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已经全面失败,必须对新高考改革方案进行全面大调整

天涯搞什么名堂?凯迪的猫眼看人根本连审核都不做直接过了。。。。。
讨论教育的帖子,天涯还这么没点数?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2496922&boardid=1&replyID=72559574&page=1&1=1#72559574

新高考改革已经全面失败,必须对新高考改革方案进行全面大调整

徐建新

江西省德兴市一中

2014年开始在浙江、上海进行的新高考改革,第一批考生已经进入大学,现状已经基本清楚。上海和浙江都不是应试教育猖獗的地区,至少浙江能够清楚看到新高考改革三大漏洞导致的全面大失败,一旦推广到其它地区就更不必说了,必须对新高考改革方案进行大调整:

中国高中的现状是高考不考,学生基本不学习。新高考改革方案第一大漏洞是乱定大学要求选考科目,没有考虑到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学科,也没有满足大学对学生的专业培养需要。举个具体例子,浙江理工大学的建筑学专业确定的选考科目要求范围是物理、技术、历史。由于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学生仅需1门选考科目相匹配就可报考,报考学生即使选考了历史、地理和政治,符合规定,大学也必须招收。但是,一个几乎等于没学习过物理学的学生,怎么可能学好建筑学专业?这样,到了大学必定必须由大学教授给大学生补课高中物理学知识。中国的高中生很累,学习很辛苦,努力学的却是大学非基础性的知识,在大学学习专业必须具备、必须努力学习的基础知识如物理却接近于没学习,然后到了大学却重演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学教授给大学生补高中课程的事情,后果很糟糕。问题是,类似这样的荒唐可笑的组合在新高考改革中不少,简直是中国教育中的超级大笑话。

这一切来源于新高考改革方案对大学的专业要求限制了只要求一门科目成绩或者两门学科、三门学科中有任意一门成绩符合都能够报考,没有规定学生必须选考指定的两门选考科目或三门选考科目而且成绩都符合才能够报考的规定,乱改高考和高校招生。高考和高校招生是双向选择,学生和高校的选择权都必须尊重,考生必须满足大学的要求,不能够把学生的选择权高居于大学的选择权之上,为了增加学生的选择权而打压大学的选择权;大学的招生选择权至少与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平等,实际上,由于高中生大多数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等,而大学富有经验,宁可让大学的选择自主权高于学生也是可以接受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为提高学生选择权而提高学生的自由选择权,两门学科、三门学科中有任意一门成绩都能够报考的规定,打压大学的招生自主权太胡闹。例如,大学的化学系、化工专业、物理化学等专业肯定必须要求报考学生必须都选考并同时有物理、化学两门成绩相符的要求,新高考改革方案却要求仅仅有物理或者化学一门科目成绩就足够,如果学生没有同时选考物理、化学,到了大学,要么必须补课物理学,要么必须补课化学。例如,大学的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医学院一般需要报考学生必须同时有物理、化学、生物学三门成绩的要求,大学招生时仅仅要求物理、化学、生物学中的任何一门成绩都不利于对大学生的专业培养。

我在网络上看到,浙江省“一些省内高校已经关注到这个现象,尤其是一些以工科占比较大的高校。目前的策略是,如果有不选考物理的学生招进,将会组织上预修课。说的简单些,就是补一补高中物理课。有些高校则采用开设预修课的形式,如果学生自己觉得物理不好,可以通过上预修课来提高。【1】”除浙江大学外,浙江的大学恐怕已经全面重演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学教授给大学生补高中课程的事情了。我在网络上看到,浙江海洋大学已经在2017级的新生中开设物理预修班了,整个学校的新生有近三百个人要在大学补高中物理的课。由于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基础,因此,基本上是补课高中物理。但是,根据常理可以判断,有一部分浙江的大学新生实际上还需要补高中的化学、生物学。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规定如此胡闹,拿国家民族的教育事业开玩笑的原因何在?可能原因之一在于一个可笑的理念:学科平等。作为一个中学生物学高级教师,我从不认为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能够和物理学平等。学好物理学是学好化学和工程技术如土木工程、建筑学、电子、电气、冶金等等乃至学习生物学本身的基础,不学物理不行;生物学远远没有如此重要,学那些专业,不学生物学没问题。

