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的故事这样讲才精彩

@zhaoyu1027 1623楼 2015-10-14 06:50
@zhaoyu1027 1603楼 2015-10-13 20:46
@zhaoyu1027 1599楼 2015-10-13 18:42
@笑忘我2010 2015-10-13 13:46:19
楼主,真把自己当作中宣部了
真牛逼呀
还没怎么样就剥夺了别人的化语权了
就楼主这样的货色
但凡有点权力在手
那还不掀起血雨腥风呀!
怕怕怕!!!
-----------------------------
你没调查研究,就不要乱发言。
……
-----------------------------
@笑忘我2010 2015-10-14 10:41:24
我靠,简直就像个刚生下蛋的小母鸡
真是笑死人了
你不许我发言我就不发言了?
你是什么东西?
当然,我知道你是个好奴才
奴才维护主子的一片孝心还是苍天可鉴的
咱虽然看不起,还是有点小 感动
只是我很好奇
你凭什么不让别人发言呢?
哦,明白了
我知道当然是依靠主子的权柄了
狗奴才,是吧
-----------------------------
无耻汉奸狗,你还跳得了吗?只能乖乖被我痛殴了吧?像你这样的出卖灵魂者,就是欠揍!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6 13:00:01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0 10:52:50
张国焘在莫斯科时,和王明等人有过矛盾和冲突。据盛忠亮在《莫斯科 中山大学 和中国革命》一书中说,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张国焘“被完全打垮了”,“遭到了彻底失败”。张国焘回国后,看到了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把持了党中央的领导权,又有共产国际米夫作后台,他为了借助王明等向上爬,费尽心机来弥合他们间以往的裂痕。于是,张国焘便拚命吹捧四中全会和王明,竭力向王明等人靠拢。他急急忙忙于二月七日和三月......
-----------------------------
@zhaoyu1027 2015-09-10 14:52:04
再如果张善于团结留苏派,争取到多数,并一同北进,到达延安,可还有右倾分裂的口实?
你没看《我的回忆》?两军会师后,留苏派对张国焘连连谴责,一心想按到江西架空毛主席的先例,架空张国焘。张国焘怎么可能和他们搞团结?
-----------------------------
@新昌仁慧 2015-09-10 15:13:05
两军会师之后不久,博古的铁杆支持者,中宣部长凯丰就用在《布尔什维克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列宁论联邦》文章,拉开了对张国焘等人进行批判的序幕。从此以后,博古和张闻天、凯丰等再次祭出了他们在剥夺李立三和毛泽东的权力时所施展过的“先批判,后夺权,残酷迫害送苏联”的这个法宝,开始了对张国焘个人以及整个四方面军所存在的严重的军阀作风的指责。当博古和张闻天、凯丰等人把曾经在毛泽东和李立三身上施用过的这......
-----------------------------
@zhaoyu1027 2015-09-10 15:56:39
是的,就是这情况。张国焘不可能去团结二十八宿,而只能逼他们与毛主席团结。
-----------------------------
@新昌仁慧 2015-09-10 16:31:42
毛泽东对张闻天怨恨较深,当着人们的面却说说张闻天是“明君”,叫张闻天妻子刘英为“娘娘。他因管军事,又自封为“毛大帅”。于是“明君”、“娘娘”、“大帅”,就在少数领导同志和熟人的圈子里称呼了一阵。张闻天对刘英有意怎能逃过毛泽东的眼睛。1935年4月,经毛泽东提议,由李富春亲办,一纸调令便将刘英调到中央队接替邓小平担任秘书长。说秘书长职责主要是为政治局和书记处(常委)服务,照顾中央领导人在行军途中的......
-----------------------------
@zhaoyu1027 2015-09-10 17:30:54
不同意毛对张闻天怨恨深。毛原先比较欣赏张闻天战略头脑,对其在洛川会议上的表现满意。原打算委以重任,特地用以江青结婚试探洛甫,看他是否唯命是从。洛甫耿直,反对毛江 婚姻 ,从此跌入冷宫。
-----------------------------
@新昌仁慧 2015-09-11 07:45:28
杨尚昆晚年评价毛泽东:出尔反尔讲过的话可重新变过。这个人非常多疑。从毛泽东方面来说,首先是因为同张闻天的合作多少带有勉强性质。他本来就看不起张闻天,但却不得不保持某种“君臣”关系,心中自然不服。随着他权力的上升和对张闻天需要的减弱,在同张的关系上就显得越来越不耐烦了。而且这种厌烦情绪竟保持了一辈子。其次,他同张的作风、性格、爱好等也相差甚远,造成看不惯和谈不拢。他把张闻天看成“洋房子先生”......
-----------------------------
实际上他并不是要当官,而是对经济工作有兴趣,他是搞经济学的,研究资本论的。而且在经济上确有建树。解放以后经济构成,混合经济是他提出来的。但是毛泽东怕他揽权,不愿意让他搞。

张闻天研究经济,其实也是纸上谈兵。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6 13:34:16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1 08:10:19
从19世纪末叶起,中国就成了日俄两家竞相掠夺的猎物。日俄曾三次签订密约,划定了瓜分中国的分界线:北满和内蒙西部归俄国,南满和内蒙东部归日本。苏联十月革命后,日苏关系恶化,原来的“协商瓜分”变成了“竞争瓜分”。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独霸全满,打破了原来的协议,引起苏联反弹,日苏关系更加紧张。当时日本正在假手德王入侵内蒙,如果西北效法外蒙独立出去,变成苏联的保护国,陕、甘、宁、青、新成了苏联势力范......
-----------------------------
毛原来怀了杀蒋后获得斯大林谅解的侥幸之心,因此压下了12月13日宋庆龄转去的斯大林威胁要抛弃中共的电报。

