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0本我读过的书

战争的结束不等于秩序的建立,投降书的签订绝不是和平的前奏,受苦的人将继续受苦,而我们,活在前人长长的阴影中。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19:32 +0800 CST  
1760

10月20日读完
机甲与男神.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书,这是继室友她第二本震到我的书,虽然长的让我讨厌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20:39 +0800 CST  
公民就是个法律概念,当年用人民替代公民,呵呵,说明了还是根本没把法当回事呗 总有人说中国人在国外遭受歧视什么的,我相信那种种族不同、国力差距造成的歧视肯定根深蒂固。不过生活在中国这种明目张胆户籍制、生育政策、退休金分类等制度性歧视下长大的人,对这些歧视视而不见却对隐形的歧视愤愤不平。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21:16 +0800 CST  
无论受多大苦,我始终认为这是最好的时代,我的标准是:最好的时代可以给你无限的受教育机会和学习机会。

经常会读一些书,知道其他时代的不公,比如季羡林清华毕业,四年全优,却找不到工作,对现在来说简直不敢想像。

而现在的时代,只要愿意吃苦,工作机会总会有,如果再能努力读点书,就能找个劳智的事做。

爱国青年还是饿死一些吧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23:02 +0800 CST  
国人写灾异诗的历史早已有之,随便翻翻诗经,从“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到“昊天疾威,天驾降丧。瘼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一类的诗句可谓屡见不鲜。汉朝虽强,诗赋流行壮美之风,可也有贾谊《旱云赋》中“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事兮,释其锄耨而下泪”之语。等到了东汉末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将洛阳付之一炬,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而讨董的各路诸侯大军在酸枣踟蹰不前,彼此勾心斗角阿谀我诈,只有曹操年轻气盛,独自领军西进,兵败负伤,差点身死。之后曹操将当时的景象写到了《蒿里行》一诗中,正所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然而与恶龙缠斗者,自身亦成恶龙。几年后曹操与吕布兖州大战,恰逢蝗灾,食不果腹。缺粮的曹操军只好“杂以人脯”,吃上了人肉。只是不知道当这位枭雄令麾下以人肉为食,从而击败同样因蝗灾而断粮的吕布军时,心中可曾想起过自己的这首《蒿里行》??

不过话说回来,乱世之中人类的节操大抵都是越拼越低的,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许多不忍细读的诗句都出自南北朝、安史之乱跟五代这样的乱世的缘故。白居易写“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时候,恐怕死活想不到老杜还有更惨的“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而老杜写《石壕吏》的时候,老翁家里好歹还能剩下个孙子和儿媳,到了罗隐生活的时代,已经是“八十衰翁住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因供寨木无桑柘,为点乡兵绝子孙”了。

这种不用细思就已恐极的诗句还有很多,这主要是日后神州大地上还要遭受一轮又一轮的战乱与灾难所致。五代混战之后是靖康耻,而后金国势衰又来了蒙古人,更不要要提明末清朝入关后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什么"南北渝盟久未和。斯民涂炭死亡多",什么“婺城攻陷西南角,三日人头如雨落”一类诗词几百年来层出不穷,不过在我看来,这些诗词固然恐怖,然而毕竟是乱世所作,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作为注脚,也就没有那么惊心动魄了。下面这首诗,才是真正让人觉得恐怖的。

那就是蒲松龄所写的这首《饿人》

旅食何曾傍肆帘?满城白骨尽灾黔!
市中鼎炙真难问,人较犬羊十倍廉!

