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虑一得之奇想录

中国尝试
到了太空时代
水手4号传回的充满陨石坑的火星照片粉碎了人们对火星文明的幻想
认为火星只是一处如月球般布满陨石坑的死寂星球
但随着往后水手9号等的巨大峡谷、火山和疑似流水遗迹的发现
火星的独特性、液态水和生命的可能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

苏联、美国、欧洲和日本共已发射数十艘太空船研究火星表面、地质和气候
包括轨道卫星、登陆器和漫游车总计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任务在完成前或是才要开始时就因种种原因而失败
将物体由地球地表送往火星约要花费每公斤30,900美元
中国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
首枚火星探测器2011年11月9日凌晨搭乘俄罗斯的天顶号运载火箭与福布斯-土壤号火星探测器一起发射升空
将飞行3.5亿公里
大约要经过10个月的飞行
卫星于次年8月至9月才能进入火星轨道
2011年11月9日
俄方宣布福布斯-土壤号火星探测器变轨失败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署长波波夫金11月9号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向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
他说:“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沉重的深夜
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找到这个太空飞行器
现在终于确定了它的位置并且查明
其发动装置没有工作
两次点火都没有成功
”这意味着
中国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发射以失败告终

好奇号
2011年11月26日
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发射升空
随后顺利进入飞往火星的轨道
好奇号是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

2012年8月6日
美国宇航局首辆核动力火星车已于北京时间8月6日13时31分在火星着陆
将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

美国航天局2012年9月27日宣布
“好奇”号火星车日前发回的图像显示
火星表面确曾有水流淌过
图为“好奇”号火星车传回的图像显示火星上有与地球河床类似的迹象

未来任务
登陆火星的想像步骤
2008年9月15日NASA发表了MAVEN任务
预计2013年以各种机器研究火星大气

芬兰、俄罗斯的合作计划MetNet包括数十个登陆器组成观测网
以研究大气结构、物理和天气
这任务的前导任务将会于2011年先发射一至数个登陆器
有可能是和火卫一-土壤号并在一起发射
往后的发射会持续到2019年

2016年ESA计划发射第一台火星车——ExoMars
它可挖掘两米深以寻找有机物甚至火星生命

2004年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载人火星任务为太空探索展望中的长期目标
NASA和洛克希德?马丁已开始研究猎户座太空船
计划于2020年以前送人类到月球
作为人类登陆火星的准备
2007年9月28日
NASA执行长麦可?D?格里芬声明NASA预计于2037年以前送人类到火星

ESA希望于2030至2035年间送人类上火星
而在这之前有其他探测任务
包括ExoMars和火星样本取回任务

直达火星是罗伯?祖宾——火星协会的创始人和 ——提出的极低成本载人火星任务
使用重载的农神五号级火箭
如战神五号或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九号
省略轨道组装、低地轨道会合和月球燃料补给站而直接用小的太空船前往火星
修改后的计划
叫做Mars to Stay[1]
改成先不送回第一批登陆者
狄恩?尤尼克说明送回一开始的四到六人所花费用比送他们到火星还高
反而可再送二十人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5-22 22:06:41 +0800 CST  
8.25.6学术研究
奇特洞穴
火星探索捷报频传
“火星探测轨道飞行器”和“机遇”号火星分别发现火星表面曾有水以及火星可能有地下水的线索
日前
美国科学家借助“奥德赛”探测器又在火星上发现了奇特洞穴

据美国媒体报道
美国地质探测局科学家日前在休斯顿举行的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上报告说
他们通过美国宇航局“奥德赛”火星探测器发回的图片
在火星表面辨认出了七个洞穴

这七个洞穴分布在火星阿尔西亚火山的侧面
洞口宽度在100米到252米之间
由于洞口基本观测不到洞底
科学家们只能估算出这些洞至少有80米到130米深

这些洞穴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如果火星上曾有原始生命形式存在
这些洞穴可能是火星上唯一能为生命提供保护的天然结构
其次
如果条件适宜
这些洞穴将来可能作为人类登陆火星之后的居住点

每当夏季
这些洞穴里就会冒出成千上万的甲烷
这更增加了洞穴中存在生命体的可能性

发现疑似水合矿物
据国外媒体报道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发现更多证据
证明这颗红色星球一度有水存在
科学家表示“好奇”号碾过的一块火星岩裂开后暴露出内部的白色结构
说明含有水合矿物
在有水流过时形成

上周
“好奇”号对钻取的火星岩粉末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了重要证据
证明这颗红色星球一度存在可以饮用的水以及适于生命存在的环境
“好奇”号的仪器又在这块名为“迪恩蒂纳”(Tintina)的岩石周围发现更多水合矿物
此外
这辆火星车在“迪恩蒂纳”周围也发现水合矿物
进一步证明火星上曾有水存在

“好奇”号正对盖尔陨坑内的一个区域进行勘察
这个区域靠近火星赤道
被称之为“黄刀湾”
科学家认为数十亿年前水曾经从这个陨坑的边缘往下流淌
形成深度可达到3英尺(约合90厘米)的溪流
这些新发现是借助“好奇”号桅杆相机的红外成像能力以及一台可以向地面发射中子
用以探测氢的仪器得出的
近红外光之间的亮度差异能够揭示水合矿物的存在
这些矿物在水的作用下发生变化

加州理工学院的梅里萨-莱斯博士表示:“借助于桅杆相机
我们在狭窄的纹理内发现了强度提高的水合作用信号这些纹理穿过这一区域的很多岩石
这些明亮的纹理含有水合矿物
不同于在周边岩层中发现的粘土矿物

俄罗斯制造的中子动态反照率测量仪能够探测“好奇”号脚下土壤矿物中的水分子中的氢
研究结果显示
黄刀湾曾经拥有的水数量超过“好奇”号此前造访的其他地区
中子动态反照率测量仪项目研究员、莫斯科太空研究所的马克西姆-利特瓦克指出:
“在黄刀湾发现的水存在迹象超过‘好奇’号勘探过的其他地区
即使在黄刀湾内
我们也发现了水存在迹象数量的巨大差异
”在德克萨斯州举行的月球与行星学会议上
科学家公布了他们的研究发现

宇航局在上周宣布
“好奇”号对一个岩石样本进行分析时发现了重要的化学元素
证明火星一度出现可支持生命存在的环境
在“好奇”号在一个古代河床的沉积岩中钻取的岩石粉末样本中
科学家发现了硫、氮、氢、氧、磷和碳
其中一些是形成生命所需的重要化学要素
分析得出的数据显示
“好奇”号当前勘探的黄刀湾可能是一个古代河系的尽头
或者是一个间歇湿润湖床
能够为微生物提供化学能量以及其他必要条件

