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公知’”?----专访同济哲学家

“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公知’”?----专访同济哲学家

为正在到来者暖场——

问: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公知”?

答:在公共交往很充分之后,民众可以很快就到达“公知”所在的话语-立场位置。知识作为一种权力也不再拥有它过去的位置了。在资本操纵的媒体权力装置中,比如报纸杂志,通常会给他们选定的“公知”留出很大版面,我们这里,除了反复选择性删贴,因为没有更慷慨的版面留给他们,导致他们被操作的优先权也面临破产,尤其让大众越来越知晓这一切真相的时候,大家都公知准公知化了,特定的公知的好日子,自然也快要到头了。

问:你怎么看待现在中国以思想外貌出现的套话?

答:因为有这种需求在先,才有讲套话的人。我有一点担心,就是真正的思想可能是暴烈的,拿到听众面前,会吓到人。很多时候人们期待一种类似布道一样的东西,但真正的思想可能是在两个人面红耳赤时产生。布道或者说启蒙,在这个时代已经太背了,公知的不幸也缘于此。由此,天涯的乱,更容易去除思想的外貌,让思想直接裸露。尽管仍被时时敏感词设置及倾向性小编所玩弄,但毕竟能力有限,良知时复。

问:为什么布道不太可能了?

答:把思想改编成适合布道的形式,总要照顾听众,要动听些,再动听些,可,你面对的听众又越来越成了差异性极大化的众体,不再那么只受新闻联播或者美国之音培养出来的划齐一致,这就导致今天这个为难的状态,各种主义都象摆地摊的,人们都能随意间浏览一知半解,加上不断发生的假冒伪劣丑闻,布道者这个概念本身小丑化了。因此,唯一值得的,到天涯,只为自己的思想布道,别管那么多。

问:这是不是像康德谈论启蒙时说的,每个人只需要睁开自己的眼睛看就行?

答:最大的问题在于,这各个“自己”,已经如此不同,结果,“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各个自己所看到的,往往各不相约,结果出乎意料,一切就成了“不行”。比如,我们常碰到的,某地某时,发生一件事,经历各个不同的眼睛,却看出了完全不同的东西,比如今日俄罗斯与BBC白头盔之间,真实与谣言之间,时常无可设定。这就是目前这个世界的现状。对于许多并不是事件目击者或者思想设置者而言,事件或者思想的传播,一开始要眼科大夫,后来就要心理医生,再后来要科学家来攻关……说出来,以为很容易,后来发现很复杂,效果更难料。也比如,电影本应该是一架共产主义机器,最好的布道或启蒙工具,哪里知道半路会杀出个好莱坞,把它当成了统治全球消费者的工具。


问:你怎么看待“广场”这个概念?

答:广场就是所有政治身份都前来展示和自我检阅的地方。尤其象天涯这种文字广场,汇集当代艺术、思想、理论、大众媒体、市场。这交汇绝对必要。交汇了,才发生,才算数,这是当代艺术启发我们的。广场同时也是上下文、跟帖,拉黑,举报,或新的阐释。只有主贴论文作品才发言的那种模式,已经过时了。

问:为什么要把思想放到广场上?

答:我们将思想搬到广场上,相当于基督徒去接受最后审判,也相当于艺术家将作品放到公共空间里展览。到了广场,思想之间平等了。这种平等自然而然。“诸众”是抽象的,而当200个贴子放在一起,它就很具体了。它是未来共同体的种子。它不应急于抛出什么纲领,也不急于什么交锋,或者拿出什么颜色方案比拼,那会降低智力的活跃度,不如暂时保持逗趣,更有力。在最近的华尔街占领运动后,理论家们提示,百分之九十九的头破血流的教训,需要细细吸取。

问:广场是否意味着一个刻意划定的空间?广场上的人们喂鸽子,而在权力的俯视下,喂鸽子的人本身就像鸽子一样?

答: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指出,广场是由先辈的坟墓来界定,占领、革命和流血之后,才有广场。程序的广场,是按几何式方阵展现的,民主的队例,往往按这样一种通过广场的比例来体现,它只确定民主的形状,从未实现过民主的实质。历史上大多是屠杀和篡夺在重新规定通过广场的队列的边界,天涯则以审核删帖举报封号的边界实现思想民主。毛的文革,是唯一一次公然地突破有形边界的尝试,但很快也失败了。所以,广场上的人和鸽子是有共同点的,看起来很纯洁,也无辜,但都不清白。因此,民主实质上的失败,也成了历史的常事。

问:也就是我们现在谈论的古希腊的民主广场,是一个谎言?

