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民国一百零八将

@sickdonky3000 2015-08-29 09:23:47
本来挺有兴趣的,一看蔡锷传,居然从出生写起,大段文字,饱含深情。。。算了,我已经过了看儿童读物的年龄了

-----------------------------
我保证不骗你,这真不是儿童读物,贴子里的朋友都可作证,这是历史通俗趣味列传。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8-29 17:30:00 +0800 CST  
@设使国家木有孤 2015-08-29 09:36:44
顶,表示我来过,表示我一直关注,但愿你有更好的机会一直加油,一直写下去,我一直陪你嗨,陪你感受那段岁月那些人。

-----------------------------
多谢,多谢,说的太感人了。我会用心写下去的。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8-29 17:31:28 +0800 CST  

◆徐州会战·名扬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与荣耀,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勇武,作为主要指挥员之一的白崇禧功不可没。李宗仁到徐州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后,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与白崇禧洽谈前方战况和各方面的动态,他们为了防止别人窃听,在谈到机密要事时用粤语或是广西桂林的家乡土话,如有重大的组织或人物名称,都是用他们事先约定好的代名词进行交谈(足以见得,李对于白的信赖与仰仗)。在谈到台儿庄时,都会称赞李宗仁如何善于用杂牌军队,实际上白在这方面也帮了不少忙,他用副参谋总长的职务和名义向上峰尽可能要求多调集各路大军投入徐州战场。此外,在一次与前线指挥员孙连仲、池峰城商议战局战略后,白认为台儿庄必有一场大战,就打电话给徐州的李宗仁、开封的程潜,请他们调拨野炮、战防炮、装甲车来台儿庄(其实当时国军4个师不敌日军1个师,国军轻重机关枪非常少,炮弹又很缺乏,多是以血肉之躯去同敌军硬拼),算是把重宝都押在这一带了。

在得到李、程答允后,白又非常激动与满怀期待地对孙、池两位战将说:“将调来的战车、防御炮,国家还不多,我装甲兵团刚刚配备调汴(开封),即转此使用,说明台儿庄战局之重要。台儿庄乃徐州屏障,从整个战局视之,他已非汤(恩伯)军团之旋转轴,乃战区旋转轴也。贵部应坚守歼敌,能守3日,使战区获得充裕时间,敌可就歼也。”在这之后,李宗仁的要求更为严格和明确,他也对孙连仲说他本人也将亲来台儿庄督战,务必坚守。这是我的命令,如违抗,当军法从事。前面有山东省主席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渠违法“处斩”之事,所以孙连仲只好悲怆地回答:“好吧!长官。我绝对服从命令,直到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

鏖战期间,国军将士将日军顽强地阻击在徐州城外南北方向,从1938年1月中旬到4月初,将骄横的来犯之敌击退,成为正面战场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白崇禧的五公子也即著名作家白先勇赞其父在徐州会战中的作用时称:“父亲在徐州会战中,可以说从开始参与到会战结束,担负了重要任务。父亲身为副总参谋长,在抗战军事委员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是蒋委员长的最高军事幕僚长,蒋白之间又恢复了北伐时期的亲密关系,蒋对白器重,远超过名义上是总参谋长的何应钦。父亲在会战前替五战区调兵遣将,台儿庄大战进入激烈情况时,父亲奉命留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徐州会战,父亲再度赴徐州襄助李宗仁统盘筹划。父亲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与蒋委员长之间扮演了重要的沟通和调和的角色,有父亲在蒋氏面前的进言,李宗仁在战场上才这样顺利地获得军委会的援助。”

白崇禧本人对指挥徐州会战一事却表现得非常淡定,他说:“实际台儿庄胜利全赖最高统帅之贤明领导,将能战之兵迅速调至战场与敌消耗,以及李长官之能用兵与各军将士之能听命,尤以(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诒运筹帷幄,熟娴兵略,为一不可多得之幕僚长。我于战场中不过备员一名,实不敢贪天之功。”当然,对于一直在前线指挥的庞炳勋、张自忠、孙连仲、池峰城、汤恩伯、廖磊、李品仙以及川中诸将,他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们都有很大的战功。什么叫低调奢华有内涵,白崇禧这种人就是。

在徐州会战期间,有两段插曲差点让小诸葛丢了性命。河南省主席兼第2集团军总司令的刘峙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他得知蒋介石要来开封,十分兴奋,为表忠心,进行了周密的布置,他还自作聪明地通知防空司令部在老蒋的“美龄号”座机飞抵开封上空时发放防空警报,让城内外的居民躲起来,这样街道就会清静很多。然而,忙中出错的刘峙没有通知高射炮部队,于是一个高级笑话传来出来:白崇禧乘坐的飞机提前一个小时抵达,防空部队以为是敌机,没来得及辨别就发炮轰击。等到飞机徐徐降落时,高射炮部队发现青天白日的国徽图案时才急忙停止射击,搞得飞机内的白一头雾水。前来接机的刘峙吓了一身冷汗,连连向白道歉还惊恐万分地让白切勿把这事告诉老蒋。白到底是大将风度,他幽默地说:“幸而高射炮兵训练不精,不然命中机身矣!若是命中,我不能向委员长报告;既未命中,我无报告之必要。”白言而有信,没有告诉任何人,但很多年以后开玩笑说这是刘峙烽火戏诸侯的杰作。

又有一次,白和刘斐等人在前线指挥作战,经一户农家时,见敌机低飞,连日寇驾驶员的帽徽都看得见,敌机就一通扫射。由于连续在晚上行军,一路上军马疲乏,又是泥泞的道路,所以在敌机扫射时,白崇禧一行人仰马翻,在打盹中的他们都跌落在麦田中,幸亏没有伤亡。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8-29 17:32:53 +0800 CST  

