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解《红楼梦》揭示的人生意义与生命真相系列

道解《红楼梦》揭示的人生意义与生命真相系列

缘起

对道理领悟越深刻的人,表达起来反而更浅白。当一个人能用常识、常理轻描淡写的把那些看起来非常玄妙的道理,三言两语说出来的时候,那才是真懂了。然后,不断地升华上去反而觉得无话可说了。

无事可干,朋友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把我过去十年的东西整理出来,给需要的朋友看看。当我注册了“子无求乎”的公众号,却发现能让我满意的文章寥寥无几。其中,比较满意的还是融合了我证悟的道理揭示的《红楼梦》深层次内涵的那个系列。但是,2014年修改的哪个版本还是太复杂了,就想再精简一下。但是无论怎么简洁,还得符合现代人还得是有一定古典文学和佛道常识修养者,才能看得懂。

道解这本古典名著的过程中,本人又有很多心得!有恍然隔世之感。故此,我再将《红楼梦》揭示的生命奥秘,分八个系列给各位说道说道。

一:《红楼梦》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中华文化涉及天、地、人之三才各个层面的如何做人、如何修道、如何修佛等具体内容,才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说。中国文化讲意境,文字的意义表面在人这面,内涵通天彻地包含一切神道天理,这是中华意境文化之文以载道的意义,中国四大名著就是这样的文以载道之作。

一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要完全阐明这个道理包含的意义与不同境界的内涵与表现,就需要一个宏大的故事来具体展现,这样人们才能看的清楚,听的明白,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之文以载道作用。《三国演义》讲的是做人的义理,以特殊历史条件下三股势力逐鹿中原具体表现义理不同境界的内涵与表现;《西游记》讲的是修佛之路,修佛的路上不同境界与层次要遇到的魔难与干扰,最终如何功成圆满;《水浒传》讲的是盗亦有道,做强盗的义理、强盗的内心思想与精神境界不同层面的体现,强盗也要精忠报国的忠义内涵。最难懂的是《红楼梦》,《红楼梦》讲的是什么呢?

《红楼梦》讲的是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的一块多余的石头,动了凡心“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化为一块玉石随赤瑕宫神瑛侍者入凡间进一步修炼,高层生命绛珠仙子如何了却与神瑛侍者历史甘露灌溉之恩而助神瑛侍者的故事。

赤瑕宫神瑛侍者要借胎降入在人间借“情魔”历炼而进一步修炼,绛珠仙子要了却与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大恩大德,需要一个舞台,有舞台还得有配角的帮助和烘托,这个舞台就是宁国府与荣国府及“大观园”。而配角“金陵十二钗”等,都是助神瑛侍者观遍世态炎凉的虚情假意而摆脱人情束缚最终出家当和尚修炼的关键人物。“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那块“通灵宝玉”,起着时时警醒神瑛侍者“莫失莫忘,仙寿永昌”,也即是提醒神瑛侍者下凡以后,于儿女情长之际,莫失本真与本愿而回归天界的关键作用!

总的来说《红楼梦》包含三大内涵:

一、有恩必报。这是人间、天上一样的道理,神仙受恩也得同等报答,受多大的德,报多大的恩;

二、人间即是一个“大观园”,是高级生命了愿而返本归真的大道场;情魔之七情六欲是返本归真的修炼因素与条件,所谓魔障!上天有好生之德,那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都是为还债及消业,为提高人的心性而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否则,你们这一生必定就是旧账未了,为利益争争斗斗中又添新债!这一辈子,无论权势高低与钱财多寡,忙忙碌碌一生最终都是白活,为人作了嫁衣裳!

为什么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债务,非要下世当人才能还尽?就是因为人间有苦、有矛盾!矛盾是一个人精神升华的基础,包涵了阴阳相生相克而相互依存的道理基础。因此,人间的本质就是一个八卦炉,是佛道两家的大道场。

各位,如果你们把上面这段话理解明白以后,《红楼梦》就能看懂了,这也是我这个系列八篇的基本文理和文脉。

三、赤瑕宫神瑛侍者是《红楼梦》的主角,配角是包括林黛玉在内的“金陵十二钗”。从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一回而言,主角转世之前,一些配角早就紧锣密鼓的登台了。王熙凤他们年龄大的当然要先转世,包括“金陵十二钗”她们转世之后一生就像一个剧本一样都有安排。整部《红楼梦》即是在导演的安排下的表演,主角和配角人间生命之过程都是象演电影一样的走过场,也叫宿命!

《红楼梦》一僧一道自始至终都贯彻其中,演绎了佛道两家度人的特点,借甄士隐与贾宝玉的家庭变故中的悟道谈明了人生如梦,返本归真才是人生的真谛与意义!自古以来入佛道两家者众,但是成名的多,能成功者寥寥无几,为什么?《红楼梦》开篇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就把原因讲的明明白白、交待的清清楚楚!

“士隐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甚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就请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红楼梦》开篇就指点主题,谈明了世人都知道神仙逍遥自在,却人心难了的真相:了却人心者就是神仙,放不下人心执著的就是凡人!神仙与凡夫、开悟与堕落、天人之别就在一念之间。这就是《红楼梦》布局奥妙之所在,开篇就通过甄士隐把修道的奥妙与文章主旨都交代清楚了,然后再具体借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所谓爱情故事进一步阐明修道中的奥妙与难关,因此甄士隐这一段看似简单,但却是画龙点睛之笔,点明了修道的真谛:

修佛、修道的基础都是了却人心!也就是道家讲的返本归真、佛教讲的明心见性、佛在心中,修心第一的内涵。

看《红楼梦》的读者往往对“真到假时真亦假,假到真时假亦真”这句话与“好了歌”印象深刻,这句话自始至终贯穿《红楼梦》的主旨,警示着读者:观人间万物、世间百态何为真,何为假?“好了歌”中,何为好,何为了?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无几人能说清,问题简单却是人间大道及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意义之所在!而《红楼梦》就是为回答这几个答案而来的,由此而演绎的,是文以载道而为世间迷众破迷解惑而传世的。