答:也不能说是谎言。因为人们主观上确实期待它是对的,谈论还可以从那里开始。未来的诸众将如何被组织成民主,现在国内外讨论得很多。选票的,协商的,代议的,代表的,都有真实的意义。在谈论未来政治时,以程序为起点的几何式民主,没有以观念为起点的代数式民主那么尖锐,充满主观代入感。后者如果联络实际,如今天法国的黄马甲,往往就意味着血淋淋地打破原有的身份、财产和知识秩序,重新达到观念设定的平等,却又代数异常混乱。程序民主的说法给人的印象是,古典的民主广场结构还在,比如宪法,只要一步一步这样落实下去就可以了,但又容易落入被操纵的阴暗陷井。因此,我认为,民主不是谎言,但是个人类至高的难题。

问: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类似“思想,民主,广场”这样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是可行的?

答:按德里达的说法,任何地方都可以是起点,哪怕念出一首不起眼的小诗。当代艺术界里,大家越来越有这样一个共识:一个作品也是一个政治计划,也是一个展示装置。不同作品的政治计划虽然不一样,却是互相平等的,对于想象未来共同体的形成,都一样有价值。艺术展示装置应该是好客的、开放的。也可称我们这个“思想·广场”是一个艺术装置,因为它虽还没有政治蓝图,也不像一般的艺术作品那么封闭,但它好客、开放,正等待新的共同体的到来。因此,构成我们的广场,古典的,西洋的, ,传统的子曰,革命的沁园春雪,不妨一并而迎。

问:像“思想·广场”这种好客、开放式装置,迎接所有人到场,会带来什么效果?

答:本来是在微信上两个人之间说的,搬到了天涯这个“思想·广场”上,这就从说出来变成了诗歌朗诵和歌剧排练,我们不仅是面对自己,还要面对观众,当场将自己的思想说得字正腔圆,声调和语气都要合体,这可不是小事。其中的仪式感,导致演员与观众各方通过自由议论都伸张了自己的自由,并从这种各自的伸张中获得一种力量的集合度。一个人乱来是没意义的,很多思想情感在一起才出那个味道。

问:思想是一种工具和武器吗?

答:即使很少读书,不懂哲学,如果你在使用语言,思想仍然在你身上进行。亚里士多德和但丁都说,思想是一种身体-语言潜能。当你关注个人和集体命运时,一参与思考和讨论,你的思想就冒出来。回家做饭炒菜时,它又退回。思想不是武器,也不是一种可以训练的东西。它像人类的体温,只要你的语言还在自由运用,思想就不会流失气数。

问:你对理论有实践冲动吗?

答:作为哲学家,理论本身就是他自身正在的一种实践,因此,限于自身能力的边界,一般,没有更大的冲动。至于你所说的实践,即企图指导集体的实践,则,理论往往会在此实践过程中发生种种变形,没有办法,这就是一个人的理论与诸众的实践之间所必然存在着的测不准的力学问题。也就是说,对于哲学家自身而言,理论本身是为了演算,是打草稿,若付诸诸众实践,就不是一个人的演算那么简单了,对此,哲学家只能保持最大的继续打草稿与涂改的耐心。至于,是否有某个伟大的知识分子设计出一个社会模型来叫大家执行,这个难度太大了。法国的,英国的,美国的,苏联的,中国的,经验与教训,都一并在着。

问:你觉得在中国现在的环境里,思想和写作的交流是一个什么状况?

答:我觉得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困境,有写作和思想的冲动,但在周围环境里找不到一个高效的交流渠道。我想,要做这方面的事,想一直做下去,就必须学会自我剧场化:排练了,配角没空来,自己仍在那里排。天涯这个乱糟糟的剧场,对于大家的思想交流,因此依然是非常有益的,它让大家拿着自己的东西来接受检阅,当然,这还远远不够,需要不断让更多思想的剧情出现。

问:天涯的“思想·广场”活动除了哲学家,还应该有画家、音乐家、摇滚乐队等各种身份的人来参加。我们认为,思想不是自上而下传达的,而应该在平等空间里讨论和交汇?

