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话】朝鲜半岛大血战(修改稿)


第104章 美军上尉追忆砥平里战斗(1)

1993年11月,美国《军事历史》杂志11月刊发表了Ansil L.Walker的朝鲜战争回忆,他当时是美军2师23团的一名连长。
这次战斗是为了一个不起眼的位于交通路口的小村,它长不到一英里,宽只有几个街区,而且在之前的战争中几乎已经变成了废墟。
不过1951年2月,美国陆军第2师23团在这个叫做砥平里的地方和赤色中国的部队进行了殊死的战斗。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切。
1950年冬,联合国军在北朝鲜遭到灾难性失败,冬季撤退结束几周之后,李奇微将军下令进行“雷霆作战”。
第一阶段,向敌军发起“搜索,钉住和消灭”的侦察行动。1951年1月29日,23团派出的一支小分队在双联隧道附近遭到中国125师的伏击,随后被后续部队救出。
发生战斗的地方(双联隧道)就在砥平里西南三英里的地方。地名的由来是汉城-原州的铁路在此处要穿过两个山岭下的隧道。美军军用地图上标记为Twin Tunnels。
23团和配属的法国营在双联隧道附近同125师进行了2天的激烈战斗,敌军的3个团遭到了重创,退向后方的山岭。
在更远的地方,中国军队更多的师正在准备发起反攻。
2月3日下午,23团的美法官兵没有受到抵抗就开进了砥平里。当我们迈着疲惫的脚步,踩着积雪行军时,路边还留有敌人的尸体。
当时我是D连(代号是Dog Company)的连长,我连是第1营的兵器连,装备有重机枪,81毫米迫击炮和75毫米无座力炮,部下多数都是老兵,参加过前期的激烈战斗。
我们的团长,Freeman上校也走在行军路上,他是一个英俊的灰头发的弗吉尼亚人,钢盔上嵌的鹰徽标明了他的军衔。
他边走边和身边的官兵谈话,我感觉他是一个谨慎的人,有时候被认为过分悲观,在作战时常常预先考虑到最糟糕的情况以做好准备,当上级发布不合理的命令他常常发牢骚。
他在大战时期曾经在史迪威将军手下干过后勤,所以“醋性子乔”的一些特点也影响了他。
砥平里位于三八线以南40英里,汉城以东50英里。原州位于砥平里东南方15英里,是个重要的交通中心,有一条单轨铁路通向砥平里。
骊州位于砥平里以南20英里,有公路相连,这3个地方形成一个三角。
George Russell中校的第1营首先进入砥平里,仅仅遇到几个敌军,他们马上逃跑了。
傍晚的时候,余下的3个营也开进了村里。接下来到达的部队有503野战炮兵营B连(携带6门155毫米榴弹炮),第37野战炮兵营(18门105毫米榴弹炮),第82防空炮兵营B连,第2工兵营B连,第1游骑兵连和师卫生营的1个排。
Freeman下令全面警戒,他意识到只有4500人的部队是不足以守住周围的所有高地的,他决定以村子为中心,依托周围较低的小丘建立一个紧密的方形的防御圈。
第1营部署在12点钟方向(就是正北),Charles Kane 中校的第3营在3点钟方位,James Edwards中校的第2营在6点钟方位,法国营位于9点钟方位。
第1营的B连和游骑兵连担负预备队,野战炮兵营和团属的化学迫击炮连部署在防御圈内,并向各营派出火炮前进观察员。
团属坦克连的14辆M4谢尔曼以及防空营的自行高射炮也随时待命出击。人们还用沙袋和帐篷搭建了野战厨房和医疗所。
黑夜降临的时候,防御圈周围非常寂静,只有法国人点了几堆小火,Freeman不得不下令把火堆灭掉。
法国营的军人来自外籍军团,指挥官Mon Clar中校有60岁了,参战前是法军的一个三星中将,由于中将军衔显然不适合做一个营长,他自愿降为中校,指挥他手下的大约1000名官兵。
Mon Clar是他的化名,是他在大战中参加自由法国运动时所使用的,真名是Magrin Venery。
他的营成为Freeman的“第4营”。 部队在砥平里驻了10天,不停的修建和加强防御工事。
在防御圈周围部署了铁丝网,地雷和照明弹,炮兵预先进行了校射,聚集了足够的弹药和其他补给,工兵还建造了小型跑道供炮兵校射飞机和直升飞机起降。(下面是一段背景介绍,略过不译)
1951年2月11日夜间,彭德怀的4个军向南开进,准备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他们的士兵是简朴坚韧的农民组成,只携带够吃3天的干粮,他们夜间最多能行进25英里,他们只有很少的火炮,通讯系统极其落后(使用哨子 军号 信号弹),武器是杂七杂八的:美制或者日制的步枪,苏制的火炮。
当察觉到周围的敌军正在准备包围自己孤立的部队,Freeman请求撤退,李奇微拒绝了,他的意图是使用砥平里作为诱饵,使围攻的大批敌军暴露在野外,然后使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摧毁他们。
2月13日天刚黑下来,2营G连就发现南方有敌军接近,通往原州的道路已经被切断。
中国第40军和第66军离开原州附近的前线,从东南两面向砥平里逼近。39军和42军的部队从其他方向接近,砥平里被四面包围了。
中国军队决心消灭23团,因为23团在军隅里和双联隧道两次战斗中曾狠狠打击了中国军队,使他们丢了面子。
D连指挥部进入全面警戒,作为连长,我之前在营部的作战形势地图上看到了包围我们的情况,Sam Radow上尉用红色箭头标示敌军,我们的地图上四面八方都是红色箭头。
军士长Joseph Loy在检查电话接线板,William Penrod中尉在检查电话线。我和Loy军士刚走出指挥部,就看到西南方向的曳光弹,正南方向也响起了重机枪的声音。
在James Raney上尉的1营C连阵地附近,中国人吹响了哨子和军号。西面,法国人阵地前方升起了红色和绿色信号弹。
接着A连和C连前面的绊索照明弹也被触发了。我连里的重机枪马上向照明弹映出的敌军方向射击。
突然头顶传来一声呼啸(听声音判断是120毫米重迫击炮),我和军士跳进战壕,炮弹命中30英尺外的一个掩蔽部,岩石碎块和弹片四处飞溅。
在附近的另一个掩蔽所,有人大喊快跑,士兵赶紧跑出来,不一会儿又一发炮弹命中了已经空无一人的掩蔽所,直接把它炸为废墟。
现在四面都能听到军号和哨声,中国人的炮火落在各处阵地,敌人开始发起试探性的攻击。
敌军一个排的“万岁”冲锋被我们的E连G连击退.11点钟之后,敌军从397高地冲下来,再次向E连和G连阵地发起攻击。
G连引爆了预先埋设在阵地前的汽油通炸弹,击退了敌军.午夜的时候,防御圈各个方向都遭到了攻击,我连里的Charles Klein军士阵亡,列兵John Hansen,下士Leon Dubinsky,二等兵Denvil Meadows受伤。
我连的机枪正在支援1营的各个阵地,C连连长James Raney和A连连长Glen McGuyer都能得到我连81毫米迫击炮排的火力支援.同时,团迫击炮连的前进观察员Harley Wilburn军士也在A连和C连阵地校正"效力射"炮火.Clyde Hathaway上尉指挥的82防空营B连也在随时支援各处阵地。
中国军队猛攻Ed Hayne的K连,以致k连的伤员无法后撤到医疗所,I连的一个班奉命支援k连阵地。
一辆救护吉普车在去k连接伤员的路上被机枪击毁,司机受伤并被中国人俘虏,军医虽然也受了伤却成功逃到了E连阵地.E连派出一个班,在坦克支援下企图接近k连伤员所在位置,但没有成功.。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7-31 06:02:37 +0800 CST  
第105章 美军上尉追忆砥平里战斗(2)
在法国人阵地前,一群中国人在准备攻击时发出的声音暴露了位置,法国士兵冲出战壕,发起一次刺刀冲锋,并同时摇响了一部手摇警报器,中国人被这次突如其来的冲锋击溃,法国人还抓了一部分俘虏。
我连的Charles Sherwood下士在AC连结合部操作一挺机枪,挡住了渗透过来的中国士兵, 接着他被击伤,机枪也被打坏了。
他拒绝后撤,并要求我给他再弄一挺机枪来.到天亮的时候,我们在他的位置前面发现了37个敌人的尸体。
午夜刚过,我连的迫击炮阵地被3发敌军炮弹相继命中,2门迫击炮被毁,2人受伤.连指挥部也被炮火打中,Frank Perry受了致命的重伤,我和Loy军士长把他抬出来送上担架,送到医疗所。
凌晨2:30左右,南方升起信号弹,敌军对G连守卫的小丘发起第3次攻击.成群的敌军向3个排的阵地发起冲锋,投掷大量手榴弹。
4点钟后,敌军又发起第4次攻击.又被击退.接着敌人向第2营和法国营之间的结合部发功了攻击,炮兵营早先派一个机枪班守卫该处的阵地,虽然击退了敌军,可是还能作战的人只剩下5个人了,后来团部派出1辆坦克支援这个薄弱点.。
天明的时刻快到了,各处敌军逐渐退去,只有在3营(东面)的I连和K连地段,敌军在继续进攻.直到7:30,随着军号声,敌军全面撤退。
脱离了战斗.不过我们知道中国人还会卷土重来,带着更多的部队和对我们的更大仇恨而来。
阵地前的敌军尸体盖着薄薄的一层雪,我们的人爬出战壕,清点尸体数目,在离阵地不远的地方就数到了500具敌军尸体.Marion Augustyniak二等兵拿出相机开始拍摄,记录下这混乱和血腥的一幕。
在好几处地方,美军和敌人的尸体紧紧挨在一起,显然在夜间进行了残酷的肉搏。
伤兵们等在团医务所等待疏散,一个士兵说:"他(指团长)把我们带到这来,他也一定能把我们带出去."不过夜里敌军的一次炮击命中团部,炸死了1个参谋,团长Freeman受了伤(腿部).
这一天正好是情人节.。
Freeman扎着绷带巡视各营阵地,鼓励部下继续努力.侦察机报告说,周围有大批敌军在榴弹炮射程以外集结.李奇微下午乘直升机到达砥平里,要求23团再坚守一夜。
本连的作战日志上记到:“再守一夜,弹药不足,天气寒冷........怎么可能…”
2月14日上半夜,我们遭到一次非常猛烈的炮火轰击,这是敌军孤注一掷的猛攻的前奏。
我们的大部分工事用枕木沙袋作了顶盖,但是炮掸直接命中仍旧能造成死伤。
午夜时分,一波敌军先攻击了A连,然后移向C连和相邻的法国营1连.不久,整个防御圈再一次遭到全面攻击。
我们的伤亡不断上升, 幸好C-47运输机在夜空投下照明弹,把敌军暴露在炮火攻击下。
Sherwood下士前晚更换的机枪再一次被击毁了,他受了致命的重伤。
在东南方向,E连受到反复的攻击,重机枪不断射击,以致敌军的尸体在阵地前的铁丝网上堆积成了一座尸体桥,到1:30分铁丝网甚至被尸体压弯了。
从506高地上,大批敌军向3营的K连I连发起攻击,一度突破了阵地,靠3营L连的反击才恢复了阵地。
在G连McGee排防御的小丘上,敌军也突破了阵地,炮兵营的十多个勤杂人员组成反击队去夺回McGee小丘,但是反击失败。
夜里3点钟的时候,G连阵地失守了.排长McGee和残余的2人撤到G连连部。
另一个阵地Curtis Hill也丢了,只有靠近法国营的最后一个山丘上还有16名G连的士兵坚守着.Stanley Tyrell上尉的F连派出一个班帮助恢复失去的阵地,但是不到十分钟,所有人非死即伤,反击失败了。
快到4点钟时候,参谋Robert Curtis中尉以游骑兵连的1个排,F连的一个排加上G连的14人,在3辆坦克的支援下发起反击,短暂的夺回了失去的阵地,但是坦克错把他们当作敌军并向他们射击,结果他们又被中国人的反击赶下了山。
Curtis撤到山下,在G连原阵地后方建立了一道由15人防卫的脆弱防线,保护后方的榴弹炮阵地.(155榴弹炮阵地就在G连后方)中国人现在占领了G连的阵地,但他们也无力继续进攻了。
他们开始在山丘上挖掘工事准备防御.敌军指挥官可能觉得等到下一个夜晚还是有机会的,却不知道一支援军正从骊州赶来。
天亮以后,Freeman把工兵连转为预备队,而把原来的预备队B连(Sherman Pratt上尉)和游骑兵派给2营营长,命令反击并恢复G连的阵地。
然后按上级的命令,登上救护直升机去后方治疗伤势,第10军的参谋Chiles上校接过了指挥权.。
反击部队向原G连阵地发起了3次冲锋都被打退,参谋们提出了一个方案,派出4辆坦克向西南开到G连阵地所在山丘和397高地的背面位置上轰击反斜面上的敌军,配合正面步兵,来一次最后的反击。
与此同时,援军也在接近.下午3:45,Crombez上校的第5骑兵团派出一支坦克特遣队(23辆坦克+L连的160名步兵+4工兵)向砥平里开进。
在这段6英里的路程中,特遣队的步兵时常跳下坦克,同阻击的敌军交战,最后特遣队终于在天快黑的时刻到达砥平里南面,同23团出击的坦克会师。
两队坦克一起向敌军阵地炮击,敌军看到援军到来,开始逃跑,23团夺回了阵地,并开始向逃跑的敌军射击.。
特遣队进入砥平里时,还剩21辆坦克和23名步兵。
夜幕再次降临,却没有听到枪炮声了,砥平里之战结束了。
在接下来的数天里,通过清查周围的山地,估计敌军死亡的数目大约为5000人,总数达25000人的来自中国军几个师的有战斗经验的部队被美军1个团击破了。
这是一个转折点,是朝鲜战争中一个独特的时刻.从挫败中恢复自信,美国陆军在战场上赢得了一次胜利,共产主义的"无敌"神话被击碎了。
1952年5月,李奇微将军在众议院一次联合听证会上说:
“我要简短的提一下Freeman上校指挥的美国陆军第23团和配属的法国营的部队......虽然在远离主力战线的前方被优势数量的敌人包围,在接近0度的严寒天气下,他们击退了敌军反复的攻击。”
“他们最后成功的守到了解围......我想说,这些美国军人和他们的法国战友,在作战中的杰出表现证明了他们是两国有史以来最好的作战部队。”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03 05:16:21 +0800 CST  
第106章 美军团长的回忆