【参与指挥武汉会战】
台儿庄战役的捷报传至国内外,国内外舆论一致好评,国内民心士气更是为之一振,各地纷纷举行庆祝大会(可见那会儿民族意识觉醒不是一般,再不是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的军是军、民是民,朝廷打仗,市野无动于衷的奇特景象了)。在行都武汉,数十万人游街庆祝,而装载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巨幅画像的卡车则在游行队伍的前列作为先导,李白在国人心中就是民族英雄,威望之高,恐怕盖过全民抗战之领袖蒋介石。当然,老蒋对于徐州会战中参与指挥策划的白崇禧、林蔚、刘斐诸将也有进行大肆的表彰:“鲁南撤退各军整然,殊为欣慰。吾兄公忠体国,备著辛劳,至深怀念。希继续努力,完成复兴大业为盼。余已返汉,并转健、蔚、为诸兄。”

台儿庄虽有举世闻名之大捷,但徐州最后还是失守了,在1938年5月上旬,日寇迅速增兵迂回陇海线,南北夹击徐州,对中国军队进行合围。在疲惫虚弱的情况下,中国军队进行转移,四战之地的徐州失守。打了上海再进攻南京,拿下徐州再攻武汉,日军真是步步逼近,招招致命。那时,号称“九省通衢”(贯通南北有平汉铁路、粤汉铁路,接连东西则为长江)的武汉为华中水陆枢纽,又是国民政府行都。国府主席林森以及一些次要机关迁往重庆外,国民政府行政院、军事委员会等重要军政部门已从南京迁到武汉,加上上海丢了后,“大武汉”真正成了中华民国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重要性或说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到5月底,日本大本营更是认为攻占汉口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通过这一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大半,从历史上看,只要攻占了汉口、广州,就可以统治中国,只要控制了中原地区(那时的中原就是湖北了),实质上是统治了全中国。6月15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在今年秋季发起攻占武汉及广州的战争,为此,大将畑(音甜,旱地的意思)俊六出任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率陆海空三军35万人进攻武汉。

狠狠抗击日本之决心,蒋介石早在1933年的日记中就已经表达过,他认为攘外必先安内,要将国内势力拧成一条绳,才能更好地在抵御外侮中使劲用力,不然用全力去打日本,打到最后两败俱伤,岂不是让国内异军突起的敌对势力捡了个大便宜。蒋也在日记中多次提到过对日本的战争必定是一场全民的持久战,正规战配合游击战也是必须的(1933——1936年的日记中提到过)。蒋在国内剿匪时,也没全然忘记抗日,所以在武汉会战的前几年里,国府花费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沿长江两岸及武汉外围建筑了不少工事要塞,还有永久和半永久的野战工事。

6月11日,日军2000多人在20艘军舰的护送下,为先导部队,第六师团为主力,溯长江西上,在安庆下游地段登陆,向杨森任总司令的第27集团军所守阵地发起进攻。在血战4昼夜后,安徽省会安庆被日军拿下,日军显然是为侵占武汉开路,由此,武汉会战也正式拉开序幕。军事委员会积极调兵遣将,将武汉卫戍司令部升级为第九战区,陈诚出任战区司令长官。6月18日,白崇禧就受蒋介石委派,视察长江沿岸各要塞与阵地,并对守卫部队进行实地部署指导。白对距彭泽县城30里,距九江80里的马当要塞非常看重,对于这个形势险要的长江天堑之一的阵地,他对马当要塞指挥官李韫珩(第16军军长)及所部官兵进行了勉励,让他们时刻注视敌情,相互配合。此外,再给统帅部的电报中,白更是有“欲固江防,必固马当;欲固马当,必守望江。”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8-30 21:10:20 +0800 CST  
@286892072 1972楼 2015-08-30 16:49
什么叫(中流砥柱)?
[来自UC浏览器]
-----------------------------
百度词条解释:独立坚强(的人),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到支柱作用。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8-30 21:20:19 +0800 CST  
早在1937年冬,汉口就成立长江阻塞委员会,专门负责江防要塞的施工和计划,江西省府也成立以熊式辉为主任委员的江防委员会,协助办理阻塞工程的后勤工作,历时近一年的马当要塞工程才竣工,这回儿就要经受战争的检验与洗礼了,当然,关键在于人的因素。日军舰数次从正面强攻,还采用毒气作战,但都被马当要塞炮兵击退,但日本的陆战队却偷袭得手,登上要塞向纵深发展。白对此非常焦虑,命令当地守军竭力顶住敌军的攻势,另急调附近军队增援。到6月25日,白发电报给蒋,称南岸危急万分,但薛(蔚英)师长此刻位置不明(其167师不听指挥走公路,而是走崎岖小路去了),其部队无法调动,应急调第三战区部队星夜驰援,并令罗卓英总司令迅速前往指挥,这样才能挽救危机于万一。

可是,就在白崇禧雷厉风行布置战局,意图挽回颓势,稳住马当要塞,击溃进犯之敌时,次日,坚固设防的要塞就轻易失守。失守之际,白对于不听从命令,还在抗日军政大学参加结业典礼李韫珩以及薛蔚英的表现非常痛恨。令你们固守阵地,你们却在参加什么狗屁的典礼,令你们从公路上驰援却非要在小路上混时间,当初勉励的话语都忘了吗,当初殷切的期望都成了极大的失望,想到这里,白就痛心疾首。不过,怠慢战事,不听战令的李薛二人也没有好结果,李受到军法制裁,薛直接被处决,第167师番号被撤销。

