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到底想做什么坏事呢?看看谢尔曼颁布的特别战地令第120号,就知道至少有以下内容:

第一是强征粮草。“强征”是客气的说法。实际就是直接到田地里收割,到仓库里搬运。玉米、鱼肉、蔬菜、草料等等,只要军队需要,只要视野所及,直接弄走即可。要确保军队随时存有10天的给养和3天的草料。

第二是强征运力。什么马匹、骡子、马车等,骑兵和炮兵只要需要,可直接牵走、拖走,无理由征用。

第三是对有敌意的地区,可以毁坏作坊,房屋,轧棉机等设施。比如碰到有人骚扰部队、有游击队打击部队、有人埋伏阻碍行军、老百姓炸毁桥梁影响行军,就可以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设施,尽数破坏。

第四是对敢于反抗的人,格杀勿论。
……
就是允许烧杀抢掠、破坏一切。

当然,谢尔曼主观上还是想作恶有度,于是也作了一些限制性规定,比如征用粮草时,士兵不得进入民居,也不能干扰居民;又如毁坏工农业设施前,必须由军团指挥官批准;又如向老百姓征用粮畜物资时,必须留足居民维持生计的份额。

……
也就是说,军队再作恶,也要有一定的底线。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3-10 23:23:37 +0800 CST  
但是,士兵们一旦启动魔鬼行为模式,就无人能真正约束得了了。何况,谢尔曼根本就没有强力约束的意思。

要是真约束住了,那还能消灭南方的作战潜力吗?还能破坏掉南方人的战斗精神吗?还能打击掉南方人的意志吗?

所以,士兵们,你们尽情地扮演魔鬼吧,要演好哟!

谢尔曼大军分四路,浩浩荡荡,齐头并进,一路抢掠, 耀武扬威。官兵们高唱:“约翰.布朗的精神引导着我们前进”,每天约前进15英里。

士兵们一旦想做魔鬼,就真的很容易成为魔鬼。

部队一路烧下去,遇到牲畜就拉走或者杀掉。大军一边一路推进,一边彻底摧毁所到之处的一切物资设施,抢劫平民的粮食和财产,焚毁农田,炸毁村庄,用石灰封堵水井,捣毁铁路,抢劫和驱逐了一个又一个城镇居民,烧毁一座又一座城镇。

军队不仅抢劫富户、平民,甚至还抢劫奴隶的小屋。有的士兵怀疑当地人把财宝埋入地下,凡发现新动土的地方,都挖掘一遍。

有户人家埋了一条小狗,结果这条小狗一天之内被翻出四次。

对南方白人妇女,倒是比较尊重,骚扰的不多,但对女奴隶,那就不客气了喽。

北军,就是一群“来自北方的狼。”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3-10 23:24:49 +0800 CST  
北军这么恶,南方老百姓自然有人反抗。对这些敢于反抗的人,只有一个字:杀!

胆小老实的、放下武器的、忍气吞声的人,才有可能活下去。

谢尔曼将军的名言:

“我们一定要清除和摧毁一切障碍,只要我们认为有必要,就杀死每一个人,夺走每一寸土地,没收每一件财物。一句话----无情地摧毁我们见到的一切东西……我就是要让整个乔治亚州都鬼哭狼嚎,我就是要让整个乔治亚变成地狱,我就是要让所有乔治亚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穷人和富人,都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痛苦,我的军团将毁灭乔治亚州而后快,”

谢尔曼军在一个多月时间里,长驱 425多英里,据事后估计,将近10万居民失去家园和生活来源而非正常死亡。数倍于此的人沦为难民,失去了家园。

12月 21日,北军在海军配合下,攻占了萨凡纳,将南部同盟的领土东部分割成两半,胜利完成由查塔努加向海洋挺进的作战方案。谢尔曼特地把攻占萨凡纳作为圣诞节礼物,献给林肯。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3-10 23:25:50 +0800 CST  
林肯收到这份特殊的圣诞礼物,非常高兴。他把南军比喻为一只大熊:

“现在,格兰特紧紧抓住这只熊的后腿,同时谢尔曼正在扒它的皮。”

与此同时,胡德同志依然在田纳西英勇奋战,想以大动作吸引谢尔曼。不过这是他的一厢情愿。他越在田纳西闹腾,谢尔曼越高兴----意味着佐治亚没有南军大部队,正好让谢尔曼军队在南方腹地大摇大摆、自由自在地烧杀抢掠。