砥平里之战中的美军指挥官是第23步兵团团长保罗·弗里曼上校。在这次战斗中,他崭露头角,自此踏上了一帆风顺的仕途,最终成为四星上将,官拜美国驻欧洲陆军总司令。
晚年的弗里曼在其自传中曾这样描写底坪里战斗:
“这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难忘却的也是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中国士兵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顽强斗志让我钦佩,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对手。”
“伤亡巨大的中国军队好像越打越多,中国士兵的忍耐力和对死亡的承受力在我看来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极限,我们如同是在和一群魔鬼作战。”
“我一直认为我的士兵是美利坚和世界上最勇敢最优秀的军人,他们大多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
“他们同德国人、日本人较量过,但不得不承认,和中国人交手是一种更为痛苦的煎熬……。”
“最终我们赢了,虽然很侥幸,伤亡 非常大;但我们熬过了那些可怕的夜晚,疲惫的士兵们哭着、笑着相互拥抱庆幸自己还活着。”
“我爬上一个土丘,看着前面不远的地方那一片一片灰蒙蒙的尸体,有美国人、法国人而更多的是中国人;在我的脑际总是不停的闪过那些中国士兵年轻的身影,他们在我们密集的炮火中,在死神编织的火网中穿梭、冲锋……倒下……冲锋……再倒下。”
“我们的炮兵很棒,方位、坐标都经过反复校对;将我们防线前方300码的地方炸得如同一道道火墙,每一发炮弹落地爆炸的气浪和飞射的弹片像刮风一样横扫周围的一切生命,将生命像玩偶一样撕碎并抛向空中。”
“可即便是面对这样强大的火力,他们仍像潮水一样凶猛的蜂拥而至……。”
“防线绝对不能出现缺口,如果被突破对我的士兵来说就是一场屠杀;只要把他们挡住防线以外,被屠杀的就是他们!”
“因此,我声嘶力竭的不断向炮兵指挥官卡森少校重复着一道命令:开火!开火!……”
“中国人无惧死亡简直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似乎他们踏上战场的唯一使命就是杀死敌人,用枪、刺刀、手雷、拳头、牙齿杀死和他们作战的任何一个美国人而无视自己的生命,为了消灭对手,甚至用手雷和美国士兵同归于尽;”
“更令人震惊的是,竟然用机枪、步枪这些轻武器和俯冲而下的P-51野马式战机进行疯狂对射;我的上帝!……”
“我有限的历史知识告诉我,虽然远在中世纪,中国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被日本打败?……”
“噢,感谢仁慈的上帝!您的怜悯让我们赢得了胜利;感谢全能的上帝!中国人没有飞机、坦克、重炮。”
“如果他们拥有我们一半的武器、补给和空中掩护,那么,联邦陆军第二师二十三团的好运就到头了,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07 14:56:20 +0800 CST  
第107章 九死一生

砥平里战斗之后,中国第三十九军—一五师三四四团二连文化教员李刚的名字被列入了烈士的名单。他所在部队为他开了追悼会,战友们为他写的悼词登在部队的油印小报上。
一年以后,李刚的战友们才发现他没有死。
—一五师奉命打砥平里时,身为文化教员的李刚被指定为战地担架队队长。
部队的攻击严重受阻,伤亡很大,李刚主动参加了爆破组。他和几名士兵一起炸掉了一个地堡之后,地堡里没被炸死的美军士兵突然向他开枪,子弹从他左膝关节处直贯大腿根部,大腿肌肉被撕开一条一尺多长的口子,骨头外露。
他忍着剧痛用绑腿带连同棉裤一起把伤口捆住。就在这时候,部队开始从砥平里撤退了。
战友们轧流背着李刚撤退。他的湖南老乡看见他伤得如此严重,为他落了泪。
刚撤出战场没多久,撤退的人流就被美军飞机发现,立即遭到轰
炸和扫射。一颗凝固汽油弹在李刚身边爆炸,他滚到一道山沟里,顿时失去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李刚在极度的寒冷中仿佛有了一点知觉。
他感觉到天正下着大雪。他已经完全被冻僵,血似乎已经流尽。
所有的声音,那些枪炮声和人的嘶喊声全都消失了,包围他的只是一片寂静。
他一动也不能动,直到大雪把他彻底掩埋之后,他再次陷入昏迷。
李刚的战友们没有找到他,也许是他被大雪掩埋了的缘故。
撤退的路上,连队所有的人都在惦念他,有人说他不但腿被打断了,而且肠子也被打穿了,后来有人说看见李刚被抬进包扎所,又有人说包扎所让汽油弹击中了——总之没有人看见李刚从战场上下来。
几天过去了,三四四团的判断是:李刚已经牺牲。于是,李刚的同学,三四四团的保卫干事李家许为李刚的追悼会写了悼词。
就在李家许写悼词的时候,三四四团另外两个掉队的士兵正在大雪中寻找回部队的路。
他们走过一条山沟的时候,觉得踩上了什么东西,扒开雪一看,是个人。这个被埋在雪里的人穿的是志愿军的干部服,胸前棉衣里有一块小红布,这是共产党员的标志。
两个士兵将耳朵贴在他的胸前,他们听见这个人的心还在跳动。于是,两个士兵检查了这个人的伤,开始为他重新捆扎受伤的腿。捆扎的时候,这个干部醒了,喊:“为什么捆我?为什么捆我?”
两个士兵说:“我们也是共产党员,只要我们活着,就不能丢下你不管。”
这样,李刚在两个不知名字的战友的拖拉下,在茫茫雪夜中开始了艰难地行进。
天亮的时候,他们进入了一个小村庄,他们遇到了一位朝鲜老人和他的年轻的女儿,还有一位朝鲜人民军的女军医。
所幸的是,那两个士兵中的一个人是在日伪统治下的东北地区长大的,居然能说日语,而朝鲜的成年人一般也都会日语。
女军医立即为李刚处理伤口,但是,这时的李刚的冻伤比腿伤更严重。
朝鲜老人和他的女儿便把李刚的裤子剪开,用雪用力揉搓李刚被冻伤的双腿,李刚的腿上结了一层冰,他们用木棍将冰打碎,再用雪搓。
用这种朝鲜民间治疗冻伤的办法,一直搓到李刚的双腿发红,血液开始流动之后才停止,然后他们用棉絮重新把伤腿捆紧。
朝鲜老人对李刚说:“七天之内不能解开,如果因为疼得受不了自己解开的话,你的腿就完了。”
这个小村庄里,隐藏有十多名中国伤兵。
半夜,村庄里的朝鲜人,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女人,抬着中国伤兵开始转移。
李刚在离开朝鲜老人和那位朝鲜姑娘的时候,落了泪。躺在担架上的李刚被腿上伤口的剧烈疼痛折磨得浑身颤抖,但他不敢出声,因为现在还在敌占区。
这些朝鲜老人和女人抬了一夜,直到把这些中国伤兵交给了中国东北地区来的支前担架队。
这支由中国东北农民组成的担架队,在朝鲜战争中表现出极其勇敢的精神,常常深入到敌我交界处寻找中国军队掉队的伤兵。
这其中有中国的老人。当有的伤兵对让年龄能当他们父亲的老人抬着而不忍时,老人说:“孩子,咱还不老,听说在苏联不到六十岁就不算老人!”
那个时候,新中国百姓生活的一切标准,都是以苏联人为准的。
天亮了的时候,为了避免空袭,李刚被抬进一个村庄隐蔽,他被安置在只有母女两个人的朝鲜人家中。
母女两个为李刚喂水喂饭,但是,李刚突然出现的高烧令母女两个害怕起来。
高烧中的李刚大小便失禁,母女两人烧水为他擦洗,如同照顾自己的亲人。
更严重的是,美军的飞机开始轰炸这个小村庄了。朝鲜母女冒着轰炸,背着昏迷中的李刚往山上转移。
后来,李刚终于被转交给了向祖国方向开去的一支车队。
车队向祖国方向开的时候,又遇到空袭。李刚所乘的汽车被打中,燃烧起来。
车上的其他伤员都跑了,可李刚不能动。司机喊:“上面那是谁?不想活了?快下来!”没有回答。
司机爬上燃烧的卡车,把浑身已经着火的李刚背下来,把他拖到沟里,用铁锨往李刚身上盖土,将火扑灭了。
李刚被转送到一列火车上。这是伤员专列,车厢中的人挤得满满的。李刚的昏迷不醒令火车上的军医为这个志愿军战士的生命担心,认为要想让他活下来,惟一的希望是立即动手术。
火车上没有麻药,伤员们围成一圈,看着医生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在李刚身上动刀子。这是令李刚不断疼昏过去的手术,伤口挤出了一大碗脓血,在贴近骨头的地方,医生取出了一块弹片。
一个月之后,李刚在还有一口气的情况下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在长春的医院里,医生们对这位已浑身溃烂的志愿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抢救。
伤口严重感染带来的持续高烧今医生几次绝望,感染最后延伸到李刚的脑袋里,他头颈僵硬,痛苦万分。
医生的诊断报告上写着:颅内压力极高,随时有生命危险。
经过多次的腰椎穿刺,脑压减下来了,但是,已八个月不能吃东西的李刚已经成为一个骨瘦如柴、浑身大面积生着褥疮而一动也不能动的人。
最后,他体质虚弱到连液体都输不进去了,医生和护士把他抬进急救室,日夜护理。
李刚还是活下来了。
最后的一关是腿部伤口的治疗。他的伤是炸裂型伤,肌肉翻开,骨头外露。
多次手术均不能治愈,最后在切除了新生的大片肌肉之后,用不锈钢丝才勉强缝合。
他的膝关节由于严重的骨髓炎,每天必须抽出大量的积液,医生认为必须截肢。
幸运的是中国著名的骨科专家陈景云先生从美国回来,知道长春医院里有这么一位志愿军同志,于是亲自赶来为李刚的膝盖做最后的努力。手术进行了八个小时,手术做完,陈景云先生昏倒在手术台边。
李刚真的活了。这个消息令三四四团的官兵们欢乐了很久。
令九死一生的李刚没想到的是,活下来,等待他的是历次政始运动中的不断的政治审查。
最后,他被内部审查机关定为“负伤后被俘,被美国人训练成特务,被派遣回国从事特务活动”。
他被赶出部队,当了装卸工。“文革”中,这位在朝鲜战争中炸掉了敌人的地堡,被中国士兵、朝鲜百姓以及无数的医生所救治的志愿军被关押和劳改达十年之久。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10 05:14:54 +0800 CST  
第108章 范团长坚守汉江阵地(1)

东线的中国军队已经开始撤退。而西线的第三十八军和第五十军在汉城正面节节阻击联合国军后,也已逐渐后退准备撤过汉江。
而此时,那个被写进日本军队教科书的中国团长范天恩却受命坚决顶住,一步也不准后退。
范天恩和志愿军其他师团主官一样,在第三次战役后受命回国去集训,在回国的路上,范天恩觉得自己很神气,他坐着一辆美国吉普车,司机是南朝鲜军队的俘虏,美军的鸭绒“北极睡袋”暖和极了,躺在车里虽然颠簸一点,但他想,在战场上麦克阿瑟也不过是这个待遇了。
谁知,乐极生悲,也许是连续的战斗令范天思难得能有时间安心睡觉,所以一路睡得昏天黑地,还没进入中国边境,露在睡袋外面的脸就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尤其是双手,已经严重冻伤。
到了沈阳刚开始治疗冻伤,却接到了立即回前线的命令。
范天恩双手流脓溃烂钻心地疼痛,但他还是立刻动身了。在回前线的路上,他无论如何也不坐美国的吉普车了。
他爬进了一辆向前线运送物资的卡车的驾驶室里,身边带着好几箱饼干和罐头,驾驶室由于有发动机的烘烤,范天思神气而舒适的感觉又回来了。
吃饱了之后,他认为这回可以好好睡上两天了。但是,卡车刚进入朝鲜境内就翻了车,范天恩被从驾驶室里甩了出来,饼干和罐头损失了不算,他的大腿被砸伤了。
为了尽快赶回前线,他不得不沿路拦车,日夜兼程,神气的心情一扫而光。
双手的冻伤加上腿部的剧痛,范天恩在天寒地冻的旅途中吃尽苦头,等他终于赶到师指挥部,见到师长杨大易的时候,已蓬头垢面,腿肿得又粗又亮。
杨大易师长看他这个样子,说什么也让他留下来治疗,范天恩说:“用担架把我抬上去!”
就是在那一天,第三十八军—一二师的三三五团奉命上去,把坚持了数天之久的三三四团从阵地上换下来。
因为杨大易师长的关照,范天思骑着一头黑骡子上了阵地。在察看地形和调整部署的时候,士兵们看见他们的团长拄着棍子走路,都心疼地搀扶着他。
范大恩向全团下达的命令是:“各营做死守的准备,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范天恩所在的团指挥所决不后退一步!”
三三五团在“火海战术”的冲天火焰中连续八天顶着美军的猛烈攻击,阵地岿然不动。
美军的攻击在15、16日达高潮。
范天恩知道,东线正在打一个叫做砥平里的地方,听说战斗进行得不很顺利。杨大易师长把目前的形势说得很明白:部队都集中到东线去了,在这里阻击的,只有三三五团以及第五十军的一个团。
为保障东线的战斗,这里就得坚决顶住,如果东线还没打完,这里垮了,指挥员掉脑袋是小事,对整个战线引起的严重后果就不是一个脑袋能承担得了的。
580高地是距离团指挥所最远、美军攻击最猛烈的一个阵地。坚守在那里的一营伤亡严重,而且早已断粮,几天中士兵们只能吃雪充饥。
白天,阵地丢了,晚上再反击回来。弹药没了,就组织人在敌人的尸体中寻找。阵地再次丢失的时候,一营100多名伤员自动组织起突击队,坚决要把阵地夺回来。
范天恩在指挥所里坐立不安,虽然在师长不断的询问中他总是回答一句话:“阵地丢了我负责!”
但是,右翼的三三六团撤退了,美军的榴弹炮都打到指挥所来了,炮弹直接命中指挥所的掩蔽部,把范天恩和政委赵霄云埋都在了塌陷的土石中。
在命令警卫连把右翼的缺口堵上之后,580高地支撑不住了。一营所剩无几的兵力根本再也抵挡不住美军的轮番进攻,阵地丢了,夺回来,又丢了。
范天恩不得不把三营派上去,但没过多久就听见报告:美军的炮火太凶猛,三营出现大量的伤亡。
范天恩手上的兵力就这么多了,于是他破天荒地向军长梁兴初请求增援。
梁兴初在提醒范天恩要掌握好“九分之一”的预备队之后,把军侦察连给了他。
军侦察连上去之后,一营还是在电话中说:“光了!打光了!”
军长在电话中的口气严肃了:“你可得注意了范天恩!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不要总听下面叫苦!预备队不能轻易出手!”
其实,梁兴初最了解范天恩,这个人如果叫了苦,情况就真的危急了。
梁兴初要求军作战科长亲自上三三五团去看看。
作战科长不但到了三三五团指挥所,而且上了最危急的580高地。
午夜的580高地简直就和白天一样,美军的照明弹一个接
着一个地悬挂在天空,把高地和部队隐蔽的小树林照得雪亮。
只有一条小路可以上山,小路上拥挤着人流,补充的士兵往上爬,负伤的士兵往下抬,在美军的炮击中,时而有序时而混乱。
作战科长跟在冒死往山上送干粮的炊事员的身后爬到山顶,山顶上所有的树全部被炸断,只剩下了烧焦的木桩。不知被炮弹翻了多少遍的冻土已经变成了松软的净土,踏上去没脚脖子。
作战科长找到了一营营长,发现这个营长不但活着,而且精神依然饱满:“对军长说,只要给我点反坦克手雷,我就能守得住!”
根据作战科长的汇报,梁兴初军长把—一四师三四一团的一个营调来了,他亲自把营长刘保平、教导员刘德胜领到一个高地上,从这里可以看见580高地:“听说你们两个打仗一贯勇敢。我让你们听从范天恩的指挥,配合三三五团的一营,在580上守三天。要有思想准备,准备牺牲生命。”
教导员刘德胜回答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别忘了在哈尔滨的烈士陵墓上,把我的名字写上去!”
英勇无畏的范天恩得到了军长亲自派来的援兵。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12 05:51:14 +0800 CST  
第109章 范团长坚守汉江阵地(2)


