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的故事这样讲才精彩

@嘉陵江上的鱼夫 2015-10-20 07:19:06
顶一下帖
-----------------------------
感谢您的支持!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5 16:33:51 +0800 CST  
@南方孤驴 2015-10-25 17:25:36
楼猪山寨“ @红朝笑笑生 ”的贴子:“革命年代的故事这样讲才精彩”,这样来卖弄西贝货给党国面上贴金,干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有点丢人啊!
而且文笔太差,还要一众马甲来帮你顶贴。
这样卖命给党国贴金洗白,辛苦了,但是喉舌们现在干的事都是然并卵,所以你都白干了。
-----------------------------
无耻流氓,你嘴巴放干净些,如再敢口出污言秽语,坚决剥夺发言资格!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5 17:43:22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10-23 20:30:02
有没有密电影响毛主席和叶帅的政治声誉,也不能马虎。
-----------------------------
@衣雪人 2015-10-23 20:35:07
其实就徐以及李先念等四方面军将领不是听从党的命令而是只听张国焘一人的命令分裂红军这一事实,就足以说明他们本人的辩解(包括对西路军失败责任的辩解)都不足为凭.
说电报没有证据了,俺还说党的一大决议没物证呢,影响事实认定了么?
-----------------------------
@zhaoyu1027 2015-10-24 00:03:04
一大决议怎么没物证?陈公博在美博士论文的附件里就有一大决议。
-----------------------------
@衣雪人 2015-10-24 12:28:55
那个不是一大的决议文件,只是陈公博个人的回忆文章
-----------------------------
@zhaoyu1027 2015-10-24 17:55:05
不是陈公博回忆录《苦笑录》,而是他早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论文《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的附录,记录了一大的文件。
-----------------------------
@衣雪人 2015-10-25 17:21:16
呵呵,俺不想再争辩了,其实你也应该知道什么是文件资料,什么是回忆内容.如果陈公博附录的文件证明是一大当时的记录才能算
-----------------------------
不要不服气,请看资料:
1921年夏天中共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公博被推举为广东的党代表,兴冲冲赴会,又气急败坏逃回,他对共产党产生了不满。据他的回忆,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大会主席张国焘气焰嚣张,处处仰苏联鼻息。
中共一大由于被法租界的特务发觉并搜捕而被迫中断。大家被迫转移,由于慌忙出走,又销毁了大部分文件,同时又因为对一大的纲领和文件有了激烈的争议,当时决定不能发表其文件,一切决定须经由当时党的总书记陈独秀的授权。
据说陈独秀看了一大纲领和文献后亦决定不发表,于是中共一大的文件就只仅存手稿,而这份手稿也就在动荡中不可思议地迷失了。
上世纪50年代末,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资料库里,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这儿发现了中共一大的原始文件!
经过极为缜密的核实和考证,证实了文件的可靠性:原来它竟是中共一大的参与者和携带文件的当事人陈公博亲自提供的!据考证,陈公博所附的一大文件是可信的。虽然其中几件为世上仅存,已无其他证本可校勘,但其中两份文件世上尚有其他译本,将这些译本和陈公博所附文件以及中文原件对照,完全可信。
这套文件加上中共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一共六个文件,是附在陈公博1924年1月完成的硕士论文后面作为附录文献出现的,论文的标题是《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
这份性命攸关的文献是如何被陈公博引用为硕士论文附件的呢?
中共一大后,陈公博复返广东。由于有着一大期间的种种不快,又加上他对会议决议本身不满,在这些文件是否公开发表的问题上,他遂向陈独秀“痛陈厉害”,“才决定不发,因此中共第一次大会的文献,没有宣言”(陈公博《寒风集》)。这份不发的文件就落入了陈公博之手保存。
其后,陈公博和共产党的关系愈弄愈僵,后断然宣布退党,从此跟中共决裂。
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时,陈公博刻意研究马列的政治和经济学理论,试图从根本上推翻共产主义学说的基础。而他论文的附件中把中共当时最绝密的党的纲领性文件附上,是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抑或为了报复共产党,将其秘密昭示在美国的社会舆论界呢?其动机今日已难以追寻。
(摘自2011年6月11日《羊城晚报》王海龙文)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5 19:20:41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10-23 20:30:02
有没有密电影响毛主席和叶帅的政治声誉,也不能马虎。
-----------------------------
@衣雪人 2015-10-23 20:35:07
其实就徐以及李先念等四方面军将领不是听从党的命令而是只听张国焘一人的命令分裂红军这一事实,就足以说明他们本人的辩解(包括对西路军失败责任的辩解)都不足为凭.
说电报没有证据了,俺还说党的一大决议没物证呢,影响事实认定了么?
-----------------------------
@zhaoyu1027 2015-10-24 00:03:04
一大决议怎么没物证?陈公博在美博士论文的附件里就有一大决议。
-----------------------------
@衣雪人 2015-10-24 12:28:55
那个不是一大的决议文件,只是陈公博个人的回忆文章
-----------------------------
@zhaoyu1027 2015-10-24 17:55:05
不是陈公博回忆录《苦笑录》,而是他早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论文《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的附录,记录了一大的文件。
-----------------------------
@衣雪人 2015-10-25 17:21:16
呵呵,俺不想再争辩了,其实你也应该知道什么是文件资料,什么是回忆内容.如果陈公博附录的文件证明是一大当时的记录才能算
-----------------------------
@南方孤驴 2015-10-25 17:26:52
你这匹五猫如疯狗一般到处大小便,哈哈!
不过在这个五猫贴里大小便估计挨棍子的机会少点,呵呵!
-----------------------------
我跟他是正常探讨问题,轮不到你这个口出污言秽语的网络流氓加汉奸插嘴。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5 20:50:47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2 13:26:57
古浪是河西走廊的东端门户,也是该地区的交通要冲,东向兰州,西去武威,南走西宁的重镇。古浪南北两面临山,只有东西一条狭长的通路,是青马必须控制的地域。
本来青马放重兵防守古浪,但因为一条山战斗不利,青马调动古浪的主力南下增援去了。结果古浪仅有1个团防御,很快被红9军攻陷。
徐向前此时最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西路军实力相对青马弱了很多倍,必须迅速西进,摆脱青马的追击。当时徐向前的战略是,以古......
-----------------------------
红30军主力一部迅速绕过武威西进,连续攻占因为增援武威而变得空虚的重镇永昌,山丹几地,几乎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的中段。

只控制了永昌和山丹两座城池及周围很小地域,何谈几乎完全控制河西走廊中段?请不要搞假大空。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5 22:07:25 +0800 CST  
第七十六章 歼敌精锐
