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之道1

钱学之道 ——“已雕已琢”“亦复为朴”:世间原有此句(与生俱来)

序:妙道常玄:朴素、神秘、贯通(先学诗后学易)

形而上学,常被中国人以“常玄”、“妙道”而言之。对于康德的这个“先经验的综合”,它是真不接地气吗?
“知识必自经验始,未必全自经验出。”钱钟书如是译康德的名句。
何则?形而上必自形而下来也,体悉寓于用也。
细言之则,体(综合)内在于任何一个用(经验)中,但只不过体(综合)不会在任何一个用(经验)中被穷尽罢了。所以,这个体即是综合的。
可是,这个体(综合)是先经验的吗?是也不是,大道无名耳。
何则?没有经验何以言综合也。
故必体用合言也。执其两端,可得乎中也。
且,顺着自然的成长(“人生阅历所证”),正因为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综合”地思维活动,我们才自省我们有此“综合”的活动能力也。“我必须从经验中得知自己有眼睛,但我的理智向我证实:我必是先已有了眼睛,方能有此经验。”(432)
可是,有几人知己呢?!(正是不知己、不明体系(用)为何者在问:钱学有体系吗?)
“认识需要范畴,但认识自身也是范畴么?”(280)人们恍然大悟地问道。
这一切是朴素的(形而下的)、也是神秘的(形而上的)、但也是贯通(体用合)的。
此体(综合)为康德所揭示,而其贯通,朱子以后,唯见黑格尔、克罗齐、钱钟书也。
而汉语言人中,能站在朱子的肩膀上,本体论、体用论、辩证论一气贯通者,则唯钱钟书为能者也。
钱著如能读懂、读通,有一个好处:凡是钱先生所关注的,钱先生都对之进行了全面梳理。我们肯定钱学有体系、有道,而且“道”当然地是钱先生所重点关注的,所以,我们正可以从钱著中(本文只限于《管锥编》)找到钱先生对于道(体系)之流变的阐述。

1、1-1按《毛诗正义·诗谱序》:“诗之道放于此乎”;《正义》:“然则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己志而作诗,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坠,故一名而三训也。”
------诗之道(一体多边之一边)。美学——艺术创作有其道,如多边之合。
1-2黑格尔尝鄙薄吾国语文,以为不宜思辩;又自夸德语能冥契道妙。
楼主 圣智之境2015  发布于 2017-12-18 19:31:42 +0800 CST  
@zhengsw68 2017-12-18 21:02:51
楼主此贴倒是证实了坊间的一个传闻:钱某杂汇各家之言,未见其自成体系也!
但也不难看出,钱某更倾向于《经验论》,估计受西学洗脑颇深之故。其对《先验论》或《形而上学》似也未加排斥,但显然倾向于“先验”必有“经验”的某种存在的支撑。
实际上,钱某未必真的想明白:人是否生而知之,仰或人唯有学而知之吧?!
-----------------------------
钱学之难,正在难明其体系也。
因其体悉寓于用也。
然其自有“通观古今因革沿变之理、道一以贯”之道在也。
楼主 圣智之境2015  发布于 2017-12-19 08:51:26 +0800 CST  
《唯用论》容易陷入"实用主义"的泥淖,钱某如何独善其身未可知也
---------------------------------------------------------------
钱学特点是朴素到家,则“唯用”矣。然其还能“天怀发中”,经验与先验相统一也。
楼主 圣智之境2015  发布于 2017-12-19 09:31:20 +0800 CST  
读了钱钟书,才知道我们对中国古典文化还了解的太不够全面!能入者众,能遍、且能透出者鲜也。
楼主 圣智之境2015  发布于 2017-12-19 11:43:08 +0800 CST  

楼主:圣智之境2015

字数:1262

发表时间:2017-12-19 03:31:4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1-04 08:09:08 +0800 CST

评论数:1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