美军炮火的猛烈程度是范天恩前所未见的。除了天空的飞机不间断地轮番轰炸之外,向580高地射击的美军炮兵至少还有三个炮群,同时在前沿还有数十辆坦克围着射击。
580高地防御面积仅仅有600平方米,但是每天落在上面的炮弹就有两万发以上。
所有通往高地的小路全部在美军炮火的封锁下,伤员转运下来和补充队伍上去,以及弹药的补充,都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
电话线不断地被打断是范天恩最恼火的事情,电话班的士兵连续出击抢修,抢修的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牺牲。
战后撤退的时候,范天思数了一下收回来的最后一根电话线上的接头,竟有30个之多。几乎每一个接头都是一个年轻的生命换来的。
15日白天,东线砥平里的中国军队在进行最后一搏,西线范天恩的580高地也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营长刘保平,1941年就已是—一四师的战斗英雄。八连位于前沿阵地,他就在前沿指挥战斗。
15日,美军向他们小小的高地所动用的各种类型的飞机达70架。4O多辆坦克沿着高地的前沿围成一圈,一齐开炮,以掩护美军士兵向八连阵地的集团冲锋。
在打退美军的几次进攻之后,阵地上只剩下十几个人了,刘保平冲上前沿,用机枪向敌人扫射,他的腹部被美军的炮弹炸并一道口子,肠子流了出来。
刘保平一手托住肠子,一手坚持射击,最后鲜血流尽倒在前沿。
教导员刘德胜在主阵地上指挥战斗,各连伤亡之大使三个连最后不得不编成一个连。刘德胜以自己的勇敢做战士的表率,阵地始终没有丢失。
16日,是在团指挥所里的范天恩最难熬的一天。连日的战斗令他精疲力竭,没能医治的手上和脚上的伤也增加了他的焦躁。
范天恩打过不少的恶仗,从来没感到这么别扭过,他甚至觉得这是在受欺负,而凭他的性格,是最容不得受欺负的。
美军的火力和兵力大大地超过了自己,这样的仗他还真的没打过。
“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打歼灭战。”这是毛 的战术,他范天恩打起来从来得心应手,可现在全变了,他有点不知该怎么办。
他第一次在打仗时开始盼望撤退的命令快一些到达,他从没如此为他的士兵的巨大伤亡而感到愧责难当。
但是,范天恩接到的命令依旧是“坚持下去”。他知道阵地一定要坚守,这一点他决不含糊,他也知道战斗会有牺牲的,他自己早就准备把自己随时交出去;但是,面对成排成连的战士的牺牲,范天恩还是心如刀绞。
16日,砥平里的中国军队已经开始撤退的时候,范天恩的580高地依旧在坚持。
在580高地上,由于不断的增援,中国士兵有三三五团一营的、三三四团三营的,军侦察连的,三四一团三营的,幸存的士兵们集中在一起,根据范天恩的命令组成一个阻击的整体。
三三五团一营营长奉命把这些来自不同部队的士兵集合起来,每个人发给两颗反坦克手雷。
晚上,范天恩又派上来一些人,一问,是炮兵。原来,炮兵由于炮弹打完了没事干,范天恩给他们每人发了几颗手榴弹,立即让他们上了580高地。
范无恩给高地上打电话,还是那句话:“即使敌人上来了,团指挥所也不后退,我范天恩和你们一起阻击敌人!”
16日上午10时,580高地不行了。范天恩把通信班的战士集中起来。
这个班的战士全是20岁左右的青年,都有文化,聪明机灵,每人都有一支卡宾枪。
范天恩对他们说:“上高地上去!保卫那里的营干部,不能让他们死光了!还有就是坚守阵地,不准后退一步!不愿意上去的留下!”
这个班全上去了。上去的时候正赶上美军的一次猛烈进攻,这些年轻人没辜负范天恩平时的宠爱,很漂亮地打退了美军。
下午的时候,高地上又不行了。范天恩正在焦急的时候,外出筹粮的民运股长回来了,他带着20多名文化教员,居然把李承晚一个叔叔的大庄园摸到手了,一下子弄到不少粮食。
范天恩说:“把那些文化教员给我留下,粮食多了,部队留一点,剩下的分给朝鲜老百姓!”
那个时候的中国军队中,由于大部分士兵没有文化,因此连队都配备了给战士补习文化的教员。这是中国军队中非常珍贵的一份财产,最危险的时候也往往不惜代价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现在,范天恩顾不上了,高地上需要活着的人。这20多名文化教员有的在战场上抢救过伤员,而大部分根本没上过前沿,不知道真正的战斗是个什么样子。
范天恩每人给他们五颗手榴弹,简单地向他们讲述了手榴弹怎样拉火和投掷,然后让他们上了580高地。
在580高地上,平生第一次投出手榴弹的文化教员们打得出乎意料地勇敢。
他们都读过许多书,平时私下里议论说美国的强大是世界第一,但是,当他们的手榴弹在美军士兵中爆炸了,他们看见美国人在自己的反击下滚下山坡的时候,他们才第一次体会到一个真理:当你勇敢的时候,你就是最强大的。
16日晚,撤退转移的命令到达了三三五团。
三三五团团长范天恩放下电话后,一头昏倒在地上。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14 17:10:03 +0800 CST  
第110章 志愿军女兵和一个美军的传奇爱情(1)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9月13日,美军发动仁川登陆。林巧珍当时正是北京医专的一名学生,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组建在即,她被火速入伍,成了38军112师335团的军医,于10月19日深夜,大概11点多钟,秘密渡过鸭绿江,开赴朝鲜。这其间,她经历了一次战役,二次战役,三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在经历了一次战役和二次战役后,于1950年12月31日,以38军、39军、40军、朝鲜人民军50军和加强炮兵6个团处于右翼攻击纵队,42军、66军和加强炮兵44团为左路攻击纵队,在朝鲜东西海岸间沿三八线200余公里宽的地面上,向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攻击,再次发动了第三次战役。到1951年1月7日,我志愿军将战线由三八线推进到了三七线。
林巧珍所在的38军就是这么一路忍受朝鲜那零下30度,朔风怒号的天气,浴血而战,进占到了汉江南岸。
对于每一个活下来的38军的人来说,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都是无法忘却的。由于美军掌控朝鲜战场的制空权,用空中打击对志愿军后勤供应实施绞杀战。志愿军战士入朝作战两个多月,一直得不到充足的供养。他们一个个身着单衣,营养不良,不少战士患了夜肓症。就是在这么一个情况下,38军战士在整个三次战役中连续作战十余天,在根本还没有来得及休整的情况下,又猛然遭遇了由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中将于1月15日实施的“磁性作战”。1月25日,又开始了大规摸的“雷击作战”。而这一切战斗中,处在汉江南岸,正面接触之敌为美军24师、骑一师、英军26旅等联合国军的38军必然要首当其冲,历经死战而后生了。
林巧珍不记得自己所在部队112师335团据守的高地叫什么名字了,当时,335团的团长范天恩已负伤,她被团部的通信员叫进团指挥所,看到团长头部被炮弹的弹片划伤了,正在流血。她赶紧拿出仅有的纱带要给团长包扎,团长一手挡住,一边拿起电话,对着电话吼着。具体吼的是什么,林巧珍也不记得了,她只记得几个数字,说的是敌人每天打上山来的榴弹炮2000多发,山炮、迫击炮、火箭炮3000多发。
林巧珍坚持要给团长包扎,团长朝她骂了起来,留着,留着,留着给受伤的战士。战斗还在进行,她作为一个战地医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受伤战士的疼痛。部队伤亡太大了,牺牲的战士根本来不及掩埋,就被美军新一轮的炮火掀起的泥土给盖起来。一尺多厚的雪,满山的树林,一切都不见了,见到的只有战士的残肢断臂,血肉之躯。一处处被炮弹,子弹,手榴弹炸断,打断的树干,向着下着雪的天空飘浮起一股一股的黑烟。
1月16日,被打得没剩下多少人的335团连夜撤向汉江北岸,林巧珍和战友李芳从战场收集到了一些破烂的军服,用雪水洗干净,再用大锅煮。把煮好的军服当作绷带,用来包扎被弹片杀伤的志愿军战士。就在她们一个一个的给受伤战士进行包扎时,部队要撤退了。当时,她们包好一个战士,就被抬走一个战士。等包扎好最后一个战士时,林巧珍站了起来,跟着部队往汉江北岸快步走去。可她十天来没有吃过一口整东西,饿的时候,一把炒面,捧上雪往口里塞进去。到后来,连炒面都没得吃。就吃雪水,雪水不能充饥,只能延缓饥饿的感觉。她随着部队一路猛走,好想坐下来打个顿。可她不敢,她知道,只要她的脚步一停下来,她就会离开大部队,就会一个人留在汉江南岸,再也回不去了。
部队的撤离是非常迅速的,这其中到底有多少志愿军战士因为伤痛、疲劳和饥饿掉了队,林巧珍说不清楚。但她掉队了,当她因为寒冷冻醒过来时,发现身边只有李芳。李芳看到林巧珍往地上一倒,赶紧去扶她,把她抱在怀里。她不断地喊她的名字,林巧珍没有醒过来,如果换成是其它情况,她可以生堆火为林巧珍取暖,那样就会好多了。可这是在朝鲜战场,火堆就意味着暴露。美军的敌机必然会呼啸而至,倾泻出雨点般的炸弹,将她和林巧珍炸成肉未。她不敢,她只有用她身体的温度来暖和林巧珍快要冻僵的身体。
林巧珍醒过来时,她和李芳已脱离部队快一个小时了。俩人相互搀扶,赶紧向着汉江北岸赶去。当她们顶着刺骨的冷风走出山岗,一脚踏上冰封的汉江时,汉江就像一条横亘在她们前面的一条灰色的带子。冷厉的寒风卷起的雪未子扑打在脸上,打了个滚,发出尖锐的叫声。俩个女志愿军怎么也没有想到,已经封冻的汉江会成为阻隔她们回到大部队的天然屏障。
是李芳发现了江面上有一队美国兵。当李芳发现江面上走来戴钢盔的美国鬼子时,她一个冷战,回过身来拉着林巧珍就向刚刚走出来的山岗中跑去。虽说在战场,可林巧珍还是慢了一拍,她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看到了美国兵举起枪在向她们进行射击。
哒哒哒……
清脆的枪声划破了汉江上被冰雪封盖的沉寂。林巧珍一把推开李芳,叫着,你先走,让我来。林巧珍拨出手枪要与美国鬼子对射,李芳不让,硬是拉着她跑向了山岗。枪声一阵紧似一阵,子弹就像天上的雪一样,在她们的身边飘浮,闪过一道一道的透着雾气的光。她们跑呀跑,跑了百来米,林巧珍双脚一软,就倒了下去。李芳没办法,抱着她的身子向着山岗的一个沟壑滚去。身下的冰雪给压得嘎吱嘎吱的直响,俩人一起滚进了沟底。
她们很怕,怕被美国鬼子给抓了俘虏。到了沟里后,她们钻进积满了雪的干茅草下面。是李芳,她从腰带上拿出一颗手榴弹,挤在林巧珍和她的胸口。只要美国鬼子一发现她们,她们就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16 18:10:16 +0800 CST  
第111章 志愿军女兵和一个美军的传奇爱情(2)
美国鬼子过来了,皮鞋踩在雪地上的声音喀嚓喀嚓。林巧珍和李芳紧紧的抱在一起,她们准备等下拉响手榴弹后,就这样一起飞到天上去,飞到自己的祖国去。可她们好像等了很久,手榴弹一直没有响,她们也就没有飞到天上去,更不能飞到自己的祖国去了。
一个美国兵在大声的喊着什么,林巧珍听不懂。接着是拉枪栓的声音,林巧珍和李芳听得真真切切,俩人同时扯住了手榴弹的拉环。突然,一阵枪声。子弹打在堆满了积雪的干茅草上,发出一阵嘶嘶的声响。原来美国兵发现了林巧珍和李芳藏身的沟壑后,不愿意下到沟里来搜,就放肆的打了一阵枪。枪声停住,又是一阵脚步声。不一会,脚步声远去,四周再次归于沉寂。
林巧珍和李芳在沟里躲了好久,她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天就快要亮了,如果不抢在天亮前渡过汉江,那她们在汉江南岸就又要多待一天,危险和饥饿使她们已经没有办法撑下去了。于是,俩人决定冒险一试。钻出沟底后,俩人想绕过山岗,从另一处渡江。可美国兵在志愿军38军渡江后,已经整体向前推进。江面上闪过一道一道的探照灯,打在冰原上晃出刺眼的光来。林巧珍俩人不敢犹豫,等着光柱移开后,手牵手向着灰白的汉江跑去。她们跑得好快,跑得气喘吁吁。如果她们吃饱了东西,营养充足,或许这一条汉江还不足以阻隔她们。可她们体力严重透支,只跑了一下,就跑不下去了。俩人一起蹲下去,捂着胸口,心里不断地鼓励自己,坚持,一定要坚持。可她们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一束探照灯打过来时,李芳把林巧珍一推,就推倒在了冰上,而她站起来,向着另外一个方向跑去。
灯柱追着李芳,不管她跑多快,灯柱都照在她的身上。接着,一阵枪声。子弹打在冰上,溅出一阵阵跳动的冰花。林巧珍眼含热泪的看着,当李芳快跑到汉江北岸时,一梭子弹打中了她的后背心。强光下,林巧珍眼睁睁的看着李芳倒在了血泊中。
李芳为了掩护林巧珍,吸引开了美国鬼子的探照灯。她牺牲后,几个美国兵向着她的尸体走去。为了不让美国鬼子羞辱她,林巧珍跳了起来,向着李芳跑去。美国鬼子一时没有发现她,等她冲过去抱着李芳时,李芳的身体已经打得像个蜂窝。棉花翻到外面,血还在流淌。糟糕的是林巧珍已经没有办法埋葬李芳了,看到灰蒙蒙的汉江,林巧珍一咬牙,决定把李芳沉到江里去。可汉江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她一双手挖不开封冻的江面。这时,她摸到了被她们俩人准备用来与美国鬼子同归于尽的手榴弹。她什么都没有想,看到几个美国鬼子已经快走过来了,她拉开了拉环,向他们丢了过去。
手榴弹把几个准备来验收李芳尸体的美国兵给炸成了残肢断臂,也把封冻的汉江炸开了一个窟窿。林巧珍趴在江面上,把李芳的尸体向着那个还在冒热气的窟窿推去。一点一点的,终于近了。
这时,数十个美国鬼子向着林巧珍跑来。林巧珍没有看他们,她全神贯注的把李芳的尸体向着冰窟窿推去。等到了冰窟窿前,探照灯下,林巧珍看到汉江的水在冰下面真的是一尘不染,能把李芳葬在这样洁净的地方,她死后一定可以到天堂的。李芳头朝下,呈冰蓝色的汉江一点一点的吞没了她,直到最后留给了这个世界哧溜一声响动,就再也不见了。
看到江水带走了战友李芳,林巧珍开始要面对向她跑来的数十个美国兵了。
美国兵跑到半途都停了下来,他们好似看清了这情景,都不忍打扰了林巧珍给自己的战友进行水葬。等一切过去后,他们再次朝她走来。林巧珍紧扣冲锋枪,朝他们开火了。美国兵肯定没有想到,一个瘦弱的中国女兵,还能这么顽强。子弹扫过,四个美国兵倒在了地上。其它美国兵呱呱叫着,全部扑倒在了冰原上。
林巧珍不能跑,她便在冰原上不断地翻滚身子。等卧倒的美国抬起头看时,她已经滚到了汉江北岸。他们一起朝她打枪,林巧珍趴在冰上,任子弹在身边炸响。
叭叭叭的枪声过后,美国兵看林巧珍一直没有反应,以为她中弹了,就一个个站起,成散兵线向她围过来。林巧珍突然一扬头,揣起枪就向着最近的一个美国兵打去。美国兵捂了肚子,哇地叫了一声,就倒了下去。等她再继续射击时,所有的美国兵再次趴在了冰原上。林巧珍乘势往汉江北岸边边的杂草堆里滚去,等到杂草掩蔽了她的身子后,她就向着茂密的森林跑去。
美国鬼子从后面追了过来,朝林巧珍打枪。可她在一种强烈的求生的欲望下,向着森林深处猛跑着。她知道,她这样跑是跑不过美国鬼子的。他们腿长,身体又好,又都是男的,跑得比她快。于是,她就向着一个悬崖跳去。当时,她唯一的想法就是死,也不能让美国鬼子抓了俘虏。
林巧珍跳崖后,本以为自己死了。当一束光刺开她的眼睛时,她还以为是美国鬼子的探照灯。其实不是的,是天上的一轮太阳。太阳光经白雪的折射下,散射出非常强的蓝光。天已经完全亮了,林巧珍看着四周的一切,有白雪,有阳光,有山林,知道自己没有死,也没有被美国鬼子俘虏,她好快乐。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17 05:41:50 +0800 CST  
第121章 转入运动防御(1)
砥平里的受挫使彭德怀稳定战局的希望破灭了,东线反击作战未能达到割裂敌军战线、迫使敌人全线后撤的目的,从而西线的阻击也就失去了意义,彭德怀遂命令西线阻击部队全军从汉江南岸撤出。
1951年2月16日,西线的38军全部撤过汉江,东线邓集团各部也撤出战斗向北转移。残酷的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至此宣告结束。
志愿军和人民军在西线的部队向汉江北岸转移以后,积极防御作战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自二月十七日起至四月二十一日止,历时两个月零四天。
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结束之后,中朝军队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中朝军队虽然取得了横城反击战的胜利,并在防御作战中给“联合国军”以重大杀伤,歼敌两万两千余人,但是因攻击砥平里之战受挫,仍然未能有效遏止“联合国军”的进攻势头。
而这时的志愿军和人民军,尤其是志愿军经过近四个月的连续作战,部队十分疲劳,减员情况更加严重,而志愿军准备补充第一线部队的兵员正在向前线赶进中,第十九兵团于二月十五日入朝后也在向预定地区开进中。
有鉴于此,为掩护从国内和朝鲜北部休整地域赶来的战略预备队第三、第九、第十九兵团的开进,2月17日,彭德怀决定,结束战役的第一阶段,全线转入运动防御,以空间换取时间,争取在两个月内集结兵力,改善交通运输,储存作战物资后,再发起新的反击战役。
中国军队征战史上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最残酷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就这样拉开了大幕。
彭德怀的分析是:中国军队以高度的战斗精神进行了顽强的阻击战斗,致使美军平均每天的北进速度仅为一公里。但是,我军没有根本摆脱被动挨打的状态,战线在不断地向北推移。
中央军委派出的第十九兵团于2日从安东出发,要到达前线最早也得四月。后勤运输依旧困难,部队弹药缺乏和饥饿状况没有解决。为此,必须继续撤退,等待补充部队的到达和后勤供应的改善。总之,要“争取两个月的休整时间”。
17日,彭德怀致电各军,对第四次战役做了如下总结:
从此次敌人进攻中可以看出,不消灭美军主力,敌人是不会退出朝鲜的。这就决定了战争的长期性。
同时这次敌人之进攻,比第一、第二次战役时敌人之进攻不同之点是:兵力多,东西两线兵力靠拢;纵深大,齐头并进,先后呼应。经我韩集团顽强积极防御,二十三天毙伤敌万余,致敌未能占城,吸引敌主力于汉江以西,并赢得时间,使我邓、金集团歼灭横城地区伪八师、美二师一个营及伪三师、五师各一部,共毙伤俘敌约一万二千人,取得反击战的第一个胜利。
但胜利极不完满,未能造成适时切断敌之退路,使被围之敌大部逃脱。
十三、十四两晚上,攻击砥平里之敌,虽有进展,但敌迅速纠集三个师增援,进至横城之敌虽被击溃和歼灭,但原州敌纵深仍未打破。各个歼敌时机已慢一步,遂将主力转移到上荣峰里、洪川线及其东西地区待机歼敌。
彭德怀对中国军队的撤退是有顾虑的。
退肯定要退;但是,退的速度不能太快,退的距离不能太远。不能影响中国军队的士气。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要考虑政治上的影响。彭德怀对洪学智说过这样的话:“人家会责问我们,你们怎么回事?上一仗打得那么好,一下子打到三七线,怎么这一仗又一下子撤得那么远?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向民主阵营、向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交代?”
彭德怀给各军制定了“撤退指标”,明确规定一天最多能退多少公里。而且指出:只要敌人不进,我就不退,敌人退了,我还要进一点。
明确出“撤退指标”,在战术上是不科学的。中国军队的战术传统是:撤退就要大踏步地撤退,以保存实力;在大幅度后退和前进中寻找战机歼灭敌人。
但是,朝鲜战场有其特别的特点,志愿军既要力争歼灭敌人,又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朝鲜半岛的地势地形也不允许中国军队大踏步地进与退。然而,战争的残酷在于,这一点又恰恰给了李奇微制定的“磁性战术”以可乘之机,他最担心的是和中国军队脱离接触而寻找不到战机。
第四次战役中,在接触线的节节阻击给中国军队带来的巨大的困难和士兵的巨大伤亡就是一个无情的例证。
前几次战役已经证明,在美军的强大火力下,我军如果固守临时挖掘工事的野战阵地将遭受重大杀伤,后改为运动防御,不再死守一地。
关于运动防御的部署,决定采取纵深梯次的配备:第一梯队由西向东依次为人民军第一军团主力,志愿军第五十、第三十八、第四十二、第六十六军,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所属第五、第三、第二军团共8个军(军团),于西起汉江口,沿汉江北岸经杨平、中元山、横城、烽火山、酒峰、芳林里、下珍富里一线展开,防御正面150余公里、纵深25—30公里,要求各军(军团)在这一防御地区抗击一个月时间;
第二梯队由西向东依次为人民军第一军团1个师和志愿军第二十六、第四十、第三十九军共3个军1个师,于西起汶山,沿议政府、铸锦山、青雨山、座防山、洪川江北岸、洪川至东幕山、丰岩里一线展开,准备在第一梯队完成任务后,依托该线继续组织防御。
这时,中共志愿军委员会向志愿军各军党委发出指示信,信中特别强调:争取两个月的时间,对志愿军是迫切需要的。时间就是胜利。望各级干部深体此意,率领部队坚决完成此一艰巨任务。
志愿军和人民军于二月十六日北撤之后,“联合国军”十八日制定了先把西起汉江口东迄江陵的战线拉平,再全线发动进攻的作战计划。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18 16:53:42 +0800 CST  
第122章 转入运动防御(2)
按照这个计划,西线各部加紧进行强渡汉江的准备;东线各部从十九日起向砥平里以北曹佐里至横城一线志愿军第四十二、第六十六军阵地进攻,接着又向人民军阵地发起进攻。
志愿军和人民军各防御部队在粮弹供应困难的情况下,依靠一般野战工事,逐山逐水地节节抗击,迫使敌人只能昼攻夜缩,缓缓前进。
直到三月六日,“联合国军”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付出了重大伤亡(包括美第九军军长布赖恩特·穆尔在指挥其部队进攻中于二月二十四日坠机身亡),才推进到杨平、横城至东海岸边的江陵一线,把战线拉平。
三月七日,“联合国军”在西线完成了渡过汉江的准备。于是,集中5个军14个师另3个旅、2个团的兵力发动全线进攻,企图从中间突破造成由东北迂回包围汉城的态势,以夺取汉城,进而向“三八线”推进。
美第二十五师分两路在南北汉江汇流处的牛川里、八堂里强渡汉江。
志愿军第五十、第三十八军在陶谷里、礼丰山、云吉山、芙蓉山一线阻敌前进。
美第九军及第十军一部为配合西线夺取汉城的战斗,对中元山至横城东北国士峰一线志愿军第四十二、第六十六军阵地猛攻。
这一天,志愿军第四十二、第六十六军在画彩峰、中元山、石隅北山等阵地打退敌人十几次、几十次进攻。同时,不时组织反击,大量歼灭敌人。
志愿军各担任防御任务的部队自转入运动防御作战以后打得非常顽强,但在战术上不够灵活。
为此,志愿军司令部(为了靠前指挥,志愿军领导机关已于三月五日由君子里迁到金化东北之上甘岭)连续发出指示,要求各级指挥员必须很好地研究敌人的进攻特点,改进防御战术。
并提出了“积极防御,纵深设防,利用良好地形(山川、河流)节节阻击,迟滞和杀伤敌人,赢得时间,以待后续部队到来进行战役反击”的作战方针。
战役上的积极防御,在战术上应是节节阻击和反击相结合的办法。
同时,根据敌人每次进攻前必以其优势的炮兵、坦克和航空兵火力,对所要攻击的阵地进行毁灭性轰击,然后步兵才实施冲击这一特点,还提出了在防御战斗中兵力、火力配备的新原则,指出:
“在现代作战中,尤其在敌空军、炮兵占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积极防御作战的原则,必须是控制要点要道、荫蔽疏散、宽大纵深、前轻后重的配备。”
“火力组织应以反坦克与杀伤敌步兵为火力网重点”,“并宜将步兵火器尽量配属前梯队,加强前沿火力。”
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兵力配备前轻后重,火力配系前重后轻”的原则。这些指示,及时指导了正在进行的运动防御作战。
三月九日,志愿军第五十、第三十八军继续在陶谷里、礼峰山、云吉山、芙蓉山一线坚持阻击。
第四十二、第六十六军转移到凤尾山、鹰峰、梅花山、五音山一线。
同日,志愿军领导人根据当时战场形势,为了节省兵力,减少伤亡,缩短供应线和保持主动,再与人民军商定:
第一梯队各军(军团)从三月十日起,按照预定计划逐步向北转移,以四至五天的时间,撤至高阳、议政府、清平川、洪川江北岸至丰岩里一线,然后由第二梯队各军(师)接替,继续采取运动防御到“三八线”以北地区。
同时部署第一梯队各军(军团)完成这四至五天任务后,人民军第一军团第十九师接替本军团主力防务,第一军团主力到开城、延安地区休整;
志愿军第五十、第六十六军开回中国国内整补;第三十八、第四十二军分别开到肃川和元山以西地区整补。
人民军第三军团主力向县里、麟蹄地区转移,布置纵深防御,第二、第五军团继续以运动防御迟滞敌人北进。
三月十四日,美第二十五、第二十四师夹北汉江两岸而进,占领清平川以南的九岩里,截断了春川至汉城的公路;
美骑兵第一师、美陆战第一师、英第二十七旅渡过洪川江,占领洪川;南朝鲜第一、第三军团也进到了草岘里、下珍富里一线。
为争取主动,创造更多的歼敌机会,志愿军和人民军于十四日晨主动撤离汉城。美第三师、南朝鲜第一师于十五日进占汉城。
这时,志愿军第三兵团已于安东、凤城地区集结,准备立即入朝;在元山地区整补完毕的第九兵团主力也完成了向金化、平康地区开进的准备。
志愿军领导人估计第三兵团和第九兵团主力到四月中旬可到达指定位置,四月下旬可开始新的反击战役。
为了给下一战役创造有利条件,以及根据“三八线”以北地区的地形情况,确定下一次战役的进攻出发位置为西起西海岸的长渊,东经新院里、白川里、漏川里、朔宁、芝浦里、华川、杨口、麟蹄至襄阳一线。
为了控制这一进攻出发位置和使新入朝兵团有进行作战准备的时间,命令第二梯队在现阵地至“三八线”必须阻滞敌人二十天到二十五天的时间,即到三月底四月初;
从“三八线”到上述新战役进攻出发位置,再争取二十天到三十天的时间。
从二月十七日转入运动防御到三月十四日主动撤离汉城的一个月中,志愿军和人民军借助于逐渐向北多山的地形和春暖多雨的天气,机动灵活地节节阻击,以空间换得了时间,从被动中取得了主动。
而“联合国军”虽然占领了一些地方,但付出了重大伤亡,吃够了苦头。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19 05:21:53 +0800 CST  
第123章 转入运动防御(3)