答:只有当多个方向的人马汇集,事情才更有意义,一群专家坐在一起,像只是为了完成命题作文。那是没有什么出息的。我们在这里又唱又跳,只是暖场,鼓励我们等待将要到来的人们。展望未来50年,决定中国命运的将不是我们这代人,而且,我们也许应该将中国的未来命运设为“待定”,这才引人入胜。所以,我们应以更多的好客和虔诚,等待新共同体的到来。

问:这个新的共同体和民主是什么关系?

答:我认为,哲学家设想的民主真正的涵义就是:尽可能吸引人民进入一个可以想象到的最大时空里面。这种对民主的膨胀时空的最大化追求,足以不断吸引新的人民的到来。因此,我不敢说能给后代制定一个方案,我只是等待,我知道有新的东西将会发生,既焦虑,又兴奋,这就是我的天涯最大化心情。

问:你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布道者?

答:绝对不是。暖场的意思是,先讨论起来,让头脑在一起互暖,增加勇气。争论和讨论的意义,不是证明谁对谁错,而是给参与的每一个人都带来更多勇气与思维的可能性。哲学讨论或思想交流,就是干这个的,很难,因此也能产生悲壮感,但这是积极的大脑经验。

问:思想和大脑是什么关系?

答:通常,思想是呵护大脑的一种技术,但它也会对自我有负面影响,导致我们成了自己大脑的专制者,比如养生,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比如灯塔迷,凡不符合私有市场的,就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在我们的大脑还听使唤的时候,不妨时常放弃一下思想,一切从零开始。

问:大脑和思想关系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

答:个人的软弱、怨恨,往往来自于个人的身心受伤经验。在当代,我们对身心的种种呵护,意味着我们自己出于一种入骨的脆弱,在独裁自己。而真实的思想,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勇气,助我们认清自己和大脑的关系。如我们的思想更茁壮,我们和大脑的关系,也会更健康一点。一方面,古人有智慧:祸从口出,明哲保身,另一方面,毛说,年轻人要为了真理,不怕杀头与坐牢,要有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又说,人故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

问:德国作家霍夫曼写过一个小说,里面说到一个作家看到一个姑娘在市场上看自己的书,就自豪地上前和她说这本书“是我写的”,结果姑娘像见了鬼一样逃跑了。你怎么看待这个故事?

答:艺术家和民众的关系也类似。艺术家一旦以作品发了言,就应该卷入到人群里去,而不必向人们宣扬作品与自己的关联。走到人群前说“我是著名艺术家”,这只能显得你很潦倒。写书的人应该明白,劳动分工是我们应该推翻的,写书的人和养猪的人的分工之间,是平等的。如还在计较自己的分工较高,那他这本书也一定写得不怎么样。因此,来天涯的,与不屑来天涯的,其实,是完全平等的。

问:那你在做演讲的时候,面对来自各个方向的听众,他们在知识上和你是不平等的,你怎么消除这种不平等?

答:比如许多人来听我讲哲学,我想他们并不是要听进去所有的话,很可能只是来读某个句子,就着这个句子去写出一些诗来。这个句子有可能成为他们的一个伟大出发点。应该往这方向去想。


问:法兰克福学派主张文化工业毁了我们真正的文化和思想,你怎么看待这一点?

答:按他们的意思是,本来有两条路,最后,社会却选择了不好的那一条。那好的一条,总在未完成的想象中。但我断言:没有更好的那一条;只有更有力度的践踏,就象鲁迅的逻辑,所有的路,都将取决于践踏的力量对比。

问:你认为我们对于苦难的真相的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

答:白头盔证实,纪录片许诺的“真相记录”,是不可能的,在真正的创伤面前,被拍的人和拍摄的人都会受不了。在纪录片中,虚构也是绕不过去的,就算是为了描述真实,在表现的时候,也需要虚构来垫一下。真的创伤,只能是你自己,别人的,你只能听说一下,至多你尽力把别人的创伤当作自己的,如当年地主资本家庭出来的革命者。

问:现在各种图片、视频向我们展现的真实太多了,以至于“真实”动摇了。可以这么说吗?