不对。毛主席撺掇张杨杀蒋后,会将责任全推给张杨,自己根本不会承认。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6 14:26:35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1 08:10:19
从19世纪末叶起,中国就成了日俄两家竞相掠夺的猎物。日俄曾三次签订密约,划定了瓜分中国的分界线:北满和内蒙西部归俄国,南满和内蒙东部归日本。苏联十月革命后,日苏关系恶化,原来的“协商瓜分”变成了“竞争瓜分”。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独霸全满,打破了原来的协议,引起苏联反弹,日苏关系更加紧张。当时日本正在假手德王入侵内蒙,如果西北效法外蒙独立出去,变成苏联的保护国,陕、甘、宁、青、新成了苏联势力范......
-----------------------------
“我通宵没睡,花了很多时间与毛密商。我们一致认为如果不遵照莫斯科的指示办事,得不到苏联的支援,反而会被国内外各种势力围攻,后果是会很严重的。如果照这三点指示进行,张杨共三角联盟可能立即破裂,即使我们避免了这种破裂,和平解决以后,蒋氏的报复,将是难免。两相比较,第一条路是走不通的,极为显然;第二条路虽阻碍重重,也许能找出一线希望。”

这是张国焘给自己编造的贴金故事,不要说张未必有此智慧,就算有,以毛主席当时的智慧及与张的关系,根本不会给张见面单独密商的机会。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6 15:10:25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1 08:22:41
北进战略的成功,是基于西安事变这样不可预测的因素。事实证明,从保存红军有生力量的角度来讲,张国焘是正确的。北进红军很可能将全军覆没。宁夏战役失败,红军的前景就非常危险了,毛泽东等中共高层经过多次研究以后,认为必须放弃陕北苏区,红军主力东进山西或者南下湖南和湖北,准备在外线作战一年的长征以后,在设法返回西北地区。这个决策中共也向苏联汇报了,苏联虽然已经明确表示不愿意红军再去中国腹地发动内战,但......
-----------------------------
北进战略的成功,是基于西安事变这样不可预测的因素。

什么叫不可预测因素,西安事变在政治层面上完全可预测可诱导。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6 15:42:21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1 08:22:41
北进战略的成功,是基于西安事变这样不可预测的因素。事实证明,从保存红军有生力量的角度来讲,张国焘是正确的。北进红军很可能将全军覆没。宁夏战役失败,红军的前景就非常危险了,毛泽东等中共高层经过多次研究以后,认为必须放弃陕北苏区,红军主力东进山西或者南下湖南和湖北,准备在外线作战一年的长征以后,在设法返回西北地区。这个决策中共也向苏联汇报了,苏联虽然已经明确表示不愿意红军再去中国腹地发动内战,但......
-----------------------------
张国焘是正确的。北进红军很可能将全军覆没。

仅从军事上考虑问题确实如此,但添加入政治因素,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6 16:30:29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1 08:22:41
北进战略的成功,是基于西安事变这样不可预测的因素。事实证明,从保存红军有生力量的角度来讲,张国焘是正确的。北进红军很可能将全军覆没。宁夏战役失败,红军的前景就非常危险了,毛泽东等中共高层经过多次研究以后,认为必须放弃陕北苏区,红军主力东进山西或者南下湖南和湖北,准备在外线作战一年的长征以后,在设法返回西北地区。这个决策中共也向苏联汇报了,苏联虽然已经明确表示不愿意红军再去中国腹地发动内战,但......
-----------------------------
毛泽东等中共高层经过多次研究以后,认为必须放弃陕北苏区,红军主力东进山西或者南下湖南和湖北,准备在外线作战一年的长征以后,在设法返回西北地区。这个决策中共也向苏联汇报了,苏联虽然已经明确表示不愿意红军再去中国腹地发动内战,但此时也不好说什么。

这是毛主席逼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说辞,不要信以为真。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6 17:08:00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11 09:03:21
第三十一章 错综复杂
1936年6月的中国政局可用错综复杂来形容。从中华民族当前利益出发,应该按老蒋“攘外必先安内”主张,削平地方政治军事集团,使全国力量掌握在一个政治集团手中,然后全力抗日。但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就应该允许各集团继续进行充分竞争,将抗日作为各集团的联合行动。持后一种看法的不止中共一家,所有地方实力派都是如此,广东陈济棠和广西李宗仁、白崇禧也不例外。于是,当老蒋借胡汉民于5......
-----------------------------
@新昌仁慧 2015-09-11 10:23:05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战略,便是“分而治之”,使得中国永远处于内乱之中,无法获得统一国家具有的起码国防能力,以便其从容蚕食鲸吞中国。日本右派组织黑龙会在辛亥前支持孙文等革命党人,在辛亥发生后反对南北议和,在护国战争爆发后支持南北分裂,为此特地安排梁启超秘密南下参加护国军政府,后来又支持唐绍仪出头搞南北朝,都是出自这一用心。如同英国历来的欧洲政策是支持欧洲大陆上的次强国家反对头号强国一般,日本的中......
-----------------------------
1936年4月上旬周恩来与张学良第一次延安会谈的当天,中共总书记张闻天准备发布讨蒋令,毛致电反对,说:在此时机发布讨蒋令,策略上把我们自己最高的政治旗帜弄模糊了。我们的旗帜是讨日令,在停止内战旗帜下实行一致抗日,在讨日令的旗帜下实行讨蒋,这是最便利于实行国内战争与实行讨蒋的政治旗帜,中心口号在停止内战……此种立场,最能争取落后人民与蒋系军队,最能取消蒋介石之政治资本。……至于将来可以而且应该用国防政府发布讨蒋令,那时建筑在更多的人民与军队拥护之下必须的策略行动,此刻则为争取国防政府之成立,需要坚持“停止内战”之宣传鼓动口号。还针对军阀们的心理对症下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毛主席英明!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6 17:43:11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11 09:03:21
第三十一章 错综复杂
1936年6月的中国政局可用错综复杂来形容。从中华民族当前利益出发,应该按老蒋“攘外必先安内”主张,削平地方政治军事集团,使全国力量掌握在一个政治集团手中,然后全力抗日。但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就应该允许各集团继续进行充分竞争,将抗日作为各集团的联合行动。持后一种看法的不止中共一家,所有地方实力派都是如此,广东陈济棠和广西李宗仁、白崇禧也不例外。于是,当老蒋借胡汉民于5......
-----------------------------
@新昌仁慧 2015-09-11 10:23:05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战略,便是“分而治之”,使得中国永远处于内乱之中,无法获得统一国家具有的起码国防能力,以便其从容蚕食鲸吞中国。日本右派组织黑龙会在辛亥前支持孙文等革命党人,在辛亥发生后反对南北议和,在护国战争爆发后支持南北分裂,为此特地安排梁启超秘密南下参加护国军政府,后来又支持唐绍仪出头搞南北朝,都是出自这一用心。如同英国历来的欧洲政策是支持欧洲大陆上的次强国家反对头号强国一般,日本的中......
-----------------------------
所谓“买空卖空”,无非就是将独家代理身份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向军阀们确保发难后必将得到苏联的援助。毛泽东等人在和军阀们秘密联络时,一定要把这条抛出来,如向张学良保证:“打通苏联后,那时跟我们来的还多着哩!”

