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说不尽的一句的q 3372楼 2018-03-13 14:40:00

叮咚咚咚咚咚
—————————————————
您的外卖到了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3 15:35:53 +0800 CST  
@李逸飞逸w 3374楼 2018-03-13 15:11:00

很久没读到好书了,感谢楼主。
—————————————————
多谢支持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3 15:36:08 +0800 CST  
不管过程多么不愉快,结果还是差强人意的,毕竟从不尊王的楚国也终于向周王纳贡了,这让周王意外惊喜,楚国自称王后就再没把周朝放在眼里,现在终于有所低头了,天子一激动,大手一挥,赐胙肉,这个肉可不一般,这是天子祭祀神明的肉,只有天子的宠臣或者有重大功劳,才配接受胙肉。当然了,如果一块肉从洛阳带到楚国境内,估计上面得爬满高蛋白,所以实际上是赐给楚王一头小猪,赶着去的楚国。
不管怎么说,这次齐楚争霸以召陵之盟为节点,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双赢的句号,齐桓公遏制了楚国向北发展的势头,保住了自己中原霸主的地位,同时逼迫楚国“尊王”,也算是名义上把楚国拉入了自己的堂口。楚国呢,面对联合国的大军压境,不卑不亢,跟联军对峙,即表明了态度,又维护的国威,最后虽说做了妥协和让步,但也是识时务之举,楚齐大国,和则两利,战则两伤!本来想看一场拳拳到肉血沫横飞的互殴,现在居然双方放放狠话剪刀石头布后就草草收场了,着实让人觉得不过瘾。但春秋时期的战争,除了吴越死斗外,基本上没发生什么灭国大战,大家都是为了称霸,争夺一个国际地位,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召陵之盟后,基本解除了楚国的对齐中原霸权的威胁,齐国算是基本明确了自己世界警察的地位,但这个世界只会缺少朋友,但从不缺少对手,而且这次的对手还相当棘手,不是别人,就是桓公称霸的核心人物——周天子!
管仲的定国方针就是“尊王攘夷”,通过尊奉周天子,凝聚诸侯,使中原一心,对抗外敌,最重要的是恢复周礼,匡扶这纷杂乱世,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成为核心价值,让君有君规,臣守臣礼,父子相亲,夫妇不渝。
但现在,周天子,作为一切的起点却变成了最后的祸根。具体什么情况呢,说起来其实又是老婆孩子家长里短的是,周惠王有一个大老婆,生了一个大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周襄王,但大老婆福浅命薄,早早去世,周惠王又娶了一个小老婆,小老婆又生了一个小儿子,于是权力之争就发生了,周惠王明显向着自己的小儿子,想废嫡立幼。但这可就触动了齐桓公和管仲的神经,因为他们一直的宗旨就是恢复礼法秩序,嫡长制继承制又是周礼的核心,现在你周天子居然带头不守规矩,那还得了。
为了防止周惠王胡闹,齐桓公打算在首止(河南省睢县)举行一次班会,这次班会主要解决的就是下一届的班主任的人选问题,齐桓公作为班长避开了班主任周惠王,只邀请了王长子(周襄王),目的就是让众多班委集体表态,只认王长子为储君,你想废嫡立幼已经没门了,既然你非要当我匡扶天下的绊脚石,那我就把你当成我成就霸业的垫脚石,即使你是周天子!
周惠王知道后,十分生气,于是开始了自己的反击,虽然他大权旁落,但政治影响还是有的,明着他不敢跟齐桓公硬碰硬,就背地里搞小动作,于是他派执政宰周公宰孔去郑国,为何要去郑国呢,首先吧,郑国算是联合国里稍微有点影响力的国家,而且郑国的立场一直在齐楚之间摇摆不定,比较容易说服。
周公见到郑文公:“听说你要去开班会?”
郑文公说:“对啊,咋地了,班主任不知道?”
周公:“我劝你还是别去了。”
郑文公:“我不去班长要生气的。”
周公:“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你离齐国那么远,他又保护不了你,你何不改投楚国门下,既免去楚郑兵戎相见,又给自己找到一个靠山。只要你下定决心,周天子帮你联络楚国,打通关系”
郑文公听后,先是错愕,因为齐桓公一直以来都和周天子恩爱有加,怎么说分手就分手了,但听周公的语气不像假离婚,接着郑文公就陷入了两难,于是问孔叔:“这次首止会盟,你怎么看?”
孔叔一脸严肃:“买票进去看?”
“什么玩意,我说周天子不让咱参加会盟,你怎么看?”
“万万不可,齐国多次支援郑国,是个合格的盟主,我们现在毫无理由的背叛,有失道义。”
郑文公也拿不定主意了,于是决定先参加会盟看看情况,到了以后,看了看新盟约的内容,因为自己远离齐国,所以齐国给的大部分权利自己都无法享受,反倒是自己作为会员国要承担大部分的义务,加上想起之前周天子的话,依附于楚国倒也是不错的选择,于是没打招呼就偷偷溜了。
等到齐桓公和其他诸侯登台祭祀,杀牲口口含牲畜鲜血宣誓,这叫歃血为盟(《春秋左传正义》:"凡盟礼,杀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违,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等人凑齐了,嘴里含了半天鸡血都快得禽流感了,人还没到齐,仔细一查发现郑国不在,在群里问了几遍,郑国就回复了表情包——溜了溜了。。。
郑国作为主要成员,居然退盟了,这大会可咋开,于是轰轰烈烈的首止之盟就这么不欢而散了,这可气坏了齐桓公。非得好好教训一下这个朝齐暮楚的家伙。于是齐国派兵攻打郑国的新密,为什么先打这呢?因为这是个违章建筑,打仗嘛都需要个名正言顺,按照当时的国际公约,修城池建筑必须不违农时,也就是要在农闲的时候春耕秋收以外的时间,但这座新密城恰巧就是违背农时压榨民力所建,齐桓公为了上顺天意下顺民心,齐桓公准备出兵强拆这个违章建筑。
这还不解气,第二年,齐桓公又出兵打郑国。楚国看不下去了,毕竟郑国刚刚加入他的阵营,必须得给小弟一点安全感,于是出兵打了齐国的小弟许国。
这许国是正儿八经的五流小国,没怎么打就要投降了,这许国国君也是怂的很走心,他在蔡国的引荐下,他自缚双手,口叼玉璧,让手下抬着棺材向楚国投降。楚王吓坏了,这哪是投降啊,这是搞事情啊:“我说,老许啊,你这把自己当蟾蜍了,还叼着璧。你弄啥嘞?”
“。。。”老许嘴里叼着玉璧没法回答。
楚王的手下告诉楚王:“这是有典故的,当年武王伐纣,商朝重臣微子启,就是如此,玉者,国之重器!口含玉璧,就是愿意举国投诚,至于背负棺材嘛,就是愿意听候发落,不计生死。”
“那武王咋处理的?”
“武王烧了棺材,微子启升官发财,成了宋国的老祖宗。”
于是楚国也效仿武王,接纳了许国。
这就让齐桓公更生气了,本来召陵之盟后,自己与楚国基本实现了力量的均衡,你在南方的艳阳里猥琐发育,我在北方的寒夜里五绝连世,井水不犯河水,现在可好,自己领导核心的周天子居然也给自己捣乱,自己联盟内部的黄金会员也都纷纷倒戈,这还得了,桓公又表现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又想以暴力解决问题。
但被管仲及时制止了,因为他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有的一切混乱都源于一个“利”字,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生物学会了用两足站立,尝试着迈开双腿,自此,他们就踏上了旅途,那是被欲望驱赶的,永无止境的旅途。正是看透了乱的本质,管仲才能对症下药,提出八字方针:“招携以礼,怀远以德”。意思就是,对那些远离我们的人,我们采取:你走,我不送你,你来,刮风下雨,我要去接你 。这种以利诱人,以德服人的政策,纵然你是百炼钢,也把你化作绕指柔。怎么表现呢?一般来说,小国去拜会齐国盟主,总得意思意思表示表示吧,但史书记载刚好相反,诸侯空手而去,满载而归。反正有管仲改革成果做后盾,礼多人不怪嘛,送礼的收礼的大家都开心,郑国一看,还是做齐国的小弟好,吃喝派对加按摩搓背,跟着楚国却只能捡点牛羊杂碎,于是再次调转方向,回头是岸。
