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守望的精神家园

腾冲,守望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个云南人,风之末端常常会被人问到:云南的各个旅游点,你推荐哪一个?我的回答是“腾冲”!

云南省保山地区腾冲县。

千万年前,地球上两个大陆碰撞在了一起。这两块后来被称为亚欧大陆和印巴大陆排山倒海的碰撞在南部挤压出一道山脉,这就是高黎贡山。当几十万年前,我们人类的祖先出现时,这里曾经喷发不休的火山已经累了,在大地上静静地入睡,山体上已经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花草,掩映在一道道温泉的氤氲水气之中。

时间流逝,在这块土地上,一个小城的历史开始了,这个小城的名字叫腾冲。

腾冲县,古称滇越、腾越。位于云南省西部保山地区的高黎贡山以西脚下,与缅甸接壤。

在这块绿色的土地上,密集地分布着伴生的火山、温泉,规模宏大,为世界罕见,现已建成中国唯一的国家火山地址公园。还有北海湿地、和顺侨乡、云峰山、来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保护区等一大批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

很多人认为:云南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不少到云南来的旅游者就是冲着这两点来的。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在云南这个边疆省份,却有一个汉文化和精神的家园。也许是因为它远离中央、因为它面向东南亚,在历史的长河中,碰撞、冲刷,终于发出了绚丽的光芒,这就是腾冲。

特别是在今天,当我们用新的视角去了解腾冲的一切,你会发现,腾冲所拥有的精神和文化,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一直在呼唤和追寻的东西。跟我来吧,风之末端告诉你一个你所不知道的腾冲!

大陆板块撞击的时间是以千万年、百万年来计算的,也许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息,只是我们的感官难于觉察。但是,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在腾冲这个特定的地域,中原文化、南诏文化、抗战文化、异域文化、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相互撞击融合,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腾越文化”。

决定腾冲文化内核的时间是在明代,600多年以前,为了维护边境,明朝洪武年后,大量的戍边军队进入了腾冲。这些来自于中原内地的军队翻越过当时被人们认为难以逾越的怒江天险和高黎贡山,在腾冲这块肥美的土地上驻扎、军垦屯田。他们不仅仅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商业意识,最主要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精神进入了腾冲。从此,文庙、书院在腾冲涌现,文人学士大量成长,地方史志、文人著作、民间文艺空前活跃。

直到现在,腾冲县的汉族大部分都是这些戍边军队的后代,这就形成了在云南这个多民族的省份里,腾冲县的人口95%是汉族这一奇特的现象。

和我们读过的一些古代边塞诗篇不同的是,腾冲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地方,在这里戍边的将士也许没有面对大漠黄沙的壮怀激烈,但是,精忠报国和捍卫祖国边疆的信念丝毫未减。这种信念一代一代薪火相传,直接注入于腾冲人民的血脉之中,至今不息。

在腾冲历史上,明代,王骥率领大军“三征麓川”、邓子龙、陈用宾也率兵抗击过外来的侵略者。清代,著名的“马嘉理事件”“干稗地之战”的抗击英国殖民者的战斗,更是在当时的封建统治者的阻扰和反对下,腾冲人民不计个人得失、毫不妥协地保国守土的崇高精神的体现。

腾冲盛产玉石,早在明朝,由于中原军队带来的先进的翡翠加工技术,腾冲迅速成为东南亚的玉石批发集散地,最早的玉石对外贸易使得腾冲经济迅速发展,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腾冲时也不由得对腾冲发出了“极边第一城”的惊呼。

腾冲人世代保持了汉文化的纯正性和儒家思想的主导性,他们在戍守边关的生活中,崇文尚武,追求教化礼仪,并接受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他们遵从“亦耕亦读”“亦儒亦商”的立家为人准则,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儒家君子之德,重视教育,重视诚实、谨慎的商业道德,把腾冲建成礼仪之邦。

在腾冲,你可以看到怒江以西最大的文庙——黉学宫,造纸业至今还保持着供奉蔡伦的习俗。而玉石行业供奉的祖师爷——白玉真人,竟然就是春秋时三献和氏璧的卞和!

