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百年》(通俗幽默,超超超长篇连载,古今都付笑谈中)

小椅子侃史:http://bbs.tianya.cn/post-no05-282794-15.shtml
清朝三百年:http://bbs.tianya.cn/post-no05-421250-1.shtml
不同的账号,对历史不变的初心,以及不断地追求更好的不懈努力,从高二开始到现在大二从未忘记,重新发帖重头来过重新做“人”,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意见来让我做得更好;如果有什么疑问也欢迎你宰帖子里提问,我会尽量回复的,谢谢。
ps:本书一切史料依据来自于《明史》《清史稿》等各种史料史书,辅以现代各种学术论文现代研究书籍,由于纵横三百年且史料众多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特此申明:有理有据,绝不瞎说。
你要说你写的历史都是真的吗?这个人真的伟大吗?那个人就真的是丑恶的吗?历史上就真的是这样吗?我的答案是不可能,无论草根还是学术,大牛还是巨鳄,都是一家之言,我们都是农场里的火鸡科学家。如果某人说我写的就肯定是对的,这个人就是坏蛋,那个人就是英雄,历史就是我写的这样,一点假都没有,那这人的历史功底一定不够。
历史写的是过去的事件和过去的人,事件也是人为主导的过程,历史就是写人,写人心,写人性,写他们的真善美,写他们的假丑恶,写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
或许你是对明清近代历史感兴趣觉得我写的还不错,或许你是喜欢故事喜欢阅读,或许你只是随手点开凭兴趣点了下关注,无论如何都欢迎你,坐下来看书,或者只是聊聊。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1:58:00 +0800 CST  
一.心酸的官二代
1.历史上的1559年2月21日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能发生重大的事件,由于我们一般无法细化到分秒,所以只能按照日期来分类,比如某某年某某月的某某日谁谁诞生了某战役爆发了,例如1559年2月21日。
从世界史观出发,这一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莫过于在地球另一端的英伦三岛,那位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多铎王朝的最后一任守护者,史称伊丽莎白一世,现在在位的女王是伊丽莎白二世。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的时候,英国人称这段时期为“黄金时期”,莎士比亚、培根(不是肉)这些思想巨匠都是在她执政期间涌现出来的,北美成为英国殖民地也是这个时期确立的,伊丽莎白执政的中后期与当时号称无敌舰队的西班牙舰队爆发了英吉利海峡之战,并战胜西班牙,成为海军强国,为后来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军事基础;在伊丽莎白的支持下英国成立了很多家专门倒腾黑奴搞三角贸易的公司,如摩洛哥公司、几内亚公司、利凡特公司,还有就是最出名也是对我们亚洲特别是印度和我国压迫最严苛的东印度公司。
可以说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杰出的女王之一,放眼世界也是一位杰出的君主,可世界史观是要从全球史观出发的,我们不能光说西方不提东方,毕竟在世界这个大舞台很少会有属于一个人独舞的时候,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个人独霸一个时代,那基本得到原始时代或是文明尚不发达的时代,文明越进步反而越不可能,1559年的文明已经注定世界上不会出现一枝独秀的历史人物。
回到东方,1559年的中国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的第38个年头,当初因为朱厚熜父亲兴献王尊号问题而引发嘉靖皇帝“大礼议”的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在这一年去世了,这位与解缙徐渭并称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只留下了那首看破红尘堪称大彻大悟“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临江仙》,他不会想到后世的毛宗岗父子会把这首词放在其作品的卷首,更不会想到这首词也因为《三国演义》电视剧而红遍大江南北,这对杨慎也算是一个安慰吧。
但爱德华吉本说过:“战争和政事是历史的主要课题”,可见历史呀主要还得说政治和战争,你可以想象一下去掉军事,我们的历史会变成什么样?现代的没有一战二战的记载,我们的历史会变的多么苍白空洞?再去掉政治,就说去掉我国古代历史里的政治(现代的已经被去掉了),没有嬴政,没有刘邦,没有李渊李世民,没有赵匡胤,没有朱元璋,那这些位建立的秦汉唐宋明我们该本着一条怎么样的线索去叙述?没有商鞅变化,没有独尊儒术,没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没有新旧法之争,没有各种历史事件,我们怎样去全面了解这一个个朝代?所以历史的主角其实还是那些一直被我们批判的帝王将相,梁启超不是说“二十四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家史”吗?虽并不尽然,但却很有道理,接下来这位和伊丽莎白一世比肩的人也和伊丽莎白一世的身份同样尊贵,因为他的工作是“黄衣称朕”,第一工作就是皇帝。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说这是违背了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则,错误的用事物的特殊性取代了事物的普遍性,这点用在历史上更是要不得,就说各朝各代皇帝的出身地,你总不能就像现在年轻人找工作一样就盯着北上广深几个发达的地方吧?因为北上广深也没出过皇帝。