答:在这个消费景观社会里,虚假成了真实的剪接。许多个人就像秋天的蚊子一样,被粘在这个图片的蜘蛛网上,最后被这种无穷的真实剪接所吸干。要逃出这一结局,需要时常设计过一下无图的生活。

问:“黏性”这个词也是现在互联网的服务商很喜欢用的词。

答:对,是这样。最典型的有黏性的东西可能是手机。阿甘本说,现代人把对奶奶、外婆的那种深情,都献给手机了。谈恋爱的时候也是。人发情给机器看,习惯之后,都不需要看见真人就能发情了。看见真人反而不习惯。我们现在坐在一起聊天,已经不是100年前人们交流的样子,他们可能隔得远,声音大,通过悠扬的山歌声,或者,通过现在已经基本绝迹的书信方式,却比我们现在的这种即时聊,可能更亲切。我们现在在天涯的谈话,可以看作是电子邮件、电话和微博微信之外的一种补偿。在天涯这个“思想·广场”,要与可能被滋生的各种黏性作斗争,比如渣子,水军,机器人,这也是一种对思想的检验。

问:我们能不能说,一些地理的元素会限制广场的发展,比如在中国,可能更多的是像《清明上河图》里的那种线性的、繁华的街道,不是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市场,这会限制交流的发展吗?

答:我们不能强加给宋朝人我们的观念,他们的生活和经济方式可能就不需要广场。我们现在看过去,好像宋朝出问题了。这是错觉,好像宋朝人生病了,要我们来负责似的。我们这个时代来要求宋代怎么怎么样,是不对的。要相信,当时的社会如果需要广场,也一定会演化出某种形式的广场来。

问:中国的许多古代建筑都是木结构的,很不容易保存,而欧洲许多古建筑都是石结构的,这会不会影响到人们的历史记忆的保存?

答:欧洲房子的门窗都很高,可能是人口居住密度及社会封建化程度决定的。就历史感和历史记忆而言,因为近几百年工业化先进而来的势利,造就了欧洲人至今一直被某些自我优越的意识形态幻觉纠缠着。我们谈到意大利人、法国人的保护和修缮之认真,会认为他们和传统的连接格外牢固,其实不一定的。他们也是被某些小资产阶级式的自恋形态左右的。“五月花号”到达美洲大陆时,倒是令人激动的,你想,拓荒者第一次踏上这么大一片土地,将要自己去建立家园与热土的新尺度。我们今天的处境也类似:找到新的共同尺度,而不是企图用过去来规范我们的未来。

问:你说的等待“未来共同体”,很容易让人想起《等待戈多》。
答:确实类似。法国哲学家巴丢说到激进政治姿态时,就经常以贝克特的句子来结束。失败,失败得更好,再失败……这是一种开放的姿态。在天涯,我们不断被封与删除,又不断注册与重复,做着一个叫做“存在即是胜利”的项目。艺术家们认为,大家都在赶往节日现场的途中,没什么基地,只有几个帐篷,以及随时想到往里一钻,也不知道正在到来者会否感觉味道。这是一种积极的等待。除了这个,我们其实也没有什么其他选择。我们都是来暖场的,主要演员好象一直缺席,我们在这里先造造气氛。在这个背景下谈论思想和广场,很有意义。思想是不需要别人带来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像体温一样,但我们值得来一下天涯,逗逗趣,思想需要抱团取暖,即使是产生强烈摩擦的谩骂,也是保持体温的一种方式。思想就是在这种抱团中产生出来的。这种模式会打破过去几十年中国知识分子面向民众时的那种高高在上的传道-启蒙姿态。当然,低智力表演的水军团伙,也是一种助阵。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1-23 23:26:20 +0800 CST  
OK,谢谢放生!:)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1-23 23:30:47 +0800 CST  
常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对此不置可否。我只想说,当人类已经有能力自我毁灭无穷次的时辰,还住在这个小小星球上,必须崭新定义人。

做一个思想的狂欢者,同时做一个实践的审慎者。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1-23 23:39:56 +0800 CST  
请在尽可能想得到的各种可能性之间展开我们的大脑与思想。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1-23 23:40:46 +0800 CST  
问:也就是我们现在谈论的古希腊的民主广场,是一个谎言?

