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讲究尊卑有别,地位卑贱的人在儒家理论有翻身的可能性吗?

儒家是尊卑有别的。这有两个方面,从自然来讲年长者尊。因为人人都会老,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尊者。另一个方面,有德者尊。修道德者尊。所以君子尊小人卑。君子与小人有什么不同呢,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的人都饿病了,躺着不能起来。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所以儒家的君子是指有道德的人,没有道德即使年老也不为尊。老而不死是为贼就是责骂老而无德行者。所以说地位尊卑不是以财富来衡量的。为富不仁者是很卑贱的。陋室铭里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所以在儒家看来只要肯修道德就是尊贵的人。可是普通人就是以社会地位财富多少作为尊卑的衡量标准。这就属于小人之见。

儒家学说为所有的人都提供了上升通道,这个上升通道就是学习,学习不仅仅是吸收知识,还要实践。学就是吸收知识,习就是实践。学习就是修行。学到了真知正知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修行。孔子说人有四种,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困而不学者。所谓的小人就是困而不学者。儒家的理念就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毛 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和儒家的理念是一致的。毛 所说的学习不是单纯的吸收知识。而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如果没有道德,那么知识越多越反动。毛 原话是“如果(知识分子)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由此可知,还有第五种人,就是路线错误的人,学知识不学道德的人,完全学反了的人。这种人就是法家,法家也有知识,法家也有理论。法家才是真正的小人。困而不学者也许是知足常乐者。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知足常乐者从来都不会抱怨。小人总是抱怨社会没有给他提供上升通道。抱怨社会不公抱怨不平等。可是他们又不愿意认真的去学习,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学习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着的,即使你进不了学校仍然可以自学,社会就是一座大学,孔子就是社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段话,太宰问子贡,夫子是个圣人吧,要不然怎会如此多才多艺。按说这是对孔子的赞美,但在当时却另有说道。因为春秋时期,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是不屑于学习这些技艺的。子贡很聪明,顺势含混地对孔子进行一番夸赞。孔子听说后,甚是感叹。他对出身没有隐瞒,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苦难经历,说是为了生存才学会这么多技艺的。至于君子,理应学习治国安邦之道,不该去学这些才艺。但也同时肯定,只要德行高尚,至于懂得的技艺的多少并不重要。 君子应不应该多掌握些技艺,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通过孔子这番话,后人更重视的是孔子在苦难中崛起,最终修成圣人的伟大人生。很多身处不幸、生活坎坷的人,从孔子的经历中获得巨大的动力,修身进德,自强不息。在每个人的一生之中,几乎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与挫折,关键就在于如何对待它。有的人在它面前倒了下去,最终只能化为一抔黄土,随风消逝在风尘中。而有的人则坚持了下来,并化成了一座历史的丰碑。孔子的经历就是卑贱者翻身的真实案例。

儒家的理念就是人人皆可为尧舜。这是亚圣孟子说的。在人类的各种学说里,只有佛教和儒家是一样的。佛教认为众生皆可成佛。儒家认为人人皆可为尧舜。在西方是没有的,西方人崇拜耶稣,但是西方人绝不可以成为耶稣。西方人信仰神,但绝没有人成神的一天。伊斯兰教也一样。信仰真主但是人不能成为真主,尊重先知默罕默德,但是默罕默德说他是最后的先知。

儒家是培养君子的学校,君子与君主一字之差。儒家要求要做君主先成为君子。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这就是儒家的理念。在汉朝还真发生了一件贯彻儒家理念的事。汉朝皇帝刘欣要把大位传授给贤人董贤。结果遭到大臣和百姓的反对,刘欣效法尧舜的故事没有成功。根本原因是百姓害怕自己的财产不能顺利传授给儿子。尧舜时代是公有制公天下时代。尧舜也是儒家推崇的圣人,可是汉朝已经是私有制家天下时代。家天下是世袭制,公天下是禅让制。也就是共和制。私有制是和世袭制相配套的,公有制是和共和制配套的。百姓可以把自己的财产传授给儿子这叫私有制,君主可以把自己的大位传授给儿子这叫世袭制。社会的上层和社会的下层是一致的。如果君主可以把大位传授给外姓人,那么百姓的财产就有可能被外姓人得了去。所以百姓要反对。这就是一种小人心理。但是也有他的道理所在。因为皇帝都能把大位让给别人。那么要求百姓把财产拿出来共享不就顺理成章吗。

