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论》

@杨思基 2016-11-19 16:46:37
@crow22015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确立存在感。也就是说,【我】决定了【知】的存在;【知】确立的是我的【存在感】。
=============================
1、‘存在决定意识’,这是不是凭‘意识’说的呢?
2、‘我决定了知的存在’,还是没解决‘我’的存在确立问题。
3、‘知确立的是我的存在感’,精彩。
‘存在’仅仅是一种‘感’或‘感知’。
-----------------------------
@crow22015 2016-11-19 19:36:18
【‘我决定了知的存在’,还是没解决‘我’的存在确立问题。】----【我】的本体确立,这得引出终极问题【我从哪里来】【为何来】【到哪里去】,这样就把【知】的终点范围确定了,即【我存在的时间、空间、维度】;也就是说【知】只能确立【我存在的‘我所’】并不能确立【我】,因为【我】能从【知】中确立【来去】的存在,【知】却不能确立【来去】状态的我。也就是说【我】是【不确定的存在】------本我是【来、存、往】......
-----------------------------
艹!兄弟你老是说我不简单化,可你这段论述我足足看了5、6遍也没看明白!

这样你看好不好:我们先不要引入许多概念,先就简单、浅显的问题搞个大白话似的讨论:‘我在、或我存在着、或我还活着’这是在什么状态下说的?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19 20:06:59 +0800 CST  
@杨思基 2016-11-19 16:46:37
@crow22015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确立存在感。也就是说,【我】决定了【知】的存在;【知】确立的是我的【存在感】。
=============================
1、‘存在决定意识’,这是不是凭‘意识’说的呢?
2、‘我决定了知的存在’,还是没解决‘我’的存在确立问题。
3、‘知确立的是我的存在感’,精彩。
‘存在’仅仅是一种‘感’或‘感知’。
-----------------------------
@crow22015 2016-11-19 19:36:18
【‘我决定了知的存在’,还是没解决‘我’的存在确立问题。】----【我】的本体确立,这得引出终极问题【我从哪里来】【为何来】【到哪里去】,这样就把【知】的终点范围确定了,即【我存在的时间、空间、维度】;也就是说【知】只能确立【我存在的‘我所’】并不能确立【我】,因为【我】能从【知】中确立【来去】的存在,【知】却不能确立【来去】状态的我。也就是说【我】是【不确定的存在】------本我是【来、存、往】......
-----------------------------
@杨思基 2016-11-19 20:06:59
艹!兄弟你老是说我不简单化,可你这段论述我足足看了5、6遍也没看明白!
这样你看好不好:我们先不要引入许多概念,先就简单、浅显的问题搞个大白话似的讨论:‘我在、或我存在着、或我还活着’这是在什么状态下说的?
-----------------------------
@crow22015 2016-11-19 20:27:12
哈哈哈。。。。。。。
简单来说:【我】是由:过去(来处);现在(存在阶段);未来(挂了以后去的地方)三部分组成。--------这是【我】从【知】得来的。
但【知】却只能确立【现在】,对过去、未来的【我】,【知】无法确立。
因此,【知】是有限制范围的,这个范围由【我】来确立。
即:【知】是组成【我】的一部分。
反之,【我】存在阶段确立了【知】的存在范围。即是【我所---知】
也就是......
-----------------------------
嗨,你这又回到了‘人(我)是万物之尺度’上来了。
而且你搞得还是太复杂了。

‘人之我’的确立有一个从简单感知到复杂认知的过程、且仍然在逐步完善中。
‘我’是在感知中显现并逐步强化的,这与婴孩逐步建立‘我’的概念、以及我们每天清早醒来告诉自己‘我还在’一样都是凭借着感知作为其存在的支撑的。

‘不知不觉’、或‘无知无觉’那就什么都无法提及,还遑论有我!
先有知,后有我。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19 20:54:23 +0800 CST  
@crow22015
你终于类比了。
首先你得有个“婴孩”对不?婴孩是谁?【我】。然后才是慢慢建立起【我】的概念。然后再每天早晨醒来感觉到【我】的【存在】。没有这个【婴孩】的存在,【我】的【感知】依附在哪里产生?
因此,你是在证明【我】的存在,才确立了【知】的存在。
这也再次证明了我的观点:知以我为基础,反作用与我。
不知不觉或‘无知无觉’那就什么都无法提及,还遑论有我!-‘婴孩’如果仅仅是一堆肉,知也不存在了,你又如何确立的【我】?知不存在了,至少还有肉;肉不存在了,知连个毛也没了吧?哈哈~~毛病在哪?就在于,你把一个整体拆出一部分来确立一个整体属于你的这部分,你的一部分何尝不是整体的一部分?
==================================