所以我们不要把目光放在发达繁荣的地方,因为越是发达繁荣越是降低皇帝的出生概率,这其中的道理后面会讲,我们先把目光转向我国的东北地区,现在的辽宁省新宾县。
现在叫新宾,几百年前的嘉靖朝它可不叫这个名字,当时的新宾叫做赫图阿拉,听这个名字大家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至于哪个民族还有点迷糊,反正觉得是少数民族。
没错,赫图阿拉这座城的名字充满了女真族特色,是一座世代居住着女真人的城市,不,应该叫城镇。
如果明朝那时也像我们现在一样排名一二三线城市的话,那赫图阿拉稳稳的十线城市,这个排名还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排行只有一到十名城市排名,你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有二十线城市,那赫图阿拉就是二十线城市;如果有一百线城市,那赫图阿拉就是一百线城市,以此类推。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1:58:50 +0800 CST  
可英雄不问出处,皇帝不看户口,一个人将来的成就和很多因素有关,但和出生地确实没多大关系,你生在发达的地方并不说明你将来就可以飞黄腾达,生在贫穷落后的地方也并不说明你将来注定就是一土豹子,这位2月21日出生在赫图阿拉的就是很好的例子。
历史上的2月21日对于中国来说是有纪念价值的,马克思那本象征着无产阶级诞生《共产党宣言》在这天发表,那是1848年的2月21日;一战最著名的凡尔登战役于今天展开,那是1916年的2月21日;还有就是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破冰之旅也是在今天,那是1972年的2月21日。
可我们要说的却是1559年的2月21日,因为这一天的新宾出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开启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开启了一段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初那一段长达三百年波澜壮阔风云变化的历史,他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1:59:15 +0800 CST  
2.起名是个技术活
所谓图腾崇拜,就是原始时代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当作自己的祖先或是保护神,希望获得他们的勇气、智慧、力量或者是其他增益BUFF,就像汉族的图腾崇拜是龙,意为不屈团结,蒙古族崇拜狼,看中狼的勇敢和智慧等等;还有的把图腾当作姓氏,《说文》中记载“姓,人所生也,古之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例如张姓,就是因为发明了弓箭,被颛顼帝赐予图腾,图腾就是一个人拉弓射箭,所以就有了张姓的由来;而俄罗斯现任总理梅德韦杰夫的姓氏就是俄语“熊”的意思。
既然图腾又可以被崇拜,又可以被当做纪念物,象征物,代言人,还可以成为姓氏,那融入名字也就不奇怪了,比如身边什么龙什么虎的这就是把图腾融入了名字,至于小名是龙龙虎虎狗狗的那就更多了,可努尔哈赤比较特殊,他的父亲给他起的努尔哈赤这个名字,在当时的意思就是“野猪皮”的意思。
你说图腾崇拜就图腾崇拜吧,人家父母都是给孩子起什么成龙变虎,可努尔哈赤的父亲偏偏用野猪给孩子起名,这知道的是亲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路边随便捡来的呢。
其实并非如此,首先说明野猪和家猪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很多猪的骨头,证明当时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猪的养殖,所以史学界公认猪是中国首先驯化的,到了隋唐时期养猪也是农民的一大经济收入,到了宋元时期养猪手段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和发展,那是蒸蒸日上,还有位文人专门做《猪之赋》歌颂猪的伟大,“佛陀以身飨饿鹰之腹,止善于身,今天下之猪皆以身飨天下黎民,活人多矣,又岂止一身之慈悲?”,把猪放到和佛祖一样的地位,可见猪当时的地位,除了食物,都上升到道德和圣人一样的境界了,可到了明朝,猪与朱同音,这在皇权社会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正德14年,朝廷下令禁止养猪,这可是圣旨,谁敢违抗?可禁猪令没过几天就取消了,因为正德皇帝平常也吃猪肉,几天没吃颇为想念,故才取消禁猪令,其实不管取不取消,猪肉在民间还是很受欢迎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不是当代才有的哦。