这首诗之所以恐怖,是因为它成诗于康乾四十二年。这年康熙帝先南巡,再西巡,所到之处官民扶老携幼,一片欢腾,这年承德避暑山庄开始修建,“依松为斋, 则窍崖润色; 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皆非人力之所能,借芳甸而为助;无刻桷丹楹之费,喜 泉林抱素之怀”。而同一时间山东大水。蓬莱、文登等12个州县当年就发生了灾荒食人的惨剧。

当然,康熙也注意到了山东的大灾,下令免了山东赋税。不过当时山东是个什么情况呢?咱们就只说吃人这一桩事好了:

货人肉者,凌晨驱驴,载送诸市肆,价十分羊之一,或炼人膏而渍之,以杖荷坛,击铜板市上,价市乌麻之槽磨者,得入督丼,犹大掌也。——蒲松龄集·康熙四十二年记灾前篇

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乱世食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这边擦金涂粉、仔细妆点的盛世下,那累累的尸骨。

所以也就无怪日后康熙到关外巡视时,发现“各处皆有山东人,或行商,或力田,至数十万人之多”了,闯关东闯关东,不是生死关头,谁肯去闯呢?

据统计,康雍乾三朝百余年间各类灾害统计就有 17970 次,其中康熙朝 6161 次,雍正朝 1175 次,乾隆朝 10634 次(数据出自李向军先生的《清代荒政研究》)。然而为什么流传下来的相关诗词并不是很多呢?答案很简单,雍正皇帝曾经追根溯源,深入的剖析过各种灾荒发生的根本原因:

凡地方水旱灾祲,由人事乖舛之所致,或朝廷政事有所缺失,或督抚有司不得其人,又或一郡一邑之中人心诈伪,风俗浇漓,又或有一二大奸大恶之徒灭弃伦常,此数端者,皆足以干天和而召灾异。

也就是说,假如某地有灾荒发生,那一定是你们当地臣民相关工作疏忽,意识没能提高上去,我雍正必须狠狠的收拾你们!加上各种文字狱罗织,所以雍正朝的各位臣工是"其时大臣持禄而阿谀,小臣畏罪而将顺,故淟涊盈庭,无敢发言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康熙一朝时诗人们偶尔还敢发几句牢骚:“哀哉此苍生,谁将奇祸嫁?”、“浮尸入港积芦洲,不饱鱼蝦亦糜烂。死儿抱母乳犹含,数口腰绳连一贯。日炙脂膏水面流,白骨堆沙 燐火灿。未晚荒村鬼乱号,游魂望救还哀唤。”,而到了乾隆一朝,便开始丧事喜办,搞一些“河东大吏各各率属驱行辀,知我陛下日抱苍生忧。道逢老翁哭山径,携妻抱子含悲哽。老翁老翁尔不见,庙堂吁 咈宸衷劳,九年之尧无此圣。”之类的救灾诗了。

只是可怜了这些盛世的枯骨。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24:00 +0800 CST  

我第一反应是跟我男神解释清楚:“老公,你不要误会,我和我朋友可清白了!” 我男神的瞬膜剧烈地闪了下,瞳孔收缩:“你说什么?” 我在他的菜刀眼下蹲下抱头。我也生气,在心底里呐喊:米诺,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这种事,怎么就能如此轻佻地说出了口!妈的我男神要是知道我在背后偷摸叫他老公……他要是娶我了那多不好意思。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24:47 +0800 CST  
那是一个跳楼的人。 高空坠落让他的头瘪进去一大半,脑浆迸溅,混着鲜血,四肢以极其诡异的姿态扭曲,更多的不同于丧尸的鲜红血液从他身下流淌而出,染红了柏油路面。 带着夜风的空气中传来一声极细微的“唰啦”。 众人不约而同抬头。 一张卷子正乘着风,悠然向下飘落。 不用看也知道那卷子上肯定有印刷的试题,没准,还可能有手写的作文。 可等到真的去看它,只一片雪白,浮在暗夜的背景里,像这世间唯一的亮色。 试卷落地。 小伙伴们没有去拾,甚至仰头望的动作都纹丝未动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25:45 +0800 CST  
课本要树立无产阶级的立场 而且要有目的的防止读书人膨胀
我们这种在校的,发际线已经有后移的。
我和我2个同学,30块钱穿2个夏天了[图片] 一分钱一分货,一块钱两分货,一百块钱三分货,一万块钱四分货
其实我每次听到老人们说:知足常乐。然后又说:不求上进。的时候 我内心是逗比的 我初高中,文言文都能拿高分的,现在老了,完全看不懂了
像我们这样从小到大一直不好的,失落感小一些
羡慕自己 小时候看新闻,最讨厌的一句话是某某人多少年如一日的工作
人人都有你的意识,早就实现共产主义啦。 不是,是做梦

