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29年前的一个重大教学问题

29年前(1989)我提出了一个重大教学问题,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现在重提。
我的问题是,大学的“教材与相关的讲授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这问题发表在《天津日报》上(教材即教科书的简称)。问题如下:

教材与讲授有以下5种现象(说法):
1、 大学教学根本不应有教材,应采取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这种方式最能促使学生认真听讲;
2、 教材不应写成学生能读懂的,否则教师就没有可讲的了,教材是仅供教师备课之用的;
3、 教材应写成学生能读懂的,但仍应由教师宣读,听教师宣读比学生自己阅读效果好;
4、 教材应写成学生能读懂的,但不应由教师照本宣科,教师应提纲挈领地讲一讲,并着重讲解重点和难点;
5、 教材本来就应是有分析有论述和纲领清晰的,重点和难点本来就应浓施笔墨加以论述,并非必须用嘴讲。换言之,教材应是无须再讲的,教师可以在学生自己阅读的基础上以答疑的方式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并以练习和讨论等手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教学内容。
以上五种说法孰是孰非?推荐哪一种?

在随后的一年半时间内,天津全市高教界曾3次聚会研讨这问题,先后有校内外145人次参加了研讨。再后来我在建设部权威刊物《高等建筑教育》上发表了《教材与讲授关系百家言》一文,谈了我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这是对上述研讨内容、过程和成果的总结。然而直至今日,上自国家教委下至天津大学的领导层都没有对此成果表示肯定或否定。
1996年2月,笔者向天津大学校长呈交了一份报告,请求校长组织全校师生继续深入研讨教材与讲授关系问题。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和行政干部46人在报告上签名表示支持。当时的天津大学领导层表示接受我的请求,并承诺要在天津大学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上讨论该问题。然而至今时间已飞逝22年了,并没有实现那研讨。

在《教材与讲授关系百家言》一文中,我详述了自己对教材与讲授关系的看法。下面是我提炼了该文的简要内容,并作一些补充:
在远古时期,教学只有教师用嘴所作的讲授而没有教材。教师不授课时教学即停止。学生必须聚合到一个课堂听讲。一位教师只对几十位学生授课。这种方式的教学成效显然很低。
竹片书的出现一定程度提高了教学成效,教师不授课时仍有一定的授课作用:一位教师虽然仍对聚合到一课堂听讲的几十位学生授课,但比聚合到那课堂数量多出不少的学生都能读到竹片书。可是竹片书仅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记录,而且产量很小,出产很慢,提高的教学成效大不了多少。
后来,纸质书的出现是一种很大的技术进步。很大数量不到课堂听讲而分布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下同)的学生都能读到纸质书。书中纳入了教师讲授的大部分内容乃至全部内容。书的产量、产速比前极大提高。因此纸质书取代了很大部分教师的讲授,有的纸质书甚至取代了教师的全部讲授。但是纸质书的产量仍然还很有限,产速也不够快,对纸质书内容的局部修改有些难度,书产出后又须有不少运输工作量。因此纸质书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讲课。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千年。
在这几千年中,纸质书和教师的讲授并存。但人们并不深刻理解这两者为何要并存,只有部分教师对纸质书的不足作了应有的补充。与此相反,不少教师对纸质书进行了照本宣科的宣读,有的教师对纸质书进行了提纲挈领的讲授,学校领导层规定了教师必须讲课的时数是一种普遍现象,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外语录音充当授课,等等。总之,不少教师做了并非教师必须做的工作。
目前社会已进入了电脑时代,电子书的制作所需要的时间很短,其产量、产速比纸质书大幅提高,而且书又无须运输。教师口授的任何内容都可纳入电子书,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能读到电子书。另外,电子书还可纳入活动的图,这是教师的口授达不到的效果。对已产出的电子书进行局部修改算不上有什么困难。由此可见,电子书完全可以取代教师的讲授,并能产生超过教师口授所能达到的效果。
由上述可见,当今时代都应以电子书取代教师的讲授。未能实现这取代的教学应向以电子书取代教师讲授的方向努力。如同无人飞机、无人汽车、无人市场等的出现一样,无实体形式又无教师出现的电子书相当于无人教室,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在取消教师讲授的情况下,教师只以答疑、练习和讨论等手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教学内容,这些工作也都可在网上进行。一门课程的全国学生不可能提出千百个不同的问题。一位教师对一个问题的解答可为全国学生所共享。
在取消教师讲授的情况下,所有待分配学生的学识水平就难分佰仲。因此可以采用抽签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排队。排在第一名的学生可最先与用人单位联系磋商,如不满意双方就自己另行联系。然后以同法处理第二、第三名……。
展望未来,实体大学都将被取消,学生们都在家中通过电脑学习。执行一門课程教学任务(答疑、组织讨论,必要时更新教材)的教师只须一位即可,多余的教师可安排做其他工作。
目前有的国家大学本科教育是免费培养的,我们国家也不难办到。全国各地的实验室分别接纳各地的学生进行实验。全国各地有关企事业分别接纳各地学生实习。对于接受大学生实验和实习的单位,国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
实现以上各项改革是大学的一场重大革命。
楼主 wangxggg  发布于 2019-02-25 16:44:47 +0800 CST  
远古时期,连竹片书都没有,学生必须聚集到一个课堂听教师用嘴讲授,一位教师只能对几十位学生讲授。几千年后的今天,教师可以用电子书发表意见,一位教师的学生可以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然而目前的现实并不是这样,一位教师仍只对几十位学生当面讲授的情况还很普遍。这是为什么?我愿闻各位读者的高见!