当然,大学的招生自主权不是大学违反教育规律乱定学生选考要求、乱招生的理由。新高考改革方案如此荒唐的规定,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解读第十八来看,很可能是以为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合格了就能够保证大学的专业培养,在此错觉基础上由于一个现实考虑导致:如果招生比较困难的大学,有化学专业或者工科如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硬性要求考生选考物理,不如要求考生选考历史、地理等能够招收到更多学生,应该尊重大学的招生自主权,考生也增加选择,两全其美。我坚决反对这个主张,大学的招生自主权不是教育部和大学违反教育规律瞎胡闹、同时伤害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理由。学生没有必要的物理知识基础,就不应该报考并学习这些专业,大学也不应该招收并使学生在大学中和大学教授一起面临痛苦。而且,学生在高中要学习的科目少,又有三年时间好好学习高中物理,还学不好,或者达不到大学入学要求,到了大学,一般只有一个学期时间学习高中物理,大学要学习的科目又多,居然还要学好,达到大学要求,一般情况是做不到或者教育效果差太多了。这种大学胡乱选择大学新生、胡乱浪费高中学生、高中教师的宝贵时间和辛苦精力、体力付出,胡乱浪费大学生、大学教授的宝贵时间和辛苦教与学的荒唐情况岂不是拿中国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一起乱开玩笑?其次,大学教育质量必须有底线,这种把大学变成不伦不类的高中加大学的模式,太容易打穿、进一步降低再打穿大学教育质量的底线,万万不可。

再者,偏偏是招生比较困难的大学,反而应该坚持考生必须具备足够的基础学科知识。道理很简单,双一流建设大学的学生,智力高,即使在高中没正经学过相应基础知识,自学或者补课学起来都快、轻松;招生比较困难的大学,进来的学生知识掌握比较差,智力比较低,不坚决要求学生在高中尽可能掌握好基础学科知识,到了大学,他们的智力比较低,重新学习基础知识需要的时间、精力和遇到的麻烦大得多。

当然,如果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合格,就真的能够达到大学的学习相应专业知识基础的话,上面的现实考虑是成立的。但是,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要求太低、难度太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太低,熟练程度太低,合格考的合格几乎等于没学过,因此是不可能成立的。当然,以我的教育经验,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作为高中毕业考试,理论上能够达到上述要求,只要难度大到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加上语数外高考成为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九门高考,而且是每门难度都远远超过目前各省市高考难度的高难度高考就行。

新高考改革方案第二大漏洞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基础学科物理学被边缘化,选考物理学的考生明显偏少,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8.95万才占35.78%;应试教育不猖獗的浙江、上海在物理学方面都已经出现了应试教育全面打败新高考改革方案现象,不利于中国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网络上传言,浙江高考考生近30万人,新一批选考物理的考生已经降到了两三万人左右了。此事不清楚真假,但无人怀疑会继续大降低。新高考改革方案一旦推向全国,更是完蛋。世界工厂的中国还未富,中国工业的教育根基之一就开始毁坏。这种情况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上面说了的高校招生要求成绩没有要求学生选考的两门或三门学科成绩都同时符合大学要求,导致不少考生能够错误地不选考而逃避实际上躲不开的物理(当然一部分情况还包括化学、生物)。二是与赋分制有关,考生逃避物理选考别的科目相对能够得到更高赋分,逃避物理更有利。

赋分制的有效可靠来源于选考的学生是正态分布的,分值来源于考生考分在所有考生分数中的百分比。但问题是选考物理的学生不是正态分布的,成绩最好的高中生选考物理学的比例相当高,随着一年年时间推移偏离正态分布会越来越严重。简单地说,赋分制的高分是比较出来的高分,必须要有被比下去的低分来垫底,谁都想要考高分的话,当然,高考中谁都想要尽量得到高赋分;中等、中高成绩的人甚至低分的一些人不愿意做分母,再加上物理更难,不选考物理选别的科目,剩下的大多数是成绩好的优秀学生之内的比拼的话,最终会是优秀学生的赋分变成低分甚至可能垫底。理论上最终结果可能是学习物理的学生数量全面大降低。因此,赋分制不能够用于理工农医类专业高考的物理科目,在理工农医类专业中必须使用原始分。当然,一旦物理学问题解决了,可能考生选考化学又变成难题了,因此,同理,理工农医类专业中大学明确要求要选考化学的专业,同样必须使用原始分。

