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民国一百零八将

@扛枪的驴 2016-03-12 16:46:36
这个要留名,写的精彩,读的有味
-----------------------------
多谢,多谢,要常来的啊,O(∩_∩)O哈哈~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16 20:13:11 +0800 CST  
@周一沉 2016-03-15 11:09:51
期待下一位民国将领。
-----------------------------
下一将就是黄埔军校总教头何应钦。。。敬请关注啊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16 20:14:09 +0800 CST  
@虎贲大将军2013 2016-03-15 17:08:17
顶起来,楼楼快更啊O(∩_∩)O哈哈~
-----------------------------
多谢虎哥,我尽力啊,最近事情的确太多了。。。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16 20:14:42 +0800 CST  
@宛如紫嫣 2016-03-15 22:09:45
楼主,请问此书出版了么?一定要看到
-----------------------------
出版?哈哈,我也很期待额。。。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16 20:15:04 +0800 CST  
@宛如紫嫣 2016-03-15 22:09:45
楼主,请问此书出版了么?一定要看到
-----------------------------
@再造文明 2016-03-16 20:15:04
出版?哈哈,我也很期待额。。。
-----------------------------
@宛如紫嫣 2016-03-18 10:57:51
我是出版社策划编辑,我在关注楼主哦!期待楼主越写越好,根据 历史 史实,最好文风幽默诙谐,令读者感觉有意思,自成一格!
-----------------------------
嗯嗯,很高兴也很荣幸得到您的指点,我会好好加油的。谢谢关注,谢谢,欢迎常来哦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18 23:09:23 +0800 CST  

第二十三将 黄埔军校总教头何应钦
【历史教科书上的“何应钦”】
或许不少人对于何应钦的映像大概都是从教科书上来的吧。1924年6月,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广州创立了一文一武两所学校,用以培养革命人才,其中“文”即是大名鼎鼎的中山大学,“武”就是扬名四海、显耀千秋的黄埔军校。军校创办者和领导者都是来头不小的风云人物,除了孙中山亲任黄埔军校总理之外,日后有“中国拿破仑”的蒋介石出任校长,人望颇高的美男子周恩来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而何应钦便是直接负责教育军校学员的总教官了。何总教官倾心革命,硬仗没有少打,随着蒋校长东征、北伐,功业没有少立,这时的何应钦具有革命性的一面。

后来“剿共”,是“反动派”的何应钦担任几次总司令,与红军交战,灰头土脸地打了几次败仗。再后来,与中国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达成“何梅协定”,要知道,那时偌大的华北竟摆不下一张课桌,日寇加紧侵略,山河破碎,何应钦居然向日本人妥协退让,被人骂为“亲日派”头目,其“声名狼藉”,可见一斑。“西安事变”爆发,老蒋被抓,在南京中央的各个大佬砸开了锅。到底应该和谈,还是武力讨伐,何应钦力主后一方案,还大骂主和派宋美龄:“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抗战全面爆发,基本没有何应钦的桥段了,直到抗战胜利,小日本投降,何应钦出来了。本来接受日本人的投降是一件无限光荣的事,毕竟,与列强死磕了一百多年,好不容易才取得大胜的,国际威望陡涨,可是,小日本矮,他更矮,接过投降书时弯了腰,又被人诟病,形象也大为矮化。后面的教科书基本上没有何应钦什么事了……蒋介石一伙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了。然而,“何应钦”只是这样的何应钦,那他也太冤了。要知道,他可是蒋介石黄埔系“八大金刚”之首,是蒋介石永远的得力副手,是国民党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也是抗战中的指挥官,是一个中国的坚定支持者……是一个享年99岁的长寿老人。

要知道,何应钦的一生并不缺乏光明与精彩。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18 23:39:55 +0800 CST  


