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当虚假成为真理的一个环节,它也不再是一个虚假的东西。(转载)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黑格尔

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黑格尔

世上大概有两种人,“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拥有,另一种人毕生致力于有所作为。”一心渴望拥有,一旦没有达到目的,就会失落、痛苦和绝望。心无旁鹜,专心于事业的追求,就会忘掉许多烦恼,找到许多努力过程中的快乐。默默耕耘的人其实是最智慧的人。

——黑格尔



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黑格尔



人生来就是痛苦的,这一过程也是痛苦的,目的也是痛苦的,痛苦成为一种必须,快乐只能是短暂。为了摆脱痛苦,你必须为自己构建一个理想的幸福的目标。为了幸福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毫无疑问充满痛苦。经过了这痛苦的历程,如果你有幸达到了,你会得到快乐。不过,切记,这快乐必然是短暂的,只是一个短暂的幸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很快地你会感到一个达到成功目标后的空虚,努力从此没了方向。这种成功的“空虚”比那痛苦的跋涉过程更加地令人难以承受。因此,你必需很快地为自己定下另一个痛苦的跋涉的目标。

人生如此反复,由此走到尽头。

——黑格尔



精神的生命不是表现为害怕死亡,与荒芜保持绝对的距离,而是表现为承受死亡,并在死亡中保存自身。只有当精神在一种相当绝对的支离破碎状态下重新找到自己,他才赢得它的真理。精神作为这样一种肯定的事物,并没有逃避否定的事物……同样,当虚假成为真理的一个环节,它也不再是一个虚假的东西。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多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过多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黑格尔




人生来就是痛苦的,这一过程也是痛苦的,目的也是痛苦的,痛苦成为一种必须,快乐只能是短暂。为了摆脱痛苦,你必须为自己构建一个理想的幸福的目标。为了幸福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毫无疑问充满痛苦。经过了这痛苦的历程,如果你有幸达到了,你会得到快乐。不过,切记,这快乐必然是短暂的,只是一个短暂的幸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很快地你会感到一个达到成功目标后的空虚,努力从此没了方向。这种成功的“空虚”比那痛苦的跋涉过程更加地令人难以承受。因此,你必需很快地为自己定下另一个痛苦的跋涉的目标。

人生如此反复,由此走到尽头。

——黑格尔



精神的生命不是表现为害怕死亡,与荒芜保持绝对的距离,而是表现为承受死亡,并在死亡中保存自身。只有当精神在一种相当绝对的支离破碎状态下重新找到自己,他才赢得它的真理。精神作为这样一种肯定的事物,并没有逃避否定的事物……同样,当虚假成为真理的一个环节,它也不再是一个虚假的东西。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振聋发聩的警告,多么惨痛的教训,觉悟来之不易,你在无人看见的地上深挖不止,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高山之颠有寸草,深谷之底树参天,多么深的领悟啊,多么无奈的叹息,假如人生没有死亡,拿什么抹平巨大的鸿沟,拿什么追赶进化的脚步,死亡确实是上天赐给人类最宝贵的礼物,死亡,让生命有了意义,死亡让生物回归平静,死亡,让恢弘的事业归于空寂,死亡,在无人看见的地上刨坑,深挖不止……高官得做,骏马得骑,春风得意马蹄轻,向天再借五百年,终究难逃一死,你经历过死亡的黑暗,趟过无常的弱水,你已经在彼岸。

毛 语录 毛 语录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进了历史博物馆的东西了。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已有一部分进了博物馆(在苏联);其余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快进博物馆了。惟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

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将必然取得胜利。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





没有将来的来世与理想,只有今世与当下,那么人间就是地狱。

天堂的理想,只是因为有来世与将来的理想。

所以,今世的存在与奋斗,苦难与成功,在来世与将来必有果报,今世的才有了意义。







《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正义问题,首先讨论国家的正义。柏拉图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4种德性。

国家的智慧要求它有治理整个国家的知识,只有少数人才具有这样的智慧;国家的勇敢属于保卫它的卫士;国家的自制是一种和谐,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能够和谐一致,这个国家就达到了自制。若一个国家有了这三种德性,也就有了正义。

哲学家是爱智慧的人,不过那种对任何事情都好奇的人还不是真正的哲学家,只有热忱于寻求真理的人才是哲学家,这就涉及到了真理问题。

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那些只爱好具体事物如美的声调或形象的人只有意见而无知识,只有那些认识美自身即美的理念,而且将其与具体事物区分开,而不互相混淆的人才是有知识的人。

柏拉图通过太阳的比喻说明,正如太阳是可见世界之所以可见的原因,善乃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他又通过线的比喻进一步将两个世界划分为4个部分:

第一,影象;

第二,影象所像的实物;

第三,数理对象。灵魂将影象的实物作为影象来研究,它只能从假设出发下降到结论;

第四,理念。灵魂从假设出发上推到第一原理,它不再使用影象而是使用理念来作系统研究。

前两个部分属于可见世界,后两个部分组成了可知世界。

与此相应,灵魂的状态也可以分为4个阶段,这就是想象或猜测、信念、理智和理性。

柏拉图通过洞穴的比喻指出,认识的4个阶段并不是后天学习的发展过程,而是灵魂的转向。因为灵魂本身具有一种认识能力,教育只是使这种能力掌握正确的方向,使它从黑暗转向光明,从现象的世界走向真实的世界,因此教育也是《理想国》的重要主题之一。

We have been looking for, but it is her original already have; We always look in all directions, but missed you want, this is the reason why we still difficult to achieve.

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柏拉图 《理想国》




奥古斯丁——从“上帝之城”俯瞰“地上之城”





奥古斯丁肯定了“原罪说”。奥古斯丁认为在人类之初,社会是有秩序的、是和谐的。这一秩序保证了灵魂统治肉体,理性统治欲望,而上帝统治理性;善良的臣民服从于智慧的统治者,后者的精神反过来服从神律。从而人与人之间平等而自由,相安无事而普世和谐。但由于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神意犯下了罪孽(偷吃“智慧果”)之后,人的本性遭到了破坏。人类从其祖先那里继承了一种堕落的本性,于是世世代代就带有原罪。不平等和奴役便在人类社会中产生了。



奥古斯丁认为,自从亚当和夏娃被上帝逐出天堂之后,尘世间就出现了两个世界,即“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世俗之城是撒旦的王国,是被放逐的凡人集合而成的共同体。由于人的自私的爱,这里充满了邪恶与暴力,充满了不平等和奴役。而上帝之城是基督教的“千年王国”,高于世俗之城。