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虽然夺回了汉城或者占领了一些新的地区,但这次作战没有获得完全成功,因为,敌军迅速向北撤退时只实施了阻滞战斗。”
“天气和地形给我们造成的困难比敌军行动造成的困难还要大,特别是在中部地区,那里的山峰直插云霄,陡峭的山坡则直落几乎连大车也无法通过的峡谷。”
“对敌人高踞于荒凉山头的坚固工事,我们不得不加以包围并发起冲锋攻占之。”
“春季消融的冰雪和雨水使公路变得象稻田一样泥泞不堪,以致补给品只得靠士兵们肩扛手提来运送。前线部队靠极少的一点必需品在那里维持,直到向他们空投了补给物资为止。”
美国人R·M·波茨在他的《韩战决策》一书中谈及此次战役时也写道:
“第八集团军的一些军官们认为,中国军队在防御方面比广为人知的进攻方面干得更出色一些。他们很善于隐蔽和伪装,一个整师的部队能在荒芜的山野中从人们眼皮底下消失。……”
“他们撤退也撤得很利索,很少出现后卫遭困的情况。虽然他们不惜付出代价阻滞盟军的行动,但还是沿着山梁用圆木和石头构筑坑道和掩体,以抵挡炸弹和重炮轰炸,减少伤亡。”
“撤退时,他们经常在盟军主要前进路线两侧的山上留下一些小股袭击部队。这些部队常常夜间出来袭击捣乱,有时还给人以反攻的错觉。”
三月十六日以后,“联合国军”继续采取主力靠拢、等齐发展和所谓“磁性战术”逐步推进。
志愿军和人民军则根据前阶段作战的经验,采取在宽大正面上重点设防、梯次配置、扼守要点、以点制面的部署,实行兵力配备前轻后重、火力配系前重后轻的原则,以阻击结合反击、伏击、袭击等各种手段,依托每一处阵地大量杀伤敌人,节节抗击敌人的进攻。
二十三日,“联合国军”进到高阳、议政府、加平,春川、瓦野里、注文津一线。
美空降第一八七团用飞机100余架次,于汶山地区伞降了约4000人及少量坦克、火炮、汽车,企图切断高阳以北的交通,配合地面攻进的南朝鲜第一师包围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
但这时,人民军第一军团主力已撤到临津江以北。
二十五日,美空降第一八七团与南朝鲜第一师会合后,转头向东进至东豆川西南,出现在志愿军第二十六军侧翼。
志愿军第二十六军组织了有力的反击,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二十八日,第二十六军转移到仙岩里、七峰山、海龙山、旺方山、云岳山一线,继续防御。
这一天,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第一次实施机降作战,即以武装直升机1架载步兵30余人,在第二十六军旺方山前沿阵地机降,攻占了由两个班守卫的阵地。
第二十六军扼守七峰山、海龙山的部队与敌军反复冲杀11次,毙伤敌1000余人,并创造了1个班以反坦克手榴弹击毁美军坦克9辆的模范战例。
三月底四月初,志愿军和人民军逐步转移到“三八线”以北,继续阻滞敌军的进攻。
四月十日前后,“联合国军”进到西起汉江口,沿临津江,再经“三八线”附近至襄阳一线。
在此期间,志愿军第四十军在春川以北、金化以南抗击美骑兵第一师、美第二十四师、英第二十七旅、南朝鲜第六师的进攻,共进行大小战斗190余次,歼敌5000余人。
第四十军在进行这些战斗时,有一些阵地的指战员战至最后一枪一弹,表现了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气概。
第三六○团第一连副班长曹庆功在三次身负重伤,阵地上只有他一人时,又打退敌人1个排的3次进攻,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
第三五八团第三连班长王学凤,在子弹打光,身负重伤后,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向敌人,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副班长刘维汉在只有一颗手榴弹时,他举起冒烟的手榴弹冲向爬上了阵地的敌群。
志愿军领导机关给曹庆功、王学凤、刘维汉各追记特等功,各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四月九日,志愿军领导机关由上甘岭迁到了伊川以北之空寺洞。
四月十五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入朝参战的战略预备队第十九、第三兵团及在元山地区整补完毕的第九兵团主力已先后在南川、市边里、兔山地区,伊川、铁原、平康地区,平康、洗浦、淮阳地区完成集结,并立即展开进行新战役的准备工作;
野战炮兵1个师另1个团、反坦克炮兵两个师、火箭炮兵1个师、高射炮兵4个师已分别配属第一线部队或担任后方掩护任务;
从中国国内动员的12万名兵员也已补入部队。
这时,“联合国军”已发觉志愿军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到达,加上经过八十余天连续作战,部队损伤严重,异常疲惫,因而除在铁原、平康、金化等地继续进攻行动外,其他地区的攻击行动基本停止。
四月二十一日,“联合国军”已被志愿军和人民军遏制在开城、高浪浦里、三串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
志愿军和人民军准备发动的反击战役即将开始,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战役的第二阶段,共毙伤俘敌5.6万余人。
第四次战役,是志愿军和人民军在连续进行了三次战役,准备休整两个月之后发动春季攻势的情况下被迫立即转入防御作战的。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对“联合国军”现代化技术装备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即可以迅速地进行补充,可以迅速地调整部署,可以迅速地由退却转入发动大规模攻势估计不足。
同时,志愿军减员较多,后勤供应更加困难,也给作战带来了不利影响。
但是,志愿军和人民军很快地判明了“联合国军”的企图,采取了从被动中争取主动的措施。
在作战指导上,采取在西线以坚守防御牵制敌人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有计划地让敌前进,待其态势突出,翼侧暴露时集中主力对其反击的战法,以求动摇敌之进攻布势。
在反击作战取得胜利,而向纵深发展受阻未能打破敌之进攻时,又适时地转入全线运动防御,以空间换取时间,待战略预备队集结后再转入进攻。
志愿军和人民军这样灵活地运用坚守防御、战役反击、运动防御等作战样式,把运动战与阵地战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被动中争取了主动,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赢得了时间,掩护了战略预备队的集结,为下一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次战役,从一月二十五日开始到四月二十一日止,历时八十七天,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歼灭敌人7.8万余人,歼敌人数超过前三次战役总和,迫使敌人平均每天要付出900余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在这次战役中,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20 06:10:04 +0800 CST  
第124章 彭德怀进京见
由于日夜操劳几十万大军的各项杂务,彭德怀经常忙得几天几夜都睡不好觉,以致起了满嘴燎泡。
军事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下一步到底怎么打下去,彭德怀在痛苦与矛盾中萌发了回一趟北京的念头。
就在彭德怀决定撤出砥平里战斗的16日,他曾致电毛泽东:我拟乘此间隙,遵照前电利用月夜回中央一次,面报各项。如同意,我拟二十一日晨到安东。为争取时间,请聂总备专机在安东等我,以便当日即可到京,如何盼复。
在部队处在最危急的时候,作为主帅的彭德怀提出回京,已足见彭德怀此刻迫切需要中央了解到朝鲜战场上最真实的情况。
前线最吃紧的问题,彭德怀认为是兵力的不足。他曾连续给毛泽东和周恩来打电报陈述困难,催促第十九兵团尽快到达,直到14日,中央军委来电如下:
在这次战斗中,如敌乘胜急进,二月底即可到达金川、铁原之线,而我十九兵团无论车运或步行均无法于同时赶到金川、铁原之线。
十九兵团正在运途中,过江后因列车拖得少,需二百四十列车。如按三路每夜只能发九列车,需二十七天才能运完,按两路则需四十天。
但到达平壤、龟城、球场后,仍需步行,而一切物资都将停运,这是不能设想的事。
彭德怀接电后,不安和忧心加剧了。鉴于目前中同军队的处境,他认为有关战场的实际情况用电报说明既费时又说不清楚,他必须回去把一切当面谈清楚。
毛泽东回电同意彭德怀回京。
2月18日下午,彭德怀和军事秘书杨凤安及一个警卫员一起,乘一辆吉普车渡过大同江,来到设在平壤附近西浦山沟里的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部,与 首相商讨了当前的战场形势、中朝军队下一步作战方针、东西海岸防御、后勤供应等一大堆问题。
显然,此时 也认为,第三次战役结束后,朝方当时对战场形势的估计也偏急了一些。
老兵杨凤安后来曾回忆道:
“……会谈结束后,我们于(次日)黄昏返回志愿军司令部。这次经大同江时,冰层被敌机轰炸成一块一块的,又没有摆渡和桥梁。我们等了一会儿,飘过来一块比较大的冰块。”
“我们把吉普车开到大的冰块上顺流漂动,当漂到接近岸边的冰层时,我告诉司机赶快发动汽车,开到岸边冰层上去,这才过了江。当时我为彭总的安全提心吊胆。车上岸后,我出了一身冷汗……”
彭德怀回到君子里志司总部向邓华、解方等人交待了工作之后,次日(20日)黄昏即带着秘书杨凤安、参谋徐亩元及两个警卫员,分乘两辆吉普车疾驶北行,匆匆赶回国内……。
21日晨,彭德怀一行人赶到了中国东北的边城安东。他看着眼前的情景眉头皱成了疙瘩:鸭绿江边,粮食、弹药堆积如山,猪、鸡、牛、羊成群结队,成千上万捆的御寒服装一堆堆地码放在一起……
彭德怀走进东北军区的一个后勤物资转运站,他看到几十垛的猪肉全部烂掉了,一阵阵的恶臭熏得人恶心欲呕。
一个战士一边吃饭一边发牢骚:“又是他妈的这么肥的肉!”顺手把碗里的一大块肥肉扔进了泔水桶。
急红了眼的彭德怀冲过去揪住这个战士的领口:“你这个败类,前线的将士一个月都吃不到一块肉,你竟敢把肉扔进泔水桶!”
这是彭德怀罕见的对一个普通战士发这么大的火。
吃饭的战士们看着愤怒的彭德怀惊慌失措,弄不明白怎么回事。彭德怀大声喊道:“叫你们管事的混蛋滚出来!”
负责干部闻讯跑了过来,看着穿着一件沾满泥水的破棉衣、胡子拉碴的彭德怀轻蔑地说:“你是谁?干什么的?竟敢在这里放肆!”
彭德怀松开那个战士:“老子彭德怀!”
那个干部立刻浑身筛糠:“彭总……”
“前线饿着肚子流血打仗,你们炖肉吃还嫌肥,良心喂了狗!”彭德怀虎目含泪,狠狠骂道。
那个干部头也不敢抬,喃喃的说道:“实在没法子呀彭总,肉放在这儿送不出去,全烂了,不吃更浪费,昨天发了三十台车过江,刚过新义州全被炸了,只有三辆跑过了封锁线,站里一部车都没有了……”
“唉!”彭德怀一声长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放弃了在这里吃顿饭的想法,饿着肚子登上了军委派来接他去北京的飞机。
飞机在沈阳暂停加油,前来迎接的军政首长们请他吃饭休息,心情极为恶劣的彭德怀只说了一句话:“我不累,我不吃饭也不休息!你们别管我!”
当东北人民政府 高岗闻讯赶来时,飞机早已消失在远方的天空中……
当日下午,彭德怀一下飞机就风风火火驱车直奔中南海,工作人员告诉他 在西郊的新六所。
因事先毛泽东已经收到彭德怀此刻要到京的报告,早在新六所的住处等候。
当彭德怀赶到新六所时,习惯于熬夜工作的毛泽东正夹着一支香烟,在房中踱步思考。
听说彭德怀从指挥所到北京一路上没吃一顿饭,毛泽东一摆手:“你这个彭老总啊,还是老脾气,急什么呀!你必须先吃饭,你若不吃饭,我就不听你的汇报。”
彭德怀只得赶到食堂匆匆扒了几口饭,然后又回到毛泽东书房。“对不起 ,影响了你休息,前线事太急,我又是急性子……”彭德怀见毛泽东一脸倦容,心中陡然生出歉意来。
“好了,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
彭德怀开始汇报朝鲜战场的情况。他向毛泽东反映了战场上将士们趴冰卧雪缺吃少穿弹药不足的严酷事实,介绍了美军的现代化装备和“火海战术”;他围绕着“不能速胜”的观点,根据与美军作战和国内战争的区别,详细地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再次说明第三次战役后他为什么命令部队停下来。
毛泽东听完之后,明确表示:“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
彭德怀开始,详述了不能速胜的观点。
听到战场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动容了:“身在后方总不能有前线的切身体会呀。”
他缓缓地吐出一口烟:“嗯,这件事我要负责任,我看我们需要调整作战方针,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
彭德怀长出了一口气,只要毛泽东转变了观念,许多事情就好办了,但是,还有一件更加为难的事情必须要向毛泽东汇报,他语调沉重地提到岸英在12月25日二次战役时遭遇敌机轰炸,不幸牺牲了……
毛泽东闻言沉默良久,转而又安慰彭德怀道: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
“岸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现在美国已使用在朝鲜战场上的各型飞机约一千多架,你们千万不能疏忽大意,要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司令部安全。”
第二天,彭德怀开始找各方面的领导商谈支援前线的问题。
聂荣臻是个心细的人,特地命一架专机把正在咸阳工作的浦安修接到了北京,让彭德怀夫妻见而。
彭德怀回京是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当彭德怀看见自己的老伴出现在他下榻的住所时,吃惊而高兴,他感受到了老战友的关心。
24日,彭德怀专门找到苏联驻中国的军事总顾问M﹒B﹒沙哈罗夫大将,希望苏联能向志愿军提供空中支援,并大规模掩护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
没有斯大林的点头,沙哈罗夫又如何敢做主呢?沙哈诺夫只好重复“苏联不宜介入朝鲜战争”的老调,令彭德怀十分扫兴和愤怒。在和沙哈罗夫吵了一架后,窝了一肚子火的彭德怀怏怏而归。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24 17:35:23 +0800 CST  
第125章 彭总震怒居仁堂
1951年3月25日,由军委副 周恩来主持,在中南海居仁堂的总参谋部会议厅内召开了军委扩大会,主要讨论如何支援志愿军的事,参加会议的有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
彭德怀介绍了朝鲜前线的情况,他充满感情地说:
“志愿军在朝鲜正在抗击敌人的猛烈进攻。对志愿军的现状你们可能不大了解。国内只知道取得三次战役胜利的一面,并不知道严重困难的一面。”
“第一批入朝作战的九个军,经过三个月的作战,已经伤亡四万五千多人,另外,生病、冻伤、冻死、逃亡约四万人。”
“原因是:第一,敌人武器占绝对优势,有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参战,而我军武器相当落后,没有飞机,没有坦克大炮,只有步兵轻武器。”
“第二,由于敌机对我军后方猛烈轰炸,道路桥梁被炸毁,我军晚上抢修,敌机白天轰炸,后方运输线根本没有保障,所有粮、弹物资,服装、油盐供应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朝鲜无法就地筹粮,蔬菜基本上没有。连队断炊,战士患夜盲症已不是个别现象。”
“第三,现在敌军仍在进攻,由于第三次战役南进过远,各种物资供应在敌机的轰炸下,根本没有保障,造成许多战士冻伤生病,衣服破烂,弹药缺乏,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不得不后撤。”
“目前的困难是:后方供应线屡遭破坏,兵员不足,弹药缺乏。几十万志愿军既得不到充足的粮食和炒面供应,更吃不到新鲜蔬菜,第一线部队只能靠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
“战士营养不良,面黄肌瘦,许多战士患上夜盲症,严重影响了作战行动。”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志愿军既没有空军掩护支援,又缺乏足够的高射火炮,如不迅速解决对敌空军的防御措施,将会遭受更大的损失,无法坚持这场战争。”
在会议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时候,有些领导开始强调自己的困难。“国内的机构才刚刚建立,困难重重……”“后勤保障要钱,先来钱吧……”
听着听着,彭德怀急了,他猛地站了起来,将桌子一拍,大声地说:
“这也困难,那也难办,你们整天干的是什么?我看就是你们知道爱国!难道几十万志愿军战士是猪?他们不知道爱国吗?”
“你们到朝鲜前线去看一看,我们的战士们住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他们也是父母所生啊!”
“这些可爱的战士在敌人飞机、坦克、大炮的轮番轰炸下,就趴在雪地里忍饥挨冻,抗击敌人的猛烈进攻,他们不是为了保卫国家吗?”
“美国兵在雪地上铺条毯子趴在上面开枪,我们的战士赤脚在零下四十度追击敌人,有的人脚都冻黑了,用手一扒拉,肉就掉下来露出骨头,他们不是为了保卫国家吗?”
彭德怀语带哽咽的怒吼声在整个会场震响着:
“整个北朝鲜由于战争的破坏,物资、粮食根本无法就地解决,现在第一线的部队缺粮缺菜缺衣的现象相当普遍,其艰苦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红军的长征时期。”
“经过几个月的苦战,伤亡了那么多战士,他们为谁牺牲,为谁流血?战死的、负伤的、饿死的、冻死的,这些都是些青年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采取紧急措施了吗?”
彭德怀激动的声音在会场上空震荡,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参加会议的领导全都经历过长征,现在前线竟比长征时还要艰苦,他们被深深的震撼了……
片刻后,周恩来轻轻咳了一声,他语调严肃平静地说:
“志愿军在彭老总领导下,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这是值得我们后方的每个人学习的。”
“跟他们相比,我们后方的工作做得不够好,需要继续努力克服改进。有些具体困难前方的同志不了解,这是我们通气不够,说明不够。”
周恩来平平静静地从国家全局上所面临的困难讲到三总部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和所做出的努力,当他讲到国家已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都用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上时,彭德怀动容了。
不管论职务,还是论资历,彭德怀都是小辈,但周恩来没有一句话责怪彭德怀的发火,反而当着彭德怀的面一件一件地落实彭德怀提出的要求,全部落实到人头。
有的问题暂时无法解决的,则作出具体决定或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全部处理完后,周恩来恳切地望着彭德怀:“老总,你看这样安排落实可以吗?”
彭德怀哪里还有脾气,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他连声道:“我代表前方的战士们感谢大家!”
会议结束回到总理办公室后,周恩来的军事秘书雷英夫专门嘱咐工作人员:“今天彭老总发了火,我们不要再惹总理生气,大家注意了。”
然而周恩来回到办公室后却一切如常。有人悄悄的问雷英夫:“是不是你的情报不准呀?”
雷英夫仰天长叹道:“总理大度,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毛泽东得知此事后,说了一句:“大将冲冠怒,惊醒梦里人,不是坏事!”
26日,彭德怀再见毛泽东。经过商讨,当即决定给斯大林发求助电报,要求苏联派出两个空军师参战,同时要高射武器和车辆。
同时还决定动员国内青年参军,增加前线兵力。再购买可以装备60个师的苏联武器。
彭德怀的这次回国促使中央迅速做出了一系列增援朝鲜前线的决定:
杨得志的第十九兵团迅速赶往朝鲜;陈赓、王近山的三兵团立即出川赶往东北;
补充西线部队的五万新兵、七千老兵立即运往前线;补充东线第九兵团的四万多兵员携带三个师的苏式武器赶往前线;
炮兵迅速出动一个高炮师、一个战防师、三个火箭炮团和两个榴弹炮团;空军前出到朝鲜修机场;
五千五百辆即将运抵中国的苏制汽车分给志愿军四千辆;东北准备十万张病床,准备收治伤员;
后来在志愿军战士的饭碗里,每顿都增加了一些祖国运去的虾米,以防战士们再得夜盲症……
这是一个新生的共和国,这也是一个刚刚获得新生的古老民族,任何敌人如果想要用武力来压服它,都要碰得头破血流,都要被历史证明是不可能的。
26日,彭德怀再见毛泽东。经过商讨,当即决定给斯大林发求助电报,要求苏联派出两个空军师参战,同时要高射武器和车辆。
同时还决定动员国内青年参军,增加前线兵力。再购买可以装备60个师的苏联武器。
3月1日,彭德怀离开北京,线9日回到他朝鲜前线的指挥所。
彭德怀回到朝鲜前线指挥所后得到的第一个有关战事的消息是:中国军队已经放弃汉城,退到三八线以北。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25 05:39:47 +0800 CST  
第127章 美军实施“屠夫作战”(2)
【Email推荐:李奇微和前线战场上的美军军官们都清楚,“屠夫作战”计划与麦克阿瑟没有关系,而且麦克阿瑟的话等于向中国方面通报美军的进攻即将开始。
为此,大为不满的第八集团军副参谋长故意问负责军队方面的新闻检查官:“如果一位将军违反了新闻发布方面的保密规定该怎么办?”
李奇微对“总司令官努力保持自己的光辉形象”的做法愤怒不已:“麦克阿瑟将军向报界说的话危及为他而战的士兵的生命。每当一次作战攻势发动之前,他就视察进攻部队,并象征性地打响出发的枪声。这一举动对于部队的士气不无好处,但同样对敌人的情报界也是价值连城的。”
麦克阿瑟心情不错地回到东京,但是他刚走进他的办公室,就遭到一群来自美国本土的美国军人家属请愿团的围攻。
麦克阿瑟邀请女士们观赏日本樱花的客气话还没说完,就被女士们连珠炮般的质问打断了:“我们是来向你要儿子的!去年你答应让孩子们回家过圣诞节。”
“我的丈夫正在朝鲜流血,那些黄皮肤的中国人正像围猎一样捕杀他!”
“我的可怜的约翰最怕冷,我想让他回家!”
麦克阿瑟忍着怒火说:“女士们,第八集团军的任务是统一朝鲜。如果你们想和前线的亲属团聚,请耐心地等待他们的服役期满。”
“让孩子们回家!”
“你要为无辜青年的死负责!”
麦克阿瑟厉声道:“尊贵的太太们,你们太过分了!你们放心,我会照顾你们的亲属的,我会命令他们的长官,把他们,也就是你们的儿子或丈大,统统派到第一线上去!让他们去冲锋!去踩地雷!明白吗?!”
麦克阿瑟摔门而去。
而此时,李奇微的“屠夫作战”攻势在大雨和泥泞中开始了。
3月5日,美陆战一师七团在天亮时发现前方中国军队的阻击阵地上已经没有人了,联合国军占领了横城。
其时,联合国军各部队都到达了“屠夫作战”计划所指定的占领线——亚利桑那线。
“屠夫作战”实施中,2月22日,美国陆军部公布战报,称:开战以来,中国军队损失20.6万人,其中杀伤18.5万人,冻伤和生病2.l万人,不含俘虏。
同时,陆军部还公布了另一份战报:开战以来,美军共损失5.248万人,其中死亡8553人,伤3.3781万人,失踪8724人。
还是同时,美军高层传阅着一份机密“情报”:“中共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调离朝鲜,任命彭德怀为入韩中共军司令员。”
仗打到现在,号称有世界上最灵敏的情报机构的美军,居然连战场上对手的司令官是谁都没搞清楚,又从何而来的精确到“个”位数的战场伤亡战报呢?