什么是好、什么是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们只要把贾宝玉与林黛玉所谓的爱情故事看懂了也就是明白了:

我们首先要明白: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爱情悲剧,那是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入凡间历情劫而了愿的假象!人间才是炼狱,在人间各种逆顺环境中能守住本性、不失本真这才是“真”,而这个过程中方方面面体现的魔难与被七情六欲干扰受的苦是“假”,那才是报恩与还债及情劫中“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考验实质。

什么叫好?什么是了?人心了却就是好!来世的愿望都实现是“好”,而圆满回归来时的地方才是“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人间是生命临时旅舍,为贾(假)府,生命产生最初之地方才是真家;于七情六欲、追名逐利中患失患得而受苦是“假”,情魔磨砺中的报恩及还债与悟道中返本归真才是“真”,也就是人们常听到的“从哪里来,归哪里去”的功成圆满就是“了”,这才是做人一场最“好”的归属了~真到假时真亦假,假到真时假亦真!

换而言之:贾宝玉与林黛玉不是为姻缘而来人间享受荣华富贵的。那些将贾宝玉和林黛玉视为爱情的悲剧者,都是痴心妄想的自作多情!如果他们真如一些人是所愿,结婚生子、金榜题名,也许他们从此永远迷惑在人间的七情六欲之中,最终销毁在六道轮回的苦海之中了!这样一来,他们来世的愿望不但不能实现,最终在情劫中误了仙缘前程双双殒命于万丈红尘之中,这是好还是坏?是真还是假?是喜剧还是悲剧呢?

绛珠仙子演完她的戏份,完成规定动作以后就了缘归位而去;主角在各位配角的帮助下,于婚变之大喜大悲及宁荣二府由盛急衰的过程中,阅尽人心丑态、世态炎凉的贾宝玉终于堪破情为何物而出家当和尚继续深造,而那遗世俗众继续自己未完的梦幻之旅。千古以来,那世俗之人无论怎么折腾,其结局都囊括在《红楼梦》收尾曲“飞鸟各投林”之中: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一曲《红楼梦》就要终了,其最精要之处却在文章的最后,这首由曹雪芹挑明《红楼梦》传世真相的小诗:

说到辛酸处 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 休笑世人痴

这首诗什么意思?千古人间皆同一梦,人的由来都是一样的,谁比谁能强到哪里去?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仅仅是别人的问题吗?你不就是那上天遗世而乐不思蜀的宝玉?也就是说:《红楼梦》是揭示人生真相的一本书!如果你真明白了这首诗的含义,你再看看下面这首曹雪芹题《金陵十二钗》绝句,恐怕心里就别是一番滋味了: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07 14:16:08 +0800 CST  
在手机上看这篇文章,发现诗都散了,就是一句一行之间空一行。登论坛才发现,是手机版有问题,给朋友们提一个醒。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07 16:16:28 +0800 CST  
本系列一共八篇,系统的阐述了佛道两家修炼深层次的秘密。大道无形,《红楼梦》包涵的佛道两家的至理,曹雪芹其实就是走文道修行的大道!历史上有李白、苏东坡等都是这类人。不然,不会通过《红楼梦》揭秘那么多的天机。

真正的大道修炼,是与大众一样生活和工作的,内心严格要求自己同于光而和于尘,人们从表面看不出来。只是觉得这个人非常好,不入流。

我们先揭示曹雪芹真实身份,然后再继续下面严格按照原著精神内涵而论述。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08 11:27:19 +0800 CST  
@我爱我的老婆儿子 2019-10-08 13:57:31
有道理
-----------------------------
下午好!那我就接着讲下去。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08 14:48:01 +0800 CST  
二: 情为何物

解《红楼梦》之谜,我们首先论明白《红楼梦》开篇空空道人把《石头记》改为《情僧记》的原因,这是《红楼梦》开篇明宗最为关键的一段话,要论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讲清楚什么叫三界,也就是情为何物的问题。

《红楼梦》开篇有这一段: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空空道人这段话,把《红楼梦》传世的目地和性质讲的非常明确!这本书就是启蒙有情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三界是宇宙中最低的一个境界的一个范围,道家和佛家都有论述,其实西方文化的神话故事也有论述,只是没中国文化这样理性与清晰,就像中西各个民族与国家对地球的认识一样,只是具体的表达问题。

三界自下而上分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三个大层次,每一大的层次又分多个境界,才有道家和佛家三界分九层天和三十三层天之说。三界每一个境界的生命的生存状态与物质的体现都是不同的,欲界最低,修炼中修去情欲就能进入色界,去色心就能进无色界,无色界的众生没有对色心的执著,但还是情中之物,再往上修最终就跳出情,也就是出三界了。

欲界也叫凡间,是整个宇宙最低级的境界与生命,由此层层升华就是不同境界的拾阶而上的天人空间,地球本来就在天上。

三界是情主宰的空间范围,情主导三界众生的思维与思想,其本质是为私,越往下境界越低级、生命的智慧与状态越低级和肮脏,也就越苦。

比如:三界就像一个容器,情是这个容器中的水,这个水中的生命都是被情左右,就象鱼离不开水一样。水中之物要离开水这个容器唯一的办法就是修炼成精怪和神仙,这样才能脱离这个情升华到更高空间做高级生命!

