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 从安史之乱说起

在当时背景下,唐玄宗可以选择的下策,就是杀掉杨国忠以谢天下。然后呢,选择提前退休。
处于局外人,回看相关历史,它显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但是处于历史当事人的位置上,实在未必。

这就好像九一八事变前,处于读史者的角度,自然认为大家一致枪口对外,才是最优的选择。问题是,处于历史当事人的位置上,实在未必!
当然了,九一八事变后,处于读史者的角度,自然也认为大家一致枪口对外,才是最优的选择,问题是,处于历史当事人的角度,实在未必!

毫不夸张的说,九一八事变前,死于内战的中国军队,如果全死于和小日本打仗。小日本肯定不敢玩什么九一八事变。
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九一八事变后,死于内战的中国军队,如果全死于和小日本打仗,小日肯定也不敢玩什么七七事变。
问题是,打内战时,大家动不动陈兵百万,一场仗打下来,动不动就是遍地死尸;而和小日本打仗时,什么时候弄出这样大的动静呢?在这种背景下,小日本自然什么贼心思也有了,于是九一八事变出来了,七七事变也出来了。

总的来说,在利益面前没有什么温情可言。
强盗来了,接大道理讲,父子兄弟应该放弃一切矛盾,共同对付强盗,才是最优的选择。问题是,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事太多了。
千万不要笑这些历史当事人短视云云。因为现代史资料比较丰富,所以那些一门心思打内战的人,哪个不比电脑前敲打键盘的网友牛X百倍?
处于读史者的角度,不牵涉自己的任何利益关系,说起话来,自然是轻松极了。问题是,真的牵涉了自己的利益,就是另一回事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2 10:18:00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总的来说,皇帝想装老年痴呆,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没有绝对的掌控能力,没有一流的鹰犬坐在前台负责具体脏活累活,皇帝想装个老年痴呆,也是难之又难的。

唐玄宗之后的大唐皇帝,通常都是老年痴呆样,而一个比一个老年痴呆(或是低能弱智)而且玩得一个比一个更起劲。

唐玄宗之后的大唐皇帝,为什么都需要装成老年痴呆呢?因为唐玄宗之后的大唐皇帝,一个个都是操纵大奸臣,大宦官倒行逆施。在这种背景下,他们不装成老年痴呆,能行吗?
因为随便拉出一个初中生也知道,皇帝不能信任大奸臣,大宦官。可是唐玄宗之后的大唐皇帝,哪一个不信任大奸臣、大宦官呢?

所以,有人揭发某个大奸臣、大宦官的罪恶时,大唐皇帝总是一副老年痴呆的样子,或是好傻好天真的样子。
总而言之,我智商有问题,你不要和我说这么高深的问题。因为你们说这几个人是大恶狼,可是在我眼里,这几个人都是萌萌的宠物狗啊。
再总而言之,不是我智商有问题,是你们智商有问题,他们明明就是我养的大狼狗,而且都对我忠心耿耿,你们非说他们是大恶狼。你们有点生活常识没有?
即使有的时候,皇帝脑袋突然灵光一闪,也会顺应民意,收拾几个大奸臣、大宦官。但是结果呢?掉头又变本加利的信任另一个大奸臣、大宦官。总而言之,真是狗改不了吃X啊。
大唐帝国的忠臣们,看着大唐皇帝这种又傻、又贱、又痴呆的样子,那真是又气又恨,因为真是帝国不幸啊。为什么一代一代的大唐皇帝,都这副臭德性呢?
如果不是我们从小接受圣人教诲,早反你X的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2 10:18:48 +0800 CST  
但是唐玄宗之后的大唐皇帝,装做老年痴呆的样子,通常都非常被动。为什么呢?因为后来的皇权没有唐玄宗时代强大了。
在这种背景下,敢肆无忌惮发表大逆不道言论的人多的去了。至少,那些手握枪杆子的军人一着急,啥话也敢说。
总而言之,绝不是我们想军区自治,实在是因为军区不自治,大唐帝国就完了。我们一心要让军区自治,只是希望又傻又贱又痴呆皇帝,还有祸国殃民的奸臣、宦官,不能把罪恶之手伸进军队里。因为军队是帝国的钢铁长城,如果这里也任由又傻又贱又痴呆的皇帝、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大宦官胡折腾,大唐帝国就完了。!