就在长江南岸战事失利时,白却被调任为第五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原因是老李的宿疾牙病发作了,疼痛得不得了,不得已转到武汉南湖去作手术兼疗养。兼任代理长官后,白就负责去长江北岸指挥这场一开始就注定就要非常艰难危险的武汉会战。根据战场上的态势,7月18日,白下达命令,指挥各部的初步行动:1、令第26集团军徐源泉部占领合肥以西之地作持久战,阻敌西进,必要时向霍山转进,与廖磊集团会合;2、廖磊第21集团军守备大别山东侧各个隘口,勿使敌人窜入,并与徐源泉部保持联系,必要时收容徐集团;3、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由鄂东之宋埠向豫南之商城转进;4、李品仙、于学忠、张自忠各以一部在大别山南麓备战,主力就地速加整训。

19日,白又召集幕僚会议,最后确定大别山区的部队要防守隘口阻敌窜入,如果敌军非要吃饱饭南北两麓突进,应防守山麓要隘,诱敌于有利地形全力消灭,以确保长江北岸。另外,白还决定将第五战区主力部队向前推进黄梅等地,好与第九战区衔接,巩固江防,除了构筑巩固江面工事外,白还令各部就新定作战境地,按预想敌情进行演习,在实地多加训练。是年,军事委员会在行都武汉召开最高军事会议,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消耗敌人实力作持久战。”成为抗战最高指导原则。

白崇禧对第五战区的作战计划和作战命令送到老蒋所在的统帅部,统帅部也根据实际战况和敌我兵力布置作了指示和提醒。白于是又对作战计划进行些微调整,便令各部准备战斗,阻击各方侵犯之敌。日本的第11师团第6旅团与韦云淞第31军在太湖县遭遇,日军投入6架飞机、20门大炮协助攻打太湖县。从7月26日到29日,第31军打得正酣,哪里顾得上什么保存实力这种说法,3日激战共发起290次反攻击,在太湖以西、大别山以东地区,敌我双方不断投入大量兵力,真正使得太湖县大多村庄沦为焦土。经过激烈战斗后,第31军被迫退出战场。在宿松、黄梅、浠水,战争同样进展激烈,由于北方部队水土不服,在田湖沼泽之敌作战不利,再加上流行疟疾,作战力大打折扣。当然,侵入安徽的日寇同样面对着大幅疾病减员和顽强阻击的困难,武汉会战第一期暂告一段落。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02 13:32:39 +0800 CST  
没过几天,日军在安徽合肥设立第2军指挥所,继续增兵向武汉地区开进,以攻占汉口为目标,来势凶猛。白崇禧除了竭忠尽智指挥第五战区战事外,还不忘关注整个战局情况,他给蒋介石及陈诚等人发电报建议在江防要塞设铁丝网,密布机枪,多用炮兵,将敌人在阵地前方加以消灭;在田家镇要塞更是要以高射炮阻击敌方空军,减少上空炮火威胁。此外,作为副参谋总长的白愣是为抗战操透了心,他还再次致电给蒋介石、何应钦等统帅部要员,判断武汉会战第二阶段作战,日军的进攻重点仍然在长江南岸,日军也会利用绝对优势的海空军协助陆军沿长江进攻,而且还会截断粤汉路,而在北岸,黄梅、广济仍是日军主攻方向。蒋回复说所见相同,还建议向合肥之敌采取为要。

白与蒋在这段抗战时期可谓合作得亲密无间,二人常在重要战略上相互磋商,为最合理、最有效的作战方案殚精竭虑,为苦苦支撑战局鞠躬尽瘁,这回也不例外。白接受蒋的建议,认为北岸的日军集结在合肥、舒城,准备进攻六安、商城,于是他立即布置战略,将第五战区中央兵团转向宿松一带,阻止日军集结。就当白踌躇满志准备指挥劲旅打一个漂亮的阻击战,可那时流行的恶性疟疾在与敌军交锋前,抢先一步侵袭过来。李宗仁指挥部队在老河口苦守6个月都没言弃,铮铮铁骨的好男儿啊,可是多年的牙病发作,搅得他身心极度疲倦,不得已才转到后方医治疗养。现在代理司令长官老白也是病情严重,一连好多天体温都超过40度,几近昏迷,即便大量服用奎宁丸也毫无效果。无独有偶,与白一块儿病倒的还有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品仙。老蒋在武汉得知前线的最为仰仗的爱将患了重病,也是心神不宁,立即特派军令部次长熊斌带着医师去浠水探视白、李的病情,当然还带去了可以药到病除的特效药——阿司匹林。

老白骨头硬啦,不,应该这样说,为了更好地打鬼子,他没有过分看重他的身体,也不像他后来的劲敌,打了个什么小捷,就骑着东洋马、挎着东洋刀,好不得意,结果闹了个乌龙,被自己人给“biu”的一声打下马了,结果还要弄到苏联去治疗。白崇禧呢,他身体稍微好些就断药了,这下可好了,病未断根,病毒潜伏在体内,为下次发作埋下隐患。后来,白从武汉撤到陪都重庆,到寒冷的时候,疾病再度发作,经常咳嗽不止,身体虚弱。蒋委员长令侍从室朱仰高医师抽血检验,才发现原来是潜伏的恶性疟疾,等到第二次抽血时,该细菌已变形。到这个时候,老白大可不必讳疾忌医,你还要为把鬼子赶出中国继续运筹大局,所以他接受治疗,经朱医师注射三针毒性很大的六零六之后,才将这病治的断根。补充一句,后来的张灵甫也是一位血性男儿,抗战中退步中枪,被架到香港去医治,谁知这员悍将寻思前线战士浴血奋战、为保家卫国捐躯赴难,自己怎能躲在后方疗养呢,于是瘸着腿上了战场,留下终身残疾,当然,后面一定会写到他。

