进,王辉耀认为应该降低外国人申请中国绿卡的难度,提高便利性;应该加强中国高校的国际师资力量,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留学生;同时要鼓励留学生毕业后留在中国境内工作。“原来政策规定外国留学生不能在中国实习工作,现在放宽了。”王辉耀说。

加大力度培养外国留学生对中企拓展海外业务也有直接帮助。“万达院线海外并购时发现,最好用的人是在中国留过学的外国人。”王辉耀举例说。

在全世界都在抢年轻人、全世界都在抢中国留学生的大背景下,王辉耀认为中国的人才全球化也有进步。 “2016年中国批准1576名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增幅为163%。”王辉耀举例说。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7:27:05 +0800 CST  
王辉耀:我国引进人才方面有许多瓶颈要突破

2010年06月08日17:1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对我国引进和使用海外人才方面的整体状况有何评价?还存在哪些瓶颈?如何突破?对此,王辉耀表示,目前我们海外人才的引进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首先,签证上要解放思想,解决问题。是《人才纲要》把这个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和新的重视程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政府各个部门及各个机构进一步完善引智和引才的计划。现在有留学人员反映,他们在国外定居很多年,如果加入国外国籍的话,还需要签证,这个过程很繁琐。能不能有一种政策,只要在国外拿到学位,或者是国外大学毕业就可以一次发放五年多次签证,或者十年往返签证,如果他们回国三个月、六个月后又要出国,就必须解决这件事情。

其次,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发放侨胞证。我们不仅有留学生,还有新移民的人才。现在对于香港回来的同胞有回乡证,台湾回来的同胞就可以办台胞证,也不需要办出入境签证,对中国大陆出去的留学人员,他们回来是不是可以给他们发一个侨胞证,希望这个方面可以落实。

再次,是不是可以考虑双重国籍问题。原来是发达国家吸引人才采用的方式,现在发展中国家也相继采纳了。比如说印度2003年承认双重国籍,菲律宾也承认,韩国也承认,越南也在去年10月宣布承认双重国籍,包括中国香港地区也承认双重国籍,这种政策是不是可以进一步用到中国大陆吸引人才的政策里来。

又次,人才引进后更在于使用,落实好“以用为本”的政策。还有很多流动机制体制方面的政策可以进一步放宽。人才回国以后,关键怎么使用,这个问题不光是引进回来做一个摆设,而且实实在在要使用。这次《人才纲要》谈到要以用为本,这很重要,我们使用好、发挥好引进来的人才,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

最后,还有子女教学的问题,希望在机制、政策上放开。很多海外人才回来以后,由于子女在国外上中学、小学回来以后不太适应国内应试教育以及教育体制,是不是可以进入双语学校,或者是在机制上、政策上放开。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7:35:30 +0800 CST  
王辉耀:《人才纲要》出台政策放开吸引外国人才

王辉耀谈到,我们吸引外国人的力度也不够大,其他国家的人才也流失,但是通过移民、其他的方式补充自己的人才。比如说很多的发达国家,美国以及欧洲很多国家,包括加拿大这些国家,他们也流失人才,但是他们人才流失以后,通过人才移民也吸收很多海外的人才进来,中国现在停留在吸引本土人才,比如说“海归”对外国人才的吸引还没有完全放开。这次纲要里提到要完善绿卡制度,即外国人的居留制度,要加大探索实行移民,就是说中国未来可能会建立移民局,面向全世界吸引人才。

对于如何解决一方面我们人才外流同时还需要吸引人才这个矛盾,王辉耀强调说,一个是加大吸引本国人才的力度,另外要开放,广纳天下人才为我所用。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1819366.html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7:37:40 +0800 CST  
作者:乞活军团小河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0220964/answer/4385045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辉耀:人才政策也应该考虑技术人才 甚至家政人员
王辉耀:来华逐梦路更畅
王辉耀:一带一路可合法引进东盟劳动力应对中国老龄化,
国务院参事王辉耀建议放宽签证引进东盟劳动力
王辉耀:中国要积极从全世界挖人才
王辉耀:中国应发放更多绿卡 吸引国际人才

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移民出去了1000万,到中国来的移民,长期居留者不足百万,而发绿卡也就是一万到两万张,“赤字”很大王辉耀做客谈“人才规划”与海外人才引进人才之争,中国不能“入不敷出,内容为加大来华留学生力度
王辉耀:要做创新大国必须面向世界 吸引全球创新人才 liuxueshen
王辉耀:我国引进海外人才方面有许多瓶颈要突破专家称,中组部引进海外人才范畴应进一步扩大 发海外华人卡 2017年10月,
由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辉耀博士、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苗绿博士合著的英文研究著作《中国的国际移民:现状、政策及社会应对》(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China: Status, Policy and Social Responses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Migration)一书正式由国际著名科技图书出版集团——施普林格出版集团(Springer Group)出版发行。
鼓吹移民王辉耀:放开国际人才政策 设立国际人才组织技术移民法立法与引进海外人才 刘国福,
王辉耀王辉耀:要成创新创业强国 必须开放国际人才流动-新华网
王辉耀:充分挖掘“来华留学生红利
王辉耀:海归在高科技领域创业容易成功
王辉耀建议亚投行设立“一带一路”留学基金孩子一样可以「全球化」
王辉耀最得意的教育成果就是他一手栽培出来的两个“全球化”的孩子。
王辉耀始终认为能培养出这两个“国际公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父母对他的影响。那时候,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还没有“旅行”的概念,可王辉耀的父母已经有意识地带着他周游了全国的很多地方。
王辉耀:大外交战略下如何吸引来华留学生
王辉耀:借移民管理局成立契机 积极推进移民法
楼主 锦熙2016  发布于 2018-07-19 18:09:16 +0800 CST  

楼主:锦熙2016

字数:7992

发表时间:2018-07-19 21:04:3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09 15:02:09 +0800 CST

评论数:1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