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征程

我为什么要怀疑我在怀疑的这件事情呢?因为见过一些被洗了脑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很有想法。意志坚决。你要反驳,他还觉得你是白痴。
当然被洗脑的人不怀疑,他们信念很坚强。
那我们又何尝不是被洗脑呢?至少,我们的知识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批判精神很重要,质疑权威也很重要。这其实也是科学精神。
然而在威权专制的政治下,科学精神从何谈起。

有点跑偏,要说的就是,主动怀疑与被动怀疑是有区别的。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2 23:59:52 +0800 CST  
主动怀疑就是,我思故我在。
被动怀疑就是,我以为我在。

这与庄公梦蝶一样有趣。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3 00:04:17 +0800 CST  
大名顶顶的卢梭登场了。1712-1778.浪漫 主义之父。他创立了:从人的情感来推断人类范围以外的事实。这一思想体系。
1762年出《社会契约论》,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的影响了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摆脱英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及它们的宪法都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他赞同民主政治,但又极力为国家辩护。自由在卢梭思想中只是一个标签,但实际上他最重视的是平等,他甚至认为可以牺牲自由来达到平等。(我认为,如果不能达到相当的平等,自由从何谈起。平等是自由的基石。)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3 09:42:59 +0800 CST  
在卢梭之前浪漫主义与哲学泾渭分明,卢梭的影响,这一运动一开始就和政治相连。浪漫主义者们纷纷想要挣脱习俗的束缚,从服装、礼仪到小步舞曲、五步同韵对句再到艺术和恋爱,最后波及传统道德的整个社会。左派兴起。革命兴起。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3 09:47:18 +0800 CST  
人性的本质是自利的,出于自利的原因,人类选择了群居,但在本质上却非常孤独;因此,人类需要宗教和道德来补充自己。然而,为未来的利益而放弃现在的满足,人类总是不甘心。因此,个人感情一旦被激发起来,人们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行为约束便觉得无法忍受,这个时候,一旦现实的道德约束被打破,人们的内心冲突息止,由此获得了新的元气和权利感;虽然到头来他们也会遭遇大不幸,但当时却双月享受一种 神仙般的快感。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3 09:51:30 +0800 CST  
浪漫义作家,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浪漫 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本生活也充满浪漫主义,他每天都给朱丽叶·德鲁埃,写一封情书,将近50年从未间断,共写了近两万封,直到她75岁去世。
弗当西斯科·戈雅1746-1828.浪漫主义画派先驱。
歌德,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在1774年发表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引发了全欧洲成千上万的青年崇拜和模仿。当时德国仍然是由大量分离的小邦组成,歌德的作品对德国民族主义意识的凝聚崛起提供了极大助力。
卢梭与我国春秋的墨子有一点是类似的。就是他们主张民主或民权。但是没有找到出口。最终走向反面。伏尔泰就对卢梭幽默了一把。历史已经证明了,浪漫主义最终会把社会带向。
希特勒成为了卢梭遗产的继承者。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3 10:04:43 +0800 CST  
希特勒走远了吗?并没有,很多国家对其实行的政策在深入研究,有的还在学习。
希特勒上台,并没有给底层民众带来实际的好处,与他的口号完全背离。
上台之后,他打压了农民,表面上给农民好处让农民土地私有化可以世袭。但是,农民只能当农民不可以干其它的。
打压工人。他解散工会,工厂不能解雇工人,但工人也不能辞职。工人虽然有休假,但是休假日期去向都是规定好的。工人不可以要求涨工资。必须内上面来 制定。
打压小商家。所有规模过小的工厂与商店关停。全部却服务于大公司。小商店要么成为分店。要么死。小工厂是落后的代表,直接关停。
那么这些人被失业了怎么办呢?基建!军工!。
德国实际上进入了一个高压的社会,民众没有言论自由。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发泄口。战争是一个很好的选项。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3 10:15:00 +0800 CST  
楼上文章与我从前的观点有些类似,过于乐观了。不要说70后就是80后又能怎么的。体制也是有惯性的。现今社会动员能力也只有以色列与朝可比。小看了那些走尸。
现今国人是精致的利已主义。真要有动,他们最先想的,这事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弊。
再想这事能否成事。可以借机攀附,最大利已化。然后屁股决定脑袋胡说八道,混淆视听。
要改变中国,先要改变社会结构与人的思想。这些做不到,就又回老路。看来我前面的字白码了。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3 17:46:59 +0800 CST  
今日之中国早就不是传统的旧中国了,但是还是摆脱不了政治。因为人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民主,什么叫民权。也不想知道。只有能赚多少钱,才是最想知道的。
要想民主,首先得平等吧。可是国人想平等吗?不。说平等都是嘴上说说。骨子里就想着怎么高人一等。没有平等,何来自由。吃亏了就说要平等,自己遇上事了,最先想到的是找关系。
有个同学去了日本,大呼受不了。觉得日本人一板一眼。死的要命。一张纸一个签字非要搞来搞去,搞出一个多月,花一百多快递费。效率极低。要是在中国变通一下,直接就搞定了。扔个拉圾,更是让她烦的不得了。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现在上网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吧。看看他们的脑子。是不是过于乐观了呢?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3 18:33:02 +0800 CST  
伏尔泰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
伏尔泰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伏尔泰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
伏尔泰在对人的理性备加推崇的同时,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观。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断。他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
伏尔泰还否定了上帝在人类历史领域中的主宰地位。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
伏尔泰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他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3 23:19:12 +0800 CST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
在当时众多的思想家中,伏尔泰是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著述宏富,在戏剧、诗歌、小说、政论、历史和哲学诸多领域均有卓越贡献。他一生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平等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并在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的舆论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伏尔泰的影响不只限于法国,他的思想代表了整个启蒙运动的思想,启迪了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3 23:22:32 +0800 CST  
孟德斯鸠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法国启蒙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