这样一折腾,皇帝当时就陷入两难之中了。
因为,皇帝承认自己老年痴呆,所以只能任由大奸臣、大宦官胡折腾,那啥也别说了,当时就选择退休吧。
如果他说,他重用这些大奸臣、大宦官是别有深意的,那更坏事了,因为你这样胡折腾,是谁教你的?因为随便拉出个初中生也知道,只有脑袋让驴踢过的人,才会有这种奇怪的行为逻辑。
其实,我们透过这个历史背景,再看随后的历史,大约就知道,为什么藩镇割据一直无法去除了。因为皇帝的两难困境在于,他不重用宦官集团,就无法驾驭军人集团;如果他重用宦官集团,从舆论上,就会让藩镇大佬踩在脚下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2 10:19:27 +0800 CST  
总的来说,当皇帝控制力不够时,想一门心思操纵大奸臣做事,常常会被人们逼得,只能亲自下场干脏活、累活。

话说,唐代宗非常信任一个大奸臣。但是唐代宗的实力显然不够强大,这个大奸臣的手腕显然也不够硬。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就公然骂这个大奸臣,并且不断向皇帝告状,总而言之,这个奸臣天天胡作非为,你管是不管?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管吧,这个大奸臣就是他的忠心鹰犬;不管吧,人们天天公开非议他,皇帝总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

在两难之中,唐代宗就玩了一招,看似更弱智的把戏,总而言之,他竟然听信这个奸臣的歪理邪说,于是下令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必须得这个大奸臣审查后,才可以呈给皇帝。
不用问,这样一来,任何抨击这个大奸臣的奏章,皇帝都不可能看到了![注1]

看到皇帝这种弱智的表现,朝堂顿时炸锅了,因为皇帝这样玩下去,迟早会让奸臣玩死的。因为奸臣现在这样玩,和赵高当年玩指鹿为马有什么区别?

面对此情此景。皇帝只能亲自赤膊上阵了。
于是皇帝把这个大忠臣直接发配到了地方。总而言之,我想装个老年痴呆,怎么就这么难啊?[注2]
你看,在皇权相对衰弱时,皇帝想装个老年痴呆,还得自己亲自出手干脏活。
如果皇权强大,这种脏活累活,哪用得着皇帝亲自出手?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2 10:20:09 +0800 CST  
通过唐玄宗孙子信任奸臣的玩法,我们大约就可以知道,许多时候,皇帝并不是让奸臣蒙蔽,实在是因为皇帝需要有奸臣替自己出面,干一些端不上台面的事。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通常都是一副老年痴呆的样子,总而言之,奸臣背着他,那是一个劲的胡折腾,虽然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奸臣在胡折腾,就是皇帝不知道!

高高在上的权力者,表现出了老年痴呆的样子,许多时候都是因为他变成绝顶的太极高手,他有效的调动各种力量相互制约、争斗,他永远只是借力打力,所以他好像已完全丧失了控制局势的能力,但是他始终高高在上,一言一行都可以左右大局。
面对这种局势,许多人总是不由自主的感觉,皇权太神圣了,因为拥有皇权,即使是老年痴呆,也能牢牢控制局势。
其实呢,坐在那种位置上,如果真的老年痴呆了,他不想退休,就只能当傀儡了。
事实上,许多表现在外英明神武绝胜千里的皇帝,坐在那种位置上,一个操作失误,都有可能从上面血淋淋的摔下来。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2 10:20:44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安禄山高呼清君侧的口号造反后。对于唐玄宗而言,最大的阴影就是丧失权力;对于杨氏兄妹而言,最大的阴影也是唐玄宗丧失权力。
基于利益关系,即使天下人都盼唐玄宗赶紧死掉;杨氏兄妹肯定是发自心底的希望唐玄宗寿与天齐。
基于利益关系,即使天下人都盼唐玄宗赶紧退休,杨氏兄妹肯定都盼唐玄宗伺仙福永享。
单从这个角度,谁最忠于唐玄宗呢?显然是杨氏兄妹!
其它人呢,别看一副永远忠于唐玄宗的样子,但是从内心深处,难免会一百遍的问自己,这个老家伙怎么还不死呢?