对付胡德的自然是托马斯。

托马斯发现胡德冒头,就紧跟而来,穷追不舍,两军互相缠绕,多次交锋,互有胜负。

11月30日,两军在富兰克林激战。胡德手脚残废,骑马不稳,他命令部下干脆将他绑在战马上,这样就不会掉下马。

他作战非常英勇,命令部队冲锋,被胸有成竹的托马斯击退。胡德再次下令冲锋,又被击退。

再次冲锋,又被击退。

胡德不顾伤亡,一次又一次下令冲锋,将士们成批成批倒下。胡德同志好像除了指挥将士冲锋,不知道该怎样打仗。

而且,这家伙集神经质伯恩赛德、脑残时的李、冒失时的格兰特的优秀指挥艺术于一体,命令部队一部分一部分地冲锋,而不是整体冲锋,结果正好被托马斯分而吃之,一部接着一部消灭。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3-17 23:04:41 +0800 CST  
此刻,下列公式是成立的:胡德=“猛子+傻子”。

胡德接连发起13此冲锋,都被击退。

南军投入2.7万人,伤亡6300人,包括12名将官,将官损失是内战期间最多的。。胡德部队一下子减少了四分之一。

此战被称为“西线的皮克特冲锋”。

胡德付出如此惨重代价,犹自不悔,集合残兵败将,于12月5日围攻纳什维尔。胡德杀红了眼, 除了恶战还是恶战,这正中托马斯下怀,北军凭借人数优势和充足的武器,将胡德军击溃。

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在胡德的英勇奋战下,顺利断送了。望着四散奔逃的将士,胡德大发感慨:

“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一支南军糊里糊涂地逃离战场。”

不知道他是否意识到,是他让这支久经战场的部队,变得糊里糊涂的。

南部邦联国会原本想授予胡克中将军衔,正讨论着,前线来报,胡德的军队几乎损失殆尽。

连军队都快没了,哪里还能封将?

胡德知趣,于1865年元月辞去统帅之职。不辞职也不行,因为手下没几个兵了。

戴维斯无限失望、悔恨不已。
世上没有后悔药。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3-17 23:05:47 +0800 CST  
@东海闲鸥 2016-03-18 11:54:33
支持潇湘
拜托大家帮闲鸥投个票
那些年你在天涯追过哪些贴——《“今幸杯”天涯社区17周年经典分享活动》,地址 http://zt.tianya.cn/tyjd/index.shtml
点进去的朋友请在《给我搜》里面输入我名字“东海闲鸥”,即可出现本书《妖妇夏姬——中国史上最致命的祸水》,然后勾选,第二步写感言提交。提交的朋友别忘了抽奖。
感谢大家的支持。
-----------------------------
完成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3-18 15:25:27 +0800 CS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be09c9d0101d2es.html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3-30 15:15:34 +0800 CST  
谢尔曼大军在佐治亚横冲直撞、烧杀抢掠,老百姓深受其苦。老百姓再也受不了了,只好做对不起人的事----祸水北引。他们向谢尔曼喊冤:大将军啊大将军,闹独立又不是我们州带的头,带头的是南卡,干嘛和我们过不去呀。

谢尔曼:那好咯,我们就到南卡去喽。

1865年1月3日,谢尔曼真的带领大军,北进南卡。

当然,并不是听了老百姓的话才去南卡,实际这是谢尔曼早就确定的进军计划。

北军将士对最先造反的南卡尤其痛恨。要不是这个州带头,国家哪有这么容易分裂?害得整个国家千千万万老百姓卷入可恶的战争,无数人丧命战场。现在报仇的机会到了,岂能错过。

谢尔曼发誓:
“等我走过南卡,那将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灾难。即使恶魔自己来,也无法约束我的部下。”

于是将士们把一腔怨恨付诸行动,由“斧头营”开路,砍伐木头搭路前进。士兵烧杀抢掠的力度,比佐治亚更大。大军过处,到处哀鸿遍野,房屋尽毁,狼烟处处,一片狼藉。

有的老百姓忍无可忍,在路上埋地雷炸北军。谢尔曼大怒,命令把南军俘虏押在前面。俘虏们抗议,说自己也不知道哪里埋了地雷,单把俘虏放在前面不合理。

谢尔曼大吼:我才不管你他妈的被炸烂呢,反正不能让我的人被这样炸死。

谁要你们南方人埋地雷?要炸也先炸自己人!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3-30 23:48:02 +0800 CST  
正当谢尔曼在南卡跋涉的时候,林肯也正在为了梦想,进行一场决战----通过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