家猪是野猪驯化而来的,说起野猪,“犬齿发达,雄性上犬齿外露,并向上翻转,呈獠牙状”,犬齿是圆锥形的尖齿,其实就是尖牙,放到狗身上就是犬牙,养狗的朋友看看狗嘴两边那带尖的就是,其实草食性动物本来也有犬齿,不过后来都退化或是消失了,例如猪羊牛,你以为人家是吃草的,告诉你,可能几百万年前人家也是吃肉的主。
野猪属于杂食性动物,什么都吃,饿极了还会吃老虎豹子(这个吃不吃得了和吃不吃是两回事),猎人有句行内话“一熊二猪三老虎”,按照打猎的困难程度排列,老虎排老三,野猪还在它之前,可以想象野猪的特殊之处。
野猪是勇猛的象征,这在东北亚很多民族都是共同的认识,日本和朝鲜韩国也崇拜野猪,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中野猪还是森林守护神之一,所以用孩子给野猪起名,也有希望他勇敢强壮的意思。
战斗力是高,可没有防御别人随便碰你一下就死,这光有战斗力也没用,猎人之所以说“一熊二猪三老虎”,其实主要原因还是野猪的习性,野猪喜欢在岩石树桩等坚硬的地方蹭来蹭去,为的就是把自己的皮肤磨的坚硬,再来点泥巴松油之类的,就可以形成一层坚固的保护层,以前有则新闻报道,说是国道突然出现一只野猪,和一辆车猛的撞在一起,结果就是车的保险杠和野猪同时飞上了天,可等到摔下来,保险杠断成两截,人家野猪扭扭屁股哼了两声就消失在了森林之中,当时打猎用的普通箭头射在野猪身上就好像碰到了金钟罩铁布衫,叮叮当当落个一地,所以说努尔哈赤的父亲用野猪皮给努尔哈赤起名还有希望他抵抗力强化险为夷的意思。
这时候你会发现“野猪皮”这个名字还真有好多重意思,又是勇猛强壮又是化险为夷的,看似不起眼但潜藏着很多的智慧,可这还不是全部,其实努尔哈赤的父亲为努尔哈赤起这个名字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这样: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1:59:41 +0800 CST  
当时的女真人是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平常都是使用蒙古文和汉文,说汉语和蒙古语,蒙古语为主,而蒙古文是从回鹘文演化而来的,所以努尔哈赤的父亲起名就是根据回鹘文和回鹘语,这样一来努尔哈赤可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努尔”在回鹘语中是“光明”的意思;“哈赤”(哈齐)在回鹘语中是“圣裔”的意思,也当“太子”、“世子”用,“努尔哈赤”的全意是“光明的圣裔”“光明的世子”,这是多么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的父亲为了给努尔哈赤起个好名字下了多大的功夫,消耗了多少的脑细胞,又高端大气(光明的世子),又符合风俗(崇拜野猪),做到了理想和现实的统一,还像齐德龙齐咚呛一样既好记还又响亮,还赋予了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如果让他知道这样一个万里挑一自己绞尽脑汁才想到的名字只是因为“野猪皮”这个字面意思而被后世嘲笑的话,那真是哭晕在地下,高唱“你们不懂我伤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不过将来这些事他肯定是不会知道的,现在的他只有伟大的父爱,宠溺着努尔哈赤这个上天赐予的礼物,一家其乐融融,好生令人羡慕,可他看不到此时的远隔万里东南沿海,无数本该也像他一样其乐融融的家庭却家破人亡妻离子山,饱受着战乱之苦,爱人因此丧命,孩子因此夭折,这一切都是归于倭寇挥起的战刀。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00:01 +0800 CST  
在福建福清境内,一位林氏妇人带着几位家仆匆忙躲避着倭寇,要不是因为倭寇这刀不认人,凭借林氏这知府夫人的身份哪里能沦落到这步田地,想到还远在广西当知府的丈夫,又看着眼看就要临盆的自己,林氏夫人不仅想要嚎啕大哭一场,女人嘛,遇事就爱哭,哭完也就没事了,可在哭之前,林氏夫人先得解决一下自己的生理问题。
这种情况换个平常人早就就地解决了,可林夫人出身书香门第,身份尊贵,坚持要找一个厕所,找来找去一行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废弃的厕所。
我相信后来的林夫人是会感谢这个废弃厕所的,感谢它不是因为解决了生理问题,而是因为它是废弃的。
都说人看到好吃的东西会有食欲,可憋了半天想要上厕所的人也会产生一种“便欲”,早已按耐不住的林夫人一下子劲使大了,孩子咣当一下也出来了,家人手忙脚乱把孩子从厕所捞了出来,幸亏这个厕所已经很久没人使用了,否则孩子就溺死了。
这丈夫不在身边,大名没法取,林夫人看孩子出生在厕所,便给孩子取小名为“厕仔”,这名字还真是用事实说话,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后来夫妻团聚,叶知府得知孩子出生在厕所,还掉到了茅坑里,可能是觉得孩子出生就比别人低一头,不吉利,得往高处爬,起码得爬回地平线,加上叶知府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子承父业进入仕途勇攀高峰,便取名为“向高”。
叶向高。
看来这两位父亲,一位在东北一位在东南远隔万里但起名都是专家级,努尔哈赤果真前途一片“光明”,完成几乎是每个人的最大梦想;叶向高也是步步高升,做到了内阁首辅东林党大佬的位置。
这是努尔哈赤和叶向高命运的第一次交集。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00:24 +0800 CST  
3.英雄莫问出处