汤恩伯得意忘形之余,将敌1兵团分为三大块后,华野歼敌机会立现。不过,陈、粟在1947年5月10日夜,首先考虑的方案却是,歼击敌右翼比较孤立的第7军和整48师一部。但7军这番号从北伐开始就属于桂系,此时该部是桂系的王牌。华野如去围歼它,则老蒋求之不得,非但不会救援,反将乘机大肆侵占解放区地盘,使华野回旋余地更小,根本无助于粉碎敌军进攻。而且,敌7军有“钢7军”之称,同傅作义集团35军一样,战力与中央军五大主力不相上下,华野即使全军扑上,也未必有把握歼灭该敌。
5月11日夜,就在华野各部准备按计划向沂水地区开进,准备去歼击7军时,陈、粟又通过情报系统,得知敌1兵团将在次日发起全线进攻,并以整74师为主,企图占领华野指挥部所在地坦埠。前几年曾有一种说法,这一情报是时任国民党国防部三厅(作战厅)厅长郭汝瑰提供的。可既然兵力部署由老汤作出,而不是远在南京的老蒋作出,这份情报应不是来自于汝瑰,而来自于更靠近前线的国民党军指挥系统内的地下党员。
陈毅要比粟裕懂政治,本来就对歼击7军有保留,收到这份情报,就更倾向于歼击整74师了。而粟裕经过泰安之战,也搞清楚非歼灭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才能粉碎敌这次重点进攻的道理。何况早在黄桥战役时,粟裕就有先打强独6旅的经历,对他来说,歼击该敌更符合自己指挥风格。于是,陈、粟两人一拍即合,于5月12日清晨改变原先部署,令已经东移部队返回原集结地区,准备歼击整74师。
这一决策与主席指导思想不谋而合。主席也在5月12日致电陈、粟:“敌五军、十一师、七十四师均已前进。你们须聚精会神选择比较好打之一路,不失时机发起歼击。究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决策,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意思相当清楚,这次歼敌目标必须是南线国民党军三大主力中的一支,至于哪一支由陈、粟自行决定。考虑到此时只有整74师位置突出,歼敌目标已铁板钉钉。但新决策使已经开始行动的部队走了冤枉路,引发时任9纵司令的和尚大为不满。他在电话里斥责粟裕:“只晓得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当兵的是两条腿。”最后还是陈毅向和尚宣布,粟裕的决定就是他的决定,才以华野最高统帅资格压住了和尚质问,保证了孟良崮战役顺利组织实施。
还在5月12日这天,已然死到临头的整74师仍浑然不觉,按作战计划再次由重山、艾山之间渡过汶河,占领黄鹿砦、佛山、三角山、杨家寨等据点。在其两翼,整83师进至野猪旺、马牧池地区,整25师进至旧寨地区。13日白天,整74师尽管又攻占马山、迈逼山一线阵地,却已遭华野9纵猛烈抗击。黄昏时分,敌1兵团侦查机关终于发现,坦埠附近有华野重兵集结,但老汤仍未觉得事态严重,只让整74师略微向后回缩,以防遭夜袭。按老汤如意算盘,14日一早,还要它转入进攻,与其他国民党军夹击华野,占领坦埠。
但这样的机会永远不会有了!就在5月13日晚,华野各部发起对整74师围歼战。其中,1纵主力快速插入其西侧与整25师结合部,于14日中午前,控制天马山、蛤蟆崮、界牌等要点,切断了两敌间联系。8纵也插入其东侧与整83师结合部,打跑侵占依汶庄的整83师一部,于14日上午夺取桃花山、磊石山、鼻子山等要点,割裂了两敌间联系。隐伏鲁南的6纵则连夜急行100多公里,在14日早晨,到达离整74后方和补给基地垛庄西南20公里的观上、白埠地区。4、9两纵在正面发起猛攻,到14日拂晓,夺回前两天被敌占领阵地。从华野角度看,对整74师包围态势已大致形成,按陈毅说法,叫做“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不过,整74师师长张灵甫还没有感觉到首级将要被取的危险。在他看来,被解放军隔断与两翼友军联系,只是三面受敌,后路垛庄依旧安全。他于5月14日上午十时,决定改变进攻计划,向后撤退。但张某既没能认识到事态严重性,便未像整83师在青驼寺之战中那样,立刻翻山越岭向垛庄而逃。内中原因,一则作为王牌部队,他不好意思做出丢下前沿部队、率主力撤退的狼狈之事。二来重武器较多,直接翻越孟良崮到垛庄,必须抛弃或毁损它们。于是,整74师在14日下午,基本就是向西对华野1纵阵地进行拼命反扑,企图占领界牌,重建与整25师联系(张某对该师师长黄百韬比较信任),将部队带出半包围圈。
可由于黄百韬还没反映过来,只顾收缩自保,未率整25师接应,整74师突破不了1纵阵地。黄昏时,眼看形势越来越不利,张灵甫须被迫决策。决策一就是放弃重武器,翻越孟良崮经垛庄撤往后方;决策二是主力在孟良崮山脚下构筑工事,依靠重武器威力固守,用小部队控制孟良崮,与后方保持联系。如果整11师遇到这种情况,该师师长胡琏一定采取方案二,因为他能攻善守。但张某从抗战以团长崭露头角以来,一直擅长打进攻战,如何组织有效防守,并不是其特长。故经短暂思想斗争,他决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丢弃重武器,先率全师上孟良崮、芦山集结,再经垛庄向后撤退。
军史界流行说法是,张灵甫此时已决定固守孟良崮,搞什么“中心开花”,但却不是事实。当时,垛庄还在整74师手里,张某也不知道华野6纵正在抄他后路,怎么可能有在孟良崮安营扎寨打算?他的错误在于,既然已经为撤退丢掉重武器上山,就应该不顾疲劳,连夜翻越孟良崮到垛庄集结。即使担心编制混乱,张某也必须令副手,先带建制比较完整的部队下山去垛庄,自己留在孟良崮上收拢部队,然后下山。最不济也得派得力部队下山固守垛庄,留好后路。张某之所以没这样做,是因为没想到6纵竟潜伏在鲁南山区,同时,其指挥作风善攻不善守,处理防守问题不够谨慎,也是重要原因。
利用张灵甫的失误,白天怕被敌空军发现而停止前进的6纵,于5月14日晚继续前进,其18师与1纵一部兵锋直指垛庄。就在这时,老汤看出问题了,觉得垛庄仅一个辎重连守卫不妥,令张某赶紧派重兵死守。张某算盘珠子一拨一动,便派1000多人增援,但他派的是什么部队呢?是运输团。这样的部队战斗力有限,就算赶到也未必有用。但问题是他们还没赶到,解放军就发起进攻,仅半小时就解决守军,缴获大量弹药、军用物资及上百辆卡车。而这时,运输团离垛庄还有一个小时路程。至此,对整74师包围圈已彻底形成。
不过,包围圈还不严密,尤其是南面垛庄一带,6纵还刚刚展开。整74师如深夜紧急集合,立刻向南猛扑突围,两边整25、83师同时后撤接应,则陈、粟围歼计划很可能落空,最后仅能打乱其建制、消灭一部。可这样的结果,恰恰为张灵甫所不能接受。因为那将使整74师在国民党军面前,呈现出丢盔弃甲(重武器)惨状。事后,即使老蒋力保,处分肯定免不了,要面子的张某,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在同僚跟前行走?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6 06:30:05 +0800 CST  
为了挽回脸面,张灵甫异想天开设计出了所谓“中心开花”战法,即让整74师死守孟良崮,周围国民党军蜂拥增援,最后里应外合,反过来把解放军击溃在孟良崮下。从理论上讲,这一构思没多大问题,甚至很有创意,但仔细分析,根本就没有可行性:
首先,整74师兵力只有三万多人,在华野十几万人群殴下,顶多只有招架之功,哪还会有什么还手之力?故中心之“花”,要开也是脑袋“开花”。
其次,周边国民党军说起来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有一两天路程,且在解放军阻击、民兵迟滞情况下,耗时还将增加。真正近在咫尺的仅整25、83两师,他们与整74师合计也不到十万人。周边“绿叶”根本映衬不了整74师这朵“红花”,“中心开花”更是痴人说梦。
再次,就算顶得住华野群殴,周边敌军也给力赶到,那华野各纵也最多就是在人民群众掩护下,迅速钻山沟转移。这时,你整74师早已被打得半死,难道还有力量下山紧追不放?
复次,真要“中心开花”,就该在5月14日白天,在孟良崮山脚下“开花”。那样的话,要重炮掩护压制有重炮掩护压制,要土木工事有土木工事,要水源有水源,华野要一举吃掉整74师不是十分容易。但它现在已经没了炮兵,最重型武器只是重机枪(后因缺水也打不响)。如果说,红军在广昌与国民党军打阵地战,属于叫花子与龙王斗宝性质,那张灵甫想在孟良崮“中心开花”,也属于叫花子与龙王斗宝性质。只是位置倒了个,整74师是叫花子,华野是龙王。而且,这叫花子还要水没水,要隐蔽所没隐蔽所。
最后,整74师处于被包围状态,粮弹甚至饮水供应都得靠空投。“中心开花”属临时起意,事先并无预案,在最初“黄金十二小时”里,也没人及时协调后勤和空军完成物资空投。等一切就绪,解放军早已占领大片外围阵地,接受空投物资地域变得极其狭小,以致于无法接受物资。
综上所述,所谓“中心开花”纯属痴人说梦!但不仅张灵甫要靠说梦来挽回自己丢失重武器的脸面,就是老汤听了张某建议,也觉得是个可以掩盖他轻狂冒进错误的好办法。老蒋并不了解前线具体情况,听了张某“豪言壮语”,再加上老汤鼓噪,便也大呼“中心开花”!还亲自飞赴徐州坐镇指挥。紧跟老蒋的陈诚也直接致电张某,要他顶住华野狂攻,为“党国”建立奇功。似乎只有老顾没什么表示,他大概看出大事不妙,但无力劝阻由张某首创的“中心开花”奇想,只能在联系空投问题上做点实事。
利用张灵甫说得天花乱坠,整74师在孟良崮上无所作为的十几个小时,华野各纵争分夺秒,进行布置。5月15日十三时,一切就绪,各部协同发起了总攻!这一交手,整74师火力弱、人手少的致命弱点立刻暴露了出来,雕窝、大碾等前沿阵地纷纷丢失,核心阵地孟良崮顿时暴露。张某见“中心开花”梦呓破灭,赶紧下令夺路而逃。可这个决策晚了十几个小时,原本本来松散的包围圈,已经变成一个再也无法突破的铜墙铁壁。敌军先倾全力往南突围,被6纵打回;再向西夺路,被1纵截住;又朝东猛撞,也被9纵顶住。战至晚间,他们无处可逃,只能猬集在孟良崮、芦山和600高地等几个山头上,岌岌可危!