林肯发表著名的《解放奴隶宣言》后,担心一旦战争结束,民主党人有朝一日上台,这个宣言会被废掉。即使不废掉,这个宣言也只宣布解放叛乱地区的奴隶,非叛乱地区的奴隶难道就不要解放了吗?显然不是。

而且,这个宣言只讲了让现在的奴隶获得自由,那奴隶的后代呢能不能获得自由呢,宣言也没讲。所以,林肯决定采取宪法修正案的方式,永久性、普遍性地废奴。

1864年春,在林肯的努力下,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在联邦参议员获得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但在众议院受阻。众议院民主党议员坚守阵地,决不在这个问题上让步。林肯单靠共和党无法获得三分之二多数票,只能遗憾落败。

直到谢尔曼夺取亚特兰大后,民意翻转,林肯和共和党在年底的选举中大获全胜,通过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的希望重新燃起。预计林肯在1865年3月4日就职后,可以召开新一届国会特别会议,共和党凭议员人数优势,可轻易通过修正案。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4-01 23:30:55 +0800 CST  
林肯是个完美主义者,他觉得,既然通过修正案只是时间问题,何不做做民主党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清现实,在本届国会与共和党一道,合力通过修正案,这样不是更好吗?至少可以体现,在废奴这样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上,国家各派政治力量态度一致,都是赞成的。将来两党议员都会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功臣的。

围绕这个目标,林肯开始行动。

元月6日,众议院重新提出这个议案,进入操作阶段。

林肯把民主党温和派议员作为争取对象,一一把他们请到办公室谈心。

林肯诚恳地谈了自己的想法,请求这些议员高抬贵手,不要反对,改投赞成票。只要一个议员答应,林肯都激动地从椅子上跳起来,点头哈腰,向对方表达由衷的谢意。

一批议员被说服了。

但是,无论林肯怎样放下身段,有些民主党温和派议员还是模棱两可、举棋不定。特别是有的议员,已经在大选中落败,开完这几天的会议后,他们要打包回家,不会在新一届议会上出现。他们反正快要走人,没什么可担忧的,所以更不怕林肯。

可少了这些人,就达不到三分之二多数。
怎么办?

林肯决定使用杀招。
他委派两名助手,去做通两名议员的工作。

两名助手犯难了:这两个议员,连您这个伟大的总统都做不通思想工作,我们两个小人物,又有什么办法?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4-01 23:31:45 +0800 CST  
林肯拍案而起,慷慨回答:“我是美国总统,被赋予极大权力。根据宪法废除奴隶制,不仅会永久性地决定眼下被奴役的数百万人的命运,还会决定尚未出生的数百万人的命运,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法案,这两票必须拿到手。这件事该怎么做,你们自己去决定,但是要记住,我是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手握重权,我希望你们务必争取这两票。”

两位助手听懂了,知道该怎么办了。其他人也可以参照着办。

西沃德挂帅,第十三条修正案提案人、俄亥俄州众议员詹姆士.M.阿什利协助,几个人暗中加紧行动。不久果然见效。

一些答应改投赞成票的民主党人,分别得到了好处。爱钱的得到了金钱,爱官的得到了美差,喜欢投资项目的得到了工程。

西沃德有大把的钱,林肯有巨大的权,助手们发动权钱攻势,又有一批民主党议员转向。可是到元月中旬,离三分之二多数估计还差5票,众议院决定推迟表决。林肯急了,亲自上阵对民主党议员喊话。同时加紧腐败拉拢,攻陷顽固堡垒。

挨到月底,估计接近目标,众议院决定31日投票。

第十三条修正案事关美国有色人种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全国上下无不关注。投票当日,很多人涌入华盛顿,挤进众议院,为的是目睹这一历史性时刻。

即使是到了当日上午,林肯和共和党都无法保证,修正案能否顺利通过。大家都估计,赞成票将接近三分之二,能否超过还属于未知数。林肯和助手们很急,但能做的都做了,已经没有办法了。

能不能通过,看天命吧。

就在这紧要时刻,华盛顿突然流传一个爆炸性消息:南部邦联已经派遣3名使节,前来和谈,据说已经到了华盛顿!

