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图文连载,每日更新)

7、卫国南渡,存亡续绝
原来面对齐桓公率领诸侯大军北上救邢,赤狄避其锋芒,出其不意地长驱南下,一直打到了卫国的地盘上。真不愧为北狄霸主,赤狄军队的机动进攻战术炉火纯青,如同一条燃烧的火链,在华北平原纵横捭阖、回旋腾挪,四处掀起硝烟战火。
卫国位于邢国南边的黄河北岸、太行山脉东麓(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也是姬姓亲族诸侯。当年周公东征平定商朝遗民叛乱,让弟弟康叔留下来封国镇守。卫国从此担当了镇东重任。到后来犬戎攻灭西周,卫武公千里勤王,获得了公爵的封衔。此人堪称一代明君,不但亲口留下一首《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名言,还被《诗经?卫风?淇澳》歌颂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君子。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明君,估计怎么也想不到会有卫懿侯这样的荒唐子孙。
史载卫懿侯喜欢养鹤。其实养宠物也没关系,说明有爱心啊,何况还是仙鹤这种有品位、有格调的宠物。但这位仁兄竟然把仙鹤们都封官赐爵,搞得卫国朝廷一时间鸟官横行。除了玩格调,卫懿公也喜欢玩激情,特别喜欢斗牛,花十倍的价钱收买耕牛用来打斗,还给养牛人公务员待遇。最后搞得卫国耕地荒芜、民不聊生。
好好一个卫国,差点变成动物园了。
这一下赤狄大军袭来,卫懿侯连忙发布动员令。谁知道大臣们都说:“国君那么喜欢鹤,就让鹤去击败狄人吧”;老百姓也纷纷起哄:“您还是叫鹤去抗敌吧,享受高官厚禄的是它们,不是我们!” 卫懿侯后悔莫及,但总算是鼓起贵族勇气,率领少量的亲信前往荥泽应战,最后战死疆场。
但客观地说,卫懿侯有错在先是不假,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在面临亡国大难的紧要当口,卫国的贵族百姓们只顾着发牢骚、看笑话,又哪里说得上明智呢?须知此时之战,并不是为保护卫懿侯这昏君,而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身家性命啊!
果不其然,孤军迎敌的卫懿侯一战身亡,卫国人心大乱。被俘虏的卫国史官华龙滑和礼孔忽悠狄人道“我们是祭祀卫国神灵的官员,快放了我们!”狄人风俗崇信鬼神,赶紧释放了这两个假神棍。两人逃回国都,劝告大伙趁夜逃命。谁知道狄人马快,后脚就攻破国都,并追击到了黄河边。获胜的赤狄大开杀戒,卫国顿时陷入血雨腥风之中。历史记载,在赤狄屠刀下,难逃难民中仅有七百三十人渡过黄河逃出生天。
如此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以前的北狄入侵中是罕有的。一般来说,狄人的犯罪目的是抢劫,杀人只是作案手段。这次本末倒置,血洗卫国,只因为赤狄的想法变了:“我们要在这里住下来,不杀人怎么腾地方?”据史书记载,至少赤狄中的甲氏、皋落氏、廧咎如氏等曾经留在邢、卫故地。

短短两年,就有两个中等诸侯国被戎狄灭国,实在是周幽王之后的第一惨案。
得到消息,齐桓公立即率领宋、郑、曹、许等诸侯进发,击退赤狄追兵,把卫国移民护送到安全地区,并出钱出力筑成新都,立卫文侯为新君。有感于齐桓公拯救生灵、再造邦国之恩,继承了祖先卫武公才气的卫文侯创作了诗经名篇《木瓜》:“投我以木瓜兮,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兮,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兮,报之以琼玖。”

有人认为齐桓公对狄作战,没能像击败山戎一样获得完全胜利,甚至是失败之举。实则非也。赤狄与齐国的两霸对决,应该说打了个平手。赤狄灭亡了两个诸侯国,并在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获得一些生存空间。但在齐桓公的努力下,天下诸侯终于有了共御外侮的精神,有效遏制了狄人的进攻势头,确保了华夏文明主体的安全。即使仅就军事层面而言,赤狄全力欺负邢、卫等国尚可,但面对齐桓公的诸侯联军,也只能一味避战,机动性固然是好,战斗力就技不如人了。

