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练到胎息的

我是怎样练到胎息的
文:映雪长弓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母亲,希望他们能够健康长寿。


自序

作者在未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总有一种莫明的驱动力来驱使作者写作此书,总有一些想法想要表达出来,所以有了此书的写作。

电脑网络的发展为个人的言论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可能。每一个人,只要他有想表达的话语,无论是好还是坏,都可以极方便的方法表达出来。网络总可以利用它的优势来使这种可能形成为现实。自从我触网以来,就一直被网络的魅力所迷。网络很方便地使人有了话语权。

我不是一个职业的作家或者网络写手,每天被生活的压力所迫,没有大量的时间来堆砌文字,只能在业余的时间表达我的一些想法,况且,我堆砌的不是文字,尽量堆砌的是思想,尽管这思想很凌乱。我相信:思想的点滴可以聚成水流,水流可以聚成河溪,河溪可以冲涤人世间的污浊。

因此,本书的写作带有一些自我娱乐的性质,是自我表达,是自我实现的尝试。事实上,这个写作的过程乃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但如果在自我娱乐之余能够对他人有所启发,那将是我的荣幸。

由于我的水平以及参考的资料所限制,文章不可避免的带有大量的硬伤、破绽,写作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带有天马行空的形式,即我想写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并且,我并没有正规的大数量的看过哲学的经典著作,在引用的时候有可能不可避免地犯下一些错误,请一并原谅。如果您看出了什么地方不对,请到气功人网站(http://www.qgren.com)指出,或者发电子邮件(Email:[email protected])给本文作者,我们可以讨论这些问题——关于人世间的生死、幸福、价值这些被现代的人所遗忘的问题。

这本书乃是一本气功学的文章。关于什么是气功学,我试图加以阐明,但也有可能读者在看了之后更加糊涂。并且我更加试图阐明的是:气功学是跟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气功学并不是无关痛痒的,她跟每一个人的福祉有关联。本文在写作的时候,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训练气功而出现的一些过程,二乃是气功的理论,三是气功的一些简短的历史,四是对未来气功学的一些展望。每一部分的写作都有可能以失败而结束。第一部分,这个过程提纲挈领地来写,千把个字就结束了,这个过程并不复杂。第二部分,实践必须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方有意义。否则的话,只能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而不能上升到理论。但是对于气功学来说,单个人的实践能否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呢?回答是否定的,单个人的实践并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我不能看见一只天鹅是白色的,就说天下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我必须在看见许多案例的基础上,用归纳法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朝理论的高度上升。但遗憾的是,在现在的条件之下,我无法来观测许多气功训练的案例。这就势所必然地要从宗教来援引一些现成的理论。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气功学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光属于中国,也是属于世界。但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对气功学有着种种的误解呢?这种误解之深,对于气功学的发展几乎是致命的。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宗教来的气功理论说明。由于气功学的来源是由宗教孕育,更具体来说,中华的气功其外围就是中国传统的道教和佛教。个人的看法,就宗教而言,东方的宗教其理性要优于西方的宗教。因宗教都强调于信仰,但西方的宗教更加强调的是信仰人格化的神,而东方宗教抨击这些,东方宗教更像科学化了的宗教。所以气功只能是从东方宗教中孕育出来。道家以及佛家气功它的理论根基是宗教类型的,其理论无法与现代人的大脑无缝的结合起来,也就难以被人理解。现代人要横跨一条沟去理解对面的风景,就会受到人本来思想的顽固抵制,更加抵制宗教中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所以我在堆砌理论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是用我的想法去堆砌,而我尽量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这个工作的难度太大了,在写作的时候,总抱着一种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态度,未免他人被我的“错误理论”所误导。第三部分,我是一个业余的气功训练爱好者,对气功的历史并没有亲身其中,因此来源只能是文献资料。由于资料的缺失与不完整,得出的结论不可避免地会不全面。第四,对未来的展望,只能是想象,没有任何实践的根基,想当然的错误又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在我写作的过程中,遇到语言表达的问题。语言乃是日常生活的语言,在表达气功学,这一经常需要自我体验的方式时,语言不可避免地匮乏了,我很难将我一些主观的经验表达给未经历这些体验的人听,他人在阅读这些体验的时候,会不会发生理解上的偏差,我很担心。