“好奇”号项目科学家约翰-格罗泽格表示:
“我们进行的研究显示火星一度出现适居环境
能够支持生命存在
甚至有可能出现可以饮用的水”
宇航局华盛顿总部的火星探索计划首席科学家迈克尔-梅耶指出:
“这个任务需要解答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
火星是否曾出现适于生命存在的环境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5-23 17:43:52 +0800 CST  
板块运动
根据一项研究表明
板块运动在火星地质历史中可能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观点和传统看法相悖
此前科学界一般认为由于火星太小
其较快的内部冷却速度不允许它存在板块活动

在这项研究中
科研人员认为火星奥林匹斯火山西北侧的一大片区域可能保存着板块活动的证据
这片区域存在大量的山脊和断崖

华人地质学家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尹安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
他说:“这是火星在过去25万年间存在板块活动的证据”
传统观点认为火星由于体积质量均远小于地球
内部会很快冷却
因此在较近的历史时期不应当存在需要靠岩浆驱动的板块活动

但是尹安教授认为他已经找到了切实的证据来证明火星表面的很多地貌特征和板块活动有关
甚至今天仍在发生作用

美国太空网的报道称
如果这一研究结果获得证实
它将大大增加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因为板块运动将有助于碳循环的进行
而碳是构成生命必不可少的元素

尹安教授在上个月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会议上报告了他的发现
他说:“人们认为火星上存在板块运动但是我认为我有证据来证实它的存在

他的研究主要借助于两艘美国火星探测飞船拍摄的图像
即火星奥德赛和火星勘测轨道器

尹安教授表示
很多的图像之前都没有得到详细的研究
这些图像中显示大量的断崖、褶皱和阶地构造
如果这些构造放到地球上
将是地质学家眼中经典的板块运动特征

另外一些照片中有弯弯曲曲的沟槽
这同样和构造运动有关系
他说:“这是典型的活跃构造活动的表现
所有这一切
如果放在地球上
你会毫不犹豫地指出
说它是活跃的”

一般情况下
研究人员倾向于将这些地貌特征归结于诸如滑坡等事件
但尹安教授绝非唯一一位认为火星存在板块运动的科学家

他们中有一部分专家认为火星表面那一长串笔直的火山锥就是板块活动的表现
其中最明显的一处就是位于奥林匹斯山附近的三座巨型火山
它们一起构成了火星塔尔西斯高原的主体
这也是尹安教授重点关注的区域

研究中
尹安教授同样注意到了火星表面巨大的水手谷
这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峡谷系统
长2800英里(4500公里)深达7英里(11000米)
此项研究同样将其视作一处构造地貌

火星蓝莓
发现
2004年
美国宇航局的“机遇”号火星车在“奋进”陨石坑附近发现弹珠形蓝色奇异物体
被形象地称之为“火星蓝莓”

研究
“机遇”号项目组首席研究员史蒂夫-斯奎尔斯表示:“这些物体的外部似乎易碎
中部则较为柔软
它们的密度、结构和构成均存在差异
分布也不同
因此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质学谜团”

一种理论认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了这些小球
而不是在水的作用下形成
在“火星蓝莓”内
科学家发现大量赤铁矿
说明它们在地下水穿过多孔岩过程中形成
水流能够导致一系列化学反应
促使铁矿变成小球
不过
这一理论无法解释“蓝莓”的尺寸为何较小

夏威夷大学科学家的研究发现
“火星蓝莓”不过是小陨石在穿过火星大气层过程中分裂后留下的残余
无法证明火星古代曾出现流水

夏威夷大学科学家在发表于《行星与空间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指出
陨石撞击是一种更令人信服的解释
能够解释“火星蓝莓”的外形和构成
研究领导人阿努帕姆-米斯拉在接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约瑟夫-本宁顿-卡斯特罗的采访时说:
“这些小球的任何一种物理特性都与凝固模型不匹配
但陨石理论能够解释它们的所有特性

夏威夷大学科学家的研究论文将目光聚焦这些火星赤铁矿石的一致性
绝大多数“火星蓝莓”的直径都在0.16英寸(约合4毫米)左右
通常不超过0.24英寸(约合6.2毫米)
米斯拉教授指出“火星蓝莓”的尺寸差异可以用陨石撞击解释
研究人员发现一颗直径1.6英寸(约合4厘米)的陨石能够产生1000颗直径0.16英寸(约合4毫米)的小球
分布在面积广阔的区域内

陨石残余这一理论同样引发争议
一些科学家指出这一理论未能参考一些关键因素
纽约石溪大学地球学家蒂莫西-格洛奇在接受《国家地理杂志》采访时说:
“虽然某些物体会在穿过火星大气层过程中熔化
但这些小球并非在一些高温事件中形成
”格洛奇指出“机遇”号对“火星蓝莓”进行的分析显示这些小球在低温过程中形成

地下水库
2014年4月19日
国外媒体报道
科学家发现火星内部存在庞大的水资源
酷似一个巨型“地下水库”
在某些地方的水资源储量甚至与地球内部相当
都非常地“湿润”
这个发现可能颠覆了之前科学家对火星的研究
因为科学家曾经估计火星内部的水资源相当贫乏
很明显这个发现是一个惊喜
可以想象在远古的火星表面流淌着液态水的情景

根据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科学家埃里克?奥里(Erik Hauri)介绍:
“我们现在对之前的研究感到困惑
因为现阶段的发现意味着以往对火星内部环境的认识存在错误
认为火星内部并不存在如此大量的‘水资源’”
此外
火星内部的大量“水资源”应该如何渗透进入火星表面的呢?
研究人员认为火山是一个主要通道
可以将内部的“水资源”转移到火星表面
科学家研究了两颗火星陨石
它们形成于火星的地幔中
其位于火星地壳下方
这些陨石之所以能在大约250万年前坠落到地球上
是因为火星曾经发生过一次猛烈的撞击事件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5-24 20:08:10 +0800 CST  
8.25.7衍生文化编辑
火星文
火星文
可解作火星人的文字
主要通过“orz6转换器”生成火星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年轻网民为求彰显个性开始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的文字
由于这种文字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并且文法也相当奇异
所以亦称火星文
意指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
火星文这种称法最早出现于台湾社会随即流行于中国大陆、香港和海外华人社会
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的一种普遍用法
并逐渐向现实社会中渗透

火星文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
怎么看都像是乱码或打错的字
用法也不同于汉字那么规范
从字面上根本无法了解
其实
“火星文”几年前就作为一种游戏用语在泡泡堂流行
接着又通过QQ资料及聊天快速传播
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共用语言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5-25 20:48:11 +0800 CST  
9天马行空信马由缰