解决办法:修改规定,必须根据学科知识内在关系,遵照专业培养的规律办事(招生有困难的大学更是必须遵守教育规律,注重高中知识基础对大学学习学科知识的支撑),保障大学的招生自主权包括选拔需要,大学可以决定报考学生必须选考指定两门、三门科目并且成绩都符合才能够报考相应专业的规定,包括决定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的选考科目组合(比如说某大学计算机系规定报考的选考组合必须是物理、化学、生物全选考或者是物理、化学、历史三门全选考,那么考生必须遵守);由教育部召集大学开会讨论修改专业要求,或者教育部征集大学建议修改专业要求,由大学对报考学生的专业要求作出必要改变并重新发布。由于要求生物学知识基础的基本上必定要求化学知识,要求化学知识基础的基本上必定要求物理知识基础,一句话:理工农医类型的大学专业,基本上只剩下三大类报考科目组合了:只要求物理成绩的,其余两门科目任意选择;物理化学两门成绩都要的,剩下一门任选;物理化学生物三门成绩都要的;只要求物理成绩的,由于物理学是报考这个专业考生共同的必定选考科目,因此,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使用原始分相加,再加上其它任意两门科目的换算赋分共同构成高考总分。物理不参与赋分制的换算分数,由于物理学是报考这个专业的所有考生都考的,不换算赋分也非常公平。要求物理化学两门成绩符合的专业,由于物理化学都是必考的,因此,物理、化学不参与赋分制的换算,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成绩都使用原始分加上剩下的任意一门科目的赋分构成高考总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成绩都要的专业,由于报考这门专业的考生物理化学生物三门都考了,高考总分即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六门原始分相加。由于物理学的基础学科地位,物理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对大学选拔人才非常重要,而且,高中学习物理学的时间也更长,由于物理学的被边缘化,我坚决主张至少浙江提高物理在大学理工农医类型专业中高考总分的权重,物理学恢复在理工农医类高考占分120分原始分的老传统,至于新加入的试点北京山东等地,可以分别是100分或120分原始分,进行试验对比。

当然,浙江省的2018年高考,留下的时间不够,就不改规则了。但2019年的高考必须早改而且早通知。至于报考不需要物理为学科学业基础的文科专业,要求选考物理是为了更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大学讨论决定怎么做,也可以照旧参与赋分制的换算,赋分依旧是100分。这与理工农医类物理学高考占分120原始分相互毫不矛盾。而且,所有赋分制的换算,都必须把原始分信息告知大学,尽可能让大学知道考生的详细信息,以避免浙江省已有的利用两次选考机会投机取巧获得高分。

有了这样的规定,预计可以在解决物理选考考生少的同时把未来学生可能会少选考的化学一并解决;估计不少学生为了能够报考理工农医类的方便,会有大量学生选考物理化学生物三门;高考重返半文理分科了。高考录取使用原始分和赋分制各有优缺点,但理科使用原始分的优点明显;我主张,能够不使用赋分制就不使用赋分制,因为赋分制除了上面的缺点外,在浙江上海的高考改革中,还有双重降低高考区分度的明显作用(其中之一是因为物理较难,为了吸引考生,降低物理考试难度,即降低了高考区分度,三分一个层次,比起一分一个层次,降低区分度),这又是一大漏洞。

浙江、上海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为取消文理分科而取消是一个错误,没有考虑到文理分科在中国实行六十多年背后的道理,这个传统不是那么容易随便被取消的。

文理分科在中国能够实行六十多年背后的道理非常简单,大多数中上、一般般、中下的学生大致承担六门高考科目为好;要求生物学知识基础的基本上必定要求化学知识,要求化学知识基础的基本上必定要求物理知识基础,因此,理工农医类要求考物理化学生物,简单明确,涵盖绝大多数情况的知识基础要求,而且学生的选择范围也还好。文科考政治历史地理要求大致类似,文科大学生应该具备必要的历史知识,经济学、政治、哲学、地理常识、知识等,当然,理工科转文科轻松,文科转理工科艰难而很少见。而且,文理分科是满足大学培养合格专业人员最简单的对高中生的分类方法,高考的文理分科使得高中教育基本满足大学专业培养的学科基础,大学教育有利于低成本迅速培养大量合格的工程师等工程技术人员、普通科学家、普通教师、普通白领等等职业劳动者(缺点是太死板,学生的自由选择不够);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工厂,教育上的原因是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还是不错的,大学教育培养了数量超级多(世界上最多的)工程师等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了大量的产业集群优势,做普通大量的工业生产全世界第一,中国形成了真正完整全面工业体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的情况是理工科的大学毕业生大致占比例三分之二,文科大学毕业生占比例大约三分之一(是本人的感觉,没查到详细资料),大量工程师等工程技术人员从事较苦较累较脏收入也不算高的职业但失业率低,文科失业率较高但人数少;与不少发展中国家文理科大学毕业生各占一半,甚至文科大学生更多,当然,失业率也高、失业大学毕业生也多相比,当然是中国的情况对国家和对民众更加有利。