大佛顶首楞严经

慧律法师主讲


生命活对了,一次就够;生命活错了,就会百千万劫。什么叫做生命活对了?所谓生命活对了,就是觉悟的生命,了悟整个生命彻底究竟的实相,叫做生命活对了,一次就够。为什么一次就够?就直接跳出轮回。生命活错了,百千万劫。因为我们不知道人生宇宙的真理,所以每天都在活重复的烦恼、重复的行为、重复的习气。所谓轮回就是重复,执着放不下,每天重复的过烦恼的生命,这个就是轮回。轮回有长距离的,贯通三世的,过去、现在、未来,有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个是比较广、比较长的来讨论轮回的这个定义。但是轮回的定义可以回归现在,只要你的生命重复的执着、分别、烦恼,这个就是轮回。不需要经过转世,我们现在每天都是过轮回、无趣的日子,是非恩怨从来没有放下过,一天都没有,这个就是轮回。


我们要了解这个《楞严经》,就是开采这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就是提升我们的正念;就是强化我们的亲因缘,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大乘佛法弘扬净土的人,却缺少了这一环的念力。禅宗有一句话很重要,说:此心本净,无可取舍,清净本然,了无一物,是名大悟。大悟之人,智如涌泉,出生无尽,纵贯三际,横遍十方,出入无碍,我慢慢的一句一句解释给你听。说:此心本净,这个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它本来就清净的,不需要加一个净。所谓染跟净是方便说,本净就是不可以安一个净,本来就无一物,叫做此心本净,此如来不生不灭的藏性本来就清净,不需要加一个净,头上安头。无可取舍,我们的清净自性,取不得也舍不得。换句话说:你今天来到这个娑婆世界,要牢牢记住: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从来就没有拥有过任何东西,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其实是错觉。我们所失去的东西其实也是错觉。



当我去火葬场的时候,看到我妈妈火化以后那个骨灰拖出来。现在的高温可能二、三千度喔,所有的骨头,没有一个是完整的,全部都化成灰、碎掉!现在用那个高科技的,一火化,风一吹,人家说:等下看看师妈有没有舍利子?我说:早就吹光了,什么舍利子?一颗都不留!风一吹,哇!剩下一堆骨头,而且是散的!那个时候,师父的感触很大,四个字: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个生命就是这样一回事,一堆骨灰,不晓得在忙什么东东。拼死拼活,就是拼那一堆骨灰,就这样子!没什么意义。真的!所以,无可取舍。清净本然,清净的自性,本自其然。了无一物,六祖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尊在《金刚经》里面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禅宗里面讲:一等是学,直须无学。什么是佛法?就是空,没得讨论,连转圜、讨论的空间都不行!世尊说: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什么事情只能说一说,究竟本体,追究到最究竟处,没有任何东西,一物也无!说法者无法可说;求法者无法可求;闻法者无法可闻,究竟菩提就是究竟空。说:大悟之人,智如涌泉,智慧就象涌泉一样。什么是大彻大悟的人?就是去挖到泉水,这个泉水从地上一直冒出来!叫做出生无尽。因为他大悟了!纵贯三际,过去、现在、未来,统统不可得。横遍十方,十方同一个缘起,法界就是缘起,缘起就是空。所以,世尊讲:缘起如幻,统三藏十二部经典,这一句话全部包括在内。缘起如幻,你看到了一切相,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因为它是缘起的东西,这个统统会败坏的,可是不能坏缘起。这个就是花,就是无常、就是空,这是缘起,这就是空,就是如是看。这个就是花,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所以出入无碍,纵贯三际,横遍十方,出入无碍,没有任何的障碍。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这么辛苦来听经,要来闻法呢?就是要强化亲因缘,念佛念得有味道!佛菩萨的慈悲增上缘是没得说,二六时中,统统现在我们的前面,问题在我们的心清不清净?我们的心清净,佛菩萨自然就相应。所以,人死亡以后,念佛、超度、诵经有没有效?答案:不一定!这个世尊实在了不得,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赞叹他老人家?法无定法,这个老人家不是普通的圣人,我认为佛陀是全世界、宇宙的大圣人,两千五百年前就讲了这一句标准的答案:法无定法。这个法无定法,还可以用在世间,用在世间,会用也不得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04 19:33:54 +0800 CST  
凡事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事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不可以做东方文化的解读。黑格尔的原意,要在主客体经过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运动,才可以实现。是一种更高维度的理性与经验的一致。
否则,就是孔夫子的仁义道德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8:06:21 +0800 CST  
哲学的开端就是一个假定。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由此可见,所谓的绝对真理就是某些文化处于原始时代的主要特征。因为在原始时代的人类,以为祭司与巫术的给定的、对世界的认知就是神圣不可侵犯。也就是一切都要追溯到远古圣贤的话语,作为裁决现实生活的一切标准。

========================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8:07:47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哲学的对象与宗教的对象诚然大体上是相同的。两者皆以真理为对象——就真理的最高意义而言,上帝即是真理,而且唯有上帝才是真理。此外,两者皆研究有限事物的世界,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上帝(即二者的真理)的关系。所以哲学当能熟知其对象,而且也必能熟知其对象,——因为哲学不仅对于这些对象本来就有兴趣,而且按照时间的次序,人的意识,对于对象总是先形成表象,后才形成概念,而且唯有通过表象,依靠表象,人的能思的心灵才进而达到对于事物的思维的认识和把握。



但是既然要想对于事物作思维着的考察,很明显,对于思维的内容必须指出其必然性,对于思维的对象的存在及其规定,必须加以证明,才足以满足思维着的考察的要求。于是我们原来对于事物的那种熟知便显得不够充分,而我们原来所提出的或认为有效用的假定和论断便显得不可接受了。

但是,同时要寻得一个哲学的开端的困难因而就出现了。因为如果以一个当前直接的东西作为开端,就是提出一个假定,或者毋宁说,哲学的开端就是一个假定。

注解

黑格尔的哲学,就是关于思维模式的逻辑学,就是从一个概念的假定开始,推演出整个哲学的体系。因此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也就是一种虚妄的表达。人的意识,对于对象总是先形成表象,后才形成概念,而且唯有通过表象,依靠表象,人的能思的心灵才进而达到对于事物的思维的认识和把握。对于思维的内容必须指出其必然性,对于思维的对象的存在及其规定,必须加以证明,才足以满足思维着的考察的要求。

黑格尔哲学的原点就是你我的心意识,这与禅学与唯识学是一致的。只是黑格尔哲学更是一种内在的逻辑演化,从对象到表象,从表象到概念,从概念到存在的展开,由此形成人类的现实客观世界的呈现,也就是曹洞宗的主宾关系的演化,最后概念抵达本真的存在,也就是真如涅槃的境界。

禅学的【证道歌】开头就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逻辑的整个关系。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怎拈得?