答:也不能说是谎言。因为人们主观上确实期待它是对的,谈论还可以从那里开始。未来的诸众将如何被组织成民主,现在国内外讨论得很多。选票的,协商的,代议的,代表的,都有真实的意义。在谈论未来政治时,以程序为起点的几何式民主,没有以观念为起点的代数式民主那么尖锐,充满主观代入感。后者如果联络实际,如今天法国的黄马甲,往往就意味着血淋淋地打破原有的身份、财产和知识秩序,重新达到观念设定的平等,却又因这样那样代数本身的随意性带来异常的混乱。程序民主的说法给人的印象是,古典的民主广场结构还在,比如宪法,只要一步一步这样落实下去就可以了,但又容易落入被操纵的阴暗陷井。因此,我认为,民主不是谎言,但是个人类至高的难题。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1-24 18:00:10 +0800 CST  
问: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类似“思想,民主,广场”这样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是可行的?

答:按德里达的说法,任何地方都可以是起点,哪怕念出一首不起眼的小诗;而按李敖的说法以,不妨就从现在的宪法开始,这个宪法虽然不能说已经十全十美(没有什么能够十全十美),但总体极其可爱。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1-24 18:02:32 +0800 CST  
问,现在人们时常有一种习惯,说到思想,就要往“东方”“西方”的差别角度扣,好象只有这样,才能确立“我们”“东方”的自信与位置。你怎么看?

答:实在不必将“西方思想”一棍子打死,“西方思想”本身也是人类思想库中一存,并且,还多多相互矛盾对立杂陈体系种种,重要的是,真正以我们自己的眼睛看待一切,包括东方思想,包括“古今”,甚至“南北”,所有人类的思想,首先力求达成一种同类性的理解-----我们毕竟不是面对几亿年前灭绝的恐龙们的所思所想。

只要是可交流的,就是人类的。关于思想,真不用刻意区分“东方”“西方”。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1-24 18:32:10 +0800 CST  
@假装在流浪CC 2019-01-24 19:12:31
公知的定义是什么?这个是基础,不然讨论起来各说各话,形成不了结论……
-----------------------------
公知 - 公共知识分子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 其他
公知:从字面可认为是公共知识分子(The Public Intellectual)的缩略词,精确定义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而在中国社会的实践中,"公知"一词更是对那些貌似公正博学,实则摇摆不定,自视甚高,以天下评判为已任,视政府和百姓问题多多,自认担纲启蒙责任,诲人不倦的一群文化人。尤其在网络和微博中,第三方提到"公知"多含有讥讽的意思。

公知原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是公共议题最活跃的群体,可追溯到法国启蒙运动,但内涵和所指均不等同于公共知识分子 。现为对有目的性引导舆论或发表批判言论,并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特定人群的特殊化简称。

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在中国正式使用是在2005年,《南方人物周刊》第七期特别策划"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首先推出的一个概念,其共同标准为: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

公知一词原是褒义词汇。原指参与公共话题讨论,具备跨学科性,对自己专业之外的公共话题发言,有专业背景具有权威性及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后"公知"一词社会声誉以直线下降的趋势演变为一个负面词汇。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1-24 19:36:21 +0800 CST  
我现在觉得最可笑的是这样一种“知了”:整天叫着,我就是代表真理,我就是讲的普世,你不符合我的标准就是邪恶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1-25 07:52:47 +0800 CST  
原问答:

为正在到来者暖场——专访哲学家陆兴华https://www.douban.com/note/237542772/
海洋 海洋 2012-09-19 11:17:02
文 / 陆晶靖 三联生活周刊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1-25 19:47:15 +0800 CST  
人类的文字信息就是这么奇妙,每个人都以自己理解的边界扩展着对文明的追求。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1-25 22:12:39 +0800 CST  
杨恒均——一个从公知到危害安全国家罪犯的典型

•作者: 千钧棒
杨恒均和“锋锐”律师事务所的某些律师等一些受到法律处罚的自由派人士的下场揭示了这么一个道理,自由派公知与敌对势力只有一步之差,纯粹的自由派人士一般只是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和推动改旗易帜的言论,一旦把言论变成了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分裂中国和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具体行动,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变成了敌对势力,就会受到法律惩罚,这就是杨恒均从一个著名公知大V变成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的过程深刻揭示的道理。
========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1-26 20:47:05 +0800 CST  
问:你怎么看当今的传统文化热?