三界以外就是脱离情这种生命控制的高级空间,境界越高物质越微观。在三界内看三界外什么都没有,不是没有而是物质更微观,只有完全把三界的物质修“无”、修“空”的生命才能同化那一层次的道理,道德标准达到那层空间的状态要求,物质升华到那样微观才能看到和进入。

比如:同一句话,境界与修为不同个人领悟就不同。为什么你就看不到和领悟不到,别人领悟到的道理难道自己看不到就不存在吗?自己认识和看不到更高境界的道理与空间,也就进入不了,这不是迷信而是修为问题。

空空道人看《红楼梦》而悟道,这是空空道人在自己的境界看《石头记》的过程就是入世间和出世间的过程。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色”是指万事万物、情是色的根本。修道最重要的是能发现不是自己先天生命的不纯,物我分离以后,再消去不是自己先天生命中的因素而步步提纯,这就叫修心!重修心性,其次才是炼身!空空道人由此悟道,把《石头记》改为《情僧录》。

僧,也是生啊!不生不死,不死不生;生即是死,死既是生。

曹雪芹就是通过《红楼梦》开篇的这一小段对话,点明了《红楼梦》这本书的性质与面世的本质作用:启发人的佛性与理性,点明修道要旨而普及修道文化,同时能使其中的一些有根基的人入道和悟道!

上面讲的这些是看懂《红楼梦》最为基础的道理,明白这些再看主贴也许更有帮助,这也是为谈清这个系列后面的东西做铺垫,否则,一些问题也是说不清楚的。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08 14:50:32 +0800 CST  
三: 贾宝玉失玉前后为什么判若两人?

至今,研究《红楼梦》的人对贾宝玉的来历说不清,有人认为贾宝玉是石头转世,也有的人认为是神瑛侍者转世,都说对了一半,这涉及了一个修炼界的密中之密,也就是我们看古书的时候经常看到的“夺舍”!

《红楼梦》开篇就明确说明神瑛侍者转世修炼,石头随行了愿,书中最后一回有如此对话:

雨村道:“既然如此,现今宝玉的下落,仙长定能知之。”士隐道:“宝玉即宝玉也。那年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一为避祸,二为撮合从此夙缘一了,形质归一,又复稍示神灵,高魁贵子,方显得此玉那天奇地灵之宝,非凡间可比。前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带下凡,如今尘缘已满,仍是此二人携归本处,这便是宝玉的下落。”

这段话说的很明白:宝玉在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那么问题是宝玉离世以后,谁是宝玉?这个问题其实连贾雨村都不知道,只知道“十之四五”,也就是稀里糊涂的知道一半,究竟如何?我们必须要了解修炼界讲的什么是“夺舍”:

什么叫夺舍?为什么要夺舍?

舍,指人体,修道必须要有人体,否则修炼不了。石头、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下市与普通生命不同,一般转世为业力轮报,是神依这个人的业力多少具体安排,自己说了不算。上届生命带宏愿来世的则不同,怎么安排要依照这个生命的第一志愿!这是人转世与神转世的不同,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是了仙缘的同时,要提升自己证悟更高的境界与果位。

石头来世的愿望是什么,看看下面《红楼梦》第一回的这一段:

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 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怂级*,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以上从《红楼梦》原文看到,石头的转世的第一心愿是“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

书中这句: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怂级*,无中生有之数也。这是什么意思?不同境界的生命,当他们的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其不纯正的那些因素就会出来表现,这就需要进一步净化和提升了。

人间是修道最好的场所,为什么神仙都不敢来世?因为转世以后要抹掉这个生命的一切记忆和能力。人为身外之物的利益执著而勾心斗角,物欲与滥情、人的观念最容易把人毁在其中,来了就回不去了!谁敢来呢?神瑛侍者转世以后,也面临这个问题,这就是神瑛侍者转世降生时口中含一块“通灵宝玉”奥秘之所在了。

“宝玉”是上届的神灵,“通灵”就像附体一样控制着贾宝玉,这样一来石头转世的“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心愿可以完成的同时保护着神瑛侍者可以转世不入!神瑛侍者只是自己身体中不管事的旁观者。

宝玉上“莫失莫忘 仙寿永昌”提醒神瑛侍者,警示其只是观事观人心而洁身自好,待机缘成熟了断与绛珠仙子恩怨,就可以出家当和尚了。

也即是说:神瑛侍者转世直到玉失之前这段时间,神瑛侍者的人体是那块宝玉控制的,这叫“夺舍”!

宝玉离身以后,神瑛侍者不管身体不行了。这之前神瑛侍者不愿意入世,所以当家做主以后表现的性情与那块石头完全不一样,老想着出家,不爱和丫环女人开玩笑,人们认为是神智迷失。其实,这个时候的宝玉不是那个假货而是货真价实的眞料了!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09 17:54:18 +0800 CST  
四: 妙玉为什么修道失败?

谈妙玉为什么修道失败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真正的修道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以及为什么要具备这样的品质。为表达明白,本人用同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优缺点来论证,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一对比就一目了然了。

修道,是人间最艰难和高尚的事!人生生世世六道轮回的转世中,为生存造下债业如山,欠债是要还的,欠命一样的要还。修道要离开三界了,那过往的一切债主都要上门要债,加上满身的情欲和各种观念要清除,这些情欲和观念也是生灵它们会干吗?

一个道人一旦真正的拜师,马上面临还命索债的问题!这就是修炼人千魔万难的来历,脑中的私心杂念马上千奇百怪的干扰,这就是心魔的扰乱!