窝草,你老兄也太不开窍了。
‘婴孩’是否存在,对于婴孩自己来说是逐步自我察觉显现的,在体察之前,婴孩有没有的问题是婴孩自己无法自证的,除非是这个婴孩之外的观察者指称有这个婴孩存在。你听明白了没?
也就是说,你说的‘首先得有个婴孩’,这个‘首先得有的我’是靠首先得有感知感觉才能提供。
比如一个婴孩出生了、存在了、有了一个人在了,但这是在外人看来的存在。而这个婴孩自己在没有逐步地体察、感知到自我之前,是没有‘我这个婴孩’是否存在的问题的。

我们再从‘本体’、‘主体’、‘本质’方面讨论一下‘人之我’的构成,也就是‘我这堆肉’是怎么回事:
人遇到一块石头,其颜色、形状、结构、成分、性质等等都是通过人的感知感觉、考察认识而呈现的,也就是说这块石头对人来说就是一堆知觉、或一团信息。
这也是贝克莱老教士的‘存在就是被(人)感知’的来由。
但老贝克莱没有进一步论述‘感知者的人’、或‘感知主体’是如何确立的。
人的胳膊腿、躯干大脑、五脏六腑等等等等的一切也和石头这种实实在在的东西一样,也是靠着一系列的感知感觉、体察、认识等等确立的,也就是说肉呼呼的身体也就是一堆肉呼呼的知觉或信息。
所以从‘本体’上来说,‘感知者’也是感知。
如此我们来把贝克莱的缺口补齐:存在即感知——感知者、被感知者都是感知;感知者与被感知者的区分是由感知识别、界定而划分的。
不信,你就摸摸、或体察你自己身上的每一部分,哪一部分不是感知呢?连石头都是一系列的感知,你身上的哪一部分又何尝不是的呢?

所以说,不管的从先后、还是从依据、还是从‘本质上是什么’上,‘人之我’都仅仅是一系列的‘感知形态’。
广而言之:一切乃知——世界就是一团知觉。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0 11:52:40 +0800 CST  
设想你来到了世上,有你这么个人、或婴孩,这不错,但这是在另外的观察者看来是如此,而你对此是懵懂无知的,这时你并不知道有个‘我’、或‘我有个身体’。
但你具备各种感知,你逐步感知到自我的存在、身体、肉身、思考、外部世界等等,如此你才确立了我与世界的划分和界定,并且你也知道了你在确立了自我存在之前‘我这一堆肉体早就存在了’。
但注意:这结论是在你知道后给出的。
这就如同人对石头的结论一样:在人知道有这块石头之前,这石头早就存在亿万年了。但此结论只能在了解了这块石头的情况后才能给出。

人也一样:我早就存在了、我在发觉有我这么个人之前我就存在了等等都只是在感知情况的逐步明确后给出的。

嘿嘿,我还并不是奢望在座的各位给予同意,而是希望你们能够听明白我所说的意思。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如果仅仅以‘思’作为开端也是很精彩的说法,但‘思’这一状态也是依据感知来确定有这么回事的。但遗憾的是此论却将‘我’冠在了‘思’之前,这就把待证的‘我’首先当做条件给出了、确立了,这不是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愚蠢吗!都事先给出了,还求证个什么劲呢!

你们这几头蒜,当然都是好哥们,钻研一些复杂、深奥的玩意儿估计还行,但对于这等简单的情况不是粗心大意、就是悟性太差。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0 16:54:57 +0800 CST  
@crow22015
楼主以为他比笛卡尔更牛,老笛把“我思故我在”这句话当作自己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到了老杨这里直接成了“思故我在”了。我想,或许当年老笛必定是经过更加细致、严谨的论证以后,最终才敲定了“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由此看来,基友不是老杨,是老洋葱。一层层剥到最后才会发现根本找不到“心”了。
@zhengsw68
你将“知识”过于局限在“有形”的一面,而忽视了“真知卓识”往往是“无形”的那面。
楼主是佛教唯识派的吧,哈哈哈
@三公大叔
为什么还没有把你的“唯知论”纳入到交流活动来审查,搞成交流活动“公共活动论”呢?
在交流活动中发生的公鉴事实,是“知识”还是“学识”?
@wgejdnnt10
评论 耶稣哥哥说123:凭你的脑子要看明白也很困难哦。现在的问题是除了感知能不能用其他形式证明主体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们就没办法反驳Lz把主体也归为感知的一部分。
==================================