让我们的思维
天马行空
信马由缰
走到哪里
就谈到哪里吧




9.1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El Ni?o Phenomenon)又称厄尔尼诺海流
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正常情况下
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
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
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
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
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
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
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

厄尔尼诺暖流
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
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
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
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
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
向东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
恰逢此时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
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
西北季风不但消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
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
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
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
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厄尔尼诺又分为厄尔尼诺现象和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
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
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
但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
才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14年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年内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中文名 厄尔尼诺现象
外文名 El Ni o Phenomenon
别称 圣婴现象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6-26 17:23:03 +0800 CST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6-26 17:23:43 +0800 CST  
@williammxp 301楼 2014-06-26 17:32:00
好文
-----------------------------
欢迎欢迎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6-27 19:50:08 +0800 CST  
9.1.1历史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
全世界出现的异常天气
有范围广、灾情重、时间长等特点
在这一系列异常天气中
科学家发现一种作为海洋与大气系统重要现象之一的“厄尔尼诺”潮流起着重要作用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的译音
原意是“神童”或“圣明之子”
相传
很久以前
居住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一带的古印第安人
很注意海洋与天气的关系
他们发现
如果在圣诞节前后
附近的海水比往常格外温暖
不久
便会天降大雨
并伴有海鸟结队迁徙等怪现象发生
古印第安人出于迷信
称这种反常的温暖潮流为“神童”潮流
即“厄尔尼诺”潮流

19世纪初
在南美洲厄尔尼诺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
渔民们也发现
每隔几年
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
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
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
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但这股暖流一出现
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
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
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
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

后来
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
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
当这种现象发生时
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
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
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
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海水变暖的范围主要为
太平洋东部与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
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
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
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
基本上
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
会称为厄尔尼诺情況(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
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而其中nino在西班牙语是“男孩”之意
El是定冠词
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
影响范围极广
厄尔尼诺相反的自然现象称为拉尼娜(La Nina)
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在正常年份
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
赤道表面东风应力把表层暖水向西太平洋输送
在西太平洋堆积
从而使那里的海平面上升
海水温度升高
而东太平洋在离岸风的作用下
表层海水产生离岸漂流
造成这里持续的海水质量辐散
海平面降低
下层冷海水上涌
导致这里海面温度的降低
上涌的冷海水营养盐比较丰富
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
鱼类的繁盛又为以鱼为食的鸟类提供了丰盛的食物
所以这里的鸟类甚多
由于海水温度低
水温低于气温
空气层结稳定
对流不宜发展
赤道东太平洋地区降雨偏少
气候偏干;
而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由于海水温度高
空气层结不稳定
对流强烈
降水较多
气候较湿润

当东南信风异常加强时
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
降水异常偏少;
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
降水异常偏多
这就是所说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
指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降低
两种现象都与全球气候有密切联系
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

可是每隔数年
东南信风减弱
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
表层暖水向东回流
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
海面水温升高
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
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
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
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
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
与此同时
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
甚至造成洪水泛滥
这就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
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
在厄尔尼诺年
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
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
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许多观测事实还表明
厄尔尼诺事件通过海气作用的遥相关
还对相当远的地区
甚至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研究发现
当厄尔尼诺出现时
将促使日本列岛及我国东北地区夏季发生持续低温
有的年份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有偏少的趋势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地球表层环境的整体性:
一个圈层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圈层的变化
一个地区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区的变化
局部的变化也会引致半球甚至全球环境的变化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6-27 19:52:03 +0800 CST  
9.1.2周期
厄尔尼诺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
大约每隔7年出现一次
科学家通过对全球气候的研究
认为厄尔尼诺不是一个孤立的自然现象
它是全球性气候异常的一个方面
在正常年份
秘鲁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都受一股冷洋流控制
有一个范围很大的天然渔场
一旦出现气候异常
东太平洋的冷洋流即被一股暖洋流所代替
厚度达30多米的暖洋流覆盖在冷洋流之上
使大量冷水性的浮游生物遭到灭顶之灾
纷纷逃离或死亡
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9.1.3研究
气象学家对厄尔尼诺的研究
还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事
他们查阅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30余年的天气档案
发现几次重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
都出现过全球性的天气异常
1972年的全球天气异常
就与当年厄尔尼诺暖流特别强大有关
这一年我国发生了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国性干旱
与此同时
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却发生了严重洪水
非洲突尼斯出现了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秘鲁出现了4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
1982年底又出现了厄尔尼诺暖流
东太平洋近赤道地区的海水异常增温
范围越来越大
圣诞节前后
栖息在圣诞岛上的1700多只海鸟不知去向;
接着秘鲁大雨滂沱
洪水泛滥
到1983年
厄尔尼诺现象波及全球
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都连续发生异常天气


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
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由于水下火山熔岩喷发引起的
熔岩从大洋底部地壳断层喷出
将巨大的热量传给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流
使海水增温变暖
从而导致东太平洋海区水温及海流方向的异常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基于高质量的空气温度数据
提出一种新方法
可提前6个月到一年及时精准地预报厄尔尼诺的发生
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该研究的合著者、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主任汉斯?约阿希姆?舍恩胡贝尔说:
“给受到影响地区的人们提供更多的预警时间做准备
以避免一些厄尔尼诺现象所带来的最坏影响是关键
”新方法采用一种在物理学和数学交叉学科前沿方法论的网络分析
数据来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200多个测量点
其对于在太平洋遥远的站点之间有关气候变暖的互动研究至关重要

根据舍恩胡贝尔开发并测试的这种新方法
不仅可将预报时间提前
也增强了可靠性
事实上
新方法在2011年正确预测出2012年不存在厄尔尼诺事件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赤道东太平洋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几摄氏度
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
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
使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发生变化
其中最直接的现象是赤道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
即南方涛动现象(SO)
在拉尼娜期间
东南太平洋气压明显升高
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气压减弱
厄尔尼诺期间的情况正好相反
这种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和关联
气象上把两者合称为“恩索”(ENSO)
这种全球尺度的气候振荡被称为ENSO循环
该研究着重于气候变暖事件
而在一般情况下
厄尔尼诺年后随之就是拉尼娜年