何应钦(1890——1987年)贵州兴义人,曾就读于贵阳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日本振武学校、日本士官军校,历任贵州讲武学校校长、黄埔军校总教官、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并担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军政部长、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中国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国防部长等。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18 23:48:52 +0800 CST  
@周一沉 2016-03-19 09:45:08
不抵抗政策
不抵抗政策,即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窃据东北,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的消极政策。过去一般认为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张学良执行;而新近研究表明,虽然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蒋介石曾和张学良说过不要得罪日本,[1] 但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命令是由张学良间接下令,蒋介石默认。[2]
1931年11月以后,日本拒绝按国联要求退回事变前原地,并意欲夺取扼守入关通道的战略要地锦州。在......
-----------------------------
都有责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直接领导责任和主要领导责任。都没算到日本侵略脚步会那么快,激进狂热的估计日本政府内部很多人都不知道。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21 23:39:34 +0800 CST  
@轩辕传奇棒棒糖 2016-03-21 01:32:25
贵州最牛逼的两个人就是何应钦和老干妈陶碧华,省优,部优,国优。
-----------------------------
哈哈,应该不止这两位吧,还有牛人的。。。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21 23:40:08 +0800 CST  
【“笨小孩”的风雨历程】
何应钦在1890年出生在贵州兴义市,他的祖父是团练,救过另一位史姓的团练,还结成了亲家,史家二小姐后来即是他的母亲。他的父亲做过土布生意,也是乡绅,捐办过私塾,后来也做过不少公益事业。何父对子女的教育很严,他们家“简朴而兼吝啬,耐劳而不乏钻营、执着而不冥顽的家风”也传给了童年时的何应钦,而且对他影响很大,他自幼便坚信“勤能补拙”。何应钦有五兄弟、六姊妹,不过就属他最勤快、敦厚。身板结实,饭量特大,常被人奚落为“酒醉真君子,饭胀哈脓包”的好脓包,可是他脾气好,只是毫不介意地傻笑,饭还是大口大口地吃。他的小妹何应相说她哥:“三哥应钦总是勤谨朴实,和蔼可亲,从不见他发火。”

背书讲故事结结巴巴的何应钦听说进洋学堂很好,受到激发的他念念不忘,如此一来自有回响。何应钦玩土枪不小心把屋顶的瓦片打碎了一地,不知所措的他吓得离家出走。家里人着急了,胆小怕事的何老三到底到哪里去了呢。几天后,15岁的何老三居然考取了县立高等小学堂公费师范专业,正好解决了凑学费的烦恼。何应钦很喜欢运动,但身子很僵硬很机械;上课时,基础还是差一些,舌头总是发出奇怪的卷舌音,动不动就打破砂锅问到底:“为啷个这样?为啷个这样?”清布长衫、棕耳草鞋,拘谨畏缩,呆笨蠢萌又实诚,他的那种土气和刻板作风反而给同学们留下很深的映像,这样就为他取得了“乡巴佬”和“何宝”(宝器、活宝,就是傻得可笑又可爱)的绰号。

何应钦的老师说他悟性不高,但勤恳不怠,他日成就总会在其他同学之上,那时他才十五六岁,谁知道这个活宝日后会干些什么事出来。全神贯注、勤奋好学,他的一些同学给他的评价也是“无过人之资,有苦干之志”。1906年,贵州陆军小学招生,品行端正、成绩优异、体格甲等者可录取,这些条件似乎是为何老三量身定制的。进入学校的第1学期,虽然有将近一半的人被淘汰开除,单何应钦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那时的科目除了战术学、兵器学、军制学、地形学等之外,还有操典、射击、剑术、马术、野外要务等等,都是他勤倦不怠的学习内容。

1908年,何应钦陆小毕业,被保送到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学了快一年,清廷陆军部在这中学选取留日学生。那阵子,日本军队牛叉轰轰的,不仅在甲午战争击败庞然大物清朝,还在1904年击败俄国熊,不可一世。所以,留学日本成了很多有志青年的梦想,派遣留日学生也是清廷强大军事实力的策略。这次也要通过考试才能留日,何应钦跃跃欲试,不过即便是平时成绩名列前茅,向来的谦卑仍使他缺乏自信。但结果出乎他的意外,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选中,同去日本的还有谷正伦、朱绍良、李毓华等20多名同学。振武学校,也就是日本士官学校的预科,在这个学校里,何应钦有高他一届的师兄——蒋志清,不过这位蒋师兄“杀气腾腾满宇宙,光我神州完我责”,自视很高,几乎不把拘谨低调内敛的何放在眼里。这位蒋师兄就是日后的蒋介石,当然,这样也不妨碍他们日后数十年的合作。