達磨大師破相論更是把黑格尔的逻辑学,用汉语语义表达的十分清晰。

达磨大师破相论



[0008c09] 论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脩何法。最为省要。



[0008c09]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0008c10]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0008c11]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脩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卍新续藏第 63 册 No. 1220 达磨大师破相论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8:08:14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2

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如果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在于他能思维”这话是对的,,则人之所以为人,全凭他的思维在其作用。不过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思维成为认识,成为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所以哲学思维无论与一般思维如何相同,无论本质上与一般思维同是一个思维,但总是与活动于人类一切行为里的思维,与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具有人性的思维有了区别。

这种区别又与这一事实相联系,即:基于思维、表现人性的意识内容,每每首先不借思想的形式以出现,而是作为情感、直觉或表象等形式而出现。——这些形式必须与作为形式的思维本身区别开来。

【说明】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由于人有思想,已经是一个古老的成见,一句无关轻重的旧话。这话虽说是无关轻重,但在特殊情形下,似乎也有记起这个老信念的需要。即使在我们现在的时代,就流行一种成见,令人感到有记起这句旧话的必要。这种成见将情绪和思维截然分开,认为二者彼此对立,甚至认为二者彼此敌对,以为情绪,特别宗教情绪,可以被思维所玷污,被思维引入歧途,甚至可以被思维所消灭。

依这种成见,宗教和宗教热忱并不植根于思维,甚至在思维中毫无位置。作这种分离的人,忘记了只有人才能够有宗教,禽兽 没有宗教,也说不上有法律和道德。

注解
古老的语言,往往才是世界存在的本真。【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由于人有思想】【只有人才能够有宗教,禽兽 没有宗教,也说不上有法律和道德。】【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在于他能思维】

卍新续藏第 63 册 No. 1220 达磨大师破相论

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迴六趣。受诸苦恼。佛所说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发三誓愿。持一切淨戒。对于贪毒。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对于瞋毒。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于痴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淨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诸恶消灭名为断。以能持三聚淨戒。则诸善具足。名之为修。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济群生。故名解脱。则知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淨。则一切佛土皆悉清淨。故经云。心垢则众生垢。心淨则众生淨。欲得佛土。当淨其心。随其心淨。则佛土淨也。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8:09:20 +0800 CST  
何为反思!反思是我们达到永恒或达到真理的主要条件,甚至是唯一途径吗?

那些坚持宗教和思维分离的人,心目中所谓思维,大约是指一种后思(Nachdenken),亦即反思。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忽视了哲学对于思维所明确划分的这种区别,以致引起对于哲学许多粗陋的误解和非难。须知只有人有宗教、法律和道德。也只有因为人是能思维的存在,他才有宗教、法律和道德。所以在这些领域里,思维化身为情绪,信仰或表象,一般并不是不在那里活动。思维的活动和成果,可以说是都表现和包皮含在它们里面。不过具有为思维所决定所浸透的情绪和表象是一回事,而具有关于这些情绪和表象的思想又是一回事。由于对这些意识的方式加以“后思”所产生的思想,就包皮含在反思、推理等等之内,也就包皮含在哲学之内。

忽略了一般的思想与哲学上的反思的区别,还常会引起另一种误会:误以为这类的反思是我们达到永恒或达到真理的主要条件,甚至是唯一途径。例如,现在已经过时的对于上帝存在的形而上学的证明,曾经被尊崇为欲获得上帝存在的信仰或信心,好象除非知道这些证明,除非深信这些证明的真理,别无他道的样子。

这种说法,无异于认为在没有知道食物的化学的、植物学的或动物学的性质以前,我们就不能饮食;而且要等到我们完成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之后,才能进行消化。如果真是这样,这些科学在它们各自的领域内,与夫哲学在思想的范围里将会赢得极大的实用价值,甚至它们的实用将升到一绝对的普遍的不可少的程度。反之,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些科学,不是不可少,而是简直不会存在了。

注解

因为人是能思维的存在,他才有宗教、法律和道德。但是反思就必然导向真理,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人的文化背景,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状况以及喜怒哀乐,直接限制人的反思的进程。比如作为一个儒教的信徒,自然就导不出现代科学的思想。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8:18:30 +0800 CST  
何为反思!反思是我们达到永恒或达到真理的主要条件,甚至是唯一途径吗?

那些坚持宗教和思维分离的人,心目中所谓思维,大约是指一种后思(Nachdenken),亦即反思。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忽视了哲学对于思维所明确划分的这种区别,以致引起对于哲学许多粗陋的误解和非难。须知只有人有宗教、法律和道德。也只有因为人是能思维的存在,他才有宗教、法律和道德。所以在这些领域里,思维化身为情绪,信仰或表象,一般并不是不在那里活动。思维的活动和成果,可以说是都表现和包皮含在它们里面。不过具有为思维所决定所浸透的情绪和表象是一回事,而具有关于这些情绪和表象的思想又是一回事。由于对这些意识的方式加以“后思”所产生的思想,就包皮含在反思、推理等等之内,也就包皮含在哲学之内。

忽略了一般的思想与哲学上的反思的区别,还常会引起另一种误会:误以为这类的反思是我们达到永恒或达到真理的主要条件,甚至是唯一途径。例如,现在已经过时的对于上帝存在的形而上学的证明,曾经被尊崇为欲获得上帝存在的信仰或信心,好象除非知道这些证明,除非深信这些证明的真理,别无他道的样子。

这种说法,无异于认为在没有知道食物的化学的、植物学的或动物学的性质以前,我们就不能饮食;而且要等到我们完成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之后,才能进行消化。如果真是这样,这些科学在它们各自的领域内,与夫哲学在思想的范围里将会赢得极大的实用价值,甚至它们的实用将升到一绝对的普遍的不可少的程度。反之,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些科学,不是不可少,而是简直不会存在了。

注解

因为人是能思维的存在,他才有宗教、法律和道德。但是反思就必然导向真理,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人的文化背景,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状况以及喜怒哀乐,直接限制人的反思的进程。比如作为一个儒教的信徒,自然就导不出现代科学的思想。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8:20:05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3

充满了我们意识的内容,无论是哪一种内容,都是构成情绪、直观、印象、表象、目的、义务等等,以及思想和概念的规定性的要素。依此看来,情绪、直观、印象等,就是这个内容所表现的诸形式。这个内容,无论它仅是单纯被感觉着,或参杂有思想在内而被感觉着、直观着等等,甚或完全单纯地被思维着,它都保持为一样的东西。在任何一种形式里,或在多种混合的形式里,这个内容都是意识的对象。但当内容成为意识的对象时,这些不同规定性的形式也就归在内容一边。而呈现在意识前面。因此每一形式便好象又成为一个特殊的对象。于是本来是同样的东西,看来就好象是许多不同的内容了。