直面汹涌而来的洪峰巨浪,用刀枪筑起抵抗的大坝长堤;
靠自己撑过最艰难的时期,让后人从容积蓄反击的力量;
洪水之后,华夏犹在,并将以更伟岸的身姿傲视四方。
这,就是齐桓公的千秋功绩。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5 09:41:23 +0800 CST  

如火如风的赤狄骑兵,强大的机动能力让中原诸侯无奈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5 10:22:38 +0800 CST  


山西长治出土的赤狄铎辰部首领墓葬品,混合了华夏文化与中西亚文化的特征,显示出赤狄一族具有较高的文明程度和鲜明的文化特质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5 10:26:37 +0800 CST  
这几日在看古籍出版社的边塞诗选,不才也写一个,不求格律,只求胸臆。


过凉州

夜漫寒山路沉沉

万里香闺盼离人

一朝轻狂出阳关

换得白头梦游魂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5 14:18:48 +0800 CST  
@beauty-ugly 2012-03-15 19:05:27
那时候华夏是不是还没开始骑马呀,要等到赵武灵王
-----------------------------
从史料记载来看的确如此。当年赵武灵王之所以要胡服骑射,直接目的是攻打中山国。自西向东,北狄分为白狄、赤狄、长狄三部,其中,最强的赤狄在经过齐桓公和晋文公两代霸主的连续打击后衰落,白狄便西迁进入赤狄居住的太行山两侧,建立了中山国。因为中山国恰好卡在赵国领土中,两国征战不休。中山国以骑兵为主力,赵国一直打不过。所以武灵王才仿效变法。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5 19:17:52 +0800 CST  
@长安射天郎 2012-03-15 19:45:04
顶LZ的更新,额尔多斯系是要比东夷系凶残野蛮更多
-----------------------------
我也很赞同长安兄在旧作《诗经华颂》里的论断。鄂尔多斯系基本属于游牧民族,东夷应该属于农牧混合型的,甚至也有城邦文明,文明程度比鄂尔多斯系高啊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5 20:16:40 +0800 CST  
@asthunter 2012-03-15 20:28:33
顶!
“齐桓公,活雷锋,不要土地要大葱”,这个也太扯了吧,难道又是穿越啊
-----------------------------

呵呵,这是有记载的,《管子》道:“北伐山戎,出冬葱及戎菽,布之天下”,冬葱就是大葱;《钦定热河志》:“戎菽又名胡豆,种出山戎,北土甚多”。齐桓公北伐山戎引入大葱、胡豆,就和西汉开通西域引入葡萄、苜蓿一样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5 20:37:15 +0800 CST  
@asthunter 2012-03-15 20:54:26
我指的是雷锋,历史题材类可以写得轻松些,但也不能太搞笑嘛。您说是不是?瑕不掩瑜,顶楼主!
-----------------------------
嗯,谢谢提醒,确实有道理,过犹不及嘛。可以改成“齐桓公,真英雄,不要土地要大葱”,呵呵。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5 21:27:50 +0800 CST  