何应钦除了学习日本的军事外,还对日本的文化惊叹不已,他感叹道:“印度的佛教,我国的儒学,从来是构成东方道德的两大骨干,但能完全保存这两者的是日本”。在日本留学,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免不了受到革命志士的影响,到1910年,何应钦加入同盟会,忠于清朝君主的思想才得到转变。1911年,蒋师兄回去干革命去了,而何应钦因为经费等原因,几经折腾,回去后民国初立,革命高潮回落,滞留上海一段时间后,没有买股票、也没有泡妞的何应钦回到日本继续学业,还考上了日本士官学校,这个学校牛人辈出,刽子手也不少,如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梅津梅治郎、冈村宁次、松井石根、田中义一等人。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21 23:41:04 +0800 CST  
@再造文明 2014-12-02 21:07:14

蔡锷将军(1882——1916),13岁中秀才,22岁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9岁领导云南辛亥革命,成为云南护国军政府都督,34岁完成反袁护国事业。清丽俊秀,坚韧内敛,自是儒将风采;沉稳机智,清廉务实,兼具雄才大略,近现代史上近乎完美的名将。
-----------------------------
@文马有玉 2016-03-22 21:04:07
不厚道,害了袁公,也中断了华夏共和之路.
-----------------------------
袁世凯帝制自为,一失足成千古恨啊。蔡锷也是为四万万人争人格。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24 22:26:46 +0800 CST  
@天际之雷 2016-03-23 15:09:45
张学良这章写得象教科书,索然无味。
写共军将领估计更难下笔。
抱歉,因为喜爱这帖,才说的。
-----------------------------
啊?不会吧,我已经很努力在史料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了,也有自己的发挥。
创作这东西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不过你们的意见我还是会跟进的。
谢谢你好心的提醒,我会继续加油的,欢迎常来。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24 22:28:44 +0800 CST  
【开启职业军人生涯】
上了日本士官学校,在那时绝对算得上是高材生,前途不可限量。那时的留学生有张镀金文凭,生计至少是不用愁的了,于是有人同温柔顺从的日本姑娘谈起了恋爱,这样一来便于学好日语,又可派遣寂寞,说不定把终身大事都可解决了,何乐而不为。娶日本女子当老婆好啊,幽默大师林语堂就说过人生当“住英国的房子,拿美国的工资,娶日本的老婆,用中国的厨子”,当年名动日本军界的士官三杰之一的蒋百里就是娶的日本妻子,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也是如此。可是,老实巴交的何应钦学业至上,洁身自好,说怕因女人而失足,学校在这方面可是有禁止的。到1916年6月,何应钦毕业在即,各方军阀竞相争聘这些留学生,江苏的、云南的都有劝说,母省贵州更是几次三番派人邀请他到家乡效力。

思虑一番,何应钦认为黔军虽弱,但军中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贵州在西南出于咽喉要道,日后发展起来,潜力不小,加上思乡之情浓郁,便决定回家乡贵州去。那时正是靠团练起家的刘显世当督军、兼省长,护国战争中被誉为“黔中第一伟人”的王文华为黔军首领,刘、王舅甥俩以非常隆重的礼仪欢迎回来的何应钦、谷正伦、朱绍良、李毓华、张春圃等人,并一一许以团长职务。果不其然,1917年3月,黔军第一师成立,王文华任师长兼第一团团长,朱绍良任师参谋长,谷正伦为炮兵团团长,何应钦和李毓华、张春圃均为步兵团长。

