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感性主义’要不得

简单说说吧

感性主义要不得。历史感性主义更要不得。


什么是历史感性主义呢?就是对历史重大现象,流变过程,用简单的‘唯心主义’词汇去定性。

比如:残暴不仁啊,不得民心啊,穷奢极欲啊,不劳而获啊,被人民抛弃啊。

这些归纳都是情绪化的错误。用在历史现象上,形成了简单粗暴的认识。

中国人普遍对‘实事求是’缺乏理解。

很多人认为,只要骂正府,骂当权者,都是说实话。

结果什么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之类的情绪化形容词,也成了堂而皇之‘历史结论’。

甚至有人认为骂专治,骂毒才,叫‘实事求是’,叫‘敢说实话’。

完全缺乏基本的语言理解能力。

实事求是,说实话,指不带,或者最少带有个人偏向性和情感性的形容词而中立描述的语言。

描述一件事,推理因果关系,而不是直接用形容词给一个现象下‘定语’和‘结论’。这才是‘说实话’。


比如过去我们说,秦朝残暴而亡。后来考古发掘了秦简。发现秦朝是秦二世和赵高,急于否定秦始皇的政策,匆忙搞改格,给改死了。


为什么呢?原来秦始皇统一立国以后,搞土地私有化。把六国贵族的公田,私分给平民地主。

秦二世上一台,就着急宣布要要安抚旧贵族。

民间那些分到贵族土地的平民地主一听,秦二世要把贵族找回来,那岂不是还乡团回来了?自然不再支持秦朝正府了。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秦始皇解放劳动力,废除人身依附,速度太快,一定会导致正治基础产生巨大松动。

此时秦二世忙中出错,蠢头蠢脑地‘穷则思变’,去拉拢旧贵族。结果两头不讨好。终于被历史车轮碾压了。

秦二世是穷则思变,把自己变死了。

秦朝亡于过仁。秦朝的政治坍塌的根本原因,是秦始皇废除西周封建土地人身依附,导致社会瞬间获得巨大自由和财富,从而在根基上动摇了秦朝的政治。



到了清朝,我们说清朝民不聊生,说清朝贪官遍地,正府闭关锁国,结果人民起义了。列强入侵了。内外夹击,清朝完了。


其实呢?完全错了,清朝倒台最直接的原因,是雍正搞改革。废除人身依附的‘良贱籍制’,允许大清朝全部人口,自由迁徙,自由通婚,自由择业。


结果呢?清朝的小农自耕经济格局,承载3.5亿人口,根本无法承受这个自由流动带来的社会成本。

雍正开启的平权改革,直接催生了天理教壮大。到了自己孙子执政,天理教直接冲突了紫禁城。

天理教的群众基础是什么?绝大多数都是‘流民’。很少有职业农民和地主。

按照现在的话说,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什么卖菜的,烧炭的,送快递的,跑航运的。

雍正平权改革,还间接导致了清朝最大的暴动。


中国古代农民无限制生育繁殖。土地经济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如果人口繁殖多了,土地稀薄,就会催生‘外出谋生’的迁徙潮。

以前有身份管制。不让自由迁徙。雍正给废除了。于是大量人口在中国国内自由迁徙。

有一户洪姓人,就从广东迁徙到了广西。成了外来的‘客家人’。

客家人要土地谋生,于是又和当地土著人,发生矛盾。争夺水源,矿产,土地,甚至争夺女性,以确保自身家族繁衍后代。

土客矛盾就爆发了。一次土客大械斗以后,正府没处理好。终于把广西客家人,没有土地的客家烧炭工,逼成了邪教暴徒。

这个祸根,就在雍正的改革。

中国这类历史感性主义认知太多太多。


想什么奴隶社会的认知。奴隶社会当然不好。但为什么不好?不是因为它‘违背人的意志’。


而是因为它‘不够专治’,它的统治效率很低,不足以支撑社会性发展。不足以高度地利用各种资源。

所以我们说奴隶社会是野蛮的。


奴隶社会在‘管理人,治理人,统治人’的手段上,简单,粗暴,低效率。甚至‘更自由’。

自由,放任,粗狂地对待社会。


到了封建社会,为什么比奴隶社会更文明了?并不是它比奴隶社会更‘自由’了,而是它的分工专治更细化了,体现了统治效率了。


现代文明比封建社会更高级。为什么?和‘自由’毫无关系。

以自由角度看,现代社会对‘人的思想,人的言行’的约束力度,条条框框,比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多了几百万倍不止。

现代文明人,甚至丧失了古代奴隶社会的人,封建社会的人,随地大小便的自由。

现代文明,甚至规定,不能歧视妇女,不能歧视同性恋,不能打小孩。

按照现代文明的这些‘繁文缛节’,古人都要坐牢的。

所以我们说,以为‘现代社会比古代自由’,这是一种感性历史观。完全不靠谱。




































楼主 从人者108  发布于 2018-09-09 20:03:20 +0800 CST  

楼主:从人者108

字数:1677

发表时间:2018-09-10 04:03:2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11 14:11:31 +0800 CST

评论数: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