答:八十年代,我们曾经把自己的一切文化传统看得一文不值,甚至还感觉羞耻,说是,我们的落后全是因为这传统文化不争气,几乎成愚昧代名词,现在呢,又有一些人开始反其道而行,觉得自己的传统文化好得不得了,烂肉也灿烂,西方的,因为强盗历史,就觉得他们的文化也因此什么也不是,真是极左极右地来回摆,这我个人觉得,实在是没有出息的。

顺便想想毛泽东与鲁迅,这两个中国现当代史的真正文化英雄,我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启示?有人为了彰现传统文化在他们两个身上的深厚功底,又因为他俩都反感儒术,特别将他们归类于什么有别于儒家的法家或者墨家,其实有点搞笑。

我不否认,他们两个,对中国传统文明的身染心浸无疑是深厚的,就凭他们对中华古史古理古诗古制古文章的精通功底,就可以足证,但,在那个中华文明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关口,他们俩的杰出与无可替代性,恰恰缘化于东西文明激烈碰撞的横空出世,所以,简单地向二千多年前的“法”“墨”作为参照系来度量,实在有点硬给他们穿小鞋的味道。完全不足以解释他们在文明的尺度上,所具有的划历史性伟大。

这里,有两种思维方式之差别:一种,祖宗成法既定,后世思维只需一一做选择题,另一种,世事变化,易为根本大法,一切皆在缘化之间生新生发,所以,鲁迅先生当年要劝年轻人,少读古书,尽量多读新书,多读些西洋来的书,多接受新思想,以便开阔我们的思路。这,至今仍然有道理。可不能因为为了寻找自信而硬造自信,就只知道回头旧千年古纸堆传统,而不知多学化新东西,放眼全人类文明。

因此,无论在科学技术,还是人文思维,无论是西方哲学各流,包括马列,还是中华古哲儒墨道释法的一切,真正的自信来自于学而不厌广而大化,不在投机取舍于一偶。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2-03 19:03:20 +0800 CST  
问:现在有许多人一接触到“共产主义”,还是感觉相当抽象,你怎么看?

答:这确实是一个常发生着的问题,一方面,几十年资本主义终结历史的洗脑术起了很成功的作用,另一方面,共产主义的理论家们因为种种势利的挤压,几乎自动放弃了思维能力。其实,这个问题,只好再好好读点马克思,他的关于共产主义不仅作为一种历史终极形态,更作为一种历史在即的人的自觉实践运动本身的思维,是不难解惑的。因此,你如果把它当作古老传说逻辑中的原始图腾类,当然抽象,甚至遥不可及,但你若把它当作一种实实在在的在即正在进行时实践点滴,当作随时投身的自觉运动,那就可以赋予广泛而具体而生动的内容。持前一种原始图腾思维逻辑的人,当然无法理解当年为什么会涌现多少从剥削家庭反叛出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现象,也自然无法理解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自觉运动的现实实践性意义。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2-05 22:38:20 +0800 CST  
问:那么,关于共产主义,是关于财产的,还是关于共同命运的,这之间的关系,你怎么看?

原本,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识,这里的产,是专指生产活动中的生产资料---即生产活动中的资本要素,而不是指个人性的生活消费资料。只是,后来,被粗鄙的反动派,通过漫画式的污蔑,进行了持久的涂抹,搞成了什么“杀人越货”“共产共妻”。。。。。。一切被狭隘地锁定在了简单的财产所属关系。那么,好吧,不妨先就从财产角度思考:我们的共产主义,是为了身外的财产,还是共同的命运?我觉得,既是财产的,又是共同命运的,因为,比如,当今贸易战所启示的,面对强大的强盗力量,什么民营国营,这个国度内的一切私人公共财产,其实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这国败了,没有共同命运,成了印弟安第二,你还有什么个人自由命运与财产幸福?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2-05 22:39:19 +0800 CST  
让一个领袖来聆听人民,并将他们想要的东西整合进一个程序,是远远不够的。老亨利·福特的评论是正确的:在他提供生产新车型的时候,他并不听从人民想要什么。他指出,如果被问到想要什么,人民会回答:“要一匹更好更强壮的马来拉我们的马车!”这一洞见在乔布斯臭名昭著的格言中得到了响应:“在大多数时间里,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尽管乔布斯的活动有很多值得批判的地方,但在怎样理解自己的这句格言上,他接近于真正的领袖的思路。在被问到关于消费者对苹果的功能的要求他做过多少调查的时候,他厉声说:“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是消费者的工作……我们会弄清楚我们想要什么。”注意这个论证的惊人的转折:在否认消费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之后,乔布斯没有像人们意料的那样,直接反过来说“我们来弄清楚消费者想要什么然后把产品‘展示给他们看’。”相反,他说的是,“我们会弄清楚我们想要什么。”这就是真正的领袖的工作:他不试图猜测人民想要什么;他只服从自己的愿景,而把是否追随他,留给人民来决定。换言之,他的权力源于他对自己的远见的忠诚,源于他在愿景上的不妥协。

