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阴阳理论与唯物辩证法之关系

太极阴阳理论与唯物辩证法之关系


传统文化归根结底应该说是太极理论道的文化反应,从最初的百家争鸣演化成三教九流莫不是基于太极理论道的思想传续发展。如佛家提倡的八正道:正言、正语、正见、正业、正思维、正精进、正定、正念。道家推崇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儒家倡导的:致中和、止于至善的中庸之道。以及九流如医家黄帝内经-素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如兵家孙子兵法讲: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太极理论即关于燮理阴阳辩证观,涉及到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符号等系统的内涵规律联系,有其神秘性亦有其现实性。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客观的解释,弄巧成拙引起迷信盛行亦所难免,以及唯心论形而上学思想泛滥。传统文化的复兴并非是将传统文化的整体复原,唯有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古人格物致知的精神理念, 实现客观的解答,方可令现代社会的人们所信服。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传统文化之道德思想在几千年历史演变中保存下来,自有它的长处。而近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几乎灭决也自有它的弊端。如孔子讲: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第四}以及,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华而无实虚伪的礼教、礼仪不无是导致传统道德思想的致命根源。因此太极理论则讲: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虚实互补。而公正的法律能够成为道德的底线,也正是对于中正和谐理念所垫定的根基,以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相互综合协调发展才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真正体现。


太极的阴阳中和理论,可以说亦是中庸之道一以贯之的核心基础。其‘中和’如能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宗旨,且又合乎于自然而然常生常化、于时偕行的变化规律,那么也就达到了道的要求,对于作人做事则无不益。
无可置疑太极的阴阳理论,是中华民族文明伊始感悟天地、造化为师形成早熟的智慧结晶, 历经千古岁月磨砺雕琢,儒家思想则为其注入了人性灵魂与正气、智慧与和谐之理念,从而使之升华为指导人类社会文明进程调和相对为决对乃至和谐圆满独一无二的哲学思想道德文明的创举。
追溯其延续过程从最初的‘盘古开天’传说[ 清气上升化为天、浊气下降化为地],到天圆地方的空间想象;从阴阳法则的开启到伏羲的八卦符号暗示;从四向五行的阴阳相生相克、相反相成辩证关系到大禹治水九宫[九畴]数术合和的原理。在从文王演义的易经到孔子所注的十翼补充之周易圆满;以及大学到中庸的理论阐释,而后方有儒学的兴盛恒久。这于中庸之道所具有的圆满完善的理论基因不无关系,从而显示出决非空谈道德虚名。犹如天有四季、地有四方,人之生存‘精气神’则有性命修养所讲的炼精化气生神还需的四个转化过程。而中庸之道的思想原则亦是如此,有道更贵于有理、正所谓无理不成道。理即阴阳中和之理化为‘天地人和’之道,以及衍生‘天时、地利、人和’的化用。其中奥妙至理皆在于人和宗旨的体现,可谓人与人和谐共处则可共享天下之太平;而人与自然之和谐共处,则可参赞化育无往而不益。这也便可说明中庸之道思想理论的真谛所在。


西方文明当以科技实用创造物质财富而著称于世;东方文明则以道德修身塑造精神品质而名扬古今。如果说唯物辩证法是派生于自然科学发展而形成的,探索主观与客观唯物思想的哲学智慧;而太极阴阳学说、道的思想理念,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总结的,人之立足天地之间以人为本格物致知的思想文明。二者无论唯物也好、格物也罢,无不是立足于客观基准所形成的辩证观的反应,岂无共同的价值载体以及核心取向。如果说科学的功能在于改造物质世界的存在,为人所用;而道的教化理念则在于人心的修正,以利和谐共存。
太极学说讲‘天圆地方’,在古人缺乏现有条件情况下,亦是基于先有现象后有概念的思维体现。其解释如下;天之圆,首先代表天的日月为圆体的存在,且运行轨迹依然有着圆的规律表现,以及曰月相互交替运转所形成的四季变换。除此亦于天文学观察星象循环变化不无联系;如金木水火土星按时令的交替出现等等。。而地之方则在于,根据水致平则止的理论,大地之上盛载着江河湖海之水,可算是天然的测平仪,并且可与天倾西南、地倾西北的传说故事相结合,如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推导出天圆地方的概念在所难免。就此若于实际存在相对照,也只能算是古人发挥了一点想象力而已;在则若无当初的想象便也难以成就日后传统天文学的兴起。其实‘天圆地方’格物致知的理论宗旨又何止于此呢/


例举前后对比如下:
具体事物具体研究-----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说‘具体事物具体研究’是科学的灵魂;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则是道的思维理念的致胜法宝。具体一词,如果代表着区别主观、偏面以及机械唯物论法则;而‘天地人和’思维成分则是体现道的整体观意识,起着决定成败的重要保障。此三者对于唯物理论而言,如缺乏天时因素参与也就是脱离现实[时机]的机械唯物论表现;如缺乏地利物质条件因素则可认作失于主观徧面性表现;而至于缺乏人和因素参与,也注定会被视作对主观能动性的否定。
行先知后-----体用结合
前者是言科学实践的探索、后者是讲知行合一的心灵教化,两者相行不悖并非矛盾。
综合-----中和
如果说综合是指事物正反两方面、全方位的概括,而中和则是指对事物核心的集中体现。如果前者代表着由外向内的集中、而后者则代表着由里向外的统一。
矛盾------和谐
如果说矛盾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竟争的反应;而和谐不失为事物平衡发展相互调和的最佳壮态。
三段式------阴阳中和
楼主 李同庆ABC  发布于 2018-04-14 09:12:07 +0800 CST  
只论唯物,不讲道德良知那也只能是庸俗唯物论观念。
楼主 李同庆ABC  发布于 2018-04-17 06:28:24 +0800 CST  
中庸之道好就好在能融合世间多元化,包括动静、刚柔、虚实等内容,
楼主 李同庆ABC  发布于 2018-04-18 05:26:01 +0800 CST  

楼主:李同庆ABC

字数:2303

发表时间:2018-04-14 17:12: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8 21:27:08 +0800 CST

评论数: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