高考取消文理分科的实质或者说实际效果我预计肯定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大学生人数迅猛上升,并使得文科大学生人数超过理工科大学生人数。当然,北京市、上海市这两个特大中心城市,我觉得没必要高考理工科本地考生(大学生)必须高于文科本地考生(大学生)。但这个问题应该是北京市、上海市教委调查研究、考虑并协调的问题,不是国家教育部考虑的问题,当然,北京市、上海市教委可以求助于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我看不出中国应该让或者必须让文科大学生人数(未来是文科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理工科大学生人数的现实理由。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了吗?还没有。中国应该象美国那样主要靠服务业的第三产业赚钱了吗?非常明显也还没有。现实情况我认为恰恰相反,中国还是要坚持产业立国、工业立国。就算是中国需要多增加文科大学毕业生,也要先多看看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哪里的大学,不论是公立大学还是民办高校都巴不得多开投资少赚钱多容易办的文科专业,并且中国大学文科发展相对比理工科快。当然,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实际上要依靠社会的需求或者说社会的经济结构等因素所决定,或者说就业市场的需求所决定。我认为教育部的责任是应该明智地节制大学文科不断扩张的冲动而不是主动地大量增加高中学习文科的人数和文科大学生人数。

新高考改革方案第三大漏洞是不论是专家的看法还是学生的感受,都认为选考科目普遍降低了难度和区分度;而且赋分制还进一步降低了区分度,明显不利于大学招生选拔人才。高考制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高考是低成本的有效测试学生的工具因而有利于大学选拔人才,高考的区分度太低,明显不利于大学招生选拔人才,那要高考何用?大学招生就应该择优录取,大学中的名校就应该优中选优;降低高考区分度让“优”变得不清楚,是对择优录取原则的破坏。高考的作用就在于选拔出努力学习相应科目知识、或者在在相应知识上有天赋又努力的学生,区分度就是把这些学生从全体学生中区分出来,高考就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降低区分度在降低这一切。学生在高考竞争中得到高分,体现出学生对相应学科天赋适合或者努力学习或者既努力又有天赋,不管是对于大学的选拔人才和继续培养都非常重要。上届教育部在胡闹,而且是特意胡闹。据我看到的几个知道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情况的人都说,上届教育部是铁了心要降低高考的区分度。上届教育部这样做的目的,可以推测是打算对高考分数进行技术处理,进行等级记分来避免分分计较而指望解决应试教育,或者至少为解决应试教育提供空间。对此,我的看法很简单,仅仅用高考分数的技术处理是完全不可能解决应试教育问题的。当然,另一个可能是上届教育部打算降低高考对学生熟练程度和掌握程度的要求来降低应试教育的激烈程度,高考都不需要考生那么高的熟练程度和掌握程度,中学就不必要那么压着学生学习。这一点还是错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还是是重要的,这样做当然选考科目是还是有一定的区分度,还是要花费大量时间,或者中学和学生都把大部分时间转移到区分度大的数学语文英语上;竞争的激烈程度还是降低不了。

网络上传言,浙江省物理选考题目难度太低的原因,是浙江大学物理教授看到浙江学生太少选考物理,心急火燎导致了进一步降低物理选考题难度,进而区分度太低。这样下去,中国的理工农医类招生要大乱套的。

解决办法:高考试卷必须提高难度,提高区分度;最好是难度区分层次,将报考双一流建设大学的考生和大多数的一本二本三本大学考生区分开,报考双一流建设大学的考生一般使用高难度、高灵活程度高考试卷,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其他考生使用普通高考试卷;大学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需要,选择通过高难度考试(常常是长步骤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还是普通高考高分(速度要求高、出错少)的学生或者学生的特征是兼而有之。双一流大学试点适当增加选考科目并为成为高考选考科目做准备,诸如报考计算机类专业必须增加选考计算机编程(未来在高考中增加计算机编程的选考科目,把小学开始学习、中学继续学习计算机编程,到大学深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流程全面打通),师范类增加博览群书之类的选考科目。一科一科慢慢增加,看看是不是双一流建设大学学生最后以高考总共考九到十门考试科目为好。