韩国战史编纂委员会编著的《朝鲜战争》,是这样记述李奇微的“屠夫作战”的:
1951年2月19日,在美第9军团指挥所,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中将、美第9、第10军团长和美陆战第1师师长举行作战会议,讨论反击作战问题。
在会议上确定,以美第9军团和美第10军团为主力实施反击,进攻开始日定为2月21日。作战名称定为“屠夫作战”。
当时美陆战第1师的任务是,担任美第9军团右翼,在原州北部超越美第10军团主力,向横城北部设定的“亚利桑耶”线挺。
该师右邻部队为配属美第10军团的我第3师,该师左邻部队为配属美第9军团的我第6师。
2月21日
陆战1师原定于8时发起攻击。但在忠州至原州的主要补给路上,由于汽车多,发生撞车事故,战斗展开迟滞,10时才发起进攻。
敌军几乎没有抵抗。为查明敌军抵抗线,该师始终采取慎重的行动。
2月22日
是日,也只有敌军小规模零星的抵抗,敌军主力则继续退却。陆战第1师全体官兵击退敌军抵抗,踏着雨雪造成的泥泞道路,继续艰难地前进。
2月23日
针对美陆战第1师北进,敌军的抵抗逐渐进入正规。是日,师左翼第1团在前进中遇到敌军的抵抗。右翼第5团也遭到中国军队1个营的顽抗。
我以航空轰炸和炮兵火力压制敌人,继续前进。是日,该师共击毙中国军队60人,该师亡1人、伤21人。
2月24日
该师继续前进,完全占领第一阶段目标,把横城置于眼下。左翼第1团第1营C连和1个坦克排对横城实施威力侦察。
该连在横城北部查明敌情,同时救出几名战斗中掉队的美陆军人员,天黑前返回团所在地。
至此,该师结束“屠夫作战”第一阶段的作战,准备第二阶段作战。
是日,美第9军团军团长穆尔少将因直升机失事而牺牲。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代理军团长职务,师由副师长普勒准将代理指挥。
2月25日
“屠夫作战”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是日在骊州美第9军团指挥所举行作战会议,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中将出席会议。
为调整战线和补给,李奇微中将决定第二阶段作战从3月1日开始,并再调整了美第9军团和美第10军团的战斗分界线。
根据会议决定,美陆战第1师将右翼第5团地域移交给美第10军团,将美第7团配置在左邻我第6师地域,计划以第1团为右翼,第7团为左翼,第5团为预备队发起攻击。
3月1日
为发起第二阶段进攻,该师在横城南侧设定的攻击发起线展开。右翼第1团以第2营为右翼、第3营为左翼展开;左翼第7团以第3营为右翼、第2营为左翼展开。
由于在左翼第7团当面,中共军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顽强抵抗,故美陆战第1师决定先以航空轰炸和炮火压制敌军,第二天发起攻击。
3月2日
8时,全师同时向第二阶段目标横城北部"亚利桑耶"线发起攻击。第1团第2营占领高地,第7团第2、第3营分别攻击537高地和333高地,第3营在左前方同左邻我第6师保持联接。
3月3日
第1团第2营经过激战占领336高地和294高地。在战斗中击毙中国军队70人,该营亡3人、伤28人。
该团第3营占领304高地。该团已占领右半部的全部目标。但左翼第7团在333高地和537高地受到中国军队的顽抗,连续激战,未能占领目标,转入夜间战斗准备。该团在战斗中亡14人、伤104人。
3月4日
8时,陆战1师的第7团再次向333高地和537高地发起攻击。敌军在昨天战斗中蒙受重大损失,趁夜暗销声匿迹,所以第7团未遇敌军抵抗,占领高地。
至此,该师前出“亚利桑耶”线,完全夺取横城,完成“屠夫作战”目的。
在“屠夫作战”中,该师亡48人、失踪2人、伤345人;中国军队亡374人,被俘48人。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26 13:05:43 +0800 CST  
第128章 志愿军艰苦奋战