最重要的是:不要以为这些都只是腾冲旅游的古迹景点,直到今天,这些汉文化里传统习俗仍然是腾冲人民生活里不可缺乏的一部分。

腾冲人从清代开始,走出国门,到东南亚经商的人很多,他们本着勤勤恳恳、诚实经营的原则,不少人成为名商巨贾,其诀窍就是摒弃“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病态拜金主义。发财有了钱,更注重自身的学习修养,并把财富用于回报家乡,在腾冲,各种公私馆学遍布城乡,其中大部分是侨商所建。

腾冲有一个著名的侨乡——和顺乡,这个乡里就是靠侨商捐赠,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乡村图书馆,至今仍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馆藏的珍本善本书数目之多世所罕见。在和顺乡,你可以看到,每天吃过晚饭,那些白天在田地里劳动的农民,晚上来到图书馆的灯下读书。曾有记者在和顺乡的田埂上与老农交谈,老农开口一句“尊号何谓?昆仲几许?”的问候把见多识广的大记者惊讶得差点跌下田埂。

我们现在一直强调的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送图书下乡”,在腾冲,不过是一件已经快一百年的历史遗迹。

腾冲的妇女过去有一支歌谣“有女莫嫁和顺乡,十年守寡半年双”,这种思想现代的女子是否能理解?和顺乡出国经商成功的男子很多,赚了钱寄回来盖大屋、雇丫鬟仆人照顾在家的女人,这种情况在和顺比比皆是。但腾冲的妇女看重的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感情生活,金钱不是她们的唯一追求。这种境界,是不是只会出现在我们那些已经失落了很久的故事里?

而那些在外奔波的和顺男人们,也思念着在家的女人,为了不让她们洗衣服的时候被雨淋到,在河边上建了一座洗衣亭。当今天在细雨蒙蒙的时候看这在洗衣亭里洗衣服的女人们,我的耳边风声里总会飘过一丝丝古老的乡谣。

腾冲的男人在清朝中后期走出国门的一个结果是:新思想、新文化传进了腾冲。1906年至1915年,腾冲一县,赴日、美、法留学者就达36人之多。科学、民主、思想解放、反帝反封建这些词语第一次涌进了云南,新兴的印刷、纺织、日用化工、西药业等在腾冲兴办,新的生产力要挣脱封建羁绊,终于,在1911年10月27日,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仰光中机关的领导下。腾冲人举行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腾越起义,这比昆明的重九起义还早三天,在云贵高原上打响了射向清王朝腐朽统治的第一枪!

腾冲的历史有着太多的辉煌,而最最闪亮的,是60多年前那场血与火的抗日战争中,腾冲人民和中国军队铸就的一块丰碑。在这场战争中,腾冲人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传统和文化精神,再次证明了中华文明的伟大!

还在“七七事变”之前,远在祖国西南边陲的腾冲人民就紧紧地把自己的命运和全国人民连在一起,一时间,腾冲各种抗战的报纸刊物接连兴办,长篇累牍声讨日本侵略者罪行、呼吁民主团结抗战。和顺图书馆利用当时腾冲唯一的一台收音机,收听局势广播,并把收听到的情况油印成《无线电刊》,送到县城各单位,张贴在路口要道。抗日战争开始后,按照当时的局势,腾冲当时是抗日大后方的后方,但腾冲人民积极捐献资金,无数青年报名参军。腾冲人民固守的古老的精忠报国思想在这一场中华民族的紧急关头再一次高扬。

没有料到日本侵略者为了切断中国后方的大动脉——滇缅公路,于1940年进攻东南亚,进而进入滇西,1942年5月占领了腾冲。

腾冲被占领后,从不屈服的腾冲人民马上成立了抗日县政府,建立抗日根据地。把失学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办抗日培训班,并组织了敌后游击队,建立游击区,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粉碎了日军的一次次扫荡。其间,腾冲县县长张问德写下一篇《答田岛书》,把日军头目田岛和他的侵略军队的罪恶目的驳斥得体无完肤,被后来的民国政府誉为“中国县长第一人”。

在腾冲,至今还流传着一件真实的故事:一个日寇大佐骑着一匹抢来的腾冲骡子去扫荡,还在途中,那匹大红骡子一下子猛跑起来,硬是把那个日本鬼子摔死在地上。这件事也许可以看成是一个意外,但历代卫国守土的腾冲人民更愿意相信这才是腾冲的骡子。