总评:新高考改革方案总的说来,执行结果远不如绝大多数省市现行的高考文理分科3+3方案执行情况,如果新高考改革方案不进行重大调整,无异于对中国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进行了一次巨大的瞎折腾。高考改革,进行巨大的瞎折腾不如不折腾。

上届教育部之所以铁了心、不顾一切地降低高考的区分度,看一眼有关教育专家和教育官员对高考、对考试百分制、等级制计分的讨论就知道,他们认定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使用的是等级制计分,因此不需要分分计较,因此没有中国这样解决不了的应试教育问题。因此,解决应试教育问题很简单,高考和高校招生采用等级制计分就能够解决应试教育问题。上届教育部不顾一切地在新高考改革中推行等级制计分,指望创造解决中国应试教育的功绩。但看一眼美国的现实就知道那些教育专家和教育官员的言论是倒果为因,因为中国没有高考和高校招生实行等级计分制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环境。

美国和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绝大多数的大学名校是私立的,是高收费的,干脆连录取标准都是保密的。但是,根据相关介绍和经济学道理,我的判断是,高水平大学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因此需要收取高额学费包括指望得到学生毕业后的捐款、大额捐款以维持,因此,美国著名大学从教育本身的规律来说不能够分分计较,恰恰需要的是等级制计分,招收的绝大多数考生既能够付得起高额学费,又能够从大学毕业后捐款回馈母校;极少数要交极高学费的赞助费,当然,学业差距和大多数人相比相当大;一部分根据家庭收入情况提供奖学金。谁都想进入名校,等级制计分留下的分数空间或者巨大分数空间,可是高额学费或者极高学费、日后捐款的一部分填补了这个分数代表的学业差距的空间。

也就是说,美国的等级制计分的模糊空间,可是主要靠高额学费、极高学费(还有可以预期的未来捐助)硬碰硬向大学买来的(或者说填补了这个模糊空间)。高学费包括购买了学生良好掌握知识所体现的分数与全力以赴地大量练习的应试教育的高分数之间的差值,那是教育上非常恰当的投资。而且,这也是一种公平。也就是说,美国没有中国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可是高额学费、极高学费(还有可以预期的未来捐助)硬碰硬付给私立大学买来的(支撑着的)。此外,美国没有中国这样的应试教育,还与美国的高中教师收入与学生考取大学无任何任何奖金等相关,这恐怕与美国的普通高中生教育不佳有较小关系,美国高中可是付出了其它代价的。

但中国的情况谁都知道,好大学几乎全部是公办的,越是好大学,学费越低,那么,中国高考和高校招生的等级制计分与通常的高考原始分相加、分分计较相比,留下了一个模糊空间,这个空间,拿什么硬杠杠的东西填补?拿特殊非凡才能如全国数学物理等竞赛获奖进入国家队等填补,没问题,但太稀罕。拿高中生课外活动填补?大学都认为太虚,小儿科。当然,中国有一个花钱填补这个模糊空间的小门,那就是因为中国的科技水平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还不够高,政府、大学、舆论都支持的,学生具备科研能力,可以通过自主招生得到大学教授们面试确认而可以降分录取(即家长能够花钱让孩子具备一定的或者真正的科研能力而填补这个模糊空间)。但因为成本原因,基本上目前只适合于大城市。用权力和金钱填补?大家都会觉得是教育腐败,远不如美国大学收取高额学费。

中国著名大学尤其是清华北大的入学机会,是很值钱的,网络上可以看到“考上一个清华北大奖励50万元”写入县政府工作报告,北大清华的录取机会价值五十万,却学费(价格)最低,清华的理工类、文史类普通本科专业学费都是5000元每年。那么,教育市场上的这么大一块价格差值,自然就引起剧烈竞争,就要以大家都认可的公平竞争方式分数的形式(高分者得)体现出来,就自动以强烈的竞争方式体现出来,这就是竞争激烈的应试教育。美国名校的入学机会主要是分高者得和出价高者得的结合,学生也累,但自然就没有中国这样激烈的应试教育竞争。