为了弥补上次首止之盟的不圆满,管仲牵线各大诸侯再次会盟——宁母之会。这次郑文公依旧没有参加,估计是上次自己贸然退群,有所愧疚,这次派了自己的儿子太子华(注意不是夜华)参加会盟。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太子华果然遗传了他老爹的不靠谱的性格,让这场本就暗流涌动的会盟风波再起。
太子华见到齐桓公后,偷偷的对他说:“您可知郑国为何多次背叛您?”
桓公说:“我也很纳闷啊。”
太子华就说:“郑国有三大家族。。。”
“抽烟、喝酒、烫头?”
“别闹!一个是泄氏(这姓氏一听就很舒畅),一个是孔氏,还有就是子人氏。这三个家族把持郑国朝政,他们就是郑国多次背盟的罪魁祸首,不如您出兵灭了他们,以后郑国定然唯齐国马首是瞻!”
齐桓公一听,居然就信了,要不怎么说齐桓公其实是志大才疏的,好 无信,您可别上了奸邪之人的当啊。”
桓公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我们两次打郑国都没啥用处,堡垒都容易从内部攻破,倒不如咱给他添点内乱,岂不省事”
管仲大袖一甩:“万万不可,邦交国策,应分三步走,首先以德恩福,再者以礼教化,如果实在不行再派兵讨伐,这在国际上也符合道义,但现在你要领着郑国的罪人去打郑国,那岂不是授人以柄。再者,我们的盟约的核心就是礼和信,如果事后让奸邪之人列于君位,那我们岂不是自己打脸了。而且那太子华明显是想借刀杀人,让您灭掉郑国三族,他好提前即位,这样为一己之私而宁愿削弱本国的人,必定难逃祸患,所以万万不可答应。”
齐桓公听后,觉得有些道理,便拒绝了太子华,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再厚的墙也挡不住隔壁老王,消息很快传到了郑文公的耳朵里,自然对这个心怀鬼胎的儿子心生嫌隙,同时也对齐桓公刮目相看,对自己之前的背叛行为懊悔不已,这次郑国正式加入了齐国阵营。齐楚争霸也以齐国的暂时性胜利告一段落,齐国的霸主宝座更加稳固。
但荣耀,都不是用永久的,烈火会在风中熄灭,山峰也会在黎明倒塌,融进殡葬夜色的河,只有落日为我们加冕,随之而来的一切...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一切还剩下什么呢?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4 10:43:21 +0800 CST  
7.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一杯敬自由 一杯敬死亡 ,宽恕我的平凡 驱散了迷惘 ,好吧天亮之后总是潦草离场 ,清醒的人最荒唐。。。
-----毛不易《消愁》
生命就像安琪拉的魔法书,涂涂改改,又是一年。管仲看着自己日益消瘦衰老的身体,他明白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翻开生死簿,阳寿将尽,他必须抓住最后偷来的时光,完成那个执念。如《灵魂摆渡》里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无法放弃的执念,为着这执念我们背弃神,潜于幽暗的河底,化身般若,一去不返,终有一天你回过头,只见红尘万丈,来路无终,吾从何来,为何到此,你已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样子。
管仲的执念有三——召忽之托,鲍叔之义,桓公之宏图。三者于一点交汇,就是让管仲帮助齐,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管仲从内部改革到对外称霸,从会盟诸侯到匡扶天下,终于,距离实现理想就差最后一步了,但人们啊,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荒野村夫,终究会离散于时间的尽头,如果我死了,齐国何如?天下何如?所以,必须留下些什么,最终,管仲把自己的头脑和心脏,留了下来。
肉体凡胎纵百年不腐,也不如思想光辉普照万代千秋,思想的永生才是真正的永生,管仲终于找到了让齐国和天下长久稳定的办法,那就是将自己的思想以国际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实现他的最终目标——为天下立制,为万民立法!
前651年,齐国最辉煌的时刻,齐桓公在葵丘举行会盟,也就是著名的——葵丘之会!这次大会来的嘉宾咖位都很高,因为之前的会盟小国居多,这次总算来了不少大国,而且嫌弃齐桓公的周惠王翘了辫子,桓公力保的周襄王上台,所以周天子也派来使者宰周公宰孔,为齐桓公捧场。
大会开了两个多月,到了会盟的日子,周天子使者代表天子赐齐桓公胙肉,按照周礼,齐桓公要从高台上走下来,跪拜接受赏赐。但齐桓公的年纪着实不小了,要独自从十几米的高台上走下来,再行三跪九叩之礼,身体估计吃不消,所以宰周公就急忙说:“周天子考虑到齐君的身体,可以免去礼节。再多加一个爵位,就和周天子爵位差不多了,可以无需下台无需跪拜”
桓公一听,觉得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自己的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也是有情可原,但瞟了一眼旁边的管仲,只见他一脸严肃,不停给自己使眼色。于是走过去问管仲:“仲父以为如何。”
管仲面无表情:“天下之所以大乱,正是因为无规矩,年少凌驾年长,疏远离间亲近,新人离间老人,强大凌辱弱小,君不君,臣不臣!!”桓公顿时明白了管仲的意思,自己会盟的核心就是“尊王”,就是立规矩,自己打脸的事绝不能做。
接下来,就是演员的诞生,桓公在手下人搀扶下走下高台,拜手稽首,随后说到“天威不违颜咫尺,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这句话就是在说:天子的威严在我心中不到咫尺的地方铭刻,如果我不下高台不行跪拜,那就是在给天子蒙羞。这话说的,很体面是正经的官话套话,但说在这个时候却又是十分的恰当。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齐桓公作为一个大国的君主,不但没有骄纵蛮横,功大欺主,而且在周天子特意恩准后依旧恪守臣礼,不敢僭越,那其他会盟的中小诸侯,自然也是唯齐国马首是瞻。
当然啦,这只是管仲思想的一个小小的表现,最重要的,是这次的盟约,盟约有五条内容
“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这个其实就是针对当时列国动乱的导火索,就是继承权的争夺问题。首先是诛杀不孝子孙,将那些为了夺得君位弑父杀兄的人列为国际公贼,人人得而诛之;再者“无易树子”就是不要轻易改变合法继承人,以免其他公子生不轨之心;最后,关键的一点“无以妾为妻”,俗话说“万恶淫为首”,人类欲望的百分之四十,都是性欲,无论是周幽王还是卫宣公又或是后来的周惠王,基本都是拜倒在小老婆的石榴裙下,三股枕边风,他们就想废长立幼,让小老婆的儿子上位,最后引得国家动乱。
第二条,“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这个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尊重贤能的人,培养教育有才干的人,把有德行的人作为标杆,推广出去,发挥榜样的力量。