1944年,中国军队开始滇西大反攻,为了保证军队的补给,在青壮年都上了前线的情况下,腾冲的老弱妇幼,硬是把上万吨的物资背过了海拔数千米的高黎贡山支援前线。当收复腾冲的战役打响后,腾冲老百姓在军队后面运弹药,抬担架,为了争得一个抬担架的机会,一位腾冲商人竟然向着其他抢到担架的民工下跪恳求给他一个为国出力的机会。

在人民和抗日军队的奋勇进攻下,1944年9月收复了腾冲。腾冲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个被中国军队光复的县份。直至今日,日本的一位军事教官考问他的学生: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一次歼灭战是哪一次?学生说:三国时的赤壁之战。教官不同意,因为曹操等人毕竟还是逃脱了,他说:应该是二战时的腾冲之战,守敌全部被歼,无一漏网。

当时总结收复腾冲之战的国民党的诸位将领在上报国府的文章中明确地表示:中国军队的辉煌胜利,完全得益于腾冲人民的支持——这个真理就写在那时的纸上。

前几年看一些学者的文章,好些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几个资本主义国、包括日本的经济崛起,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原因是战后他们优先发展了教育事业,而中国放过了这个机会。

其实,这些学者都不知道,在中国云南的腾冲,才刚刚收复后不久,当时全国的抗战还没结束,腾冲人除了继续支援抗战,他们做了一件令今天我们所有人汉颜的大事。

收复腾冲一战,一个腾冲城的房屋全部被毁,这时一般人想到的必然是重建家园。腾冲人却不这样想,他们想到的是那些在这场战役中为国捐躯的烈士,要为他们建一个陵园,一个庄严肃穆,同时也美丽的陵园,让忠魂在这里得到安息。

尽管自己家的房屋还要建盖,但是腾冲人先捐款建烈士陵园!40多万元的捐款,就是在今天这也是一笔不菲的数目呀!同时,几个腾冲的家族无偿地把自己家的风水宝地——小团山捐献给烈士作安息之地。

于是,就有了至今万人敬仰的腾冲国殇墓园。6000多位抗日烈士的忠骨在松涛花树里安葬。腾冲是礼仪之邦,三个占领腾冲时罪行累累,最后被我军打死的日寇指挥官的尸体也安葬在了陵园里的一个角上,墓碑上题着两个大字“倭冢”。

墓园建成后的1年又4个月,国民政府下令全国修建抗日烈士墓园的时候,烈士们在腾冲这块土地上已经安然入眠。

然后腾冲县进入了全面恢复教育的时代,而腾冲的中小学生,每年都必须到国殇墓园好多次,扫墓、种树、凭吊先烈……

腾冲的故事还没完,

到了文化大革命,有人要炸掉国殇墓园,铲掉墓园里的国民党国旗和党旗、青天白日标志,以及蒋介石、何应钦等人的题字等刻石。腾冲的老百姓自发来到国殇墓园护园,他们对要来破坏的人说了一个最简单的理由:不管这里埋着的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陵园是用我们老百姓的钱建的,谁要破坏陵园,就是和我们老百姓过不去!

而那些白天要砸烂一切的腾冲红卫兵小将,到晚上依然去找那些当年留在腾冲的国民党老兵,听他们讲当年抗日的战斗故事。

国殇墓园,是现在中国大陆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个国民党抗日烈士墓园。

对朋友,腾冲人永远尊敬。国殇墓园中有一块美国军队在腾冲之战中牺牲的几位烈士的墓碑,因为修建当时无法得知这14位外国友人的全部名字,墓碑上一直只注明了有14位美国烈士,直到2004年,经过中美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14位烈士的全部名字,腾冲人民在国殇墓园里又立起了14块精美的墓碑。

那几个埋在“倭冢”里的日本侵略者的家属前几年也来到了腾冲,要求“归还战争遗骨”,这里有看似冠冕堂皇,但腾冲人告诉他们,这几个日本人的尸体是经过正式安葬掩埋的,不是那种散落在山野的遗骸,所以不是战争遗骨,不予归还。日本人理屈词穷,佯佯归去。

……

今天走进腾冲的玉石商店,你不会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标着惊人价码、一讲价就砍到一半的玉石商品,温文尔雅的老板会告诉你这件玉石的成本,以及他的合理利润。