8月30日,老敌人日军第6师团北支队数千人在骑兵、炮兵的进攻下,向苦竹口、排自山等阵地发起进攻。次日,日军近2万人分3路西进,向广济一带的阵地发起攻击。;在日军疯狂的空袭和残酷的炮轰下,阵地几次易手,最后不得不撤出战场。借支9月3日,第84军、第176师伤亡过半;第28军有的团不足二三百人,一个旅竟不足1000人。鉴于战事如此惨烈,白不得不调整战线和战略,但继续守下去真的只能在时间上延缓敌军向武汉进攻,再僵持下去,消耗有生力量太大,再者水陆补给线被渐渐切断,还不如变被动为主动,变后方为前方,变阵地战为运动战,如此打持久战才能更持久。不过,蒋介石仍然醉心于固守武汉三镇,以为可以久守。

9月上旬,李宗仁牙病好了,继续出任第五战区长官司令,白卸职,仍行使副参谋总长职务。到8月18日,统帅部又召开会议,决定武汉各国府机关再度疏散撤至更后方的西部地区也就是重庆;当然也不能让日本鬼子的日子那么好过,留一些兵力在大别山以及德安、武宁、咸宁等地打游击战,牵制日军的行动。战争仍在残酷地继续,到10月份,夙兴夜寐的老白又被突如其来的风湿病侵扰,腰酸背痛,行动困难,不得已去疗养;伤病不能忘国忧,在住院期间,他向蒋介石建议:预备控制第四期会战之兵;不要派大使去德国了,这样在国际上容易拉仇恨;应掌握沦陷区民众武力,不然会让共党拿去。挨到10月16日,统帅部决定放弃武汉,李宗仁和陈诚的战区序列对调,令罗卓英指挥第五战区,掩护从武汉撤退的各部。10月24日,蒋正式宣布放弃武汉,飞到衡阳去了,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至此结束。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02 13:44:46 +0800 CST  
“一十四年血泪史,赢得醒狮万世名。”
“正义通常迟到,但早晚会到。”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缅怀先烈,致敬老兵,珍爱和平!(感谢各位一路的支持,恕不能一一回复,我会继续加油!)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03 19:56:00 +0800 CST  
◆抗日死磕派◆
10月25日,白撤离武汉,但行驶途中所乘坐的汽车出了故障,在大雨滂沱中,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伸出了援手,他说敌军的先头部队就要赶过来了,白将军还是赶紧上车吧,(设计潜台词:让哥带你飞),让我们一起去长沙。那时与白同行的有徐永昌,与周同行的有叶剑英,于是四人结伴,在泥泞的道路上向长沙奔去。在车上,周不改万人迷的品质,很是健谈,从南开念书、法国留学、国共两次合作以及当今局势……谈笑风生,还连连夸白在统一广西和北伐中就有“诸葛”大名,今后你就是一位杰出的抗日英雄,我们阿共仔对爱护祖国的历史映像都是崇敬的,就像洪秀全、孙中山、秋瑾这样的人物,我们确认为都是民族的骄傲。老白对周的一席话很受听,被周夸得飘飘然若仙,在周提出要在桂林设立八路军办事处时,白一口应允,还表示能提供便利。

华中重地武汉失守了,南国重镇广州又丢掉了,国民政府内面的抗战氛围不太好了,还开始出现裂痕,他们大致分为两派:主张继续硬战的鹰派与开始想要妥协的鸽派。当时日军由于战线扩大,兵员、补给也不如以前迅速到位,继续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占领更多领土也越来越难,于是就耍新花样,打着大东亚共荣圈的幌子,诱降妥协派。鹰派和鸽派争吵得不可开交,蒋介石的结义大哥冯玉祥还举出三国时期孙吴抗曹的事迹来鼓舞蒋,顺便骂一些妥协软骨的“张昭”们。白对于抗日向来都是非常坚定的,他写信给蒋建议:1、成立战时政府;2、对日宣战;3、速开国防会议;4、参政会应先停会等。

在长沙召开会议后,军事委员会又在南岳衡山举行军事会议,在会上,白又提了两项重要建议:其一,设立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训练中下级干部,领导敌侧后游击战(国军也在大别山等地区打过游击战),以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其二是成立党政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便于集中领导。另外,南岳会议又设置变更了九个战区,改设天水、桂林行营。其中,桂林行营负责统一指挥第三、第四、第七、第九这四个战区的军事,由副总参谋长、军训部长白崇禧兼任桂林行营主任。会议完毕后,白立即动身去桂林,组织行营人事建制。不久,南昌会战和长沙会战相继爆发,白都参与指挥,与各战区司令长官和军事高参一同谋划战局、指挥作战。这一直以来,陈诚不甘心白势力日益做大,到处明争暗斗,大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兴味,当然,摩擦与矛盾会有,但毕竟没有闹到影响战争形势。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05 23:09:26 +0800 CST  
@轩辕传奇棒棒糖 2015-09-01 22:09:29
湘军战士在淞沪会战说道别时,说的不是“后会有期”,而是“来世再见”。战争进入后期,增援的21集团军6万桂军逆袭,以攻对攻,激战数天,1万多敢死队全军覆没,无一生还,全军死伤约4万人,损失5分之三,桂军之花数天就凋零。中国 历史 上,还有什么战争比这更惨。。。
-----------------------------
@大复大桂 2015-09-02 12:20:28
哪里有这种事情,桂军4个师反击,每次反击为9千人共计6个团为一线。对手是日军2个半师团6万人以上的主力外加海陆空立体攻击。双方对攻三日,初期桂军逼迫日军总司令松井石根下黄浦江军舰,中期桂军伤亡很大,后期阻击撤离,双方均伤亡惨重,因为最清楚日军打法的是桂军,故此日军以飞机军舰炮轰,坦克开路,工兵压上,第九师团打到最后每个中队仅剩20人,伤亡很大的,而桂军伤亡2万余。
另外2个师是在吴兴阻击最强的日......
-----------------------------
多谢,多谢,也欢迎各位亲前来补充提醒,近现代的各种史料浩如烟海啊,要常来哟O(∩_∩)O哈哈~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05 23:13:09 +0800 CST  