志愿军进入了朝鲜战争最艰难的时期。
为了将在横城战役中被中国军队的突破所造成的凹状战线拉平,在西线美军做北渡汉江准备的同时,美陆战一师、骑兵一师、英二十七旅以及南朝鲜军第三师、第六师开始向横城一线的中国第四十二军、第六十六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第四十二军与第六十六军、第三十八军为邻,在鹰峰、中元山、没云岘一线与美军展开了艰苦的战斗。
第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心里很清楚,部队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面对美军的猛烈进攻,坚守现有阵地是不可能的。
他主张在这样的阵地阻击战中,兵力要按照“前轻后重”的原则,而火力配备上要按照“前重后轻”的原则,“以空间换取时间”。
总之,要以不多的兵力在前沿阵地与美军反复争夺,消耗美军的时间,以落实上级“尽可能迟滞敌人北进速度”的指示。
吴瑞林为此命令一线阵地上的团、营、连干部和战斗骨干一律抽下来一半,储备在二线阵地上,一旦一线拼光了,便可迅速重新组织战斗。
吴瑞林还在阵地后面留了一个团的预备队。
中国士兵在美军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用生命换取着迟滞敌人北进的时间。
还不到下雨的季节,朝鲜半岛却已大雨连绵。寒冷的雨水使阵地上一片泥泞,中国士兵们白天一身泥水,到了夜晚浑身便结成了泥冰。
三七一团九连在连长蒋洪信的带领下,在鹰峰阻击阵地上坚持了16个昼夜,在与美军坦克和数欢集团冲锋的搏斗中,全连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三七零团六连连长郑家贵带领士兵们在阻击阵地排到了最后关头,美军两个连的兵力和十辆坦克把小小的阵地紧紧围住,然后强攻,阵地上的美军士兵和中国土兵扭打在一起,双方士兵厮打和咒骂声响彻山谷。
最后,郑家贵的刺刀拼断,枪托砸断,身边的石头也被他扔光了,几十个美军士兵包围了他,他带着浑身的泥泞和血迹拉响了特地留给最后时刻的炸药包。
在广滩里至龙头里的公路上,位于公路中段的宝龙里是美军北进的必经之地,三三七团二连的坚守阵地就在宝龙里。
美骑兵第一师对宝龙里的攻击规模最后竟达到一个团的兵力。在阻击到第五天的时候,二连前沿阵地上只剩了二班长赵兴旺一个人。
美军以两个连的兵力分两路向这个只有一个中国士兵的阵地爬上来,赵兴旺在阵地上来回奔跑,机枪和手榴弹一直没有停止,美军以为阵地上来了大量的增援兵力,始终没能爬上来。
美骑兵第一师为夺取宝龙里中国阵地,用了6天的时间,先后组织了32次攻击,并付出了220多名美军士兵的生命。
阻击战打到最艰苦的时候,前线传来的一个消息令各级干部紧张了起来:一名中国士兵用机枪把一架美军飞机打下来了。这位英名字叫关崇贵,他是三七五团一连一排二班的副班长,机枪手。