一个真正的修道人要具备唐僧为取经度众生的那种明知前面千难万险、万魔阻挡之九死一生还坚定不移的大善信念,唐僧为什么能为人之师?就是这种大善宏愿的可贵,千万里挑一,修炼如初一定可成正果!真正的道者还要具备孙行者火眼金睛的理性,具备那种大无畏、横扫妖魔的精神与能力的同时,要有猪八戒的憨厚老实体现的宽容大度与沙僧、小龙马的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精神。

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相辅相成的,每个人有长处同时也就有其短处之弊端,唐僧师徒也是如此,修道过程就是升华与圆满自己的佛性,清除魔性弊端的过程。

唐三藏的缺点就是肚子里装着佛教三藏万卷经书,肉眼凡胎看不到真相。法号玄奘,玄意思是超高、超常的道理,奘的意思是大与壮,也就是要透过经书的字面悟看不见高层次的玄机和大智慧;孙行者有大能力,守真从一认死理,正是如此又容易自我太强而自负,心猿意马的骄傲自满好摆显而坐不住,表现起来就是缺乏慈悲之柔性,要放下自我至无私无我而悟空;猪八戒憨厚老实,缺乏智慧反应迟钝的呆子缺乏大能,是一个调节情绪的角色,孙悟空就敢骂他泻火。情色欲望太重六根不干净,因此要严守八戒的同时克服懒惰,法号悟能;沙僧能吃苦耐劳,只是根基浅而木讷,修智慧能达到的高度有限,挑担行脚吃苦能“劳其筋骨”积德消业,还要在“苦其心志”修清净心上下真功夫,法号悟净。

《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的优缺点理清以后,我们会发现:这师徒的优点,包括对救度众生而不畏生死大善的信念、坚守真理的刚强、宽容与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忍性这三要素是互补圆融,缺一不可!

我们再看看那妙玉,她具备真正修炼者的品质吗?一点都没有!唐僧师徒的缺点却一个不少。

妙玉日常喝茶用的杯子名叫绿玉斗,妙玉曾说:“贾府也找不出来。”书中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写了这么一件事:

一日,贾家来了一位乡村老妪刘姥姥,带来了乡村野味,还讲了些乡野趣话,贾母十分开心。于是率众儿孙到大观园设宴,宴后众人游大观园,游到栊翠庵,贾母告诉妙玉:“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窖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茶是上上品老君眉,水是旧年存放的雨水。贾母吃了半盏,余下的递给刘姥姥,刘姥姥一口饮尽。

后来妙玉特意吩咐下人,将刘姥姥用过的茶杯扔到外面。贾宝玉感到扔了那茶杯实在可惜,于是求妙玉:“不如就给了那贫婆子吧,她卖了也可以度日。”妙玉想了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我没有用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给她。”接着吩咐下人拿走。

妙玉又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把二人带到一间雅净的耳房,这时宝玉也悄悄地跟了来,妙玉重新泡茶。妙玉拿出两只杯,只见杯上镌着三个字,后有一行真字“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于秘府”一行小字。另一杯形似钵而小,有三个垂珠篆字,“点犀*”,而沏茶用的水更是奇巧,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用花瓮封上口,深埋地下,五年后取出沏茶…可见其奢华的程度,对刘姥姥的态度而言,这哪是出家人的心态?

妙玉情欲很重 。《红楼梦》写道:“一天,宝玉去看四妹惜春,忽见妙玉也在,正专心下棋,妙玉猛抬头,看到了宝玉,宝玉忙问候,妙玉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只看那棋。宝玉自觉造次,连忙陪笑道:“倒是出家人比不得我们在家的俗人,头一件是心静,静则灵,灵则慧。”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地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地红晕起来。”

接着书中又写道:妙玉当晚回去,坐到三更过后,下了禅床,出到前轩,但见云影横空,月华如水,独自凭栏站了一回,忽听房上两个猫儿一递一声嘶叫,“那妙玉忽然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自己连忙收摄心性,走進禅房,仍到禅床上坐了,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腾,觉得禅床便晃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

妙玉自心生魔而中邪了,再后来就被强盗盗取生死不明,书中最后交代可能跳海自杀!

仅从上面书中记载的皮毛,我们看到的妙玉是一个懂享受、爱面子、有洁癖、情欲较重、有才气的六根不净的才女。人出家,她的身子和思想都没有出家,不守清规戒律出家就是假,那是她新奇雅致的生活方式,其修行完全是一个玩票性质的票友。但是,从她跳海也不从强盗的行为而言,也是一个品行孤傲、个性高洁的才女,这样的女子如果不出家也许是人间一等一的上品人物,出家就沾染佛门名誉了。

说起来,这也是给后来的贾宝玉一个教训,惜春不出家宁愿死的表演也是给宝玉看的,为的都是坚定宝玉求道的决心,“金陵十二钗”这些配角的作用也是如此这般而已。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11 12:35:40 +0800 CST  
五: 甄贾宝玉之谜

人们对生活的感受是大致相同的,区别是悟性的高低与有无,有的人一点就透,有的人就是执迷不悟。

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你静心看《红楼梦》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红楼梦》中各种性格各异之人物的那种思想活动与状态似曾相识,也许就是你及你观察到的身边同事、亲人、恋人等之曾经与现在的状态,为什么?本人上面“二:情为何物”一篇中已经说明了“三界”的一些情况,那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存在的!

比如:三界是情为水的大容器,这个容器中的一切层次与境界的生命,就像水中红的鱼一样,是为水也就是为情而活着的,只是境界不同造成的生命生存与物质存在的形式与状态的差异而已,这是三界这个容器的实质,情是万古不变的,包括人情的表现,改变的是社会形式、状态与文化背景的变迁造成的道德水准的不同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红楼梦》会发觉:怎么《红楼梦》中人物的涉及父母、夫妻、父子与亲朋好友的情感之感受是那么的真实,身同感受的愿因!这就揭示了《红楼梦》另一个谜:《红楼梦》其实就是曹雪芹真实的再现了情具体体现在人这一层面与不同境界的实质,还原了情魔与色欲是怎么控制人的!

因此,才有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之开悟,也就是说:通过《红楼梦》,你可以看透情与色欲的实质与具体表现,启悟你的本真与本性从色情中摆脱出来!