从这层意义上,与其说是唐玄宗受他们影响,不如说他们在同舟共济。
而在艘船上,真正的掌舵人,永远也是唐玄宗。因为唐玄宗一生就在军政舞台上厮混,早已修炼成了老狐狸;如果说杨国忠、杨贵妃那种人,能把唐玄玩的跟老年痴呆一样,也未免把他们说得了不起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2 10:21:27 +0800 CST  
但是,这一艘即将沉没的船。
如果只是安禄山高呼清君侧,这个事并不难解决;问题是,西北军也跟着高呼清君侧,这事就复杂了。
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所出的招数,自然一个比一个邪性,一个比一个不可思议。因为唐玄宗真正的对手,始终不是安禄山;如果唐玄宗的真正对只有安禄山,安禄山不用一个月,就有可能被清理出局。
问题是,唐玄宗左眼盯着太子,右眼盯着安禄山。这已让唐玄宗当时的样子,有点怪了。
更主要的是,唐玄宗左手打着安禄山、右手还得防着西北军;关键是,右脚还得防着南部地区出现各种叛乱;左脚还得防着土蕃、回纥趁火打劫。

这样一玩,它的难度就大了。
关键是,人们再看唐玄宗对付安禄山时的样子,就会感觉奇怪了,因为面对强敌,你不好好扎住马步出拳出脚,却是一副东倒西歪口眼歪斜的样子,你这是要干什么?因为让个学过两天散打的人,也比你玩的好一百倍。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潼关守军渐渐失控

[注1]:元载专权,恐奏事者攻讦其私,乃请:“百官凡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奏闻。”仍以上旨谕百官曰:“比日诸司奏事烦多,所言多谗毁,故委长官、宰相先定其可否。”
[注2]:刑部尚书颜真卿上疏,以为:“...昔林甫虽擅权,群臣有不谘宰相辄奏事者,则托以他事阴中伤之,犹不敢明令百司奏事皆先白宰相也。陛下傥不早寤,渐成孤立,后虽悔之,亦无及矣!”载闻而恨之,奏真卿诽谤;乙未,贬峡州别驾。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2 10:22:51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怪盗基德OJ 、大有行、枫叶之国ing、彼是方生之说也、此世无心、雁小驴1、黄汤姆2014、赖不叽叽 、冰霜恶灵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十三节 潼关守军渐渐失控

安史之乱发生一个月后,安史叛军就席卷了河北、河南,并且军队已打到长安城附近。
但是事情发展到此时,安禄山也是看不到任何胜算。

因为大唐政府已收缩到了潼关一线,所以叛军根本无法再向西前进一步了。
至于向南,因为鲁炅守南阳[注1]、许叔冀守灵昌,李巨、尚衡守彭城,贺兰进明守临淮[注2]、薛愿守颍川[注3],张巡守雍丘[注4],许远守睢阳,[注5]叛军一时也无法打开局面。

关键是,叛军现在占据的河北、中原地区,也因为叛军的战线不断拉长,所以各种抵抗力量开始纷纷出现。最经典的就在颜杲卿的组织下,河北24个郡,有17个郡又挂起了大唐的旗帜。[注6]
这种情况出现,更会让安禄山顾此失彼。

以上问题,已够让安禄山焦头滥额了。更要命的还在于,郭子仪、李光弼开始率军杀入河北,并且在河北战场上一再大败叛军。甚至而言,郭子仪、李光弼一再表示,只要保持现状,很快就能把安禄山的老巢拿下。[注7]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4 20:14:02 +0800 CST  

从某种意义上,安史叛军现在已经陷入死局之中了,从当时的情况看,安史叛军的灭亡,已进入倒计时状态了。
面对此情此景,以至于安禄山都大骂当年鼓励自己造反的人,总而言之,你们鼓励我造反时,是怎么说的,现在的事实又是什么?[注8]
问题是,现在的安禄山已无法退回去了。所以,他只能更多的去拿汉王百败,最终大败项羽的例子鼓舞自己了。总而言之,不经历风雨怎么能经历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成功人士,都百战百败,最终咬牙坚持下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我们绝不能轻言气绥。[注9]