一回来都是二十六七的小伙子了,已经是晚婚大龄青年了,家里人不愁他的前途了,就为他的婚姻大事担忧。正巧,王文华的三妹王文湘20出头,容貌姣好,知书达理,善于女红,待字闺中,前来提亲的公子哥踏破门槛,可越是备选的多反而越不好做出抉择。王文华留心何应钦很久了,觉得这小子外表敦厚朴实,严肃时沉毅坚定,欣喜时贤慈和悦,虽然郑重有余,潇洒不足,但从不沉溺于烟酒女色,积极上进,也是靠得住的人。为了交流感情,增进认识,顺便为妹妹考考这位备选者,王文华常邀何应钦到郊外驰马或是在贵阳城中漫游。一次,王文华提出记诵名胜古迹中的楹联,比一比看谁记得多,二人不相伯仲,到蔡锷祠堂时,王文华意犹未尽,想起当年蔡锷与朱德合作,立马川黔边地雪山关前吟诵的一副传诵一时的对联: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传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秦岭云低。

王文华问何应钦知不知道这幅对联,何不好意思真赢了长官朋友,又不能明显地故意认输,见此机会,连忙说惭愧、惭愧,实在不知道。王虽然赢了比赛,但对何的映像更好了,打心底喜欢上他,还想着用作肱骨,这回他铁了心促成三妹与何的一桩亲事。王文湘从小在舅舅家长大,小舅刘显亲也非常关心她的婚事,还暗中合过他与何应钦的生辰八字,得到“夫荣妻贵,白头偕老”的上上签,更是信了邪。何家得知何老三要娶刘督军的外甥女,受宠若惊,顿觉人生原来可有无限可能性。定亲时,几位至亲前来督军府中赴宴,督军以燕窝、鱼翅招待。美味佳肴上来时,便有何家至亲问:“鱼刺卡喉咙,燕子窝又是屎又是草,他们啷个弄来吃。”

与佳人玉成亲事,又有了当督军、师长的姻亲作靠山,何应钦的事业徐徐起步,中国的一颗将星冉冉升起。绫罗绸缎、金银珠宝、洋广杂货这些嫁妆羡煞无数旁人,可最引人瞩目的却是军需官李绍阳送来一副贺联:
昔日瀛洲学士,今看天下将军,宝马气如虹。玉树风前,何郎傅粉;
谪来蓬岛仙姬,成就人间眷属,瑶池深似海。蟠桃花下,王母开筵。

这幅贺联上赞挎东洋刀、喝洋墨水何应钦在日后的军界前途无限,下赞王文湘神仙一般的人物成就良缘。就这样,何应钦的名字随着这幅贺联为远近传诵,名气随之大增。要知道,名气就意味着可带来更多的机会与更广的人脉。当时的新郎官,以前的何活宝,如今真是鲤鱼跳龙门,凤凰飞枝头,好不得意,当然,这一切与他的勤奋自持是分不开的。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24 22:39:47 +0800 CST  
@天际之雷 2016-03-25 22:05:29
请楼主不必在意,是我失礼了。
吴子玉白狐狸阎老西就写得很赞!其他人也写得很好!
有点奇怪李烈钧与冯玉祥交好,物与类聚?不说李宗仁,就连张学良这种官二代一见面也看出冯不可信啊。
-----------------------------
当时都没有多大实权但又是老资历,都想逼蒋抗日,缘分好又是通家之好。。。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27 23:00:07 +0800 CST  
人不折腾枉少年!年轻人就是要经得起折腾,折腾起来就可能功成名就,要不然泯然众人矣。同邻省日渐声名鹊起的“桂系三雄”相比较,何应钦在母省贵州也有过一段折腾的时间,折腾之后才投靠孙中山为旗帜的广州国民革命政府。不过话又说回来,何应钦本人的优势较之于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还是很明显的,他在赫赫有名的日本士官学校留过洋,妻子又是黔军一把手的妹妹、督军兼省长的外甥女,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都优于三雄中的任何一个,但为什么三雄能将广西纳入国民党阵营的势力范围之内,到后来也能与中央分庭抗礼,为地方实力派之执牛耳者,而何应钦只是只身投奔孙中山,后来几乎成为蒋介石的附庸呢?