舍恩胡贝尔说:“现在还不清楚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将在何种程度上影响ENSO模式
然而
后者往往算得上是地球系统中所谓的引爆元素
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
气候变化可能会经历相对突然的转变
从地球过去的一定数据来看
较高的全球平均温度可能增加振荡幅度
所以正确的预测变得更加重要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6-28 08:47:06 +0800 CST  
9.1.4造成影响
ENSO规模显著的年份:1790-93、1828、1876-78、1891、1925-26、1982-83、1997-98
规模较小的年份:1986-1987、1991-1994、1997-1998、2002-2007、2009-2010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ENSO现象
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
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
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
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ENSO现象
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
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
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
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
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
造成河堤多次决口;
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
西部地区炎热;
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
中国华南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1990年初又发生ENSO前兆现象
这年1月
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温度高于往年
除赤道海域水面温度比往年高出0.5℃外
国际换日线以西的海域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出将近1℃;
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层比往年浅10米左右;
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厘米

1997年至1998年的ENSO现象
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
美洲地区有持续暴雨
东南亚地区则持续干旱并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
这次厄尔尼诺现象紧接1990-1994年发生
频密程度罕见
但规模较小

同时
ENSO带动的温暖海水
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
破坏珊瑚礁的生长

特别的是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当年
容易在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形成威力强大的台风和飓风
例如:
1997年太平洋台风季当年就曾出现十个威力达到等级最高的五级台风
在1997年太平洋飓风季也出现两个等级最高的五级飓风分别是:飓风琳达和飓风盖勒摩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
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
海水水位上涨
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
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
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
造成一些地区干旱
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产生严重影响
首先是台风减少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
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
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
我国的夏季风较弱
季风雨带偏南
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
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
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
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
第三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
在我国南方
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
容易出现洪涝
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水
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
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
我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
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最后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
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9.1.5未来预测
世界气象组织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2014年4月15日发布新闻发布会称
鉴于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已达到出现厄尔尼诺暖流前兆的程度
2014中期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
受2014年2月以来太平洋赤道海域西风强势、信风缓弱的影响
该海域海水温度明显上升
此外
气象模型预测未来数月该海域温度将稳步上升

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升高被视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重要信号
海水温度超出平均温度的时间越长
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也越大

世界气象组织说
自2012年第二季度以来
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海平面气压等多项指标显示
全球大致处于“厄尔尼诺中性”状态(即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均未发生)
预计这一状态将持续至今年第二季度初期结束

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米歇尔?雅罗表示
过去15年中仅有2年被视为厄尔尼诺年;
厄尔尼诺引发的自然变暖与人为变暖因素共同作用
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国家气候中心
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
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温
在2014年5月份和常年平均值相比偏高0.5℃以上
已经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这种海温偏高的状态还在持续
并且已经基本确定2014年会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专家介绍这将很可能对我国的降水格局产生影响
2014年秋季
我国南方可能出现低温阴雨灾害
北方可能出现秋旱
东北秋粮产区初霜冻日期可能会提前

国家气候中心的资料显示
自1950年以来
全球共发生过两次强厄尔尼诺事件
分别为1982到1983年以及1997到1998年
以最近的1997到1998年强厄尔尼诺事件为例
至少造成2万人死亡
全球经济损失高达340多亿美元
期间全球许多国家都发生了严重的旱涝灾害
导致全球粮食减产20%左右
因此
提前防范
减少损害
尤为重要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6-28 08:48:18 +0800 CST  
9.1.6猜测:地球的不倒翁特性是造成厄尔尼诺事件的内因

我们来看厄尔尼诺事件
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赤道东太平洋海平面上升
2)其海水温度上升
3)局部暴雨
4)局部干旱

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
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由于水下火山熔岩喷发引起的
熔岩从大洋底部地壳断层喷出
将巨大的热量传给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流
使海水增温变暖
从而导致东太平洋海区水温及海流方向的异常

这,只解释了海水温度上升的原因
但是未解释地下火山喷发的周期为7年的原因
也未说明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实际上
海平面上升是关键
什么原因造成海平面上升呢?

这应该会有很多答案
最简单的答案应该是万有引力

我们知道
地球上的潮汐是月亮对地球海水的万有引力造成的
那么
厄尔尼诺的海平面上升
应该也是某个星体对海水的万有引力造成的

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星体是金星
当金星正好处在地球与太阳的连线上时
此时
地球受到太阳和金星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最大
引起潮汐的幅度也最大
这应该就是赤道东太平洋海平面上升的根本原因吧

那么
为何海水温度会上升呢

我们看看以前的贴子里

……
8.22、猜测:太阳系的真面目

从不倒翁的角度来看太阳系
太阳系应该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不倒翁
在太阳风以及太阳自转的影响下
这些不同程度偏心的不倒翁
各自按照自己的特点
五花八门的转动着:
有站着转的;
有躺着转的;
有反着转的;
还有翻跟头转的

有匀速公转的
还有变速公转的等等
…….



8.21不倒翁系统的总结
……
还有
地球也是一个不倒翁
不过,其偏心的程度应该较低
在与金星、火星运行中交会的过程中
必然存在着受力大小的变化

当地球同时受到太阳与金星同向的万有引力时
此时受力值最大
地球重心处于最靠近太阳位置
而当地球靠近其外方的火星时
它受到太阳与火星之间的异向万有引力
此时受力值最小
地球重心处于最不靠近太阳位置
这样
地球在其轨道上运行时
其重心位置将处于摆动状态
其外在表现现象就是:
地球的自转轴也在摆动
这就是所谓的“岁差”等现象吧
…….

当我们观察到地球的自转轴在摆动时
也就找到了海水温度上升的原因

当地球的重心最靠近太阳时
地球某一部分与太阳的距离就变短
其接受到的太阳能量就多
温度就上升

厄尔尼诺发生在12月---来年4月左右
此时太阳正处在南回归线附近
也就是说
应该是南回归线附近地区由于地球重心的摆动而靠近了太阳
该地区获得了大量的太阳能
而该地区是广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大西洋
所以海水温度上升也是必然的


由此可见
正是由于地球是个不倒翁
当它每经过一定周期就大幅度摆动1次
才造成南太平洋、南印度洋每隔一定时间
就能获得了比日常更多的太阳能
从而形成了厄尔尼诺事件
如果地球不是不倒翁
那么
地球就不会摆动
南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就不会获得了比日常更多的太阳能
这样
在秘鲁海岸上只会有20厘米增幅的潮汐发生

地球是个不倒翁
也许
正是由于它的这个特性
才造成了厄尔尼诺事件吧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6-28 18:16:17 +0800 CST  
9.1.7厄尔尼诺事件的进一步验证


如果厄尔尼诺事件是金星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造成的
那么
首先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金星与地球相遇的周期是多少
2)这个周期是否与厄尔尼诺周期相符