问题是,谁也看出来,叛军现在只是在垂死挣扎了。
战争进行到此时,只要我们看看最基本的历史地图,谁处于安禄山的位置,也会感到绝望的。
因为普遍沦陷区已被收复了,叛军实际控制的地方,已被压缩在了洛阳、范阳为中心的狭小地区。放眼望去,大唐帝国控制的地方,就好像一片汪洋大海,而叛军控制的地方,就好像两个小孤岛。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4 20:14:18 +0800 CST  
但是在关键时候,潼关守军出问题了。
因为后来的历史是以唐肃宗的视所写,所以许多耸人听闻的事,在相关历史中,那就其轻描淡写到了极点。
比如,封常清坐镇洛阳,让洛阳4天时间内就沦陷;退至陕州,又劝高仙芝不战弃守陕州。总共不到10天时间,就从洛阳退到了长安最后一道防线潼关。
这种耸人听闻的事,让史书一说,那就是正常之极的事。

封常清、高仙芝所做的事,虽然耸人听闻,但是与与哥舒翰随后干的事,那就是小儿科了。
哥舒翰率领20万大军,坐镇潼关就是一直与叛军死耗着,这个可以解释为军事上的需要。但是在此过程中,这支军队竟然天天想着改组帝国中央政府,这叫什么事呢?
因为后来的历史是以肃宗的视角所写,所以人们总认为,爱国军人想用武力迫使皇帝换个宰相,这才是多大点的事啊?甚至而言,爱国军人为了帝国的根本利益,希望老年痴呆的皇帝赶紧下台,它才是多大点的事啊?
问题是,处于唐玄宗的角度,这就是潼关守军想造反的节奏啊!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4 20:15:02 +0800 CST  
军人如果想强迫皇帝换宰相,还想证明它是合法的,前提只有一个呢?那就是皇帝已昏庸的无可救药了,否则这么重大的人事任命,怎么可以强迫皇帝去做呢?
关键是,顺着这种逻辑,一旦换宰相成功,下一步是什么呢?自然是换皇帝,或是把皇帝当摆设了,因为宰相祸乱天下,皇帝一门心思信任他、重用他,这本身证明皇帝已完全丧失了做皇帝的能力。

因为哥舒翰率军坐会镇长安城附近的潼关,所以大家自然希望哥舒翰领衔干这件事。
但是听到这个消息,哥舒翰明确表示拒绝了。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作为军方大佬用武力强迫皇帝换帝国宰相,这也是公然造反啊!
虽然在关键时候,哥舒翰拒绝了相关的建议。但是相关消息却很快传了出去。唐玄宗听到这种消息,自然也是充满了恐惧。[注10]

一切是显然的,安禄山造反,从理论上无法真正威胁到帝国中央政府;而驻扎在潼关一线的西北军,如果突然掉转枪口,中央政府当时就是要玩完的节奏。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4 20:15:41 +0800 CST  
是的,哥舒翰当时并没有同意手下将领用武力劫持宰相杨国忠的建议。
问题是,哥舒翰也没有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建议啊。
就哥舒翰当时的表现,明天有人用武力收拾宰相杨国忠时,他会坚决打击吗?肯定是不会的。因为就他当时的态度,最多只能表明他不会这样干,并不证明他会坚决反对别人这样干。
真正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建议,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把提出这种建议的人抓起来,然后交给皇帝处置!再退一步,也是马上向皇帝揭发他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