“敬老慈幼,无忘宾旅。”这应该就是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尊老爱幼。由此可以看出,后代儒家的基本理论大都来自于管仲的思想。至于“无忘宾旅”这应该是一条,国家间的对等互惠原则,诸侯间的来往宾客使者,都要好生招待,不能因为国君间有私仇就怠慢为难对方的宾客使者,毕竟“诸夏亲昵”嘛。
“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
管仲呢是有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的打算的,但迫于既得利益者势力太强大,所以先从士这一个阶级做试点,这一点深深的影响了后世法家的思想,在春秋这个大背景下,管仲能提出这一点,可以说是时代的先驱了。再者是“官事无摄,取士必得”,就是说,一个官不可以兼摄几个职务,取士要有固定的方法,这一条主要是为了反对为奴隶主贵族垄断朝政,为新兴阶级参与政治提供机会。最后一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诸侯不要擅自杀大臣,这主要为限制君主的权力。
第五条:“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曲防”就是修堤坝,
就是诸侯间不可以邻为壑,修筑堤坝使得洪水改道邻国;“无遏籴”指邻国桓年,你不可囤积粮食见死不救;“无有封而不告”,这个就是诸侯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发生大事不可隐瞒,要让诸侯都知道。

五条誓言宣誓之后,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4 11:55:36 +0800 CST  

盟约达成了,秩序确立了,管仲的心愿也了了,人活一口气,心气如果散了,那人也就散了。如柏拉图所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被满足了。”葵丘之盟后没多久,管仲就病倒了。
他自知自己时日不多,但总觉得对这个头脑简单的齐桓公放不下心,刚巧齐桓公前来探视,桓公见到管仲心疼的不得了,掩泣问道:“亲,Are you 舒坦?”
“哎,Bad滴狠呀!”
“那要是你出溜走了,齐国可咋弄嘞?”
管仲穿上衣服,正经的给齐桓公行了个礼:“齐国制度已成,各级官吏循规蹈矩亦可保齐国霸主地位”
“那,应该拜何人为相”
“知臣莫如君,既然,君上这般问我,想必心中已有人选了。”
“易牙,如何?当初,我吃多了海味山珍,再好的美味都如同嚼蜡,有一天就开玩笑说自己想尝尝人肉的味道,那易牙,果然忠心,回去就杀了自己的儿子炖了给我吃。”
“蠢!为接近您获得权力,不惜烹食亲子,如此心狠手辣,怕是将来会为了权力吃您的肉啊。不合人伦亲情,此人不可用!”
“那开方如何?他一个卫国人,不远万里来到齐国,爹娘都不要了,在这里扎根十五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是他脑子瓦特啦,开方是吧,不管他是开平方,还是开三次方,十五年都不回家,又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务,完全是在作秀,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么指望他爱您爱齐国?!”
又被否决了,桓公有点着急了,又问:“那竖刁如何,他为了侍奉我,不惜阉了自己,这难道还不是忠臣嘛?”
“情爱诚可贵,香火价更高,若为权力固,二者皆可抛!这个竖刁能忍受非人的痛苦和屈辱一刀两断,连自己都不爱又怎么会爱您呢?那不是忠君,而是对权力的变态渴望,是心里残疾!”
桓公有点不高兴了,自己推荐的几个全被否决了,管仲看出了桓公的疑惑,解释道:“忠臣,并不是无条件的迎合君主,而是辅正君主。无人性,无良知,无道德的忠,真的是您想要的嘛?易牙、开方、竖刁之辈,连亲子、父母和自己都不爱,又岂会忠君爱国?!”
其实管仲的意思就是,人所以为人,就是心中还仅存的那一缕善念,
在经历了食子、弃亲、自宫,泯灭掉最后一丝人性后,他们忠爱的只有自己变态的灵魂,从地狱回来的,就算不是鬼,也一定是恶魔!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4 12:04:42 +0800 CST  