但外围敌军在蒋、陈、顾严厉督令下,也纷纷云集救援。5月15日当天,鲁南的整20、64师北上,向垛庄、青骆寺攻击前进;莱芜的5军、泗水的整9师火速南下;新泰的整11师、蒙阴的整65师往东南方向,河阳的7军、汤头的整48师朝西北方向,均拼命向孟良崮靠拢。至于本来就在整74师两翼的整25、83师,更是疯狂进攻。当然,他们都被华野阻援部队挡住。其中,10纵挡住5军,3纵挡住整11师,2纵挡住整83师,7纵挡住7军、整48师,鲁南地方武装则袭扰敌1兵团所在地临沂,扰乱老汤等指挥官情绪。
即便如此,外围敌军救出整74师残部(但不是“中心开花”)可能性依然存在。为此,陈、粟命令所有攻击部队不得休息,须连续进攻。为了加强指战员的紧迫性,命令故意把事态说得很严重,称如5月16日不能全歼整74师,山东解放区就要全部丢失,部队要长征撤过黄河,故即使牺牲两个纵队,也要迅速解决问题。于是,进攻各纵夜间也继续攻击,敌军无法休息,疲劳之极。而特种兵纵队的重炮更集中施放,打得山上弹片、山石乱飞,杀伤了大量无处躲避的敌军。
战至5月16日八时,华野又占领520、540高地,并重新夺回上日失去的雕窝,而整74师的粮、弹、水都已濒临枯竭。尽管老顾15日联系了空投,但空投时,解放军已占领大部分阵地,且利用俘虏供述的联络暗号,引诱敌机向解放军阵地空投。结果,补给物资十之八九都落入华野之手,反增添了进攻威力。
至此,包围圈外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都觉得大事不妙,再也不做“中心开花”的迷梦,而把期望值降低到救出整74师残部了。当日晨,老汤以哀求的口气,要求1兵团各部拼死作战,接近孟良崮。八时,老蒋亲自对山东战场国民党军发布命令,称要对援救不力的将领治罪。在此严令之下,本来就靠近整74师的整25师和整83师,都使出吃奶力气,向华野阻击阵地猛攻。其中,整25师以一个旅又一个团,加整65师四个营,向东增援。1纵3师因伤亡过大,于中午放弃三山店、交界墩。两师离孟良崮更近了,并对华野形成炮兵火力交叉。
仗打到这个程度,双方都已遭遇胜负关键手。粟裕精通战术,对胜利相对较有信心,但作战经验有限的陈毅沉不住气了。据回忆,5月16日战况最紧张时,炊事员来送饭,他一掌将饭碗打翻,说仗都打成这样还吃什么饭,失态之极。但战斗结果并不由陈毅的心态决定,而是由广大华野将士决定,占尽上风的他们越战越勇。十一时,张灵甫见援兵不到,粮、弹、水不得,与1兵团直接联系也以中断,预感覆灭命运将至。但他还不甘心,遂通过整25师电台转告老汤,称不用再空投物资,希望解放军也因物资匮乏而减缓攻势。十三时,解放军占领芦山,整74师此时建制混乱,有7000多人逃到孟良崮、雕窝之间山谷里,不肯打了。
但这以后,周边敌援军取得一定进展。十六时,整25师又攻占界牌,并攻至天马山山腰。守卫天马山的1纵1师已无预备队,师长廖政国只掌握七八个警卫员。危急之中,恰好有4纵一个营前往攻击孟良崮路过。廖师长赶紧向他们说明情况,该营作为生力军,终于将马上就要打通与整74师联系的敌军顶了回去,总算弥补了一个缺口。
不过,就算整25师打开这个缺口,也顶多接出些散兵游勇,张灵甫为首的师部已逃不掉了。因为早在十四时,6纵特务团已开始攻击整74师师部所在山洞。张某垂死挣扎,让参谋长率1000余人,到山腰阻击。特务团经多次冲击,终于消灭这股敌人,生擒参谋长。张某再令卫士长带100余人控制洞口,希望能坚持更长时间。但特务团技战术精湛,经过一番战斗控制洞口,再集中火力向洞内射击。射击结果是,张某及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信等人都死了。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6 07:46:52 +0800 CST  
关于张灵甫死因,改革开放前结论是当场击毙。但改革开放后,当时的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自称,是他出于对张某刻骨仇恨,违纪把已经投降的张某击毙了,由于杀俘虏违反纪律,就以战场击毙上报。反共分子闻讯后,认为这个说法表明解放军杀害俘虏,有助于给中共脸上抹黑,遂不假思索予以采信,且大张旗鼓加以传播。但笔者只要稍微进行一点分析,便能判定何说并不符合逻辑。
第一,张灵甫战败后放下武器当俘虏的行为,不符合他对老蒋盲目效忠的个性。老蒋选拔将领时,把他个人盲目愚忠放在首位,能力则放在次位。整74师作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老蒋在考虑师长人选时,更要如此。由此不难推断,张某就是这种人。而对老蒋“赤胆忠心”者,前有整69师师长戴之奇,后有7兵团司令黄百韬、2兵团司令邱清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战败后均用自杀或在战场上被击毙(故意在战场上乱闯,也是自杀的一种形式),报答老蒋“知遇之恩”。如按二十四史体裁写中华民国史,这几个人生平都该进《忠义传》。张灵甫思想基础与他们完全一致,肯定也宁愿被击毙而不会放下武器投降。
当然有人会说,张灵甫躲在山洞里不出去拼杀,派参谋长到山腰阻击,派卫士长守洞口,都是贪生怕死的表现,从而埋下了缴枪投降伏笔。对此笔者看法是,当时整74师残部还在抵抗,张某把自己视为全师灵魂,他多活一分钟,全师就能多抵抗一分钟。而且,只要解放军还没打进山洞,他就坚持与上级通话。在他看来,这属于“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刻。
第二,张灵甫毕竟不是迂腐书生,而是拥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肯定对自己所欠解放军的累累血债心知肚明。如果他真有心当俘虏保命,就不可能留在师指挥部,且坚持身穿中将制服。而是会换上士兵制服,混在参谋长带领的那1000多人中,乘乱躲在隐蔽处,等解放军搜山时,再以普通士兵身份当俘虏。只要这样做了,即使最后身份暴露,人也早已被交到华野高级将领手中。高级将领懂得政策,决不会像基层干部及战士那样意气用事,张某生命就会有保障。如果运气足够好,他还可能躲过搜山,或作为一般俘虏,拿路费回家。但张某没有这样做,始终身穿中将制服,在指挥所“坚守岗位”,证明他是有“杀身成仁”决心的。
第三,与张灵甫一起死亡的,还有副师长、旅长等多人。如果张某是何凤山出于义愤杀的,那其他人又是谁杀的呢?而参谋长、副参谋长也落到何手里,同样血债累累,杀一个俘虏是犯纪律,杀一群俘虏也是犯纪律,他为什么不一并杀却呢?很显然,何根本没有杀任何一个俘虏,张某及副师长都是在山洞中顽抗而被击毙的,他在说谎。那何为什么说谎呢?笔者认为,他是想获得社会知名度,满足个人虚荣心。因为在八十年代,张灵甫已死去三十多年,即使何真的杀俘虏,也不会再受到追究,工资待遇不会调降,荣誉证书不会剥夺,说这样的谎对本人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但何没想到,对中共形象可就有害了。
当然,反共分子只图污蔑中共痛快,却没想到其实也给老蒋特别是张灵甫本人脸上抹了黑。张某虽然反动立场顽固,但根据其生命最后阶段的表现,也堪称是“伟大的三民主义战士”、“优秀的国民党党员”。但反共分子认可何凤山说法,就等于间接认定他其实是贪生怕死之辈,而且因为愚昧无知,不懂得化装被俘,求生反得死。站在国民党立场看问题,他就是向忠发第二。而老蒋看人不准,同样十分愚蠢。相信国民党方面,尤其是张某家属,在搞清楚反共分子称张某俘后被杀,对其“个人名节”意味着什么以后,一定会举双手反对的。
分析完张灵甫死因,再回到当时战场。摧毁整74师师部应在5月16日十五时左右,此时,山雨欲来,浓云密布,能见度很差。华野各纵队陆续向总部报告,未再发现敌军。陈毅当然以为已经全胜,肯定食欲大开,而且诗兴大发。后来那首《七律·孟良崮战役》(该诗总体属打油诗,艺术价值不高,但最后两句“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倒写出了真情实感)想必已在酝酿之中。
然而,粟裕是真正军事内行。他将各纵队汇报上来的歼敌人数,与处于包围圈内整74师及整83师19旅57团的编制人数一对比,发现相差很大。结合电台侦探部门发现孟良崮地区仍有敌军电台在工作的情况,粟裕下令各纵队要不顾疲劳,克服能见度差困难,继续进行战场搜索。这一搜,就把逃在山谷里的7000多人搜着了,立刻又是一轮猛攻。这些敌人本来就是因怕死而隐藏起来的,既然被发现,哪里还敢顽抗?纷纷缴枪投降。
十七时,所有战斗均告结束,此时天降瓢泼大雨。反共分子自然要附会说,那是老天为张灵甫及整74师“忠勇将士”掉泪。但仔细想想,如果这场雨早下五六个小时,则解放军对整74师师部的进攻非但要推迟一两个小时;而且,饥渴难忍的敌军至少不渴了,他们在山上火力最强的重机枪,则将因获得冷却水而发挥作用,对解放军杀伤力会更大。如此说来,老天是存心想灭整74师,故意推迟了雨期。
抛开唯心主义说辞不谈,孟良崮战役结果是,国民党军整74师全部及整83师一部共32000余人被歼灭。早在战役开始后的5月14日,主席曾建议歼灭了整74师,继续围歼两翼的整25或83师,争取扩大战果。但此时,华野已经拼尽了战力,陈、粟决定见好就收,经中央同意,令各纵撤向东部及北部的解放区休整。
5月18日,国民党军重占垛庄,但慑于整74师被歼教训,就此暂停进攻,转入整顿。整顿结果是,老汤被撤职,李天霞交军法会审(很快又释放复出),黄百韬也受处分。这表明老蒋也意识到,整74师的覆灭属于军事指挥上的责任事故。借着他这个思路,我们也来分析一下这次“事故”相关责任人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先分析整74师被包围的责任,首要责任人是老汤。老顾把徐州司令部直接指挥的整编师(军)组合成兵团,目的就是防止被解放军各个击破,而不是为满足少数高级将领官瘾,增加一层管理机构。但老汤却把自己视为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将,不与另两个兵团商议、协调,独自向华野发起进攻,导致本来致密队形露出漏洞。这情形,不由让人联想起红军时期最后一仗——山城堡战役,也是宗南故意让本来致密的队形变得疏散,让出一个旅来让红军吃掉。可见,“武装大游行”是国民党军在运动战中对付中共军队唯一法宝,用此法宝作战越是有成效,越要坚持下去,像老汤那样一得意就单独进攻,立刻会遭大祸。