腾冲的政府官员不太像我们其他地方的官员,对腾冲的历史、景点如数家珍,在外地客人面前像个合格的导游,经常还可以背诵出古文名句,这是又像一个个学者鸿儒。

和顺乡的图书馆,在胡适之先生题写的馆名下面,又开辟了一个电子阅览室,天天都有村里的年轻人在因特网上漫游。一位年长的图书管理员坐在电脑后面,翻着手里的旧书,监督着电脑屏幕上是否出现游戏和其他不该看的图像。

风之末端曾陪一位著名的香港慈善家来到腾冲,老人在当地政府干部的悉心照顾下对腾冲赞叹不已。这位慈善家在国内捐资已达数千万,建学校、资助失学儿童,当他知道腾冲现在还并不是很富裕的情况后,问陪同的当地干部:腾冲有多少失学儿童?得到的回答是:即便是在过去,腾冲也没有一个失学儿童,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每年都会捐赠一笔钱给家境贫寒的学生。后来,老人对我说:看来我在腾冲无事可做,这和我到过的国内一些地方不同,有的干部是很会向我诉说困难的。

…………

腾冲的故事还很长、很多。风之末端在这里是说不完的。还是一段历史来结尾吧:

1945年,当时的国民政府 蒋介石在腾冲光复之后说过一段话:“腾冲的文化最高。因为人民早已把战争的意义认识清楚,对国家不惟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且腾冲人还能有命出命。这只人不能不归功于文化最高的效力了。”

蒋公对腾冲的评价是抓到了要点的,文化是腾冲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它决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腐朽堕落的文化必然要被抛弃,就像蒋公领导下后期的国民党让蒋公发出:“我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是被国民党打败的”的悲叹。

蒋公当时应该知道,一种新的文化即将动摇着他的统治地位,这种文化的大潮里有一本小册子,名叫《大众哲学》,这本书将一种更先进、更能为中国的未来指明方向文化介绍给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个腾冲人(艾思奇)。

腾冲,一个边境上的小城,千百年来,就这样守望着一个精神家园,风之末端在此向你顶礼膜拜!

(完)

风之末端
2004年11月9日

楼主 风之末端  发布于 2004-11-09 10:21:00 +0800 CST  
后记:
这篇腾冲的文字是我的一道坎。

今年9月我去腾冲参加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时候就萌发了写这篇文章的念头。在会议上,没有人知道我还是个网络写手,我要写的文章不是学术论文。

回到昆明,本来我以为几天就能写出来的文章却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其间除了写了几篇关于云南水电的文章,竟然就再没写其他的东西,就是被这篇腾冲文字拦住了。

我被腾冲的文化和精神所震惊的程度是相当大的,因为它远离权力中心,同时又面向国外,我觉得还在百年以前,腾冲就开始面临了我们现代的改革开放与发扬传统的一些问题,然而,腾冲人竟然顺利地接受了这种碰撞。在当代来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所以,我愿意告诉大家,腾冲这块土地上,也许还保留着我们的一个精神家园,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得到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启示。

现在我写出来的文章就这个样了,我自己看完之后我觉得我太笨,许多话说得不透,也许是因为我对腾冲太熟悉了,如果将来有朋友纯粹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来看腾冲,应该比我写得更好。

高兴的是我迈过了这道坎,我又可以写一些其他的文字了。从来就没有人对我下过宣传腾冲的任务,但这篇文章不写出来,我的心里是不会安生的。这只有一个理由:我是一个云南人。

这篇文章的得以完成,要感谢许多朋友,首先是曾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杨毓骧老人。腾冲县驻昆办事处的杨云彪主任;我的同学,腾冲籍的彭成邦先生、寸小红先生,是他们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知道了腾冲的一些详细情况,还要感谢两位女网友:飞车皇后、圈圈,是她们让我更加了解腾冲。特别是在这篇文章完成之前,我在网上一直躲着她们两位网友,现在可以出来了,道歉!

风之末端
2004年11月9日

楼主 风之末端  发布于 2004-11-09 10:21:03 +0800 CST  
相信还没有人请得动风之末端来做广告。
楼主 风之末端  发布于 2004-11-15 23:37:37 +0800 CST  

楼主:风之末端

字数:6144

发表时间:2004-11-09 18: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02 18:30:59 +0800 CST

评论数: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