齐桓公当时听得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答应管仲,一定疏远这些人,管仲听后,长舒了一口气,可以放心啦。
前645年,管仲安详的离去。官方给他的评价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我觉得还应该加上经济学家)。但对于那个时代的他而言,后人的这些称号就像祭典上纸糊的金銮殿一样,华丽却苍白,他心中只有那个朴实的大国梦,这个梦属于替他尽忠赴死的召忽,属于那个大义让贤的知己至交鲍叔牙,属于那个肝胆相照甘做改革后盾的齐桓公,更属于每一个齐国百姓,为了这个梦他持躬唯谨唯慎,孜孜以德自绳,诸事扪心反省,待人一秉至公;为了这个梦,他力行改革,拓土开疆,存邢救卫,九合诸侯,明德立制,一匡天下;为了这个梦,他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为了这个梦,他活着,现在,又死去......夜幕降临,神灵安寝,想了许久不知给这个逝去的亡灵安一个什么名号,难道也是俗气的政治家?改革家?最后,本想用“圣人”二字搪塞过去,但想到中国有太多圣人,儒圣孔丘,亚圣孟轲,法圣卫鞅,又想到儒家法家众多思想都来源于管仲,思索良久,默默的在屏幕上打下八个大字——“圣人之师,天下良辅!”是非功过,尽在其中,让后人评论去吧。
管仲走后,齐桓公一开始十分听话,远小人亲贤臣,把易牙竖刁全都打发回家了,但时间久了,桓公就有点撑不住了,小人就像甜美的慢性毒药,明知道吃多了会死,但还是愿意报着侥幸心理尝一尝,桓公身边少了那些人的奉承迎合,就觉得心理很不舒坦,吃饭不香,睡觉不酣,加上他霸业已成,再也听不进去逆耳的忠言,正所谓“孤傲之心蔽目,孤芳之心塞耳,孤寒之心绝情”,桓公再不是昔日雄才大略的霸主,变成了一个沉溺于酒池肉林谄媚奉承的昏君。为了把那三人召回,他还自我安慰的说:“管仲是圣人,但圣人千虑,也有一失啊,你看现在离开了这几人,我反而更加苦恼了。”
于是,齐桓公就把这几人重新召回到身边,那接下来,就是见证桓公霸业凋零的时刻,让人无奈的是管仲生前费尽心思想解决的诸侯继承权的问题,到最后居然依旧是齐国内乱的导火索。
桓公身体按说不错,有三个正夫人,但尴尬的是,她们仨一个儿子都没生,这就有点麻烦,没儿子,这偌大个家业谁来继承啊,需要不怎么说桓公身体好呢,他的六个“如夫人”,都有儿子,没有嫡子,那小老婆生的就算平级了,都有继承权,管仲在的时候,为防止日后的动乱,提前选定郑姬的儿子(后来的齐孝公)做继承人,管仲死后,桓公又年迈,无人控制局势,小鱼小虾们就开始出来兴风作浪了,小老婆们都带领自己的儿子参加了夺嫡之战,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易牙竖刁扥等人,他们正想搅乱局势好投机一把,为了专权,他们修了一堵高墙,把后宫围起来,一开始还送饭供药,等齐桓公病重无法动弹后,就干脆断绝了给养。
齐桓公在最后饿的快要气绝身亡的时候,一个忠心的宫女,偷偷的从洞里爬进去,给齐桓公送来了人生的最后一顿饭,饿了那么久,齐桓公自然也顾不上什么风度了,直接手抓口看着他狼吞虎咽的吃着,哪里还有半点当年霸主的神采,宫女也不禁潸然泪下
桓公边吃边问:“我呼喊了那么久,为何没人理我?”
“君上,外面乱了,易牙,竖刁,开方专权,几位公子夺嫡,打杀的不可开交,齐国,乱了!哪里还有人来管你!”
桓公突然停下拼命咀嚼的嘴,泪妖婆娑:“恨我自己啊,不听管仲的话,我有面目去九泉之下见他呀?!!!”随后在羞愧中,悲惨死去。但几位公子忙着夺位,哪里还有时间管他,桓公死后67天蛆虫从宫殿里爬出,才被发现,一代霸主,居然落得如此下场,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呵......
齐桓公去世啦,一个时代结束了,如何评价他呢?在之前的剧情里我总说他志大才疏,现在我要收回这句话,因为最近再读《汉书》的时候,又品到汉高祖刘邦那句经典的话:“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为君者,无需大才,因为用人御人之术就是最大的本事,一个庄严的大海产生蛟龙和鲸鲵,清浅的小河里只有一些供鼎俎美味的鱼虾,如果管仲没有齐桓公,恐怕也只能怀才不遇,在茅房草庐里在山野间采集渔猎寿终正寝。一个头角峥嵘,一个虚位以待,恰然风云际会,便是天下雷霆!
其实,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应该是个悲剧结尾,毕竟桓公之后,霸业凋零,三十年之功鲱鱼一旦,哎,天下无数有情事,世间满眼无奈人。但庆幸的是,丹青记下了他们的辉煌,偶尔像我这样矫情的人,还是会斟满一杯酒站在天台上,望着天空,一杯敬理想,一杯敬死亡,穹顶之上,群星闪烁,世事流转,光华万千。好吧天亮之后还是潦草离场,清醒的人最荒唐。。。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4 12:05:17 +0800 CST  
@李逸飞逸w 3374楼 2018-03-13 15:11:00