我们常说英雄莫问出处,这句话在成功学励志学心灵鸡汤中给人的理解为无论你是什么人都可以取得成功获得成绩,这是为了激发你。但据调查表明,在历史学里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因为英雄的出处都不好。
先说三国演义,三个主人公,刘备刘玄德那是刘皇叔,结果卖草鞋;孙权是官二代,可祖上出身寒族(老百姓),被当地士族看不起;最后就是曹操,那更不好,阉宦之后,差点被骂死。
《水浒传》那更不能问出处了,一百零八好汉,有“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山大王的,有“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就带走钱包”的小偷,有“办证盖戳子”的大师。出身好的倒是有几个,结果境遇还都挺惨,不是是老婆被霸占就是老婆有外遇,要么就是被上级领导迫害。
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出身好的人,运气都会很差,越是出身好,越是不顺利。
“仇富”心理,在我们这个民族,是有悠久历史传统的。
就如托克维尔所言,反对奴隶,不过是因为自己不是主人。
一边痛斥特权,一边渴望特权,只因为自己不是既得利益集团中的一分子,哪怕只是里面打酱油的。
按照这个思维,有关努尔哈赤的出身,我们也应该“仇视”一下。
他是个官二代,虽然只是那种最小的最不起眼的。
这一切还得从努尔哈赤的父亲“起名大师”——塔克世身上讲起。

关于二代的一切,都要从一代说起,这不光是简单的亲属关系,更主要的是附庸关系,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还涉及到财产继承问题,身份问题,一切问题。
二代的很多东西,都和一代有关系。
塔克世,明人称其为塔失、他矢,其实塔克世这个名字是《高皇帝实录》后来改的,塔克世当时就叫塔石,这个名字有个优点:容易占人便宜,有时候说快了容易说成太师,由此看来“有其父必有其子”,塔克世的父亲努也是一位起名大师。
被叫做太师和做太师是两码事,谁见过这么大的官在这十线小城市?塔克世的行政级别其实是建州左卫指挥使,是赫图阿拉城城主,是建州女真萨克萨浒部族的族长。
有这样一个身份的爹,努尔哈赤将来过什么样地生活我们大概也了解了。
可塔克世也不是创一代,他也是个二代,他的父亲努尔哈赤的爷爷叫觉昌安,明人称为场,是前任的建州左卫指挥使,可觉昌安也是个二代。
努尔哈赤是二代,塔克世是二代,觉昌安是二代,富不过三代,权力也同理,那过了三代,而且他还不是皇帝老爷,天下也不是他的,那真的是一件很少有的事情,这一切主要因为明朝对女真实行的特殊政策,这个以后再讲。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00:49 +0800 CST  
4.幸福是短暂人生中的那一抹光
努尔哈赤的母亲姓喜塔喇,无名,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有史料说她在努尔哈赤幼年的时候就交给努尔哈赤兵书战策,是努尔哈赤的启蒙老师,这纯属编造。
其实喜塔喇氏就是在院子里每天给努尔哈赤讲故事,可能是女真族的神话故事,可能是女真族的民风民俗,但主要还是讲女真族的战斗故事,小孩子是喜欢听故事的,娘俩一个坐着高凳子,一个坐着小凳子,努尔哈赤仰着脑袋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的问几个无比童真的问题,身为人母的喜塔喇氏使出浑身解数解答小努尔哈赤各种刁钻稀奇的问题,当她看到得到解释的努尔哈赤恍然大悟迫不及待再复述一次好像要向自己证明什么的时候,喜塔喇氏脸上挂满了微笑,有时候拍拍努尔哈赤的脑袋,一脸的爱怜。
对于女人来讲,她是满足的。
落日的余晖照在庭院里,给喜塔喇氏和努尔哈赤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抬头看着母亲,听着母亲轻轻的讲述,努尔哈赤不禁有些醉了,此时的情景让他有一种莫名的舒服,虽然不知怎样描述现在的感觉,但那发自心底的舒服,这种名叫幸福的感觉幼年的努尔哈赤不会懂,等他懂了之后,他也同时失去了幸福。
人生苦短,幸福更短,它只是人生中一次次的流星,次数不定,但持续的时间都是短暂的。
努尔哈赤的幸福只维持到了他十岁的那一年。
万历四年,公元1569年,喜塔喇氏因病去世。
没有了故事,是因为没有了讲故事的人。
当努尔哈赤哭着坐在母亲坟头的时候,当努尔哈赤的鼻涕和眼泪汇合在一起流入口腔的时候,此时的他是因为喜塔喇去世最难过的人,但还有一个人也十分的痛苦,默默的望着天空,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抉择着什么。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01:10 +0800 CST  
5“渣男”塔克世的炼成
塔克世刚刚处理完妻子的葬礼,一个真正的男人是不用眼泪宣泄自己情感的,他望着天空,思考着妻子,准确的说是思考着他的下一任妻子是谁。
“我的下一任妻子该娶谁呢?”
对男人来讲,生理问题是很重要的。
后世弗洛伊德对此有一个精准的定论:
男人都是用下半身思考的生物。
用现代流行语来说,塔克世简直是一个渣男。
名副但不其实。

单从塔克世刚死老婆就急着上百合网的事迹来看,他是个渣男,但从全局综合来看,他不是。
因为身份,塔克世的身份,喜塔喇的身份,最重要的还有喜塔喇父亲的身份,最最重要的还有塔克世的身份和“岳父”身份所产生的化学反应。
所谓门当户对,白富美嫁穷小子,高富帅娶灰姑娘,那是泡菜剧,塔克世身为一城之主一部之长的建州左卫指挥使,他的妻子自然不是民女,而是建州右卫指挥使的女儿。
正因为如此,塔克世才会着急忙慌的去找新妻子。
因为他害怕他的老丈人。
找老婆还和前任岳父有关系?