→_→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27:09 +0800 CST  

两人原本觉得换林娣蕾上可以更加抚慰心灵,结果越听越有一种未成年的自己在人潮汹涌的火车站走丢的羞耻感, 好不容易熬到世界终于安静,才一言难 尽地彼此对视。 马:“傅熙元小朋友……” 傅:“马维森小朋友……” 傅马:“要不咱俩手拉手走?”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27:57 +0800 CST  
敢于挑战新菜式的同学有,但总来挑战的就凤毛麟角了,久而久之,她都不忍心在盛菜的时候施展“抖腕”技能了。 全部注意力都在菜上,那红白相间的新菜勾起了他练太极扇的美好回忆,但即便阅菜无数的他,眼下也有些吃不准,“阿姨,今天这个是什么?” “西瓜炒年糕。” “好的,我来一份麻婆豆腐。” ——宋斐喜欢尝新,但也不是缺心眼。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28:29 +0800 CST  
太极扇和军体拳是学校的传统竞技项目,据说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光荣历史,每到运动会,必然所有学院全上阵,不拼出个第一第二不罢休。但随着一茬又一茬新时代新同学入校,这个集体项目就遭到了越来越强烈的抵制,主要是费时费力还费人,一整就大一大二集体参加,可真得了名次,积分也没比别的单人项目多多少,谁也不愿意起早贪黑苦练几个月就为让校领导看个开心看个热闹,有这工夫不如练个跑步投掷啥的还能切实为自己院系争光。久而久之,这俩就渐渐退化成了表演项目。 更令人发指的是为了表演起来有力道,今年他们院采购的太极扇是不锈钢扇骨,上覆大红绸扇面,一耍起来哗啦哗啦的,要多刚烈有多刚烈,要多拉风有多拉风。 悲凉的沉默蔓延开来,这是一个伤心的话题,无人可以全身而退。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29:04 +0800 CST  
全国躲开会风头可以理解为,屁民都在哄喜怒无常的巨婴文盲 这节操,杠杠的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29:40 +0800 CST  
因为数据的不公开,没有人知道到底每年有多少中国儿童失踪。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被陌生人拐卖的孩子每年是少于1万,美国国务部估计是2万,民间组织估计是7万。这只是陌生人绑架拐卖的数量。加上父母亲戚绑架的,离家出走的,到底有多少没人知道。因为政府的公信力太差。 ​​​ 所以每次看到小粉红或团中央吹嘘中国最安全就觉得恶心。有朋友去中国旅游,都要再三叮嘱一定要看好孩子,一刻不停。 ​​​

这个博主又来造谣博眼球了。瞎jb扯什么,你们是洋人,一等洋人二等官,安全会没有保障?孩子要是丢了保证警察全国翻个面儿都给你们找回来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30:54 +0800 CST  

卫鲁宋郑即使在春秋中期也不是小国,而是中型国家。鲁国边上有个国家叫邾国,国土面积只有鲁国的几分之一。鲁国总欺负邾国,就跟齐国总欺负鲁国似的。然而,邾国旁边还有个国家叫鄅国,这个国家只有邾国的几分之一大,国土面积仅相对于今天临沂市兰山区的一半。
有一天,鄅国国君出去监督野人耕作,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城里一个人都没了。原来邾国乘他出去的时候攻打鄅国,邾国一个叫羊罗的勇士冲上去将鄅国关城门的人砍死了,于是邾国人就进城把鄅国人都抓走了。
鄅国国君非常绝望,于是就跑到邾国去,表示你们把我也给抓走吧!邾国感觉自己做的是不太好,就把鄅国国君的妻子放了。鄅国国君说你们把我女儿也放了吧,邾国人说我们不放。
鄅国国君妻子是宋国大臣向戎的女儿,于是向戎的儿子向宁领兵讨伐邾国。邾国跟宋国会盟,将从鄅国那里抢来的财产人口都还给了鄅国。然而好景不长,过了三年向家失势,向宁流亡外国,于是邾国又把鄅国灭了。又过了十几年鲁国攻打邾国,把原来属于鄅国的国土占领了。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31:37 +0800 CST  