甄宝玉是谁?其实,甄宝玉就是那个石头如果不离开贾宝玉,他和宝钗结婚的结果!就是沦落为逐步被物欲与功名掩埋的甄宝玉,永远回不了来世之前的境界了。《红楼梦》最后一回甄士隐与贾雨村说的很明白:“宝玉,即宝玉也。那年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一为避祸,二为撮合......。”石头离开贾宝玉的一个原因就是“避祸”!为什么?这个和石头下世时的心性境界造成的本愿之“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有关,也是为什么《红楼梦》多次提到这个宝玉有“下流的痴病”的原因,这个下流痴病也就是人们说的花痴。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宝玉睡在秦可卿的床上,梦中在“太虚仙境”遇到唱“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之曲的警幻仙姑,那仙姑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今忽与尔相逢,亦非偶然,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 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试随吾一游否?”宝玉听说便忘了秦氏在何处,竟随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宝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

这个时候的贾宝玉已经自心生魔,招‘古今之情’,‘风月之债’之邪魔严重的“病入膏肓”,他从此就得花痴病了!

书中接着写道:又听警幻笑道:“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一语未了,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为什么书中这一段那些仙子看不起贾宝玉?她们欢欢喜喜的以为是绛珠仙子,要知道神瑛侍者可比绛珠仙子的地位要高地多!这是因为这个时候的贾宝玉不是神瑛侍者的生魂在管理,那块石头的境界低下,仙界的人都看不起,包括这个警幻仙姑也一样,所以老是对着得花痴病病入膏肓以后的贾宝玉冷笑。

这之后,警幻仙姑讲明一番道理,说明贾宝玉之珍贵在于其“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等语,这个时候的贾宝玉和猪八戒这个呆子差不多,再授贾宝玉男女云雨之术,而贾宝玉醒来马上就和袭人演示了一番。

这以后的贾宝玉只要是金童玉女不分哪家哪府的都要亲近,痴病就越发严重了,这样的货色结婚以后的情况就如我们通常看到的差不多:

现代一些少男少女们,年少的时候也是山盟海誓的纯情,看着也很可爱与感人,但是随着入世深浅以后就变了,山盟海誓成笑话,取而代之的就是名利与贪婪了。就像贾宝玉的密友秦钟誓死留给宝玉的遗言,《红楼梦》十六“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写到:(秦钟)哼了一声,微开双目,见宝玉在侧,乃勉强叹道:“怎么不肯早来?再迟一步也不能见了。”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为什么秦钟变现实了?因为秦钟爱恋的在水月庵当尼姑的智能被他花言巧语的骗到手,没想到小尼姑动真情,最终竟然害得痴情的小尼姑到家中寻他被秦钟父亲撞见赶走,小尼姑身败名裂、下落不明,秦钟老父亲也气死、死不瞑目!而秦钟到死才有所感悟,留下“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的遗言就匆匆走了,可见情魔致害能深入骨髓,病入膏肓以后也就无可救药了!

秦钟的留言和《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姑的忠言劝善一样: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 ,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正不知何意,忽警幻道:“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淫污纨绔与那些流荡女子悉皆玷辱。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好色即淫 ,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吾所爱汝者, 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宝玉听了唬的忙答道:“仙姑差了。我因懒于读书,家父母尚每垂训饬,岂敢再冒 ‘淫’字?况且年纪尚小不知‘淫’字为何物。”警幻道:“非也。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 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以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将门掩上自去。

如警幻仙姑所言,贾宝玉痴情但不邪,这个“痴”才为真情,不至入邪而为达目地而不择手段的花言巧语骗人以足欲,毕竟石头入世不是犯错误掉下来的,而是想体验一下人生富贵与温柔闺房之乐趣。那个秦钟则差多了,竟然和出家人小尼姑胡来,这简直就是邪到家了!直到临死的时候才有觉悟后悔晚矣!其对贾宝玉之劝善遗言也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给宝玉留下了一个警示,这是秦钟这个配角的戏份,演完了也就是卸妆下台,归位了。

由此可见,一个神瑛侍者修炼,上天做了多么仔细的安排,真可谓无微不至、尽善尽美。

当神瑛侍者主宰贾宝玉身体的时候,这个宝玉的表现怎么?《红楼梦》一 一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中,这个贾宝玉梦中到了“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的太虚幻境之“真如福地”,也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正负册,其表现如何呢?

同是太虚仙境,那石头宝玉看到的太虚仙境之“孽海情天”门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与神瑛侍者贾宝玉看到的太虚仙境之“真如福地”门对联:“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相映成趣。道分阴阳,演化为正邪,前者误入歧途,而后者归于正道,其差异与结果都在这两副对联之中了。

《红楼梦》一 一六回中的几幅对联意义非凡,本人在“系列之七:《红楼梦》揭示的人生意义”中再仔细解释。

石头离开贾宝玉的第一个原因是“避祸”,第二个原因是“撮合”,也就是“撮合”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了仙缘。贾宝玉与宝钗的婚姻表面看对林黛玉不公平,实际是为了情魔绛珠仙子而了愿,否则,林黛玉哪有理由流泪呢?受苦也是好事,那就是“苦其心志”的一部分,绛珠仙子下凡了愿归位以后身份就变成了“潇湘妃子”,这就是一个有正位的神仙了。

那块顽石,回到原来的境界也是悟透人情之实质而智觉圆通,它记载的《石头记》为警示尘世之人唤醒一些人的本性与本真,也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皆大欢喜。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11 21:28:54 +0800 CST  
六:贾宝玉出家之谜

《红楼梦》一 一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中,神瑛侍者贾宝玉见到了“潇湘妃子”和《金陵十二钗》正负两本册子,书中写道:

宝玉拉着和尚说道:“我记得是你领我到这里, 你一时又不见了。看见了好些亲人,只是都不理我,忽又变作鬼怪,到底是梦是真,望老师明白指示。那和尚道:“你到这里曾偷看什么东西没有?”宝玉一想道: “他既能带我到天仙福地,自然也是神仙了,如何瞒得他。况且正要问个明白。”便道:“我倒见了好些册子来着。”那和尚道:“可又来,你见了册子还不解么!世上的情缘都是那些魔障,只要把历过的事情细细记着,将来我与你说明。”说着把宝玉狠命的一推 说:“回去罢!”宝玉站不住脚一交跌倒,口里嚷道:“阿哟!”