相互谈经论道、也就是相互告诉各自所知道情况,这是最大的乐事。
有句话叫做‘早闻道、夕死可矣’。
‘闻’就是‘道’,大家通过某种路径相互感知、闻知,‘道’就已经呈现了,而闻知的什么什么都是道产生的具体事务了、‘形而下的东西’了。

一切都是感知,无论是我、我的身体、我的心、我在思考,还是石头、原子、夸克子、物质、规律、宇宙等等都是因感知而呈现、显现的存在。
心、物、信、行等等不是没有了,而都是构建于感知形态之上的二级命题,类属或消解于感知之中。
在这个意义上,一切也就具有了‘空、无’的意味,也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是(惹)尘埃’。
一切都是知态,都是觉知的景象、科学里叫做‘信息’、或别的学说里的‘空相’、‘色相’、‘空色合一’、‘流变无常’。
而知、或知、识(合称知识)是自性自在的,是指称和建构其他一切有形或无形的所在的根本依据和凭借。
知,即为‘空’、亦为‘满’。

一切乃知。
世界、宇宙即知界,目前的哲学、宗教、科学等等都是类属于其中的各种分支,即因知而论的各有所表。
知,就是本体、主体、本质。
知,即道、佛、上帝、人、物质、心、意识等等的总的囊括。

@zhengsw68还提到‘佛教唯识派’,它还是强调‘心’、‘心识’,如同笛卡尔的‘我思’,总是不干净、不清晰、不明确,还是把待证的东西放在了前提上。
@wgejdnnt10提到的‘现在的问题是除了感知能不能用其他形式证明主体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们就没办法反驳Lz把主体也归为感知的一部分。’很精彩、绝逼透彻。这是个完全开放的问题,请大家‘各抒己见’。
@三公大叔提到的‘纳入到交流活动来审查’,如何纳入?我不知道,还请明示,嘿嘿。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1 11:41:33 +0800 CST  
@耶稣哥哥说123
评论 杨思基:感是官能,知是意识和经验,混淆了就是耍流氓。哈哈哈
================
可以,好的。
但,是什么在识别着感、知的呢?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1 11:49:57 +0800 CST  
@zhengsw68 2016-11-21 12:53:06
@杨思基 2016-11-21 11:49:57
实际上,你的这个“识概念”本身就定义得不清不楚,这是造成口水多多的原因所在。
你这个无限变换及膨胀的“识概念”,实际上已经是不断无限逼近“道”了,只是因为你执着于“概念化识”,才会始终离“道”多少有点距离罢了!“道”既不是“知、觉、识”,但“知、觉、识”又都不离“道”。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原因。
-----------------------------
嗨,你还是继承着古老的祖先的那套‘麻糊熊’说辞。
‘道’、或‘道可道,非常道’等等说法当然可以,但始终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就是这些说法的根据、理由、依据是什么?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1 15:28:40 +0800 CST  
@zhengsw68 2016-11-21 13:07:50
当人对自身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主客是不分的!
“道”因其囊括一切,故“道”只能被“道”认识,却无法被人自身定义出来的“我”来认识。故只有我与道同体一致的状态才能认识“道”,据说就是所谓保持了“赤子之心”的人。
-----------------------------
艹!你尽搞些自我掌嘴的说辞。
既然‘道囊括一切’,还有什么是与道不一致的呢?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1 15:34:32 +0800 CST  
@crow22015 2016-11-21 15:56:23
没事再转一圈。
楼主,无【我】,【知】能不能确立【我】?
你不会回答“能”吧?
-----------------------------
嗨,好问题。