这倒没错,毛主席用的就是这一招。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6 18:08:40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1 10:48:33
毛泽东独家原代理“抗日”原始股份:1936年1月8日至10日,张学良、杨虎城飞太原会晤阎锡山,商谈陕北军事,阎感慨地对他们说,“人不够、钱不够、法不够,不足以渡难关”,流露出对“剿共”的无奈与抵触情绪。正是基于对阎锡山在抗日立场上的鲜明态度,张学良认为可以联合阎锡山一起说服蒋介石放弃“剿共”计划,领导全国军民进行抗日御敌。于是,4月29日,张学良又亲驾飞机到太原,进一步探询阎对联共抗日的看法......
-----------------------------
就这一点来说,阎锡山在当时走的比张扬还要远的多,是除了新疆盛世才以外最红色的军阀。甚至阎主动提出将绥远的包头、五原、固原等地的五个县给红军作根据地,方便他们在此接受苏联的援助。年轻张学良被阎锡山的表面现象迷惑,他非常高兴 ,甚至觉得阎锡山是个难得的明白人。牺牲会和山西新军是阎锡山政治生涯一次较大的失败。中共很快获得了牺牲会和新军的领导权,发展了自己的力量。到了抗战期的1937年到1939年,山西的105个县已经有70个县被牺牲会和新军干部控制(实际为中共控制),阎锡山 仅仅控制20多个县。新军总数发展到10万人,超过阎锡山旧晋绥军的数量。阎锡山无法控制新军,地盘也被中共控制,到了1940年山西新军全部被八路军吃掉,直接改变为八路军。

从阎锡山解放战争后期死守太原不降来看,他对中共确实恨之入骨,恨应该是从与中共合作吃大亏而生的。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6 19:15:07 +0800 CST  
@胡椒粉ppp 2015-09-11 11:21:22
楼主这样讲革命,确实很精彩。除了军阀要被利用最终要被消灭外,地主也要被利用消灭。另一个要被消灭的 阶级是城乡的民族资产阶级。在工商改造中他们宣称: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有本质的不同,即:一是剥削阶级,一是不剥削和反剥削的阶级。资产阶级的剥削是 与生俱来、至死方休,只能消灭、不能改造。在此前提下,对资本家和商人的改造中就更加重了“杀人”与“诛心”并用。其原则还是顺者昌、逆者亡。你如果上交 资产并表示......
-----------------------------
资产阶级的剥削是 与生俱来、至死方休,只能消灭、不能改造。在此前提下,对资本家和商人的改造中就更加重了“杀人”与“诛心”并用。其原则还是顺者昌、逆者亡。你如果上交 资产并表示拥护他们,则定为人民内部矛盾。你如果有反感、有怨言,则划为反革命成为国家的专政对象。

这有什么奇怪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资本家,当然会被历史车轮碾碎,顺应历史潮流的资本家才能得到较好归宿。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6 20:17:06 +0800 CST  
@胡椒粉ppp 2015-09-11 11:21:22
楼主这样讲革命,确实很精彩。除了军阀要被利用最终要被消灭外,地主也要被利用消灭。另一个要被消灭的 阶级是城乡的民族资产阶级。在工商改造中他们宣称: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有本质的不同,即:一是剥削阶级,一是不剥削和反剥削的阶级。资产阶级的剥削是 与生俱来、至死方休,只能消灭、不能改造。在此前提下,对资本家和商人的改造中就更加重了“杀人”与“诛心”并用。其原则还是顺者昌、逆者亡。你如果上交 资产并表示......
-----------------------------
在工商改造的腥风血雨中,资本家、业主、商贩统统上 交了他们的资产。