其实国人写灾异诗的历史早已有之,随便翻翻诗经,从“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到“昊天疾威,天驾降丧。瘼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一类的诗句可谓屡见不鲜。汉朝虽强,诗赋流行壮美之风,可也有贾谊《旱云赋》中“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事兮,释其锄耨而下泪”之语。等到了东汉末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将洛阳付之一炬,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而讨董的各路诸侯大军在酸枣踟蹰不前,彼此勾心斗角阿谀我诈,只有曹操年轻气盛,独自领军西进,兵败负伤,差点身死。之后曹操将当时的景象写到了《蒿里行》一诗中,正所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然而即使是写下这种诗句的曹操,也不得不在几年后因缺粮而“杂以人脯”,吃上了人肉,只是不知道当这位枭雄令麾下以人肉为食,从而击败同样因蝗灾而断粮的吕布军时,心中可曾想起过自己几年前写过的这首《蒿里行》?

不过话说回来,乱世之中人类的节操大抵都是越拼越低的,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许多不忍细读的诗句都出自南北朝、安史之乱跟五代这样的乱世的缘故。白居易写“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时候,恐怕死活想不到老杜还有更惨的“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而老杜写《石壕吏》的时候,老翁家里好歹还能剩下个孙子和儿媳,到了罗隐生活的时代,已经是“八十衰翁住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因供寨木无桑柘,为点乡兵绝子孙”了。

这种不用细思就已恐极的诗句还有很多,这主要是日后神州大地上还要遭受一轮又一轮的战乱与灾难所致。五代混战之后是靖康耻,而后金国势衰又来了蒙古人,更不要要提明末清朝入关后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什么"南北渝盟久未和。斯民涂炭死亡多",什么“婺城攻陷西南角,三日人头如雨落”一类诗词几百年来层出不穷,不过在我看来,这些诗词固然恐怖,然而毕竟是乱世所作,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作为注脚,也就没有那么惊心动魄了。下面这首诗,才是真正让人觉得恐怖的。

那就是蒲松龄所写的这首《饿人》

旅食何曾傍肆帘?满城白骨尽灾黔!
市中鼎炙真难问,人较犬羊十倍廉!

这首诗之所以恐怖,是因为它成诗于康乾四十二年。这年康熙帝先南巡,再西巡,所到之处官民扶老携幼,一片欢腾,这年承德避暑山庄开始修建,“依松为斋, 则窍崖润色; 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皆非人力之所能,借芳甸而为助;无刻桷丹楹之费,喜 泉林抱素之怀”。而同一时间山东大水。蓬莱、文登等12个州县当年就发生了灾荒食人的惨剧。

当然,康熙也注意到了山东的大灾,下令免了山东赋税。不过当时山东是个什么情况呢?咱们就只说吃人这一桩事好了:

货人肉者,凌晨驱驴,载送诸市肆,价十分羊之一,或炼人膏而渍之,以杖荷坛,击铜板市上,价市乌麻之槽磨者,得入督丼,犹大掌也。——蒲松龄集·康熙四十二年记灾前篇

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乱世食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这边擦金涂粉、仔细妆点的盛世下,那累累的尸骨。

所以也就无怪日后康熙到关外巡视时,发现“各处皆有山东人,或行商,或力田,至数十万人之多”了,闯关东闯关东,不是生死关头,谁肯去闯呢?