◆桂南会战·昆仑关大捷◆
1939年秋,在战略相持阶段的中日又在桂南会战,也就是说日本人打到白崇禧的老家去了。白对记者宣称,对于日本进攻桂南,企图切断西南国际交通线路之事,我军早有准备,将诱敌深入,给敌人重大打击。对此,中国青年党领袖曾琦听说日寇在广西龙门港登陆,兴致一来,便赋诗一首赠给白崇禧等桂系将领:

鲸鱼拔浪海涛腥,谁信龙门跃五丁?
十万大山宜荡寇,南宁终竟异辽宁。
狼奔犬逐欲何之?堪笑东夷自蹈危。
寄语南中诸葛亮,七擒孟获此其时。
闻说胡来试宝刀,健儿争欲拂征袍。
将军夜渡昆仑后,会见生擒侬智高。
申江一战扫胡群,破虏威名旧策勋。
今日南疆凭锁钥,伫麾铁骑靖妖氛。
劳师远袭血斑斑,百战应无马匹还。
木屐小儿齐坠泪,镇南关即鬼门关。
儿时游钓应未忘,独秀峰头自引吮。
第二故乡频怅望,诸公勋业待平章。

白崇禧还真是那么回事,在他的全盘指挥下,中国军队赢得了著名的昆仑关大捷。参加昆仑关作战的以杜聿明为军长的第5军,也就是国军第一支机械化的王牌军,他们主要负责正面进攻,麾下有戴安澜第200师、邱清泉新编第22师、郑洞国荣誉第1师,这些军长、师长都是一时之名将。不过,第5军的敌手也非常强,是日本号称“钢军”的第5师团,装备精良,作战意志和战斗经验都属一流,他们仗着优势地形,还抓紧抢修工事,凭险固守。为了鼓舞士气,奖励第5军,白崇禧特令公私汽车100辆,从柳州出发,迅速开往全县送第5军将士开赴昆仑关,此外,白还发动柳州河南的居民和商户,每家在门口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犒劳抗战将士。被中央军事委员会派来协助白崇禧的陈诚也是与那一带的高级将领会面,传达最高统帅命令,说明作战注意事项,以此激励将士。

第5军3个师分路夹击昆仑关,居然强攻几天也没将只有四五百人的隘口拿下,使得日军1000多人的增援部队冲进昆仑关。蒋介石恼怒了,他严令前线官兵在3天之内攻占昆仑关,不然军法从事。白崇禧得令后,反倒不以为然,他知道将士们一定用了全力,不过战术得调整一下,他到第5军军部召集团以上军官训话,带头检讨作战得失,认为第5军将士非常英勇,在敌人猛烈的炮火和飞机的扫射之下能前赴后继,给敌人杀伤并攻占一些据点,这是非常值得赞颂的,不过现在也得调整一下,集中优势兵力对日军进行重点打击,摧毁敌军防御设施,彻底断绝日军增援和物资补给,把正面之敌全部歼灭在阵地上。

新一轮的昆仑关攻坚战再次发起,炮火连天,血肉横飞,战况之激烈实为抗战以来罕见,但经过11天鏖战也没将昆仑关拿下。最后两天时间里,白崇禧按捺不住,坚决披挂上阵,亲临炮兵阵地指挥。在视察阵地后,天生战将的白发现敌军阵地左侧的高山可以作为炮兵侧射敌阵之用,便令炮兵指挥官邵百昌将1个连的山炮和俄式战防炮数门拆卸后宝晕倒敌军左侧阵地,然后装置好大炮,便发起攻击,压制敌机枪、山炮,摧毁敌军铁丝网,支援冲锋部队,最后才将昆仑关拿下。实在是太险恶残酷了,数十年之后,参与指挥战争的郑洞国(后面有他单独的篇幅)对那次战役记忆犹新:“昆仑关战役,是中日两国精锐军队间的一次殊死决战,其激烈程度为抗战以来罕见。……目睹此悲壮情景,连我这个久经战场的军人,也不禁落下热泪。的确可以这么说,昆仑关战役的胜利,完全是靠抗日将士的血肉和生命换取的。”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05 23:20:19 +0800 CST  
@大复大桂 2035楼 2015-09-06 12:08
@两广大毒枭 2015-09-06 10:07:53
白健生是战术大师,可惜战略有点差了。当年淮海战役拼死相助,全力以赴, 历史 可能会改写。当然一方面是老蒋先辜负了他,不同意把徐州的指挥权统一归他,所以他心里总有点不舒服;另一方面他有意让老蒋的嫡系被削弱,好让李大哥上台。哎,健生将军重情重义,有时候却感情用事,不顾国家大义。又后来镇守长江时又犯了这种错误,否则刘伯承和林彪也不那么容易渡江的。他把老蒋的兵放在第一线,桂系放在后防线替补。哎,......
---------……
-----------------------------
其实是互相拆台。老李非要竞选副总统,老蒋力挺孙科,明言让他别竞选了,老李就是倔。白一开始就很反对老李竞选,但后来为情所动,不得已得罪老蒋,以至于蒋桂分裂,连抗战时的那种合作都没有了。愿大家理性讨论,友好交往,O(∩_∩)O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06 20:53:49 +0800 CST  
@见红就好 2015-09-07 20:55:34