楼主 wangxggg  发布于 2019-03-05 22:03:22 +0800 CST  
当前是电脑时代,一位教师却只对聚集在一课堂里听讲的几十位学生讲授。这是当今时代很普遍的现象。这不是和几千年以前的情况一样吗?为什么会是这样?这就是我的问题。这问题得到不少网友的关注。然而并没有人否定我的问题。所以这问题至今仍然存在。
谁应该回答这问题呢?谁能够有效解答这问题呢?如果没有人解答这问题,这问题就继续存在。我想,有关部门的高层领导应该解答这问题。如果这问题没有人解答,这问题就是无理地存在。现在我等待着这问题的解答。
楼主 wangxggg  发布于 2019-03-07 12:03:22 +0800 CST  
当今是电脑时代。但是一位教师只对聚集在一课堂的几十位学生讲授仍然是很普遍的现象。这是为什么?我等待着对这问题的解答。但是我何时才能等到对这问题的解答呢?实际的可能是无期的,而这问题又是个大问题。所以我不能简单地等待,我应该在发问的同时发表我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电脑时代一位教师只面对几十位学生进行讲授还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呢?原因是:远古时期只有教师讲授而没有教材,后来才发展成为讲授与教材的并存。这种并存是一种很显著的现象。但再后来的变化则是悄悄地:教师与学生并存的现象并没有变,教师与学生数量之比由1比几十悄悄变化到1比1万,乃至更大。由于这种变化是悄悄地,它就给世人一个错觉,认为在教学中讲授是主要的,即便它所占时间份量很小,也应该与教材相伴。于是教育家们并没有心思去改革这种现象。现在我把教育家们的错觉指出。这有很大的剌激性,它动摇了教育界的思想惯性。愿我们冷静地来讨论吧。

楼主 wangxggg  发布于 2019-03-19 16:11:26 +0800 CST  
回复ziyoucaomin:
知识和道理用文字来表达,就是教材;如果用嘴来讲,就是讲课。你的两篇文章是用文字表达了你的知识和道理,但也完全可以用嘴讲出来。两者可择其一而用之。然而你却说“教材是教材,讲课是讲课。”二者没有共性。为什么?
你说:由于教材有“篇幅限制,不可能把问题讲透彻,于是才需要讲师和叫兽们在课堂上讲。”我问:课堂上讲就没有“篇幅限制”吗?在电脑上讲课“篇幅限制”在哪里?你为什么要把教授说成“叫兽”?
你说:课堂上讲课应是“启发式讲课,而不是宣讲。”我问:教材就只能“宣讲”,而不要求“启发式”吗?
人的素质有多种,如道德素质、知识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宗教素质、军事素质、娱乐素质等等。学校教育不可能全面培养各种素质。此前我们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推行十几年的结果证明那种教育方针是错误的。现在你又喊出那口号,令人惊讶!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对小学生主要应传授小学知识,对中学生主要应传授中学知识。对大学生主要应传授大学知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技能和思维方法。学校应尽可能多给学生传授知识。但没有人说小学应把中学的知识学完,中学应把大学的知识学完,大学应把所有的知识学完。知识多的人头脑可能被知识困死。但不能说知识多的人头脑一定死。
你的论述很偏激,似是而非,应予澄清。
楼主 wangxggg  发布于 2019-03-21 13:48:39 +0800 CST  

楼主:wangxggg

字数:3247

发表时间:2019-02-26 00:44:4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22 11:15:11 +0800 CST

评论数: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