关崇贵用机枪打落飞机的英雄事迹下面专章讲述。
在志愿军处于最艰难的时期中,士兵们所面临的困苦和牺牲都是巨大的。
志愿军多数炮兵由于没有了弹药,炮损严重,大多都撤往三八线以北休整。步兵们没有炮火掩护不说,粮食也已接济不上,许多部队开始吃野菜和树皮充饥,很多阵地仅仅是因为守备分队饥饿而不得不忍痛放弃。
前线战士们装备缺乏,衣服破烂不堪,就像叫花子一样。许多战士的裤子磨烂,屁股已经露肉,有的战士袖口磨烂了,露出的半条胳膊冻得发紫。士兵们的手上冻得裂开了大口子,血流的令士兵不得不自己用线缝合以止血。
每当撤退到一道防御阵地上,饥寒交困的士兵们就立即用简单的工具修筑阻击工事,同时还要修筑防炮洞以应付敌人坦克大炮的轰击和飞机的轰炸。
如果还能有时间,战士们就拔掉阵前的野草,扫清射界,打出防火带。只要敌人没有进攻,战士们就躺在冰冷的雪地上闭一闭眼,休息一会儿。
有的战士穿着自己打的草鞋,而许多战士还不得不光着脚作战,因为生活困苦,营养不良,病号也在不断的增加。
防守中元山的42军378团已经断粮两天了,当军长吴瑞林决定换下他们时,派到中元山阵地的通讯员极为震惊地发现,378团的干部和战士们都已奄奄一息,他们已经饿得没有力气下山了!
吴瑞林流着眼泪把军部所有的炒面都收集起来,让军作战科长侯显堂、组织部长李乐之、保卫部长曹共和率部火速送上去。
吃了这点炒面后,378团才恢复了一点力气下了山,但包括吴瑞林在内的军部所有人员却为此连饿三天……
有一本书这样描写志愿军的艰苦:
春寒料峭,冰雪未融,冷雨霏霏。没有粮食,很多部队开始吃野菜和树皮。一套棉衣一个冬天没能脱下过,屁股的位置甚至已经露肉,
战士们用粗针缝上一块布遮住,被磨烂的袖口使露出的半条胳膊冻得发紫。
士兵们手上裂开了大的口子,血流得令士兵不得不自己用线缝合以止血。
每撤退到一道阵地上,饥寒交困的士兵立即就用简单的工具修筑阻击工事,同时还要修筑防炮洞以应付坦克大炮的轰击和危机的轰炸。
如果还能再有点时间,战士们就拔掉阵地前的野草,扫清射界,打出防火带。天亮了,除了警戒哨在警戒外,只要敌人没有进攻,战士们就随便往嘴里填些什么,然后倒在冰冷的泥水中闭上眼。
在战斗中,弹药的极度缺乏令中国士兵们丧失了保卫阵地和他们自身的基本方法,朝鲜中部那些山岭上的石头常常是他们用来与大炮坦克搏斗的武器。
无数的中国士兵腹中空空衣衫褴褛地倒在了没有人烟的荒山野岭中。
当大部队向后撤退时,他们的遗体从此默默地躺在一阵阵的冷雨之中。
连美军陆战一师的士兵们看见中国士兵的这些遗体时,都不禁感到一种浑身的震颤。
美陆战一师军史上记录道:
“这些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卧着,很多还与美国士兵的尸体抱在一起。由于尸体的冷却,已无法把他们分开。”
“中国军队撤退的时候,有时也掩埋尸体,但是由于匆忙,无论是本国土兵还是敌国士兵的尸体,均掩埋很浅,几乎仅仅是一层被炸弹翻耕过的尘土。”
但是战斗还必须要继续打下去。
彭德怀指出:机动防御的目的是为了掩护后面两个兵团上来,所谓机动,就是不死打、不硬拚。
于是从3月8日起,联司连续发出指示,要求各级指挥员认真研究敌人的进攻特点,改进我之战术,实行“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原则,利用地形节节阻击,结合反击、伏击、夜袭等各种手段,迟滞和杀伤敌人,赢得时间,以待后续部队到来进行战役反击。
3月9日,彭德怀返回已前移至上甘岭地区的志司总部。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27 18:31:20 +0800 CST  
第129章 特等功臣赵兴旺

1951年2月21日,李奇微实施“屠夫作战”,向中朝军队大举进攻,妄图将中朝军队推至三八线以北。于是,一场殊死的争夺战,在三七线宝龙里展开。
志愿军一二六师的三七七团二连奉命坚守宝龙里阵地。美国号称有200多年建军历史的骑兵第一师,连续五天向二连阵地发动进攻。
五天的争夺战,敌军扔下200多具尸体,二连100多个战士也都牺牲在阵地上,仅剩下班长赵兴旺和战士尹荣华以及左臂负伤的弹药手陈国兴三个人。
赵兴旺抱起一挺机枪跑到阵地左边封锁公路,尹荣华在右边打,陈国兴守住正面。
4架敌机在阵地上盘旋投下了炸弹,紧接着又来了30多辆坦克,掩护100多个美国兵分两路冲了上来。
赵兴旺狠狠几梭子,把敌人压了下去。当打完子弹赵兴旺转身还想向陈国兴要时,发现他已经紧闭双眼倒在战壕里了。
时近中午,又飞来10架敌机,在阵地上投下许多汽油弹,整个山头着起了大火。几十个美国鬼子分两路向阵地爬了上来。
等敌人一靠近,赵兴旺又是一排子弹,把敌人打下了山。右边尹荣华的手榴弹也响了起来。突然小尹中弹牺牲,右手还握着一颗手榴弹。
面对敌人一个营的兵力,赵兴旺在战壕里打起了游击战。打几枪,换个地方,一会儿在正面打,转眼又跑到侧面扔手榴弹,敌人也摸不清阵地上到底有多少人。
太阳落山了,这时后援部队赶了上来,赵兴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1952年春天,赵兴旺被部队党委评为特等功臣,志愿军总部授
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不久,他接到命令,到平壤受到 的亲切接见,并获朝鲜政府授予的三级国旗勋章。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28 18:40:29 +0800 CST  
第130章 打落美机的英雄关崇贵
关崇贵,吉林省梅河口市人,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第三七五团第一连副班长,机枪手。
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在第四次战役龙头里阻击战斗中,他带领两名战士坚守连的前沿阵地,先后击退敌500余人的3次冲击,毙伤敌人50余人,并用机枪击落敌人飞机1架,立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
事后,彭德怀的命令是:对这个士兵连升三级使用!关崇贵从副班长提升为副连长。
多年后,回国后的关崇贵被人们称为朝鲜战争中“最伟大的士兵”。
1951年2月16日,彭德怀命令在朝鲜半岛西线的志愿军阻击部队全部撤移至汉江北岸。
在经过了四次大规模的战役后,中国军队急待补充人员和供给。
3月1日,美军在骊州的第九军指挥部召开了作战会议,为不给中朝军队以休整和重编的时间,决定于朝鲜战场的西线、中线、东线发动全线进攻。
美军指挥官李奇微新制定的作战计划命名为:“屠夫作战”。
还不到下雨的季节,朝鲜半岛上却已大雨连绵。美军的“屠夫作战”攻势在雨水和泥泞中开始了。
而中国军队自此进入了朝鲜战争中最艰难的时期,中国士兵在美军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用生命尽可能地迟滞着敌人向北推进的速度。
就在中国军队的阻击打到最艰苦的时候,前线传来的一个消息令各级干部振奋起来:一名士兵用机枪把一架美军飞机打下来了!
关崇贵,三七五团一连一排二班副班长,机枪手。
2月24日,42军125师第375团1连1排据守的614高地受到英27旅一个营的猛烈进攻。
一连夜里进入阵地,挖了一夜的工事,天刚见亮,英军第二十九旅的一个营就发起了进攻。
一连的官兵又困又饿,仗打起来就红了眼一样凶狠,一直打到下午,英军的进攻更加猛烈,而十几架美军飞机也飞临助战,在一连的阵地上空来回轰炸。
美军飞行员自从入朝作战以来,不曾遇到过地面射击,因此他们从来是贴着中国士兵的头顶飞,俯冲时机翼几乎要掀去中国士兵的帽子。
此刻,从飞机上射下的机枪子弹和扔下的炸弹给一连造成了重大伤亡。
眼见着战友们一个个在腾空而起的泥土中倒下,关崇贵急了,他端起手中的机枪要向飞机开火。一旁的弹药手立刻阻止着他:“副班长,咱可别犯错误!”
当时在敌方完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志愿军有一条纪律,不准对空射击飞机。
因为轻武器对空射击不仅打不下飞机,反而会暴露地面部队目标,招致敌人更准确的轰炸。
这是中国军队在入朝参战的初期,在不具备地面防空火力的时候,用无数士兵的鲜血换来的教训,以至于纪律被强调得十分严格,违反后的处理也十分严厉。
被硝烟包裹着的关崇贵对着他的弹药手大叫:“大不了枪毙我!”
关崇贵火冒三丈,他再也无法忍受了,端起机枪就是一梭子。
没有打中。
很快,敌机又转了回来。关崇贵换上一个新弹匣,稳稳地瞄准,开火!
这架美军的P-51战斗机翅膀一斜,机尾冒着黑烟栽进了山沟,然后就是剧烈的爆炸声和一团冲天的火焰。其他敌机吓得立即爬高飞走了
坠落的敌机机头弹出一个白点,是敌人的飞行员跳了伞。但这家伙运气不太好,高度太低,降落伞还没来得及张开就扎死在了树杈上。
“打中了!打中了!快抓俘虏呀!”战友们欢呼雀跃,又蹦又跳,乐成了一团。指导员陈凤歧跑过去检验了敌机残骸,记下了敌机机号 ——81156,还让战地摄影记者拍了照片。
一连一排有个兵用机枪打下了美军的飞机!团里立即命令查是谁违反的纪律。
营里派人上到阵地,阵地上的士兵都说不知道。关崇贵认为好汉做事好汉当,决不能连累战友们,于是站出来承认是自己打的。
关崇贵等待着对自己的处理、他的战友们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异常英勇,他们期望着胜利也许可以减轻对关崇贵的处罚。
而关崇贵的机枪再也没有停止过呼啸,他想,只要自己还没死就先多打死几个敌人。
关崇贵打下飞机的事被逐级上报,最终报到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那里。
最终报到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那里。彭德怀正为志愿军防空大力薄弱焦急,彭总在坑洞里走来走去,在仔细询问了关崇贵打飞机的经过后,一拍桌子说:
“这个纪律犯出了一条经验,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关崇贵立了大功!废除不准对空射击飞机的命令!以后各部队都可以打下飞机的,但要注意战术就行了。就是说明了轻武器是可以打下敌人飞机的,鼓舞了战士对空作战的信心,要对这个战士重奖!”
宣布立功命令的时候,关崇贵觉得是在做梦。他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记了特等功。
关崇贵还是觉得自己违反了纪律,要求好歹得记一个处分。三七五团政委只好对他说:“别犯傻了,再犟下去,我真的处理你!”
志愿军总部决定在全部队开展向关崇资学习的活动,推广用轻武器击落敌机的经验。
关崇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带领一个班阻击敌人,战至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人。
当大部队开始向后撤退时,美军的飞机还在向这个阵地轮番轰炸,因为在爆炸声中他们依稀听见仍有抵抗的枪声。
美军认为几乎被炸烂的阵地上不可能再有人活着,但枪声确实还在响。
绝大部分美军说,轰炸已经好几天了,不可能再有中国士兵的抵抗,但枪声确实还在响。
第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放心不下,派出两个营返回去,要求从阵地的两侧包抄上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上到阵地上的中国士兵看见了关崇贵。关崇贵瘫坐在布满美军士兵和中国士兵尸体的阵地上,被炸弹炸烂的军服上遍是已经发黑的血迹,在他的胸前,堆着从美军尸体中搜集来的步枪、机枪、冲锋枪,竟有30多支!
关崇贵在这个阵地上坚守了两天三夜,始终没有让敌人占领这个阵地。
当中国士兵冲上阵地时。他们看见的是坐在尸体中射击的关崇贵。浑身是伤的关崇贵已经站不起来了。
关崇贵的顽强精神令所有的中国官兵肃然起敬。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再一次听到了“关崇贵”这个名字。
彭德怀的命令是:对这个士兵连升三级使用!关崇贵从副班长提升为副连长。
他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了“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8-31 17:27:00 +0800 CST  
第131章 美第9军军长和韩第1军军长坠机身亡
2月18日,新上任的美第9军军长布赖恩特﹒E﹒穆尔少将向李奇微报告:第24师发现前方敌人的阵地上已经空无一人,而迅速派出的巡逻队也证实第8集团军中部前线的敌人已经开始全面撤退。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9-01 12:51:47 +0800 CST  
第132章 李奇微实施“撕裂作战”