【说明】我们所意识到的情绪、直观、欲望、意志等规定,一般被称为表象。所以大体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是以思想、范畴,或更确切地说,是以概念去代替表象。象这样的表象,一般地讲来可看成思想和概念的譬喻。但一个人具有表象,却未必能理解这些表象对于思维的意义,也未必能深一层理解这些表象所表现的思想和概念。反之,具有思想与概念是一回事,知道符合这些思想和概念的表象、直观、情绪又是一回事。

这种区别在一定程度内,足以解释一般人所说的哲学的难懂性。他们的困难,一部分由于他们不能够,实即不惯于作抽象的思维,亦即不能够或不惯于紧抓住纯粹的思想,并运动于纯粹思想之中。在平常的意识状态里,思想每每穿上当时流行的感觉上和精神上的材料的外衣,混合在这些材料里面,而难于分辩。在后思、反思和推理里,我们往往把思想参杂在情绪、直观和表象里。但是把思想本身,单纯不杂地,作为思考的对象,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至于哲学难懂的另一部分困难,是由于求知者没有耐心,亟欲将意识中的思想和概念用表象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假如有一个意思,要叫人用概念去把握,他每每不知道如何用概念去思维。因为对于一个概念,除了思维那个概念的本身外,更没有别的可以思维。但是要想表示那个意思,普通总是竭力寻求一个熟习 的流行的观念或表象来表达。假如摒弃熟习 流行的观念不用,则我们的意识就会感觉到原来所依据的坚定自如的基础,好象是根本动摇了。

意识一经提升到概念的纯思的领域时,它就不知道究竟走进世界的什么地方了。

注解
我们所意识到的情绪、直观、欲望、意志等规定,一般被称为表象,也就成为意识的对象。这是普通人的思维模式,所有的所谓内容与对象只是建立于流行的观念或表象之上,依据于自己现实生活的具体的活动而思考问题,把思想参杂在情绪、直观和表象里。这就是禅学【我执】的现象。

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是以思想、范畴,是以概念去代替表象,是一种抽象概念世界之中的逻辑推演。也就是用【概念】寻求世界的本真,这里面涉及禅学的【法执】,涉及主观客观之间的矛盾演化与合一。

佛学的禅学,首先也是建立一种【概念】一种正知正见正解,而后才是超越这种正知正见正解,才可达到真如佛性的本体。黑格尔哲学,也正是建立概念,而后超越概念,最后进入存在的本真。

卍新续藏第 63 册 No. 1220 达磨大师破相论



问。经中所说。佛令众生。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香散花然灯。昼夜六时。遶塔行道。持斋礼拜。种种功德。皆成佛道。若唯观心。总摄诸行。说如是事。应虗空也。

答。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若复不脩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三聚淨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样。鎔鍊身中真如佛性。

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常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虗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

所谓世人在佛像面前,以为燃烧手指,即有无量功德,岂不知这正是一种邪见,是在诽谤佛法。然灯者,乃是体证佛法与佛性是超越现实生活的存在,即正觉心也。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8:22:50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5

为了对于上面所指出的区别以及与这区别相关联的见解,(即认为意识的真实内容,一经翻译为思想和概念的形式,反而更能保持其真相,甚且反而能更正确的认识的见解),有一初步的了解起见,还可以回想起一个旧信念。这个信念认为要想真正知道外界对象和事变,以及内心的情绪、直观、意见、表象等的真理必须加以反复思索(Nachdenken)。而对于情绪、表象等加以反复思索,无论如何,至少可以说是把情绪表象等转化为思想了。

【说明】哲学的职责既以研究思维为其特有的形式,而且既然人皆有天赋的思维能力,因此忽视了上面第三节所指出的区别,又会引起另一种错误观念。这种观念与认哲学为难懂的看法,恰好相反。常有人将哲学这一门学问看得太轻易

注解

哲学概念建立于人类的情绪、直观、意见、表象等的真理之上,对于情绪、表象等加以反复思索,把情绪表象等转化为思想了。禅学的禅观与开悟,是一个禅者的反思与领悟的过程,大众只看到禅者开悟以后,呈现大智慧大自在的一面,没有看到禅者需要经历几十年的修心参学过程。

虚云法师历经30年的参学,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在50岁的时候,才达到了比较高的禅学境界。我等凡夫俗子,其可以空谈而开悟耶。

虚云禅师幼时,从师读儒书,17岁离湘至闽,19岁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拜常开为师。

道光二十年庚子一岁(一八四〇年)诞生于泉州府署。

咸丰二年·壬子·十三岁。得见三宝法物。生欢喜心。家中藏有佛经。初看香山传。观音菩萨成道事。熏染于心。八月。随叔父蒲堂。进香南岳。遍游诸刹。

咸丰八年·戊午·十九岁。与富国同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披剃。

咸丰十年庚申二十一岁(一八六〇年)。居山洞中礼忏。[是年大事]英法联军陷北京。帝幸热河。订北京条约。九国通商。

同治八年·己巳·三十岁。以上三年住山洞。此三年中。居则岩穴。食则松毛。及青草叶。渴则饮涧水。日久裤履俱敝。仅一衲蔽体。头上束金刚圈。须发长盈尺。双目炯然。人望见之以为魅。怖而走。予亦不与人言谈。初一二年。时见胜境。不以为异。一心观照及念佛。处深山大泽中。虎狼不侵。蛇虫不损。不受人怜。不食人间烟火。幕天席地。万物皆备于我。心中欢悦。自以为四禅天人也。

同治九年·庚午·三十一岁(一八七〇年)。师即赠以衫裤衣履。令剃发沐浴。作务去。并教看“拖死尸是谁”的话。予从此试粥试饭。及学天台教观。勤劳作务。得师嘉许。

光绪七年·辛巳·四十二岁。至扬州高旻寺。礼朗辉和尚。是年在高旻过冬。禅功尤进。

光绪九年·癸未·四十四岁。由狮子山起香。从苏北入河南省。经凤阳毫州。昊陵。嵩山。少林寺。至洛阳白马寺。问。“上座由何处拜起。”略述为报亲恩由普陀拜起至此。已两年矣。

光绪十年·甲申·四十五岁。此三年中。除为疾病所困。风雪所阻。不能拜香外。一心正念。礼拜途中。历尽艰难。心生欢喜。每每藉境验心。愈辛苦处。愈觉心安。因此才悟古人所谓消得一分习气。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烦恼。便证少分菩提。

光绪十四年·戊子·四十九岁。由川入藏。行及一年。日出而行。日入而息。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8:23:46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6

