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与儿童家庭教育的一点感受

我以前讲过,没看过的电影,完全可以评论。那么,一个没有孩子的人,谈谈儿童的家庭教育,自然也顺理成章。如果讲的好,只能说明此人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力都非常牛逼。把五个孩子都送到育婴堂的让-雅克·卢梭,照样也能写出伟大的儿童教育著作《爱弥儿》嘛。当然,我对卢梭具体都写了些什么,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周围很多人生孩子,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绝大多数的所谓父母,往往是凭着一股子匹夫之勇,以大无畏的精神,两眼一抹黑,“没想那么多”或“看别人”,就把孩子生了并教育着。更多则是性交准备工作不充分的结果。这些人也许读了几本国内外家庭教育方面的相关书籍,但他们或许没注意到家庭教育中一些显而易见的基础性问题。

传统家庭由男女组成,父母的不同性别,其实对儿童成长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但往往被忽视了。人们似乎认为:父亲,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只有程度和方法上的差异,并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本人最近看了一些描述伟大父爱的电影,也看了很多朋友圈晒娃,今早灵光一现,忽然有了有了一点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父亲作为男性,在生养孩子之前,并不真正了解一个女人的成长过程,所以,会对女儿产生浓烈的兴趣,就算是嚷嚷传宗接代的直男癌,繁殖狂们也是如此。他开始也许表现出更想要儿子,但女儿一旦生出来,他就会因好奇而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更多的关心。相比母亲,父亲作为雄性也更清楚男人是个什么东西。所以,父亲对女儿,也会表现出更多的担心,担心她未来要接触的那个雄性世界。

男人对男人的了解,隔了一层窗户纸;而女人对男人的了解,则隔着一个世界。反之也成立。很多男女就算生活了一辈子,仍无法直观的体验到对方的感受。所以,夫妻矛盾往往是错位的,驴唇马嘴式的。

据本人观察,一个女孩子的女性品质,会更多受到她爸爸的影响。父亲越关心,越担心,女儿越有女性化倾向,直男倾向严重的爸爸,很可能会打造出一枚“小公主”;也有适得其反的,比如把女儿当儿子养,最后变成了一个疯狂的“假小子”。母亲的对女儿的影响力往往体现在儿童成长的后期,孩子性别意识觉醒,寻找同性榜样时,如果找不到姐姐,就会模仿母亲。

年轻母亲更喜欢儿子的动机,一般是来自塑造“理想男性”的雄心。很多母亲对儿子的教育,是补其父的某种不足。一个女人,如果认为丈夫偏软弱,会要求儿子更硬朗;如果觉得丈夫过粗,潜意识中就会希望儿子比较细腻,体贴,更理解人。一个男孩子的男性品质,同样是前期主要是受母亲影响,后期才会主动寻找榜样。

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对其成长有基础性,结构性的作用,越往前越根本,就算青春期有重大变故,变化的基础也是立足于童年。至于成年后的职场和社会塑形,只会改变其表,让这个人“看起来怎样”,但无法重塑其里。当外在控制力临界或因故消失时,这个人就会表现出童年的性格特征。所以,才有人说:三岁看到老。