很久没读到好书了,感谢楼主。
—————————————————
多谢支持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4 12:40:34 +0800 CST  
@灯月影腿 3379楼 2018-03-13 16:11:00

呼唤楼主
—————————————————
楼主来了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4 12:40:51 +0800 CST  
@哦蒙奇奇仿 3384楼 2018-03-13 17:37:00

久等了啊..楼主加油
—————————————————
多谢支持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4 12:41:15 +0800 CST  
@ngjgjm25336 3419楼 2018-03-14 13:32:00

怎么办啊,太慢了,祖师
—————————————————
一天两更啦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4 13:58:58 +0800 CST  
@致命鬼火命城 3418楼 2018-03-14 13:06:00

留个记号看看
—————————————————
常来看看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4 13:59:14 +0800 CST  
@李逸飞逸w 3437楼 2018-03-14 18:37:00

真有意思,这些都是真实经历吗?
—————————————————
差不多吧,我穿越回去的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4 18:59:59 +0800 CST  
@半仙仙敌 3457楼 2018-03-15 11:19:00

我是一定会力挺你的,求更新!
—————————————————
多谢支持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5 11:43:38 +0800 CST  
8、野生的霸主
齐桓公还没来得及谢幕行礼,后面的主角们就迫不及待的粉墨登场了。谁会是下一任霸主呢?其实春秋五霸在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比较佟硕的观点有两个,一种说五霸包括: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还有一种认为应该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与越王勾践。比较一下会发现,增加吴王和越王倒也无可厚非,但为何会偏偏少了宋襄公呢?因为他作为春秋霸主就像燕国作为战国七雄一样,着实有些勉强,但既然老祖宗这么努力,咱也不能不给这个面子,正经的史书都给老宋著书立传,我这不正经的史书自然也要介绍一下这位野生的,霸主!
人类热爱自由,但同时又乐于制定规则,自由是人的本性,规则是社会的属性,规则的存在需要配套的强制措施,一旦缺失,自由就会泛滥,就像处女膜,这是贞洁和操守唯一也是最后一道防线,被突破一次,那内心的欲望就再无法抑制。齐桓公和管仲制定的盟约,就是春秋列国的处女膜,现在他们都死了,诸侯们娼妇的本性就逐渐暴露,华夏大地再次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列国之间的战争和纠纷此起彼伏,其中最让我们不能接受的就是,“存邢救卫”中的邢国和卫国打起来了,这两个都是纯种的华夏民族,而且可悲的是邢国为了求胜居然还联合了中原的死敌北狄,当年北狄让卫国差点亡国,让邢国被迫迁都,现在却引狼入室,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啊!中原诸侯,尤其是小国弱国,都期盼葵丘之盟的精神能有人延续,希望中原各国和平相处,更希望有新的盟主出来主持大局,制定新的规则。
正所谓,山中无老虎,谁都想当主!宋襄公跳出来了,脸大鼻挺皮肤好,谁能比我像领导?!他的宗旨就是,不管别人承不承认,不管诸侯们二不二我,我就在那里不三不四。其实宋襄公年轻的时候并不是这么不知轻重的人,据说当初还是一位仁义之君。
宋襄公,名兹甫,是宋桓公与正室宋桓夫人(卫昭伯和宣姜之女)所生,是宋氏家族的嫡子,说到宋桓公,大家可能还有点印象,当初北狄攻打卫国屠杀卫国百姓时,正是宋桓公亲率部队带来了诸侯的第一支援军,宋桓公在当时中原地区的国际地位,仅次于齐桓公,可以算的上小霸了。只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前652年,宋桓公病重,眼看就要陪阎王爷打牌了,但还有一件事放不下心,那就是继承人的问题,当时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嫡子兹甫(宋襄公),一个是庶子目夷。其实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兹甫是有绝对的继承权,但他却主动到宋桓公面前请命:“老爹,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我不适合当国君,目夷忠孝仁义,有德行有才干,有圣君的资质,所以,我要让贤!”
宋桓公一听,觉得这俩孩子都不错,于是又问了一下目夷的意见,目夷听后果断拒绝:“说我有仁义,有德行,试问还有比让出君位更宽厚的仁义和更高的德行吗?还是兹甫更适合。”
这在当时还真是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隔壁齐国的几位公子为上位打的头破血流,把老爹都饿死了,这家这君位居然你让我我让你,送不出去了。最后目夷索性跑到外面躲起来,兹甫实在没办法了,才上台即位,是为宋襄公。这就是《弟子箴言》:“自矜其智非智也,谦让之智斯为大智;自矜其勇非勇也,谦让之勇斯为大勇。”襄公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哥哥目夷请回来,拜为相国,目夷也的确是有才能的人,把宋国治理的一天天强大起来,从这可以看出,宋襄公在敬贤和用贤上,还是符合一个明君的标准的。宋襄公扮演齐桓公的角色,目夷扮演管仲的角色,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再诞生一个霸主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但目夷不是管仲,宋襄公也不是齐桓公,至少他缺少一个齐桓公的重要优点——听话。他在重大问题决定上几乎没有听目夷的话,然而后来事实证明,他一意孤行做的这些决定都是错的,但从他前期的表现看,他不像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啊,是什么让他膨胀了呢?