哲学知识的形式是属于纯思和概念的范围。哲学的内容理解为属于活生生的精神的范围、属于原始创造的和自身产生的精神所形成的世界,亦即属于意识所形成的外在和内心的世界。
简言之,哲学的内容就是现实(Wirklichkeit)。
我们对于这种内容的最初的意识便叫做经验。只是就对于世界的经验的观察来看,也已足能辩别在广大的外在和内心存在的世界中,什么东西只是飘忽即逝、没有意义的现象,什么东西是本身真实够得上冠以现实的名义。对于这个同一内容的意识,哲学与别的认识方式,既然仅有形式上的区别,所以哲学必然与现实和经验相一致。

甚至可以说,哲学与经验的一致至少可以看成是考验哲学真理的外在的试金石。同样也可以说,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在我的《法哲学》的序言里,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但是当我提到“现实”时,我希望读者能够注意我用这个名词的意义,因为我曾经在一部系统的《逻辑学》里,详细讨论过现实的性质,我不仅把现实与偶然的事物加以区别,而,“实存”以及其他范畴,也加以准确的区别。

注解

黑格尔的名言【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应该理解为,现实生活的背后都是逻辑的演化在支撑。禅学的开悟与明心见性,皆是从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明白佛法就在你的生活中。佛法就是源于你的心意识与你的吃喝拉撒中,禅学公案多有记载。

江西道一禅师。时号马祖(嗣南岳让)示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南天竺国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法等开悟。有僧问云。和尚为什麽说即心即佛。祖曰。为止小儿啼。僧曰。啼止后如何。祖曰。非心非佛僧曰。除此一种人来如何指示祖曰。向伊道。不是物。曰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祖曰。且教伊体会大道。 颂曰。

即心即佛莫妄求。非心非佛休别讨。红炉??上雪花飞。一点清凉除热恼。(径山杲)。

即心是佛外忘求。心佛圆明不假修。云淨远山千点翠。水和明月一天秋。(足菴鉴)。

哲学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实现所谓主体的自我意识空间与外在现实世界的合二为一。此时的自我已经突变超越为那个【本真的我】,此时的现实世界已经是本真存在的彰显,主客体的合二为一是上升为意识空间的跟高纬度层次的融合,在新的维度上,【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8:30:32 +0800 CST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18 18:04:17
凡事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事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不可以做东方文化的解读。黑格尔的原意,要在主客体经过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运动,才可以实现。是一种更高维度的理性与经验的一致。
否则,就是孔夫子的仁义道德了。
-----------------------------
@四川红尘洗梦: 举报 2019-05-18 18:23:19 评论

黑格尔的哲学有许多值得商榷的话题,不过限于本帖的主题,就不在此展开讨论了。窃以为西方哲学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他们过于形而上。二是对于所谓的终极问题(绝对精神),他们不会像中土的禅和道一样,必须切实的去体认和领悟。禅和道为了体认和领悟,是有一整套的方法的,而这是西方哲学欠缺的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18 18:29:39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西方哲学对于终极问题(绝对精神)的探究,主要是通过逻辑的思辨得以展开,所以哲学概念就是形而上学的。

禅学正是一种个体生命的体验与领悟,禅学更是一种人类意识空间的个体的神秘性飞跃。这与天主教的神秘体验是一致的。西方所谓的修士与修道院的传统,与禅宗的参学很类似。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9:13:45 +0800 CST  
@四川红尘洗梦: 2019-05-18 18:54:04 评论

所以,就如我前面和你说的那样,他们有相同想通之处,但是也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两点都要看到才行呢。


四川红尘洗梦: 2019-05-18 18:52:29 评论

谢谢朋友交流。禅宗和西方所谓的神秘体验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要是宗教体验或者神秘体验,禅宗同样有。不过,如果有禅师热衷于此,进而追求所谓的体验、神通,那绝对要被老师呵斥乃至于棒打的。因为禅宗是把明心见性进而顿悟成佛放在第一位也是最后之终极目标上的。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18 19:12:11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人类的意识空间在源头是一致的,本质是想通的,只是对于终极问题的探索的形式有区别。这才西方哲学与东方禅学根本一致的地方。举例子,汉语体系就与英语体系有逻辑上的一致性。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18 19:12:21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汉语语言无法准确表达西方哲学思想的原意。就如同英语,无法表达唐诗宋词。形式的不同,才导致东西方文化无法顺畅的交流。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9:16:07 +0800 CST  
还有一个问题,开悟的老僧,和未开悟的小和尚,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没什么不同,何必几十年参禅问道。如果不同,又不同在哪里呢?老和尚同样要吃喝拉撒,外表看来与常人无异。和尚自身也表达不清楚,一会说即心即佛,一会说非心非佛。

这就属于概念与现实经验,只有经过科学范式的飞跃,才可能在高纬度意识空间得到合一与解读。
即心即佛,是一种法相的肯定,也就是黑格尔哲学的主客体之间矛盾和解的第一个螺旋回合。
非心非佛,是对已有的概念与客观世界的一种否定,也就是黑格尔哲学的主客体之间矛盾和解的第二个螺旋回合。
最后,心还是心,佛还是佛,是在主体客体相互融合之后,再看待现实生活与理想境界,才明白二者的表象的差距与内在逻辑的一致,也就是黑格尔哲学的主客体之间矛盾和解的第三个螺旋回合。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9:25:32 +0800 CST  
微观世界的概率场域,表现在宏观世界上变成确定的,可测量的。这里头是同一个法则的表现。换言之,正是概率场域才导致宏观可测量性。以前看到一个数学家谈概率波,几率波问题,数学语言非常复杂抽象,计算过程看不懂,大概原理有点理解。波形经过转换、叠加后,会表现出非直观的,反直觉的表现。推导过程非常复杂,不是数学专家级别的人看不懂。他本人留德期间,是学校第一名,授课教授也敬佩他。这个世界,数学语言才能更准确把握。数学语言就是狭义哲学语言的一种,数学语言让主观经验和客观事实统一起来,达成和解,例如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他做到了客观规律与主观经验的统一,他内心获得宁静,活在宇宙的理性里,他本人就成了宇宙本真的映射。当然,相对论也是主观经验,不是绝对真理,符合缘起性空的规律。哲学家要学习数学。