------斯拉沃热·齐泽克

======
参考一个,白痴右们总说毛一个操纵了一切,真是完全的弱智逻辑。白货们坚信新中国是被纯粹骗出来的,人民都是愚民所以他们要凭三寸鼓舌再骗出个苏联解体第二!

什么叫真正有公知,这就是一个标杆,小白们要好好学习。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2-06 11:56:14 +0800 CST  
问:你为什么总是那么醉心于把哲学与艺术相关联?你是如何看待你的工作的?

答:
我们去找真正的工作,就是去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并且,我就这样把对艺术的追逐当作我的哲学的基本任务。因为,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要找到和去做一份还未被定义过的工作!与之相对称的,作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就是要找和去思考一份还未被明确的脑活动边界。这将是她的真正的社会劳动分工。但它还是我们常规说的赚分的“工作”吗?到底该怎么称呼这份工作?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就是第一步!反对劳动分工,是艺术家或者哲学家的头号任务!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2-07 12:41:30 +0800 CST  
问:你怎么看这几十年来,学院派越横行,艺术或哲学越无聊现象?

我们可以说,艺术家或者哲学家的工作,是不能教着来做的,是他们自己试错试出来的。他们是一生都努力寻找自己的真正的工作的人。做到最后发现是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在做这事了,这就接近创造或发明了。

马克思曾说过一句很惊天动地的话:陷在目前的社会劳动分工里的人,比如,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是不配来谈自由的,因为他们主动委身在了那一劳动分工里面了。一个读了几年艺术学院,就认为自己是一定、天生要来做艺术家的,别人应该给他一个位置的人,是不配得到他们想要的自由的,因为,他们自己先积极地钻进了那种劳动分工里了,是他们自己主动不要自由的。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2-07 12:52:43 +0800 CST  
真正的工作,是广义地去成为一个艺术家,是我们自己开创了一份无法被定义的新工作。
所以,我想说,我们人人的真正的工作,是:去成为艺术家。没有一个艺术学院,没有一个老师、没有一个公知,没有任何人能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成为、去成为什么样的艺术家的。这种成为的过程,是偶然中的偶然。我们反而须掷两次以上的骰子,来保证它成为得足够偶然。从今之后,成为艺术家之方式,也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发明了。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2-07 13:25:02 +0800 CST  
哲学家斯蒂格勒曾提示我们:成为艺术家 。 这是要重新去发明我的工作,使这个的生命能延异这个宇宙的熵,使宇宙的成为,在我身上出错,退出,重来,使我们人类能重能有机地团结。成为艺术家,是让我自己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系统里的一个死结,一个虫洞,一个bug。这是我的工作!而不是成为蛆,成为工蜂,把更多的画卖到市场里,开一个更大的工作室,妄想在那个莫须有的艺术史里被人写上一笔,让作品在死后也能骂出一些钱。波依斯说的人人都有宣称自己是艺术家的权利,这句话,对我们而言,更多地是一种警示:你本来应该是艺术家的,改造和在写这个世界,都你份该做的工作。不要再继续装嫩和装萌啦!动手吧,肩挑吧!
楼主 随意说说2014  发布于 2019-02-07 13:30:07 +0800 CST  

楼主:随意说说2014

字数:16077

发表时间:2019-01-24 07:26:2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30 16:49:50 +0800 CST

评论数:47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