但我不得不冒这样的风险。这四部分正是浑然而成的也是必须的,第一部分,这个过程必须阐明,它乃是我理解的根源,也是理论阐述的根源。书店里大量充斥着佛家道教的书,其中很大部分写作的根据仅仅是依靠文献,并没有任何自身的实践参入,因此值得怀疑其究竟有多大的意义。第二部分,必须上升到理论高度。如果没有理论作指导,那么实践只能是盲目的瞎子,难免有走偏走错的危险,我个人的经验也不能被他人所参照。第三部分,人乃是历史中的人,本文作者也不例外,事实上,我在气功训练上走过一些弯路,为什么要走过这么一段弯路,气功界的大环境造成了如此。笔者没有任何气功训练的教师,所依据的方法正是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所以只有大环境没有小环境。从个人的经历来反思这段历史就尤其显得必要。第四部分,反思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正值气功的低潮之际,尤其需要有人为她出谋划策。更重要的是,气功学的未来是为了整个人类出谋划策。

我写作这四个部分,力求突出两点:一是现象,希望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现象本身就已经展开了,她允许人的思维进入这一敞亮之地。有一部分的现象来源于作者训练气功的经验,这是作者实际理解的根源,希望能将本文的主题阐释清楚。二是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大的势态之中,即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之中。中国传统的文化说到底乃是一个天道的文化。我不能回到古人那里用古人的思态来理解天道。因为古人有古人的“看到的世界”,我们有我们的“世界”,古人与我们处在不同历史、文化、社会个人环境等背景之下,我们既不可能将古人的“世界”完全复制过来,也不可能脱离我们的“世界”,纯粹回到古人那里去。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解和解释实际上是不同“视界”、“世界”之间的碰撞和交融,正因为如此,人类文化才有可能进步和发展。读者也许不以为然地认为:西方文化中也有气功学么?回答没有。但气功学是人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如果没有气功学参与的人学将是空洞的无聊的人学,而无人学的气功学也是盲目的,偏离方向的,朝宗教发展而去。气功炼于人,人练气功。最初、最终也只是人来参与这一活动,而最终的结果也只是人的活动。要知道:天道就是人道。气功学的意义也在于将宗教中的一些合理的要素从天上拉到人间来,所以说是人学。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处在这样一个中西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西方文化中的人道主义传统并不逊于东方。

我相信:“人”是不可以被任何东西所推动的,而只能由“人”来推动世间的任何东西。“人”自身就是目的。我希望:本文能为您带来一些启迪。如果因为您看了本书,而觉得对您有所帮助的话,那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楼主 天天走路  发布于 2005-09-10 08:51:00 +0800 CST  
第一章 写在前面