这还得追溯到葵丘之会,当时齐桓公广发英雄帖召唤各地英雄开班会,但此时宋桓公感刚刚离世,宋国新君按礼法应在家中守孝,但这么重要会议怎么能少了宋国呢,于是齐桓公和管仲特许兹甫作为孝子参加会议。在会上,齐桓公似乎很看好这个彬彬有礼的晚辈后生,管仲也对这个后生欣赏有加。所以,齐桓公和管仲商量后,决定把太子(后来的齐孝公)托付给宋襄公,估计是管仲猜到了他死后的齐国之乱,所以早作准备替太子选一个靠山,挑选了半天发觉也就这个刚即位宋国新君还靠谱点。宋襄公刚上台就能被盟主青睐,自然是欣然接受了齐国的委托。
不得不佩服管仲的目光远大,前643年齐桓公去世,齐国的多位公子果然为了争夺君位打得头破血流,原太子逃到宋国。宋襄公想这前任霸主的家事,想必各个盟约成员也都不会坐视不管吧,于是宋襄公也学着齐桓公的样子照猫画虎发布英雄帖,召集大家会盟帮助齐太子复位,但骑驴的不一定都是张果老,还有可能是阿凡提,大家一听发帖的是宋国,都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你宋国何德何能啊?!敢代行盟主权利,多数国家对他置之不理,最终只有卫国、曹国、邾国三个小国派了一点兵马捧个场。
其实宋襄公自己心里也没底,自己就这么多兵马,能吓唬的住前霸主国不可别偷鸡不成蚀把米,但毕竟他还是个讲信义的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嘛,只有硬着头皮硬上啦。但意外发生了,宋襄公的联军基本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因为他的英雄帖太有迷惑性了,都以为他带着联合国大军来的,于是齐国的庙堂立刻诛杀了作乱的权臣和公子,拥立原太子即位,也就是齐孝公。
这次小会盟拥立齐君,着实让宋襄公名声大燥。一些小国也都开始依附到他的麾下。这突如其来的荣誉冲昏了宋襄公的头脑,他开始飘飘然了,他觉得自己已经具备成为新霸主的实力了。于是准备会盟图霸,
目夷劝谏他说:“以小国之力争霸,是会造成祸患的,”
宋襄公:“你的意见很中肯,但是我就是不听!略略略。。。”
接下来,宋襄公可能是有点急功近利了,为了称霸走火入魔了,前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强邀曹、邾两国在曹南会盟。这还不是他做的最扯淡的事,为了讨好东夷,他把鄫国的国君抓了交给邾国,要拿鄫国的国君来祭祀当地的社神,这种活祭的野蛮手段进入西周以后,就被逐渐剔除了,但宋国是殷商后裔,周天子允许他们用沿用族法,可现在都东周了,乾坤都换了几回了,你居然还用生人活祭,这就倒行逆施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了。
公子目夷看出了这种做法对称霸百害而无一利,于是劝谏宋襄公:“‘六畜不相为用’祭奠牛不可用牛,祭奠马不可用马,现在你要祭奠神,怎么能用活人呢?!神还是人变的,哪个神敢吃人啊?!
看在黄帝的份上,你就放弃这个可怕的想法吧,你这个愚蠢的土拨鼠!”
“哦,我亲爱的哥哥,你的意见很中肯,但我不愿意听,略略略...”
“哦,我敢打赌,我的老伙计,如果你当着老爹的面说这样的话,他一定会用靴子狠狠地踢你的屁股!”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拦不住,宋襄公还是把鄫国的国君给祭了,其实从这就会发现这宋襄公并不是真正的仁德,他的笑只是他穿的保护色,
说到底他只是一个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人,估计当初他退位让贤也是在模仿尧舜吧,并无仁德之说。
曹国估计是看出了这宋襄公的本性,叹息道:“全都是泡沫,只一刹的花火,你所有承诺,全部都太脆弱,而你的轮廓,怪我没有看破,才如此难过...”随后背弃宋国的会盟而去,宋襄公知道后大怒,要
出兵打曹国,公子目夷自然是拦不住,但是以宋国的军力,自保都勉强,更别墅攻打他国了,所以最后打了半天没有任何收获,但宋襄公又是一个及其爱面子的人,打不赢还不愿走,就在那耗着。
但宋国国力撑不住了,目夷看着不是长久之计,也得亏他已经摸清了宋襄公的脾气,就是越是古代的规矩,他当成金科玉律,于是目夷对宋襄公说:“哦,我亲爱的弟弟,真见鬼,我们可能打不赢啊,当年周文王攻打崇国,久攻不下,于是就回去修明教化,等功德修满了,再去打,崇国就投降了”
宋襄公一听:“既然周文王这般圣人都这么做,我自当从善如流效法先人,撤兵!”所以最后,这个仗也没打起来。总结这几年,宋襄公竟瞎折腾了,说是争霸,其实基本没干什么正事。但他自己不觉得,
老以为自己距离霸主之位就差一次会盟了。
陈穆公对宋襄公的作风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在群里发了个贴,两件事,第一呢,希望大家齐聚齐国,以怀念前任班长齐桓公的功德;第二呢,就是结束同室操戈的局面,恢复当初齐桓公倡导的国际秩序。
这次会盟形成了两大势力集团,一边是楚、齐、郑、陈、蔡,另一边是宋、卫、邾、曹、滑。从双方首发的阵容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对决,因为第二集团的扛把子宋国,实力也只能和第一集团的三流会员郑国五五开,所以你说这还怎么玩,这连冷战都搞不起来。
但是,宋襄公还以一如既往的发挥死不要脸的精神,自封为盟主,这让齐楚两国十分无语,就好比一个小屁孩跑到你说他是你二叔一样,想抽他吧,又怕别人自己手疼,只能一副关爱智障儿童的表情无奈的看着他装13。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5 13:26:55 +0800 CST  