王夫人等正在哭泣,听见宝玉苏醒过来,连忙叫唤。宝玉睁眼看时仍躺在炕上,见王夫人宝钗等哭的眼泡红肿。定神一想心里说道:“是了,我是死去过来的。”遂把神魂所历的事呆呆的细想,幸喜多还记得便哈哈的笑道:“是了,是了。”

这个时候的贾宝玉严格的来说已经“明心见性”!同时,那块丢失的宝玉被和尚送回来了,这一段“明心见性”以后,贾宝玉与和尚的对话最有意思。

《红楼梦》一 一七回“阻超凡佳人双护玉欣聚党恶子独承家”开篇:

话说王夫人打发人来叫宝钗过去商量,宝玉听见说是和尚在外头赶忙的独自一人走到前头,嘴里乱嚷道:“我的师父在那里?”叫了半天,并不见有和尚只得走到外面。......弟子请问,师父可是从‘太虚幻境’而来?”那和尚道:“什么幻境,不过是来处来去处去罢了!我是送还你的玉来的。我且问你,那玉是从那里来的?”宝玉一时对答不来。那僧笑道:“你自己的来路还不知,便来问我!”宝玉本来颖悟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破,只是自己的底里未知,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象当头一棒,便说道:“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还你罢。”那僧笑道:“也该还我了。”

宝玉也不答言,往里就跑,走到自己院内,见宝钗袭人等都到王夫人那里去了。忙向自己床边取了那玉便走出来,迎面碰见了袭人,撞了一个满怀,把袭人唬了一跳说道: “太太说你陪着和尚坐着很好,太太在那里打算送他些银两。你又回来做什么?”宝玉道: “你快去回太太,说不用张罗银两了,我把这玉还了他就是了。”袭人听说,即忙拉住宝玉道: “这断使不得的!那玉就是你的命,若是他拿去了你又要病着了。”宝玉道:“如今不再病的了,我已经有了心了,要那玉何用!?”

这段话看完,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贾宝玉这之前就知道自己是神瑛侍者下凡,也知道那《金陵十二钗》正负两本册子上面人是怎么回事,找到自己就等于找到自己的心了!玉石已经没有用了,心生出家之念,见到和尚就喊师父,激动得不行。然后和尚给他讲了石头的来历,但是却拒绝带宝玉走,其实也带不走的,否则和尚自己走不了的同时,看宝钗和袭人的那股劲头,弄不好非出人命不可。

宝玉出家这个信念在和尚走后经配角惜春不出家就死的大闹一场的影响下,就心志坚定的一心一意等机缘成熟就出家了。

这里有一段疑惑,为什么贾宝玉要和尚带他走,和尚不干而出家不成?尘缘未了!什么尘缘未了?

《红楼梦》第一 一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宝钗因又劝道:“你既理屈词穷,我劝你从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的用用功。但能搏得一第,便是从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宝玉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道:“一第呢,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倒是你这个‘从此而止,不枉天恩祖德’却还不离其宗。”宝钗未及答言 , 袭人过来说道:“刚才二奶奶说的古圣先贤我们也不懂。我只想着我们这些人从小儿辛辛苦苦跟着二爷, 不知陪了多少小心,论起理来原该当的,但只二爷也该体谅体谅。况二奶奶替二爷在老爷太太跟前行了多少孝道,就是二爷不以夫妻为事,也不可太辜负了人心!至于神仙那一层更是谎话,谁见过有走到凡间来的神仙呢!那里来的这么个和尚说了些混话,二爷就信了真。二爷是读书的人,难道他的话比老爷太太还重么!“宝玉听了,低头不语。

这个时候贾兰来了和贾宝玉谈一会书,贾宝玉就悟出来道理,把修道的书《庄子》收了,把几部向来最得意的,如《参同契》《元命苞》《五灯会元》之类,都收起来,说:“内典语中无佛性, 金丹法外有仙丹”。然后心无旁骛的静心读圣贤书,准备入场求功名了。

这是什么意思?所谓尘缘,也就是神瑛侍者接腹转世而来,欠了贾府养育之恩与宝钗的夫妻之恩。就像绛珠仙子一样,神仙受人之恩要是要还的,何况神瑛侍者欠下的世俗之恩?欠债不换是走不了的。这个时候贾宝玉彻底的“明心见性”了:

佛性是修出来的,不是从“内典语中”读出来的,炼“金丹”是修道次要道术,要成仙是要踏踏实实的修心性修成的,不是炼丹炼成的!修道的第一步就是做好人,做更好的人,做超越一切好人之上更神圣的之永无止境的升华之道,而做好人的基础是不悖常理之孝道与夫妻之道的!

这以后,贾宝玉就是一心一意的读书赶考,入静清心,这个各位看看原著就知道了。贾宝玉进考场之前与家人辞别,说了一些别人不理解的话,入考试入场之前就知道自己中第几名,而且宝钗也怀孕了,这也是还了贾府的养育之恩及与宝钗之夫妻之恩了,辞别以后考完就失踪当和尚走了。贾宝玉和贾兰辞别家人入考场走后,曹雪芹留下了两句话:

走求名利无双地 打出樊笼第一关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贾宝玉没有坐等机缘,而是从不求名利到主动的顺应人心而以名、利报恩,主动的了却尘缘而从自我中走了出来,这是从放下了自我到无私无我,冲破人心观念之樊笼而走出返本归真之路的第一步了!宝玉如果不还尽欠贾府的情债,是断不了世缘的,强行出家被人埋怨也是一种造业途径。

生子还债给贾府与宝钗一个交代,人结婚的目地本身就是传宗接代为第一性,然后再了自己得道的夙愿,贾宝玉这一步叫:“从此而止,不枉天恩祖德”。也就是贾宝玉本人不求名利,其努力科考是为贾府争光和添颜面,传宗接代也是为解决贾府养育之恩而不辜负人心的一个出路。佛祖当年出家也一样,为别人活着娶妻生子,行的都是慈悲世人的一种方便。