第一节:关于气功最高境界的讨论

优游的鱼是笔者网络上的一个朋友,也是一个气功爱好者,我们常在一起讨论气功学的研究。优游的鱼问:什么是气功学的最高境界?按您的说法,气功学是通达“纯粹思想”的方式,而“纯粹思想”就是人生在世的终极意义。或者这么来问,什么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作者: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是不现实的。因为如果我能回答您的这个问题,那么就意味着我已经达到气功学的最高境界了。很显然,我没有。所以,对于您的这个问题,我只能回答一半,我回答的这一半纯粹现象以及逻辑上来进行推论。
一个人存在于世界,有很多的现象。我要生存,毋庸置疑,生存建立在一定的消耗物质的基础之上,越来越精密的社会分工更加细密,为了效率更高,我生产一定的物质,并与他人进行交换或者我提供一定的服务与他们交换物质。物质的需要首先保障我的生存在世,并且,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我需要发挥我的影响力,影响力即是一种权力,来实现我的权利。而且,我并有情感的需要,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情感联系我们在一起,不至于使人与人的关系过于冷漠。我还有探索研究的需要,我非常好奇,我需要了解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人存在世间是如此复杂的一个存在,有如此多的现象。我们每天吃饭、学习、工作、娱乐,如此等等。
但在人存在于世间的所有现象中,有一个现象最具有根本性、本原性、排它性,也是人的存在的终极,这个终极就是“死亡”。死亡才是人存在于人世间最大的根本现象,因为只要其人一死亡,其它的任何现象对于他来说,就都已不存在了。在“死亡”面前,一切现实的东西、人已取得的东西都变得失去其价值,变得消失不见。所以死亡相对于其它的现象具有本原性质的意义。人无缘无故地出生,并且又违背自己的意志去死亡。“人从哪里来,为什么而来?死亡之后又到哪里去?”,这成了人类一直探求的最终的疑问。死亡是一个永远、根本而又永恒的问题,多少哲人在死亡的面前获得人生的感悟,他们发出这样的感叹“学习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常人从他人的死亡这一现实,在观念上推测自己必有一死。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听到和看到他人死亡的这一现实,这个或那个亲近自己或疏远自己的人死了,这个事实触人心弦,并且死者的葬礼仪式更使“某人死了”这一事实变得哀伤。而自己是他人的“翻版”,常人也会禁不住问自己:自己难道能超越他人吗?回答不能。所以自己也必有一死。但是常人并不确切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去死,死于什么原因。或许是明天,也或许是在享尽天年之后。所以完整地补充常人对于死亡的模糊概念是:我总有一死,但现在还没有,死亡没有遭遇我。常人在情感上拒绝自己死亡,这更加剧了这种模糊性。
这种模糊态度决定了常人在死亡面前的逃避,存在在常人面前遮蔽了死亡的真相。有所掩藏而在死亡面前逃避,这种情况顽强地统治着常人。常人理所当然地对人之死亡采取一种“淡然”的态度,对他人的死亡,常人尽快地抚平自己,不让“死亡”这一概念来与自己照面。常人将死亡这一概念踢出大脑,而忙于应付存在的其它问题——感情、职业、权力,而忽视着人的根本的问题——死亡。
所以我们可以作如下的推断:这个被常人忽视的最大的根本现象必有其最高的智慧存在。学习死亡的艺术,领会死亡带给人的启示,彻底领悟死亡的奥秘乃是最高的智慧。在人死亡的刹那之间,一切现象都不可以依靠,唯有最高的智慧。在常人死亡的那一刻,常人必定后悔,此生所做的一切,就算富可敌国又或者权倾天下,又有什么用?一切都变得不可依恃,唯有最高智慧。
人的体验为人实际理解的根源。一个天生的盲者任他人如何解说都是不明白太阳的颜色的,唯有让他睁开眼睛,他才明白太阳的颜色究竟是什么?一个人可以达到此最高境界么?似乎只有经历过死亡的人才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但问题恰恰在于,对于死亡,造物主实际上已经安排了一个悖论。一个已经死亡的人不再是“人”了,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存在物——尸体,就跟花草树木差不多。一个死亡的人已经没有实际理解的根源了。只有经历过死亡的人才能达到此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经历过死亡的人就不是人了。所以这是一个悖论。那正在死去的人呢?死亡乃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人”的资格同步丧失的过程,所以也没有实际理解的根源。
但这个悖论又不是悖论,因为存在一定会安排一条完美的解决方案,天道一定会维系天意在人间。这个解决的方案就是一个人可以在生存的时候经历死亡的现象而人不会死去,而且这种经验是可以重复的,我们把这种能够经历这种现象而不会死去的人称为“本真的人”。
我们谁又能在生存的时候经历死亡?从死亡的角度来看气功学,那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行为。在气功现象学来说,气功的一步步的境界深入正是在逐步经历死亡,学习死亡,但是人不会死去。
某人死了,另一个人是如何来根据他的外部特征检测他的死亡?一说到这里,我的脑海里立刻闪现一个图象,他人用手去探测一下他有没有呼吸,再去听听他有没有心跳,其三翻开他的眼皮,看他的瞳孔。如果此人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瞳孔收缩对光的反应消失。那么,他人就认为此人已经死亡了。这也就是传统医学和社会上的共同概念——所谓“死亡的三大条件”。那么,这三个条件上是平行的?抑或是逐次深入的?“所谓生命是生命现象的集合”。生命现象的代表性集合,可以列举出:兴奋、肌肉收缩、感觉、反射、运动、物质代谢、呼吸、液体循环、分泌、排泄、生殖、成长、遗传、适应等。当这些生命现象表现过程中,其个体被视为“正在生存”,反之,当这些生命现象完全消失,其个体被视为“已经死亡”。人的躯体大约有60兆的细胞组成,正是这些细胞协力而表现为生命现象。毫无疑问,个体的生命现象应该以全部细胞的死亡而消灭。根据传统的“死亡三大条件”宣布死亡,并不是各个细胞、内脏器官、组织或者整体都死亡。比如:精子等细胞,在个体死亡之后的相当时间内仍然存活着。
其中脑死亡势必先行于细胞之死而被宣布死亡。死者双目瞳收缩对光的反应消失,因其中枢位于脑干,被视为脑死亡的外部特征,脑死的内部特征一般有脑波平坦化、脑无反应(意识消失)、对光反应消失等等。脑死可以被认为具有优先性,其二心脏停止跳动比呼吸停止具有优先性。因其人呼吸停止而心脏未必停止跳动,而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则必然停止。由此,我们可以排列出“死亡三大条件”的依次顺序,即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脑死亡。
而气功学的训练正是一步步的在经历死亡,而人不会死去。从气功学的训练程序来说,气功学的第一步是打基础。第二步则是呼吸停止,而人的内在“元气”开始运动。而呼吸的停止正是用来界定死亡的一种方式。第三步,由于“元气”开始沉寂,“气者血之帅,血者气之母”,心脏正是主司血的运行,元气的停止运动,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心脏停止跳动正是界定死亡的一种更深入的方式。第四步,人的思想停止了,大脑不运作了,表现为脑波运动平坦化,这更被认为是界定死亡的根本方式。但奇妙的是,气功学状态下处在这种状态中的人不会死去,而显现为纯粹的意识。
从气功现象学上来说,人是可以在活着的时候经历死亡的,最妙的是人在经历了死亡现象之后,不会死去,所以说是最高境界。本文作者所要阐述的胎息也可以理解为人的一个存在的现象——呼吸的“死亡”而给人的体验。