事实上,一个人造反作乱时,如果周围人都是哥舒翰当时的表现,本身就成功一半了。
最简单而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前,想让李靖、李世绩支持他。李靖、李
世绩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绝不会支持你这样做的![注11]
表面上,李靖、李世绩拒绝了李世民,其实这就是变相支持李世民啊。
因为他们真的不支持李世民,李世民拿什么火并李建成呢?最简单而言,他们当时就向李渊揭发这件事,李世民还玩什么玄武门政变呢?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4 20:16:38 +0800 CST  
从这层意义上,哥舒翰当时的态度,与其说是拒绝了手下将领的建议,还不如说是他默许了手下将领的这种建议。总而言之,你们想干就干,千万不要把我拉下水!
哥舒翰手下将领征求哥舒翰的意见,绝不是因为没有哥舒翰点头,他们就干不了这件事,而是因为干这件事很容易,善后就有些太难了。
因为用武力劫持帝国宰相,随时会被定性为叛乱的,到时直接责任人,交出一颗脑袋,估计是交了不账的。

从这层意义上,那个将领建议哥舒翰用武力劫持宰相杨国忠,并不是因为没有哥舒翰领衔,就无法劫持宰相杨国忠,而是因为没有哥舒翰领衔,万一被定性为叛乱,他注定只有死路一条。
现在的问题是,有哥舒翰领衔,被定性为叛乱,是不是就有活路呢?这个也很难说。因为这种事实在太大了,至少哥舒翰对此心里没谱,所以就拒绝接受这种建议。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4 20:17:28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因为潼关守军流露出用武力改组中央政府的意图;关键是,哥舒翰的态度还非常暖昧。所以唐玄宗自然会非常害怕。

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就在潼关外围,又设置了一支军。这枝军队的出现,摆在桌面上说,自然是为了协助潼关守军,而实际上谁也知道,它就用来防范潼关守军的。[注12]

对此,哥舒自然感到非常不满意;于是就说,这支军队是杨国忠设置的;并不是唐玄宗设置的。
总而言之,如果这是皇帝的意思,我会无条件的接受;问题是,这是奸臣杨国忠的意思,为了帝国的根本利益,我必须得破坏它。
在这种背景下,哥舒翰就把这支军队的长官叫过来杀了,并且用武力接管了这支军队。[注13]

事情发展到此时,根本不用上纲上线,它也是妥妥的造反作乱啊!
如果这种事,皇帝都可以接受;那藩镇大佬玩个割据之类的事,还叫个屁的事啊?因为藩镇大佬所作的事,无非是想用枪杆子指挥地方政府;而哥舒翰现在作的事,却是想用枪杆子指挥中央政府啊。

因为相关历史,是基于唐肃宗的视角所写,所以这种耸人听闻的事,也被说得轻描淡写极了。总而言之,这就是爱国将领希望用兵谏的方式,挽救大唐帝国罢了。
问题是,处于唐玄宗的角度,这就是潼关守军要造反的节奏,关键是,造反的意图越来越明显,都有图穷匕现的意味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4 20:18:15 +0800 CST  
史书上说,杨国忠听到这个消息,感觉非常害怕,所以就就让皇帝逼哥舒翰出战。
问题是,杨国忠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害怕,唐玄宗听到这个消息,就不害怕?
史书上这样说,无非是为了证明哥舒翰这样做,只是针对杨国忠,并没有针对唐玄宗的意思。问题是,在当时背景下,谁也知道这就是针对唐玄宗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天下的人都认为杨国忠祸国殃民,并且把安禄山逼反了,为什么唐玄宗依然无怨无悔的信任、重用杨国忠呢?
要知道,在马嵬坡兵变前,杨国忠一直都是唐玄宗最亲密的助手!
因为唐肃宗控制了话语权,所以它的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唐玄宗老年痴呆了。
而真实的原因呢?显然是杨国忠只是唐玄宗推在前排执行者,真正的幕后操纵者始终都是唐玄宗,关键是杨国忠一直都毫无保留的、恰到好处的贯彻底着唐玄宗的意志,所以虽然杨国忠把局势折腾的越来越差,但是唐玄宗也不怪杨国忠,只是希望通过下一次努力,把局势扭转过来。

而且类似的问题,只要是局中人自然都能看明白的。
因为杨国忠绕过唐玄宗胡折腾,那不是扯淡吗?杨国忠如果真敢这样玩,不要说折腾出事了,就算没有折腾出事,肯定也早死几十回了。
因为各种重大事件,没有皇帝点头,他就敢擅作主张决定,他眼里还有皇帝吗?
更主要的是,他擅自胡折腾,最后折腾的国家都进入生死存亡的边缘,皇帝还会继续让他胡折腾吗?