我们来看一下金星与地球相遇一次的周期是多少
金星公转周期224.7天
地球公转周期365.2天

轨道按照圆形轨道来考虑
也就是说
假设地球、火星公转速度不变
那么
360=T*(1/224.7*360-1/365.2*360)
计算得到
金星与地球相遇周期理论值T为584天
实际上
虽然他们是椭圆形轨道
但是形状类似
所以
实际相遇周期与理论值应该大体吻合

但这与厄尔尼诺7年的周期不符
这是什么原因呢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ENSO现象
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
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
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
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厄尔尼诺事件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
那么
1982年金星与地球的实际位置又是怎样呢
我们来看上图
可见
在厄尔尼诺发生前2个月
金星与地球相遇
并且水星基本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样
地球在太阳、水星、金星共同作用下
其重心偏转的应最大

此时
太阳处于南回归线附近
它会把南回归线附近的南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水加热
使海水温度上升

可见厄尔尼诺事件不仅与地球、金星的位置有关
还与太阳在地球的直射位置有关

如果地球重心偏向太阳时
太阳不在南回归线附近直射
那么
南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水温度应该不会上升
也就没有厄尔尼诺事件了

这样
我们应该把太阳在地球直射的周期考虑进去

太阳在地球南北回归线晃动的周期是365天
地球重心晃动的周期是584天
这样
每经过584天
太阳完成一个南北回归线往返后
又从南回归线向北走584-365=219天
经过5个584天,共584*5=2920天
太阳离开南回归线219*5=1095天
正好是1095/365=3年
也就是说此时太阳正好又回到南回归线
也就是说
太阳直射在偏向太阳的南回归线上的周期为2920天/365=8年
这样看来
厄尔尼诺周期为8年

我们再来看上图
1982年4月的厄尔尼诺事件最严重
此时水星也处于地球、金星、太阳之间的连线上
水星起到了那么大的作用吗

分析一下
水星处于地球、金星、太阳之间的连线上
会把地球重心更偏向太阳
同时
也延长了地球重心偏向太阳的时间
这样
就大大强化了厄尔尼诺的作用

再把水星的公转周期考虑进去
水星的公转周期为87.7天
这样,每经过2920天
水星就转33圈,余25.9天

经过计算
在地球、金星、太阳每经过8年三点一线(且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
水星比较靠近这条线的时候分别为:
第7、10、17、24、27、34、37、41、44、51、54、61次
此时厄尔尼诺事件更严重

再分析上述数字
会发现它们比较有规律
依次间隔为3、7
也就是说
最严重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
再次发生则分别是第24年、80年后


按照厄尔尼诺周期为8年计算
厄尔尼诺事件
应该发生在1926、34、42、50、58、66、74、82、90、98、2006、2014、2022、2030、2038年

其中
上一次严重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1982---1983年
往前推
应该在1958年或者1926年
往后推
应该是2006年或者2038年
在这些年应该发生严重的厄尔尼诺事件

…….
中国河南大饥荒发生在1942年或1941年夏到1943年春。
当时河南省发生大旱灾
夏秋两季大部绝收
大旱之后又遭遇蝗灾
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
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和遭遇日军轰炸而死者无数
而当时难民乘火车逃难的是极少数
多数人是徒步
“陇海线郑州以东已被占领
能通车的是洛阳以西
坐火车逃难的
充其量最多占总人数的1/3
当时火车数量很有限
运载效率很低
大部分是运货的
难民都是坐在货上面
当时火车时速估计只有30公里
从洛阳到三门峡走走停停估计要两天
家境稍好的
才有可能坐上火车
多数人是徒步
一路上饿殍遍野
饥民相食
惨不忍睹。
……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6-29 08:07:38 +0800 CST  
……
指的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分别是1959、1960、1961年
原因:
一、其时国内盛行“浮夸风”、“大跃进”、“放卫星”
提出了很多不切实际的生产口号
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等
各地虚报产量、土地亩产越报越高
导致缴粮多而农民自留粮太少
二、1958年丰收后
各地虚报产量
导致农民生活难以为继
此情况引起了中央的注意
1959年的庐山会议
原本就是要纠正政策路线的“左倾”
但由于会议期间彭德怀所上的“万言书”
指出了当时存在的严重问题
引起毛泽东的不满
会议遂有“纠左”变成了继续“反右”
最终使问题越发严重
三、自1959年夏开始
全国开始大面积干旱
国内自然灾害频发
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而缴粮任务却日益增多
出现全国性粮荒
四、其时与苏联交恶
苏联撤走了全部援华专家、资金、设备
导致国内经济发展严重受损
结果:自1959年开始
全国各地开始出现大范围“非正常死亡”
即饿死现象
尤其是河南、安徽两省
由于两省为了争高产头名
争政绩,不切实际地虚报
出现大量人民饿死现象
1959年河南信阳市发生著名的“信阳事件”
甚至引起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派出检查组赴信阳调查
1962年,党中央痛定思痛,召开“七千人大会”
反思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
提出“调整、发展、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
经济开始好转。
……



由以上资料可见
在中国1942、1958都发生较大的旱情
这或许就是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按照最严重的厄尔尼诺事件间隔24、80年发生来看
1942年与1982年相差40年(非24、80)
所以,1942年应该不是最严重的厄尔尼诺事件

1982-1958=24
也就是说
在1958年发生最严重的厄尔尼诺事件后
间隔24年即1982年又发生了最严重的厄尔尼诺事件
那么
下一次最严重的厄尔尼诺事件应该发生在1958+80=2038年


难道就是厄尔尼诺事件的真正原因以及发生周期吗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6-29 08:08:11 +0800 CST  
7.9.8干旱苦难的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远古以来
就是干旱的重灾区
炎荒酷热、 旱魔肆虐,十种九不收
人民祖祖辈辈生活极端贫困
以草结舍,以薯充饥
遇上大旱灾
草根树皮啃尽也难于度荒
饿孚载道,哀鸿遍野。赤地千里
不毛之地成了雷州半岛的代名词
成为封建王朝流放谪臣贬官的异域

在旧社会
为了争水
甚至大动干戈
村斗族斗
死人流血
世代结仇
时有发生
雷州市特侣塘的塘上塘下村
因水的纠纷
从宋朝建村到建国前
800多年械斗不绝
结下深仇大恨
互不通婚
生死不相往来
据统计仅民国的30多年里
因水械斗死亡61人
特侣塘群众称为“血泪塘”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雷州大旱,赤地千里,是岁斗米二钱五分,民多茹树皮延活。饥死者万计”。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大旱,禾稼无收,灾民流离失所,饿死者无数”。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
“大旱,八成农田龟裂,作物焦枯,民不聊生,百姓入山寻野菜充饥”等等