你这是在歪曲事实,资本家、业主、商贩交出的是其企业及经营渠道,财产仍归他们自己,国家还要安排他们工作。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6 21:13:09 +0800 CST  
@胡椒粉ppp 2015-09-11 11:21:22
楼主这样讲革命,确实很精彩。除了军阀要被利用最终要被消灭外,地主也要被利用消灭。另一个要被消灭的 阶级是城乡的民族资产阶级。在工商改造中他们宣称: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有本质的不同,即:一是剥削阶级,一是不剥削和反剥削的阶级。资产阶级的剥削是 与生俱来、至死方休,只能消灭、不能改造。在此前提下,对资本家和商人的改造中就更加重了“杀人”与“诛心”并用。其原则还是顺者昌、逆者亡。你如果上交 资产并表示......
-----------------------------
在土改和工商改造的同时,发动了镇反、思想改造、打倒高岗饶漱石反党集团、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三反、五反、肃反等一系列的全国大规模整人运动。每次运动都动用它所掌握的政府机制连同党委、总支、支部,凡3人则成一战斗堡垒,深入乡村街道。无处不在,无事不管。这种从战争年代带过来的“支部建在 连队上”的网络式控制结构,在后来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中,一直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我看来,现代中国就是靠共产党这套控制结构强盛起来的。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6 22:20:42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11 12:17:35
主席并不在乎汉卿的犹豫,仍按原剧本将戏唱下去。8月25日,在得到小开来电报告后,主席做了两件事情,其一是发布《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正式向老蒋提出有条件联合抗日主张。其二是起草了给王明电报,叮嘱王明务必要求苏联提供援助。由于电报只提为红军要援助,而且明言再无援助,红军只能离开西北,重新回内地发展。老斯当然清楚,已经大为瘦身的红军再回内地,无疑自取灭亡。他不敢托大,很快批准了国际已经拟就的......
-----------------------------
@新昌仁慧 2015-09-11 13:08:18
只提为红军要援助,而且明言再无援助,红军只能离开西北,重新回内地发展。~~~~毛泽东利用共产国际需要倚重中共武装力量干涉中国局势的需求,开始不露痕迹地要挟斯大林。
-----------------------------
回内地这一招不仅要挟斯大林,而且要挟张学良。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6 23:38:14 +0800 CST  
第六十七章 七战七捷
中原突围部队奋战的这段日子里,华中野战军一度转入休整。但从1946年7月30日开始,国民党军集中七个旅,以锥形攻势从南、西两面向海安进犯。敌军这次吸取教训,整个战斗正面不足三十里,纵深仅二十余里。粟裕找不到各个击破机会,遂以七纵两个团保卫海安,自己只带一个警卫员,使用摩托、小船、自行车多种交通工具,用一昼夜时间赶到华中分局所在地淮安,请求部队撤出海安,引诱敌军分散。华中分局批准了粟裕的要求,经四昼夜阻击战,七纵于8月3日主动放弃海安。由于这次战斗毙伤敌约3000人,自身仅伤亡200余人,故算作七战七捷第三捷。
果然不出粟裕所料,由于民兵严密封锁消息,国民党军误以为华中野战军损失惨重而大肆分兵,战机再现。8月5日,粟裕向中央、新四军军部提出增兵要求,将五旅和特务团东调参战。当他看到敌军于6日分兵占领西场、丁家所,并继续冒进后,立刻于8月7日早晨,给中央和华中分局发电报,称“歼敌良机已到”。8日,中央复电同意;9日,华中分局决定调给粟裕所要求的部队。
8月10日晚,敌新7旅旅部率十九团与105旅旅部率314团在李堡换防,局面比较混乱,华中1师乘机发起突袭。战至11日下午,李堡及以东杨家庄、尼姑庵都被攻下,交接换防的敌军被全歼。由于两股敌军通讯设备一拆除一还未安装,后方敌军并不了解情况。11日早晨,新7旅旅长黄伯光率21团也来李堡接防。这位黄旅长没能从电台联系中断里嗅到火药味,结果于中午,钻入华中7纵和6师18旅在洋蛮河(海安东十五里)布设的口袋阵内。战至傍晚,除黄某等300人逃走外,全部被歼。至此,李堡战斗俘敌5000余,毙伤3000余,打破敌截断通、如、海、启,进行全面“清剿”的企图,而华中部队仅伤亡900余人,成为七战七捷中第四捷。
苏中虽连胜四阵,但全面内战爆发以来,中共军队仍基本处于被动接招状态,还从未主动大规模出击过。老蒋看到这一局面,以为中共已被打怕,遂于8月6日,又将6月间提出的“东北整军及中共军队在关内外驻地划分之方案”,托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向总理重新转达了一遍,并声称中共如不在一个月至六星期里执行,则停战和改组政府都无从谈起。总理既然已经拒绝过了一次这个苛刻要求,当然依然拒绝。马歇尔、司徒雷登见中共不肯屈服,遂在10日发表声明,称国共争论的根本问题似难解决,等于宣布调处失败。
但正如第六十三章所分析的那样,美国尽管偏袒老蒋,却从其国家利益出发,不愿意看到中共被消灭,中国恢复大一统局面。作为这一策略执行者的马歇尔,暗中还是在两件事上帮了中共的忙。
第一件事是,总理素有在交通工具上呼呼大睡的习惯(他一生中床上睡眠时间很少,却能保持旺盛精力的秘诀就在于此)。故6月9日,他乘坐马歇尔专机从延安飞往南京,也照例在飞机上“睡得很死”,等睡眼惺忪回到南京梅园新村30号中共代表团驻地时,才发现大事不好。原来,他放在贴身衬衣口袋里的小本子不见了!据分析,应该是在他睡着时颠到专机机舱里去了。本子所记事情大多不打紧,但有一件却事关重大,那就是记录了在胡宗南身边任机要秘书的中共地下党员熊向晖的南京住址,旁边还写了一个“熊”字。
前文说过,向晖曾在1943年7月,及时向中央报告了宗南奉老蒋之命要闪击延安的绝密情报,这才使延安摆脱被动挨打局面,确保总理、林总安全返回边区。而此时,全面内战已一触即发,向晖更是预报宗南再次闪击延安的“消息树”。如果这个本子被马歇尔交到老蒋那里,不仅“消息树”要被砍到,而且连“消息树”的靠山宗南,也可能被牵连调离。那样的话,以后延安就成了瞎子、聋子,很可能在睡梦中被国民党军一锅端。因而,总理自觉造成严重事故,当即打电报报告中央,做了初步检讨,请求处分。