这就好像,你是公司老板,总经理天天绕过你胡折腾,你能接受吗?你肯定不会的。
这就好像,你是公司老板,总经理绕过你胡折腾,最后把公司折腾到了破产边缘,你会因为他是你小舅子,就继续让他当总经理胡折腾?你肯定不会的。
为什么呢?因为你脑袋没有让驴踢过,更没有老年痴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4 20:19:22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又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事情发展到此时,唐玄宗内心的恐惧,肯定已是无可抑制了。
谁处于唐玄宗的角度,也会认为,如果这样坐视下去,哥舒翰随时都会变成安禄山的。
因为作为一支军队,试图用武力迫使皇帝换宰相,这是什么性质的事?
至于公然用武力兼并中央政府直属的军队,更不用上纲上线,你也是公然造反作乱啊。

是的,扯皮虎拉大旗的分析,他们是为了帝国的根本利益!
问题是,一个人动不动就扯帝国的根本利益,本身就证明他想造反了。因为这种高大上理论,潜台词就是与帝国的根本利益相比,皇帝算个屁啊!

所以政治宣传里的岳武穆,从来不说帝国的根本利益。因为说帝国的根本利益,一心卖国的赵构、秦桧就应该全部砍掉
当然了,政治宣传里的诸葛孔明,也从来不说帝国的根本利益,如果说帝国的根本利益,扶不起的刘阿斗就应该靠边站!
所以,在皇权政治下,一扯什么帝国的根本利益,那常常就是乱臣贼子的专利;真正伟大的、无私忠臣,什么时候会提帝国的根本利益呢?

现在哥舒翰之类的人,竟然和皇帝扯起了帝国的根本利益;竟然动则以此为借口,想用枪杆子教皇帝怎么做人,这不了得?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哥舒翰含泪出征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4 20:20:39 +0800 CST  
[注1]:南阳节度使,以南阳太守鲁炅为之,将岭南、黔中、襄阳子五万人屯叶北,以备安禄山。
[注2]:是时,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
[注3]:安禄山遣兵攻颍川。城中兵少,无蓄积,太守薛愿、长史庞坚悉力拒守,绕城百里庐舍、林木皆尽。期年,救兵不至,
[注4]:潮怨贲,还攻雍丘,贲趋门,为众躏死。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
[注5]:会禄山反,或荐远于玄宗,召拜睢阳太守。
[注6]:及颜杲卿杀李钦凑于土门,扬声言荣王琬、哥舒翰二十万众徇河北,十七郡皆归顺。
[注7]:李光弼、郭子仪统河朔劲卒,连收恒、定,若崤、函固守,兵不妄动,则顺逆之势,不讨自弊。
[注8]:禄山惧,欲还范阳,召严庄、高尚责曰:“我起,而曹谓万全。今四方兵日盛,自关以西,不跬步进,尔谋何在,尚见我为?”.....
[注9]:田干真自潼关来,劝禄山曰:“自古兴王,战皆有胜负,乃成大业,无一举而得者。今四方兵虽多,非我敌也。有如事不成,吾拥数万众,尚可横行天下,为十年计.......?”禄山喜,.....乃内尚等,与饮宴,禄山自歌,君臣如初。
[注10]:或说翰曰:“禄山本以诛国忠故称兵,今若留卒三万守关,悉精锐度浐水诛君侧,此汉挫七国计也。”思礼亦劝翰。翰犹豫未发,谋颇露。国忠大骇,
[注11]:太宗将诛萧墙之恶以主社稷,谋於卫公靖,靖辞;谋於英公徐绩,绩亦辞。帝由是珍此二人。
[注12]:即募牧儿三千人,日夜训练,以剑南列将分统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使腹心杜乾运为帅。
[注13]:翰疑图己,表请乾运兵隶节下,因诡召乾运计事者,至军,即斩首枭牙门,并其军。国忠愈恐,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4 20:21:12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大有行、怪盗基德OJ 、0富泽0 、勇敢的心还在吗、彼是方生之说也、枫叶之国ing、gdszslt、浮萍随浪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十四节 哥舒翰含泪出征