贾政送贾母、凤姐及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料理完坟基的事,得知宝玉贾兰得中与赦罪复职,归途中船靠岸停泊写信,写到宝玉的时候看到风雪中遇一僧一道带贾宝玉来辞行,宝玉行礼之后,那一僧一道夹住宝玉说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那贾政不顾地滑,疾忙来赶。见那三人在前,那里赶得上?只听见他们三人口中不知是那个作歌曰: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
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
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12 20:25:38 +0800 CST  
我只是结合人的表面文化揭示一点人能知道的东西,稍微深刻的都不能透露一点!我写这个帖子,也是在告诉一些人:如果连我帖子揭示的那点皮毛都不知道而谈佛论道者,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12 21:56:21 +0800 CST  
有兴趣就找本书,按照我提示的线索对照看,《红楼梦》就能看懂了。这本书看懂以后,能贯通中国文化的文理与文脉、触类旁通其它很多东西就能看懂了。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13 13:10:57 +0800 CST  
七:《红楼梦》揭示的人生意义与生命真相

《红楼梦》第一 一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那和尚拉着宝玉过了那牌楼,只见牌上写着“真如福地”四个大字,两边一幅对联乃是:

假去真来真胜假 无原有是有非无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门上横书四个大字道“福善祸淫”。又有一副对子大书云:

过去未来 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 须知亲近不相逢

宝玉看了心下想道:“原来如此!我倒要问问因果来去的事了。”这么一想,只见鸳鸯站在那里招手儿叫他。宝玉想道:“我走了半日,原不曾出园子,怎么改了样子了呢?”赶着要和鸳鸯说话,岂知一转眼便不见了,心里不免疑惑起来。走到鸳鸯站的地方儿,乃是一溜配殿,各处都有匾额。宝玉无心去看,只向鸳鸯站立的所在奔去。见那一间配殿的门半掩半开,宝玉也不敢造次进去,心里正要问那和尚一声,回过头来和尚早已不见了。宝玉恍惚,见那殿宇巍峨绝非大观园景象,便立住脚抬头看那匾额上写道:"引觉情痴"两边写的对联道:

喜笑悲哀都是假 贪求思慕总因痴

宝玉看了,心下想道:“原来如此。我倒要问问因果来去的事了。”这么一想,只见鸳鸯站在那里招手儿叫他。宝玉想道:“我走了半日,原不曾出园子, 怎么改了样子了呢?”这就叫“相由心生”!所以,石头宝玉入太虚仙境而见情入魔,这是心术不正所致。而神瑛侍者是要问因果,这才是修道人的动机— 一生命为何入世?也即是人“从哪里来,该往哪里去”的大问题!

人生与宇宙的真相,就隐藏在这几幅对联之中:

过去未来 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 须知亲近不相逢

解:过去未来的历史规律,不是圣贤和智者能改变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逢与相识都是恩怨了债的冤家,真正亲近没有债务的人是不会认识的,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相见不相识”这句话的本意!就凭这副对联,那就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一般人,根本就不会有这种思维。

喜笑悲哀都是假 贪求思慕总因痴

解:情绪的喜怒哀乐,都是人情本身的与入世者没有关系;贪求思慕都是情魔的痴心妄想。这些构成低层次空间的一切因素和情,对于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生命本质而言都是多余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入世以后所受的苦难,都是情中产生的,去掉不是自己的痴假以后才是返本归真的真人,因而佛家把度人叫“觉有情”。

假去真来真胜假 无原有是有非无

这句话前面半句好理解,情派生出来的假的人心去了,人本性的觉悟以后才有真正的幸福快乐。后面半句的意思:人们说的“无”本身就是有,比如:人们没发现原子之前认为分子是物质的基础,原子就是不存在的,发现原子以后才发现原先认为的无,原来是有。层层更微观物质对于它的外层而言都是没有,没有的有才是真正高级的生命~佛、道、神存在的空间!这样就好理解了。

修道也一样的道理,不同境界越高越微观,下一层的生命就认为是空的、无的,其实都是有的,那才是觉者的“真如福地”!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14 19:58:30 +0800 CST  
谢谢各位鼓励!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14 19:59:00 +0800 CST  
不知其所以然,就乱下结论这也是一种捣乱。《西游记》和《红楼梦》的内涵,远超过一般人认知的佛道的概念。我所揭示的仅仅是皮毛,更深刻的是不能说的,有那么大缘份和福份的将来才会知道。

《红楼梦》面世以后,我是第一个按照原文原意解读的人,还有《黄帝.阴符经》。有兴趣的去凯迪看看,那边的我叫“子无求乎”。

这个论坛严肃的东西不能发,因为发完就不能修改。严肃的作者,其作品是要时时修正的!直至悟道到了尽头。

上面那位跟帖的网友,拉黑名单了,说什么张口就来,不知其所以然的卖弄名词概念。这种人,遇到太多了连打坐都不知道,还天天就靠谈佛论道混日子。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16 13:42:39 +0800 CST  
八: 薛宝钗的心思

人为名、利、情而活,但是君子爱财与恋权要取之有道。那石头宝玉也是一个宅心仁厚之人,只是不喜权势与名利只是情痴,那些不理解的世人就笑话,那贾雨村还是极有见识之人。

《红楼梦》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之书中,当冷子兴说贾宝玉的是非的时候: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贾宝玉这类人)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想那贾宝玉何等人也?贾宝玉现实中也如贾雨村说说一样,比如:与丫环情同手足,身上的东西总是被随从抢走而不怨恨也不恼怒,对刘姥姥的态度也是没有阶层与富贵之分的一视同仁。

贾宝玉十二三岁能作诗,还有点小名气,“大观园”的地名与题字、对联多数也是出自贾宝玉之手,这样的善良、高智商、有贵族气质的仁德高贵的富家弟子,现在全中国十五亿人中、恐怕亚洲黄种人中也是找不到一个的!有谁不服气吗?