精辟。龙树菩萨的【中论】最后的一章节,讨论【三世】之我的问题,是【常 非常】等四句问题。在宏观领域是无法解读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就是一种否定的例子。只有在微观领域,中论的四句问题才可以解读。
所以,龙树菩萨的智慧是一种超越人类的智慧。科学的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才接近了【中论】的逻辑推演。
所以,我才质疑人类生命的地球进化说。也许人类是更高维度智慧生命的【AI机器人】罢了,这样人类生命的起源,以及人类生命的诞生与消亡就可以解读,中论的【四句问题】也就解读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9:36:18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7
由此足见后思(Nachdenken反复思索)——一般讲来,首先包皮含了哲学的原则(原则在此处兼有原始或开端的意义在内)。而当这种反思在近代(即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后),取得独立,重新开花时,一开始就不是单纯抽象的思想,如象希腊哲学初起时那样和现实缺乏联系,而是于初起之时,立即转而指向着现象界的无限量的材料方面。哲学一名词已用来指谓许多不同部门的知识,凡是在无限量的经验的个体事物之海洋中,寻求普遍和确定的标准,以及在无穷的偶然事物表面上显得无秩序的繁杂体中,寻求规律与必然性所得来的知识,都已广泛地被称为哲学知识了。所以现代哲学思想的内容,同时曾取材于人类对于外界和内心,对于当前的外界自然和当前的心灵和心情的自己的直观和知觉。
说明】这种经验的原则,包皮含有一个无限重要的规定,就是为了要接受或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必须与那一事物有亲密的接触,或更确切地说,我们必须发现那一事物与我们自身的确定性相一致和相结合。我们必须与对象有亲密的接触,不论用我们的外部感官也好,或是用我们较深邃的心灵和真切的自我意识也好。——这个原则也就是今日许多哲学家所谓信仰,直接知识,外界和主要是自己内心的启示。这些科学虽被称为哲学,我们却叫做经验科学,因为它们是以经验为出发点。但是这些科学所欲达到的主要目标,所欲创造的主要成绩,在于求得规律,普遍命题,或一种理论,简言之,在于求得关于当前事物的思想。所以,牛顿的物理学便叫做自然哲学。又如,雨果格老秀斯(HugoGrotius)搜集历史上国家对国家的行为加以比较,并根据通常的论证予以支持,因而提出一些普遍的原则,构成一个学说,就叫做国际公法的哲学。在英国,直至现在,哲学一名词通常都是指这一类学问而言。牛顿至今仍继续享受最伟大的哲学家的声誉。甚至科学仪器制造家也惯用哲学一名词,将凡不能用电磁赅括的种种仪譬如寒暑表风雨表之类,皆叫做哲学的仪器。不用说,木头铁器之类集合起来,是不应该称为哲学的仪器的。真正讲来,只有思维才配称为哲学的仪器或工具。
又如新近成立的政治经济学、在德国称为理性的国家经济学或理智的国家经济学,在英国亦常被称为哲学。
注解
1.0 哲学的范畴完全覆盖人类文明的所有学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形而上学的思辨。哲学一名词已用来指谓许多不同部门的知识,凡是在无限量的经验的个体事物之海洋中,寻求普遍和确定的标准,以及在无穷的偶然事物表面上显得无秩序的繁杂体中,寻求规律与必然性所得来的知识,都已广泛地被称为哲学知识了。所谓21世纪哲学已经死亡的论点,只是一些原始种群的奇谈怪论罢了。
2.0 哲学家的信仰,主要是自己内心的启示,源于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后。这一点一些原始种群的大众,是无法明白的。
就是我们必须与对象有亲密的接触,不论用我们的外部感官也好,或是用我们较深邃的心灵和真切的自我意识也好。——这个原则也就是今日许多哲学家所谓信仰,直接知识,外界和主要是自己内心的启示。这些科学虽被称为哲学,我们却叫做经验科学,因为它们是以经验为出发点。但是这些科学所欲达到的主要目标,所欲创造的主要成绩,在于求得规律,普遍命题,或一种理论,简言之,在于求得关于当前事物的思想。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9 05:45:59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8
这种经验知识,在它自己范围内,初看起来似乎相当满意。但还有两方面不能满足理性的要求:第一,在另一范围内,有许多对象为经验的知识所无法把握的,这就是:自由 、精神和上帝。这些对象之所以不能在经验科学的领域内寻得,并不是由于它们与经验无关。因为它们诚然不是感官所能经验到的,但同样也可以说,凡是在意识内的都是可以经验的。
这些对象之所以属于另一范围,乃因为它们的内容是无限的。
【说明】有一句话,曾被误认是亚里士多德所说,而且以为足以表示他的哲学立场:“没有在思想中的东西,不是曾经在感官中的(nihilestinintellectu,quodnon?eueritinsensu.)”如果思辩哲学不承认这句话,那只是由于一种误解。但反过来也同样可以说:“没有在感官中的东西,不是曾经在思想中的(nihilestinsen-su,quodnon?eueritinintellectu)。”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就广义讲来,这话是说心灵(vovHs)或精神(精神表示心灵的较深刻的意义),是世界的原因。就狭义讲来(参看上面§2),这话是说,法律的、道德的和宗教的情绪——这种情绪也就是经验,——其内容都只是以思维为根源和基地。
注解
1.0 没有在感官中的东西,不是曾经在思想中的(nihilestinsen-su,quodnon?eueritinintellectu)。心灵(vovHs)或精神(精神表示心灵的较深刻的意义),是世界的原因。法律的、道德的和宗教的情绪——这种情绪也就是经验,——其内容都只是以思维为根源和基地。这一点,原始种群的大众完全无法理解。
为何法律的、道德的和宗教,必须以思维为根源和基地?
2.0 有许多对象为经验的知识所无法把握的,这就是:自由 、精神和上帝。这些对象之所以属于另一范围,乃因为它们的内容是无限的。这一点,原始种群的大众更是完全无法理解。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9 06:27:50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9
第二,主观的理性,按照它的形式,总要求【比经验知识所提供的】更进一步的满足。这种足以令理性自身满足的形式,就是广义的必然性。
然而在一般经验科学的范围内,一方面其中所包皮含的普遍性或类等等本身是空泛的、不确定的,而且是与特殊的东西没有内在联系的。两者间彼此的关系,纯是外在的和偶然的。同样,特殊的东西之间彼此相对的关系也是外在的和偶然的。
另一方面,一切科学方法总是基于直接的事实,给予的材料,或权宜的假设。在这两种情形之下,都不能满足必然性的形式。所以,凡是志在弥补这种缺陷以达到真正必然性的知识的反思,就是思辩的思维,亦即真正的哲学思维。这种足以达到真正必然性的反思,就其为一种反思而言,与上面所讲的那种抽象的反思有共同点,但同时又有区别。这种思辩思维所特有的普遍形式,就是概念。
【说明】思辩的科学与别的科学的关系,可以说是这样的:思辩科学对于经验科学的内容并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加以承认与利用,将经验科学中的普遍原则、规律和分类等加以承认和应用,以充实其自身的内容。此外,它把哲学上的一些范畴引入科学的范畴之内,并使它们通行有效。由此看来,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乃在于范畴的变换。所以思辩的逻辑,包皮含有以前的逻辑与形而上学,保存有同样的思想形式、规律和对象,但同时又用较深广的范畴去发挥和改造它们。
对于思辩意义的概念与通常所谓概念必须加以区别。认为概念永不能把握无限的说法之所以被人们重述了千百遍,直至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成见,就是由于人们只知道狭义的概念,而不知道思辩意义的概念。
注解
1.0哲学的思维就是思辩的逻辑,是一种必然性的、理性自身满足的形式。哲学思辨的大前提,就是黑格尔说的第一点,在另一范围内,有许多对象为经验的知识所无法把握的,这就是:自由 、精神和上帝。这些对象之所以不能在经验科学的领域内寻得,并不是由于它们与经验无关。因为它们诚然不是感官所能经验到的,但同样也可以说,凡是在意识内的都是可以经验的。
2.0所谓必然性,是指对于思维的内容必须指出其必然性,对于思维的对象的存在及其规定,必须加以证明,才足以满足思维着的考察的要求。
3.0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乃是思辩科学对于经验科学的内容并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加以承认与利用,将经验科学中的普遍原则、规律和分类等加以承认和应用,以充实其自身的内容。
4.0思辩意义的概念与通常所谓概念必须加以区别。那些21世纪原始社会的种群的概念,属于生存论的概念,属于我怎样才可以活着的概念。哲学的思辨概念,属于存在论的概念,属于追溯【我活着的当下】的必然性概念,就是反复追问【我活着的终极意义】的概念。由此文明社会与原始社会的界限,一目了然。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9 06:44:19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10
上面所说的足以求得哲学知识的概念式的思维,既自诩为足以认识绝对对象【上帝、精神、自由 】,则对它的这种认识方式的必然性何在,能力如何,必须加以考察和论证。但考察与论证这种思维的努力,已经属于哲学认识本身的事情,所以只有在哲学范围之内才能执行这种工作。如果只是加以初步的解释,未免有失哲学的本色,结果所得恐不过只是一套无凭的假说,主观的肯定,形式的推理,换言之,不过是些偶然的武断而已。与此种片面的武断相对立的反面,亦未尝不可以同样有理。
【说明】康德的批判哲学的主要观点,即在于教人在进行探究上帝以及事物的本质等问题之前,先对于认识能力本身,作一番考察工夫;看人是否有达到此种知识的能力。他指出,人们在进行工作以前,必须对于用来工作的工具,先行认识,假如工具不完善,则一切工作,将归徒劳。——康德这种思想看来异常可取,曾经引起很大的惊佩和赞同。但结果使得认识活动将探讨对象,把握对象的兴趣,转向其自身,转向着认识的形式方面。如果不为文字所骗的话,那我们就不难看出,对于别的工作的工具,我们诚然能够在别种方式下加以考察,加以批判,不必一定限于那个工具所适用的特殊工作内。但要想执行考察认识的工作,却只有在认识的活动过程中才可进行。考察所谓认识的工具,与对认识加以认识,乃是一回事。但是想要认识于人们进行认识之前,其可笑实无异于某学究的聪明办法,在没有学会游泳以前,切勿冒险下水。
莱茵哈特见到了哲学上这种开端的困难,特提出一种初步的假说和试探式的哲学思考,以作哲学的开端,借以补救康德的困难。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循序进行(其实谁也不知道如何进行),直至我们达到原始真理为止。仔细考查一下,他的方法并没有超出普通的办法,即从分析经验的基础开始,或从分析一初步假定的概念的界说开始。不庸否认,就他把普通认识过程中的前提和初步假定解释作假设的或试探的步骤而言,其中确包皮含有正确的见解。但是他这种正确看法,并未改变他的哲学方法的性质,而且适足以表明那种方法的不完善。
注解
1.0康德哲学,提出自在之物的概念,就是为理性思维划定界限,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本身存在有限性,自在之物【上帝、精神、自由 】是无限的。康德的观点,就是在警告现代文明的发展,确实有不可探求的黑洞的边界。
2.0 黑格尔哲学是一种极度乐观的哲学。黑格尔相信,通过人类的哲学思辨过程,可以探求【上帝、精神、自由】这些绝对对象。如同东方禅学,也是极度乐观的人类精神发展的最高成果之一。人人具有真如佛性,人人皆可以成佛。这也是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的源头之一。由此,引发了20世纪以及21世纪种种主义的剧烈斗争。
3.0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3]录