楼主 天天走路  发布于 2005-09-10 08:59:58 +0800 CST  
第二节:标题之“胎息”之阐释

“胎息”是中华道教养生术、内丹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术语,这个术语要从道教之中拉到气功学中来。胎儿在母腹中是没有呼吸的,所有的养分以及氧气要靠母体的脐带来提供,道家的养生家们注意观察到一个现象,即人可以受一些特殊但简单的训练来使自己在一定的状态之下停止人的呼吸,而使自己处在一个类似婴儿无呼吸的状态。道家把这种状态命名为“胎息”,取其与胎儿在母体内的相似性。

胎息实现的第一特征,就是外在的口鼻呼吸停止,但常人也可以通过“憋气”的方式来暂时的停止自己的呼吸。所以胎息的第二特征是:人在胎息状态下,虽然口鼻呼吸停止了,但是自己并没有口鼻呼吸的需要,相反,有一种宁静轻松的感受,这种宁静轻松的感受正是由于内在某种力量的发动,而且也必须有此内在力量的发动。但是偶然进入这种状态,我们不能说该训练者已经达到胎息的程度。所以胎息的第三个特征是可以重复性、可以操作性,气功训练者可以重复地进入这种状态,才可以说到达胎息的程度。科学之所以乃是科学,其一个特征就是实验对象的可以重复性,如果一件事情可以重复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性的,那么这件事情才具有科学实验的依据。关于胎息状态下的人是不是可以真正的断绝与外界的空气联系,这些问题是需要科学家来研究解释的。但遗憾的是,现在的科学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关于此,一个比较有力度的说法是在胎息状态下,人体本身的耗能减低,减少了对氧气的需求量,其二就是人体本身的口鼻停止了呼吸,但是人体的细微毛孔打开了,使自己实现与外界的空气联系,即胎息其实是一种“体呼吸”。

当我们提出“胎息”这个词汇的时候,即认同“胎息”与胎儿在母体胎中有某种相似性的联系,这种提法就暗示且揭示了一种真相:胎息是人体本已经存在的状态,是“我”早已经经历过的状态,至少我们在胎儿时期是处在这个状态之中。只不过“我”已经从这种状态之中脱离出来了,婴儿呱呱落地,及至长大成人,将这种方式遗忘了,常人正是由于遮蔽了这种状态而不得彰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常人也有可能在偶然的情况下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例如,喝醉酒、极度疲劳、睡觉、生命在遭到威胁时等特殊情况下进入特殊的状态,这些特殊的状态乃是不同层次的气功态,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结果。常人通常忽略掉这些现象,但仍有一些较为敏锐的人会注意到。法国哲学家福柯说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乃是在一次被汽车撞了后有那么一段时间处在生死的边缘,感觉自己处在一个特殊的状态。又如哲学家蒙田,有一次被马撞倒生命垂危之际,有一段时间处在宁静而又轻松的状态。我们有理由相信,上述两位哲学家由于生命突然遭到严重威胁,从而使自我意识暂时脱落,由于人体进行自我保护的机制,而自动进入一种特殊的气功态。笔者在上高中还没有正式习练静坐气功前,有一次,强力的采用拉风箱式的呼吸方式呼吸了二十次,然后的下一次则是闭住呼吸,因前面采用了强烈的呼吸,所以这一次的闭气时间比较长,我观照全身,慢慢的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突然之间,大脑非常清醒,但是一点思想杂念都没有,感觉身体内部全是白色的光芒,只觉得自己非常轻松愉快,持续一会后。这个时候,大脑中闪出一个微弱的意念:我这是怎么了?再接着,从这种状态之中退了出来,身体内的白光消失殆尽,自己感到一阵强烈的呼吸需要。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一个事实:胎息乃至于更高层次的气功态,是人体已经存在的一种状态,只是被我们所遗忘。所以我们必须循着一定的程序回忆起这种状态,并且让这种状态成为可重复的可操纵的。只有经过适合的训练,我们才能够回忆起曾经见到的拥有过的东西,回忆的过程也就是训练的过程,不过是把我们遗忘的东西回忆起来而已。