我们上一节说到,哥舒翰率领20万政府军坐镇潼关一线,一直消极避战;这个可以解释为军事需要。但是在此过程中,却是天天想着通过兵谏的方式让唐玄宗换宰相,这就是军队要造反的节奏。

至于看到中央政府另设一支军队制约自己,潼关守军就直接就用武力兼并了它,这更是军队要造反的节奏啊!
因为永远是政府指挥枪,哪有枪指挥政府的事?
未经中央政府授权,就用武力兼并中央政府直属的军队,根本不用上纲上线,它也是造反啊。不要说皇权时代了,就是现代民权时代;一个军事统帅敢架着高大上的理由干这种事,他也妥妥的想造反啊!

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就下令让哥舒翰率潼关守军出战。
虽然在这种背景下,让潼关守军出战,多少有点吉凶难卜,但是到此为止,唐玄宗好像只能用这一招了。
因为让这种政治可靠性,已与叛军就差一线之隔的军队,驻扎在帝国都城附近,什么事也不干,就是天天想着如何改组帝国中央政府。稍加酝酿,突然玩出什么更离奇的事,那就是自然而然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9 19:51:34 +0800 CST  
唐德宗时代,关东地区发生叛乱,唐德宗调西北军区平叛,结果呢?西北军因为对政府的一些行为表示不满,当时就聚众叛乱了,这种危机,对大唐帝国那可是标准的心腹大患。
一切是显然的,关东地区出现叛乱,它想威胁帝国中央政府,那需要一个很长的空间、时间;但是长安城附近的叛乱,那分分钟钟都有可能威胁帝国中央政府的。
所以,突然听到负责平叛的西北军叛乱,唐德宗当时就率众逃离了长安城。逃离长安城后,被西北叛军困在一座孤城(奉天城)内四十多天,如果不是有高级将领率军及时救援,皇帝就命丧于此了。[注1]

没过多久,此前救援皇帝的高级将领,也因为对皇帝不满意,又以皇帝信任奸臣为理由开始对皇帝挥舞刀枪,于是皇帝吓得再次向南逃窜到汉中(当然了,也可以说是向南继续转进到汉中指挥作战)。[注2]

总的来说,西北军叛乱,对皇帝的威胁那是惊人的、也是迅速的。皇帝面对这种威胁,除了跑路好像没有别的选择。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9 19:51:53 +0800 CST  
哥舒翰的军队在潼关一线,不想着好好打仗,竟然提出给皇帝清君侧的口号,这还了得?
这种事,酝酿的久了,随时可能因为偶然原因失控制的。如果真的失控了,皇帝想逃,恐怕都没有机会了。
当哥舒翰用武力接管皇帝派出的军队后,更让皇帝的这种恐惧无限放大了。事实上,军队走出这一步,与叛军的界限,也就差着几毫米了。

虽然唐玄宗不可能知道后来的历史,但是在西北军蠢蠢欲动的背景下,他自然知道,这种情形如果长久存在,帝国都城随时会遭受灭顶之灾的。
后来,有一个西北军的大佬,虽然是标准的小军阀,却也是口放豪言,总而言之,我黑夜睡觉都不敢随便伸腿,因为我怕一不小心把长安城踢倒了。[注3]
事实上,这种就在帝国都城附近的军事力量,一旦发生叛乱,皇帝当时就有可能连北也找不到的。

德宗时代,负责平叛的军队(泾源军队),之所以对皇帝不满,主要原因竟然是因为他们出征时,皇帝的赏赐的东西太少;于是掉头扯出了高大上的理由,比如皇帝横征暴敛的理由,发动了叛乱。
救援皇帝的军队(朔方军队)对皇帝不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信任奸臣、重用宦官、对朔方军的待遇太差,于是发动了叛乱。
而安史之乱时,潼关守军对中央政府的不满,能有多大差别呢?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19 19:52:16 +0800 CST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310376

发表时间:2018-06-01 18:51: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0-04 05:14:18 +0800 CST

评论数:89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