尽管刘欣禅让董贤没有成功。但是王莽却成功逆袭了。王莽与董贤是同朝的官僚。王莽的成功逆袭证明了汉朝是儒家理念深入人心的朝代。王莽在成为皇帝之前做的非常之好。王莽登基以后实行了新政,进行了政治制度改革。由于制度太超前所以效果并不好。但是今天看起来王莽的新政和今天的政治制度如出一辙。1、重视科学创造。许多人在看过王莽的精练之后,都觉得他特别像个穿越者。在先期的时候默默发展自己的势力,招揽人才礼贤下士,然后再厚积薄发一鸣惊人,最后当上了皇帝。他非常重视科学与创造,还发明了游标卡尺,与现代的游标卡尺极为相似。

2、废除奴隶制。说到许多小说中的穿越者,穿到古代之后都很喜欢宣传人人平等,王莽也一样。当时的汉代属于半农奴制国家,王莽上位之后就废除了农奴制,禁止买卖奴隶。

3、对土地的改革。在上位之后,王莽将土地实行国有化,公家禁止买卖土地,人均底盘一百亩。多占土地的人,不管是富豪还是贵族,都要无条件交出土地。

4、国家统一铸造钱币。在之前,富豪都是可以自行铸造钱币的,王莽上位之后就不允许了,铸造钱币只能国家统一铸造。还有酒、铁、盐等产业,部分收归为国有。

5、仇视匈奴和高句丽人。在上位统一天下之后,王莽多次带兵攻打匈奴,想要将匈奴从北方草原赶跑。他将匈奴单于的名字给改成了“降奴服于”,还将“高句丽”改成了“下句丽”。

6、重视生产力。王莽对生产力非常重视,每天工作的无业游民,每年都必须罚一块布,或者是服劳役。无业游民是社会的不安定分子,他这样做有助于保护社会治安稳定。

7、贷款制度。贷款可以说是一种超前卫的举动,在那么早的年代就出现了贷款,这让许多人都很怀疑他的真实来历,他很可能呢过是穿越的。

8、调控物价。王莽上位后禁止商户囤货炒价,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物价局。根据商情对商品进行调整,货物的价格必须符合政府的规定。

9、廉住租房。据说王莽还实行了廉租房的政策,在长安城投资建设了200个廉租房住宅,提供给贫民居住。这种行为对当时来说,也是一种超级前卫的做法了。

如果王莽能够和平的把大位传递给贤者,那么中国历史就会根本不同。很多人认为王莽是个穿越者。这完全是无稽之谈。真实的原因就是儒家文化是超前人类数千年的文化,儒家文化会使人的认识超前于时代,今天儒家文化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这只能证明儒家文化是人类未来社会的主流认识。

反对孔孟之道的人几乎都是小人。有知识的就是韩非子和鲁迅之流,没知识的就是那些困而不学的人。真正有资格批评儒家的只有道家。老子认为尚贤会造成人与人相争,但是在儒家理念被广泛认可的时代,尚贤形成了人与人相让的局面。孔子是圣人不是完人,孔子可以批判的只有三处。一是樊迟问孔子种田,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问孔子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菜农,樊迟离开后孔子骂樊迟是小人。没有小人种粮种菜君子又吃什么呢。二是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导致了后世的奢靡风气。三是儒家主要主持婚丧嫁娶,把排场弄的大一些,可以多赚点钱。儒家导致了讲排场铺张浪费的不良社会风气。这些儒家真正值得诟病的毛病,恰好是小人所喜欢的。所以小人没有指责儒家的这些缺点。

儒家与法家的区别在哪里?在世界观上面儒家是唯心论,法家是唯物论。在认识论上儒家是人性善,法家是人性恶。有的人认为儒家高估了人性善良的方面,低估了人性丑恶的方面。其实儒家不是看不见人性丑恶的方面,人性善是一个智慧的选择,与事实并没有关系。用博弈论来推演,人性善是最佳选择。如果人性恶,那么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会主动去善待别人。所有人都在等着对方先释出善意。如果人性善,那么大多数人都会先释放出善意。这样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楼主 发个球  发布于 2020-09-30 00:55:07 +0800 CST  
@乃耐 2020-09-30 05:08:33
酱紫,没读过高中,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入读的成人本科毕业可以算知识分子么?
-----------------------------
知识分子只是现代的称呼,现在的人把这个君子和知识分子混淆了。君子是文武双全的,文质各半叫文质彬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知识分子根本就不是君子了。完全没有质的成分,质就是质朴。一个真正的君子是能够自证的。不需要别人承认。但是知识分子需要别人承认,一般就是从学历来承认。没有学历的话就要看用人的老板有没有眼光了。
楼主 发个球  发布于 2020-10-01 11:13:37 +0800 CST  

楼主:发个球

字数:3466

发表时间:2020-09-30 08:55: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03 02:21:17 +0800 CST

评论数: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