到了下午,马歇尔派侍从副官专程给总理送来一份用火漆密封在小盒子里的机密文件,打开一看,正是丢失的本子!这就确认了本子曾落到了马手里。当时虽无复印机,却可以对本子记录内容照相,故总理又担心起马会将照片送给老蒋来。但总理又觉得,马为了不失去“调处人”资格,也可能不送照片给老蒋。就这样,总理和董老商量许久,最后于次日,特地把也来南京想借其兄大学文凭赴美读硕士的向晖(他清华未毕业就加入胡部,此举多少有投机取巧的意味),秘密接到梅园新村。他俩将事情来龙去脉,对向晖和盘托出,并让其先到上海住两个星期,如无问题仍回西安,在赴美留学前,站好最后一班“消息树”岗。
以笔者看,总理担心其实多余。马歇尔如真要告诉老蒋,完全可以假装未捡到小本子,直接将它交出,而老蒋也不必以小本子为证据,找别的借口就能逮捕向晖。这样,中共方面根本无法抓到马的把柄,也无法使他失去“调处人”资格。所以,马既然把小本子还给总理,就是在向中共示好,表示自己没有向老蒋泄密。当然,拍照留证估计还是免不了的,但那只是为防范向晖未来向美国要害部门渗透。而总理告之向晖以实情,却是未雨绸缪,怕日后他万一被捕,特务用小本子来实施离间计。只要向晖被捕后坚不承认中共地下党员身份,中共就能另派他人,与宗南接头。当然,事实是向晖平安无事,又于赴美前的关键时刻,在宗南特意“点名”之下,为中共中央安全撤离,立下奇功。
第二件事则是,在全面内战已经打响的情况下,马歇尔依然协调东江纵队等部共2583人,于7月5日,从广东搭乘三艘美国运输舰,在一艘驱逐舰护航下,经过五昼夜航行北撤抵达山东烟台,后成为华野的两广纵队。从而保护了一支中共武装力量。
当然,马歇尔对中共所起作用是有限的,保守熊向晖秘密是如此,保护东江纵队也是如此。事实上,中共广东区委在1947年春,又以东江纵队留在广东的部分人员为骨干,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并最终发展到了3.8万人(电影《独立大队》的历史背景就取材于此)。而不被承认的海南岛琼崖抗日游击队,也继续在海南岛上顽强坚持了下来,最终对海南岛的解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正因为如此,主席于8月6日下午三时,在延安住处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内容后被收入毛选第四卷)时,仍将美国归于反动派范畴之内。在这次谈话中,他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认为“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自信“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这些论断不仅鼓舞了当时的解放区军民,而且还成为日后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巨大精神武器。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7 10:24:33 +0800 CST  
不过,光有精神优势只是阿Q,要打败老蒋,还必须组织反击,粉碎国民党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解放区的企图。就在马、司发表声明的8月10日当晚,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6、7纵队,冀鲁豫军区第3、5、8军分区及独立旅,水东军分区,根据主席指令,在10万民兵配合下,以急行军秘密通过国民党军防御间隙,在150公里宽正面上,分左右两路向陇海铁路沿线守军突然发起攻击。经过3天声势浩大的战斗,中共军队攻克砀山、兰封等城镇和杨集、柳河集等车站10余处,毙伤国民党军5000余人,控制铁路150余公里,并立刻动员群众破坏。
陇海路是横贯中国东西的大动脉,老蒋不能坐视不管。他于8月13日在庐山发表文告,坚持如期召开“国民大会”的同时;从追堵中原突围部队的兵力中,抽调整3、41、47师,回援开封;从淮南、徐州等地抽调第5军和整11、88师(这路有五大主力中的两大),由徐州进击砀山。晋冀鲁豫野战军不为所动,从13日起,按中央指示精神,一面攻击豫东诸城,一面以3纵歼击由商丘向西增援的敌整55师181旅。15日,6纵主力攻克杞县,水东军分区部队攻克通许,敌虞城守军蒋嘉宾部4000余人起义。到21日,3纵也在柳河集以西地区,歼灭181旅及29旅1个团。
此时,东西两路国民党援军已分别到达砀山、夏邑以东和开封、长垣、新乡地区,企图进行夹击。而晋冀鲁豫军已歼灭敌正规军约2个旅,连同保安团队共1.6万余人,达到了从其他战场调动国民党精锐部队目的,遂于22日主动结束战役,并撤往铁路以北休整。
为策应陇海战役,山东野战军又于8月7日夜攻击泗县。敌守军是桂系7军172师,战斗力较强,加上攻城兵力不集中,雨天使火药受潮等原因;山野在付出2000多伤亡代价,毙伤敌3000余人后,于9日晚主动撤退。打了一场得不偿失的消耗战。
这段时间里,晋冀鲁豫4纵在陈赓指挥下,组织了洪赵战役。他们先在8月13日,迎战向解放区进攻的敌61军69师,歼一个团,击溃两个团师部。接着,在14日突袭洪洞、赵城。至16日深夜,拿下洪洞,歼敌地方团队800余人。18日,他们拿下赵城,歼敌43军暂39师及地方团队共2600人。19日,4纵11旅再攻霍县,至24日晨,全歼敌44师两个多团共3000余人。至此,敌军闻风而逃,4纵又于28日占灵石,29日得汾西,9月1日接管富家滩煤矿,结束战役。至此,除拿下五县城外,还歼敌1.2万余人,控制同浦路南段270里,切断胡、阎两部地面联系,取得重大胜利。
然而,由于老蒋继续调动主力与地方共10万兵力,对鄂豫陕地区进行清剿,中原突围北路军处境困难。而在此过程中,由王震从湖南带回来的主席侄儿毛楚雄,又被国民党军杀害。楚雄是主席三弟毛泽覃与第二任妻子周文楠之子,出生于秋收起义的前夜,和毛岸英一样,也曾陪母亲在长沙坐过牢。彭总率红三军攻下长沙后,楚雄与母亲一起被救出,并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王震南下支队北上之时,刚满18周岁的楚雄主动要求参加八路军,王震经主席同意,遂带他北上并突围到了陕南。
