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所謂的“不說僧過”談起

這是網上常見的,證明“不可以說僧過”的經典戒律句子,我把全部戒文引出: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若比丘尼,向白衣說比丘過,波逸提。」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若白衣先聞而問,應反問言:「汝云何聞?」若言:「我如是如是聞!」諸比丘尼聞亦如是,然後以實答,不犯。

-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

此是共戒,比丘、尼俱波逸提,三眾不犯。與諸比丘結戒者,為大護佛法故。若向白衣說比丘罪惡,則前人於佛法中無信敬心,寧破塔壞像不向未受具戒人說比丘過惡,若說過罪則破法身故。除僧羯磨者,凡羯磨者二種,如律文說,若向未受具戒人說比丘麁罪者,波羅夷僧殘。向未受具戒人說二篇罪名,波逸提。說罪事,突吉羅。若說下三篇罪名,突吉羅。說罪事,亦突吉羅。不問前比丘有罪無罪,向未受具戒人說其麁罪,盡波逸提。若說四眾罪,突吉羅。若遣使、書信印信,亦突吉羅。

-

《五分比丘尼戒本》

若比丘尼,向白衣說比丘過,波逸提。

====================================================================================

其實這三段,說的是同一個事情,意思也一模一樣。即:

受了戒,參加了比丘眾每半月結戒,聽完所有有破犯出家眾的發露懺悔後,

這些出家眾不可以把結戒聽到的事,說給沒戒的人聽。

重要的事說三遍:

這些出家眾不可以

這些出家眾不可以

這些出家眾不可以

(其中有兩段專指比丘尼,是因為出家團體中,比丘尼地位確實比比丘低)

==

看明白沒?

這個戒,說的對象是指白衣,說話的主體,是專指的得大戒參加結戒出家眾。

所以,

這個事情:三眾不犯

三眾是什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因為這三眾,還沒資格參加半月結戒。

至於白衣,根本連任何出家戒都沒有,不是這個條款的關心對象。

--

第一段有一句,說;

"式叉摩那、沙彌尼,突吉羅。"

這說的不是“式叉摩那、沙彌尼”不可以和白衣說,

它的意思是,

即便比丘尼聽完結戒,

不和白衣說,

而是單和“式叉摩那、沙彌尼”(同住的未受大戒的預備役比丘尼)說,也犯戒。

--

但是有一個情況,可以說:

若白衣先聞而問,應反問言:「汝云何聞?」若言:「我如是如是聞!」諸比丘尼聞亦如是,然後以實答,不犯。

即,白衣已經知道此事,來確認,出家眾“以實答”,不犯。

(注意,如果白衣凡眾,真的不可以說僧過,那麼這裡的出家眾,照例就應該無論如何,立刻阻止,告訴白衣不可以說。但有嘛?沒有,只要說的是事實,既不阻止白衣說,而且應該還告訴白衣,這就是真的。)

--

所以作為白衣,就算你受了五戒,

只要你說的是事實,

即使說的是佛協主度,也不犯任何規則。

--

那麼,

兩個清華僧人,

是否犯呢?

鑑於按照他們的說法,

那個團體根本不存在正規的半月結戒和發露處罰的體制,

即,

說的是事實,

說的不是結戒時發生的發露懺悔,

二人本來是按照法律和宗教局規條,

向國家宗教機構和公安機關報告事實出示證據,

尋求國家法規對公民身體犯罪和經濟犯罪的處置,

故與此戒條無關,

不犯。

--

請注意,

這裡的關鍵是,

出家團體的內部規則是一個事,

國家法律和規範是另一個事,

二者是並行不悖,

而不是互相打架。

所以一個出家人,

如果做了違法犯紀的事,

不管你是在家還是出家,

該報警報警,該起訴起訴,

他們受戒者自己內部處理戒務是他們的事,與你我無關。

楼主 剑_龙  发布于 2018-09-05 15:36:42 +0800 CST  

楼主:剑_龙

字数:1334

发表时间:2018-09-05 23:36:4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06 11:16:39 +0800 CST

评论数: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