这就得讲讲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不得不说的纠葛了。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01:34 +0800 CST  
6.不得不说的“秘密”
要说建州左卫和右卫的纠葛,就不得不提阿哈出,建州女真的著名领袖。
阿哈出,汉族名李诚善,这个名字大有来头,因为是明成祖朱棣赐予的。
阿哈出祖辈为元朝在胡里改地区的万户,世袭罔替,到了阿哈出这代江山更替,大明取代了大元,当明朝使者前来招安的时候,阿哈出毫不犹豫的归顺了大明,继续做他的胡里改万户。
天有不测风云,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席卷中原,阿哈出虽然身居东北但却关注着中原的局势,因为这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几年前,阿哈出见到了一位英武不凡的年青人,标准高富帅,大明王朝数得上号的高富帅,于是便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他,这个年青人就是前来视察工作的朱棣,阿哈出也就是朱棣的老丈人。
朱棣即位成祖后,自然没忘了老丈人,胡里改这个地方撤销行政区划,改为建州卫,阿哈出出任建州卫指挥使,在阿哈出的大力推荐下,世代与阿哈出结好的斡朵里部部长猛哥帖木儿出任建州左卫指挥使,赐姓佟。
按照清朝官方说法,这位猛哥帖木儿是爱新觉罗家的祖宗。
阿哈出死后,猛哥帖木儿出任建州都指挥使,管理建州卫和建州左卫的大小事务,更重要的就是代表明朝招抚各部女真,号召大家一起为大明卖命。
这下江对岸的朝鲜生气了。
在很多人看来朝鲜历来是明朝的小弟,对于大明唯命是从,这种观点很简单,也很幼稚,,一个国家怎么可能不顾本国利益无条件效忠另外一个国家呢?忠诚只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
在朝鲜心中,对于紧邻自己的东北地区,早打起了属于自己的小算盘,可眼下算盘落空,明朝抢了先机,对于大明朝鲜是有气不敢撒,只能把这口气撒到猛哥帖木儿身上,切断了和女真所有的经贸往来,包括最基本的粮食交易。
气急败坏的女真各族纷纷找猛哥帖木儿算账,猛哥帖木儿战死,弟弟凡察侥幸逃跑,儿子董山被绑了票,后来凡察报告朝廷,说是建州左卫的大印没了,朝廷便又刻了一枚新的,让凡察接任建州左卫指挥使。
可这时候被绑架的董山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身体健康活蹦乱跳,吃了半只烤全羊一抹嘴就把原来的建州左卫大印掏出来了,按理来说这有大印的就是指挥使,凡察和董山都有大印,发行单位都是大明朝廷,可指挥使只有一个,叔侄两人闹得不可开交,英宗最后拍案:两个印都是真的,建州左卫一分为二,再划出一个建州右卫,让董山做建州右卫指挥使。
这建州右卫和建州左卫原本就是一家,这么一分,双方各已正统自居,两方谁都想把对方统一兼并。
塔克世看中的就是这点,娶了右卫指挥使的女儿,到时候也是名正言顺。
可自打结婚,右卫的势力是飞速发展,别说塔克世吞并人家,只要不被人家吞并,塔克世都得烧高香偷的乐。
因为建州右卫指挥使,塔克世“要命”的岳父,努尔哈赤的亲姥爷——王杲。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02:29 +0800 CST  
7.要命的岳父
王杲,建州右卫指挥使,为人黠慧,计谋多端,精通蒙古语和汉语,手上也有两把刷子,特别“难得”的是:精通星座运势算命看手相(尤精日者术),综合以上,能文能武的王杲经过几年发展成为了建州女真的老大,也是整个女真的巨头之一。
势力强大的王杲显露出了本性:张狂,就跟我们身边有些人一样,平常感觉这个人还可以,当上领导或是中了彩票后,眼高于顶,看谁都低一头,谁都不放在眼里。
为了和女真交易,明朝在抚顺城(现辽宁抚顺市)设有马市,女真人用马匹来交换粮食布匹等商品,要说养马,蒙古人是专家,女真人次之,加上好马都用来装备骑兵,打仗用,所以交易的马匹大多羸弱,可中原地区不产马,不要还不行,顺便给女真一些甜头以免女真闹事,长官装模作样验马,知道马羸弱也会给个不错的价钱,双方心照不宣。
可王杲狂啊,来到大明抚顺市马匹交易市场办公室,不顾门口排了多长的队,直接插队,进去之后又吃又喝,根本不把里面的办公室主任市场主任等一帮明朝官员放在眼里,大家知道是王杲,也就忍忍,忍忍就过去了。
做生意是有规矩的,朝廷的便宜不是白占的,做生意的女真各部在长官验马之前都会准备一些“小礼物”,可王杲不吃这一套,就不准备礼物,打死不送礼。
不送礼,那自然不办事,办公室主任这下子火了。
“王杲,你不能不讲规矩啊!既然如此,那对不起,恕我公事公办。”
于是这位主任给了王杲一个“合理”的价格,这马就值多钱就给你多钱,一分也不多给,这个价格是公道的。
可在王杲看来,自己受了委屈,一向吃惯了甜头的王杲回到根据地后召集兵马,大肆劫掠。
“你不是给我压低马价?那我就在其他方面弥补我的损失!”