楼主 pangxie1975  发布于 2018-03-26 14:18:19 +0800 CST  
@鸡蛋博士 2018-03-26 15:00:01
螃蟹,我不知道你在讲什么。
-----------------------------
对周围人(也包括自己)的观察体验,并试图寻找其背后原因。不同意可以讲讲。
楼主 pangxie1975  发布于 2018-03-26 15:23:54 +0800 CST  
@牛村一直存在 2018-03-26 14:53:03
说到卢梭关于教育的问题,说点啥吧。。。
卢梭 个人在看《理想国》时,是当成教育著作看的。里面确实有一个很实际的教育问题。就是 国王的儿子 如果天天 和马夫打交道,那么如何保证国王的儿子 具备国王的品质?这里 卢梭谈的是一个 环境对个人的影响问题。
中国对教育是 龙生龙,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还有所谓的 虎父无犬子。
把这两个观点综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既有其先天基础,又有后天的影响......
===============================================================
你的意思是:除了外界影响(包括父母家庭),教育之外,还存在“本性”的问题。这个,主贴里我也想说了,但不知道怎么说好。既然是一点感想,也就没面面俱到。
楼主 pangxie1975  发布于 2018-03-26 15:30:00 +0800 CST  
@关大蝈蝈 2018-03-26 17:00:03
我一直觉得小镇青年是个中年光棍。
-----------------------------
唉,我也希望如此呀……
楼主 pangxie1975  发布于 2018-03-26 18:35:22 +0800 CST  
关大蝈蝈 2018-03-26 17:00:03
我一直觉得小镇青年是个中年光棍。
-----------------------------
pangxie1975 2018-03-26 18:35:22
唉,我也希望如此呀……
-----------------------------
@关大蝈蝈 2018-03-26 18:50:33
瞧这货,装都不会。
之前还否认自己是光棍,称自己幸福着呢,
现在又成了自己也希望是光棍……
这个小镇青年十有八九是光棍。
-----------------------------
蝈蝈,不要总寄希望于诉诸人身。你对本人观点无话可说,觉得很有道理,对吧?
楼主 pangxie1975  发布于 2018-03-26 19:07:49 +0800 CST  
楼主:pangxie19757 时间:2018-03-26 14:18:1
父亲作为男性,在生养孩子之前,并不真正了解一个女人的成长过程,所以,会对女儿产生浓烈的兴趣,就算是嚷嚷传宗接代的直男癌,繁殖狂们也是如此。他开始也许表现出更想要儿子,但女儿一旦生出来,他就会因好奇而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更多的关心。相比母亲,父亲作为雄性也更清楚男人是个什么东西。所以,父亲对女儿,也会表现出更多的担心,担心她未来要接触的那个雄性世界。
--------------------
@投入8th 2018-03-26 19:10:24
你这恐怕是自己的独白。而不是男性的普遍思考。呵呵
男性偏爱儿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己的二次人生。--跟打游戏一个意思。呵呵
-----------------------------
按现在一般说法,不都说女儿和爸爸更亲,儿子和妈妈更好么?父子间容易紧张。
能过二次人生的话,男人已经做过,尝试个女人角色应该更新奇,更有挑战性吧?
很多女人都嚷嚷她如果是男人的话,会如何如何之类,也是表达了某种好奇……
楼主 pangxie1975  发布于 2018-03-26 19:29:23 +0800 CST  
楼主:pangxie19757 时间:2018-03-26 14:18:1
年轻母亲更喜欢儿子的动机,一般是来自塑造“理想男性”的雄心。很多母亲对儿子的教育,是补其父的某种不足。
------------------
@投入8th 2018-03-26 19:11:30
如果是这类的母亲,这个孩子很危险。
因为母亲、有怨、乃至恨。呵呵
-----------------------------
我说的“不足”也不是指一定能达到怨恨,嫌弃的程度。常年生活在一起的夫妻间,彼此都会有某种琐碎的怨,吵架是维持夫妻关系的纽带之一,不怕吵架,就怕不吵。这其实是一种甜蜜的抱怨。比如某妻子虽抱怨丈夫懒惰,生活自理能力差,但这也许恰恰就是当年她爱上对方的理由。只不过不自知,或知道也仍旧抱怨……
当她教育儿子,想打造完美男性时,就会把这个当做缺点对待。
楼主 pangxie1975  发布于 2018-03-26 19:46:15 +0800 CST  
@喝咖啡的贝勒 2018-03-26 20:41:57
弗洛伊德的研究:俄狄浦斯情节是男孩潜意识中固有的---即恋母情节。幼时的男孩时时处处刻意模仿父亲,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男孩模仿父亲的目的是【吸引母亲】:这是著名的“仿父恋母”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讲,男孩与父亲的关系演变成了一种竞争关系,这种关系延续的结果,青少年男孩与父亲的关系,并非是想象中那种亲密关系了,甚而至于父子反目亦非少见---此与俄狄浦斯情节正相关。
-----------------------------
感觉男孩还是童年后期,才会把父兄或同性中比较拉风的小伙伴作为榜样来模仿。
总感觉弗洛伊德的说法比较夸张,惊悚,说服力不是很足。同性自然是既有互相模仿,又有互相敌对的竞争关系,家庭范围之外也是如此,为啥一定是恋母导致的呢?

弑父,往往是父权压迫,群内利益支配权争夺所导致,是社会范畴,性则是自然范畴。
楼主 pangxie1975  发布于 2018-03-26 23:07:00 +0800 CST  
@一之门 2018-03-28 12:31:26
男人对男人的了解,隔了一层窗户纸;而女人对男人的了解,则隔着一个世界。据蟹哥观察,一个女孩子的女性品质,会更多受到她爸爸的影响。父亲越关心,越担心,女儿越有女性化倾向。反之也成立。既然蟹哥认为男人对女人的了解隔了一个世界,蟹哥的对女人的了解是如何通过观察穿越一个世界呢?还是说蟹哥讲的好,说明蟹哥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力都非常牛逼呢?蟹哥对女人如此细腻,体贴和理解的品质主要是受母亲影响吗?还是和父......
-----------------------------
女性化倾向,应该是一种相对表面的观察吧,所以,我用了“小公主”,“假小子”这种比较概念化的词汇来表述。这应该不能算对女人的真正了解,用“理解”应该更准确些。

我老子的性格和我基本是南辕北辙,应该是我老妈有意(或无意)给我加了一些他身上没有的东西。感谢上帝。本人最担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老了会像他。“门当户对的理想婚姻是女孩的父亲和男孩的妈妈要般配”,这应该是你的创造性发挥,我没有这个意思。父亲,母亲因性别不同导致其教育子女时有深层动机差异,只是我的一点感受,似乎并没有什么学理的支持。本人也只是提醒大家注意,择偶问题是从这点引申二来,也只是个提醒,并没有给标准答案的野心。说不定哪天我就会推翻了这个想法呢……
楼主 pangxie1975  发布于 2018-03-28 18:27:54 +0800 CST  
你看,控制力还在的。呵呵。
楼主 pangxie1975  发布于 2018-03-28 18:30:37 +0800 CST  

楼主:pangxie1975

字数:3284

发表时间:2018-03-26 22:18:1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29 19:50:14 +0800 CST

评论数:6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