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与“牵缠”——读《草木篇》有感

“投射”与“牵缠”——读《草木篇》有感/李野航

瑞士精神科医生罗夏发明了一种“墨渍投射测验”,让患者针对一些墨渍所形成的随机图像说出感受。据说,这将暴露患者的无意识人格。“墨渍投射测验”之表现在现代政治运动中者之最著案例,无过于“《草木篇》诗案”。

欲理解“《草木篇》诗案”之本质,必先理解“赫鲁晓夫报告”以及“匈牙利事件”之本质。所谓“赫鲁晓夫报告”以及“匈牙利事件”,不妨打一个比方:一个人做一笔大买卖(此即“社会主义事业”),预计小亏大赚。生意做到一半,亏得很多,未见大赚。家里人于是不干。两个选择摆在眼前,一:大买卖不做了,认赔保本,作小买卖(此之谓“修正主义”)。二:继续咬牙投钱,坚持到底,以求大赚(此之谓“总路线”)。但由于眼下赔得心痛,反对大买卖、“认赔保本”的呼声很高。但大买卖的主导者认为,此旷世一遇之大买卖,一旦放弃,保本都难,不能不做。故觉得“认赔保本”之“修正主义”思想,应予痛批。然家里“认赔保本”之主张者,岂敢公然高举赫鲁晓夫之旗帜乎?必借花花草草而发牢骚而已。于是乎,《草木篇》之“墨渍”,就不免成了“认赔保本主义”者们之投射物。也因此就自然为“坚持到底”之主张者“诊断”为“右派”而打击焉。而《草木篇》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场超级的、路线选择之“飓风”的“风眼”。而“飓风”一刮,自然巨细靡遗,人仰马翻。

时过境迁,今日21世纪之都市小资文艺青年们,已经很难从《草木篇》里找到哪怕是一丁点的共鸣了。为什么?因为似乎“做大买卖”的“飓风”过去了,赫鲁晓夫不再意味着什么了,曾经当过“飓风”的“风眼”之《草木篇》也就似乎什么也不是了。果真如此吗?恐怕未必。今日之世界格局,即将面临百年所未有之巨变。大国博弈与阶级冲突之“飓风”又在酝酿,处在社会不同利益诉求之阶层,正在寻找新的“墨渍”,以便“投射”其各自的诉求。今日之“墨渍”已然升级换代,不再是一两首诗,乃是电影。比如《寄生虫》、《小丑》之类。

文学艺术之于社会生活之走向,有时候真会有原子弹般的影响力,然文学艺术之真正价值,还不在其足以影响社会之走向,乃在于足以隐喻、揭示人类命运之秘密。比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此剧绝非仅仅是一个童话奇谈般简单,它的不朽在于,隐喻了人类生存之根本性“无明”,乃是由于那看不见的、超世界的、无意识的力量(即剧中之精灵)设计或设计失当之结果。昨闻《草木篇》作者流沙河先生辞世,不免将《草木篇》拿来细读,发现其中一首题为《藤》的诗,入于不朽之列,亦未遑多让也。

诗是这样写的: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此诗不朽在哪儿?不朽在于,它道出了一个人类有史以来未能克服之基本悲剧———自己最险恶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拥趸。古来多少无比正义的事业、无数杰出的人物,一旦他们亮出自己的主张,打出自己的旗帜,就会招来两种反应:一是反对,一是拥护。然纵观无数历史之教训,就会发现,其实反对者不可怕,反对反倒能促使自己进步。恰恰是那些貌似的“拥护者”,他们像“藤蔓”一样地凑上前来,献上他们“赞美”的鲜花。可他们真心认同他们所“拥护”的事业和人物吗?非也。他们只是投机者。他们投机地缠绕着他们所“拥护”的“丁香树”而爬满高高的“枝头”,直到那真正的“丁香树”早已窒息而死,人们却还把那冒充的“藤蔓”当做“丁香”的枝干。当人们发现这“藤蔓”的可恶时,同时也就把“丁香树”也否定了。于是乎产生出一种逢“丁香”必反的思潮出来。于是乎,“丁香”的正义事业,也就彻底地被污染,沦为了自己的对立面。“藤蔓”,是贼性难改的。它会缠死所有能缠上的树。如果有人们以为“藤蔓”只想缠死这棵树,不去缠死那棵树,就太天真了。

其实,拿《草木篇》当“墨渍测验”来用一用的那位革命领袖岂能没有读出此中的深意?据说,在某个场合,他老人家就说:“《草木篇》也不全坏,有几首就很好嘛”,随即背诵了下来。或许,正因为他老人家基于对“藤蔓”问题的痛心疾首的认识,才不惜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来搞一搞那些“扛着红旗反红旗”的“藤蔓”们。倒是今天从右边将《草木篇》及其作者当“墨渍测验”来“投射”的人们不读《草木篇》,他们逢“丁香”必反,仿佛“丁香”就是“藤蔓”,仿佛那“藤蔓”只缠马克思,不缠哈耶克;只缠莫斯科,不缠华盛顿。岂非可笑乎哉?

随着流沙河先生的去世,网上出现了许多观点两极化的评价文章。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流沙河先生虽然离世,然其作为一种“墨渍投射测验”的“道具”,仍然活着,且被立场截然相反的人们继续地投射着。亦可谓不朽也已。









(附:挽流沙河先生)

成都辞章之妥帖,书法之文气者,无过流沙河者。余每见其所撰所书对联,无不击节叹赏。己亥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惊闻讣讯,告以翩然驾鹤,无任欷歔。传闻:毛远新少时,同 游泳北戴河。 谓曰:“勿学流沙河,流沙河沉矣”。此言说出,历六十馀年矣,而流沙河未沉。今日则沉矣。其间物论之是非,意见之左右,纷纷纭纭,莫衷一是。个人如微木,形势若洪涛,子曰:“其如命何”,其言盖深。于今世运,又临歧路,国际格局,行将丕变。则不知后之来者,将何以论今日之人物耶?流沙河晚年,考释文字,阐说庄子,于乎国故,厥功懋著。余也晚学,不揣固陋,用《庄子》典故,而挽之以联曰:


此老去留,所关文脉;
人言左右,一任天钧。

楼主 野航  发布于 2019-11-28 18:45:13 +0800 CST  


微信公众号
楼主 野航  发布于 2019-11-28 20:19:03 +0800 CST  
楼主 野航  发布于 2019-11-29 10:59:00 +0800 CST  
@基督精神死给你看 2019-11-29 13:47:22
要是能加入一些历史苏式经济学上的错误,什么是亏损什么是赚,什么是无形资产,商誉?什么是土地增值?什么是绿色产品价值?对小亏大赚就容易理解了。比如当年的上海货。
-----------------------------
一篇文章不宜扯太多,只点出草木篇诗案之历史背景与“藤”之隐喻意义,就够了。
楼主 野航  发布于 2019-11-29 14:23:55 +0800 CST  

楼主:野航

字数:2329

发表时间:2019-11-29 02:45:1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29 23:16:10 +0800 CST

评论数: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