为了息事宁人,辽东有关部门不得已罢免了验马的主任,这典型的抱薪救火让王杲从此更是桀骜,在他的脑海中产生了一个荒诞的念头:
“我王杲在辽东,天老大地老二,我排老三。”
当一个人有类似这种想法的时候,无关他的能力身份权力势力,他的下场都会很惨,欲让其亡必先使其狂,还没人让王杲狂呢,王杲自己已经狂了。
不过与此同时,努尔哈赤早已开启了他悲惨的少年经历。
努尔哈赤迎来了他的继母。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02:54 +0800 CST  
8.心酸的二代
塔克世的新任妻子那拉氏出身于与建州并列的女真另一大阵营——海西女真中的四大部落的叶赫部落,不过是个养女,不是叶赫族长的亲生女儿,塔克世也在乎,他要的不是血统,而是身份,只要叶赫承认,就是叶赫部长的“干”女儿也不在乎。
就这样,塔克世与叶赫结成了同盟,一定程度上对王杲起到了威慑,王杲这时候就是想要打建州左卫的主意,也得先掂量掂量,毕竟海西女真也有一位不好惹的主,是女真巨头之一。
那拉氏刚一进门,看着前任留下的三个儿子就百般碍眼,特别是对身为长子的努尔哈赤尤其的厌恶,加之女人天生的第六感,努尔哈赤在她眼中就是眼中钉肉中刺,她常常在塔克世旁边吹枕头风,把努尔哈赤说的百般不堪,干这也不行,干那也不行,吃的还多,就是一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够”的“饭桶”。
事实的真相当然与那拉氏的言辞截然相反,十多岁的努尔哈赤被那拉氏指派一些成年人才能胜任的工作,都是一些要求有力气还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这对于十来岁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讲,是不可能完成的。
那拉氏是精明的,她给努尔哈赤安排的任务带有危险性,但又不是很高程度的危险性,这种任务会把努尔哈赤搞的伤痕累累,但没有一处重伤,这样努尔哈赤第二天还得继续去工作,即使这样,那拉氏口中的努尔哈赤依旧是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形象,塔克世犹如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在错误的认识上发出错误的看法,对于努尔哈赤也是没有好脸。
努尔哈赤家中的仆人也看出了意思,渐渐地对大少爷也是爱答不理,视若空气。
后母的白眼,父亲的误解,家中仆人的嘲笑,身为长子的努尔哈赤在属于自己的家庭中过着完全不属于大少爷身份的生活,他有时候饿极了只能自己去森林里打一些野鸡野兔,因为压根没人关心他;吃的永远都是残羹剩菜,有的时候干脆只是几片菜叶和一些汤水,家里的包衣(奴隶)都比他吃的好。
所谓心酸的官二代,正是如此。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03:15 +0800 CST  
或许你是对明清近代历史感兴趣觉得我写的还不错,或许你是喜欢故事喜欢阅读,或许你只是随手点开凭兴趣点了下关注,无论如何都欢迎你,坐下来看书,或者只是聊聊。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04:02 +0800 CST  
万历六年,努尔哈赤19岁,经过几年的锻炼,他的各项身体素质已经和强壮的成年人毫无差别,就是一个典型的女真汉子。
貌似是忍耐到了极限,那拉氏强烈要求努尔哈赤成家立户,分家另过,当然还有同为喜塔喇所生的舒尔哈齐和雅尔哈齐,塔克世觉得三兄弟也都长大了,不能在家啃老,便同意了,分别给予三兄弟一人一份并不富裕的“成家资金”,本来就没多少,努尔哈赤得到的这份偏偏是少中又少,少的可怜,“予产独薄”,这样的区别对待自然是那拉氏的功劳。
努尔哈赤孤独的走出家门,他回头看了一眼,眼神中充满了复杂,要说没有感情那是骗人,好歹这里有自己十九年的回忆,虽然是十年的快乐九年的痛苦,他不知道对于这个家是爱是恨,或许当生母去世的时候,这个家就没有能让他所爱的东西了。
想到了这些,想到了父亲的冷淡和继母的欺辱,努尔哈赤再也没有犹豫,大步流星向远方走去,但努尔哈赤不知道的是在一个昏暗的角落中有一双眼睛默默地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直到看到努尔哈赤的身影渐渐消失,这个人才走出来,继续望着早已看不到努尔哈赤身影的街道,思绪万千,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个人除了塔克世之外,别无人选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05:15 +0800 CST  
9尊严和苟活
怎样生存。
这是努尔哈赤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塔克世所给的家产,根本无法维系努尔哈赤的生存,别说买房置地,就是长期的温饱也无法保证。
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努尔哈赤只能靠自己,这时候的努尔哈赤,应该去找一份工作。
放到当下,努尔哈赤的履历简直没有更差,学历暂无(还有可能是永无);没有各项证书(逮野鸡能手算不算);没有海归留洋身份;没有博士硕士学位证书;没有专业;没有精通三国以上语言,小语种优先。
试问这样的履历怎样找到工作?
忘记了,努尔哈赤先生有着一口流利的赫图阿拉本地女真语,可惜这种语言不是“中国通用语”(汉语),而当时的小语种还无人问津。
这样看来,努尔哈赤是找不到工作的,是生存不下去的。
对,但也错。
天无绝人之路,努尔哈赤虽然没有履历,但不是我们现在整日游荡在街头,有手有脚有力气但只知道跪下乞讨而不知道自己去打短工的乞丐,不是丢一个钱包丢三年,不是小孩子得白血病乞讨七八年的“乞丐”。
有手有脚,怎么会饿死?