山戎一族的出土文物,以武器和马具为主,显示这个民族的尚武风范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5 22:31:00 +0800 CST  
Np71696762 兄台,请重复别发这些图片啦,何况这位也不是美女啊……谢谢。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5 23:41:27 +0800 CST  
7、南压荆楚,拥立天子
经过拯救燕、邢、卫三国之战,齐桓公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霸主之尊,华夏诸侯无不心悦诚服——且慢,还有楚国不服。
别说你齐桓公,我们楚国连周天子也不服!
楚国先祖被周武王分封在荆汉流域,按理说也算华夏诸侯。但这家子偏拿自己当外人,因为天高皇帝远、百姓蛮夷多,逐渐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后来因为嫌官小(只是子爵),向周王室要求提高封爵被拒绝,楚君干脆自立为王,公然和周朝分庭抗礼。
放眼当时天下,在周天子之外,敢于称王的只是蜀国、西戎、北狄、徐夷等夷狄之君,这楚君竟然和夷狄一样自立为王,成何体统?这不是自绝于人民吗!所以华夏诸侯也蔑视楚国为“南蛮”。
不管别人怎么看,楚国认为自己是有称王的底气的,不仅一统两湖之地,而且频频进攻中原,其高潮是公元前659年、658年、 657年连续三年攻伐郑国。郑国地处中原腹地、王室隔壁,竟然也快沦为楚国的附庸了。齐桓公当然不能坐视以待,以霸主身份召集了三次会盟。公元前656年春天,齐桓公亲率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诸侯,首先打败了楚国的盟友蔡国,进而直逼楚地。
八国联军打来了?先忽悠着再说。
楚成王连忙派使者问话:“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为啥要多管闲事?
管仲回应:“一来你们不向王室进贡包茅(古代用来滤酒的植物),酿不出好酒,搞得天子连祭祀都没法办;二来四百年前,周昭王南征不归,恐怕也是你们下的黑手吧!”这第一个问题只是火药引子,第二个问题才是真的暗藏杀机。
楚使也是机灵人,一是痛快承认不履行进贡职责是错误的,因为这个赖也赖不掉;二是矢口否认有谋害天子的案底,因为这属于“早就死翘翘、真相鬼知道”的事情。经过一番文武对峙,楚成王最终力单理屈,只好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并承诺向周天子进贡,史称“召陵之盟”。
当然,楚成王的低调是装出来的,他很快就等到了发飚的机会。公元前655年,周惠王因为宠爱小儿子,有废嫡立幼之心,但齐桓公召集诸侯于首止会盟,确立长子的周太子之位。
周惠王恼羞成怒:好你个齐桓公,竟然管起我天子家事来了!
齐桓公正色以对:王室立储,并非仅是天子家事,也是天下之事,难道您忘了周幽王废嫡立幼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么?
周惠王一怒之下,在内唆使郑国背叛桓公之盟,在外诱使楚国北进中原、与齐争霸。齐楚终于爆发争霸之战。双方互相攻打对方盟国,积极展开代理人战争,但终齐桓公之世,楚国如猛虎在笼,难以施展手脚,称霸的企图宣告失败。周惠王去世后,齐桓公成功地将王太子郑扶上天子宝座,是为周襄王。
南压荆楚,拥立天子,两大功勋把齐桓公推向人生最高峰。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上,周襄王赐给齐桓公祭祀大典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这是最高等级的赏赐,相当于后世所谓的“加九锡”。
享受过这种殊荣的名人包括王莽、曹操、司马昭、桓玄、刘裕、李渊……从这个名单看出问题来没有?加九锡简直就是谋朝篡位的前奏啊!无论是顾虑到功高震主,猜忌之下不得不反,还是本就有按劳取酬的先进理念,主动夺位,大凡获得这种最高赏赐的功臣,终究是要走上那条道路的。
然而,齐桓公是个例外。
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纵然还没有秦始皇改朝换代、统一中国的实力与机遇,但像当时的楚国君王、后来的战国七雄一样把周天子晾一边去、自己称个王啥的还是没问题的。但他没有。齐桓公是尊天子以令诸侯,不是曹孟德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字之差,身前成就差别不大,但身后评价却是大相径庭:齐桓公是个英雄,曹孟德是个奸雄,主流评价大致如此。
人嘛,一辈子无非名利二字。有人不择手段而追求利益,哪怕身后骂名滔天、遗臭万年;有人自命清高而沽名钓誉,其实百无一用、纯粹饭桶。这两种极品都不足取。物质与精神要双丰收,鱼与熊掌要兼得,齐桓公尊天子以令诸侯,追求的是利益和名声的最佳组合,所谓“大道中庸”,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周天子、齐桓公与各诸侯国的关系,后来有个盗版:日本的天皇、幕府将军和地方大名。天皇是抄袭的周天子,名誉上的国家元首兼宗教领袖;幕府将军抄袭的是春秋五霸,就连将军的名号“征夷大将军”,也是抄袭“尊王攘夷”来的,原为对抗虾夷族入侵所设的军事职位;地方大名嘛那就是春秋各国诸侯。现在日本人动不动说我们盗版,要是我们也向他收版权费,那还不得收到他祖宗八辈儿上去了。要不怎么说中国就是文明古国,日本之流不服也不行。连政治格局这种上层建筑都是抄袭中国,而且还是抄袭整整一千八百年前的老古董啊。差了这么多辈,那真是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算了,数不清了。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6 12:23:52 +0800 CST  
@凉热春秋 2012-03-16 16:15:53
很好看的历史故事。
-----------------------------
和凉热兄的讨论很有收益,常聊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6 19:30:31 +0800 CST  