次要责任人是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他既然定下以兵团对付华野运动战的基本方针,就要把此方针对着三个兵团司令“月月讲,日日讲,时时讲”,让他们牢记在心坎上,落实到行动上,而且还要时常检查各兵团作战计划,严防他们擅自越轨。但老顾因为兵团司令们也久经战阵,忽视了对他们的监督,导致老汤胆大妄为。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6 09:04:26 +0800 CST  
第三责任人是张灵甫。他的责任就是,不该在5月14日晚,让主力在孟良崮上停留,及严重忽视垛庄后路的防守。这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不再赘述。
至于老蒋,也要负一定责任。他的责任不是别的,而是作为最高统帅,没有摸透整个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能力和弱点,做到合理使用。五大主力在本质上依然是雇佣军,只是其军事技战术水平远高于众多解放军部队,才由高度“职业自信”培养出了勇敢作风。由于不是青年军那样的有信仰“反革命军”,这类军队一旦遇到综合素质高于他们的对手,士气会骤然崩溃,成为一群乌合之众。整74师躲避不战的7000多人,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仓惶难逃的美军,都属于这种情况。
所以,老蒋对自己来之不易的五个“宝贝疙瘩”,本该摸透脾气,制定正确使用原则。例如,整11师攻守俱备,一旦被包围,解放军也很难在短期内消灭他们。这样的部队可以让他们打头阵,突出在前。整74师、第5军进攻凶猛,但不擅长防守,就应放在二线,使解放军铁拳不会一下子打到他们头上。而当遇到一般部队攻不下的解放军坚固阵地时,再把他们从二线放出来进攻(薛岳打淮阴时,把整74师放在7军后面,然后突然放出,就很正确),以收克敌制胜功效。还有,国民党政权在东北缺乏政治根基,正规军到了那里,只能拆散守备各地,新1、6两大主力根本不适合那里,而应放在南线发挥拳头作用。但老蒋没有去处理这些必须由最高统帅处理的重要问题,却把精力放在处理战场局部细节上。他与主席的战略统御能力相比,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当然,老蒋和国民党军将领错误再大,陈、粟如果不利用,而去打桂系7军,那一切都是白搭。所以,华野能包围整74师,关键还在于主帅决心正确,主席也支持。
分析完被包围责任,继续分析整74师被歼的责任,第一责任人是张灵甫。他的错误首先在于,垛庄被6纵占领后十几个小时里,沉湎于虚幻的“中心开花”,未及时组织向南突围,错过可唯一挽救整74师覆灭机会,这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张某责任还在于,华野总攻开始后,因信心动摇而决定突围。解放军既然已经发起总攻,说明包围圈已坚不可摧。这时,与其让宝贵的战斗力浪费在不可能成功突围中损失,不如用来加强防御。事实上,他如不决策突围,只对关键性阵地进行反冲击,就可能坚持得更久。而坚持到5月16日黄昏,就能迎来一场大雨,进一步延长喘息时间。弄得不好,陈、粟意志不够坚定,会在当晚撤退。此外,他也没利用好华野总攻前的十来个小时,认真踏勘孟良崮地形,合理布置防御阵地,而把精力都用在与上级沟通上了。当然,他要能做到这一点,就不是他自己,而变成胡琏了。
第二责任人是老汤。听到垛庄被占消息,他也意识到前阶段指挥失误。但为了避免出现整74师溃逃出包围圈惨状,他不仅不督促张灵甫突围,反而迎合其“中心开花”梦呓,妄图将丧事办成喜事。结果却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具备,小丧事酿成了大丧事。故此,老蒋把他撤职十分正确,并没有冤枉他。
第三责任人是老蒋。垛庄被占发生在深夜,他正在睡觉,故不可能是“中心开花”发明者,等早晨得知整74师被围,想要推翻决策,基本已无可能。此时,他应该立刻行使最高统帅权力,协调空军和后勤部门,抢在华野发起总攻之前,向还占领着面积较大地域的整74师空投粮、弹、水,增加防御资本。所以,老蒋责任不在积极支持“中心开花”,甚至一度“剽窃”发明权,而在于他“不务正业”,飞赴徐州督战,从而贻误最佳空投补给时间。
至于老顾,没有证据表明他支持“中心开花”策略,后来的空投也是他协调联络的,故有功无过。而黄百韬、李天霞,他们部队比起整74师战斗力差得多,与华野阻援部队相比,兵力也不占绝对优势(整83师一个团也在包围圈里),说他们为看张灵甫笑话,故意消极怠工,应该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无论国民党军将领这一阶段又犯多大错误,解放军如无强大战斗力,也不可能取得全歼整74师伟大胜利。尤其是鲁中地区由7万多随军民工、15万多二线民工及众多临时民工组成的庞大支前队伍,前运粮弹、后送伤员,为战役胜利作出重大贡献。而人民群众支持中共的解放战争事业,是解放军取得一切重大歼灭战胜利的基础,国民党军是永远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的。
孟良崮战役歼敌数虽不及莱芜战役,但打掉的却是南线敌军三大主力之一,对国民党军的震慑力和对日后战场形势影响力要远远高过莱芜战役。从某种意义上讲,整74师被消灭后,只要华野和刘邓部在鲁豫苏战场上密切配合,完全可以将南线国民党军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只是主席后来考虑到林总在东北的经略还未完成,且南线战场上陇海及津浦、平汉南段铁路均未被切断,无法阻止国民党军主力撤往长江以南,从而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才故意又让南线国民党军攻势延续了大半年时间。
当然,此时国民党军颓势已显而易见。由于看不到国民党政权获胜可能,民族资产阶级普遍对其产生绝望感,加上《中美商约》对民族工业冲击,国统区出现严重经济危机,由此又引发人民的政治反抗运动。几乎与孟良崮战役胜利同时,国统区爆发了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宗旨的五二〇运动。欲知详情,请看第七十七章《第二战线》。
本章基本就是评述孟良崮战役的专章,故在结束之际,还是谈与该战役有关的题外话。有位叫华小勇的党史专家,撰文称主席于1948年在城南庄与粟裕见面时,说他没想到粟裕能歼灭整74师。个别网友以此为据,乘机说主席根本不会指挥作战。
然而,前面所引主席5月12日电表明,他不仅事先知道粟裕要歼击整74师,而且认定打掉敌三大主力之一(实际就是打掉整74师),是粉碎敌军这次疯狂进攻的唯一途径。如果他认为华野无法歼灭整74师,至少要在电报里委婉反对,怎么可能坚决支持,还授予行动全权呢?而主席14日电更是要求歼灭整74师后,还要续歼两翼整25、83师中的一个。如果连对歼灭整74师都想不到,那怎么可能在刚围住该敌时,就要求继续扩大战果?
由此可见,华文存在两种可能。其一是可能以讹传讹,纯属子虚乌有。其二则是谈话存在,但主席故意说当时自己没想到,意在树立粟裕信心,激励其斗志,以便让他在不久后大决战中超水平发挥,一举全歼南线国民党军主力。这样看来,有些网友想拿未经证实的主席谈话说事,贬低他的军事战略指导能力,纯属打错了算盘!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6 10:09:07 +0800 CST  
@饭桶饿死鬼 2015-09-01 19:57:02
@zhaoyu1027 发帖了!注意莫要挖坑不填,长期窝工。
-----------------------------
@zhaoyu1027 2015-09-02 08:42:29
指那边没有更新吧?昨晚发了两章,现在到102章,是最新的。
-----------------------------
本想等这边追上后一起发的,既然您想看,那就发一章吧。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6 11:45:02 +0800 CST  
第一百零四章 战略决战之六:截围百韬
1948年11月5日,老傅在南京国防部高级军事会议上的主战言论,引起老蒋强烈共鸣。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仅次于主席的枭雄,老蒋内心充满了统一中国、青史留名的渴望,决非晋元帝、宋高宗一类的苟且偷安之辈,即使是反动集团头子,也是爱国的反动集团头子。当时形势从表面上看,国民党政权还有一线反败为胜的希望,而且渤海冰期将至,海运时间已经仓促(从后来侯镜如部从塘沽海运撤退来看,这年渤海冰情并不严重),既然老傅表示勇挑重担,老蒋立马耳软心活。于是,他推翻立即撤退华北敌军的预案,当场决定在华北地区采取“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待时变”作战方针。
然而,口口声声主战的老傅一回到北平,就立刻着手与中共建立联系,表达和谈愿望。老傅寻找的渠道有二:一是请在北平的著名学者、主席就读湖南一师时的老师符定一,给中共带信;二是向受地下党委派回到身边的长女傅冬菊(她回家即向老傅披露中共党员身份),口述一份早在10月31日就拟好的背弃国民党、拥护中共的电报,由冬菊交地下党电台于11月17日发出。主席得到上述两个渠道传来的信息后,知道老傅暂时不会积极逃跑了,喜不自胜,但并不予以回复,让其空等,为东野入关争取时间。
当然,主席此时精力并没放在北线,他将华北战场指导工作交给了总理,而专注于指导南线决战。也就在11月6日晚,即辽沈战役胜利后第四天,敌国防部高级军事会议结束后次日,淮海战役打响了!