第十三条修正案提案人阿什利一听,慌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4-03 22:46:13 +0800 CST  
他和西沃德千辛万苦,才拉拢了一批民主党人。要是这批民主党人听说南部邦联和谈大使来了,那就完了。要知道,民主党人主张维持奴隶制,以和平结束战争。现在南方的和谈使节都来华盛顿了,干嘛还需要反对奴隶制呢?当然也就不需要什么劳什子修正案了。

这条消息到底是真是假?阿什利判断,林肯一定知道。因为南方遣使来谈,必定得先与林肯联络。没有林肯的首肯,使节不可能通过沿路关卡,进入北方首都。

阿什利马上致电林肯,问这是不是真的。

林肯回答:“据我所知,(华盛顿)城里根本没有和谈特使,他们也不可能到这里来。”

阿什利放下心来,然后极力辟谣。国会议员们这才相信,所谓和谈特使云云,不过是个八卦而已。

投票前,众议院内外人满为患。投票时,大家很紧张。

投票完毕,结果出来,议会发言人宣布:赞成119票,反对56票!

瞬间,全场陷入寂静。随即爆发雷鸣般的呼喊声。这喝彩声,是国会前所未闻的。

修正案通过了。仅比三分之二多2票。林肯的权钱攻势取得巨大成功。当时就有一位议员评论道:“19世纪最伟大的政策措施,是在美国最纯洁的人的协助和教唆下,利用腐败才通过的。”

第十三条修正案通过意义重大。北方到处欢欣鼓舞。国防部长斯坦顿命令三个炮兵连,连放100发炮弹,庆祝胜利。在炮声中,斯坦顿一一念出来,然后宣布:

“历史将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4-03 22:47:30 +0800 CST  
历史有时候很凑巧。就在这一天,南部邦联总统戴维斯觉得军事形势一日不如一日,知道自己回天乏术,于是卸下南部邦联武装力量总司令一职,交给李,期望李力挽狂澜。

升了职的李,面对四面楚歌的局面,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这个时候升我当总司令,到底是奖我,还是坑我?

阿什利在修正案通过中立了大功。他不知道的是,林肯欺骗了他。实际南方和谈代表已经到了北部。不过,林肯没有说谎,因为和谈代表还没有进入华盛顿。林肯所言“城里根本没有和谈特使”,也没有错,他用这句机智的话,骗过了国会议员们,保证投票顺利进行。

南方自己觉得打不赢了,想和谈?
不是。

是林肯一位编辑朋友,觉得北方胜利在望,南方败像已显,自告奋勇到南方去提议和谈,避免战争和流血。他和戴维斯总统等人是朋友,好说话。

戴维斯接见了他,编辑建议戴维斯休战,南北军队团结起来,一起去进攻墨西哥,赶走法国人,独占墨西哥。

经过深谈,戴维斯答应“为确保两国和平,愿派使节前往华盛顿。”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4-05 22:56:02 +0800 CST  
编辑见戴维斯愿意谈,很高兴,觉得自己立了一功,乐颠颠回报林肯。谁知林肯和斯坦顿一眼发现问题:戴维斯要求国与国对谈,南北方就成了两个国家了,这怎么能行?于是林肯要编辑回复南方:“为了给我们这个共同的国家的人民带来和平和安宁,我(林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一如既往地准备和任何代表接洽。”

戴维斯和他的幕僚知道“一国论”和“两国论”根本就是南辕北辙,和谈是绕不过这个坎的。但是民间结束战争、渴求和平的声音很大,戴维斯不得不派出以副总统为首的三人代表团,前往北方,试探试探。

国会表决修正案的那天,和谈代表已经赶到门罗要塞。林肯机智地回答阿什利,保证了投票的顺利进行。

后来,林肯亲往门罗要塞与南方代表团谈判。林肯提和谈三前提:一是恢复联邦;二是废除奴隶制;三是南方先停止敌对状态,北方才会答应结束战争。南方不答应这三条,就没有和谈。

南方代表没有一条敢答应,谈判失败。

林肯高瞻远瞩的眼光、大气磅礴的胸怀、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睿智谋国的老练,展现了大国领袖风范,赢得北方朝野的喝彩。以前人们老觉得林肯是个温吞水和老好人,经此一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林肯的看法。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4-05 22:56:46 +0800 CST  
戴维斯听到三个条件,急火攻心,大怒,“我宁愿放弃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的一切,”也不会向北方就范,“我生是邦联的人,死是邦联的鬼”!