再说那神瑛侍者宝玉更离谱,石头宝玉最起码还是一个痴情的种子,他却名、利、情色都不沾,所思所想与常人不一样,这样的人一般人看来就是不正常了,那宝钗她们都当是玉石丢了而神智失常了,这样自圆其说也是不错的,否则就太惊世骇俗了。想那佛家的释迦摩尼与达摩、道家的真武大帝出家前都是王室太子,权势与富贵更比贾宝玉高出多少倍,这些人能抛弃名利富贵而出家,当时的人会怎么看?

最有意思的是,当贾宝玉的玉石被和尚送回而正悟,开窍读书变正常的时候,那宝钗又开始操心了。

《红楼梦》第一 一八“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书中道:说到这里,见房里无人,便悄说道:“这一番悔悟回来固然很好,但只一件怕又犯了前头的旧病,和女孩儿们打起交道来,也是不好。”袭人道:"奶奶说的也是。二爷自从信了和尚,才把这些姐妹冷淡了。如今不信和尚,真怕又要犯了前头的旧病呢。我想奶奶和我二爷原不大理会,紫鹃去了如今只他们四个。这里头就是五儿有些个狐媚子,听见说他妈求了大奶奶和奶奶说要讨出去给人家儿呢,但是这两天到底在这里呢。麝月、秋纹虽没别的,只是二爷那几年也都有些顽顽皮皮的。如今算来只有莺儿二爷倒不大理会,况且莺儿也稳重。我想倒茶弄水只叫莺儿带着小丫头们伏侍就够了,不知奶奶心里怎么样。”宝钗道:“我也虑的是这些,你说的倒也罢了。”从此便派莺儿带着小丫头伏侍。

书看到这里不觉会心莞尔,想那《红楼梦》最有人缘的就是宝钗了,端庄贤惠、宽容得体在书中最有人缘,在现实之梦幻红尘中也是最得人爱戴,想那女人家的争风吃醋的心态千百年来何曾两样过?端庄贤惠、仁德如宝钗者尚且如此情迷心窍没有道心,其她的就不论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系列文章到此结束,最后揭示《红楼梦》普世以后的关键句“为他人作嫁衣裳”。为人做嫁衣,含义与老子说的“刍狗”一样。“刍狗”是假狗,表面看起来光彩实际上人人都可以糟蹋。这句话的涵义,道出了高级生命入世为人的本质及悲惨的处境!

明白这句话的涵义,再看甄士隐对《好了歌》释义最后一句就真相大白了: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人间是入世为人高级生命的异乡!生命,是这个临时旅途中的过客,很多过客却迷失本性“反认他乡是故乡”,为人的七情六欲和各种观念所束缚及支配,作茧自缚而被百般作贱、糟蹋:“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由此,才有曹雪芹难以抑制的莫名感慨:

说到辛酸处 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 休笑世人痴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16 13:46:53 +0800 CST  
《红楼梦》看懂了,就知道自己的真实处境了!也就知道中国文化的真实意思。文化,文以载道而化人精神和心境,那就是如何走向个人的未来问题。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17 22:32:45 +0800 CST  
中国文化整体上是贯通的!把我上面最后一段话看明白的人,就能明白李白这首诗:

拟古十二首之九
唐·李白

生者为过客 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 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 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 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 浮荣安足珍

生者为过客 死者为归人:人生于世,无论是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及黎民百姓,都是人道旅途中不同环境的匆匆过客。死,不过是在外旅者的回归罢了。

天地一逆旅 同悲万古尘:人来自天上入世道上的旅行者,修回去才是做人的真正目地,天道和人道相反,顺则为人逆则仙!不明此道者,万古世人终化为灰尘。

这两句诗,李白道明了人生的真谛:旅游的人,没有永远在外的道理。旅途中的人无论过的怎么丰富多彩,返本归真回到來处的生命之初才是正道!明白这个道理,再看那些万古以來迷失消亡在人道旅途化为灰尘的有來无回者,李白才有“同悲万古尘”的感叹。从这两句诗可以看出,李白是一个得道者,也是人道旅途中的回归者,李白的诗词就是李白修道回归的途中见证。

诗的后两句的例证,是前两句诗意的加强和感叹:

宇宙有成、住、坏、灭、空的周期性规律!别说一般的常人,既使吃了月兔捣鼓的长生不老药,也难逃白骨一堆;连月亮上的扶桑大树终将成柴薪!李白思前想后感叹不己:一般神仙和仙境都在劫难逃,青松哪里会知道,苦难中的尘世哪有真正的春天?人世的浮荣又算得了什么呢?

李白这首我令名的《过客与归人》,就是《红楼梦》的主旨!李白和曹雪芹一样,都是大道修行的文道修行者。这既是我在揭秘《红楼梦》中的关于曹雪芹真正身份那段话的直接证据。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21 16:26:25 +0800 CST  
我有一篇独立揭示李白身份的文章,有兴趣者就收索一下《过客与归人》看能否见到。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21 16:27:52 +0800 CST  
曹雪芹是《红楼梦》唯一的作者,《红楼梦》的文理、文脉从头贯彻到底,最后圆满结局,不可能有第二个作者。看不懂《红楼梦》的人,就喜欢节外生枝而自作聪明。近代中国,就出这样的半吊子大师,连最基本的文化常识都没有。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27 15:07:30 +0800 CST  
@复兴126 2019-10-27 22:19:03
支持楼主!
没有儒释道三家学问深厚根基的,的确看不懂红楼梦
-----------------------------

谢谢!
楼主 凯归2  发布于 2019-10-31 21:59:58 +0800 CST  

楼主:凯归2

字数:19689

发表时间:2019-10-07 22:16:0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29 21:40:50 +0800 CST

评论数:7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