黔军也要创办属于自己的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在物色校长方面,刘督军最先中意的是河南光山人韩建铎,此人还要比何应钦早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云南起义时担任过云南陆军第一师师长,是鼎鼎大名的护国大将军蔡锷的手下,资历、能力、威望都在何应钦之上,而且他担任督军署参谋长很久都没有进一步升职,心中颇有不满,现在让他担任军校校长,内心会平衡些。可是刘的小外甥也就是何的大舅子王文华则认为,军校培养出来的日后都会成为黔军的骨干,黔军又是他们的命根子,怎么能让外人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呢,万一裹挟军队逼宫,那岂不是闹大了。

在王和其他亲戚的劝说下,刘督军思来想去,觉得何这小子最富有标准的军人气派,站相、坐姿、步武都堪称军人楷模,而且没有老军痞子那样吃喝嫖赌抽的不良嗜好,再加上现在不流行“政学西洋,军学东洋”吗,这一点小何也符合,就是他了。小何接掌贵州陆军讲武学校,纯以体质优劣和学业好坏为招考标准,可那时中国的体制虽在鼎故革新,但旧传统的势力仍然很大,喜欢走关系、搞圈子的黔军旧派人物就希望在学校多安排些自己的人,至于体质、学业之类的就算了吧。何校长不同意,执意宁缺毋滥,刘显潜(刘督军他弟)特意致函说项都不行,刘督军亲自从中周转都不行。刘显潜好歹也是贵州游击军(维护地方秩序,拱卫省政)总司令,“他娘的,何校长还是个黄毛小子,竟然这么不给面子,还不如老子自个儿去办个学校。”于是,兴义游击军随营学校建立了,但师资、生源和教学设备,与讲武学校真是望尘莫及。

1917年7月6日,何校长的讲武学校才开办3天,四川就爆发了诸雄混战。护国战争中,川、滇、黔三省护国军共同抗击北洋军,可袁世凯这个“大皇帝”被仓促赶下台,但地方却又有许许多多的“小皇帝”为权势地盘你攻我伐。滇军参谋长罗佩金在蔡锷去世后掌管了在川滇军,率黔军混成旅入川帮忙的戴戡(梁任公梁启超的学生,蔡锷的师兄)也还驻扎在那里,还有川军军长刘存厚共三派势力还是因打了起来。一山不容二虎,何况是三只虎。戴戡先挑起刘存厚与罗佩金火拼,他暗中与滇军签订攻守同盟,但又按兵不动,企图坐收渔人之利,待川、滇军两败俱伤,他又借助北洋政府的势力手掌四川督军、省长、军务、会办四颗打印,权势熏天。

真是个心机boy!刘存厚和罗佩金不干了,他们很快就重归于好,共同把兵锋直指戴戡。戴戡也是黔军啊,他在四川得势对贵州方面是好事啊。何应钦政治头脑敏锐,立即把这消息密电给在北京参加军事会议的王文华,并且也将此事告诉给刘显世,毕竟怎么做还得让他最后拍板。何建议,要么出面调停,劝戴释放一些权力给刘、罗,再徐图缓进;要么直接派黔军主力入川给戴戡做靠山,取下川东南及重庆。刘对戴的势力很眼红,当年戴做贵州民政长时与他有过权利冲突,本来想分享他的果实,但又怕得罪屁股后头的唐继尧,反复思量,未知可否。王文华与戴戡在护国运动中同为梁启超、蔡锷的臂膀,二人共领黔军出征,战友情深,他不想趁人之危。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3-27 23:00:39 +0800 CST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刘、王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出兵。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眼看着戴戡大势已去,刘显世才有唇亡齿寒、池鱼悲戚之感,这才打算出兵;而王文华在北京的督军团会议上,反对北洋政府毁弃约法,拒绝代表贵州签字,干脆直接到上海拜谒孙中山,加入中华革命党,宣言出师入川护法。何应钦的想法得到了印证,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跃跃欲试,雄心勃勃,一日三次催请刘显世火速派兵。好吧,刘显世将入川讨逆军编成近六个团的兵力,分为二队分头进剿。何原本以为刘会让他带兵出征,毕竟是他力主,可是刘觉得这小子未经阵仗,只让他当了一个参谋长,资历、声望胜出的韩建铎和袁祖铭则分别为二队支队长。