齐桓公让楚国使者屈完遍览联军阵容,管仲问道:“你看楚国能抵抗如此大军么?”;屈完道:“我们楚国兵力虽然不足,但以方城山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您纵有大军也无可奈何吧。”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6 20:51:31 +0800 CST  
8、接班人竞赛
公元前645年、643年,管仲、齐桓公相继病死。
这两个命中注定要携手奋斗的男人,终于在霸业成就之后又相随而去。
从此世间之事已和他俩无关,但世间之人依然为其传颂。直到一百五十年后,孔子还在大发感慨:“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斯人已远去,世间更纷乱。
没有了齐桓公和管仲的世界,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齐桓公的接班人之争,在齐国乃至整个华夏诸侯中展开了。
在齐国内部,由于齐桓公的六个儿子都是庶子,理论上 都有君位继承权,因此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在盟邦之间,齐国内乱致使长期以来的盟约体系瓦解,诸侯们纷纷觊觎霸主之位;而往日被桓公压制的北狄、南楚等势力也趁势抬头,一时间山雨欲来。

难道桓公和管仲的心血就此付之东流?
难道历史又将倒退、悲剧即将重演?
试问天下,又有何人能继承桓公之宏愿,延续尊王攘夷之霸业?

第一个报名参赛的是宋襄公。
宋国是周武王封给商朝贵族微子启的封地。虽然是殷商遗民之国,宋襄公自从公元前650年即位之后,就积极追随齐桓公尊王攘夷的事业,堪称铁杆;宋国是公爵之国,地位很高,在天子面前也有份量;此人在历史上虽然被讥笑为迂腐,但也说明他人品的确高尚,因而深得桓公和管仲信任。因此,齐桓公生前就把太子昭托付给宋襄公,俨然视其为“托孤”之人。
在宋襄公看来,齐桓公不仅是托付了太子,也是托付了霸业。他首先出兵平定了齐国内乱,扶立公子昭即位为齐孝公,获取了诸侯称誉,接着又惩罚了不服的滕、鄫、曹等国君。但他的兄弟目夷警告说:“宋只是小国,却想争夺霸主,这是自取灭亡啊!”宋襄公自以为可以“以德服人”,连续发起鹿上会盟和盂之盟。

一时间老宋风头无二,“以德服人”的霸业成功在即。但他很快就败在第二个选手手下。
因为第二个报名参赛的楚成王,是一个“缺德”的选手。

这位仁兄在齐桓公面前服输认怂,对宋襄公却是嗤之以鼻。在盂之盟会上,宋襄公欲坦诚示人,就没带保镖,谁知楚成王竟出伏兵绑架了他,还拿着襄公当肉盾去进攻宋国都城。因为宋人坚守不降,加之各国诸侯劝和,楚成王才不得不放了宋襄公。后来在公元前638年的泓水之战中,宋楚展开决战,宋襄公又说君子要打“堂堂之战”,没有袭击半渡的楚军,谁知楚军一过河就不守信用,把宋襄公打得重伤而逃。在楚成王面前,宋襄公可谓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最后一命呜呼、霸业成空。

阴死了宋襄公,楚成王自以为霸业在握了。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黄雀就是——混血儿晋文公。

前面提到过,赤狄大入侵的诱因之一是晋献公在骊姬劝告下实行东进政策。骊姬没料到太子申生非但没死在伐狄战场,反而又获得军功,恼怒之下又生毒计,公元前656年,骊姬在申生供奉给晋献公的肉中下毒,导致献公疑心,召三公子入宫问罪。太子申生无奈自缢,公子重耳、夷吾逃亡。
话说这晋献公颇喜欢异国风情,好几个老婆都是白狄、骊戎等族美女,重耳的母亲就是黄河边上的白狄族。重耳逃到姥姥家的白狄国,一住就是十二年。后来献公去世,晋国大乱,公子夷吾被迎回国内,是为晋惠公。惠公派刺客谋杀重耳,害得她只好再次出逃,从此颠沛流离流亡各国。
还是英雄识英雄。当时已入晚年的齐桓公一眼看出重耳是个大才,就招他做了女婿;桓公去世后,重耳踏上返国之路,卫、曹、郑等国都有怠慢,只有宋襄公和楚成王厚待于他,施加大恩;最后秦穆公又出兵护送他回国即位。晋文公的命运,很早就与齐桓、宋襄、楚成、秦穆这几位当世人杰交织在一起。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7 12:04:32 +0800 CST  
@七月七爷 2012-03-17 17:18:34
顶!最喜欢正史。厌恶演义和小说。