人,是不会被尿憋死的,努尔哈赤坚信这一点,我同样坚信。
所以努尔哈赤一个人一头扎进了暗无天日的原始森林。
野外求生,自立根生,倒是没错,不过在其他人看来,这个行为和自杀没区别,可能自杀还要比这个强一些。
在那样一个时代,天还是蓝的,草还是绿的,空气还是没有雾霾的,森林还是大片大片的,人改造自然的能力还是很弱的,所以森林里的野兽漫山遍野,“明月松间照,野兽山中走”,即使是罪大恶极的死囚千辛万苦越了狱宁可再被抓回去也不愿意躲到森林里去,在牢里好歹能保住条命,可这进了森林,就等于主动拿自己给野兽做午餐;正常人没事也不去森林里闲逛,有些因为工作性质必须去的,例如人参贩子,猎人,进去也得成群结队保证安全。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07:33 +0800 CST  
尊严还是生命,这是个问题。
努尔哈赤已经做出了属于他的选择:
尊严。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选择,因为我知道很多人也会高谈阔论慷慨激昂的选择尊严,我还知道这些人一旦面临现实的选择,就会一股脑忘记他们的高谈阔论,而且这些人占绝大多数。
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头晕脑胀,被愤怒控制了头脑,沦为了感情的奴隶;当然,一些专家也认为这是努尔哈赤异于常人的表现,彰显了努尔哈赤的勇敢坚韧,不畏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等等优秀的精神。
但在我看来,努尔哈赤之所以这样,只因为一个看似很丢脸的原因:
害怕。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07:59 +0800 CST  
10.人是最恐怖的东西
塔克世给了努尔哈赤一笔少得可怜的“成家基金”,但赫图阿拉物价很低房价比物价更低,勉强度日还是够的,放着粗茶淡饭平平稳稳的日子不过,努尔哈赤为什么非要去凶险万分的森林里呢?
因为隔壁老王。
不只是隔壁老王,还有隔壁老李老张老赵,隔壁老王的隔壁,老李老张老赵,老李的隔壁等等,三姑六婶一大帮人,这种人对于努尔哈赤而言是素未平生的,但他们对努尔哈赤确实关心的紧,以前是因为努尔哈赤是富二代,现在是因为努尔哈赤一无所有。
无论努尔哈赤怎么样,这似乎都与他们不相干,但“老王们”却非常高兴,因为他们感到了幸福。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看到自己的日子比别人好,自己吃肉别人喝汤,自己挣两千别人挣一千八,总归一句话:不管自己怎样,只要别人不如自己,自己就幸福。
曾近被羡慕的努尔哈赤从高处跌落到了低谷,这怎么能让大家伙不高兴呢?我们这个民族,向来是见不得别人的好,特别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如今有个以前比自己好的家伙落魄了,那还了得,就差奔走相庆了。
努尔哈赤走在赫图阿拉的街道上,无数双眼睛盯着他,眼神中有着嘲笑,讽刺,幸灾乐祸,如果非要找点还算好的东西,那就是怜悯,不过只是一丝。
身强体壮的努尔哈赤,健步如飞的努尔哈赤,看到东北虎森林狼巍然不惧的努尔哈赤,居然害怕这些无法对他的肉体造成真实伤害的东西,他宁可去和狮子老虎搏斗,去和狼群搏杀,也不愿意继续留在这里。面对这些直指心灵如利剑般的眼神。
这世上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东野圭吾)
人原来才是这世界最恐怖的东西。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12:13 +0800 CST  
凭借着强健的体魄和炉火纯青的打猎技巧,努尔哈赤在森林里如鱼得水,不仅没有饿死,还可以把那些打死的动物毛皮、森林里的药材土特产拿到近一些的市镇去换取日常用品,小日子眼看过得不错。
可努尔哈赤如果仅仅止步于此的话,那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教育小孩子的典型,而非我们历史中的千古帝王。
努尔哈赤来到了抚顺,这里有辽东排行前三的集市,不少远在江南的商人也在这里做生意,对于努尔哈赤来讲,抚顺就是一个花花世界,他对抚顺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好奇,特别是茶楼里的评书,什么薛丁山薛仁贵,明英烈等等,不过比较起来,努尔哈赤还是最喜欢听《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正所谓“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我爷爷当初的解释就是读了三国奸诈,读了水浒暴力,这也是很多老一辈的观点,那按照这一观点来说(不理会这种观点的古板),努尔哈赤已经开始变的奸诈和暴力,一个二十岁正值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身上怀有这两种品质,怎么看未来都不是善茬。
在抚顺,努尔哈赤不仅收获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他还收获了被无数诗人文学家赞颂千古堪称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
爱情。
这世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你深爱着的人也深爱着你,而且女方还是白富美,家大业大,在辽东地区是出了名的名门望族;而且对努尔哈赤百依百顺,而且女方的家人也没有看不起穷小子努尔哈赤,入赘的努尔哈赤在女方家没有受气,不仅没有上彩礼反而还是被女方家当大爷招待。
身为一个男人,怎么能不羡慕?起码我本人是羡慕的。
享受着爱情,享受着生活,小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滋润。
这样安逸的日子,是普通人的梦想,但对努尔哈赤这样的枭雄来讲,却是沉沦梦想的温柔乡英雄冢。
不过有一个人以自己的还有好多人的生命血淋淋的帮助努尔哈赤打碎了这一切,用生命作为代价。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12:35 +0800 CST  
二.一个人的辽东
1.王杲的小算盘
身为建州右卫指挥使的王杲,在抚顺大闹一场,虽然明朝方面迫于形势做出了妥协,但辽东高层对王杲已经有了不满。
可是,作为闹事的一方——王杲,他居然对于明朝的让步也不满。
得了便宜还卖乖,占了便宜还不满,这就是王杲的特点,对于这点蝇头小利王杲根本看不上,他开始积极联络一些女真部族和蒙古部落,开始密谋。
这下可触及了明朝的底线,之前王杲大闹抚顺,我可以不计较,你是“蛮夷”嘛,文化素质低,要点钱,可以;但是现在,你联络蒙古,想干吗?