能啊,一直都是如此、人人都是如此。
‘我’就是在‘知’中逐步建立或确立的。

也可以这样问吧:无‘知’,有没有‘我’呢?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1 16:03:42 +0800 CST  
@wgejdnnt10
现在问题是本体我在不用感知情况下不能被证明存在,然后LZ把本体拉进了感知里。因为本体不能被除了感知外的形式证明存在,那本体就是感知这一说法成立。
==================
我愈加觉得兄弟你比我高明。
关于‘一切乃知’,你就大刀阔斧地痛快剖析吧,这里面的合理与毛病我都喜欢听别人说说,尤其想看到你这样的家伙的犀利之刃挥舞起来。

其他几位兄弟我总觉得‘不痛不痒’,不给力、不过瘾,没有那种‘严谨’的味道。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1 16:17:53 +0800 CST  
@crow22015 2016-11-21 15:56:23
没事再转一圈。
楼主,无【我】,【知】能不能确立【我】?
你不会回答“能”吧?
-----------------------------
@杨思基 2016-11-21 16:03:42
嗨,好问题。
能啊,一直都是如此、人人都是如此。
‘我’就是在‘知’中逐步建立或确立的。
也可以这样问吧:无‘知’,有没有‘我’呢?
-----------------------------
@crow22015 2016-11-21 16:20:19
我问你:你这个人人是不是以【我】概之?
你不要搅和,请直面常识好伐?
-----------------------------
估计你也搞不出什么有趣的名堂啊。

人总是以我概之;我必需以知证之。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1 16:28:56 +0800 CST  
@zhengsw68 2016-11-21 12:53:06
@杨思基 2016-11-21 11:49:57
实际上,你的这个“识概念”本身就定义得不清不楚,这是造成口水多多的原因所在。
你这个无限变换及膨胀的“识概念”,实际上已经是不断无限逼近“道”了,只是因为你执着于“概念化识”,才会始终离“道”多少有点距离罢了!“道”既不是“知、觉、识”,但“知、觉、识”又都不离“道”。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原因。
-----------------------------
@杨思基 2016-11-21 15:28:40
嗨,你还是继承着古老的祖先的那套‘麻糊熊’说辞。
‘道’、或‘道可道,非常道’等等说法当然可以,但始终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就是这些说法的根据、理由、依据是什么?
-----------------------------
@zhengsw68 2016-11-21 16:27:12
‘道’、或‘道可道,非常道’ 这个根据还有什么可质疑的呢?
再说,你也根本质疑不出它错在哪里,这难道还不足够吗?难道会比一个可质疑出“错误可能性的概念”(比如:所谓的“可道的知识”)更不靠谱吗?
-----------------------------
哎,这不是质疑、或说‘道’有什么错。

一个叫做‘老子’的老可爱在世上走了一走、看了一看、想了一想,然后给出了‘道、道生一切’等等。
我也很喜欢、很崇拜‘道’这说法,但我也很想知道:老子是凭什么说的?
我对任何人就这个世界的任何说法都不抱成见,我就是感兴趣这样的问题:此论是凭什么给出的?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1 16:38:27 +0800 CST  
@zhengsw68 2016-11-21 16:36:13
任何的“概念”本质上都是人的“定义”,而不同的“概念定义”之差别仅仅变现在“普适范围”的差异。
“道”、“空”、“佛”、“识”、“上帝”、“我”,人定义出来的上述概念,其“普适范围”呈现“递减趋势”!
-----------------------------
【任何的“概念”本质上都是人的“定义”】
如果碰到地外族类一起讨论哲学,你应该怎么改口呢?