-----------------------------
@18984216409 2015-09-07 21:47:20
楼主:什么时候更新啊
-----------------------------
哈罗,这不就来了吗,你们看这么快啊,多谢你这么喜欢看啊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07 23:18:13 +0800 CST  

昆仑关战役中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大部日军被歼,一部被俘,这又是正面战场空前的一次胜利。白在评论这次战役时称:“抗战以来,国军曾于台儿庄,长沙二、三次会战,以攻势防御战略击败敌人。若论攻坚胜利,则以昆仑关之役为首次。”此次大捷之后,著名作词家田汉(记住,他可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哟)随慰问团到前线慰劳将士,他也为将士们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所感染,于是奋笔疾书,作出一首气势雄浑的七言律诗——《昆仑关》:

一树桃花惨淡红,雄关阻塞驿亭空。
倭师几处留残垒,汉帜依然卷大风。
仙女山头奇石耸,牡丹亭上阵云浓。
莫云南向输形胜,枢相当年立战功。

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昆仑关战败的日军疯狂反扑,桂南会战的其他战役中,进展就很不理想了,要么是各部联络中断,要么是补给跟不上,或者干脆是骄横怠慢、精神颓废,也有中央系、桂系、粤系、川系为保存实力消极抗战的因素。身为前线最高指挥官的白崇禧日子也很不好过,他在岩洞里住了几个月,结果染上严重的风湿病,夜里都不能睡,连手都不能握拳,非常痛苦。但失败终归于失败,白除了作检讨,还自请降级处分。

到1939年,中日军队继续相持,日军无法将国军彻底击败,国军也无力将日军完全赶出去,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国共之间的摩擦越发明显。到1940年,为避免与G军冲突,白崇禧建议将黄河以南的新四军调到黄河以北。对于这一决策,在陕北的毛顶风而上,他建议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拖1到2个月在准备北移,而且向国府中央要开拔费;朱德、叶挺等人也继续致电蒋介石、何应钦,质问他们为什么要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饷,这样不利于团结抗战。是年12月7日,受到刺激的蒋下令剿灭黄河以南新四军,命令各部秘密行动,围剿新四军。

日军这会儿趁国共内斗,继续发起战争,在白的老家广西发起进攻,企图切断中国对外接受援助与补给的滇缅线,这次作战称为“桂柳会战”,实际上作战的地方除了桂林、柳州外,还有全州。不过,这番作战很不理想,照理来说,桂军守卫家乡义不容辞,可是还是由于同其他派系的矛盾与摩擦,导致各方相互掣肘,互相推诿,终至一败再败,溃不成军。豫湘桂大会战可以说是日军发动的最后一次大会战,但数千里战线上,国军从北到南仍是一路败下阵来。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07 23:22:36 +0800 CST  

【再次内战·名将对决】
“一十四年血泪史,赢得醒狮万世名。”——连战
千千万万人的牺牲,终于将日寇打败了。到1944年,国民党军队得到很大扩充,当时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除了普通的壮丁外,也有不少高校生或是中学生毅然报名参军,以至于国民党发展到120个军共354个师,但整个部队番号庞杂,士气更显疲惫、老大。作为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力主“缩减番号,充实单位”,也就是将各军各师以至于各连各班的战员充实,而不是打很多番号来吃空饷。是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派魏德迈来华接替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蒋介石的参谋长。魏氏来了之后,不仅主张军队缩编,还硬要中国学美国编制,力主将不对缩编到100个师以内。

美国佬简直不了解中国国情啊,缩减为100个师之后,要让人家怎么戡乱嘛,真是讨厌的啦。在新任军政部长陈诚的主持下,到1945年底,部队裁减为89个步兵军、2个骑兵军,总共253个步兵师。陈诚素有“小委员长”之称,可以说是老蒋第一心腹爱将,不过外系势力不太喜欢他,都称他陈小鬼。陈诚整军——大刀阔斧,其他各军不说,桂系就被他缩编为3个军了。陈诚还提议将所有炮兵集中到中央使用,把张三的军队交给李四带,李四的军队交给赵五带。对于这种过分的排斥异己,老白非常郁闷和气愤,他当面质问老蒋:“还要不要戡乱?”在南京召开的复员整军会上,忍无可忍的老白向陈小鬼公开唱反调:“从古打仗的历史,战时扩大,并鼓励各级干部敢于牺牲,敢打。现在打G匪,不能裁,一起去打,鼓励人去打,要裁只有在剿匪之后,承平之后放马南山才没问题,宋 杯酒释兵权亦在承平之时。”除了老白外,总参谋长何应钦和军令部长徐永昌也坚决反对按照美国军队模式去整编军队。徐更是认为魏德迈的整军计划真是坑害中国,其结果将是害死中国。

对于白崇禧在会上唱反调,与会者几乎全体鼓掌,不过,老蒋就很不开心了,当场指责老白说:“这是国家既定的政策,你这样讲与政策违背。”老白毫不示弱,当场顶撞:“我是国防部长,就是管政策的。我就不同意这个政策。”不过,顶撞归顶撞,整军计划除了将炮兵集中使用外,基本上被强行贯彻下去,内战伊始,国军的有生力量就被歼灭不少。各个战场的军队越到后来越是明显捉襟见肘,到1947年3月,老蒋才不得已命令国防部:在剿匪期间,军队不再缩编。即便如此,在败退台湾后,白和不少高级将领都把戡乱的失败归咎于蒋介石、陈诚主导的整军。