因此,中国高校高考和高校招生的等级计分制,真正能够得到实行,应试教育的真正解决,只有大学越好,学费越高,才可能真正实现。目前中国普遍现实可行的办法,只有尽可能让学生的刻苦努力是相对更加值得的办法,不是让学生反复做习题、考试,而是双一流建设大学增加选考科目的办法,增加学生的选择,增加选考计算机编程、增加博览群书之类的选考科目,优秀学生多学习对未来重要或有用的知识。

当然,中国的应试教育激烈竞争程度,政府还是能够降低一些的,其中之一就是政府或者说地方政府首先不要用高中考取清华北大数量包括北清率当做重要政绩和考核依据、奖金依据,政府如此看重高中考取北大清华人数,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政府把中国的2824所大学降低为总共就清华北大两所大学,中国总共就清华北大两所大学的话,高考竞争包括应试教育竞争就激烈太多了,还等于政府极大提高了中国高中生考取清华北大的价值。

对于中国的一些中小学开始真正地进行博览群书教育,也就是大量阅读,我是非常赞成的,唯一的问题就是要确定好大量阅读的内容。我认为,大量阅读的内容大致一半为科普读物为好,如《十万个为什么》等,因为科普读物相对说来,进行大量阅读的负效应最少,其它的历史、文学、传记等等的内容合在一起构成其余一半为好。还有,不少文学作品如小说有少儿不宜如暴力、性的内容,我主张出版少年儿童阅读版,删除这些少儿不宜的内容而后再交给孩子们阅读。

1、来源: 想考好大学,必须要学好物理?http://www.sohu.com/a/195473711_559502

2017,11,10



楼主 kongfuzi2  发布于 2017-11-11 01:12:34 +0800 CST  
作者:求真务虚4 时间:2017-11-12 02:33:16
没有那么严重,只要有语数外在那里,其它的都好办,大学补一补也不是不可以,学了个历史地理,知识面拓宽了,对理工男的改善知识结构有好处,总之,不要把某个学科抬到吓人的高度,除了语文和数学,都没有这个资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去学习工科专业,就知道物理的重要了。。。。。

大学补高中课程,荒唐,那是巨大的浪费人力物力。还有,大学教育质量怎么保证?
楼主 kongfuzi2  发布于 2017-11-13 10:39:49 +0800 CST  
喜欢学物理的自然会学,不喜欢的自然会绕着走,各取所需,你着什么急呢?
——————————————————————————————————
现在还不是共产主义阶段。。。不能够全 根据 喜欢来决定。。。。。
楼主 kongfuzi2  发布于 2017-11-14 12:53:35 +0800 CST  
杨锋的话象是看了我的文章后的读后感:




高考是人才选拔和评价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公平的最后守护机制。
2017-11-27 21:59 大学/自主招生/物理

http://www.sohu.com/a/207000365_701436

新浪教育讯11月27日下午,由新浪教育主办的“新浪2017中国教育盛典高考行业峰会”在北京举办,主题为“新高考之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杨锋出席峰会并作了主题演讲,他指出,在新高考改革中,高校要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方式,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杨锋发表主题演讲

杨锋表示,高考制度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人才选拔评价渠道,在塑造民众个性,守护社会公平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杨峰介绍,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大学录取形式更为多样。当前,大学的录取形式除了我们熟知的普通高考之外,上海还实行了春季高考;还有自主招生,包括在浙江省实施的三位一体的自主招生,还有各种贫困计划,高校的特殊计划……多种录取方式体现高考制度把追求公平放在首位。

杨锋说,新高考取消本科批次划分,减少了行政干预,增加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机制更加尊重人才规律,“先专业再学校”的录取方式尊重市场导向。

杨锋还指出,在改革实践中,功利式的科目选择,虽然尊重了个人意愿,却把考试变为投机性博弈,增加了考生和中学的负担,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更无法满足高校和国家对人才选拔的需求。“不改变高考分数唯一指挥棒,学生就一定会有功利性选择。不改变中学的评价体系和追求升学率,中学就不会改变。高考分数只要是公布排名,大学互相抢夺生源的斗争就不会停止。”