正所谓“金元世仇”,金朝是被蒙古人消灭的,金中都被蒙古铁骑付之一炬,这是历史问题;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蒙古顺道把海西女真打了个秋风,建州女真也跟的遭了秧,这是现实原因。新仇旧恨,自打明朝建国,册封女真各部族首领为指挥使都督开始,就是打算利用女真人和蒙古人世代为仇的因素保障辽东安全。
可眼下两个敌人突然握手言和,声称要和平发展互相进步,为女蒙友谊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有了共同的利益,有了共同的敌人,打算合伙一起打明朝,还可能有第二个原因?
于是乎王杲理所应当的登上了明朝的造反嫌疑名单,于是当王杲再来抚顺的时候,迎接王杲的已不是谄媚的笑脸和官员低声下气的奉承,而是义正言辞的拒绝和毫不留情的呵斥,对待王杲这样有造反嫌疑的家伙,这貌似是应该有的态度。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面对这样的对待,脾气火爆的王杲居然没有大闹一场,而是领着身边的侍从默默的离开了抚顺城。
在抚顺守备彭文沫看来,王杲是被明朝的“天威”所震慑,此举完全理所当然。
事出反常必为妖的道理,他不懂。
就在彭文沫脸上的笑容还未散去,王杲回来了,不过这次他不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而是一群人,上千人,上千个骑着高头骏马,手里拎着铮亮的大刀。
这些人要干嘛,没脑子的人都知道。
彭文沫眼睁睁的看着这几千骑兵风驰电掣般不打招呼的冲进了抚顺城,与此同时,城中随之响起了惨叫声。
没等待他做出反应,他的项上人头已经被王杲的骑兵顺手掳去,探囊取物般的轻松。
彭文沫,第一个被王杲杀死的明朝将领,但绝不是最后一个,他的死和他身后抚顺的失陷,意味着本就不风平浪静的辽东地区犹如时常被风吹过泛起涟漪的湖面,又起波澜。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13:56 +0800 CST  
王杲攻陷抚顺是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而明朝对王杲的军事行动却是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换句话说,明朝过了五年才对王杲展开军事行动。
蹊跷。
这么大的事,明朝是不可能忘了的,而这种性质恶劣的事情(公然进犯)明朝也不可能不处理的,可这处理却在五年之后,老年痴呆啊。
显然不是,王杲在洗劫之后,立即表示认罪,首先承认自己的错误,其次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把百分之五十的责任推到了当地明朝官员的头上。
坦白的说,这个解释,漏洞百出。
可不管咱们信不信,反正明朝是信了,不仅没有斥责王杲,反而安慰了王杲几句,让他以后忠顺勘边,这次的事情就不追究了。
有人说这彰显了明朝的天威浩荡,博大胸怀,对于少数民族的爱护宽容等等,对于这种说法,我是嗤之以鼻的。
明朝并非不想打,而是不能打,就拿王杲进犯抚顺的两年后,也就是努尔哈赤出生的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辽东地区的巡抚(相当于省长兼省军区政委,注意是政委)换了三个。
一年换了三个,一场球赛也不过三个换人名额。
至于辽东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辽东总兵那更是如同走马灯,不是因为抵抗蒙古进犯不利而被撤职就是在战斗中殉职,侥幸没被撤职也没战死的就想方设法宁可被降职三级也要调离辽东,更有甚者在任不到一年便调往他地。
辽东高层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态势,在任的官员惶惶不可终日,不是想着调离就是想着自保,巡抚总兵今天在任明天不是战死就是被撤职,新来的巡抚总兵不是长吁短叹就是绞尽脑汁找关系调离,日常工作也都是放在防御蒙古骑兵上,哪里有心思去对付王杲,既然王杲主动认错,也就只好借坡下驴。
王杲早就看到了辽东的内忧外患,趁着明朝一心抵御蒙古的空隙四处袭扰,袭扰过后就再次故技重施,承认错误,找个理由,然后继续袭扰,继续承认错误,继续找理由,五年来都是如此,直到1562年,明朝副总兵黑春对王杲发动了军事行动,可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不仅明军大败,就连领兵的副总兵黑春,也被王杲处以了磔刑。
磔刑,俗称凌迟。
就在王杲仰天大笑的时候,他似乎忘记了,善恶到头终有报。
大明王朝的一颗将星,一个令蒙古骑兵胆寒令蒙古各部视辽东为死地再也不敢进犯的人,还有四年就要出世了。
十三年后,王杲的一切都会终结在这个人手里,王杲的张狂,王杲的生命,王杲的部众。而这个人也不经意的拉开了努尔哈赤人生中的序幕,顺带也拉开了明王朝的覆灭。
这个人叫做李成梁。
有人说他是大明忠臣,也有人说他是汉奸,他给辽东带来了稳定,也给辽东带来了灭顶的灾难。
这是个复杂的人。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4 12:14:16 +0800 CST  

楼主:一只支

字数:196251

发表时间:2016-08-04 19: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26 12:43:00 +0800 CST

评论数:20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