何应钦随韩建铎出发,率前部入川,到了桐梓县与习水县之间的三叉河时,突然山洪爆发,士兵不能通过,何便学父母向神灵祈祷、日军向天皇祷告,嘴里振振有词,祷告上天说这关系日后扫除军阀统一中国的大事,愿上天保佑,让我等将士顺利渡河。谁知天晓,上游河水陡退,何便和他的士兵安然渡过,这为他日后笃信基督教打下基础。谁料,待何、韩入川之际,戴戡战败自戕,黔军溃散,他们只是趁机收编了1000余残军,毫无战功可言。何、韩二人还因攻守问题僵持不下,何讥讽韩贪生怕死,韩笑骂何匹夫之勇,闹得连四川报纸都刊登了。

随后,刘显世得知何、韩闹矛盾,便令何应钦随袁祖铭率兵开赴川南增援唐继尧的靖国军,黔军也加入这一行列,一并还打着孙中山的旗号北伐。不过,这次亲自率兵作战,何应钦也没有半寸功劳,眼见着黔军中的猛将袁祖铭、顾品珍与北洋将领吴光新激战九昼夜,攻克重庆城,而自己部队始终落后,如此一来,索然无味,何干脆以不能久舍校务为由,请求归校。何校长重新掌校,管理极严,嫖赌、酗酒、抽鸦片者一律开除,师生概不例外。自此之后,何应钦老老实实当了5年校长,学校业绩蒸蒸日上,一般有志投身军界的远近青年无不慕名前往,西南各省武校都来拜访取经并以他们学校的教材作为参考,这为何日后平步青云积累了不少声望和资本,当然也是日后被黄埔军校聘为总教官的原因了。

何应钦不仅军校办得好,在思想上也是一位弄潮儿。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一系列老牌帝国没落,苏俄崛起,新兴帝国狂飙突进企图重新瓜分世界……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受内外形势影响,国内各种思潮涌动,而也有匡世济时之志的何应钦则成了贵州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那个年代,开风气之先而引领思潮的人物都是风云一时、名动九州,比之如陈独秀、胡适、鲁迅、傅斯年……他们都以期刊杂志为阵地,为自己所信奉所宣扬的思想摇旗呐喊,《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每周评论》、《学生周刊》、《浙江新潮》等皆有赫赫大名,就连毛 在恰同学少年时也创办过《湘江评论》。何应钦不甘寂寞,他不仅模仿少年意大利会首创少年贵州会,民主选举了以他为首的主任理事(与他一起候选的有谷正伦、刘敬吾等人),还创办了《少年贵州日报》,宣扬改良社会、促进文明的思想,倡导民主、民治、民本,以砥砺品节、弘扬正义、开启民智、监督官吏等为宗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入会人员达到2800多人,在全省各县发展支部77个,遍布黔中各地。

到1919年“五四运动”正式爆发,不久即召开贵州国民大会,由何应钦主持。当时,数千群众集结,有人手持“不还青岛誓不休”、“力争主权,发扬民气”、“声讨卖国贼”的等横幅标语,漫画、寓意画、警句、对联举目皆是,何应钦与邱醒群、邹质彬等人深受触动,百般感慨之下,共同拟下两副对联:
鲸吸东溟,回首中原方逐鹿;
鳌断西极,伤心此日说亡羊。
朝避虎,夕避蛇,安得亿兆同心,效田横五百人长埋海岛;
海如带,山如砺,莫使舆图变色,随燕云十六郡终古沉沦。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4-05 13:24:03 +0800 CST  

此后,何应钦报告开会主张,交代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上的失败,呼吁各界团结,与各省一致要求北洋政府力争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和其他不平等条约。刘显世见何应钦等人搞得风风火火,生怕触犯众怒,立即借坡下驴,表示顺从民意,代为主张。但总有些人不明就里,非要倒行逆施,旧派势力骨干、警察厅长李映雪担心“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被不法分子煽动”,立即派警察去戒备,只准学生开会,不许游行,阻挠游行群众中的带头羊——青年学生。何应钦得知此事后,傲娇地把脖子一扬,大声鼓动讲武学校的学生说:“讲武学校就是要讲武嘛!诸君今后出去,都是带兵打仗之人,难道带兵的还会怕警察不成?我就不信李映雪还真抓了你们不成。”