杨锋表示,对于高校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方式。杨锋拿中国科技大学举例,他认为,现代科技发达,科研分工的细化呼唤复合型人才;要想培养杰出人才,就要在保证生源厚度基础上柔性选拔,长线培养,提前培养。

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新浪教育的邀请。首先我对新浪教育一直以来支持我们中国科技大学的宣传和报道,表示非常非常诚挚的感谢,也对新浪教育盛典表示诚挚的祝福。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新高考与创新性科技人才选拔》。

高考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它是一个国家级的考试,是国家人才选拔和评价的最重要的渠道,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塑造了中国人的个性。大多数中国人经受过了高考的洗礼,从而养成了勤学、敏思、坚韧、自强等等中国非常有个性的特性。特别是高考作为所谓的底层群众向上走的一个通道,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重要的上升通道。所以,高考之路非常非常重要。而且它还是我们社会公平的最后守护机制。曾几何时,我们的民众对很多制度失去信心的时候,从而没有对高考制度失去信心,大家坚信高考制度是公平的。

整个高考在促进社会进步,引导社会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卓越的贡献。想象一下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一句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时我们中国建设需要数理化的人才,我们的高考作为指挥棒也起到了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作用。同时高考也是支持国家战略的一个很重要措施,举一个例子,香港可能还不明显,在澳门地区,澳门没有好的大学,澳门的高中生大部分升学都到台湾读大学,而到大陆来读大学的很少。如果我们的高考制度不进行改革,澳门将来会被谁领导?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还有在一些边疆地区,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所以,高考不仅是人才选拔的制度,它还是国家的一个整体的设计。

恢复高考,从历史上看,它在改革开放进程当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事实上是打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炮。教育部提出了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整体要求上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坚持育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第二,确保公平公正。想象一下,任何一个制度要么是追求公平,要么是追求效率,但是我们高考制度是把追求公平放在首位,把追求效率放在次要的位置。这就体现了国家在宏观制度设计上的一种想法。

改革制度有五个要点,招生计划的分配、考试形式的改革、录取机制的改革、监督机制的改革以及综合改革试点的推进。当前,大学的录取形式除了这样一个我们熟知的普通高考之外,上海市还实行了春季高考。还有自主招生,包括在浙江省实施的三位一体的自主招生。还有各种贫困计划,高校的特殊计划,比如北大的博雅计划,清华的自强计划。还有艺术、体育等特长生的招收。包括少年班录取,少年班是科技大学特有的,是全国唯一的可以在高二招生的大学,是一所非常特殊的学校。还有定向生、特长生、留学生、西藏的内地班、新疆的预科班,还有军队的委培生。

以普通高考为主要的类型,考试科目从历史上来看也经过了很多的变迁,比如说以前考四门是必考内容,4+2、4+3。语数外政是必考的科目。到了后来必考科目变成了三门,语数外,变成了3+X,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到了现在上海和浙江的改革,高考那一天只考两门,语文和数学,外语是分两次考,取两次的最高分,浙江省允许多种外语,各种小语种都是承认的。浙江是7门课程里选考3门,上海是6选3。也就是说,考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浙江还可以把综合素质测试放在总分里面,总体来讲,浙江的灵活性力度更大一点,上海稍微保守一点。

改革的要点总结一下:首先为了推行素质教育,强调文理不分科。二是增强未来学生的选择性,把必考科目减少。三是未来减少随机性,实行多次考试。四是为了减少行政干预,取消了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不再对高校的档次进行行政的干预。五是增加了高校的自主权,尊重人才规律,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机制。“两依据”是高考成绩加上水平测试成绩,“一参考”是可以选择的,主要是综合素质测评。最后还要尊重市场导向。现在有些省市开始试点,先填报专业,再填报高校。我们建国初期就是先填专业再填高校,这种方式有利于国家计划的实行。国家哪些专业最需要人才,所以把专业放在前面,但是我们熟知的高考都是把高校放在最前面。

当前新高考,特别是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比如学生功利式的科目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选择,但是忽略了国家的选择。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有一些人去学看起来很难得高分的科目,比如说物理,但是现在很多的学生不学物理了。据统计,浙江每年5、6万考生,但是高二的学生只有2000人学物理。中国的科技将来由谁来建设?大家都愿意学文科,因为它容易得高分,学历史的特别多,学物理的特别少,这就为国家带来非常大的隐患。