循着一定的程序回忆起胎息的状态,我们把这样的过程叫做“演绎”。说到“演绎”,我们可能马上会想到演绎法乃是一种认知上的逻辑推理方式。比较熟悉地有亚里氏多德的三段论,即根据大前提、小前提,从而得出结论。例:凡是人都有一死(大前提),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得出结论,苏格拉底必死。但这里所说的“演绎”,是事物在时间中的运动演绎。乃是根据人的一定的状态,并且有了一定的原则,经过一段时间,到达下一个状态。人与其说是参与者,毋如说是看护者,看护着这一过程。

演绎之所以可能,并且认知上的演绎法逻辑方式之所以可能,乃是因为宇宙本身是演绎的。我们现在知道,宇宙乃是有一个初始的状态,其它任何状态都是从这一初始的状态演变过来,其中演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假如我们知道了某一初始状态,并且知道了这个演变的规律性,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宇宙在其它时候的状态。并且,宇宙在这个时间处在这个状态,假设时间可以回流,那么到这个时间的时候,宇宙还是处在这个状态,不会有第二个结果。之所以这样,因为宇宙是唯一的,规律是一定的。所以说,宇宙乃是一个“演绎”的系统,就是因为宇宙是惟一的,并且是运动的,所以是演绎的。

宇宙乃是演绎的,作为宇宙的精灵——人——他的状态也是可以演绎的。因为人本身就是一小宇宙。

楼主 天天走路  发布于 2005-09-12 10:43:35 +0800 CST  
<我是怎样练到胎息的>到目前为止,同步发表在三个论坛,一,天涯的关天茶舍.二,凯迪的健康社会,三,笔者的个人网站.
写这个帖子,我是采取严肃的态度所写,帖子比较长,绝大部分还没有写好,最少也有几万字,估计最后写好,大约十多万字.

另回复:00小虎00
徐进夫翻译的《西藏度亡经》,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楼主 天天走路  发布于 2005-09-12 15:30:50 +0800 CST  
回复:山东老汉小P
死亡三大条件”的依次顺序,即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脑死亡。这只是正常人的死亡顺序,临床上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后出现脑死亡,最长的间隔时间有三小时,才又急诊科的心肺复苏,一般只是半小时抢救才有意义。但也有脑死亡先出现的:植物人。

谢谢山东老汉小P,回复如下.
如果人的脑部组织完全死亡,其它生理机能还有,也就是说的"植物人",那只能说其人已经死亡了."脑死亡"是死亡的优先条件.就我知道的,除了一般说的"死亡三大条件",还有人说"死亡五大条件",这五个条件全部针对脑死亡.
你是不是医学工作者?如果是的话,可以提供给我一些资料.脑部完全死亡的植物人有没有再复苏的可能性?如果某一植物人复苏了,是不是证明其脑部组织没有完全死亡?或者这么说,某人是"植物人",现在提出的一些死亡条件,如脑波平坦化,能不能证明其脑部组织完全死亡?就我个人的直觉认为:比如一个植物人,检测脑波平坦化,对光反应消失,不能证明其脑部组织完全死亡.我是这么认为的,某人是植物人,但呼吸还在,心脏还在跳动,那说明其人还有"一定的意识",从某种角度来讲,呼吸心脏跳动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大脑中必定会有某种精神力量与之相配合.