-----------------------------
呵呵,希望能把正史里的故事也讲得精彩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7 18:45:17 +0800 CST  

宋襄公与楚成王的争霸决战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7 19:37:52 +0800 CST  
@唐宗明祖 2012-03-17 22:40:51
@叶落如刀 2012-03-12 07:29:03
这个真正的考验,一等就是十年。
十年之间,齐桓公和管仲励精图治,富国强军,时刻准备着,等待那个真正考验自己的时刻。
公元前664年,终于等来了燕国披头散发、满身战伤的使者。
燕国是姬姓宗室召公之后,是周王朝分封在今河北东北部的戍边诸侯。自立国以来,燕人就生存在严酷的华夷战争之中:燕国西北的太行山脉、北部的燕山山脉一带,都是山戎...........
-----------------------------
互相支持,共通有无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8 00:27:33 +0800 CST  
9、再安天下,晋文称霸
公元前636年春,重耳登上晋国大位,是为晋文公。
回首之前的半生浮沉,他心头一齐涌起昔日的酸甜苦辣、爱恨情愁,眼前一一浮现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的沉沉身影:
我,已历尽人间苦难,从此再无畏惧,誓要重整这混乱的世界;
我,已阅尽天下英雄,如今海阔天空,定会超越诸君创下的霸业。
安息吧,齐桓公,我的岳父,你的眼光不会看错。

晋文公注定是上天青睐之人,要继承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大业。就在他即位不久,周王室就发生大乱。
当年齐桓公反对周惠王废长立幼,拥立太子周襄王登基,夺位不成的王弟王子带并不甘心。公元前649年夏,王子带里通外敌,诱引周边的戎人攻击王京,烧毁了东门,差点再次酿成犬戎之祸。幸亏齐桓公邀集秦穆公、晋惠公等诸侯击退戎人,并派军队驻防周畿。后来桓公去世、盟约瓦解、天下争雄,就在晋文公即位的同年,郑文公攻打滑国,还扣押了周王派来调解的使者。周襄王竟然病急乱投医,引狼入室向赤狄求援。
赤狄自从连灭邢、卫两国,就盘踞在黄河以北地区,但碍于齐桓公的压制而无力渡河南下。如今桓公已去、天子求援,赤狄大喜过望,立起大军侵攻郑国,很快就使郑文公屈服。原本天下公敌的赤狄摇身一变,成为周天子的靠山。对此,王室大夫富辰忧心忡忡,力谏道:“郑在天子,兄弟也;狄也,封豕豺狼。弃亲即狄,不祥”,然而,利令智昏的周襄王非但不听,还娶了赤狄贵族女子为王后。
眼见王室乱像重生,负罪闲居的王子带野心复燃。他略施美男计,和狄后搞出不伦之恋,迫使周襄王废黜狄后,然后又向激怒的北狄承诺分割天下。公元前635年,赤狄军队在乱党内应下占领王京,拥立王子带为王,周襄王出逃郑国,只得像当年的周幽王一样请求诸侯勤王。
桓公去世不到十年,天下竟然又陷于倒悬,局势糜烂得无以复加。
是庸碌还是奋起,分晓就在今日!晋文公密会重臣,君臣都认为尊王攘夷乃天赐良机,必须抢在秦穆公等诸侯之前克敌获胜。晋文公就在这年三月分兵两路,亲自勤王。一路晋军开赴郑国护卫襄王;一路主力直扑叛军,浴血奋击,终于大败狄人,诛杀狄后、王子带等。
晋文公即位刚一年,就有如此闪亮表现,被感激涕零的周襄王视为“齐桓再世”。随后晋文公又奉王命,一举击溃多年盘踞阳樊、温、原、櫕、茅等王室领地的赤狄部落,把狄人从黄河北岸远远赶走。晋文公称霸后,在齐桓公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赤狄反守为攻,不仅支持与赤狄有灭国之恨的卫国展开收复失地的战争,在河北地区大举驱逐盘踞的狄人,晋国军队更向山西中北部的赤狄老家展开总攻,以为釜底抽薪。经过晋文公的连续打击,赤狄势力一落千丈,不但再难以控制北狄联盟,连自身也不得不向晋国臣服。
解除赤狄外患之后,南方又传来楚国的战鼓声。
自从宋襄公在公元前637年战死后,楚国连年围攻宋国。晋文公感念于宋襄公当年慷慨救济之义,更有志于继承齐桓公南压荆楚、安定天下之愿,于是从对狄战场上掉头南下,拒楚救宋。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爆发城濮之战,晋军完胜。想当年齐桓公统领八国联军,纵然迫使楚成王低头认错,但并未真正沙场较量,如今晋文公一战败楚,霸业已无可置疑。
一个月后晋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齐、宋、鲁、蔡、郑、卫、莒诸侯会盟于践土,冬天又在从赤狄手中收复的温邑再度以霸主之命会盟,秦国也加入会盟之列,第二年的翟泉会盟,周襄王亲自与会,标志着晋文霸业达到巅峰。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8 12:35:12 +0800 CST  