第二,考试变成投机性博弈。这种博弈非常不利于农村地区,因为农村地区博弈性不强,信息也不充分。

第三,加强了中学的负担,干扰了中学支持。

第四,中学教育资源不平衡,很多学生选择的科目,很多落后的中学没有办法提供,也是造成了教育上的更加的不公平。

第五,录取计划与选考科目的不平衡,不利于国家的需求。可能全国有70%的理科计划的需求,但是随着文科科目的考生达到了60%,这样文理科的录取比例完全不一样了,这就会非常麻烦,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第六,选考科目考过不学,减负目标沦为更激烈的竞争。比如高考只考两门,其他科目都考过了,高三只选语文和数学,竞争更加激烈,更加像以前的传统科举考试。

第七,选考科目分值较低,上海选考科目只有70分,50分是简单的题目,只有20分是比较难的题目,这样的考试没有办法把考生很明晰的区分开来,所以给我们选拔人才带来很大的困难。

第八,高校强制录取的学生不符合高校需求。上海和北京两所学校分最高,我们和浙江大学大概是第五名、第六名。我们作为一个在河北地区的高校,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录取分数确实不容易了。但是我们不需要那么高分数的学生,我们只需要数学和物理分高的学生,大家没有办法,我们没有权利,谁分高我们就得录谁,可能他的物理不好我们也得录取他。这实际上和高校的特点完全是背道而驰。

第九,增加了考试成本。一次高考变成了多次高考,因为每一次成绩都可能纳入高考,所以每一次都要用高考的严格要求规范考试的秩序。所以,考试成本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负担也增加了。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在于统一高考的严肃性使得考试制度难以体现高校的个性需求,也无法改变分数是唯一指挥棒这一根本。没有把教育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个体的选择权和国家的强制性不一致。选择权配置不平衡,高校和中学都有可能被学生的功利性选择所绑架,甚至国家的需求也会被绑架。中学的资源可能没有办法适应这种灵活性,很多相关的主体对新制度确实也缺乏适应性。

总体来讲,可以这么说,不改变高考分数唯一指挥棒,学生就一定会有功利性选择。不改变中学的评价体系和追求升学率,中学就不会改变。高考分数只要是公布排名,大学互相抢夺生源的斗争就不会停止。但是这几个东西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改变。民间也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熔断机制,赋分改进机制、计划调控机制、多考少选机制、科目匹配增减分级制、增加必考科目建议,民间提出了很多制度。包括有些建议说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前填志愿,还有一些其他的制度,比如说不要再公布高考排名、分数排名,但是这些制度仍然有其他的一些缺点。所以,很难完全推行。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楼主 kongfuzi2  发布于 2017-11-28 14:48:13 +0800 CST  
上面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杨锋的主题演讲,他说的实际上没错。。。。。

确实是很多人怕理科特别是物理的难度 去学习了文科,太多或者偏多去学习了文科,但大学就 是招收理工科学生多,导致文科一本线二本线都高于理科了。


现在文综比理综更难得高分的原因之一在于政治的非选择题答案根本不是中学教师能够想出来的答案,地理越来越难度变大。

文综比理综更难得高分的原因之二在于中国还是一流学生学习理工科。理综实际上难在物理,其实 化学一般 、生物不难。

昔日我所在的大学搞了英语竞赛,英语系的学生能够参加,结果是第一到第十,全部被理工科学生包揽,第十一到第二十,才是全部的英语系学生。
楼主 kongfuzi2  发布于 2017-11-30 09:33:33 +0800 CST  

小修改:是我昔日所读书的大学,

昔日我所读书的大学搞了英语竞赛,英语系的学生能够参加,结果是第一到第十,全部被理工科学生包揽,第十一到第二十,才是全部的英语系学生
楼主 kongfuzi2  发布于 2017-11-30 09:36:32 +0800 CST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陆一老师在《财新网》发文称:

“2017级本科生入学后的大学物理第一次期末统考,上海、浙江生源学生不及格率比过去大幅提升(有的班高达30%)。老师和学生都承认,2017级没有选考物理的学生入学时基本只有初中物理水平。”

他的结论是: 高考改革越简明直接,越公平可信,绝不能人为增加选择的复杂性。
楼主 kongfuzi2  发布于 2018-04-28 19:36:56 +0800 CST  

楼主:kongfuzi2

字数:9536

发表时间:2017-11-11 09:12:3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5 12:16:30 +0800 CST

评论数: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