尽管国民党高层内部摩擦纷争不断,但白与蒋、陈、何诸人的剿G立场是一致的,非常强硬坚定。白就经常宣扬消灭中G,反对一切和谈,而且还表现得非常乐观,他说6个月内就可以无力解决中G,他还在一次会议上称:“我们剿匪军事上具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过,要肃清匪患,使其根绝,不再死灰复燃,还要政治经济力量和军事密切配合。”1947年,蒋介石等人在国内各种(各党派、各阶层)和平呼声的压力下,准备行宪,他们认为是时候该按照孙中山的“军政、训政、宪政”的建国方略来召开国民大会,进行宪政。对此,白是非常有看法的,不,其实他可以说是反对的,他说:“我们应先消灭G匪,才能谈及其他。”此后,白还授意秘书写信给中央,建议应乘战胜余威,先将中G摆平,才能谈及其他。

不过,蒋介石最后还是否决了白崇禧的建议,说是被各派压迫得厉害。1947年11月,白还是再作努力,在蒋介石召集的国务会议上提出建议:“当前是戡乱时期,政治得失,全由战场胜败来决定。可否把行宪日期压后,等到军事行动告一段落后再作决定。”可惜,蒋认为采纳白的意见,以至于在后来,白仍埋怨:“行宪是国内外舆论逼迫出来的,一面行宪,一面剿匪。选举时,G匪到处破坏铁路,到处造成意见上的争执,军中亦办选举,政治亦因此到军中,凡此均使国家的精诚团结遭受破坏,所以行宪选举是一个灾害,一无所得,得的是虚名,是巨祸。我不是把在大陆失败完全归罪于行宪,而认为它是最大的因素,其他都是可以改善的。因行宪而使多年同患难共生死的党内同志分裂了!整个团体动摇了!影响太大了!这是我的感想。”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09 22:04:39 +0800 CST  
早在1946年春,国军在白崇禧的部署指挥下,赢得了四平战役的胜利,并将长春、吉林占领,把中G超一流的战将林彪所部赶到了松花江以北。第一次四平会战,白就建议对林彪部队穷追不舍,将其歼灭,孙立人部追过松花江,哈尔滨遥遥在望,可是马歇尔突然站出来调停,说长春还有7000苏联红军,不要过多激怒苏方,于是蒋竟没采纳白的建议,先是停战15天,后又被周恩来请求停战8天,从6月7日到7月30日被迫停战23天,使得林彪军队得以喘息。(抗战胜利后,反对裁军,主张屯兵新疆,但没被采纳,以至于在东北就有30多万被裁编的前伪满军或地方杂牌军投向共产党的怀抱。)

正当白大指望能继续在东北负一些责任,犁庭扫穴,荡平东北时,接到停战命令。白认为这次停战无疑给了东北G军以修整、补充以及反攻的机会,以此为转折点,东北军事将逐渐不利于国民党。果不其然,这是后话。老蒋与陈诚当年剿G的傲气不是一般,他们认为3个月就能消灭中G,所以认为退避三舍,停战二十多天也没问题,你白健生还是到南京当你的国防部长去吧。得作一些说明,白虽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防部长,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个虚衔,中央军权还是掌握在蒋介石和参谋总长陈诚手上。

◆漂亮善后:处理“二二八事件”◆
1947年,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除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和总司令部外,包括电视台在内的政府机构都遭到攻击并被占领。国府中央征召时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到台湾宣慰,处理善后。当年3月17日,白乘专机抵达台北,同行的有国防部副参谋长冷欣和青年团组织处长蒋经国等。先前中央派军队到台湾镇压,搅得人心惶惶,极度恐慌。白一到,即日就展开密集宣慰工作,到4月2日离开台湾。在这16天时间内,从北到南,进行多次广播、演讲,与各界民众代表接触,安定人心,稳定民情,劝抚参加二二八事件的学生去上课,既往不咎,并以国防部长的名义,发布一系列重要命令及宣示,并提出台湾政治的方针,建立制度,举荐人才。

老白到台湾宣慰,当然不只是一味地安抚,他还有硬的在后头,撤换行政公署长官陈仪,撤掉警备总长柯远芬,并以国防部的名义令台湾全省军警情治单位停止滥杀,公开审判,这样就将很多被误判死刑的人就过一命。对于老白在突发混乱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不少台湾人在很久以后都心怀感激,比如著名作家,也就是写《亚细亚孤儿》的吴浊流就在《无花果》一文就有如此记载:

“为了处理这个事件,中央公布说要派白崇禧将军担任特使来台湾,六百万岛民才吁了一口气、大家都相信,白部长一定像小孔明一般,能够好好给我们处理。”
“三月十七日下午六点半钟,白崇禧将军在广播中发表处理方针。于是秩序因此立刻恢复了。二二八事件对台湾来说,确实是个大风暴。”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09 23:32:05 +0800 CST  
这位台湾也亲切称为“小孔明”的白将军究竟讲了些什么,竟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呢,不妨我们来看看:
“凡参加暴动之青年学生,准予复学,并准免缴特别保证书及照片,只须由家长保证悔过自新,即予免究。”
“切望放大眼光,不要歧视外省人,破除地域观念,一本亲爱精诚,如手如足。此次发生事件,已成过去。现在未上学的学生应即刻归校上课。其他青年亦应各安本分,中央关怀台湾,尤其爱护台湾青年!”