淮海战役是主席长期精心策划的南线决战,策划始点可上溯到刘邓跃进大别山。基本思想就是:利用南线敌主力因屏护南京需要,部署在徐州周围的特点,先在徐州东面包围敌一个重兵集团,诱使周围敌军救援。然后,切断本已摇摇欲坠的津浦路徐(州)浦(口)段,使徐州敌军处于孤立,并最终消灭之,同时再歼外围援敌,从而将南线敌主力大部摧毁。
此时,南线解放军连野战军加地方部队合计不过60万,而南线潼关以东敌军兵力在100万以上(但包括徐州、武汉两个剿总的数万文职人员)。所以,淮海战役将动用在这些敌军的所有卧底,于关键时间、关键地点,策动所辖部队起义。还要与桂系建立联系,利用他们倒蒋夺权的贪婪心理,让其按兵不动,并阻扰华中剿总敌军投入战场。还要积极做俘虏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在短时间里调转枪口,增厚解放军的兵力。还要动员战场附近三区(华东、华中、华北)五省(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河北)人民,积极支前,解决军队、民工和俘虏共150万人的吃饭问题。可以说,主席为了南线决战,动员的不仅仅是军队,而是所有政治、经济资源。
南线解放军在决战前的最后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是攻克郑州。这将使关中胡宗南集团与徐州刘峙集团的距离,由潼关到洛阳东,拉大到潼关到开封,基本杜绝胡集团利用陇海路,突然加入淮海战场的可能性。该计划在10月13日已得到主席批准,但刘陈邓于当日傍晚报告,将于18日夜攻击郑州后,主席又得到了沪宁地下党(其实就是郭汝瑰、刘斐)送来的老杜拟向鲁西南进行防御性进攻的情报。14日二十一时,主席为此再电刘陈邓并告饶粟谭,在转告情报同时,要求推迟郑州战役,诱骗徐州敌主力先动。
然而,随着老杜被老蒋拉去沈阳,徐州敌军没有进攻山东。而刘峙指挥能力差,没有及时把兵力部署调整到防守态势,所有敌军保持原地不动,这就是为解放军各个击破,创造了有利条件。于是,主席同意中野尽快进攻郑州。10月21日夜,中野1、3、4、9纵开始实施对郑州包围。22日晨,豫皖苏军区三个团占领中牟,各纵逼近郑州城郊。而这天,国民党军统帅部也正好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发现解放军对郑州攻势后,连忙决定放弃郑州、开封等地,缩短战线。
郑州守敌40军军部及其106师(欠一个团)和99军268师等部接到命令,弃城北逃,但先头部队逃至薛岗,就遭9纵27旅一部和豫西军区基干团阻击。9纵立刻以26、27旅各一部,将敌后续部队包围在薛岗、老鸦陈、固城地区。敌以318团由古荥镇南援,向双桥、杜庄等地攻击;268师和106师主力向薛岗、固城猛攻,企图夺路继续北逃。26、27旅协力将这股敌军压缩在老鸦陈、固城地区,经两小时激战予以全歼。敌318团掉头继续北逃,27旅主力与26旅一部当即乘胜追击,将其合围在黄河南岸邙山地区,至23日黄昏予以全歼,并与华北军区14纵一部在黄河铁桥会师。这样,中野未经攻坚,便歼灭脱离坚固工事逃跑的守敌1.1万余人,其中俘9500余人,控制了平汉、陇海铁路枢纽郑州,为南线决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之前,华野前委已在紧锣密鼓制定淮海战役作战计划。10月9日,他们召开第一次作战会议,形成符合主席战略的分割围歼敌7兵团计划。14日夜,华野前委召开第二次作战会议,根据主席著名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电报精神,细化了作战部署。会议还决定,31日,全军进至临沂、邹县一线集结,11月5日发起攻击。该计划于10月16日上报军委,17日,主席以军委名义复电,表示完全同意。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敌统帅部为加强海州地区9绥区力量,先令100军增援海州,继而又半途召回,将其编入7兵团。黄百韬原指挥基本部队25军及广东于汉谋系统63、64军,共三个军;100军编入后,其部队增至四个军,围歼难度加大。华野前委遂在10月20日,又召开第三次作战会议。会议决定将围歼7兵团兵力,由五个纵队增至八个纵队;把袭取运河车站及炮车车站、隔断7、13兵团联系兵力,由一个纵队增至两个纵队。为隐蔽歼黄企图,令鲁西南部队提前出发,向商丘、砀山进攻,牵制2兵团;其余部队25日以后并行开进。
10月22日,主席于复电完全同意该方案。23日,郑州解放消息传来,他于当日五时致电陈邓、饶粟谭,要求粟裕、谭震林交济南事务交给饶漱石,速赴南线指挥,以便在11月5日,准时发动淮海战役。电报还请粟谭令华野3纵、两广纵及鲁西南地方兵团,于10月底进至商丘、砀山以北,接受陈邓指挥,形成一个突击集团。该集团第一个目标是歼灭敌16兵团,第二个目标是攻占宿县、蚌埠。粟、谭等接电后,于当日发布《淮海战役预备命令》,规定各部在11月3日集结完毕,5日发起战斗。
面对放弃郑州、开封事实,敌统帅部意识到了徐州位置的孤立,遂赶紧拟定了“徐蚌会战计划”。该计划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是集中优势兵力于津浦路徐蚌段两侧,其中以一到两个军防守徐州;当解放军南下时,集中全力寻机决战。方案二放弃徐州,把主力撤到淮南,依托河川,形成一条绵亘的防线。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6 11:45:45 +0800 CST  
发错地方了。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6 11:47:57 +0800 CST  
@柳江2013 2015-10-26 08:02:40
从黄浚案、张蔚林案等的发生和破获来看,戴笠飞机失事后,军统的防谍反渗透能力大大下降了,中统也不复三十年代接连破获大案要案的风采。
-----------------------------
那你太孤陋寡闻了,听说过王石坚案吗?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6 13:05:40 +0800 CST  

@衣雪人 2015-10-24 12:28:55
那个不是一大的决议文件,只是陈公博个人的回忆文章
-----------------------------
@zhaoyu1027 2015-10-24 17:55:05
不是陈公博回忆录《苦笑录》,而是他早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论文《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的附录,记录了一大的文件。
-----------------------------
@衣雪人 2015-10-25 17:21:16
呵呵,俺不想再争辩了,其实你也应该知道什么是文件资料,什么是回忆内容.如果陈公博附录的文件证明是一大当时的记录才能算
-----------------------------
@zhaoyu1027 2015-10-25 19:20:41
不要不服气,请看资料:
1921年夏天中共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公博被推举为广东的党代表,兴冲冲赴会,又气急败坏逃回,他对共产党产生了不满。据他的回忆,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大会主席张国焘气焰嚣张,处处仰苏联鼻息。
中共一大由于被法租界的特务发觉并搜捕而被迫中断。大家被迫转移,由于慌忙出走,又销毁了大部分文件,同时又因为对一大的纲领和文件有了激烈的争议,当时决定不能发表其文件......
-----------------------------
@衣雪人 2015-10-26 13:13:33
唉,你的缺点就是对你自己过度自信,对你相信的东西过度自信.陈公博所提供的文件原本现在何处?鉴定的过程怎样?结论真的如此?参与一大的人回忆都说会议记录是毛泽东,那么陈公博所拿到的文件必然又是毛泽东的手稿了,俺倒是很期待哩
-----------------------------
陈公博文件当然不是毛主席记录稿,记录稿存在中共中央,早已遗失。但他这个附录已经中共中央权威认定,你就别在这里胡搅蛮缠了。
你虽然对网络反共、反毛汉奸斗争坚决,但思想确实僵化得很。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6 13:44:49 +0800 CST  

@衣雪人 2015-10-24 12:28:55
那个不是一大的决议文件,只是陈公博个人的回忆文章
-----------------------------
@zhaoyu1027 2015-10-24 17:55:05
不是陈公博回忆录《苦笑录》,而是他早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论文《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的附录,记录了一大的文件。
-----------------------------
@衣雪人 2015-10-25 17:21:16
呵呵,俺不想再争辩了,其实你也应该知道什么是文件资料,什么是回忆内容.如果陈公博附录的文件证明是一大当时的记录才能算
-----------------------------
@zhaoyu1027 2015-10-25 19:20:41
不要不服气,请看资料:
1921年夏天中共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公博被推举为广东的党代表,兴冲冲赴会,又气急败坏逃回,他对共产党产生了不满。据他的回忆,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大会主席张国焘气焰嚣张,处处仰苏联鼻息。
中共一大由于被法租界的特务发觉并搜捕而被迫中断。大家被迫转移,由于慌忙出走,又销毁了大部分文件,同时又因为对一大的纲领和文件有了激烈的争议,当时决定不能发表其文件......
-----------------------------
@衣雪人 2015-10-26 13:13:33
唉,你的缺点就是对你自己过度自信,对你相信的东西过度自信.陈公博所提供的文件原本现在何处?鉴定的过程怎样?结论真的如此?参与一大的人回忆都说会议记录是毛泽东,那么陈公博所拿到的文件必然又是毛泽东的手稿了,俺倒是很期待哩
-----------------------------
@zhaoyu1027 2015-10-26 13:44:49
陈公博文件当然不是毛主席记录稿,记录稿存在中共中央,早已遗失。但他这个附录已经中共中央权威认定,你就别在这里胡搅蛮缠了。
你虽然对网络反共、反毛汉奸斗争坚决,但思想确实僵化得很。
-----------------------------
@衣雪人 2015-10-26 13:56:55
呵呵,那么你进一步证明了陈没有文件原稿的事实,剩下就无须多说了.至于俺是不是思想僵化,完全要事实来证明,而不是依靠臆测改开路线的正确性来证明
-----------------------------
无须我证明,中共中央已经证明。你连中央的招呼都不听,岂不思想僵化?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6 14:01:57 +0800 CST  

@衣雪人 2015-10-26 13:13:33
唉,你的缺点就是对你自己过度自信,对你相信的东西过度自信.陈公博所提供的文件原本现在何处?鉴定的过程怎样?结论真的如此?参与一大的人回忆都说会议记录是毛泽东,那么陈公博所拿到的文件必然又是毛泽东的手稿了,俺倒是很期待哩
-----------------------------
@zhaoyu1027 2015-10-26 13:44:49
陈公博文件当然不是毛主席记录稿,记录稿存在中共中央,早已遗失。但他这个附录已经中共中央权威认定,你就别在这里胡搅蛮缠了。
你虽然对网络反共、反毛汉奸斗争坚决,但思想确实僵化得很。
-----------------------------
@衣雪人 2015-10-26 13:56:55
呵呵,那么你进一步证明了陈没有文件原稿的事实,剩下就无须多说了.至于俺是不是思想僵化,完全要事实来证明,而不是依靠臆测改开路线的正确性来证明
-----------------------------
@zhaoyu1027 2015-10-26 14:01:57
无须我证明,中共中央已经证明。你连中央的招呼都不听,岂不思想僵化?