前面说到,老蒋在围攻中原突围部队同时,也经常派飞机投下邀请“和谈”的信件。到8月初,先念终于决定派代表赴西安,与敌虚与委蛇。这个任务最后落在了正在359旅的原军调部武汉军调处第九执行小组、中共代表上校参谋张文津和旅政治部干部吴祖贻身上。王震这时未能看出老蒋阴谋,还寻思着参加谈判要比分散游击安全,便让楚雄以警卫员身份随张、吴去西安。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到西安,就把楚雄送到八路军办事处,再转送延安。但事实却是,看似安全的场所最危险。张、吴、毛等四人行至宁陕县东江口镇,被胡宗南部扣留,并逐级上报到了老蒋那里。老蒋当然不知道其中有主席的侄儿,但出于不想让外界了解中原突围真相的本能,悍然密令宗南就地秘密杀害谈判代表。宗南虽一贯包庇熊向晖,却也料不到四人中竟有主席侄儿,自然不会关心他们生死,遂嘱咐驻军于8月10日执行。
可怜楚雄进入革命队伍仅短短一年,与作为伯父的主席连一面都没见上,就成为主席家族第五位为革命献身之人。他的死虽无泽民、泽覃之死影响来得深远,但至少会使文革中政局存在较大变数。因为其时他若在世,已届不惑壮年,而在军中经营也有二十余年,加上其父泽覃与小平交情较深,故政治影响力远非毛远新所能比拟。
而让王震没想到的是,由于国民党军残酷清剿,他所率领的由359旅组成的豫鄂陕军区第一军分区,逐渐与主力部队拉开了距离。8月15日,他们打退敌军两路追兵后,连续穿越无人丛林、川陕公路、渭河、陇海铁路、西兰公路,在彭总指挥的陕甘宁部队接应下,于8月底就回到了延安(赵川战役中与北路军一支队失散的一个团又一个连部队,也循着这条路线回归陕甘宁),此时距楚雄遇害不过二十来天。对于楚雄之死,主席尽管心痛,却从未因此怪罪好心办坏事的王震。以此类推,如果彭总日后不在庐山会议上主动发难,主席应该也不会因为他对毛岸英未尽“看护”责任,而进行打击报复。
当然,回到陕北的只是359旅,李先念所率领的北路军其他部队,仍在陕南坚持。而王树声率领的南路军,也于8月中旬,在房县西南冠术河,消灭敌正规军一个营后;在27日与调头东返的江汉军区部队,在房县以南范家垭地区会合,开始创建鄂西北根据地。
中原突围部队创建根据地之际,苏中战场又重燃战火。此时,陈毅因强攻泗县不克,又向中央军委建议,西调华中野切断津浦、陇海两路,伺机夺取徐州。陈毅作为诗人,在军事想象力方面,与主席倒很有共同语言。但实干家粟裕依然不买账,他于8月14日回复主席征求意见电,要求继续在苏中作战,理由与前几次基本类似。主席在南线向来不出昏招,随即于次日同意,陈毅也顺杆一爬,收回原来建议。
这次,粟裕把歼击目标定在李堡以南(南)通如(皋)公路上的丁堰、林梓段,驻扎此段的敌军是国民党交警总队七个大队。交警总队虽隶属交通部,但却由军统控制,由抗战中组建的军委会忠义救国军、别动军、中美特种技术训练班以及汪伪税警总团等武装改编,大队相对于步兵营,装备虽精良,但战斗力有限。8月21日晚,华中野1师先攻丁堰,激战至次日上午,敌四个交警大队除一个逃往东陈外,三个就歼。华中6师也于21日晚攻击林梓,到次日下午,将据守此地的敌两个交警大队及整49师26旅残部一个营全部歼灭。而东陈的两个交警大队,则于23日逃往如皋。
这次战斗,华中野以伤亡900余人代价,共歼灭交通警察七总队、十一总队共五个大队及正规军一个营,共俘虏2000人,毙伤1500人,缴获完整的美制十轮卡车7辆,并打开了突入敌后向西作战的大门。而引人注目之事还有两点:第一,被俘后伤重死亡的交警第七总队副熊剑东,就是当年配合鬼子毒杀李士群的那一位。第二,交警总队毕竟是特务出身,除武器外还携带大量美制刑具,预备抓捕中共干部时使用,结果也被缴获。中共当然也不会暴殄天物,估计会妥善收藏,留待日后镇压反革命之用。而这些就是七战七捷中第五捷的战果。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7 11:29:51 +0800 CST  
丁、林战斗刚结束,驻扬州的敌整25师就为配合淮北国民党军从新占的睢宁进犯淮阴,于8月23日,沿运河进犯淮阴南面门户邵伯。对此,粟裕决定采用“围魏救赵”战术,以华中野主力奔袭敌纵深的如(皋)黄(桥)公路,以解邵伯之危。负责守卫邵伯的10纵和第2军分区部队,虽然是新组建部队,却异常英勇顽强。除24日乔墅失守外,至26日,他们仍保持邵伯主阵地不失。当整25师师长黄百韬得知如黄路上99旅被歼灭,仓促退兵后,邵伯保卫战便告结束。这次战斗因华中野毙伤敌军2000余人,而自身只损失1000余人,且防御成功,所以,被算作了七战七捷中的第六捷。
与此同时,粟裕于8月23日晚,率主力由五捷战场丁堰、林梓地区西开。而国民党军误以为华中野要攻占如皋,乃令驻黄桥99旅(欠一个营)东开增防如皋,又令如皋187旅全部及79旅一个团、99旅欠的那个营,分三路向西接应,以免遭袭击。粟裕见状,决计先歼此两股离开据点之敌。
敌99旅拖到8月25日,才离开黄桥,结果被6师包围在分界一线。而如期从如皋接应之敌,也被6师、5旅包围在加力。鉴于同时吃掉两股敌人较困难,粟裕决定先调1师1旅到分界,合力歼灭敌99旅。26日十三时,他们对分界发起总攻,仅两小时就将敌主力歼灭,溃敌1000余人则被1旅俘获。接着,1、18旅、特务团连夜东进,拟会同3、5旅总攻加力,但因1旅未及时赶到而推迟。处于惊弓之鸟的敌军,于27日十时,以营为单位向突围,如皋之敌也派一个团救应。结果,突围和接应之敌,都于十七时前,分别歼灭于如皋、谢家甸之间地区,零星逃走之敌不足1000人。华中野乘胜于8月29日晚,以五旅攻击黄桥,恐慌之极的守敌(一个营加一个连),在军事政治攻势并施下,于31日二十时全部投降。
如黄路战斗共歼敌1.7万余人,其中俘虏1.2万余人,缴获各种炮50余门,轻重机枪600挺,长短枪3500支,华中野自身仅伤亡3500余人,取得了光辉胜利。这不仅是七战七捷中的第七捷,而且还迫使敌一个旅从此不敢单独行动。而此后,因为淮北国民党军进迫泗阳,淮阴告急。粟裕于9月12日率主力北上,只留7纵在苏中坚持,七战七捷战事遂告结束。
平心而论,海安、邵伯两次防御战,并没能成建制消灭敌军。将7、8两月的苏中战事,命名为七战五捷二平,或许更为贴切。而七战七捷说法应该是,为了照顾到参加防守战部队士气,及扩大影响力的应景之作。不管七捷还是五捷,华中野以伤亡1.4万余人代价(另在两次防御战中伤亡2000余人),成建制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5个交警大队,共计4.8万人(另有5000余人在两次防御战中被毙伤),肯定是铁的事实。
成建制消灭敌军与非成建制消灭敌军,性质截然不同!站在国民党角度看,后者人虽死伤,但武器大多还在,部队组织指挥系统也完好无损。老蒋只要再去抓些壮丁,补充进部队,由那些没有伤亡的老兵传帮带,很快又能恢复元气,成为一支劲旅。而前者就不一样了,官兵除死伤之外,统统被俘,人、武器、指挥组织系统俱失,正所谓四大皆空。对此,老蒋不仅要再抓壮丁,而且还要进口或生产武器,重新培养军官。然后,让新兵在无老兵传帮带情况下,自行熟悉武器使用方法,让新军官自行摸索指挥组织办法。这样的部队要成为劲旅,无疑将花费大量时间,但中共军队是不会给他们这么多时间的。
