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离历史有多远

金庸在故事中引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给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披上传奇的外衣,虚实转换之间,既令读者心理上感到亲切可信,又令读者随作者想象驰骋翱翔。以他第一部小说为例,海宁陈氏,也是当地望族,清朝雍乾时期,尤得荣宠。于是,海宁流传有这样的传说,道是乾隆皇帝本是海宁陈阁老之子,出生之时,被雍正的皇后用自己的女儿换进宫去,于是便成了清朝的“汉人皇帝”。历史与民间传说,历史与政治谣言,其转变尤其有趣。
在封笔之作中,作者用很大的篇幅,写顾、黄、吕几个读书人在舟中论略国事,密谋改天换地,言谈之间,处处见凛然侠气,铺展开历史的哀音。然后,这几个在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真正的侠的人物,面对统治者的武力时,惟有束手待擒。连自杀的机会都找不到。历史写到这里可谓衰痛至极。然而,这里面有多少历史的真实,也很难说。书生固然无用,但顾、黄是足以经邦济世的,并非无用之书生。而且韦小宝的成功,过于巧合,也就不能令人信服。
康熙固然不失为明君,但像书中这样地歌颂康熙,无论是用现代眼光还是用历史眼光去看,都不是没有问题的。承认清代比明代将国家管理得更好,不等于将几百年间满族对汉族的民族压迫一笔抹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且不说它,那“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严酷措施,在康熙一朝不是实行得毫不含糊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当然应该破除“汉族本位”的观念,然而,有清一代,实行的不分明是“满族本位”吗?
金的小说,好看是好看的,但要拿来当历史读,就得有所批判了一些“金迷”,尤其是一些文化不高的“金迷”,不知会从金庸小说里接受多少错误的历史知识,这也许不应该责备金庸,但金庸口口声声说自己有历史癖,张嘴闭嘴都谈历史,我们却不能无视他对历史的恣意戏说。并不具备史学家的修养与操守。
《鹿鼎记》里,康熙对韦小宝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做中国皇帝,虽然说比不上什么尧舜禹汤,可是爱惜百姓,励精图治,明朝的皇帝中,有哪一个比我更加好的?现下三藩已平,台湾已取,罗刹国又不敢来犯疆界,从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天地会的反贼定要恢复朱明,难道百姓在姓朱的皇帝统治下,日子会过得比今日好些吗?”这番话屡被“金学家”们引用,结果连当初的“反清复明”,也成了一个笑话。然而,姓朱的当皇帝,至少不是“满族本位”吧?明朝皇帝再不成器,也不会有“宁赠友邦”的心态吧?如果考虑到康熙这番话是金庸首先写给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读者看的,事情就变得颇堪玩味了。
在《神雕侠侣》的后记里,金庸声称“企图通过杨过这个角色,描写世间礼法习俗对人心灵和行为的拘束”。在世俗人物眼里,师徒名分不可逾越,杨过和小龙女却无视周围社会的压力,偏要抛开这名分不管,由师徒变成夫妻。面对武林群雄的纷纷指责,杨过斩钉截铁地回答:“你们斩我一千刀,我还是要她做妻子。”即使知道小龙女被人奸污后,杨过仍不以为意,坚决要和小龙女结合,可见封建贞节观念在他心目中根本没有地位。杨过是礼教习俗的自觉的叛逆者。归纳起来,杨过的“叛逆精神”也就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不顾“礼法习俗”而要与本是“师傅”的小龙女结为夫妇;其二,在小龙女被人奸污而“失身”后,仍不改初衷。杨过不因小龙女被奸而改初衷,这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心中未必能够完全无动于衷吧?金只字未写杨过,也是逃避之一法。可见纵然写性,也非尽美。甚至可以说不如古龙。
楼主 刘琅  发布于 2018-01-31 10:25:34 +0800 CST  
旧笔记,写得不好
楼主 刘琅  发布于 2018-02-01 12:09:29 +0800 CST  

楼主:刘琅

字数:1370

发表时间:2018-01-31 18:25:3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05 15:50:16 +0800 CST

评论数: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