这些旱情真实记载的悲剧
千百年来在雷州半岛层出不穷
干旱给湛江人民造成历史性的灾难
一代又一代为水发愁
祖先们做梦也喊着水
连姑娘选婆家也要看看水缸里有没有水

发生大旱的3个年代
1596、1902、1943年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982年是世界范围内较大的厄尔尼诺事件
按照上文推断的规律
1982-1902=80
正好符合每80年发生2次较大的厄尔尼诺事件的规律

1943年
实际应该1942---1943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
但是应该不是较严重的厄尔尼诺事件

1596年
是否也是厄尔尼诺事件呢?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6-30 19:07:17 +0800 CST  
9.1.9历史记载的干旱


根据中国民政部提供的历史文献
1000年来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干旱事件有14例
其中出现于宋、元、明、清等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下
有代表性的事例分别是:
公元989~991年(北宋);
1209~1211(南宋);
1370~1372年(元朝);
1483~1485年(明朝);
1585~1590(明朝);
1637~1643年(明朝);
1784~1787年(清朝)
1875~1877年(清朝)

这14个干旱事例中
以1637~1643年的干旱事件持续时间最长;
1585~1590年干旱地域最广
且地域分布变化最大
前期北旱南涝转变为后期的北涝南旱;
(计算:1637---1643,共6年,1982-1638=344=8*43)
(计算:1585---1590,共6年,1982-1590=392=8*49)



1877年为北方大旱的典型;
1785年则为江淮、长江中下游干旱之典型;
而公元989年为中原地区干旱之典型
(计算:1877---1878,1982-1878=104=8*13)
(计算: 989---990,1982-990=992=8*124)
(扩大计算:1785---1790,1982-1790==8*24)


以下分述之:
公元989年
中原地区干旱之典型
该年开封的年降水量推算为191毫米
为最近的50年所未见;
公元990年的年降水量为357毫米
旱区中心地带这2年的年降水量平均减少近6成
连续2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

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极端干旱个例发生在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下
其中1585~1590年(明万历十四至十八年)持续6年大范围干旱
出现在小冰期最寒冷阶段到来之前的相对温和时段;
1637~1643年(明崇桢十至十六年)南北方连续7年大范围干旱
出现在小冰期寒冷气候背景下;
1784~1787年的大范围持续干旱事件则出现在小冰期中的相对温暖阶段;
1876~1878年(清光绪二至四年)持续3年大范围干旱
出现在全球大范围气候转暖的背景下等等
可以认为
在过去1000年的气候变化历程中
最近的50年尚属于气候条件较好的时段
因此
对于未来出现重大气候干旱灾异的可能性应予重视
另外
当前尽管十分强调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但也应当看到
即使在人类活动影响并不显著的历史时期
重大的气候灾害仍多有发生
其严重程度多有超过现代记录的
因此
在预估未来的气候情景
和讨论未来的干旱和水资源匮乏问题时
应当充分考虑古气候记录的研究结果

1637~1643年
干旱(通常又称崇祯大旱)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
为近百年所未见
中国南、北方23个省(区)相继遭受严重旱灾
干旱少雨的主要区域在华北
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
这些地区都连旱5年以上
旱区中心所在的河南省
连旱7年之久
以1640年干旱最为猖獗
干旱事件前期呈北旱南涝的格局
且旱区逐年向东、南扩大;
1640年以后北方降雨增多
转变为北涝南旱
在这期间瘟疫流行、蝗虫灾害猖獗

1585~1590年
干旱地域广、变化大
大范围干旱持续6年
干旱事件可分为前后两段
前段呈北旱南涝的旱涝分布格局
后段旱涝分布格局有改变
北方开始多雨
干旱区扩大并南移至长江流域及江南
由各省逐年受旱成灾的县数统计可见
前段受旱最重的是河北、山西
后段受旱最重的是江苏、安徽和湖南
旱灾持续最久的则是河南
1589年达到极旱
1585~1590年间各地河湖井泉干涸记录可旁证干旱程度
例如
安徽“淮河竭、井泉涸、野无青草”;浙江“运河龟坼赤地千里
河中无勺水”等
这次干旱事件尚伴有大范围饥荒和瘟疫
疫区随大旱地区而转移

1877年
北方大旱的典型
在旱区中心的山西省南部二百余日无透雨
陕西华阴县1877年无降雨日数达290天以上
汉水、汾水、浍水、汶河、渠河水涸
疫疾伴随旱灾和饥馑迅速发生并蔓延
这期间蝗虫大面积发生

1785年
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干旱之典型
据史料记载:“太湖水涸百余里
湖底掘得独木舟”
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严重旱灾持续4年
并伴随严重的蝗灾和瘟疫
其持续少雨时间和酷旱记述为近50年所未见
江淮及太湖地区1785年夏季降水量低于现代记录的极小值
如苏州1785年夏季6~8月雨日数仅28天
夏季降水量的推算值为174毫米
为18世纪夏季(6~8月)雨量的次低值
也低于1951~2000年的最低降水量记录
其距平百分率低达-57.4%
即夏季雨量的减少近6成
在持续旱灾期间
黄河下游及黄淮、江淮飞蝗大爆发
还出现疫病大流行


我们再来看这些计算:
计算: 989---990,1982-990=992=8*124
计算:1585---1590,1982-1590=392=8*49
计算:1637---1643,1982-1638=344=8*43
扩大计算:1785--1790,1982-1790==8*24
计算:1877---1878,1982-1878=104=8*13

它们距离1982年
大都是8的整数倍
难道这些全都是巧合吗?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7-01 21:46:40 +0800 CST  
9.1.10终于明白:原来1958---19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是严重的厄尔尼诺事件


我们再来看这些计算:
计算: 989---990,1982-990=992=8*124
计算:1585---1590,1982-1590=392=8*49
计算:1637---1643,1982-1638=344=8*43
扩大计算:1785--1790,1982-1790==8*24
计算:1877---1878,1982-1878=104=8*13

看这两条:
计算:1637---1643,1982-1638=344=8*43
计算:1877---1878,1982-1878=104=8*13

8*43、与8*13
43与13的个位数都是3
而3*8=24
前文我们分析:
“……每80年有2次严重的厄尔尼诺事件
第二次发生在第一次的24年后……”

1878-1638=240=80*3
可见
1638、1878应该是严重的厄尔尼诺事件
它们应该都是周期为80年的2次厄尔尼诺事件中的第一次或第二次

再看
1982=1638+8*43=1638+80*4+24
1982=1878+8*13=1878+80*1+24

可见
1982应该是某个周期为80年的厄尔尼诺事件的第二次
那么
第一次就是1982-24=1958年

原来
历史是这样的:
1958年—1959年发生了严重的厄尔尼诺事件
这次厄尔尼诺事件
造成了中国1958---19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7-02 20:57:37 +0800 CST  