宋襄公对这次会盟并不满意,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称霸中两个潜在的对手,一个是齐国,前任霸主国,另一个就是当年跟齐桓公pk过的楚国,为了试探这两国的底线,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诸侯,楚国更无语了,你这是要把我对你的容忍,当成不要脸的资本,本来准备直接拒绝的,但后来想一想,1还是去谈谈虚实吧,万一人家真有金刚钻呢,于是楚王还是决定去参加会盟。
鹿上之盟,宋襄公自封为盟主,洋洋自得的执牛耳立盟约,殊不知楚王已经把他的家底看透:“好名而无实,轻信而寡谋!”便不再把这个假对手放在心上。
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宋襄公在作死的路上一往无前,鹿上之盟时,宋襄公本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看看诸侯们的反应,想不到的是,居然来了这么多大国,连楚国都来了,想当年齐桓公和管仲可是费了老大得劲才跟楚国干了个平手,现在居然这么简单就让楚王屈服了,难道是我这俊朗的五官。忧郁的气质轻易的征服了他。于是他着手准备下一次会盟,这次会盟定在盂,同样邀请了楚国和齐国。
而且这次宋襄公想了一个更加荒唐的做法,就是通知列国乘车会盟,会盟分为两种,一种是乘车会盟,就是诸侯乘坐普通的车辆去会场,只带外交人员随从;还有一种叫战车会盟,从字面意思上就是将士带甲兵车相见。宋襄公觉得自己的恩德已经感化四方,诸侯见再无争斗厮杀,所以乘车相会更能体现列国求和平的强烈愿望。
公子目夷知道后差点气晕过去,对宋襄公说:“早就跟您说,以小国之力争霸,是祸患。楚国强大而且无信,不是小恩小惠可以收买的,还请您带兵车前去!”
宋襄公微微一笑:“你的意见很中肯,但是我就是不听,略略略...而且我自己倡导的乘车,如果我自己用战车,岂不是自己打脸!”
于是宋襄公就带了几个小秘,就去参加国际会议了,楚国也来了,带的部下特别多,让宋襄公松了一口气的是楚国也是乘车,他心里还暗暗嘲笑公子目夷,我就说吧这楚国不敢欺骗寡人,带的人挺多,但不还是布衣乘车,无人带甲。
会议开始了,列国谈判多日后,拟定出了新的盟约,目的就是恢复葵丘之盟规划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盟约大家都没意见,但到了宣誓的时候,问题出来了——谁当盟主?!
楚国先发难:“宣誓可以,但谁来执牛耳,谁做新盟主?!”
宋襄公哈哈一笑:“那自然是有功论功,无功论爵,谁爵位高,谁就是盟主。”宋襄公的如意算盘打的挺精啊,因为他是殷商后裔,当初周天子封赏时候为稳定前朝旧臣,赐其公爵,只比天子低一级,而其他诸侯最高的也就是候爵,所以宋襄公提出比爵位,实属心机boy!
但是,干妈还是老的辣,楚国早就料到宋襄公的把戏,故意给他下个套,谁承想这么爽快的就跳下去了,楚王说:“那自然是我为盟主,楚国早已称王!王炸!还有谁比我大?我就想问,还有谁?!!”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5 13:33:57 +0800 CST  

宋襄公蒙圈了,他压根就没想到这里还有个早已称王的王炸,本想上前论个明白,目夷赶快拉住他:“忍一时风平浪静啊!”
宋襄公哪里还听得劝本来已经到手的盟主就这么飞了,自己这么多天搭高台会诸侯,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怒气冲冲的上前拉住楚王:“本公是天子亲封,你这王是自立!不作数的!”
“你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我这王要是不作数?!你请我作甚!”
宋襄公气不打一出来,正准备上手,楚王一声令下:“动手!”
楚王的手下纷纷脱去礼服:“铠甲合体!”
原来楚王的随从都是士兵化妆的,外面穿着礼服,里面都穿着铁甲藏着兵器。宋襄公和其他诸侯都蒙圈了,这是几个意思啊?!
楚王大笑:“公爵王爵什么的有个锤子用,还是刀子好使!来呀,把咱的盟主宋大叔带下去!”
宋襄公很无奈,但自己偏要讲究仁礼,不带一兵一卒,这下傻眼了,知道什么叫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了,其他诸侯也不敢多言,生怕自己步了宋襄公的后尘。
楚王押解着宋襄公直奔宋国都城,上去就把城给围了,眼看宋国就有亡国之危,幸亏宋国并非所有人都是13点,没错,就是公子目夷他在知道宋襄公非要乘车会盟时,心中就对后面的结果有所预料,于是他提前安排士兵进入一级战备严阵以待。宋襄公被抓后,目夷趁机溜走,逃回宋国,召集城内百姓,准备拼死守城!
楚王让人把宋襄公带到城楼下:“城里的兄弟们,过年了,也没带啥礼物,这不,刚抓的新鲜的国君外加一筐敬业福,快打开门让我们进去吧。”
“国君?别逗了,我们国君正在后花园搓背呢。”
“你们看清楚,你们老大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被我们生擒了,不想让他受苦就开城投降!”
“不好意思,前任老板丧权辱国,左师大人(目夷)已经召开董事会,另立新君了!”
楚王一听,傻眼了,万万没想到你还给我来了这一手,其实这一切都还是目夷的功劳,他早就料定楚王会拿襄公威胁宋国,所以一回国都就立马召集董事会新选一个临时的董事长,既能稳定大局,又能防止背威胁,不得不说这目夷的确是二代管仲,可惜宋襄公不是齐桓公二代,只是二蛋!
楚王怒了“你这个愚蠢的土拨鼠,再不投降,我就踢烂你国君的屁股!”
“那已经不是我们国君了,看在黄帝的份上,您爱咋咋地吧!略略略...”
“阿西!二营长,你的意大利炮呢!给老子拉上来!攻城!”
但目夷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守城官兵因为国君被俘对楚国更是愤恨有加,于是拼死抵抗,楚王攻了几日讨不着便宜,于是很无奈,只得带这宋襄公一起回楚国,最后,在鲁国的协调下,楚王才放了宋襄公,这场闹剧才告一段落。
哎,宋襄公又是何苦呢,名号真的那么重要吗?把玫瑰花叫做别的名称,它不还是照样芳香。不切实际的对一个虚名那么执着,只会给国家徒增祸患,与其被人在表面上恭维而背地里鄙弃,那么还是像这样自己知道为举世所不容的好。一个最困苦、最微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可以永远抱着希冀而无所恐惧;而从最高的地位上跌下来,那变化却是可悲的。
但宋襄公还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觉得自己是殷商后裔,普天之下,天子老大他老二,只有他有资格称霸,于是开始筹划下一次会盟,名臣公孙固看不下去了就对襄公说:“天地有法则‘一姓不再兴’,殷商气数已尽,老天不会在让‘子’姓再崛起了(商朝国君子姓),所以您还是放弃这个想法吧”
宋襄公一如既往:“你的意见很中肯,但我就是不听!”
为了报上次被楚王羞辱之仇,宋襄公准备攻打楚国,但仔细考虑了两国的实力,果断放弃了,这么看来宋襄公还没有伤心病狂到脑残地步,毕竟自己充其量只是一只强壮的蚂蚁,要绊倒大象,这想法还真是To young,to,simple!
不能打楚国,但这口恶气憋在心里都能憋出支气管结石了,于是他又翻看圣人们的先例,当年齐桓公称霸的时候,齐楚对峙,齐国只打楚国的小弟,这样既可以避免跟楚国正面冲突,又可以震慑楚国,一石二鸟!看完先例,宋襄公恍然大明白,一向死板硬套的他,圣人的做法自然要加以仿效,于是他决定打郑国,因为这些年,就郑国跟楚国的关系好,而且诸侯中反对宋襄公称霸的就郑文公最积极,所以必须的修理修理,这也难怪,如鲁迅先生所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5 13:36:13 +0800 CST  