孟德斯鸠虽为贵族,却是法国首位公开批评封建统治的思想家,孟德斯鸠突破“君权神授”的观点。认为人民应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认为决定法的精神和法的内容是每个国家至关重要的。保证法治的手段是“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三者相互制约、权力均衡。“三权分立说”对于1787年的《美国宪法》、1791年-1795年的《法国宪法》和1792年的《普鲁士法典》的制定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完全否定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三个基石:教会﹑国会和贵族。

孟德斯鸠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出了各种宗教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和睦相处、互不干扰、互相尊敬的主张。

孟德斯鸠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类历史的命运归根结底要以个别政治活动家(主要是立法者)的意志为转移。孟德斯鸠特别强调地理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土壤和居住地域的大小,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精神面貌、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3 23:37:35 +0800 CST  
可以这么说,这三个人开启了西方世界新秩序。奠定西方现代文明的基石。那我们再回头看看,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文明基石是什么样子。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3 23:46:54 +0800 CST  
三纲: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五伦):仁、义、礼、智、信。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现在看这些是不是有些别扭。这就是中国适用最长的社会观念。所以我说,现今之中国早就是不传统之中国。这些东西在古代还是有先进性的。对社会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并没有像西方文明不断的生长。
所以,我还是认同地理决定论。我党什么人定胜天的批判。是不讲逻辑的屁股理论。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4 09:46:53 +0800 CST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北宋人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
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

提出许多新问题,并作出新的论断,把儒学推进了一步。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

佛道兴盛儒家衰微,周引道入儒。开启了儒家变革的大门。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4 10:00:00 +0800 CST  
张载1020年—1077年,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

一.气本论——太虚即气与气化万物。
宇宙和世界的本原。张载认为,“气”或“元气”是人和万物产生的最高体系和最初始基。“气”或“元气”,包含了阴阳二气的对立依存,相反相成,升降互变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交互运动中产生了人和万物。可以说张载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史上最杰出的代表。

张载发展古代“太虚”的范畴,用来表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和物质运动基本状态,提出了“太虚即气”、“气为本体”、“气化万物”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同时论证了气无生灭的物质永恒论。从张载开始,我国古代物质世界的认识的理论达到了系统化。