站在中共角度看,后者什么都拿不到;前者非但能获得敌方武器,还可以通过政治思想工作,让战斗技能娴熟的敌方被俘士兵甚至军官为己所用,相对于四大皆空,那可真是四大皆有!也就是说,中共军队每消灭国民党军1单位战力,就能得到0.6单位战力。就算自身也要损失0.2单位战力,每战过后,也要净得0.4单位战力。这一进一出,就是1.4单位战力。如果战争照这个模式打下去,国民党军崩盘就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由于这种模式才刚刚开始,其巨大危害性,国民党军上下一时半会儿还看不清楚。就拿指挥苏中战役的李默庵来说,他认为,只要夺取盐城以南大部分地区,保障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的安全,就达到了战役目的,损失点部队很正常。而老蒋也确实没有责怪李,看来在他心目中,也觉得自6月底全面内战爆发以来,国民党军是赚大便宜、吃小亏。
主席自然更想让老蒋把这种虚幻的良好自我感觉保持下去,而对于国民党军成建制被歼灭的危害性,觉悟得越晚越好。为此,他早在6月19日,就开始给关内北线准备起战略“昏招”了。当日,他在给各战略区领导人电报中指出:“大打后,我晋察冀热辽主力应对付热河及平津方面蒋军主力,以一部协助贺李对付傅作义及夺取同蒲北线,以又一部协助刘、邓、薄夺取正太线。我贺、李统一指挥晋绥主力及聂、刘一部,准备粉碎傅作义之进攻及夺取同蒲北线,以一部协助刘邓薄夺取晋西南及同蒲南线。”
晋察冀军区虽有冀晋、冀察、冀中、冀东、热河、热辽六个二级军区24万兵力,但因前阶段复员过多,野战纵队从9个下降到4个,不过24个团而已,其实已经伤了元气。聂帅、萧克等见任务如此吃重,便也想了个对策。6月26日,也就是全面内战爆发当天,他们向中央军委和主席发电,提议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战略区集中力量先打下山西,彻底消灭老西,把华北连成一片。实事求是地说,老西在山西经营了三十多年,至少在省城太原周边拥有广泛社会基础,想要将他连根拔起,谈何容易?聂帅等其实是想将压力转嫁到兵强马壮的晋冀鲁豫部队身上。
主席见聂帅等暗中推诿,索性于6 月28日,代表中央军委回电说“在国民党大打后,你们基本任务是保卫地方与夺取三路四城。”“在地方保卫战中,在万不得已时,一城一地之暂时得失是不足为怪的。”具体步骤是:“当敌进攻承德时,你们的主力不是保卫承德(因为这将劳而无功),而是乘敌北进,集中杨、杨、郭、赵四个纵队及冀中、冀晋全力举行平汉战役,占领从长辛店至石门整个平汉路,相机占领保定、石门两城。”他还脱离实际地说什么“举行平汉战役其利有七:一能集中最大兵力;二能打通冀晋、冀中;三能割断平津左臂;四能锻炼新队伍;五能增加人力物力;六能获得热河、冀东两区之战略配合作用;七该线夺取后可能巩固。”需要说明的是,电报里的石门,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
主席在电报里继续说:“平汉胜利后,即以主力三个纵队不少于二十团四万人入晋,充当夺取山西之主力,首先配合山西各区,夺取 正太、同蒲两线,扫清太原、大同以外一切敌据点,使冀晋、晋绥、吕梁、太行、太岳五区打成一片,然后相机夺取太原、大同。”规定“夺取三路四城(保定、石门、太原、大同)须准备六个月或较多时间,但是必须完成此任务。”而且还表示“刘邓另有任务,不能以主力配合你们打石门。”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7 13:29:43 +0800 CST  
主席这份电报,不仅让晋察冀部队独立完成即使有晋冀鲁豫部队参加,都难以完成的将老西集团连根拔起的任务;而且,还要他们在河北省的敌第3、16、92、94(这四个军由北平行辕指挥)、13、53、93(由东北行辕指挥)军共16.2万正规部队的眼皮底下,占领保定、石家庄及其间的平汉路。如用客观语言描述,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军事上的翻版;如用贬义词评价,简直是痴人说梦!而这份痴人说梦的电报,比前面讲过的虚心接受华中局粟裕等建议的6月30日电,仅仅早了两天。看到这里,主席倒底是真昏还是装昏,不就十分清楚了吗?
不过,痴人说梦管痴人说梦,主席却并未催促聂帅动手。7月2日,他又致电聂帅,表示“在二十天至一个月内,请令冀晋冀中两区对平汉线保持绝对平静,不要有任何破击扰乱之事,以便麻痹敌人,放松对我之戒备。”而军事才略要比粟裕差得多的聂帅,也看出主席指示问题很大,便在4日回电说:“攻击平汉路须考虑巩固平绥路现有地位,但互相策应颇为困难,因此晋察冀区至多只能出三个纵队配合冀中、冀晋地方主力,整个西线(晋绥)须由晋绥军区部队负责。”他抓住三路四城计划中有大同这一点,首次提出:“无晋冀鲁豫的配合,执行中央的指示是困难的。建议用半月的时间,得到晋绥配合打下大同。”
但这时,已对粟裕建议从善如流的主席,在对待聂帅婉转进谏的态度,却简直判若两人。7月6日,他回电聂帅,尽管仍表示“打平汉应在国民党向我大打,例如打苏北、打承德之时;现在只作准备。”却硬说“打时四个纵队(陈正湘不在内)中以一个位于平绥路,以三个打平汉,配合冀晋、冀中,兵力很够。”还以“如能占领平汉全部或大部,国民党第三、第十六两军能被歼灭一半左右”这样难以实现的目标,倒推“平津之敌即不敢妄动”。并妄称“本月内如能占领怀仁、应县、繁峙、代县、五台、定襄、崞县、忻县一线,则傅作义必有所畏而不敢东进,即进亦可以贺李主力及陈正湘部对付之。”总而言之,他这就是在用长官意志,代替客观事实。
只是因为当时中原突围部队尚未脱险,老蒋还不缺兴奋点,主席对聂帅依然只说不催,似乎要留着这张“昏牌”,到合适的时点再打。到了7月22日,中原各突围部队都已相对安全,主席也许觉得打“昏牌”之时到了,遂致电晋察冀中央局说:“大同由你们负责攻取,请即加筹划,能于八月内取得为最好。”“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及吕梁各县均须于八月内取得,一到九月,时局可能发生变化。”电文中,对大同要求是“能于八月内取得最好”,而对平汉路要求却是“须于八月内取得”。很明显,这是要聂帅先打平汉路。
