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历年大学生毕业人数看到中国崛起的希望

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各国对高技术人才的渴望、吸引与竞争从未停止过。而勿庸置疑是,高技术人才的绝大多数是在大学生中间。看一下中国历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你就会理解懂得其中的起起伏伏,更会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重多学者认为未来中国荣获诺奖的频率将比肩美国,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专利的数量飞速增加了。






楼主 大家好是最好1  发布于 2018-05-18 22:49:30 +0800 CST  
没有人才,没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又没有雄厚的资金,又没有完善的产业支持,那么除非领先者转让或者赠送技术,否则,这个产业与世界领先的差距有什么道理不越拉越大呢?
刚建国后,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大师们约2/3在欧洲发达国家留学,有1/2的人在美国留学,我们对这些人才的使用真可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了,确实发挥了他们的作用。
可问题是,由于各种原因,这种留学人才的来源只是一次性的,后边基本长时间断档了。
一方面自己培养的人极其有限,另一方面对外交流与合作基本中断,再者技术转让、赠送的可能性更加没有。
那么,在这样一段时间里,与世界先进的差距越拉越大不是必然的吗?
楼主 大家好是最好1  发布于 2018-05-18 23:16:30 +0800 CST  
数据是冰冷的,但它会说话。
1960年-1970年,中国名义GDP从1470亿涨到2200亿,而1960-1970年科教文卫的支出从50亿下降到了43亿,大学生数量1960-1970年是13.6万-10.3万,再往后连续近4年几乎停止招生。
再穷不能穷教育,可是,就是那些年,还就是穷教育了。

楼主 大家好是最好1  发布于 2018-05-18 23:19:34 +0800 CST  
不怕慢,就怕站,10年高等教育的停滞,影响不可估量
楼主 大家好是最好1  发布于 2018-05-19 09:54:18 +0800 CST  
固然,改革开放之前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高级人才的使用可谓人尽其才,这些两弹元勋为代表的特别是欧美留学回来的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要承认,那一段时期高等教育的停滞与落后,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不足,也为后续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断档埋下了长久的伏笔。
90年代以来,高校快速扩张,既为未来高级科研工作提供了人才来源,那些大专、三本等一些院校也为高级技术工人提供了人才来源。
有了这些人才保障,加之当前大好的形势和基础,未来中国的发展不可阻挡。
楼主 大家好是最好1  发布于 2018-05-19 12:36:31 +0800 CST  
真相不难发掘,对着数据稍加分析就知道了,哪些年头荒唐。
楼主 大家好是最好1  发布于 2018-05-19 15:34:10 +0800 CST  
上10年的时间高等教育停滞不前,近4年的时间高等教育几乎停止招生。难道那时国家不需要高等人才吗?难道国家那时的事业不需要高等人才支撑,还是说人才已经富余,没有必要招生?
楼主 大家好是最好1  发布于 2018-05-20 12:00:41 +0800 CST  

楼主:大家好是最好1

字数:878

发表时间:2018-05-19 06:49:3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0 13:09:49 +0800 CST

评论数:1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