另回复:仗义每多屠狗辈
关于在胎息状态下是不是能真的断绝口鼻呼吸,请参看第一章第一节.
楼主 天天走路  发布于 2005-09-13 09:23:18 +0800 CST  
第三节:胎息之利益
训练者在训练至胎息的过程,是一个健全人的心理以及生理的过程,使之更加优化。实践证明,气功学对于治疗疾病、健身、整合人格、改变性格、增加智力等等皆俱有较大的作用。
在把“胎息”这个词汇从道教拉到气功学中的时候,我们需要检查一下与之相关的一些话语,这些话语简短精练但含义丰富有其道教哲学的背景,因而流传,如下列两句,“命功有限,性功无限”、“小周天通,百病俱消”,将这些话语进行一些阐释是非常必要的。
道教养生学家们认为,胎息乃是“命功”--即生理锻炼的--极致。所谓“命功有限,性功无限”,命功有限就有限在胎息。他们认为,胎息对于延长人的寿命,定有把握。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的手段。在道家养生学中,这么认为,寿命是天定的,在父母阴阳交媾之时,其时是一个虚空状态,宇宙中有先天一炁遂入归其中,成为吾人之先天之气,父母阴阳之力强,则吸引到的先天之炁也多,反之则弱。所以世人有先天禀赋强,有人弱。待之人出生,只渐渐消耗此先天之气,而不知道如何补充,所以生命渐渐消磨殆尽,而唯有修炼至胎息状态,回归虚空状态而能吸引此先天之炁,则是根本的补充生命的方法。对于“在胎息状态下,可以补充此先天之炁”此种说法,笔者持怀疑否定的态度,但胎息可以延长人的寿命则是无疑义的。
我们通常认为一般的保健手段和医疗手段可以延长我们的寿命,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辆汽车在出厂前,设计师就已经决定了这辆汽车的寿命,无论通过何种保养手段,都不能够延长这辆汽车的寿命而只能无限制的接近这辆汽车的设计寿命。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更新这辆汽车的零部件来无限制的延长汽车的寿命,来使汽车永远的跑下去,但是这辆汽车的外延和内涵都已经改变,不在讨论之列。
笔者这里用了汽车来作比喻,因为我们个人的情况和汽车的情况有些相似,我们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由于父母交合时候的身体的状况、父母亲的体质、父母在什么时间交合、胎儿在母亲体内的发育等等状况就已经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天然寿命长短。有的人天然寿命长,而有的人天然寿命短,任何的保健手段以及疗养手段都只能接近这个寿命而不能延长,如果保养不当,那么距离这个天然的寿命还有较大差距的时候就夭折了。但如果保养得当,也不会超过这个天然的寿命。
假设一辆汽车永不停歇的开动,设计师设计汽车的最终行驶路程是一定的,那么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较慢,那么汽车就会有较大的年限。如果汽车行驶速度快,那么汽车燃料的燃烧也跟着加快,零部件的磨损也会跟着加大,汽车的年限就小,几乎是可以确定的。
同理,造物主在设计我们个人的生命的时候,也是根据“生命的燃烧”来设计的,因此我们的寿命不应该用“年”来计算,而是根据我们“生命的燃烧”——呼吸——来计算。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造物主就规定了我们有多少次的呼吸。一种延长寿命的方法就跟着出现了,那就是缓慢的呼吸。正常人的呼吸大约每分钟16——18次,而胎息训练有素者的呼吸在日常状态下要比正常人的呼吸频率慢得多,所以胎息是一种根本的延长寿命的方式。在自然界中,呼吸缓慢的生物通常都有较长的寿命,通常俗知的龟鳖都属于此类。
我们再来看一看“小周天通,百病俱消”这句话语。“小周天”乃是道教养生的一个术语,训练者只有在此“小周天通”后才能达到胎息。因此,这句话可以转换为训练者在达到胎息程度后,可以“百病俱消”。“百病”是一个泛指,究竟意味着是泛指一切疾病?还是意味着指很多疾病?这些疾病又是指哪些疾病?哪些疾病达到胎息状态下仍然不能治疗?对于此,笔者只能存疑,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对于气功学方方面面的研究仍然不够,这个的研究不是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机构。

①注释:之所以称“炁”者,这个字有丰富的含义,虽然现在的字典上把炁都用气这个字代替。炁,上面是一个“无”字,下面是四点水,四点代表了盛极必返,水的对立面是火,四点水也代表“火”的意思。无火即为炁,人的思想杂念以及烦躁的性情都是虚假的火,如果消除掉这些虚假的火,即可以是炁。

楼主 天天走路  发布于 2005-09-14 09:11:10 +0800 CST  
看了这么多的回贴,简单说一些.

1,不相信在胎息状态下可以断绝口鼻呼吸的.如果您承认在"气功态下",呼吸越来越缓慢的话,那么,越来越缓慢的口鼻呼吸运动的极限就是断绝.
比如说,1+0.9+0.09+0.009+........=2
我们会说结果是等于2,不会说结果是"一个无限接近于2但又不等于2的一个数",因为在无限接近于2的时候产生了一个"跃变".这一点请参看数学的微积分(上大学的时候学过微积分,现在已经忘记光了,只留下一些基本的思想,对于上面举的例子是不是微积分的计算,没有完全把握).当你大脑之中的所谓"科学观点"与哲学产生冲突的时候,请参照哲学.
同样,在气功态下,越来越缓慢的呼吸会产生一个"跃变",完全根绝掉呼吸,这个跃变,道家有一个词语--"玄关".

2,对于科学实验,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就目前而言,很困难.我个人认为,目前为止,只有所谓的"气功",而没有"气功学".科学要与"气功"进行对话,很困难.在"气功学"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这种对话往往流于一些表面肤浅的东西.在气功学还没有繁荣到一定程度之前,对话往往不成功.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科学家要研究胎息下人体的各项指标,写出一篇令人信服的论文.那与这个科学家进行实验的"气功训练者"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实验如何来设计?
某人能够在气功态下进入胎息,那么他无法通过告诉这个科学家,或者打手势之类,只要这么做,立刻就从胎息中退了出来.他什么时候进入胎息,这个科学家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胎息中退了出来,这个科学家也不知道.或者,他在胎息状态下演练了一会,不由自主地进入更高层次的气功态,这个科学家还以为他还在胎息状态下,等等.