[4]住三圣嗣法小师慧然集

[0496b14] 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师升座,师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尔措足处。山僧此日以常侍坚请,那隐纲宗,还有作家战将直下展阵开旗麽?对众证据看。」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便喝,僧礼拜。师云:「这箇师僧却堪持论。」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我在黄蘖处,三度发问,三度被打。」僧拟议,师便喝,随后打,云:「不可向虚空里钉橛去也。」有座主问:「三乘十二分教岂不是明佛性?」师云:「荒草不曾锄。」主云:「佛岂赚人也?」师云:「佛在什麽处?」主无语。师云:「对常侍前拟瞒老僧,速退速退,妨他别人诸问。」复云:「此日法筵为一大事故,更有问话者麽?速致问来,尔纔开口,早勿交涉也。何以如此?不见释尊云:『法离文字,不属因、不在缘故。』为尔信不及,所以今日葛藤恐滞常侍与诸官员,昧他佛性,不如且退。」喝一喝,云:「少信根人终无了日。久立珍重。」
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把住,云:「道道。」其僧拟议,师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麽乾屎橛?」便归方丈。

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竪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竪起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师乃云:「大众!夫为法者,不避丧身失命。我二十年在黄蘖先师处三度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蒙他赐杖,如蒿枝拂著相似。如今更思得一顿棒喫,谁人为我行得?」时有僧出众云:「某甲行得。」师拈棒与他,其僧拟接,师便打。

大正藏第 47 册 No. 1985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9 06:45:33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11

哲学的要求可以说是这样的:精神,作为感觉和直观,以感性事物为对象;作为想象,以形象为对象;作为意志,以目的为对象。但就精神相反于或仅是相异于它的这些特定存在形式和它的各个对象而言,复要求它自己的最高的内在性——思维——的满足。而以思维为它的对象。这样,精神在最深的意义下,便可说是回到它的自己本身了。因为思维才是它的原则、它的真纯的自身。但当精神在进行它的思维的本务时,思维自身却纠缠于矛盾中,这就是说,丧失它自身子思想的坚固的“不同一”中,因而不但未能达到它自身的回归与实现,反而老是为它的反面所束缚。这种仅是抽象理智的思维所达到的结果,复引起的超出这种结果的较高要求,即基于思维坚持不放,在这种意识到的丧失了它的独立自在的过程中,仍然继续忠于它自身,力求征服它的对方,即在思维自身中以完成解决它自身矛盾的工作。