“希望各青年学生迅速复课读书,各宪兵当不再逮捕学生,本人代表中央来台宣慰,当可负责保证。”
从北伐到抗战,白将军戎马半生,战功赫赫,而来台湾抚慰民众更是深得民心,到后来白崇禧去世,当地民众对白将军极其感念:

拯救台胞厥德永彰员峤
摧残日寇奇功冠绝同袍
——林聪明敬挽
宣慰出来急定危疑 处变救民千万家一时生佛
哀矜不喜尽行切实 歌功颂德士君子有口皆碑

——李建兴敬挽
二二八时宣抚三台民众感德
七十四岁遂成千古国家伤才
——蔡慧明敬挽

台民宜建崇公庙
瀛岛感恩正直神
——李啸庵敬挽

梦里归真人惊传噩耗
危时解难民尚感鸿恩
——平溪乡长廖陈有义暨全体员工敬挽

《悼白上将健生先生》
胡尘遍地正横行,遗恨未曾复两京。
八桂名扬严纪律,七鲲星陨失干城。
位膺上将犹勤学,功盖中原善治兵。
二月年年逢二八,三台父老感先生。
——张晴川

《悼白崇禧将军》
噩耗传闻上将名,家家绣佛意非轻。
三台免祸留恩泽,万口成碑颂政声。
春露秋霜怀四德,晨钟暮鼓忆先生。
老天不应英雄愿,遗恨未能见太平。
——叶蕴蓝

《敬悼白崇禧先生灵右》
七十三龄弃俗尘,记曾仁德拯斯民。
宣劳抚慰忆当日,瀛岛甘棠遗爱新。
——林子惠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11 20:49:23 +0800 CST  




白崇禧在国军中的威望不是一般,他曾说过:“全国将士,除了蒋介石与何应钦,没有谁他不曾指挥过。”白在台湾“二二八”事件中的善后工作做得很不错,所以他在岛上虽已无拳无勇,但也是广结善缘。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11 21:04:04 +0800 CST  
@轩辕传奇棒棒糖 2015-09-11 22:42:37
桂庭之敗,非战之罪,兵将虽然励精图治,然而发光发热已经超越其本身的极限,自身的先天性缺陷是致命伤,其大饼画得不够诱惑,其政治口号是“振兴广西,复兴中国。”简而言之是地域性的,民众的理解可以为只有流血牺牲付出,回报啥也木有,所以除广西省外,其他外省人对李白都不感冒,最多是赞其高风亮节的民族气节。而老蒋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其资源是全国性的,正统的,旗帜鲜明的唯一合法政府,所以无论政治,经济还......
-----------------------------
高,实在是,高屋建瓴。输在组织、口号(过于抽象,对争取精英和百姓都没实质性的吸引力)和外援上是有一定 道理的,但蒋桂后来不团结也是很大症结,私兵制的问题没解决好。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11 22:58:15 +0800 CST  
◆大别山决战刘邓◆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共12万人一举强渡黄河,挺进中原,揭开G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从7月1日到28日,刘邓大军首先发起鲁西南战役,歼灭国军5万人。另外,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以及陈赓、谢富治兵团也从北向南杀了过来,配合刘邓大军的攻势。即便如此,桂系军官骄傲轻敌,他们在白崇禧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慷(da)慨(fang)陈(jue)词(ci):

“刘邓大军一遇到广西的部队就叫喊说:‘猴子兵,不打,不打!’就逃了。”
“桂系1个旅包打刘邓大军1个纵队。”
整编第48师团长李祖霖更是吹嘘:“我一个团可以打他1个纵队。”
李品仙说:“刘伯承最怕李本一(整编第7师副师长),交李本一去对付他。”

对部下那些话,白崇禧只是笑笑,然后义正辞严地告诫他们:“不能轻敌,分散兵力、孤军冒进是不可以的。只要两个整编师靠拢在一起,相救如左右手,对刘邓的主力采取攻势,也不怕他。如果1个团1个营孤立,必须构筑坚固的据点工事以凭固守。”

虽然有些不情不愿,可为了大局,白崇禧还是到国防部九江指挥部坐镇,一到九江,他就拟定了进攻大别山的方针:本部为彻底围歼窜据大别山之刘匪,并摧毁其建立之地方组织,即依现有态势,各以有力部队,分由豫、皖、鄂向大别山区清剿,一举规复东部核心地带,将匪主力击散。然后分区围歼之。

对于白大军合围之策,中共方面令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和陈赓、谢富治兵团极力协助刘邓大军,调动和分散围攻之敌,也就是说四下出动,破坏一下交通线,攻占一些城镇,搅乱白军行动。对此,白也很清楚地认为:双方机动兵力对比,我质量上虽占优势,但地区广大,山地复杂,匪性狡狯,多方避战,每于我包围态势将形成之时,分股离心退却,并留置一部于山地内窜扰我军,欲于短少时间内聚而歼之,当不可能。故应乘其分散而追剿之,勿使重新合股,则匪愈分愈散,我再以多数突击部队进剿,而逐次消灭之,则成效可期也。

1947年12月4日,白将指挥部移到汉口办公,九江处则由他的参谋长徐祖贻坐镇指挥。12月29日,蒋介石飞往汉口,召集白崇禧、程潜、陶峙岳、康泽、张轸以及鄂湘赣三省主席万耀煌、王东原、王陵基等人召开军事会议,检讨大别山第一期作战,决定第二期作战计划。在会上,蒋就道出他的反G秘方,并村筑寨,将人力物力集中起来,加以守卫,同时配置适当数量的国军,随时兜剿。紧接着,“专注”剿G几十年的老蒋又提出围攻大别山区的四点战术:一、伪装佯动;第二、防间保密;第三、追剿不如堵剿;第四、“积小胜为大胜”,办法是吃“匪军”的小股,见一股吃一股。结合老蒋的秘方,白提出集中6个整编师的优势兵力,清剿留在大别山区的刘邓3个纵队。另外,白还提出较为具体的方针:主动分遣、攻敌弱点,打小歼灭仗,钻空子深入土改。
楼主 再造文明  发布于 2015-09-11 23:02:08 +0800 CST  

楼主:再造文明

字数:1422

发表时间:2014-11-27 07: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30 21:32:22 +0800 CST

评论数:42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