楼主 天天走路  发布于 2005-09-14 10:31:07 +0800 CST  
回复:打开久远的记忆
你讲的《水的讯息》这本书哪里有?有机会我也看看

回复:孤独的黑夜人
看了你对气功的一些认识,觉得有必要回复一下。我这里完全用我的语言来回复。气功练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针对性的”,即专门针对这种病症有专门的功法,在医疗气功中特别明显,这种练法不是气功的根本。另一种是“演绎性”的,所谓演绎性的,我在第二节做了简单的介绍。你说“会引发呼吸障碍”,又比如说“心理暗示”等。我的演绎型的思路就是“练静坐第一步就是先清除杂念,把语言层面的杂念先要暂时停止”,练气功的人之所以引发呼吸障碍,就是因为大脑中杂念没有清除,所以调息的时候,意识在影响呼吸,没有让“呼吸本来如此”,以致出偏,意识在下意识地让呼吸变长变短等,扰乱了人本身的气血运行。这个道理就和“你坐在那里,深呼吸1000次”,肯定会出毛病。
如果认为“练气功在自我暗示”,气功练习中,有自我暗示,但不是根本。按我演绎型的逻辑,先把“思想杂念”停止了,也就不存在自我暗示了。

楼主 天天走路  发布于 2005-09-17 09:22:33 +0800 CST  
第四节:略
第五节:略

第二章:静坐之技术分析
第一节:人的在世行为分析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生存着,他就总是存在于“一个世界”之中。
在世界之中,第一层的意思首先意味着一个空间的关系。这个人存在于房子之中,或者存在于汽车之中……,房子、汽车存在于城市之中,城市存在于地球之中,地球又存在于宇宙之中。最终,不论此人存在于什么之中,我们都可以认为此人存在于宇宙之中。由此,我们可以规划出此人的存在特点,此人的一部分存在于此人这一整体之中,此人又存在于宇宙之中。此人的手、脚、躯干等等存在于人的整体性——全身——之中,人又存在于宇宙之中。当人的手只有存在于整体性之中时,才能获得意义,手能握东西,使用工具,于是便获得了意义。当人的手被砍了下来,那么一只孤零零的手便不能再称之为“手”了,失去了意义。此人也只有生存于宇宙之中,才能获得意义。
此外,“此人存在于一个世界之中”,第二层是更深一层的意思,具有更加切实的意义。一个人存在于世界之中表示此人存在于他周遭的那个世界之中,他工作的场所、他生活的家庭、他学习的学校、他去旅游的环境以及他交往的那个圈子等等,这个“世界”乃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不断有各种“物”与“人”闯进这个世界,与这个人进行打交道。他“混世”于其中,混迹于世界之中。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混世”不代表任何的道德褒贬色彩,乃是表达地是此人与他物以及他人进行“热乎”地打交道。
混世表示人总是在世界之中和世界内的其它存在者进行打交道,他总是不断的遭遇着其它的存在者。其它的存在者包括具体的事物和人,又可以包括抽象的事物。一提到其它的存在者,我们总是可以马上举出有一大堆的例子,比如说日月星辰、房子、树木、书籍、电灯、桌子、其它的人、某种理论、历史故事、语言等等。看,我正在与计算机打交道,来撰写《我是怎样练到胎息的》。一个人在制作某种东西、安排某种东西、浪费某种东西、消费某种东西、研究某种东西,对他人以及物品好奇,此外还有询问、考察、谈论、与他人合作等等诸如此类。打交道的方式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使用“操劳”、“操持”这些词语来概括这种打交道的方式。此人操劳、操持着世界内的其它存在者,我们认为此人在“操心”,操心是人存在的一个形式。
下面是一则寓言,很生动的描述了人只要活着,就隶属于操心⑴。
从前有一次,女神“操心”横渡一条小河,在岸边看见一片胶土,她若有所思,从中取出一片胶泥,动手把它塑造。她正琢磨着自己造出来的玩艺,朱庇特神走了过来。“操心”便请求朱庇特为这块成形的胶泥赋予灵魂。朱庇特欣然从命。可是事后两位天神争执不下,各自要用自己的名字来为这块成形的胶泥命名。这边正争执不下,又冒出了土地神台鲁斯,争说该用她的名字命名,因为是从她的身上贡献出了泥胚。他们争论不休,请农神来作裁判。农神的评判看起来十分公正:你,朱庇特,既然你提供了灵魂,你该在它死后得到它的灵魂;你,土地神,既然你给了它身躯,你就理该得到它的身体。而“操心”最先造出了这东西,那么,只要它活着,它就归“操心”所有。至于它的名字,就叫“homo(人)”吧,因为它是由humus(泥土)造的。
一个人总是操劳于其它世内存在者。操劳表示一个人与他物或者人发生着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热乎”的,参与其间的。然而我们来仔细地来考察操劳的过程,就会发现在每次操劳活动之前,总是有那么一个“静观”的过程。静静地观察,与其它存在者保持着距离。此人不是操劳于世内存在者,仅仅延留在某种表面的、外观的东西,此人不再殚精竭虑地思索于此,世内存在者仅仅以其纯粹的外观来照面此人。这种观察已经选定了某种特定的方向去观望一些东西,已经瞄准了某种东西。似乎是,静观的这种方式也是此人与世界内的其它存在者进行打交道,但这种方式是“冷乎”的,不具有“混世”的性质。
由此,我们得出这样以下两个结论。
其一,静观是操劳的前奏。在操劳之前,总是有这么一个“静观”的过程,无论这个静观的过程是长还是短,是一瞬而过还是什么,静观总是存在的。某甲与某乙进行交谈,某甲先要静观一下某乙,确定某乙是否在场,就算某甲是一个盲者,他会用其它的感官方式来确定一下。某甲阅读一本书,首先的过程是他先看到这本书,然后才是阅读这本书。此人突然看见一朵花,第一眼看去的时候,尚未分辨是何物,是静观,再接着,他的大脑中蹦出意识“这是一朵花”,这是操劳。
其二,静观是操劳的一个“断裂”的变式。当此人操劳于世内存在者的时候,也就是从静观演变为操劳的时候。操劳只有发生了某种残断、断裂,此人才可以继续静观现成的事物,并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认识,而且静观总是可以从原本的操劳活动中汲取领会。某甲生活得好好的,突然发生某种重大的疾病,那么,这个“断裂”就发生了,某甲会重新审视他的生活的世界,改变了他的观念。
通常,由于我们天生的“混世“性质,我们对操劳的活动似乎心领神会,而对静观的这种方式则忽忽而过。这是由于人的天性,是合理的。然而,对于静观是否没有任何的价值呢?是否应该被人所遗忘?静观是操劳的前奏,只有对静观加以充分的研究,然后我们才可能对于操劳有充分的认识。如此,我们才能更加完备地认识我们以及世界。
⑴寓言引自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歌德从赫尔德那里吸收过来,加工后用于《浮士德》第二部,海德格尔引用过来论证他的观点。