宋国伐郑的消息一传出,楚国就坐不住了,敢打俺小弟,这还得了,不给你点蒜苗尝尝你就不知道俺这蒜瓣有多辣眼!于是准备立马派兵援郑,但手下的大臣就谏言:“援郑不如伐宋!”
“为何?”
“为了彻底打掉宋国的尊严,上次宋君被擒,宋国国民已经畏惧楚国并对国君失望,这次咱们在宋国家门口揍他一顿,定叫他下辈子都不敢与楚国为敌!”
楚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变援郑大军为伐宋大军,宋襄公听说后院着火的消息后,立马掉头,日夜兼程赶回宋都(今商丘),两军对峙在泓水两岸,当时楚军还没渡河,按理说这对宋军十分有利,于是公孙固谏言:“兵法有云:‘半渡而击!’楚军准备白天渡河,纯属藐视宋国,我们趁他们渡河到一半,乃伊组特!”
宋襄公大怒:“荒唐!我可是盟主,自当以仁义王道感化天下,现在我们趁人不备搞偷袭,非君子所为!”
公孙固没办法,只能放过这大好的战机,第二天,楚军天刚亮开始渡河,士兵个个严阵以待,在船上紧张的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宋军趁机偷袭,但船开好久,都快到岸了周围也没啥动静,朝对岸一望,对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打着大红标语:“热烈欢迎楚国兄弟来战!”
楚军纳闷了,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会不会趁我们上岸立足未稳偷袭我们呢?多虑了,他们真是太低估宋襄公的仁义之心了。
公孙固眼看着楚军抢滩上岸却无能为力,于是再次谏言:“老大,现在总可以攻击了吧!”
“你个瓜娃子!楚军兄弟刚渡完河,衣服还没干,阵列还没排,现在偷袭,你是打算让我名誉扫地吗!”
“两军交战,有没有人性不重要,拳头硬才重要,敌众我寡,敌情我弱,你是打算用数万将士的命换你一个虚名吗!?”
宋襄公大怒“放肆,你想让寡人为了一战之利落得千古骂名吗!?”公孙固也很无奈,哎,2B形容你,人家铅笔都没脸见人了!
楚军收拾好了衣服和队列,接下来就该收拾宋军了,这下宋襄公就算召唤周文王上身,也救不了他了,楚军灭宋军犹如秋风扫落叶,宋之将官,无一幸存,宋之甲车,十丧八九,宋之精锐,折损殆尽,宋襄公的腿上还中了一箭。公孙固力保宋襄公和一众官员杀出战场,逃回国都。
经此一战,宋襄公彻底失去称霸诸侯的资本,其实也许宋国从来就不具有这个资本,一直以来都是宋襄公的一厢情愿,有梦想是好的,但在自己还未匹配相应的实力前不要到处嘚瑟,最早熟的花蕾,在未开放前就会被蛀虫吃去,等真正到盛年的时候,就已经丧失了他的欣欣向荣的生机,未来一切美妙的希望都成为泡影。宋襄公带着腿伤回到都城,蛰伏起来,不久,伤重不治,在屈辱和遗憾中结束了这一生。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5 13:38:31 +0800 CST  
宋襄公,一个饱受争议的霸主,有力捧的,有质疑的,太史公在《史记》中这样评价他:“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曪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太史公赞美歌颂襄公的仁义,也承认他的霸主地位,但实际上,在春秋时期,襄公称霸尤其是在弘水之战后,基本成为列国的笑柄。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5 13:41:23 +0800 CST  
那么到底要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一个矛盾的人?!既想做霸主,又要做圣人;有称霸的雄图,有目夷的辅佐,国际上也因匡扶齐君而名声大燥,几乎具备了称霸的所有条件,可唯独缺了一个靠谱的国君!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5 13:44:39 +0800 CST  
他的一生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就是死板,思想落伍。尧舜让贤,他也让贤,武王仁义,他也仁义,也许他生不逢时生不逢地,如果早出生百年,活在那个圣王明君治国仁义道德高于生命的时代,也许他会成为被后世传颂的一代圣君,但天命如此,何来如果?!春秋战国,大争之世,活着就是为了争取下一个黎明!第二个就是,虚荣。面对强大的楚国,不想着避其锋芒韬光养晦,偏要以卵击石不惜以亡国为代价也要争个虚名,最后只能自取其辱。所以说,要称霸,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该狂妄自大,如果你真的渴望,那就把它当成荣耀,而不是炫耀!宋襄公作为一个有梦想的人,本不该被如此贬低,只是,没有梦想的人是咸鱼,但有梦想的咸鱼,依旧是咸鱼!
楼主 南柯月初  发布于 2018-03-15 13:45:20 +0800 CST  

楼主:南柯月初

字数:403140

发表时间:2017-03-12 05: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13 13:25:13 +0800 CST

评论数:596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