张载认为:宇宙的本体,万物的始基是气,一切万物都是由气化而来的,形态万千的万物,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态。不论聚为有象的“有”还是散为无形的“无”,究其实质,都是有,不是“无”,所说“太虚即气,则无无。”因为物质的气作为宇宙本体,只有存在形式的不同变化,不是物质本身的消灭和化为无有了,气是永恒存在的。

二.辩证法——一物两体,动必有机。

张载认为,气的本然状态是无形的太虚,气的基本特性是运动与静止,充满宇宙浑沌无间的太虚之气,是在不断变化。万物的生死,动静的改变,都是气的万殊变化的体现和变化的结果。
太虚之气之所以能不断地运动变化,是因为太虚之气是阴阳之二气的合和体。太虚是阴阳未分的浑沌状态,也称之为元极。太虚之气包涵着阴气与阳气两个矛盾的方面。所谓“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二气的这种关系的运动变化,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三.认识论——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

在认识论上,关学提出了“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两个概念。张载认为:人的知识是由耳目鼻舌身等感官接触外界事物而获得,即为“闻见之知”。但仅只闻见之知,并不能全面认识天下有形有象之事物,更不能穷尽无形的天下事物之理。要穷理尽性,必须有一种比闻见之知更广泛、更深刻的知识,就是“德性之知”。

四.人性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人和万物都是由“气”产生和构成的。因为气有清浊、精粗、明昏、偏全、厚薄的不同,便产生了千差万别的物和人,从而决定了人性具有千差万别,这样,张载创立了人性二元论。

天地之性诚明至善,是善的来源,而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是恶的来源,是人欲的体现。至此,关学对于争论了一千多年的性善与性恶论,给了一个总结性的合理解释。人犯错误,作恶了,是气质之性中的恶性,人要成为圣贤君子,必须变化气质之性,去掉气质之性的遮蔽,回归和彰显天地之性。变化气质之性的方法,途径是接受教育,学习礼义道德,养气集义。

五.太极学说——穷究《易》理,辩证之探。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北宋诸子将《周易》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张载《横渠易说》传世,其研究具有显著特点,关于辩证法的思想,内容丰富,论证全面,寓意深刻,理论精确,是中国古代一位辩证法大师。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4 10:16:51 +0800 CST  
假如没有西方文明的存在,我华夏一样能搞出现代科学来。那样的科学与现在的模样可能完全不同。当然,历史没有如果。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4 12:55:32 +0800 CST  
邵雍1011年—1077年,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邵雍的哲学思想受到《列子》、《庄子》的影响,在吸收道家易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于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受庄子影响,隐而不仕。因此没其它人名气大。他其实在张载之前。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6 10:08:22 +0800 CST  
所谓程朱理学。程是有二程。
程颢1032—1085。
程颐1033—1107。
1、核心思想:认为“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先有理而后有万物。“二程”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
2、把天理和理论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理。”
3、提出“格物致知”,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程颢、程颐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张载的思想学说,后者对他们思想体系的构造和发展影响很大。但二程的思想更多的是自己的新创见,程颢、程颐兄弟开创的洛学学派是北宋影响最大、也是最为典型的理学学派。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6 10:16:18 +0800 CST  
朱熹1130—1200,理学集大成者。把引道入儒发挥到了极至。而明代的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引禅入儒。中华文化主要是这三家相互影响。

1.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 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
2. 理是事物的规律。
3. 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
4.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个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

“格物致知”出于《大学》“致知在格物”一语,明确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解释“格物”的第一个人是程颐。他说:“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日穷其理而已矣。”他继承了二程的说法,并建立了更系统的格物穷理说。他通过对“格物致知”的阐释,表述了自己的认识论思想。
楼主 gygboy123  发布于 2017-09-16 10:26:40 +0800 CST  

楼主:gygboy123

字数:72

发表时间:2017-04-07 18:3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07 15:02:23 +0800 CST

评论数:179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