楼主 天天走路  发布于 2005-09-17 09:26:14 +0800 CST  
回复楼上的110401020:
在气功态到达一个程度后,往往会出现一个感觉:自己的全身毛孔被打开了。这个感觉在胎息状态之前一般会出现(出现这个感觉还需要训练一段时间才到胎息)。
所以,有以下两种结果:1,人体皮肤本身就有呼吸功能,人一直是口鼻呼吸和毛孔呼吸的并存。2,人在常态下,皮肤是不呼吸的,在气功态下,皮肤的呼吸功能被激发了。
这两种倾向我的直觉倾向于第一种。所以您说的“还有体呼吸的问题,人体皮肤是有分泌和排泄作用,但是不具有氧气-二氧化碳的交换作用,因为皮下毛细血管的细小和分布密集程度都远不如肺部,中间还有表皮、角质层的阻挡,以上是我从医学角度阐明自己的看法。”这段话引起我的注意,各位关天网友,哪一位能明确告诉我:皮肤有没有呼吸的功能?或者哪些书上有答案?(要详细的答复,我的信箱:[email protected]


还有,再回复一下各位网友:我在序中已经说明了:人类文明之所以进步,乃是不同“世界”、视界交融的结果。气功不是现在才有,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而近代科学也不过两三百年而已,远不能解释很多现象。所以,交流乃至于交融是必须的。所以,我很欢迎有一些人和我探讨,更欢迎真正的医学专家。
至于,有些跑进来,口吐狂言的除了证明自己的浅薄和没有教养外,还能说明什么呢?

楼主 天天走路  发布于 2005-09-18 09:41:37 +0800 CST  
这个帖子的后续部分已经暂时在天涯没有继续发表的必要。
如果有兴趣,可转移至
http://www.qgren.com/bbs/viewthread.php?tid=1471


楼主 天天走路  发布于 2005-09-22 11:06:56 +0800 CST  

楼主:天天走路

字数:14168

发表时间:2005-09-10 16:5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10 09:42:37 +0800 CST

评论数:13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