所以,也并不需要什么概念,什么‘知、不知’的符号类的语言也不需要,比如某人从某种迷糊中醒来,掐掐大腿、摸摸脸、再看看周围,‘哇呜,我还在、我还活着啊’,感觉一阵子狂喜。
这就行了,这就说明了一切问题。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1 16:52:36 +0800 CST  
@crow22015 2016-11-21 15:56:23
没事再转一圈。
楼主,无【我】,【知】能不能确立【我】?
你不会回答“能”吧?
-----------------------------
@杨思基 2016-11-21 16:03:42
嗨,好问题。
能啊,一直都是如此、人人都是如此。
‘我’就是在‘知’中逐步建立或确立的。
也可以这样问吧:无‘知’,有没有‘我’呢?
-----------------------------
@crow22015 2016-11-21 16:20:19
我问你:你这个人人是不是以【我】概之?
你不要搅和,请直面常识好伐?
-----------------------------
@杨思基 2016-11-21 16:28:56
估计你也搞不出什么有趣的名堂啊。
人总是以我概之;我必需以知证之。
-----------------------------
@crow22015 2016-11-21 16:42:27
也就是说无【我】,【知】 不能确立【我】对吧?
-----------------------------
也就是说:无知不能确立我。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1 16:59:02 +0800 CST  
@zhengsw68 2016-11-21 16:36:13
任何的“概念”本质上都是人的“定义”,而不同的“概念定义”之差别仅仅变现在“普适范围”的差异。
“道”、“空”、“佛”、“识”、“上帝”、“我”,人定义出来的上述概念,其“普适范围”呈现“递减趋势”!
-----------------------------
@杨思基 2016-11-21 16:52:36
【任何的“概念”本质上都是人的“定义”】
如果碰到地外族类一起讨论哲学,你应该怎么改口呢?
所以,也并不需要什么概念,什么‘知、不知’的符号类的语言也不需要,比如某人从某种迷糊中醒来,掐掐大腿、摸摸脸、再看看周围,‘哇呜,我还在、我还活着啊’,感觉一阵子狂喜。
这就行了,这就说明了一切问题。
-----------------------------
@zhengsw68 2016-11-21 17:05:24
如果你说“语言符号”或“概念符号”,是人之间交流“知识”的前提条件,那么估计不会有人反对。然而交流“道或佛”未必需要“语言或概念”,比如禅宗的顿悟!
但你说“知识”(由语言或概念)就是“道或佛”,估计就不会有谁认可你的说法了!
故“一切皆知”,必然不包括“道”在内!
-----------------------------
窝草!我对兄弟你真有点哭笑不得,你审查别人的回帖可否再仔细认真一点!

1、我说的是:概念也不重要、甚至不需要,关键的是亲自体验体察,而文字符号类的概念仅仅是这些体验体察的总结。
2、从你的‘探究知识本源’说起,‘探究’就是‘求知’,知识的本源只能是知、识。所以道、佛等等也经常被称之为‘善知识’。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2 10:41:14 +0800 CST  
@crow22015 2016-11-21 15:56:23
没事再转一圈。
楼主,无【我】,【知】能不能确立【我】?
你不会回答“能”吧?
-----------------------------
@杨思基 2016-11-21 16:03:42
嗨,好问题。
能啊,一直都是如此、人人都是如此。
‘我’就是在‘知’中逐步建立或确立的。
也可以这样问吧:无‘知’,有没有‘我’呢?
-----------------------------
@crow22015 2016-11-21 16:20:19
我问你:你这个人人是不是以【我】概之?
你不要搅和,请直面常识好伐?
-----------------------------
@杨思基 2016-11-21 16:28:56
估计你也搞不出什么有趣的名堂啊。
人总是以我概之;我必需以知证之。
-----------------------------
@crow22015 2016-11-21 16:42:27
也就是说无【我】,【知】 不能确立【我】对吧?
-----------------------------
@杨思基 2016-11-21 16:59:02
也就是说:无知不能确立我。
----------------------------
@crow22015 2016-11-21 17:09:47
也就是说:无【我】,【知】不能确立【我】;
也就是说:有【我】,【知】才能确立【我】;
也就是说:【知】以【我】为基础,反作用与【我】
也就是说:这就成了作用与反作用的问题。
也就是说:先有【我】,再被【知】确立。
-----------------------------
哎,兄弟你真是太费周折了,你还是没有很干净、很清晰地解决‘我’的确立问题。
你目前的成果只是达到了‘我知故我在’,这直接就是笛卡尔的翻版。