9.1.11厄尔尼诺事件与农民起义之间的关系


秦朝
1)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

(计算:1982-(-210))=2192=8*274)

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
① 公元前209年7月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攻占陈县
陈胜自立为王
建立张楚政权
刘邦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 沛县(今属江苏)
② 起义军进攻荥阳及关中
直抵咸阳附近的戏(今陕西临潼东)
秦将章邯率几十万大军反扑
12月
陈胜被叛徒庄贾杀害

项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9月 会稽(今属苏州市)
③ 公元前207年
项羽领导德起义军在巨鹿消灭秦主力
公元前206年
刘邦率领德起义军攻占咸阳
灭秦
经四年楚汉战争
项羽战败自杀
公元前202年
刘邦建立西汉政权

西汉
2)西汉末年农民起义
王匡、王凤 公元17年(天凤五年)

(扩大计算:1982-14=1968=8*248)

绿林山(今属湖北大洪山)
① 公元17年
王匡、王凤在湖北绿林山起义;
18年樊崇领导赤眉军在山东成昌大败王莽军
② 23年绿林军在昆阳以八九千人击溃号称百万的王莽军
并乘胜攻入长安
推翻王莽政权
樊崇公元18年(天凤五年) 莒县(今属山东)
③ 25年豪强地主刘秀夺取农民胜利果实
建立了东汉政权



东汉
3)黄巾军起义张角184年(灵帝中平元年)2月 洛阳

(计算:1982-184=1798=8*224…..6)

① 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利用“太平道”把几十万农民组织成三十六“方”
宣传“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张角和弟子秘密约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
各地同时起义
由于叛徒告密
提前于当年二月起义

起义军多次打败敌人进攻
不幸张角病死
在东汉官军和各地豪强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
经过几个月战斗
主力黄巾军失败
但各地起义军仍坚持战斗三十多年
在黄巾起义打击下
东汉政权瓦解了

西晋
4)西晋末年流民起义李特301年(惠帝永宁元年) 绵竹(今属四川)

(因为起义前已成流民,受灾年代前推)
(扩大计算:1982-294=1688=8*211)

① 流民推举巴氐人李特为首领
在四川绵竹起义
屡败官兵
各地流民起义纷纷响应

张昌303年(惠帝太安二年) 安陆石岩山(今属湖北安陆)
② 李特牺牲后
各地流民起义延续了几十年
这些起义先后被镇压
但西晋统治阶级也在流民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




东晋
5)东晋农民起义 孙恩399年(东晋安帝隆安三年) 海岛

(计算:1982-398=1584=8*198)

① 孙恩在海岛领导起义
攻破上虞(今浙江上虞)
杀县令
声势大振
八郡农民纷纷响应
孙恩自称征东大将军
率起义三次渡海登陆
与东晋军作战
最后一次不幸失利
孙恩投海自杀
② 孙恩起义失败后
余众数千人由其妹夫卢循率领继续战斗
攻占番禺
自称平西将军
建立农民政权

卢循403年(东晋安帝元兴二年) 海岛
③ 起义军趁刘裕北伐南燕之机
分两路北伐
打败晋军
直逼建康(南京西北)
刘裕灭燕后
急速回援建康
后卢循为刘裕所败
赴水而死
农民起义失败
这次起义坚持斗争12年
遍及东晋全境
基本上动摇了东晋统治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7-03 15:19:12 +0800 CST  
南北朝
6)北魏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 破六韩拔陵523年(孝明帝正光四年) 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东北)

(扩大计算:1982-523=459=8*57……3)

① 匈奴人破六韩拔陵领导北部边镇军民在沃野镇起义
屡败官军
两年后
由于寡不敌众
起义失败

葛荣525年(孝明帝孝昌元年) 定州左人城 ② 525年
河北各族人民在上谷(今北京延庆)起义
528年后
逐渐集中在葛荣领导下
发展到几十万人
由于领导轻敌
兵力分散
起义惨遭失败
葛荣被俘牺牲
但起义沉重打击了鲜卑贵族
扫荡了汉族地主势力
动摇了北魏统治
在战斗中加深了各族人民了解
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隋 朝
7)隋末农民起义王薄、翟让、李密、窦建德、杜伏威
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 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境内)

(扩大计算:1982-606=376=8*47)

① 611年
王薄在山东长白山起义
各地响应
汇成三支:李密、翟让的瓦岗军;窦建德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的江淮起义军

② 616年
瓦岗军在荥阳大败隋军
第二年
占领兴洛仓
开仓散粮
扩大队伍
③ 618年3月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杀死
隋灭亡
④ 618年5月
李渊夺取农民起义胜利果实
在长安建立唐朝


唐朝唐末农民起义 裘甫 859年(宣宗大中十三年) 浙东① 859年
浙江裘甫领导起义
起义军以剡县为中心
建立农民政权
历时8个月
起义失败

庞勋868年(懿宗咸通九年) 桂林 ② 868年
庞勋领导的桂林戍兵起义
队伍发展到20万人
胜利的形势使庞勋骄傲起来
影响了军心
削弱了力量
再加上唐军三面进攻和内部将领叛变投唐
庞勋壮烈战死
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8)王仙芝875年(僖宗乾符元年)初 长垣(今属河南)

(计算:1982-875=107=8*13……4)

③ 875年初
王仙芝在河南长垣起义
878年2月王仙芝兵败被杀

黄巢875年(僖宗乾符元年)6月 冤句(今属山东曹县)
④ 875年6月
黄巢率众在冤句响应起义
起义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
展开流动作战
入安徽、浙江
攻占广州
后又渡过长江、淮河
转战各地
攻占洛阳
长安建立“大齐”国
镇压大贵族、大官僚



唐僖宗逃到四川
集中残军和地方武装反扑
黄巢部将投敌
884年6月
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
余部继续战斗多年后
才最后失败


北 宋
9)北宋农民起义
王小波993年(太宗淳化四年)春 青城(四川灌县南)

(计算:1982-993=989=8*123…..5)

① 993年
王小波、李顺在四川青城起义
提出“均贫富”口号;
第二年
占领成都
建立大蜀政权
控制四川部分地区
坚持斗争到995年春
最后失败


李顺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 青城

10)宋江 1119年(宣和元年) 梁山泊(今山东梁山)

(计算:1982-1118=864=8*108)

② 1119年
宋江在北方领导人民起义
起义军在河北、山东、河南一带沉重打击了北宋军队
由于北宋统治阶级残酷镇压
1121年夏
起义军失败

11)方腊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10月9日 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