-----------------------------
@衣雪人 2015-10-26 14:11:45
中央的招呼有很多,陈独秀有陈独秀的中央招呼,王明有王明的中央招呼, 文革中中央的招呼是刘少奇是工贼叛徒邓小平是走资派,抓四人帮的时候i中央的招呼是四人帮反对文革反对毛主席.要是只要中央招呼了都听,那么必须精神分裂
-----------------------------
一大文件是否真实,与政治路线正确与否,根本是不同性质问题。这类问题任何一届中央认定,都具有权威性,你就别胡搅蛮缠了。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6 14:14:59 +0800 CST  
第七十七章 第二战线
中共除了由解放军在正面战场打击国民党军外,还十分注重对国统区工作的领导。1946年12月16日,中央决定成立城市工作部,负责国统区一切工作,由总理兼部长,李维汉任副部长。解放区各中央局、分局和有关区党委都设分部,国统区则设两个单位:香港分局管辖华南工作,其余国统区统归上海局管辖。国统区工作的基本思想,就是不断揭露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镇压人民的真面目,动员人民起来与国民党当局斗争,使其后院起火、内外交困,这就是除了正面战场第一条战线之外的第二条战线。
当然,要使国统区人民起来反对国民党统治,也非轻而易举之事。如果国民党当局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则无论中共城工部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得到其想要的结果。但恰恰是国民党当局自己,奉行全面内战政策,使国统区经济不堪重负。而《中美商约》在中国单方面生效执行(美国国会暂未批准),民族工业受到巨大打击,更使国统区面临严重经济危机,这就让国统区人民想不反抗也难。
大规模经济危机是在1947年2月发作的,这与时任国民党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长宋子文的金融政策,有着极大关系。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接收了大量日伪资产和美军剩余物资,据说价值高达100亿美元以上。他们又将用行政命令,将法币对伪中储券比价,从1:25的市场行情,强行规定为1:250,通过使沦陷区百姓财富缩水,据说也获取了不少于100亿美元的财富。而且,子文针对法币发行准备金充足,经济状况由严重通货膨胀,一变为物价骤跌、银根紧缩的暂时情况,又组织黄金价格评定委员会,指定中国银行在重庆按市场价买卖黄金(类似于中国人民银行吞吐国债调节银根的公开市场业务)。截止到1946年2月28日,此举共买入68.5万余两,卖出22万余两,既放松银根,制止物价下跌趋势,又增加了黄金储备,国统区经济形势“一派大好”。
不过,这样的经济形势是在国共和谈大背景下取得的。全面内战爆发后,军费猛涨,几乎占到国民党当局财政收入的80%,剧烈通膨再次抬头。子文对此情况早有预料,故反对全面内战。老蒋为了获得这位“国舅”兼“财神”支持,口不择言称:三个月就可以消灭中共,结束内战;随即觉得失口,修正为六个月。让不懂军事的子文信以为真,觉得既然内战只有三到六个月时间,那遏制通膨维持金融稳定,是有把握的。他的办法也简单,就是逆向操作“公开市场业务”。即前一阶段为遏制通缩,用法币购入黄金;那下一阶段只要抛出黄金回笼法币,就可以控制通膨了。
子文这样做也是有底气的,当时国民党当局拥有黄金900余万两,外汇10亿多美金,且抗战末期,美国财政部长摩根韬曾向时任驻美采购团团长的子文承诺,向国民党当局贷款20亿美元。抛开谈判中还未到手的20亿美元不谈,仅手头上这些财富,就十分雄厚。
说到那900余万两黄金,不得不说说来源。其实,这是由中国从欧洲地理大发现以来,数百年来用丝绸、瓷器、茶叶三大出口“拳头产品”,从西方国家赚来的美洲白银演化而来的。尽管鸦片战争以来,鸦片流入、白银流出,《南京》、《北京》、《马关》、《辛丑》诸条约赔款无数,但留在中国官民手里的白银依然很多,中国仍旧是世界上重要的银本位国家。延至1934年,美国政府经不起白银利益集团游说,实施《白银收购法案》,大幅提高银价,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为此,国民党当局被迫于1935年11月,实行币制改革,发行与英镑、美元挂钩的纸币,称为法币。用法币收兑的银元,则向美、英大量出口(至抗战爆发时,约2亿盎司,即2亿两白银),变成了外汇。抗战中,国民党当局以这些外汇在美国购买了570万两黄金(基本与2亿盎司白银等值),加上国内用白银等收购黄金,便完成了硬通货储备由白银到黄金的过程。
可以这样说,子文这时要抛售的黄金,其实是中国四五百年来积攒起来的精华。但抛售黄金虽能减缓通胀速度,却不能根除通胀,故很多资本为求自保,在全面内战爆发后,纷纷买入黄金。到后来,连国民党军将领也将军饷运往上海,抢购黄金,从中渔利。市面黄金供不应求,各路资本便转而抢购美钞外汇。这样,越涨越买,越买越涨,到1947年2月中旬,黄金只剩下230余万两,美元濒于枯竭。而内战非但没有如老蒋所言结束,反而达到白热化程度。子文再也吃不住劲,只好向老蒋汇报。
老蒋视黄金、外汇储备为除军队之外的第二政权基础,骤然听说该基础已被子文毁坏,是又急又气。他赶紧命令中央银行,于2月15日正式公告停止抛售黄金。次日,国防最高委员会通过“经济紧急措施方案”,宣布禁止黄金及制品买卖,禁止黄金作为货币流通,冻结金价。由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组织“经济监察团”,调查商民投机倒把行为。宣某在上海发动军警,挨家挨户搜查。短短十余天中,他们收缴黄金20多万两、美金120多万元及价值300多亿元的棉纱,算是稍微挽回了点子文造成的损失。而子文自身也遭监察院弹劾、立法院质询,罪名是玩忽职守,收受贿赂,勾结商界人士以牟取暴利。
由于陈伯达在1946年11月所著《中国四大家族》一书里,把子文列入贪腐无度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中。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子文抛售黄金其实是巧立名目,乘机将国家的黄金据为己有。但平心而论,子文1949年移居美国,全家坐吃二十余年,到1971年去世,尚有遗产1000万美元,肯定不属于廉洁。而说他靠制定经济政策掏空国库送入私囊,却也与其财产状况不符。考虑到他还是一个对国家有一定责任感的官员,故推定他抛售黄金,主要还是误以为老蒋很快能结束内战,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期间,他应该也利用职权,购买了一定数量黄金牟取利益,算是“公私兼顾”。
当然,老蒋在监察院、立法院提交的子文失职材料上批示:“事到如今,有何办法!”,倒不是因为体谅他好心办坏事,而是还对子文能从美国获得20亿美元一事抱有希望。但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美军正在西太平洋与鬼子逐岛争夺,需要国民党军牵制大批鬼子兵。而时间到了1947年,美国需要国共两党互相争斗形成僵局,以便控制中国。在这种形势下,20亿美元贷款谈判陷入僵局。眼看自己没了被老蒋利用价值,子文识趣地递交了辞呈,老蒋也不可能挽留,于3月加以批准。但念及子文在西安事变中的斡旋之功,老蒋又任命他为广东省主席。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7 10:45:59 +0800 CST  
子文去职并不能挽救国统区经济颓势。“经济紧急措施方案”实施的最初一个半月,物价确实维持了平稳。但从4月开始,尽管军警严查黑市,大米价格还是涨了一倍,棉纱涨了近70%,其余物价涨幅也在这个范围里。而根据紧急方案,职工生活指数却依然被冻结,这意味着工薪阶层生活水准要下降50%。于是,上海10万职工在5月初,陆续向总工会、社会局请求解冻生活指数,史称“饿工运动”。5月14日,南京电信职工决定声援上海工人。
相比之下,教育界教师生活水准下降,学生学费、生活费上涨,所引发的不满更为严重。这时,以刘晓为书记的上海局和以刘仁为部长的晋察冀城工部,乘势在上海、北平、南京等地学运进行引导部署。5月4日是五四运动二十八周年,各校学生自然不会错失良机,纷纷发表纪念五四宣言,宗旨就是反内战、要和平、争民主。这些口号矛头直指正在打内战的国民党当局,当然不会为其所容,而会遭到镇压。
果然,以上海以法学院为代表的三十余所院校同学,在上街贴标语时,遭到警察殴打和拘捕。而这正是掀起学运的好由头,上海学生随即成立五四后援会,要求惩办凶手,赔礼道歉等等。国民党当局自然不会答应,学生目的在于挑事,也希望不答应条件。但还没等学生发难,5月6日,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发表宣言,要求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授工资,并与物价指数挂钩。
教授们一发宣言,学生对通胀的敏感神经立刻被触动。5月12日,中央大学公费学生提出大幅增加伙食费并与米价挂钩的要求,同时,从即日起罢课,直到要求得到满足为止。而且,等所有膳食费吃光后,他们还要发起饥饿大游行,去相关部院请愿。次日,中大学生代表果然拿着有1500名学生签名的请愿书,去行政院和教育部递交,但请愿书未获接受。于是,该校系科代表大会决定,14日下午一时,全体到行政院请愿。
