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笔记之十五:索隐从来无贬义,兼及考证与猜谜

众所周知,胡适先生将索隐《红楼梦》的行为喻为“大笨伯猜笨谜”。他为具体而微地说明何为“笨谜”,特举一例说:“我记得从前有个灯谜,用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来打一个‘日’字。这个谜,除了做谜的人自己,是没有人猜得中的。”
这个“无人猜得中”的谜底是怎么来的呢?胡适说:“做谜的人先想着南北朝的齐和梁两朝都是姓萧的;其次,把‘萧萧下’的‘萧萧’解作两个姓萧的朝代;其次,二萧的下面是那姓陳的陳朝。想着了‘陳’字,然后把偏旁去掉(无边);再把‘東’字里的‘木’字去掉(落木),剩下的‘日’字,才是谜底!”
原来如此,的确有些复杂!不过据说这个过于隐晦的灯谜,亦获不少人盛赞:认为此谜历史文化含量高,且谜面无歧义,谜底是唯一,可不是巧妙至极吗?
所以说,小小一个灯谜,亦有如此纷争,有的言笨,亦有的言妙。言笨者,因谜难猜;言妙者,因见其精华。
抛却这则谜语的是与不是,我认为胡适将《红楼梦》索隐喻为“此笨谜”,倒不失恰当。欲解此谜,须熟谙历史,知识面广博,才能脑洞大开,射中谜底。
索隐《红楼梦》亦如是。但是胡适不这么认为,在胡适看来《红楼梦》并非谜语,读《红楼梦》也不可猜谜:“曹雪芹费了那么大气力,不可能只是做了一个笨谜”。对此,我的理解是,《红楼梦》就是曹雪芹自制的“灯谜”,谜面“笨不笨”不好说,谜底倒确实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一样,不下点功夫是猜不出来的。
那么,大家是否也同意《红楼梦》真的是一支晦涩难猜的灯谜呢?诸君请看,且不说书中就有许多的灯谜、射覆、谜诗,单说它的创作背景,大家就能从中略断一二。
曾看过一篇文章,讲大约二十几年前,国内外学者聚而座谈《红楼梦》。席间有人问,《红楼梦》中隐有宫廷斗争吗?有人答复,绝不可能,除非作者不要命了。
无独有偶,亦有朋友一脸真诚地相问于我:“《红楼梦》就是一部小说而已,真有那么复杂吗?”
是啊,一部小说而已,真有那么复杂吗?说它是谜语,谜底隐射宫廷斗争,作者难道不要命了吗?
依我之见,在这里,问题反过来就是答案。正是因为《红楼梦》中隐藏了宫廷斗争,作者想要“保命”,所以才花费大力气将《红楼梦》制成了一支晦涩难猜的灯谜。要不是作者这样做,即使他自己不“惜命”,当时的读者也未必敢看呢!爱新觉罗•弘旿不就说了吗?“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当然,弘旿这句话也作不得真,聪明如他,这也就是一个帮助读者了解曹雪芹系何人的“烟雾弹”罢了。)
因此我真心认为,胡适将索隐《红楼梦》等同于猜谜是贴切的。虽然曹雪芹未必是大笨伯,但是他的谜语倒真的不好猜。若想不被讥笑为“笨猜谜”,就得正儿八经地、好好把索隐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不可呢。
其实,历史上索隐从来就是正儿八经的一个词,没有贬义。否则一个世纪以前,“索隐派”代表人物王梦阮和沈瓶庵为何要将他们的著作命名为《红楼梦索隐》呢?更早的唐代史学家司马贞又岂能将他的著作命名为《史记索隐》呢?
在史家看来,索隐就是对古籍的注释与考证,明末藏书家毛晋曾评述“读史家多尚索隐”。在文字学家看来,索隐就是训诂、稽古右文,是一个具有严格学术规范的名词。
再进一步说,胡适先生考证出的“《红楼梦》著者是曹雪芹,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的结论,不也是将历史材料与《红楼梦》文本结合以后,才索隐得出吗?总没有一份权威性史料载明了《红楼梦》著者就是曹雪芹吧?甚至“曹寅有孙名雪芹”的结论,更是所有正史均无记载,仅有相互矛盾的几条诗注,而由胡适先生凭这几条诗注推导而出啊。那么,这里的“考证”,不是也与“索隐”异曲同工吗?
胡适自己曾说,对于《红楼梦》的文本及其作者,“我觉得我们做《红楼梦》的考证,只能在这两个问题上着手,只能运用我们力所能搜集的材料,参考互证,然后抽出一些比较的最近情理的结论。这是考证学的方法。”这意味着,《红楼梦》考证一是缺乏史料,二是要文本、史料互证,这不就是正大光明地提倡索隐吗?不仅如此,胡适上述观点等于说,在对待相关史料时还得“挑肥拣瘦”才好证明自己的观点。既然缺乏确切史料佐证,那么“曹雪芹系曹寅之孙”的观点一直以来质疑和挑战不断,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我还是认为胡适这段话是相当客观的。我也认同,无论索隐还是考证,因为史料匮乏,其结果都只能是“近情理”而已。而《红楼梦》可资研究的史料匮乏的问题,我认为不止今天,在将来亦是很难解决的了。因此要想得到一个真正公认的结论,并不是很容易。也正是因为如此,《红楼梦》的文本才变得尤其重要。假如有人能“近情理”地将《红楼梦》文本索隐出来,那么据此得到的《红楼梦》作者的结论,即使是“挑肥拣瘦”地推导而出,也是可信的。
话说至此,读者也都心领神会了。考证和索隐从来都只是《红楼梦》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孪生兄弟,缺一不可。简单说,索隐主要针对文本而言,考证主要针对作者家世而言。
那么,该如何“近情理”地索隐和考证《红楼梦》文本呢?既然说文本是谜语,又该如何猜对谜底呢?
在《孽海花》中,曾将那些不显豁、不贴切、又难猜的灯谜,戏称为“脚趾动”。因为这种灯谜就像当下有人正在暗动脚趾,这件事只有这个人自己清楚,别人是无从得知的。
乍看之下,《红楼梦》的晦涩谜底,就有些类似“脚趾动”。以《红楼梦》的写作目的而言,因书名中有“红”,宝玉“爱红”,书中又到处留红,有人从中见到“朱明”,因此将书旨看作“反清复明”;而我却将“红”理解为康熙孙辈名字中的“弘”,将书旨看为“伤时骂世”——伤弘时骂世宗。(顺便说一句,“伤时骂世”不是我说的,是曹雪芹在书中说,“本书非为伤时骂世所作”。)所以说,这种“脚趾动”的谜语和猜谜,有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意思,倒好像真应了胡适的那句“大笨伯猜笨谜”。
但是,我们说考证忌讳孤证,猜谜和索隐也一样。单单知道“脚趾动”不够,要是能证到“手指动”、“全身动”就能服人。所以,假如还有人能将整本书一字不漏地解开,并且谜底“近情理”,那么我相信即使他无法找到更多史实佐证,相信也无人能够反驳。
楼主 情解红楼  发布于 2017-11-17 23:03:20 +0800 CST  

楼主:情解红楼

字数:2406

发表时间:2017-11-18 07:03:2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09 11:35:56 +0800 CST

评论数: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