(计算:1982-1118=864=8*108)

③ 1120年10月
方腊在浙江睦州起义
起义连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六州五十二县
杀死贪官污吏
后由于粮食和武器缺乏
退到睦州青溪县的岩洞
最后失败


南宋
13)南宋农民起义 钟相、杨幺 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2月17日 湖南洞庭湖一带

(计算:1982-1130=852=8*106……4)


提出“等贵贱
均贫富”的口号
建立“大楚”政权
1135年6月杨幺被俘
惨遭杀害
起义失败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7-04 10:15:03 +0800 CST  
元朝
14)元末农民起义刘福通、韩山童、朱元璋
1351年(顺帝至正十一年)1月 颍州(今安徽阜阳)

(计算:1982-1350=632=8*79)


① 刘福通、韩山童在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酝酿起义
由于泄密
韩山童遇害
刘福通于1351年5月在安徽颍州起义
徐寿辉、郭子兴及张士诚等起义响应
刘福通领导的起义军
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
他们因头裹红巾
故称红巾军
1355年(至正十五年)2月
刘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权
国号“宋”
徐寿辉建立天完农民政权
各地起义军摧毁元的地方政权
捕杀官僚地主
废除租税徭役
开仓救济贫民
但在官兵和地主武装联合进攻下
由于起义军缺乏统一指挥
力量分散
1363年
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失败

② 朱元璋利用农民战争的力量
消灭了割据势力
统一长江中下游
于1368年灭元朝
建立了明朝



明朝
15)葛贤抗税起义
葛贤 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6月初 苏州

(计算:1982-1601=381=8*47…..5)


① 为了抗议苛捐杂税
在明朝后期
有几十个城市爆发了城市人民反税监的斗争
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
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现象
1601年初
苏州机工在葛贤的领导下
包围税署
打死税吏
吓得税监逃跑
由于许多城市人民的斗争
明政府被迫撤回全部税监


16)明末农民起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1628年(崇祯元年) 陕西 安塞 苏州
② 1628年陕西北部(安塞)农民起义

闯王来了不纳粮,应该有旱灾了
(扩大计算:1982-1622=360=8*45)


各地响应
涌现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领袖
1635年
起义军十三家七十二营的首领在河南荥阳开会
打破官兵围剿计划

③ 1636年
高迎祥牺牲后
李自成为闯王
转战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河南一带
张献忠活动于湖北、四川一带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
1643年
在襄阳建立政权
第二年初
定国号为“大顺”

④ 1644年
李自成攻克北京
明朝灭亡
不久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在满汉地主联合镇压下失败
⑤ 1644年
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
后清兵入四川
张献忠牺牲
李自成、张献忠牺牲后
起义军继续坚持抗清二十多年

清朝
17)苗民起义石柳邓1795年(乾隆六十年)2月 贵州铜仁府(今贵州铜仁县) 1795年正月

(计算:1982-1795=187=8*23……3)

铜仁府石柳邓首先领导苗民起义
接着各寨苗民响应
苗民起义虽然时间长
对清统治者严重打击
但力量分散
缺乏统一领导
终被清政府残酷镇压下去

18)白莲教起义王聪儿1796年(嘉庆元年)正月 湖北荆州 1796年正月

(计算:1982-1796=186=8*23……2)


湖北荆州一带白莲教首先起义
附近流民纷纷响应
白莲教起义的女英雄王聪儿被推为襄阳起义军的首领
起义军转战湖北、陕西、四川一带
势力发展到几十万人
坚持斗争九年
清政府用了一亿多两白银和军费
消耗了大量兵力
才把这次起义镇压下去

19)天理教起义林清、李文全
1813年(嘉庆十八年) 河北大兴县、河南滑县

(计算:1982-1813=169=8*21……1)



1813年
在河南、山东、河北地区的白莲教起义失败后不久
又爆发了天理教起义
领导人林清、李文全
同河北、山东其他天理教首领约定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
同时起义
攻占北京
不久起义机密泄露
起义军与清军战斗
因势力单薄
退出皇宫
起义失败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7-05 20:53:33 +0800 CST  

20)小刀会起义刘丽川1853年(咸丰三年)9月 上海 上海小刀会于1853年9月在刘丽川领导下起义

计算:1982-1854=128=8*16

占领上海县及附近各县
到1855年2月
在清军和英法侵略武装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21)天地会起义陈开、李文茂
1854年(咸丰四年)7月 广东佛山镇 1854年7月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率众在佛山起义

计算:1982-1854=128=8*16


李文茂响应
在短短二三个月内
起义军就攻克府、县、州城四十余座
并围攻广州城长达半年之久
使中外反动势力十分惊恐不安
1855年6月攻下浔州府(今桂平)建立“大成”国
其后大成国起义军攻占府州县城数十座
发展到数十万人
一度控制了大半个广西
1861年
由于兵力分散
缺乏统一领导
起义失败


22)捻军起义
张乐行1855年(咸丰五年)8月 安徽蒙城雉河集

计算:1982-1854=128=8*16



捻军是有北方农民秘密组织发展而来的
活跃在安徽、河南、山东西南和江苏北部一带
以破产农民、游民等为主要成份
1853年捻党首领会集于安徽蒙城雉河集(今涡阳)推张乐行为盟主
开始有统一的指挥领导
称捻军
太平天国失败后
捻军成为北方农民反清斗争的主力
捻军和太平军余部联合作战
一直坚持到1868年


23)苗民起义 张秀眉、李文学、杜文秀、1855年(咸丰五年)

计算:1982-1854=128=8*16


1856年(咸丰六年) 贵州 云南哀牢山 1855年
贵州苗民在张秀眉领导下起义
汉、布依、侗等族人民纷纷参加
1856年
云南哀牢山区彝族人民在李文学领导下起义
同年
杜文秀领导回民起义
攻克大理
建立政权
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
由于没有统一的领导
结果在清军残酷镇压下
先后失败


24)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洪秀全1851年(咸丰元年)1月 金田村(今广西桂平境内)

计算:1982-1851=131=8*16……3


1843年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851年1月1日在金田村起义

9月占领永安
分封诸王
1853年3月占领南京
改为天京
颁布《田亩制度》
发动北伐、西征
捻军、小刀会起义响应
形成第一次革命高潮

1856年9月1日杨韦事变
韦昌辉叛乱
石达开分裂
力量削弱
后期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4-07-06 16:42:44 +0800 CST  

楼主:半卷素书看天下

字数:1038503

发表时间:2013-11-01 04: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6-09 14:33:12 +0800 CST

评论数:9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