中大学生最终还是决定先礼后兵,5月14日仅派10名代表去往行政院和教育部。这次,两处官员都出面接见。其中,教育部官员同意将学生月伙食费从2.4万元提到4.44万元,但离学生10万元要求相去甚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15日,中大等校便出动了4000多学生举行饥饿游戏,集体还到行政院、教育部请愿。这天,整74师正完全在孟良崮被包围,老蒋忙着部署“中心开花”,哪里顾得到学生闹事?于是,根本无人出面与学生对话。
5月16日是整74师覆灭之日,老蒋更是如丧魂魄,不会在乎学生感受。而中大等校学生回去休息,私立金陵大学700余名学生又去行政院请愿。他们从下午一时十五分到五时三十五分,与行政院副院长王云五(四角号码字典发明者)反复交涉不得要领,索性集体到行政院员工食堂蹭饭。王副院长为息事宁人,赶紧增加伙食,敞开供应。金大学生吃饱喝足,就在行政院内举行晚会,直到晚十时才返校。但他们并未因蹭到一顿饭就善罢甘休,连夜成立执委会,宣布加入中大等发起的罢课行动。
中大这天也在学校里再开系科代表会,决定组织南京市专科以上学校联合会,并于5月17日正式宣告成立。该会提出四项要求,除了每月10万元伙食费为基数外,进一步提出拿军费弥补教育费,使教育费达到财政支出的15%。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当日,北平的清华大学、杭州的浙江大学及上海由五四后援会演化而来的国立学校联合会,均提出类似主张。
5月18日,面对风起云涌的学潮,刚刚从整74师覆灭伤痛中恢复过来的老蒋,终于对学生露出了獠牙。他发表《整饬学风维护法纪》谈话,判定学生受中共直接或间接指使,打着增加公费生伙食费旗号,做目无法纪之事,宣布将“断然处置”!老蒋一声令下,国民党当局立刻在当日,出台《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规定罢课、罢工、罢业及示威游行都属非法,各地政府必须紧急处置,对触犯刑法者,扭送司法机关处理!同日,教育部也出台临时办法,勒令学生复课,并要查出滋事分子,“首恶必办(开除学籍),胁从不问”。
但在学生眼里,老蒋讲话也好,各种禁令也好,都是废纸!5月18日当天下午,北平的清华、北京(当日刚加入罢课行列)两大学及从天津来声援的北洋大学(现在的天津大学),组织了四支宣传队,到北平闹市区向市民宣传他们的诉求。而国民党当局既然颁布禁令,肯定要设法执行,以维护其“权威”。
国民党北平当局派出的是,青年军208师官兵。青年军来历前面已有详述,与大学学生“本是同根生”,却没料想他们出于对国民党甚至老蒋的极端效忠,竟死命毒打学生,反过来倒是宪兵把两者分开,真是“相煎何太急”!“兄弟相残”的结果是,学生重伤8名轻伤18名,史称北平五一八血案。由于学生和国民党当局矛盾无法通过协商缓解,故该起血案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果然,到了国民政府参政会开幕的5月20日那一天,京沪苏杭区专科以上16校学生,便要通过在南京游行,来给会议施加压力。但国民党当局早有准备,一早就派出宪兵、警察外加消防车,封住各校校门,不让学生出来。学校里亲国民党的高级职员、教授等,也来劝阻学生出校。各校学生当然不会屈服,不断在校门口宣传唱歌,争取群众支持,迫使军警让路,最后终于冲上街头。但学生到了街头,遭遇的还是军警殴打、消防水龙袭击。一天下来,学生虽达到了示威游行目的,但有数十人受伤,而军警也有少量轻伤。这次事件史称“五二〇”惨案,当然按情节来说,似乎还谈不上惨。
5月20日这天,北平、天津学生也同时举行示威游行,他们的诉求除要求增加伙食费外,又增加严惩制造“五一八血案”的青年军凶手新内容。时任北平行辕主任的李宗仁虽未同意学生诉求,但至少派代表做了敷衍,故北平游行仅两人受伤、一人被捕、一人失踪。可天津学生却遭到国民党市政府雇佣的数百名暴徒袭击,结果被打伤49人,也被称为“天津五二〇血案”。
系列血案一发生,社会各界纷纷声援学生,谴责国民党当局,其中比较著名的人士有:郭沫若、马寅初、李济深、何香凝以及被老蒋逼迫“出国考察”的冯玉祥。学生们闻之胆气愈壮!5月22日,京沪苏杭区专科以上18校(又增加两校)学生请愿团为五二〇惨案,在南京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其要求也跟平津学生一样,水涨船高,加入了惩办凶手的内容,并通电全国,宣布定6月2日为“反饥饿、反内战、反暴力日”。上海、苏州学生组织在同日,北京学生组织在24日,也发出类似宣言,声援南京学生。全国其余20多省学生也以罢课、演讲等形式,呼应京沪、平津地区学生的行动。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7 11:48:35 +0800 CST  
眼看事情越闹越大,国民党当局决心用逮捕学生领袖的办法,来瓦解学运。5月23日夜,上海军警冲入上法,逮捕学生14人。25日晚,军警、特务、流氓冲入交大,在校内亲国民党学生策应下,袭击正在召开的系科代表会,重伤2人,轻伤40余人,逮捕14人。27日凌晨,军警又冲击暨南大学,先在三时左右,从二院抓走两卡车学生,又在六时左右,从一院抓走近60名学生。30日凌晨三时,2000名军警再次包围交大,几百名特务冲入学校,按校内学生特务提供的名单,将还在睡梦中的自治会干事全部逮捕。到早上七时半,经交大教授交涉,军警才带着被捕学生撤退。全体学生为追回被捕同学,又尾随军警去警备司令部要人,结果又在途中遭军警殴打。因该日又是五卅,被称为新五卅惨案。
上海国民党军警的镇压,激起了本来还勉强中立的教授们愤慨。上海专科以上学校教授翦伯赞、沈体兰、马寅初等80余人宣布罢教,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见有人撑腰,学生愈发胆大,进而决定成立全国联合会。该会于6月18日在上海正式成立,出席成立大会的有南京、上海、浙江、江苏、华北、河南、武汉七区代表,而昆明、青岛、广州等地学校也来电表示赞同并参加。
当然,在国民党当局眼里,此乃非法组织!为此,教育部、社会部在6月20日,连续向上海及全国拍发电报,要求取缔,拘捕为首份子。故这届学联仅存续了两天时间。但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将这届学联也看作是自己发展的源头,从五四时期的第一次学联会议算起,这次会议被算作学联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到2005年,全国学联已经开到了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
此后,学生斗争转入向社会义卖、募捐以帮助贫困同学的助学运动阶段。到8月初,又因国民党当局开除进步学生,展开了反迫害运动。总之,直到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崩溃,国统区学运始终连绵不绝。尽管学运本身不可能推翻国民党统治,但却显示了人心向背。许多国民党统治集团人物,与老蒋离心离德;特别是国民党军中高级将领,在日后大决战阶段纷纷倒戈,跟由学运造就的政治氛围,有着极大关系。对此,主席在5月30日为新华社写的一篇题为《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收入毛选第四卷)一文中,将国统区人民斗争誉为“第二条战线”。
除了国统区城市斗争外,第二条战线还包括中共在国统区农村开展的游击战争。比较著名的游击区有琼崖、闽浙赣、苏浙皖、陕甘黄龙山及淮北等地。而苏北、山东、冀东、陕北这些局部被国民党军占领的解放区里的游击队活动,则因还是解放军主力部队实施运动战的地域,也就作为正面战场的一部分,未算作是游击区。
在这些游击区中,淮北和陕甘都是全部内战爆发后被敌军占领的解放区,群众基础好,且靠近解放区,容易得到接济。所以,那里的游击队实力雄厚,几乎已能达到1942年华北敌后武工队的效应。琼崖游击队从红军时代坚持至此,也是一支劲旅。至于其余地区,则是解放军从南方多个解放区撤退后留下的火种,规模十分有限。尽管那些地区的游击队还无法撼动当地国民党统治,但当解放军主力在北方歼灭国民党军主力,向全国进军时,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向导作用。尤其是琼崖游击队,成为解放军抢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解放海南岛的关键性因素。
综上所述,1947年5月底形势对国民党当局已极其不利,特别是南北两线的国民党军主力处境开始恶化。对此,主席在《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文概括道:“蒋介石全部进犯军已深入绝境,被解放区人民和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想要逃脱,已很困难。”当然,这段话虽将在不久成为事实,但此时,北线的东北、华北国民党军如不想呆下去了,随时可以取道海路,撤回江南。即使老西所占据的太原,东、南、西三个方向与主要国统区联系已被切断,却也可以取道同蒲路北段逃往大同,从这里中转或东或西,逃命之路依然畅通无阻。而陇海路及津浦、平汉两路南段仍畅通无阻,南线国民党军早晨动逃跑念头,晚上就可以齐装满员到达南京、武汉。所以说,主席这话还属言过其实,只是精确的预言而已。