然而,聂帅却已于7月20日,以4纵第10旅及冀晋军区第一军分区两个小团,对大同以南的应县发起进攻,以图在兵力部署上造成既成事实。在接主席电后,他于月24日致电中央军委,称“如对大同城、平汉路、正太路同时动作,则不可能集中优势兵力,故在步骤上提议:第一步先攻取大同,第二步待大同攻下后,约须半月集中3 个纵队挺进平汉路。第三步再向正太线进攻。”聂帅想法还算比较切合实际,本想让晋察冀部队速败的主席,也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只得于25日回电“同意先取大同,再取平汉,再取正太。”
可即使大同也不好打。该城工事坚固,地势险要,敌守军有暂编38师、东北挺进军骑兵第5、6师、保安总队及拥有11辆坦克的战车队等共1.9万余人,由老西的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楚溪春统一指挥。聂帅最初希望通过佯攻应县,吸引大同敌军出援,在野战中消灭之。但守敌晋察绥挺进一纵队3000余人异常顽固,战至8月11日,中共军队虽击毙敌主将乔日成以下400余人,但三次总攻均告失利,自身伤亡更达700余人。好在城内建于辽代的木塔,在炮火中巍然屹立,没有遭受致命破坏。可围点打援企图也被老楚识破,大同守军就是不出动,晋察冀野战军遂于7月31日主动进攻大同。
见应县攻坚不利,主席立刻于8月1日致电聂帅、贺帅等,称:“应县久攻不下,你们对攻大同把握如何?攻大同的计划如何,何人指挥,使用哪些部队、攻城训练如何?你们以多少时间扫清外围及攻大同?如大同久攻不下,其结果将如何,此种可能性应估计到;上述各点请考虑详复。”“如大同久攻不下,其结果将如何?此种可能性应当估计到。”这种口吻与当年想要西路军东返,简直一模一样,实际是想让聂帅自己说不打大同而转打平汉路。
主席想方设法不让聂帅先打大同,而要他先打平汉路,显然是因为打大同有胜利可能,而打平汉路一定失利。那么,主席要聂帅打败仗究竟是何用意呢?据笔者分析,这是主席继4、5月四平之战,6、7月中原突围危局之后,刻意在8月给老蒋准备的一份“大礼”。他这是要让老蒋觉得,国民党军一直在打胜仗,从而坚定其把内战进行到底的决心。至于在8月这个时段,主席为什么不让南线打败仗,也不让东北重开战再打败仗,则要从主席对解放战争的整体布局上进行分析。
综合前面的零星分析及日后战略决战的实际结果,主席布局应该是这样的:尽可能让国民党军脱离长江以南的主要统治区,向北陷入解放区包围之中。待到在东北部队依靠外援武器(主要是苏援,另有一部分朝援)足够强大,南线部队依靠成建制歼灭敌军而足够壮大时,南北齐动手举行战略决战,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主力,奠定胜局。为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必须在决战时机未成熟之前,让深入北方的国民党军有虚幻的安全感。这种虚幻安全感由谁来提供呢?只有由华北解放区来提供。因为当国民党军在华北占上风时,东北国民党军便觉得还有退路,老蒋也会为统一全国而苦苦支撑,而不考虑偏安江南的问题。
一旦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为什么让晋察冀带头复员?为什么主席要在对晋察冀作战方针指导上大出昏招?为什么主席始终让聂帅这位并不长于军事指挥的干部,主持华北这个战略区的军事,而从未考虑过换一个军事指挥能力更强的干部?这些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也就骤然有了答案。当然,主席这些策划只能深深埋在心里,而不能公然向聂帅宣称:我就是要你打败仗。欲知聂帅能否窥透主席心意,请看第六十八章《傅顽逞凶》。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7 14:46:21 +0800 CST  
@killywen 2015-09-11 11:12:36
当时广东、广西、湖南有部队四五十万,并不比老蒋少多少,还有主场作战的优势。
想不通这批人没联合起来。打仗起来虎头蛇尾,中原大战时候也有人拆桂系的台。
只能说明李宗仁、白崇禧的政治能力较弱,没更多人脉。而且李白也有主政两湖的机会,似乎没搞好,当时过于吞并唐生智的部队。
-----------------------------
1949年以前的中国,论政治手腕,毛主席第一,蒋介石第二,其他人何足道也。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7 16:51:59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1 17:37:11
蒋介石再岀大招:蒋介石早在1935年年底便主动开始与中共和谈。1936年4月底至5月中旬,北方局代表周小舟前往南京与国民党方面谈判,要求国军停止进攻山西红军。经反复商谈后,国民党方面于5月15日第一次以书面形式提出了四项条件作为两党进一步谈判的基础(下称“五月方案”):
“一、停战自属于目前迫切之要求,最好陕北红军经宁夏趋察绥外蒙之边境,其他游击队,则交由国民革命军改编。
二、国防政府应就现代......
-----------------------------
中央给国际的报告才会刻意排除向东北方向扩张的计划,否则势必将大老板逼入马列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帝国主义强权外交的尖锐冲突之中:如果中国红军到察绥外蒙边境上去抗日,出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苏联不能不支持自己的“阶级弟兄”,但那就可能引发日苏武装冲突,违反苏联的国家利益。因此,中共宁肯用“向东南方向打内战”作为换取“向西北方向打内战以获取飞机大炮”的筹码,也绝不会批斯大林真正的逆鳞,提出转移到察绥外蒙边境上去。蒋介石剿共,有深心在焉,目的是挑起日苏战争,让中国逃过战祸。这就是国府在上述“五月方案”中提出让红军开赴察绥外蒙之边境的真义,不幸却被毛泽东慧眼看穿,予以断然拒绝。不能不承认毛泽东确实吃透了领导意图

毛主席若吃不透领导意图,不成了李立三第二了吗?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0-17 18:03:00 +0800 CST  

楼主:zhaoyu1027

字数:1292760

发表时间:2015-08-26 16: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12 01:57:48 +0800 CST

评论数:130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