晋文公击败楚国之后,就把消灭北狄作为国策,“作五军以御狄”,后世晋君恪行不改,终于成为北狄终结者:公元前627年,晋国俘获白狄首领;公元前594年,晋国吞并赤狄之潞氏和长狄部落;前593年,晋国灭亡赤狄之甲、留吁、铎辰三族;公元前588年,晋、卫联军征服赤狄之廧咎如氏。赤狄从此成为过眼云烟。
如果说齐桓公遏制了北狄的上升势头,那晋文公就是北狄由盛转衰的终结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晋文公的攘夷大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8 13:13:06 +0800 CST  
公元前628年,正当巅峰的晋文公走进生命的终点。
晋文公在外颠沛流浪了十九年,归国执政的时光却只有短短九年。
但就在这九年之间,他喷涌的炽热能量却在未来一百年内都照耀着晋国。在他身后,儿子晋襄公在崤之战击败秦军,破灭了秦穆公的称霸之梦;楚成王不久也死在内乱之中,野望转成空;晋景公虽然暂时把霸权输给了楚庄王,但随后的晋悼公又恢复盟主之位,直到公元前506年,晋国依然以霸主地位召集了十七家诸侯会盟。
十九年磨炼,方有九年之喷薄,终成百年霸业。
这一百年间,作为周王室的同姓诸侯,晋国忠实地承担着天子“宪兵”的职责,延续着从齐桓到晋文的尊王攘夷之志。
世间若无晋文公,华夏何以得从容?

弥留之际,晋文公依稀听到了卫国报捷使者之言:
“托天子之佑、盟主之威,卫国在今年夏天进军故土,大败赤狄,狄人已向卫国投降求和,多年国仇终获清算。”
文公微微颔首,气息长舒,渐渐闭上眼睑。他眼前的世界变得一片昏暗,外面的世界却正一片光明。

就在晋文公死后一年,楚成王也死了。他先后和齐桓公、晋文公两霸相争,最后没死在霸主手上,却死在了自己儿子手里。楚成王当年也是杀兄自立,轮到自己晚年想废掉太子,却被太子反噬,是为楚穆王。说起这楚国君位继承的血腥程度,在诸侯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这楚穆王做了十二年王位,最大的贡献是生了一个儿子:楚庄王
到了楚庄王这一代,楚国击败晋国,问鼎周京,周天子正式授权楚庄王会盟华夏诸侯,楚国终于获得梦寐以求的霸主之尊,同时也宣告了以夏变夷的漫长历程的完成。
这个以夏变夷的漫长历程,绵亘了西周以来的数百年,也覆盖了从西向东的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

请继续关注下一章节:
以夏变夷:楚吴越和南中国的华夏化

楼主 叶落如刀  发布于 2012-03-19 12:15:33 +0800 CST  

楼主:叶落如刀

字数:650927

发表时间:2012-03-03 21:2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14 16:08:49 +0800 CST

评论数:32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