不过,这就存在一个大问题。主席这篇文章不是党内秘密文件,而是向全国公开广播的新华社评论,老蒋也有资格收听。他听后,会不会感到大事不好,下令撤兵去保他的半壁江山呢?不会的。前面早已分析过,老蒋在当时是才能仅次于主席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志向也是统一中国,重建中央集权政体。故尽管军事形势不利苗头已经显现,老蒋为了“统一大业”,还不得不苦苦支撑,而不至于听了“虚声恫吓”,就率兵屁滚尿流逃回江南。因此,当他听到新华社评论(应该能猜到就是主席手笔),肯定认为那是中共在做不战而取北中国的“迷梦”,故尽管一度产生放弃东北、专心“经营”华北的念头,却最终决定决不能“上当受骗”,而原地苦撑。当然,等老蒋真的上当受骗,把作为政权基础的精锐主力全部葬送以后,再向中共苦苦哀求江南半壁时,一切都晚了。
而各路解放军正不断发起新的战役,以实现主席将敌军重重包围起来的战略构想。东民联在4月初粉碎了敌军对临江解放区最后一次进攻以后,进行了一个多月休整。在此期间,中央军委在4月又决定,把属于晋察冀的冀热辽军区,划归东民联建制,这样,东民联兵力更为雄厚。到5月初,南、北、东满及冀热辽部队一起转入进攻。这次进攻在四野军史上被称为“1947年夏季攻势”,战役目标是北满、东满部队大举南下,南满部队积极西进,打通相互间联系,形成一个拳头打击敌人。
5月8日,1、2纵和独1、2师从北满出发,一路攻克由国民党军地方部队把守的据点,兵锋直指怀德。到13日夜,2纵2师包围了怀德,其余部队纷纷占领外围阵地,以阻击敌援军。怀德守军以新1军30师90团为核心,配以保安70团及骑2师一部,共5000余人,县城地势高、工事坚固。林总于14日决定,以2纵4、6师和独2师加西满炮兵团围攻怀德;以2纵5师在怀德以南十里堡一线展开,准备阻击四平方向援敌;以1纵和独2师在怀德以北五道河子一线布防,准备阻击长春方向援敌。
南满的3纵、4纵10师和辽东解放区部队,也在5月13日,向沈吉线清源至柳河段发起攻击。到次日拂晓,他们攻占一批车站和据点,歼灭敌60军184师一个团和93军暂20师一部共2900余人,切断了沈吉线。东满部队则从11日开始,向拉(法)吉(林)线出击。到13、14日,攻克龙泉屯等据点,全歼敌保安7团,严重动摇敌军花了一年时间修筑起来的防御工事体系。刚划归东民联的冀热辽军区,也向驻锦承路的敌13军进攻,12日攻占公营子等四个火车站,切断了锦承路。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7 12:52:22 +0800 CST  
见东民联来势凶猛,老杜赶紧调兵遣将,进行反扑。在北线,他令长春敌军出动新1军30、50师共四个团,四平敌军出动71军88(系3月大部被歼后重建)、91师,分头援救怀德。在南线,他令新6军新22师等部共六个团,由该军军长廖耀湘率领,向沈吉线反扑。而到5月16日,从四平援救怀德的敌71军,已进至怀德以南大黑林子地区。
时不我待,5月16日十九时,经过充分准备的4、6两师,分别从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对怀德发起猛攻。这次,东民联步炮协同好,仅两个小时就摧毁城西南防御工事,突入城内。敌军利用建筑物及地堡作为火力点,封锁了城内主要街道。东民联自然不会以人海撞火海,作无谓牺牲,他们对建筑物进行破墙凿洞,绕到守敌身后,将其打得措手不及。
战至17日拂晓,怀德守敌基本被歼,仅90团团长率残部400余人,在城东南角关帝庙里,仗着地势高耸、周围开阔,负隅顽抗。他们连续击退东民联多次进攻,还不断打信号弹,向已经接近的援敌示意。而这时,援敌88师已进至怀德城南十里堡,猛攻5师阻击阵地,一旦让他们攻入城内,接应关帝庙残敌,则全歼守敌将成泡影,敌我双方士气就将此消彼长。关键时刻,林总毅然决定,只以2纵小部兵力继续拿下关帝庙,以独1师单独阻击北线新1军,集中1纵全部、2纵大部,向南包抄围歼71军两个师。
林总作出部署后,城内负责解决残敌的部队迅速侦查地形,重新选择突破口,并调来炮兵抵近轰击。残敌终于支撑不住,于上午被歼,这也意味着怀德5000余守敌的覆灭。到十时,敌88师得到该消息,并获悉东民联大军已经南下包抄,便想回撤。但哪里还有机会?5师死死拖住他们,根本不让脱离战线。位于后面大黑林子的91师本有机会撤逃,却怕落下见死不救罪名,在原地徘徊。
东民联将士抓住机会,当晚占领大黑林子镇,将两师敌军包围了起来。5月18日六时,总攻开始!与华野、刘邓军以建制对建制打法不同,东民联采取的是分割穿插战法,瞬间将两个师敌军据守的村庄变成一个个孤岛。来助战的敌空军根本分不清彼此,也就无法投弹、扫射。战至十八时,刚重建的敌88师被全歼,自愿陪伴的91师也被歼一部,71军参谋长和88师师长均死于乱军之中,91师副师长则当了俘虏。而东民联南满部队,也在5月16、17日,奋战一昼夜,在南山城子地区将新22师等击溃,歼敌1500余,缴获一批美式武器。
看到东民联变得如此凶悍,以往一个营都敢单独出击的国民党军慌作一团,纷纷从野外和小据点逃往大城市。5月18日,本来援救怀德的新1军四个团,竟被阻击他们的弱旅独1师及西满骑兵部队,追赶到长春市郊。19日,独1师等乘势占领长春飞机场,吓得美国驻长春领事馆于20日匆忙撤走。东满部队也于18日在三家屯子地区,歼敌保6旅大部。并迅速扫清松花江以东地区敌守军,控制拉吉线80余里,直逼吉林市郊。防守乌拉山的敌新1军新38师114团,也在19日清晨弃据点逃入吉林。而冀热辽部队则在16日攻占围场县城,歼敌1000余人。冀东10、11旅等部于19日连续攻克昌黎、抚宁、迁安,歼敌2900余人,切断了北宁路。
乘着敌军恐慌,1纵于5月19日占领公主岭、郭家店,辽吉军区部队相继占领郑家屯、梨树等地。22日,南线部队又包围了位于沈吉、四(平)梅(河口)、梅(河口)辑(安)三条铁路交汇点的梅河口,并于24日发起攻击。25日,3纵攻占东丰,歼敌青年军207师一个团。28日,3、4纵协同作战,终于攻克梅河口,全歼敌重建的184师7000余人,俘获敌师长。29日,2纵奔袭包围昌图。31日,3纵攻占西丰。而在东满,老爷岭敌守军敌新1军新38师114团,眼看同伙已逃跑,也不顾自己善打丛林战的光荣历史,于19日深夜烧毁辎重,向小丰满方向逃跑。结果在6月2日,16、18师和东满独立师在老爷岭以南的深山密林中追截,全团3000余人尽数被歼。
梅河口、老爷岭的解放,又使驻海龙敌60军暂21师南北两面受威胁。5月29日夜,他们弃城逃跑。但独立1、2师及6纵一部、东满部队在丛林中不断堵截,到6月3日,东满先头部队在双阳镇以南吉昌地区发现逃敌。顿时,6纵主力等部一拥而上,很快就将这支6000余众的云南地方军全歼。而在1日,2纵对昌图发起进攻。战至2日四时,全歼守敌91师一个团及从附近小据点逃来的保安队共4000余人,并在火车站缴获军火25车皮。至此,东民联已控制中长路150里,使四平之敌陷于孤立。3日这天,3纵还攻下西安,再歼青年军207师一部,使南北满解放区连成了一片。
而在辽南、辽东活动的4纵11、12师和南满独立师,也从5月23日开始,先后攻克通化、安东等一批上年10月被国民党军占去的南满重要城市,并控制了安东到沈阳郊区铁路和大石桥以南的北宁路各300余里,渤海海岸线800余里。辽南所取得的胜利,其实是将国民党军从海路与其主要统治区的联系基本切断。从此,东北国民党军与主统治区联系,主要就只有北宁路和空运两个途径了,这个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东北战场形势发展至此,国民党军处境已经和主席在5月30日所说的“深入绝境”十分接近了。当然,此时国民党军还有一定战斗力,如果想逃跑,东民联并不能拦住他们。前面已经讲了,老蒋最终决策苦撑待变。欲知他是如何作出这个错误决策的,请看第七十八章《再战四平》。
在结束本章之前,要谈的是五二零学运中的学生与中共关系问题。尽管在当时,主席将学生的斗争看作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也就是把学生看作为革命战友。但到夺取全国政权后,主席的做法就不一样了。针对解放前70%的大学生是资产阶级和地主子弟的情况,他制定了对这些当年奋战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第一线的前大学生、现在的知识分子的改造政策,显然已不把他们当革命战友看了。
种种事实表明,主席即使在1947年,内心里也没把国统区大学生当革命战友看待。只是他们发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对搞垮国民党当局,促成革命胜利,有帮助而已。按照统一战线原则,哪怕是地痞流氓土匪在反对国民党当局,主席也要对其统战,看作“革命战友”。至于等全国解放后,这些昔日“革命战友”如不服从中共领导,继续在城市里为非作歹,或在乡村占山为匪,那就不客气了,坚决镇压没商量!而与他们相比,主席对待知识分子已经算是很宽容了。
撇开旧中国大学生倒底是不是中共革命战友这个问题不谈,主席的斗争策略是值得肯定和取法的。这个策略就是,为了达到当前目的,可以联合敌人的敌人,而不必考虑敌人的敌人是不是朋友,或者日后也是敌人。如果问,比起二十八宿这些教条主义者来,主席高明在哪里?笔者认为,高明之处就在于此。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27 13:57:48 +0800 CST  

楼主:zhaoyu1027

字数:1292760

发表时间:2015-08-26 16: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12 01:57:48 +0800 CST

评论数:130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