林肯倒是还幻想看能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赢得和平。他提出用4亿美元,购买南方所有的黑奴,予以解放。他的想法遭到内阁的一致反对,认为林肯太天真、太心软,对解放奴隶的热情有点过头,效果将适得其反。

以前一直支持总统的苏沃德,这次没有出席会议。林肯的想法胎死腹中。

谈不成,那就只有继续打喽!

2月17日,谢尔曼攻入南卡首府哥伦比亚,放火烧城。第二天拿下内战爆发之地----查尔斯顿,光复萨姆特堡。消息传到华盛顿,到处兴高采烈。斯坦顿命令联邦所有要塞和陆军大本营,鸣放礼炮庆贺。

四年了,林肯是第一次真正的扬眉吐气。

在节节胜利的喜悦中,林肯3月4日宣誓,开始第二个总统任期。

宣誓现场,一个英俊的年轻人,用阴沉冷峻的目光,望着林肯,直到离去。

谢尔曼大举破坏南卡后,又挺进北卡。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4-05 22:57:36 +0800 CST  
他的计划是:在南北卡杀出一条通道,摧毁沿途一切战争资源,从背后进击李军。形成格兰特在北,谢尔曼在南,两面夹击李军的态势,合力击败南军主力。

谢尔曼从南卡悠闲到北卡,一路没碰见南方大部队。这天,冷不防听说前面有一支大部队,谢尔曼很惊讶。一打听,敌军指挥官居然是老对手约瑟夫.约翰斯顿。

这家伙怎么又来了?

原来,李执掌南部邦联军队帅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不顾戴维斯的面子,强烈要求重新起用约翰斯顿。戴维斯无奈,只好任命约翰斯顿为北卡南军旧部,负责阻击谢尔曼。

谢尔曼重新面对约翰斯顿这只老狐狸,不由得重视起来。他其实最担心的不是约翰斯顿,而是李撤军南下,与约翰斯顿合围自己。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就糟糕了。

谢尔曼敏锐感到,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李是一位天才统帅,就一定会是这么做,这是南军唯一的胜机。若李丧失了这次机遇,等到谢尔曼打败约翰斯顿,李就独木难支,反要遭受格兰特和谢尔曼的围攻了。

天才将领,就是善于把握这种机会的人。

部下向李提出类似建议,但是李拒绝了。李表示,只有谢尔曼的军队靠近彼得斯堡南部时,才会南下迎击。

谢尔曼听说后,放下心来。由此判断:李,并非天才统帅,只是一般的良将而已,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南军在这种人的统帅下,真的是死得不明不白。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4-06 23:02:10 +0800 CST  
没有李的配合,约翰斯顿部队不足为虑,因为该同志的部队不足两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临时凑起来的老人和未成年人,是而谢尔曼有10万精兵,所以谢尔曼依旧照常前进。

约翰斯顿不愧为沙场老将,明知道自己力量薄弱,依旧向前阻止谢尔曼,两军在本顿维尔(Bentonville)激战。约翰斯顿以1万多老弱疲敝之兵,对阵谢尔曼6万强悍将士,一度打得北军只有招架之功。但毕竟力量悬殊,南军难以持久,结果三面被围。约翰斯顿听说北军有3万援军即将赶来,知道久战不利,他沉着指挥军队,边阻击边安然退出战斗,各自伤亡两千人。

经此一战,约翰斯顿明白,手上这点兵力,无法撼动谢尔曼。他致信李,表示自己只能袭扰谢尔曼,想打垮谢尔曼是不可能的。

即使如此,约翰斯顿还是像蜜蜂一样,不断盘旋骚扰北军,弄得谢尔曼头痛不已。

但也只是“头痛不已”而已,谢尔曼大军的前进步伐,约翰斯顿是挡不住了。3月21日,谢尔曼与格兰特会师,完成了对李的包围,李军已经成了笼中之虎、网中之鱼。
林肯、格兰特、谢尔曼的大包围计划,终于圆满完成。

此前,格兰特与李对峙了九个月。在这九个月里,南北两军的实力此消彼长。北军人员物资补充源源不断,军力大涨;南军补充断断续续,到最后几乎没有。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4-07 23:04:37 +0800 CST  
南军,已经山穷水尽。

先说粮食。谢里登占领杉安道谷地后,北军又大举破坏通向弗吉尼亚的各条铁路。附近没粮源,远方的粮食又运不进,李军粮食越来越紧张,最紧张的时候仅有2天余粮。连带首都里士满缺粮,大家都找戴维斯,戴维斯又不能念咒作法,哪里能变出粮食来?