彭德怀回到朝鲜前线的时候,李奇微已完成了“屠夫作战”
的计划,并且立即开始了新的一轮作战。
美国人为这个新的作战计划取名为“撕裂作战”。
如果说“屠夫作战”充满血腥气味的话,那么“撕裂作战”则带有了战术的味道。
李奇微对“屠夫作战”的成果并不满意,因为在对中线攻击中,没能彻底把中国的第四十二军和第五十军捉住歼灭,而对中国第四十军和第三十九军的攻击“因为大雨而影响了攻击效果”。
李奇微认为:“中国军队不是被打败了,而是主动的撤退”。那么,美军下一步的战斗任务首先是从中国军队的手里夺回汉城,但是,从正面夺取势必会发生规模很大的战斗,于是李奇微决定还是从中线迂回。
所谓“撕裂”就是指在战场中线撕开口子并打进去,把中国军队和北朝鲜军队隔离开,威胁防御汉城正面中国军队的防线,并对汉城形成包围。
“撕裂作战”的目标是:美军到达从汉城东侧,向春川,转向沿三八线南侧各要点之间的连线。李奇微把这条线定名为:“爱达荷线”。
美国人在朝鲜半岛上定是每每想着他们不知哪一天才能回到的家乡,于是远东在那段岁月里有了“亚利桑那”和“爱达荷”这样的地名。
3月7日,“撕裂作战”从美第二十五师横渡汉江开始了。
凌晨5时50分,美军开始了炮火准备。
在汉江的江岸上,李奇微脖子上挂着两颗手雷亲自督战。他对他的部下说“指挥官要和正在进行激烈战斗的部队在一起”,他今天是来做表率的。
做着表率的李奇微心里还是有一点担心,原因依旧来自他的长官麦克阿瑟。
发动“撕裂作战”的计划不得不报请麦克阿瑟批准,为了防止麦克阿瑟再来前线表演,他把这次作战的调子压到最低点。
可是麦克阿瑟表示还是要来,李奇微以前线情况不允许为借口不让他来,但是,麦克阿瑟还是来了。
庆幸的是这次麦克阿瑟没“公开地泄露军事机密”。尽管这样,李奇微还是因麦克阿瑟的到来而不舒畅。
此刻,在李奇微的面前,美第二十五师渡江前的炮火准备可以称得上是“这次战争中最猛烈的炮兵射击之一”。
148门野战炮,l00辆坦克,48门重迫击炮,加上25辆M-16自行高射机枪,l00挺重机枪,还有天空中的10多架轰炸机,一齐向江对岸中国军队的阵地开火,情景之壮观令李奇微十分满意。
火力准备20分钟后,美军开始渡江,但是,立即遭到中国军队炮火的封锁,炮弹打到了李奇微的身边,李奇微又一次感到了什么叫做打不烂的中国军队。
渡江准备极其周密地进行了长达一周,美军使用了最先进的渡江器材,除受到不太猛烈的射击之外,美第二十五师顺利地渡过了汉江。
或许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都会这一手。李奇微离开汉江南岸后,乘直升机来到他估计战斗最激烈的原州前线,站在路边观看美第十军的进攻。
依然有大批的战地记者跟随着李奇微,李奇微本能地感到现在需要做些什么了。
这时,陆战一师一个瘦弱的士兵背着沉重的电台走过来,一拐一拐的,原来这个士兵的鞋带松了,每走一步就踩绊一下,电台使他无法蹲身系上鞋带,因此看起来跌跌撞撞的。
那个士兵冲着站在路边的李奇微喊了句什么,李奇微没有听清,但他赶快走了过去,蹲下身,为这个士兵系上了鞋带。
记者们不失时机地拍下这个珍贵的镜头。照片见了报纸,结果引起的讽刺多于赞扬,人们说李奇微在出风头。
李奇微解释说:“那个士兵如果自己蹲下来系鞋带,沉重的电台就可能令他站不起来了。他在叫我,我就去了,这是在帮助一个有困难的人,完全是涌上我心头的一种冲动促使我这样做的。”
因为报纸又拿他脖子上的两颗手雷顺便做了文章,于是他也顺便再欢解释说:“我不想不反抗就当俘虏!”
处于极端困境的中国军队不得不再次后退,但是面对美军大规模的进攻,大多数中国军队的阵地都是在士兵全部伤亡的精况下才被美军占领的。
在汉江南岸,中国军队的第三十八军和第五十军,在美军渡过汉江的时候,依旧有几个连队在顽强阻击,连队中的中国士兵全部战至最后一人,除了牺牲,没有人后退。
在横城、原州方向,中国军队的阻击也十分顽强。一线的部队伤亡极大,以致在战斗中要把严重减员的连队的建制打乱,再将数个连队的幸存人员编成一个新的连队,往往一个团只能编出四至八个连。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9-03 18:46:27 +0800 CST  
第133章 中国军队放弃汉城

在彭德怀回到朝鲜前线的时候,李奇微已完成了“屠夫作战”计划,并且立即开始了新一轮的“撕裂者作战”,准备从中国军队的手中夺回汉城,但是,从正面夺取势必会发生规模很大的战斗,于是李奇微决定还是从中线迂回。
所谓“撕裂”就是指在战场中线撕开一道口子并打进去,把中国军队和朝鲜人民军隔离开,威胁防御汉城正面的中国军队的防线,并对汉城形成迂回包围。
当彭德怀回到前线指挥部的时候,已经开始两天的“撕裂者作战”已经给整个战线造成了不利的局面;
“联合国军”如果从中线突破进来的话,势必造成对汉城的包围。如果再不采取较大距离的撤退,很可能陷入更大的被动。于是彭德怀电令各军:从3月10日起,全线开始运动防御,有秩序地、较大规模地向北撤退。
彭德怀不可能意识不到汉城得失的政治意义,但战场毕竟是靠实力来说话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最后他还是决定放弃汉城。
3月11日,彭德怀致电周恩来,提出了放弃汉城的想法:我于九日拂晓前抵司令部,敌于七日又开始全线进攻,为缩短我军防线,争取时间,故决定放弃汉城,采取防御,保持有生力量。
现运输情况未改善,部队仍经常断炊吃不上饭,今后就地筹粮亦不可能。
兵力增大,供应需多,现敌人空军又有增加,我空军如不能相应掩护交通运输,此种困难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这将影响有决定性的下个战役。
1951年3月14日,中国军队放弃汉城。
中国军队进入南朝鲜首都汉城的时间为:七十天。
放弃汉城的行动 想不通,彭德怀闻讯后叹道:“我也想不通,我要有飞机大炮,有粮食弹药,我会放弃汉城吗?谁叫他当初盲目乐观的……”
在彭德怀决定放弃汉城的那天,南朝鲜第一师的侦察小组潜入了汉城市区,他们发现汉城里已没有中国军队了。
这几个侦察兵在总统府升起南朝鲜国旗,高喊了万岁,然后带着一个北朝鲜俘虏回到师部,南朝鲜第一师师长白善烨这才知道中国军队已经撤退了,汉城已是一座空城。
白善烨立即给指挥他的美第一军军长米尔本打电话,要求准许南朝鲜第一师立即进入汉城,米尔本立即说:“开始!”
这是擅自改变李奇徽作战计划的行动。李奇微原来的计划是:在中线突破后包围汉城。但是现在要在还没有实施包围前就进入汉城了。
15日早上,南朝鲜第一师从不同方向进入汉城市区。没有抵抗,更没有巷战,南朝鲜军队回到了一片废墟的汉城。
汉城的收回令李承晚大喜过望,他立即给麦克阿瑟致函表示感谢。
第二天,麦克阿瑟给这位南朝鲜老头儿回了一封冷冰冰的信:
暴军退却,令人欣慰。但这次与去年九月不同,敌守备部队未遭决定性失败,夺回汉城虽然在心理上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从军事角度上看,不可认为今后汉城的安全完全有保障。本人认为,贵国政府立即返回汉城是不明智的。
麦克阿瑟虽然嘴上不说,但心中强烈地感觉到,中国军队的撤退,似乎有某种设置陷饼的阴谋。
由于麦克阿瑟的低调,使无论是南朝鲜、美国还是中国方面,对汉城的易手都没有更为激烈的反应。
李奇微更没有迷恋汉城的收复,他命令部队:坚决向“撕裂作战”预定的目标北进。
彭德怀命令损失严重的中国一线阻击部队转移到后方休整,其中第五十、第六十六军回国,第三十八、第四十二军撤退至肃川和元山以西地区。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线部队于12日正式接改。
由于彭德怀果断地命令部队大规模撤退,致使李奇微精心布置的一个陷阶没有达到目的,这就是美一八七空降团的汶山空降作战。
汶山空降作战的目的是利用空降兵的迅速机动,把大量部队投到中国和北朝鲜军队撤退的路上,实施包围。
情报说只要在汶山实施了空降,至少能把2.4万中国士兵围在美军的天罗地网中。
李奇微甚至准备亲自带领士兵跳伞,他的理由是他是个老伞兵,但是被部下以他56岁的年龄为由拒绝了。
不甘心的李奇微又跑到空降场去,他要亲眼看着美国伞兵们怎样把大批的中国士兵包围,然后杀死。
这次空降行动组织了C-119飞机80架,C—46飞机55架,但空投开始后却事故百出,第一轮空降就偏离了预定空降点,结果30多名参谋落地之后遭到北朝鲜士兵的追杀。
在后来的跳伞中,又有84名士兵伤于跳伞事故,部队着陆后18名士兵因遭到地面火力的射击而伤亡。中国军队的地面对空火力将五架运输机击伤,还有一架运输机在返回基地的途中爆炸,机上人员全部死亡。
结果,汶山大规模的空降作战没有包围住任何一支撤退中的中国部队,中国部队转移的速度之快令李奇微再一次感到十分意外。
20日,美军占领“爱达荷线”,“撕裂作战”完成。
是日,中国军队撤退至三八线以北——中国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的地方。
而在1951年的2月至3月间,日本以及西方国家的报纸充斥着如下的标题:
《美军在三八线停止行动》《保密通过外交解决的途径》《美军谨慎地进至朝鲜战争的出发点》《第八集团军距离三八线十八公里》《预感到中国军队的反击》《李总统出席釜山群众集会:打到北方去!》《英国期待中国的态度》《距离三八线一点六公里》《南朝鲜军队巡逻队越过三八线》《杜鲁门希望体面地结束战争》《麦克阿瑟说他准备会见敌军将领》。
至此,朝鲜战争的前景一片扑朔迷离。
楼主 碧薇萍  发布于 2020-09-06 19:07:43 +0800 CST  

楼主:碧薇萍

字数:1078790

发表时间:2019-10-13 17:30:1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1 17:52:36 +0800 CST

评论数:16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