有了何校长的支持,讲武学校的学生带头,邀约法政学校、师范学校等各个学校的青年学子们强行冲进警察厅,找李厅长理论,声势颇壮,惊慌失措之中让一科长与学生们周旋,还说警察厅从未通知各校只能开会、不能游行,还解释道:这肯定是传话人传错了,开会游行也是爱国行动嘛。在学生们的据理力争中,警察同志妥协了,经过这一冲突,何应钦在青年人中的声望又上了一个台阶,社会上关于李厅长斗不过何校长的种种传闻也不胫而走。可接下来的日子里,声望日隆的何应钦过得并不顺利,因为新旧派人物的矛盾日趋白热化。先是,何应钦与王文华、谷正伦在刘显世夺走他们的兵权之前,先下手为强,以清君侧为名,发起逼宫,买凶暗杀刘显世的得力助手郭重光、熊范舆,又将刘显世督军警卫营的武装全部解除,逼迫其下野。

掌控军政大权的王文华、何应钦以及谷正伦内部并不团结。谷与孙剑锋意欲杀掉何应钦,虽未得逞,但已包藏祸心。袁祖铭不甘心旧派失势,收买刺客在上海干掉英雄一时的王文华,引发了黔军内部一系列的暗杀事件。王一去世,何悲痛万分,深感自己事业上最强有力的靠山垮塌了,一心想要为王报仇,便派心腹唐念益到昆明调查刘显世、刘显潜兄弟二人是否也参与了刺王一事,结果因行踪暴露,唐反被刘显世派人刺杀。王文华的哥哥王伯群复仇心切,也在京、津、沪一带广置凶手刺杀袁祖铭。王伯群收买的一个杀手反倒被袁祖铭收买后去杀王,被王发觉后,送淞沪警备司令部初四,那时浙江督军卢永祥是支持王的。王文华死后,黔军群龙无首,可是内部枭雄四起,谷正伦、王天培、彭汉章等人皆野心勃勃之辈,都难为何应钦所驾驭,反而一气排挤何。

1921年12月,何在昆明三牌坊华丰茶楼温泉洗澡,再次遭到暗杀,幸好只是背后中弹,未伤及要害,经调查,幕后主使就是刘显世、袁祖铭。为保住自己能退出贵州,防止政敌再下毒手,何对外声称即便伤口愈合,顶多也活不过三年。都是权力惹的祸,温情脉脉的亲情也不顾了,出生入死的战友之情也没有了,到处树敌、四面楚歌的何应钦在滇军将领顾品珍、范石生、王柏龄的鼎力帮助下,才得以辗转,投靠王伯群。从此开始,何应钦便结束贵州军旅生涯,那么日后迎接他的又是怎样的人生呢?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4-05 13:24:43 +0800 CST  
@中正看剑 2016-04-06 17:42:16
@再造文明 http://hb.qq.com/a/20160406/021814.htm 楼主,上QQ新闻了,可以啊,恭喜恭喜
-----------------------------
多谢,多谢关注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4-10 23:44:10 +0800 CST  

【黄埔总练兵&东征首立功】
在范石生的保护下,何应钦和王文湘这对患难夫妇辗转到了上海,投靠在舅兄王伯群。眼见他留学东洋,眼见他当上校长,眼见他成为贵州文化运动领袖,又眼见他被暗杀……到了上海的何应钦惶惶乎如丧家之犬,本是过了而立之年,现在却什么也没有,当然,除了当年的千金娇妻之外,何当时内心的痛楚,非常人所能料想。在上海呆了2年,也就是1923年8月,风云际会的时候到了,就是因为一个人的到来。