【说明】认识到思维自身的本性即是辩证法,认识到思维作为理智必陷于矛盾、必自己否定其自身这一根本见解,构成逻辑学上一个主要的课题。当思维对于依靠自身的能力以解除它自身所引起的矛盾表示失望时,每退而借助于精神的别的方式或形态【如情感、信仰、想象等】,以求得解决或满足。但思维的这种消极态度,每每会引起一种不必要的理性恨(misologie),有如柏拉图所早已陈述过的经验那样,对于思维自身的努力取一种仇视的态度,有如把所谓直接知识当作认识真理的唯一方式的人所取的态度那样。

注解

1.0 哲学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作为心意识的活动,眼耳鼻舌身作为感觉器官,产生了感知与感性直观的世界,这就是原始社会的萨满巫术产生的源头。同时,感觉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为低纬度抽象意识空间的概念与形式,就产生了一般的低纬度的抽象概念,这一个低纬度的抽象概念,就是产生万物皆是神灵的泛神论的原始社会的特性。

2.0人类的精神的意识空间的运动,一般的低纬度的抽象概念也可称之为知性,就建立起人类社会的基本认知规范,建立起道德秩序,这就是孔子儒家学说【仁义道德】思想的伟大作用。孔子的儒教经典,也就构架了整个汉族文化2000年以来的最底层的逻辑的基础概念,忠义孝道这些最底层的逻辑构架,是整个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基石。

同样,佛祖建立佛学十二因缘法则的重大功绩,在于构架了佛学的最底层的逻辑的基础概念。

3.0知性概念之所以是一般的低纬度的抽象概念,这是因为随着人类的发展,知性概念的有限性的边界,固化的思维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人类科学实践活动,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家庭观念与现实生活中家庭的实际活动,特别是欧美社会家庭生活呈现多样化,孝道作为社会的基石的作用,就越来越不适应整个文明的发展,重新思考与定义【家庭的功能】是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内容。

这就是黑格尔说的【认识到思维自身的本性即是辩证法,认识到思维作为理智必陷于矛盾、必自己否定其自身这一根本见解,构成逻辑学上一个主要的课题。】,也就是说精神的意识空间的运动,永远是活跃的,是一种不断质疑、证伪旧的知性概念,揭露一般的低纬度的抽象概念的边界的限制性,向着高维度的抽象概念发展的过程,实现无限的精神意识空间的可能性、不断拓展边界范畴的。

4.0 中论的【四句】深刻揭示了一般的低纬度的抽象概念、知性概念存在的漏洞。黑格尔的理性概念,是指在知性概念上的飞跃,是主体与客体矛盾,思维结果与现实生活矛盾,概念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在更高维度得到对立统一的和解。

禅学的明心见性,就是这一种主体与客体矛盾,思维结果与现实生活矛盾,概念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在更高维度得到对立统一的和解的体验。

5.0因此中论的离四句绝百非,正是导向这一明心见性禅境的一个指引。

成观法师:《楞伽经义贯》之16: 离四句绝百非

【譬如风水,和合出声,彼非性、非非性。如是,外道恶见妄想,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风水和合出声”:风与水合,亦即风吹水,如是即有声出;风大则浪大,浪大则声大,故是因缘和合而生。

“彼非性、非非性”:彼风与水之中,并非实有声音之性,或生或灭,亦非没有风与水因缘和合妄现之音声性现出。而彼声音,实不在风中,亦不在水中,亦不在两间——实无有生,亦非不生,故非性、非非性。如来声教亦如是,缘合而生,本无有生,亦非不生。若言如来有说法者,是为谤佛;若言如来不说法者,亦是谤佛;前者落有见谤,后者落无见谤。若说如来亦说亦不说,非说非不说,亦各成“双亦谤”、“双非谤”。以“双亦”成愚痴,“双非”成邪见。当知,如来常说,然说而不说;常不说,不说而常说,是为如来不可思议无上甚深之真如妙用,用而常寂,寂而常照,此非凡夫境界,但一心会耳!

6.0 中观论颂讲记 正释 观涅槃品第二十五

如来离四句 如来灭度后 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非有及非无 如来现在时 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 非有及非无

上面总破四句,现以如来离四句的圣教,证明涅槃的出四句。佛在世时,有外道问佛:如来死后去?如来死后不去?如来死后亦去亦不去?如来死后非去非不去?这就是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属十四不可记中的四句。如来不记别这四句,可知如来死后,是离此四句分别戏论的。

涅槃有有余、无余的两种,像释尊示寂在拘尸那熙连禅河畔二娑罗树间,这是无余涅槃,是「如来灭度后」的涅槃。在这灭度的无余涅槃中,如来是「不」说是「有」,是「无」,也不说他是亦「有」亦「无」,当然是更不说他「非有及非无」的了。四句是世间的,依世间蕴处界的因缘生灭现象而说的;灭度后即无此可说。外人所以问佛死后去死后不去,因他以为有实在的,可来可去的。佛把他当作戏论看,所以在不受困缘的寂灭中,不记说有能证者,有所证的涅槃,也决不起断灭见以为是没有的。

因此,禅学公案的最高智慧,就在于默而无语,微笑而已。如此,超越所有的概念,不落入想象的分别与执着。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精神的逻辑推演,偏偏要用语言的概念去表达本真的存在。因此黑格尔哲学是形而上学哲学的顶峰,建立之时,也就是崩溃的时候,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就是在黑格尔哲学的废墟基础上诞生的。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9 17:38:27 +0800 CST  
@四川红尘洗梦:举报 2019-05-19 21:18:54 评论

所以禅师们很早就发觉,对于义理的纠缠,很多人不是越缠越清晰,而是越缠越迷糊。所以,禅师们便别开一路,高举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旗帜。


@期货大叔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20 05:37:00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禅师们便别开一路,高举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旗帜。但是问题来了,禅学也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解决现实问题。这是黑格尔说的,认识到思维自身的本性即是辩证法,认识到思维作为理智必陷于矛盾、必自己否定其自身这一根本见解,构成逻辑学上一个主要的课题。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20 05:40:23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当思维对于依靠自身的能力以解除它自身所引起的矛盾表示失望时,每退而借助于精神的别的方式或形态【如情感、信仰、想象等】,以求得解决或满足。禅宗的路径,正是从华严宗、天台宗演化而来,禅宗拒绝了义理之辩,最后汉地佛学就成了一种私人的神秘的东西了。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20 05:41:53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思维的这种消极态度,每每会引起一种不必要的理性恨(misologie),有如柏拉图所早已陈述过的经验那样,对于思维自身的努力取一种仇视的态度,有如把所谓直接知识当作认识真理的唯一方式的人所取的态度那样。最后,禅宗也消失了,一句阿弥陀佛,整个佛学也就消亡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20 06:02:39 +0800 CST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字数:49038

发表时间:2018-05-05 03:33:5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23 02:22:31 +0800 CST

评论数:7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