不过,戴维斯虽然不能变出粮食,但他一句话,能变出肉来。他的话是:大家没粮食吃,可以吃老鼠嘛!

别笑,这是真的。只是,老鼠也有限,不久就没了。

大家依旧找戴维斯,戴维斯双手一摊:老鼠没了,大家可以吃#@%&*+嘛!

总统靠不住,只能求上帝了。

再说兵源。经过四年鏖战,青壮年损失极大,南方人口有限,补充困难。有钱的人,可以花钱买人代替,拥有20名奴隶以上的人,可以免除兵役。这些政策深深伤害了老百姓的心。于是有的逃往北方,有的躲入深山。交通偏僻的地方,老百姓干脆开展游击战,武力对抗征兵,负责征兵的国家工作人员进入这些地方,弄不好有去无回。密西西比河以东,有15万人逃避兵役。
南方没兵源,只好放宽征兵条件,把上至50岁的老人、下至17岁的少年,全部列入征兵范围。结果上阵的变成了老人兵和少年兵。50岁以上和17岁以下的,全部列入义务兵范围,随时准备应征。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4-07 23:05:48 +0800 CST  
有人早就提议,要准许黑人参军,但多数奴隶主、议员和官员都反对,担心黑人一旦武装起来,就会危及白人统治。直到征兵极为困难时,戴维斯和国会才同意征召黑人入伍,但已经迟了。

一边征不到兵,另一边是士兵大量逃跑。1864年以前,南北两军都有逃兵,数量也差不多。但是,自从谢里登攻下杉安道谷地和胡德军全军覆没以后,南军士兵知道,独立的梦想破灭了,于是大量士兵开始开小差。后来南军粮食不济、工资拖欠,士兵们更加想逃。

谢尔曼在佐治亚和南北卡的烧杀掳掠,对整体战局影响虽然不大,但却加剧了南军逃跑的情势。原因是遭遇兵灾的家属们,纷纷写信给前线将士,要他们返家,否则家乡没人保卫、家人快要饿死喽。士兵们接信,心急如焚,管不了那么多,成批成批往家乡跑。

1865年2月,南军在册军人40万人,实际只有一半,那20万空额中,起码有10万人是逃走的。

李原本有六七万人,后来只剩下3.5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逃跑了。而李的对面,格兰特军增加到12.5万人。

格兰特看到了这一点,他命令军队不断向两边挖战壕,战壕越来越长,然后增派士兵驻守。

李为了对抗北军,不得不也跟着挖战壕,战壕越来越长,却得不到兵源补充,只好把有限的士兵分散驻守。原来战壕里士兵一个接一个站守,现在每隔20英尺(6米)才有一个兵站着----这哪里还是战线?几乎变成一个空架子。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4-07 23:06:42 +0800 CST  
格兰特和谢尔曼一会师,李明白,自己再也守不住了。他向戴维斯建议,放弃里士满。戴维斯拒绝。戴维斯的军事思想,还停留在守城上,认为里士满是首都,非守不可。

李无奈,只好咬紧牙关坚持。但形势越来越糟,李意识到,只能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突围南下,与约翰斯顿合兵,先击败谢尔曼,再来对付格兰特。

此时再走这着棋,已经晚了。他的对手早就提防李走这步棋,故而紧紧盯住南军,密切关注南军动向,南军只要有风吹草动,北军就会快速反应。

华盛顿城里的林肯,也知道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决定亲往前线,部署决战前后的事宜。3月23日,他动身,次日赶到前线后勤中心。

同日,李决定一搏。他命令一支军队猛攻格兰特阵线中部,期望格兰特从两翼调兵,支援中部。这样李就可以寻找两翼的空隙,率军突围而去。

这一切,早在格兰特的预计之中。格兰特镇定指挥军队,没费多大力气,就击退南军。
南军人数少,肚子饿得咕咕叫,身上衣服、鞋子都破了,饥寒交迫,有气无力,那里是北军的对手?

突围的希望破灭了,李心急如焚,备受煎熬。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04-08 23:09:07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