那人是蒋介石,当时身份是“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准备赴苏俄考察军事,商洽中苏合作,推进中国革命的事宜。有缘人终会相遇,何应钦与蒋介石就是在上海相见了,又是留日校友,又同在陈其美领导的沪军中工作过,二人相谈甚欢。何亟需找机会东山再起,而蒋又是孙中山身边的大红人了,正好藉此机会攀龙附凤。蒋雄心勃勃,欲效周公吐哺,搜罗人才,便建议何最好南下广州,随孙博士一起革命。孙的旗子立了又倒,倒了又立,在各路军人豪强走马观花似的民国初年,着实不易,何思索着反正也无所事事,不如南下广州,看有没有好的机会。

大失所望,这是何到广州后得心情。孙的号令不出士敏土工厂,也就是大元帅府,四面树敌,而且要钱没钱,要军队没军队,用孙的话说只有革命的信仰。老孙这方既然处境十分艰难,那革命前途岂不渺茫乎,于是,何便以枪伤还未痊愈,眷属还在上海为由,谢绝了孙让他担任大本营参议的好意,离开了孙返回上海。即便何没有同孙艰苦卓绝一同革命的信念,但由于名声在外,机会还是没有错过他。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上提出筹建黄埔军校,老蒋卖了几次关子成为校长,刚一开始就罗致志同道合者为羽翼,其中同他理念相近、相谈甚欢的又是校友又有办军校经验的何应钦进入他的视野,成为他的得力助手,担任总教官。

在黄埔军校,当年3月,何应钦就开始帮助军校选教官,后来,何又将他的严明、苦干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得蒋校长好感,就算在军事演习中,何的“冒险犯难”精神也被蒋当作奠定“黄埔传统精神”的基础。在6月16日的开学典礼中,下午3点的节目是在大操场上举行阅兵式,何担任阅兵指挥官,在他的统一号令下,499名军校生通过检阅台,英姿飒爽,步伐整齐,随后又进行分列表演和军训表演,动作精神有力,口号声震云霄,在烈日下一连2个小时仍然斗志昂扬,使得在场的粤、湘、滇、桂等军阀为之侧目,当然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等领导也无不赞赏。在典礼结束后,孙中山为了对军校初创便卓有成效表示嘉许,便特意与蒋介石、何应钦合影留念。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里是革命的黄埔……”黄埔军校创校之初就焕发着蓬勃朝气,为创建革命军奠定重要基础,革命形势也开始明朗起来,但即便是在革命阵营之内,也是暗潮涌动,分成了左、中、右各派势力。不过,何当初并没有过多地表现出自己的立场,而是慎言笃行,赢得各派好感。可是,在他内心深处,经过冷静周祥的思虑,他还是认定孙总理才是革命“正统”,而蒋校长便是这正统的最佳继承人。每每蒋校长演讲,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很多人体力不支,步子有些挪动,而何纹丝不动,烈日下大汗淋漓都不揩。蒋校长还兼任长洲要塞司令,他还在要塞炮台前竖起“蒋”字大旗,而何每次面对这“蒋”字大旗,无不肃然起敬,行注目礼。凡此种种,无不让蒋对何好感倍生,渐渐视其为肱骨心腹。反观教授部主任王柏龄,狂嫖滥赌猛吸鸦片,有时老蒋找他找半天都找不到,而何严于律己,常常加班,一找便到,二人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更是让蒋对何的器重和信任倍增,后来,何又取代邓演达兼任教练部主任。

在执教方面,何很有自己的一套,除了一般的军事理论教授外,他特别注重实战经验的传授和训练,为此,他还专门制定了军事训练的方法:“学科教授方法:(一)对于党义之灌输及政治之训练,编出种种答题,使授学者互相问答,藉易领会,而便记忆;(二)战斗间必须了解事项,如地形地物之利用,射击军纪、步哨守则等,则编成歌诀,使其唱熟,而便运用。术科教授法:(一)讲解:由教官先作说明;(二)图解:用图表再加解说;(三)模型及沙盘;(四)示范:由下级干部以实战行动,表演示范;(五)实习:令学生练习实际动作,体会实战经验;(六)检讨:实习中检讨各项动作之得失。”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4-11 11:58:07 +0800 CST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6-04-11 12:03:21 +0800 CST  

楼主:再造文明

字数:1422

发表时间:2014-11-27 07: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30 21:32:22 +0800 CST

评论数:42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