据统计,康雍乾三朝百余年间各类灾害统计就有 17970 次,其中康熙朝 6161 次,雍正朝 1175 次,乾隆朝 10634 次(数据出自李向军先生的《清代荒政研究》)。然而为什么流传下来的相关诗词并不是很多呢?答案很简单,雍正皇帝曾经追根溯源,深入的剖析过各种灾荒发生的根本原因:

凡地方水旱灾祲,由人事乖舛之所致,或朝廷政事有所缺失,或督抚有司不得其人,又或一郡一邑之中人心诈伪,风俗浇漓,又或有一二大奸大恶之徒灭弃伦常,此数端者,皆足以干天和而召灾异。

也就是说,假如某地有灾荒发生,那一定是你们当地臣民相关工作疏忽,意识没能提高上去,我雍正必须狠狠的收拾你们!加上各种文字狱罗织,所以雍正朝的各位臣工是"其时大臣持禄而阿谀,小臣畏罪而将顺,故淟涊盈庭,无敢发言者".

所谓饥饿的盛世,无非就是如此吧。这边康熙写下“四野皆霑比屋庆,八方尽望乐丰盈。”的时候,那边正在“市中鼎炙真难问,人较犬羊十倍廉”。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33:01 +0800 CST  
最近开会吧 (这个理由 快和 进化心理学一样 能解释万物了)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33:52 +0800 CST  

賀龍被捕,歷盡折磨。他已倦乏,不想再替自己辯護,旋即絕食,死於一九六九年六月九日。他在死前不久對妻子說:「我只希望毛主席會說一句話:『賀龍是我們的同志。』」賀龍死後不久,被造反派迫害許久的李立三,也在六月二十二日自殺身亡。李立三在一九三〇年代初期曾是中國共產黨實際最高領導人。他在一九四六年初從蘇聯回國,在中央委員會任職,歷任黨、政及工會領導職務。一九六六年底,年輕人把他抓出來批鬥,然後有一陣子沒理他,但是一九六七年一月底又來抓他。他被毒打了兩年半,直到他受不了,乃吞食過量安眠藥自殺。他寫給毛澤東的信透露:「我身心俱疲,已無法忍受刑求。」李立三身亡次日,他那也迭遭批鬥的俄國太太和兩個女兒,都被逮捕。李立三遺孀回憶說,當她發覺自己被關進一間安靜的小牢房時,竟然大大松了一口氣,跟自己說:「我自由了!我得救了!」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中國共產黨創黨黨員、武漢大學校長李達,因為不能忍受刑求,自殺而死。同年,據實將農民的感受向毛澤東報告的主席秘書田家英,也自殺了。一九六六年九月十九日,天津市委第一書記萬曉塘,被紅衛兵罰在烈陽下站了好幾個小時後,也死了。一九六七年一月,煤炭工業部部長張霖之在偵訊過程被刑求而死。同一時期,中共中央國防工業政治部主任趙爾陸,以及山西省委第一書記衛恒、雲南省委第一書記閻紅彥也都自殺身亡。

随便官史就能查到,就不列出处了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35:03 +0800 CST  
哪些写着禁忌,毒副作用不明的药,最好不要吃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35:28 +0800 CST  
不过国学的伟大之处倒是如此:一群人乌七八糟你一言我一语猛吹,反正总有蒙的靠边的 反智主义作祟。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36:13 +0800 CST  
如果你从小的志向就是成为富豪甚至是首富的话,那么你首先需要看的就是你的出生地。如果你出生于广东、浙江二省,那么你成为富豪的概率就要比出生于河北、河南等省份的朋友高出十倍;比甘肃、青海等省份的朋友高出百倍。

当然,无论是甘肃、青海的朋友,还是河北、河南的朋友,虽然出生地上没占优势,但是还是可以在后天弥补的。比如从小就迁往广东、浙江定居,高考报考到两省的高校,毕业后留在两省工作,工作生活中多交一些两省的朋友。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钱原来也都被他们给挣走了。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6 20:37:10 +0800 CST  

楼主: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字数:1060067

发表时间:2014-05-25 18: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7 15:49:10 +0800 CST

评论数:574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