看来要达到‘知,故我在,故一切在’,对许多哲学者来说还是个一时拐不过来弯的巨大瓶颈。当然这也难怪,这毕竟是个开创了哲学新纪元的说法。

我们再考察另一个问题‘我是什么?’,或许更易于解开这个基本层面的纠结:
我们先从易于理解的开端说起:首先我是个感知者、觉察者、认识者,然后获知我在、我是这个样子的、我活着、我有身体、我有血肉、我有五脏六腑、我有各种感受、我有思维、我有意识活动、我是各种物质的复杂组合和结构等等等等。
所有关于我的任何特征、性质、内容等等都是在感知中觉察到的,也就是说‘我’就是一团感知感觉、就是一堆信息,尽管你可以把这一切都冠以‘我知’的范畴,但‘我’却依然整个的是个‘知态’。
我是什么——我就是一系列的知觉状态。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2 11:12:06 +0800 CST  
@zhengsw68 2016-11-21 17:26:41
当楼主试图确立“道”的“凭据”的时候,他的内心实际上已经假设存在一个比“道”更普适的东西存在。因此,问题的根源就出在这种内心的假设是不妥当的!
-----------------------------
根子还应该在老子身上。
当老子指称、或勉强给出‘道’的时候,他内心里实际上存在着一系列的支撑‘道’的出台的理由和依据,而这却构成了比‘道’更普适、更基础的所在。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2 11:21:38 +0800 CST  
@三公大叔 2016-11-21 21:51:28
@杨思基 ——“唯知论”已是十几年前你与我交流,发现以知行活动主体为依据,建立以知为本话语系统,才能把“事物”带入人类知识体系中,说明来源。这十几年以来,你与网友交流解说“唯知论”也是真诚而辛苦的。
——可“知识”、“学识”和“学说”的发生原理是不一样的。知识发生于个体知行活动,学识发生于交流融通活动,学说发生于学术批评活动。
“唯知论”只是证谬了“唯神”和“唯物”思辨解说法,却不......
-----------------------------
嗨,是‘阳虫’兄弟吧?
受教!

‘唯知论’在‘功用’上当然远远不是‘终端学说’,而仅仅是个‘起始学说’,其构成了一切立论的基础和平台。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无限可能都只是这一框架里的具体表现。
关于你提到的‘学识传续一统论’等等,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实现的,这个‘知学’框架是完全开放的,每个‘知者’对这个世界都有着各自的认知成果。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2 11:51:27 +0800 CST  
@耶稣哥哥说123 2016-11-22 11:49:17
你把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折了个莫比乌斯在逗你玩。哈哈哈
-----------------------------
是什么观在审视、界定着主观与客观的?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2 15:11:32 +0800 CST  
@zhengsw68 2016-11-21 16:36:13
任何的“概念”本质上都是人的“定义”,而不同的“概念定义”之差别仅仅变现在“普适范围”的差异。
“道”、“空”、“佛”、“识”、“上帝”、“我”,人定义出来的上述概念,其“普适范围”呈现“递减趋势”!
-----------------------------
@杨思基 2016-11-21 16:52:36
【任何的“概念”本质上都是人的“定义”】
如果碰到地外族类一起讨论哲学,你应该怎么改口呢?
所以,也并不需要什么概念,什么‘知、不知’的符号类的语言也不需要,比如某人从某种迷糊中醒来,掐掐大腿、摸摸脸、再看看周围,‘哇呜,我还在、我还活着啊’,感觉一阵子狂喜。
这就行了,这就说明了一切问题。
-----------------------------
@zhengsw68 2016-11-21 17:05:24
如果你说“语言符号”或“概念符号”,是人之间交流“知识”的前提条件,那么估计不会有人反对。然而交流“道或佛”未必需要“语言或概念”,比如禅宗的顿悟!
但你说“知识”(由语言或概念)就是“道或佛”,估计就不会有谁认可你的说法了!
故“一切皆知”,必然不包括“道”在内!
-----------------------------
@杨思基 2016-11-22 10:41:14
窝草!我对兄弟你真有点哭笑不得,你审查别人的回帖可否再仔细认真一点!
1、我说的是:概念也不重要、甚至不需要,关键的是亲自体验体察,而文字符号类的概念仅仅是这些体验体察的总结。
2、从你的‘探究知识本源’说起,‘探究’就是‘求知’,知识的本源只能是知、识。所以道、佛等等也经常被称之为‘善知识’。
-----------------------------
@zhengsw68 2016-11-22 19:27:11
这就是我俩根本分歧所在!
对于你而言“道”也许就是可被认知的“静态化”的知识,因为动态化的知识是不可说的。
对于我而言“道”根本不是可被认知的“静态化”的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一种动态的能力。
故所谓“善知识”本身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本能。
-----------------------------
‘获得知识的本能’就是知、识。
楼主 杨思基  发布于 2016-11-23 14:13:54 +0800 CST  

楼主:杨思基

字数:41054

发表时间:2016-10-28 23:4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28 08:59:29 +0800 CST

评论数:10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